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

第1篇

关键字: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目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信息化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铁路事业发展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铁路工程项目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一、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要求

铁路总公司、路局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对铁路建设而言,隧道施工安全一直是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重点,以信息化实现超前预报、围岩量测的过程控制,成为了新形势下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面对铁路建设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只有充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充分共享,才能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实施有效控制。

2、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要求

信息化也是提升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各参建单位人员在知识结构、管理经验、认识水平的差异,最终会在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方面反映。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能涵盖工程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实现高效、统一、规范、协调的管理和控制。

3、铁路项目特点的要求

铁路工程施工一般都比较复杂,通过采用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遥感遥测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统一性和完整性,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点

1、针对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安全的凸显问题,为强化风险管理,课题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

2、为加强现场监理的履责管理,课题开发现场监理管理设备(PDA终端)。

3、为加强原材料进场监控与管理,课题开发拌合站、试验室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4、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重点开发、完善了检验批管理分析系统。

三、信息化实施及应用

1、质量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控制、工程过程试验及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验收等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主要使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监理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来完成此控制功能。采取对拌合站和中心试验室检测数据的采集并自动录入检验批,加强对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对监理人员现场及时签认检验批和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如为了加强工程管理,更多的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监控项目进展,辅助管理决策,研发专用终端PDA设备,开发监理移动办公平台以支持监理相关工作,引入身份验证、GPS定位等技术支持现场检查工作,可以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针对性验证;通过无线4G、WIFI传输技术将数据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控制中心,解决数据采集及时性问题。

2、进度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信息化进度控制主要通过收集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系统自动汇总检验批完成情况,形成整个项目的实物进度报表,并以形象进度图的方式直观对重点桥、隧进行实物进度管理;通过网络计划的制作形成整个项目的时间进度图,对于项目的超前、滞后信息进行直观反映或报警。工程进度仅用传统进度报表的形式无法形象、直观的表达。研发工程形象进度动态管理系统,对图形功能进行扩充,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状态,按照设计或施工工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工程完成进展情况。

3、投资控制实施

主要通过系统中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验工计价、计划统计、变更设计管理来支持参建各方围绕工程投资进行的相关业务活动,为控制投资提供基础支持。其它支撑模块包括设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等支撑模块。

4、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期控制的重要手段,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整个项目的指导性施组,并按照实际的工程进度调整,且可控可追溯;施工单位根据指导性施组,结合现场的环境及施工条件编制实施性施组,根据实际进度也可以调整实施性施组。研发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①以施工组织形象进度图为展示载体,提供指导性施组及实施性施组的导入和维护,支持对施工组织的动态管理与调整。②引入版本管理的概念解决施工组织调整带来的原有方案的追踪问题。③建立桥梁控制点及隧道控制点的进度分析模型,用于自动分析当前进度及计划进度间的差异。④系统集成,实现形象进度图、横道图、曲线图、内业资料的无缝链接,便于施工管理和信息追踪。

5、视频监控子系统的实施

根据建设指挥部管理项目特点,按下列原则设置视频监控点,实现对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的监控监管:①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及Ⅱ级以上的高风险隧道。②深水基础桥梁施工现场,大跨、连续梁等特殊结构桥施工现场,50m以上的高墩施工现场,新结构或其它复杂桥梁施工现场,靠近既有线、既有城镇道路及城区桥梁施工现场,制梁场,铺架现场。

6、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的实施

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在软弱、破碎围岩及部分浅埋隧道地段应用自动量测手段,及时采集和预警围岩变形收敛的信息,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模块,实现地质预报的远程诊断和变形超标自动告警功能。在独头掘进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应用施工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取代翻牌制度,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功能。在高瓦斯隧道,应用自动化瓦斯监测功能开展瓦斯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瓦斯浓度超标自动报警功能。

7、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的实施

在铁路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工程项目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而影响,所以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用来进行原材料试验检测过程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施工配合比的下达、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监控、梁厂养护环境的监控、试块检验评定试验过程的监控,将“事后把关”的混凝土质量管理模式转向从源头上把关,实现混凝土质量全过程监控。

总之,加强铁路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展潮流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应用面广、技术要求高、人员设备质量高的工作,需要铁路建设各个参建单位通力合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铁路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协调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参建单位的统一合作、优势共享、资源共享。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加快了项目信息的交流速度和频率,有效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了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整个项目工程的决策提供了量化的数据分析资料,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建设,最终必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岩,白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02:28-30+34.

[2]赵杰.以信息化管理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03:77-78.

第2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构建

1.1概念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活动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本文所探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指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1.2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组成

工程项目信息资源主要来自项目决策期、实施期和运营期,可分为综合信息和项目管理信息两大类。

1.2.1项目综合信息

①项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及概况、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经济运量、运输组织、建设工期、标段划分、主要控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等。

②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工程项目涉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工程检测、材料及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的组织机构、资质证明,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

③质量安全监督信息。项目监督机构及监督负责人,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等。

1.2.2 项目管理信息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科技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

①安全管理信息: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及安全事故记录等。

②质量管理信息:主要有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终身制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管理,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③进度管理信息: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动态调整,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的施组时间安排,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设备资源调动管理等。

④投资管理信息:资金计划,资金筹措及到位情况,资金概预算执行情况。招标投标信息,合同履约信息, I类变更设计信息等。

1.3 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

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分为三大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可通过策划设计、建设实施、投产应用三阶段完成。

1.3.1 策划设计阶段

在管理层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与项目的真实管理过程全面整合,可以多项目综合查看,具有智能的分析方法,实现一个数据变化,其他关联数据自动变化,能实时全面掌握项目综合情况,方便决策和管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为实现上述效果,工程项目信息化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①可视化功能。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利用工程项目各种信息对项目进行建模,将以往的线条式描述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并贯穿整个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效果图,不仅可以用来展示效果,还可生成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更重要的是,在工程设计、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可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

②模拟功能。在工程实施阶段,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依赖横道图、网络图,而是将3D模型加施工进度模拟(4D),从而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实施施工,还可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投资控制),实现投资控制(通常被称为“虚拟施工”);在运营阶段,可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进行模拟等。

③优化功能。

设计方案优化。将工程设计与造价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计算设计变化对造价的影响。这样,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可以知道哪种设计方案更适合需求。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有些部位往往存在不规则设计,如大跨度连续梁、大空间等处。这些部位通常也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④协调功能。协调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工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需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召开协调会,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种协调是在问题发生后再进行协调。通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事先协调。如在大型项目交叉施工中对设施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

1.3.2 建设实施阶段

首先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涉及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求协调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其次系统建设实施单位,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充分熟悉设计文件,在符合设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和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充分考虑计算机设备、网络、信息安全、机房与设备间环境与供配电、机房专用空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相关系统开发和集成,以及与既有系统合理衔接、集成。在此基础上明确对硬件设备厂商的保修、维护要求,以及对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实施、维护、升级要求。

再则要加快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各相关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各个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集约化程度,便于系统运行的管理、维护和扩展。

1.3.3 投产应用阶段

系统建设竣工后,实施单位应分别组织分项测试、整体测试以及联调联试,以达到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同时明确有关维护、维修等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站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2.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物资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他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信息化就很难推进。

2.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因此必须配备熟悉且有经验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项目信息日常建设管理。

3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意义

铁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而又快速的信息。建设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①可以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各方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使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②可以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项目全部信息以及协同工作。利用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项目建设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第3篇

关键词:图纸管理;信息化;铁路工程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结束语

第4篇

1.髙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离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人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人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髙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髙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离速铁路倌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力卩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髙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第5篇

关键词: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

1 概述

铁路建设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线路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从而决定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经验,沉降观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在于防止人为因素对稻菡媸敌缘母稍ぃ建立及时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和简化管理者掌握结构物沉降数值,确定沉降观测的重点,为控制线下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NET开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技术构架,具有数据回归分析与预测功能。根据不同监测项目,内嵌不同的监测公式,包括单曲线回归和双曲线回归。采用规范统一的报表生成技术、可复用软件构建技术、java技术、XML集成技术、协同技术、silverlight技术、WPF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超限提示和远程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平差、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分析、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终结内业资料人工处理模式。

在观测数据成果评估使用方面,评估单位可自系统选择下载成果数据或原始数据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拟合分析,预评估测点或断面的沉降曲线图,直观准确掌握结构物后续沉降变化。

2 目标

系统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由数据采集端、远程数据处理服器端和客户端三个软件模块共同组成的、B/S与C/S架构混合应用于工程管理的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沉降观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观测数据及处理结果远程实时查询、溯源管理。

3 系统思路

系统集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远程监控于一体,由数据采集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平台、客户端数据处理(PC机和手机)软件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端、远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4 系统特点

系统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路基、桥梁、隧道等构建物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反馈、超限提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反馈及超限提示自动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运用,满足管理者对沉降观测实施过程及超限处理的适时管理需求。

4.1 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传统管理模式中,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通过水准仪获取,临时存储于仪器,或手工记录以保存数据,再通过手工导入或录入平差软件等可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中进行人工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全程处于人工干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的自动编写虚假沉降观测数据软件,导致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系统分级建立工程基础信息,内嵌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电子记录薄和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变化值、累计值,生成数据变化趋势图,通过内嵌的预警策略,及时自动超限提示,可做进一步回归分析及研究。数据的唯一入口来自手机采集端加密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来自水准仪测量,无法进行人工录入和修改操作。

系统的技术创新性集中表现在:实现了通过电子水准仪和蓝牙传输功能直接获取观测数据,自动平差处理后及时上传,并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处理数据、反馈处理结果,自动超限提示。数据采集模块及处理模块规避人为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4.2 实现沉降观测标准化、信息化

传统管理模式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过程中,由于受观测水平、观测方法、观测行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数据成果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工程质量管理。

系统支持莱卡、天宝等多种型号规格的电子水准仪,利用外接蓝牙与专用手机配对,即可下载获取服务器工程基础资料。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后,经过自动平差,可立即验证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需要重测。观测完成后,将对应观测桩的观测成果数据直接通过手机网络自动传输至服务器,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工作。

系统实现了网页、手机版本(安卓平台)的软件开发,使管理者可适时查询观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开展专业管理。

系统监测成果(数据及数据趋势图)支持不同的格式输出,便于用户存储、打印及共享。按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输出日报、周报、月报。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满足观测人员和管理者工作需求。建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库,为同类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具备超限提示手机短信推送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异常情况,制定工程措施加以控制。

系统的运用使沉降观测方法、观测行为和数据处理反馈更为规范和标准,实现了沉降观测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化。

4.3 提高沉降观测工作效率

传统管理模式在完成数据采集后,人工导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效率低下。

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完成即可获得成果数据,具有逐个测点校验功能,自动平差,适时查询测量成果是否满足要求。自动分析处理数据,自动打印纸质报表,降低内业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应用成本低廉

系统可与主流电子水准仪通讯,主要通讯设备采用普通安卓系统手机,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不需要重新投入设备,应用成本低廉。

4.5 实现评估工作透明化

评估单位从系统服务器直接下载成果数据(可下载成果数据、也可下载满足平差条件的原始数据)进行评估工作,实现了评估工作透明化。

5 系统组成与运行

5.1 基础技术条件

网络支持(含有线、无线公共网络);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端PC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E人E本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Win2003以上版本;客户端PC机操作系统为32位及64位Windows版本;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Andriod4.0以上;服务器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PC机和手机客户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和便携设备端(如手机)数据采集应用程序。

5.2 配套设备

(1)系统运行服务器及网络

单独配置主流服务器1台(独立运行),专人管理与维护; 软、硬件防火墙; 网络带宽10~20M(独享,远端支持internet或VPN连接);

(2)管理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E人E本等(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 以上屏显); PC机及网络(满足网页登录查询功能,基本配置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硬盘160GB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XP或Win7版本,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3)观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用于观测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数据线;一对一专用便携采集端设备(手机及SIM卡):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家陨掀料裕开通2G、3G或4G,具备WIFI功能。

(4)内业数据处理PC机及网络

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5.3 系统流程(如图2)

(1)设置工程基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添加测段,设置测段示意图,添加观测桩,设置观测桩示意图等工程基础信息。(如图3、图4)

(2)上鞴こ袒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将设置完成的工程基础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5)

(3)下载工程基础信息

现场数据采集前,利用手机等便携式通讯设备自服务器平台下载拟测段的工程基础信息,作好数据采集准备。(如图6)

(4)采集观测数据

观测人员使用预装采集软件的便携设备(手机)控制测试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据采集,读取观测数据,自动完成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暂存于便携设备,并经便携设备在网络条件下上传至服务器平台。

完成本测段数据采集,经便携设备端(手机)自动计算后,便携设备端(手机)将生成原始数据和平差结果。其中,原始数据同时支持其他软件进行单独平差,支持共享平差结果和原始数据。

(5) 上传观测数据

通过手机将成果数据和原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11)

(6)数据管理与运用

管理者和评估单位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查询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也可通过PC机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观测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利用系统数据处理成果开展沉降评估工作。

实现便携设备端(手机)数据成果查询、超限查询、超限统计等功能,使管理者适时了解工程情况。

实现PC机通过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标段线路走向、测段布设图、横纵断面图及各种超限情况的处理,使数据、信息查询更直观,更形象。

(7)数据内业处理

通过PC端软件下载数据成果,开展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系统支持根据评估工作需求定制输出其他格式成果资料。

6 系统运用实例

本文以新建宝兰客专线下工程为例,通过系统的运用,及时沉降超限提示,适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实例一:宝兰客专IDK740+145~IDK742+881段路基沉降处理。

该段路基自2014年4月23日开始沉降观测,共计22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其中路基5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涵洞17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如表1: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该段路基属正常沉降,下沉趋于收敛,但仍继续发展。措施:延长堆载预压期和沉降观测期。如图22:

实例二:宝兰客专上庄隧道沉降处理。

该隧道自2014年11月30日起开始沉降观测,通过系统运用,发现仰供沉降变化异常,下沉(上浮)不稳定。其中,系统累计变化量>5mm超限提示点见表2: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

(1)依据每期测量数据显示:在仰供混凝土施做后,前期呈现上浮现象。衬砌混凝土施做完成后,呈现下沉现象。

(2)上庄隧道为泥岩、沙层,富含水,泥岩极具膨胀性。因各阶段施工荷载变化,造成仰供下沉或上浮,稳定性差。如图23:

措施:

(1)由设计院委托地质勘察院,与施工单位测量组进行1次/1周的平行观测,每周(月)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2)设计院现场埋设应力监测设备,对围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实时获取相关数据。

(3)设计院依据沉降观测数据及应力监测数据,设置专项处理方案指导后续施工。

7 结束语

通过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更直观准确地反映结构物真实的沉降值,为后续的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在系统运用过程中,应考虑配套管理办法的合理使用,促使管理者充分利用系统成果数据和超限提示,分析沉降异常原因,制定工程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发挥好系统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预控作用。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Z].工管技[2009]77.

第6篇

1铁路通信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通信工程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部分企业管理中仅仅为了顺应管理潮流而应用信息化管理,且过分依赖信息化,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存在一定忽视。一些企业没有将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与网络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使铁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受到一定制约。其次,企业缺乏不断开发与创新意识。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软件引进应用与创新开发,即应用引进软件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新的软件的开发应用,以适应企业自身特色发展,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最后,铁路通信工程企业中缺乏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但就目前铁路通信工程企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人才主要以引进为主,缺乏企业内部的独立培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率,企业必须打破人才应用现状,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以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实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2加强铁路通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铁路通信工程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铁路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其工程管理也具有一定复杂性。铁路通信工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大量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实现其高效管理,因此,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应用。铁路通信工程企业利用计算机设备以及综合网络信息手段等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在深度开发与分析过程中提高其管理作用,以更好服务于工程服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对完善铁路通信工程生产建设以及经营服务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促进铁路通信工程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企业为保证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就需要顺应时代管理新形势,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够为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做出积极贡献,包括对大量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处理,对企业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等的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铁路通信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铁路通信工程企业领导者要积极提倡信息化管理。

2.2注重组织结构的优化。

在传统的铁路通信工程管理中,组织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包括组织结构层次过多,等级差异较大,信息传输准确性较差等问题。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用户需求发生较大改变,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在铁路通信工程中信息化管理面临较复杂的市场环境,利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已无法满足现阶段铁路通信工程项目建设需求。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形式,要结合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并从源头上进行企业信息收集与处理,提高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优化整合。这种信息管理途径是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优化,使整体管理业务流程得到有效调整。

2.3加强技术创新。

在经济与科技发展新时期,网络技术被广泛开发和应用,实现了全球信息化。在跨国界、跨地域的信息沟通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全球化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同时,信息的高速流动给铁路通信工程企业发展重大机遇,企业可通过信息技术支持,进行企业新市场的拓展,实现跨国经济交流与发展。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技术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与更大企业合作者进行沟通联系,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提升。

2.4加强铁路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

要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成本高效预算,根据铁路通信工程实际施工现状以及相关预算情况,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以降低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2.5注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管理优势,为充分体现其功能性作用,要全面提升管理效果。信息管理技术能够进行不同地域的信息同步管理,即异地信息同步交换,使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更具全面性。在互联网应用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可成为铁路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企业信息收集、处理以及传输及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实现快速、快捷信息处理。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软件引进应用与创新开发,即应用引进软件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新的软件的开发应用,以适应企业自身特色发展,提高整体管理效率。铁路通信工程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依靠计算机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理念和管理宗旨相结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率,企业必须打破人才应用现状,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以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实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另外,要定期对工程企业全体职工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在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下,提高通信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质量,促进铁路通信工程企业长远发展。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要求

铁道部、路局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对铁路建设而言,隧道施工安全一直是铁路建设风险管理的重点,以信息化实现超前预报、围岩量测的过程控制,成为了新形势下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面对铁路建设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只有充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充分共享,才能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实施有效控制。

2、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要求

信息化也是提升铁路建设工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各参建单位人员在知识结构、管理经验、认识水平的差异,最终会在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方面反映。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能涵盖工程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涉及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实现高效、统一、规范、协调的管理和控制。

二、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不够完善,总体思路形成较早,但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及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通信网建设滞后,首先体现在设备稳定性不足以应对庞大的运输压力,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IT设备安全性不能跟上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操作系统的防破坏性、数据的安全性、各硬件对抗恶劣工作环境的能力还不能完全匹配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与实用要求有差距。采用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技术部门和应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功能不完善,有的系统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

三、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1、坚持高起点规划

加强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制定和推行,加快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实事求是、有特色、有远见的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投入、风险、成效和进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条件,立足于施工生产的实际需求,有主次、有侧重的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避免信息化建设成为空架子、形象工程。

2、坚持高标准建设

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项目立项和审批措施,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中的监理制度、项目的调试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评估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在信息化的规划、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中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铁路信息化健康发展。

3、坚持高质量人才培训

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建立健全各级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素质,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4、坚持高水平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而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着规模大、投入高、管理难的特点,因此在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中,既需要遵循和运用一般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又要有自己特定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强化业务部门与技术开发部门的沟通管理,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规范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工程建设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系统建设质量。

四、信息化实施及应用

1、质量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控制、工程过程试验及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验收等手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主要使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块、监理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来完成此控制功能。采取对拌合站和中心试验室检测数据的采集并自动录入检验批,加强对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对监理人员现场及时签认检验批和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如为了加强工程管理,更多的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监控项目进展,辅助管理决策,研发专用终端PDA设备,开发监理移动办公平台以支持监理相关工作,引入身份验证、GPS定位等技术支持现场检查工作,可以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针对性验证;通过无线3G传输技术将数据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控制中心,解决数据采集及时性问题。

2、进度控制的实施及应用

信息化进度控制主要通过收集各单位工程完成情况,系统自动汇总检验批完成情况,形成整个项目的实物进度报表,并以形象进度图的方式直观对重点桥、隧进行实物进度管理;通过网络计划的制作形成整个项目的时间进度图,对于项目的超前、滞后信息进行直观反映或报警。工程进度仅用传统进度报表的形式无法形象、直观的表达,施工单位在长期施工过程中总结经验,按照设计或施工工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工程完成进展情况,称之为工程形象进度。研发工程形象进度动态管理系统,对图形功能进行扩充,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状态。

3、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的实施

根据相关安排和要求,开发隧道围岩量测及超前预报监控系统,并应用于新建铁路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梅家庄隧道。在软弱、破碎围岩及部分浅埋隧道地段应用自动量测手段,及时采集和预警围岩变形收敛的信息,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模块,实现地质预报的远程诊断和变形超标自动告警功能。在独头掘进3km以上的长大隧道应用施工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取代翻牌制度,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功能。在高瓦斯隧道,应用自动化瓦斯监测功能开展瓦斯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瓦斯浓度超标自动报警功能。

4、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的实施

在铁路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工程项目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而影响,所以拌合站、试验室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用来进行原材料试验检测过程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施工配合比的下达、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监控、梁厂养护环境的监控、试块检验评定试验过程的监控,将“事后把关”的混凝土质量管理模式转向从源头上把关,实现混凝土质量全过程监控。

结束语

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咨询单位以及前期的勘察设计单位等组成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随着近年来铁路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化、大型化及国际化,信息的传播交流日渐繁,运用传统的故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工程管理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狭路工程项目管理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武晨,张福德.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01:35-36.

[2]黄传兵.浅谈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248-249.

第8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它集成工程建设中所有的信息,包括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部门;包括项目组织、计划、财务、资源、控制等体系;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包括工程施工进展各分项等。所有这些信息的发生,往往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信息经常要涉及数个部门,横跨多个进展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对每个信息的发生和经过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梳理,就需要整合信息流量从而集零为整地处理信息。

1.2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充分地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是与项目管理相关的企业层管理人员和项目层管理人员,载体是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构思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以数据库为核心、信息数据的有序管理为主线、WEB技术为基础的项目协同工作平台,实现网络、远程通信、数据库的集成化设计。建设以实现建设项目总体总包的全方位、全过程综合管理系统,对内容繁多、接口关系复杂的系统施行高效的管理,实现项目部与业主及各分包单位的“零距离”接触、异地办公;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和文件管理树状结构,将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每个业务管理模块中的数据充分共享有机地结合。在系统授权下,各种数据可以方便地录入、上传、下载、维护等,实现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文档管理、信息管理、分包单位管理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3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所以工程管理软件通用的思路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段,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2 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可用于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2.1 多类系统并存

尽管一些系统已经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新型系统层出不穷,但新型系统并没有完全取代旧系统。例如,用于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单机版MicrosoftProject系统至今仍然广泛地应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新出现的一些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中虽然包含进度计划管理的功能,但仍然无法与一直处于发展中的该系统相比,因此往往为其留下数据导入的接口,以方便用户并行地使用该系统进行进度计划的管理。事实上,在一些情况下,新型系统覆盖旧系统的全部功能,一是必要性不大,二是并不容易。

2.2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其方便的平台,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一般的,后来出现的系统,包括项目内部的综合应用系统、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都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而先前的一些单机系统也逐步提供了网络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使用它们。例如,MicrosoftProject系统提供了ProjectCentral模块,使得项目管理团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份进度计划,并提供针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同工作功能。这就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项目管理流程的需求。

2.3 集成化

一些后来出现的系统纷纷包含过去的单项系统提供的功能,或者包含旧系统数据的导入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集成。如前所述的ERP系统中包含进度计划的管理功能就是一例。集成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从而不仅可以支持更加高效的工作,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以支持对已积累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深度分析,从而更好地辅助决策。

3 铁路工程信息化发展状况

3.1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铁路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系统多、建设周期长。涉及路基、桥涵、隧道、轨道、通信、电力、设备安装等20多个子系统、近40个专业,而且随着建设模式及技术的不断创新,所涉及的领域也会不断增多。项目建设周期少则2-3年,多则5-6年,在长时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水平。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领域的相关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一些规定落不到实处,产生质量、腐败和浪费等问题。而规定之所以难以落实,是因为项目管理者没有足够的资源掌握工程实时的、真实的、全面的信息;因为铁路工程是长距离的带状工程,施工战线长、横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施工环境艰苦,尤其是新建线的施工,施工地段大部分在偏远地区。空间与时间的跨越给信息交流带来不便,信息的不对等或者有意隐蔽,必然会造成部分管理目标的不可控,于是各类问题乘虚而入。所以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信息化,特别是大的铁路施工,由于管理复杂,信息化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推广使用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3.2􀀁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建设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与国内外运用现念和信息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建设单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目前,铁道部组织开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建设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为主题的行业性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属于庞大的行业性多项目管理系统,管理范围遍及全国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容量为250项。二是具有覆盖铁路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内涵,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多、技术含量高、集成能力强,专业跨度和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一般工程。三是具备兼容现状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应能力。四是能够支持远程监控、无纸化办公、网上验工计价和财务结算等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3􀀁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选型

(1)积极推动单项应用系统的使用。这是因为,单项应用系统是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通过使用单项应用系统,不仅可以培养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训练信息化的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尝到信息化的甜头,从而调动他们投身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导入单项应用系统所需投资一般不太大,而且即使又采用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单项应用系统仍然可用,不会造成投资浪费。

(2)在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采用“项目责任制”模式时,应该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或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当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时,就有可能利用管理的规模效益,例如在全部项目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就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有力的工具。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般有较完备的功能,但价格比较昂贵,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功能较弱,而价格也较便宜。当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且尚未将信息化当作一项战略举措来对待时,可以优先选择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否则,优先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形下,采用项目内部综合应用系统,能将企业层和项目层有效地联系起来,即使能为项目层提供完备的功能,也难以满足企业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3)在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采用“项目承包制”模式时,应该使用项目内部综合应用系统。采取承包模式,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就没有必要那么细,因此项目管理的重心就落到项目层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项目内部综合系统就足够了。反之,若使用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专用系统或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企业对项目的制约比较弱,则有可能得不到必要的信息,或这类系统的管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4铁路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固然重要,它会形成对一些重大决策的约束,但单靠良知是靠不住的,必须形成一种完善的约束机制,必须冲破旧观念的阻力进行管理理念的大胆创新。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用全面、真实、及时的工程管理信息说话,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工程管理,彻底改变粗放式管理现状。只有把工程的信息放在统一的平台上、放在阳光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的管理目标,才能使项目按期、优质、顺利地建成。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大胆创新,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限和职责都放在一个平台上。它的推广难度不是技术问题、计算机应用水平问题或硬件环境问题,也不是管理制度与信息化系统互不相容的问题,而是管理理念和执行制度的决心问题。企业项目管理需要一个相应的信息集成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从工程开始对工程进行管理控制的软件当中,囊括有关工程预算、工程物资管理、进度计划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工程管理软件和功能,而且应该通过权限设置的不同让项目管理的各个参与方和管理层都能从这个信息平台里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从这个平台里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控制和协调,也可以实现信息在这些个项目管理者之间高速流转。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发和使用这种信息交互平台。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平台就可以真正地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服务,也可能大大推动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条高速铁路线路的建成,铁路建设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就在于实现对固定投资的增加,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出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必须要注重对铁路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所谓铁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对铁路工程造价上的控制,在对工程成本实现降低过程中,确保现有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铁路投资社会经济作用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尽管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求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1.对铁路工程造价概预算重视程度不够

概预算是铁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观念,指的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经费需求,在铁路工程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经费预算,概预算在铁路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的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于概预算的管理工作,概预算文件粗制滥造、漏洞百出。很难真正的、真实的反映铁路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真实情况,造成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出现问题。另外,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对于概预算的编制缺乏严格规定和具体要求,使得编制结果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工程概预算的完善。

2.缺少一整套铁路工程造价制约激励机制

制约激励机制建设是做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制约激励机制作用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做的更好更出色。但是,很多的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上缺少相应的制约激励机制,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甚至出现由于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与设计工程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相理解,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缺少制约激励机制,各专业人员分工不细致,权、责、利区分不明晰,导致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抓的不够严谨,很容易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3.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严的问题突出

铁路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极高,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做好铁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才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必然存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铁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属于卖方市场,由于他们在工程造价设计阶段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铁路工程建设的工程造价设计质量不高,漏洞百出。第二,铁路工程设计费用与工程总费用成正比,这就使得在利益驱使下,铁路工程设计费用要高于实际的施工费用。第三,铁路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出现问题。

二、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创新

1.加强交叉知识培训, 提高铁路工程造价人员综合素质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与科学的工作,它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铁路各专业知识,更必须具备专业的造价管理能力,为此,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所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机构,加强对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同时,针对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要求,对工程造价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增强他们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水平。总之,加强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交叉知识培训,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铁路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点。

2.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铁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环节,也是最难操控的环节。为此,施工单位应该选择那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对于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第一,在保证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建材用量以及价格做好跟踪与观察。第二,严格控制铁路工程项目变更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变更及时做出反应,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管理。第三,造价人员应该深入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过观察或者各种手段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资料,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做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此外,由于铁路工程项目的结算环节将决定铁路建设的实际成本,并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因而也应受到相关建设主体的广泛重视。

3.加快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早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加强造价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的提高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为此,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建立起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增强对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建设单位还可以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有关铁路建设信息以及市场信息,针对出现的市场信息以及国家政策进行有效剖析,进而做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加快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铁路建设现代化的需求,将增强铁路建设与管理的时代性。

铁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造价控制应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具体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前期项目建议书、组织施工和竣工结(决)算的各个环节中。在目前铁路特有的管理模式下, 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 如何尽快与国内、国际惯例接轨,从而实现对铁路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进一步加快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创新, 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铁路投资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创新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包振续.铁路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02).

[2]黄志.关于如何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看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9(04).

[3]聂莉萍.我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江西建材,2009(03).

第10篇

【关键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建、改建、扩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频频开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建设如火如荼,随之产生的铁路设计文件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迫在眉睫;然而,铁路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没有及时的修改和调整,很多管理规则和标准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再加上各铁路设计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特点,整个铁路行业的档案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从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个方面,分析当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对策。

1.纸质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1.1形成与归档

由于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设计人员形成的各种说明书原稿、外业资料、互提资料、计算资料、会议记录等都长期散落在设计者个人手中,不能够及时的归档,有的保管不善最终丢失,极大的影响了铁路工程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针对上述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和各设计部门要共同研究和制定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对各专业形成的文件哪些需要归档、由哪个部门负责归档、归档时间、归档的保管期限和密级性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项目总体负责督促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科技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完成验收要与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验收同步进行,没有系统、完整归档的工程项目按没完成处理,对项目总体和专业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1.2整理与编目

由于铁路设计文件自身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以“自然件”为单位进行保管,对每一张图纸、每一册文件、每一本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不要对文件进行合订和分拆等加工处理,即按“件”管理不要按“卷”管理。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1.2.1有利于保护档案自身安全

把文件装订成“卷”后,一般厚度增加,要对文件进行复印、扫描等操作时往往要把装订线拆开,长久下去,文件极易损坏;按“件”整编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从而减少对文件的损坏。

1.2.2有利于提供利用和保密

按“件”整编后,借阅人员只借阅需要的文件,不必整卷文件都借走,利用更加方便,同时也缩小了借阅和使用的范围,更有利于保密。

1.2.3有利于鉴定和销毁

一个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设计文件,从设计阶段上分,一般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等阶段;从专业上分,一般包括线路、轨道、路基、站场、地质、桥涵、隧道、通信、信号、房屋、给排水、暖通、电力等专业。一个项目产生的文件具有系统性和成套性,归档时要保持技术上的内在联系,很多保管期限不同的文件会排列在一起。

如果按“卷”整编,鉴定销毁时要么需要把案卷拆开剔除作废文件后重新装订,要么只能允许没有价值的文件继续存在;而按“件”整编后,可以对每份文件标识保管期限,鉴定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剔除作废文件,不受其他文件的影响,使鉴定和销毁工作更加准确和方便。

2.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如何保证信息化时代铁路勘察设计的真实历史记录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已成为铁路设计院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2.1现阶段铁路设计院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

2.1.1电子文件归档时间延迟

电子文件归档时限原则上应与纸质文件相同,但是由于工作忙、工期长等种种原因,专册及总体没有及时收集整理电子文件,导致归档时间延迟。

2.1.2与相应的纸质文件不一致

由于归档时间拖延,收集和整理出来的电子文件很难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在版本、时间、内容上面保持一致性。

2.1.3电子文件名的命名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修改和整理,带来很多麻烦。

2.1.4归档交接目录和实际电子文件数目不一致。

2.1.5刻录光盘来保存电子文件,保存年限不长,安全性不高。

2.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2.1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同流程,一同归档,不容许拖延。 由项目总体向各专业负责人通知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截止时限,各专业负责人收集和整理本专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形成“专业文件夹”,项目总体收集“专业文件夹”,整理后形成“项目文件夹”,确认本项目的电子文件完整、准确后填写移交表归档。

2.2.2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不按要求整理的电子文件不接收。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包括

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归档。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命名。

归档的正式电子文件(最终版本)是否与纸质档案相一致。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规范,是否出现缺图,是否与移交表中的数量相符。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经检测病毒、木马,是否引起电子文件不能读或丢失。

2.2.3档案部门接收合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建议采用移动硬盘存储,定期检查,异地备份。

3.档案管理信息化展望

实际上,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要想做好,必须与整个设计院的铁路勘测设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只有实现计划作业流程控制、进度控制的自动化,实现设计文件审签流程自动化,实现各专业间互提资料电子化、标准化,各系统数据与档案管理系统互通,才能把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做好,真正提高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效率。

通过对其他勘察设计企业的调研,参考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铁路设计院档案管理的特点,现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分析如下。

3.1数据录入子系统

对于档案工作部门,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归档,包括录入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案卷信息及文件信息,数据录入子系统就用来实现这一功能。

3.2收集整编子系统

在实际档案工作中,经常是首先收集零散文件,之后进行组卷归档。这一过程可以在整理编目子系统中完成。

3.3档案查询子系统

档案查询子系统主要是安装在终端机上,提供检索数据和浏览图纸等功能。

3.4权限设置子系统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由权限设置子系统来保证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3.5借阅管理子系统

它帮助管理员记录每次的借阅人姓名、借阅文件的有关信息、借阅时间以及设置借阅人的借阅期限、每个人最多借阅文件的个数,并判断每个借阅人是否有权借阅该文件等。

3.6鉴定与销毁管理系统

主要是设置和管理已归档文件的密级、保管期限以及到期文件的统计与销毁。

3.7统计报表子系统

它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打印数据和制定报表样式。

以上只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的一些思考,要真正实现这些功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量大、数据安全性、资金、人力物力等问题,但只要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后,一定能极大的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勘察设计、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4.结束语

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是铁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勘察设计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我们只有从纸质文件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两个方面,不断的总结经验,跟上时代步伐,逐渐的完善、健全铁路设计院的科技档案工作,坚持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才能保证铁路科技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更好的为铁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阎玉荣.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及管理.北京档案,2010(8).

第11篇

【关键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建、改建、扩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频频开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建设如火如荼,随之产生的铁路设计文件数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迫在眉睫;然而,铁路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没有及时的修改和调整,很多管理规则和标准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再加上各铁路设计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特点,整个铁路行业的档案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从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个方面,分析当前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对策。

1.纸质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1.1形成与归档

由于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设计人员形成的各种说明书原稿、外业资料、互提资料、计算资料、会议记录等都长期散落在设计者个人手中,不能够及时的归档,有的保管不善最终丢失,极大的影响了铁路工程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针对上述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和各设计部门要共同研究和制定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对各专业形成的文件哪些需要归档、由哪个部门负责归档、归档时间、归档的保管期限和密级性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项目总体负责督促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科技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完成验收要与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验收同步进行,没有系统、完整归档的工程项目按没完成处理,对项目总体和专业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1.2整理与编目

由于铁路设计文件自身的特点,我认为最好是以“自然件”为单位进行保管,对每一张图纸、每一册文件、每一本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不要对文件进行合订和分拆等加工处理,即按“件”管理不要按“卷”管理。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1.2.1有利于保护档案自身安全

把文件装订成“卷”后,一般厚度增加,要对文件进行复印、扫描等操作时往往要把装订线拆开,长久下去,文件极易损坏;按“件”整编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从而减少对文件的损坏。

1.2.2有利于提供利用和保密

按“件”整编后,借阅人员只借阅需要的文件,不必整卷文件都借走,利用更加方便,同时也缩小了借阅和使用的范围,更有利于保密。

1.2.3有利于鉴定和销毁

一个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设计文件,从设计阶段上分,一般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等阶段;从专业上分,一般包括线路、轨道、路基、站场、地质、桥涵、隧道、通信、信号、房屋、给排水、暖通、电力等专业。一个项目产生的文件具有系统性和成套性,归档时要保持技术上的内在联系,很多保管期限不同的文件会排列在一起。

如果按“卷”整编,鉴定销毁时要么需要把案卷拆开剔除作废文件后重新装订,要么只能允许没有价值的文件继续存在;而按“件”整编后,可以对每份文件标识保管期限,鉴定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剔除作废文件,不受其他文件的影响,使鉴定和销毁工作更加准确和方便。

2.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如何保证信息化时代铁路勘察设计的真实历史记录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已成为铁路设计院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2.1现阶段铁路设计院电子文件归档存在问题

2.1.1电子文件归档时间延迟

电子文件归档时限原则上应与纸质文件相同,但是由于工作忙、工期长等种种原因,专册及总体没有及时收集整理电子文件,导致归档时间延迟。

2.1.2与相应的纸质文件不一致

由于归档时间拖延,收集和整理出来的电子文件很难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在版本、时间、内容上面保持一致性。

2.1.3电子文件名的命名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修改和整理,带来很多麻烦。

2.1.4归档交接目录和实际电子文件数目不一致。

2.1.5刻录光盘来保存电子文件,保存年限不长,安全性不高。

2.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2.1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同流程,一同归档,不容许拖延。 由项目总体向各专业负责人通知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截止时限,各专业负责人收集和整理本专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形成“专业文件夹”,项目总体收集“专业文件夹”,整理后形成“项目文件夹”,确认本项目的电子文件完整、准确后填写移交表归档。

2.2.2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不按要求整理的电子文件不接收。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包括

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归档。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按规定命名。

归档的正式电子文件(最终版本)是否与纸质档案相一致。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规范,是否出现缺图,是否与移交表中的数量相符。

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经检测病毒、木马,是否引起电子文件不能读或丢失。

2.2.3档案部门接收合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建议采用移动硬盘存储,定期检查,异地备份。

3.档案管理信息化展望

实际上,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要想做好,必须与整个设计院的铁路勘测设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只有实现计划作业流程控制、进度控制的自动化,实现设计文件审签流程自动化,实现各专业间互提资料电子化、标准化,各系统数据与档案管理系统互通,才能把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做好,真正提高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效率。

通过对其他勘察设计企业的调研,参考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铁路设计院档案管理的特点,现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分析如下。

3.1数据录入子系统

对于档案工作部门,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归档,包括录入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案卷信息及文件信息,数据录入子系统就用来实现这一功能。

3.2收集整编子系统

在实际档案工作中,经常是首先收集零散文件,之后进行组卷归档。这一过程可以在整理编目子系统中完成。

3.3档案查询子系统

档案查询子系统主要是安装在终端机上,提供检索数据和浏览图纸等功能。

3.4权限设置子系统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由权限设置子系统来保证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3.5借阅管理子系统

它帮助管理员记录每次的借阅人姓名、借阅文件的有关信息、借阅时间以及设置借阅人的借阅期限、每个人最多借阅文件的个数,并判断每个借阅人是否有权借阅该文件等。

3.6鉴定与销毁管理系统

主要是设置和管理已归档文件的密级、保管期限以及到期文件的统计与销毁。

3.7统计报表子系统

它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打印数据和制定报表样式。

以上只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的一些思考,要真正实现这些功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量大、数据安全性、资金、人力物力等问题,但只要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后,一定能极大的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勘察设计、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4.结束语

铁路设计院科技档案,是铁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勘察设计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我们只有从纸质文件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两个方面,不断的总结经验,跟上时代步伐,逐渐的完善、健全铁路设计院的科技档案工作,坚持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才能保证铁路科技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更好的为铁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阎玉荣.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及管理.北京档案,2010(8).

第12篇

关键词:铁路工地;试验室管理;弊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地试验室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数据的重要来源,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试验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影响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指导、过程控制和最终评判。

一、铁路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概述

1、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铁路工地试验室是交通建设工程中,特别是铁路工程中必备的检验性部门,它一般是建立在铁路工地现场,随工程进程改换地点和检测内容,主要工作是通过标准的试验检测活动来对工程质量、造价控制等内容进行管理,通过检测数据来了解已完工工程的的用料、完工效果、造价等一系列是否符合要求。

2、试验标准规程的控制

标准规程是检测、判定的依据,要采取多种渠道,及时收集新标准,确保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现行有效。对新、旧标准应加以分析比较,并按标准规程的新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改造、配置等基础工作,如该标准所涉及到的参数已通过计量认证,应及时向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更改申请,并登记备案。

3、试验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

工程的试验检测技术,可以对多种不同质地的原材料实现科学地鉴定,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试验,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中不同工序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材料符合各项标准要求,这是提高工程的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通过采用试验进行材质和构件的多次试配,节约原材料使用成本,为企业降低工程造价,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二、目前工地试验室存在的弊端

1、工地试验室与其他部门配合脱节

目前,工地临时试验室还没有建立起质量管理的体系,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保证措施,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表现在:工地试验室的职责不明确,往往把自己的检测工作、质监部门的检查工作混为一体;试验室缺乏一个专门管理部门,由于铁路工地试验室的临时性导致它的固定性,因为他的很多临时试验室是一个独立个体,从而严重影响试验室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并且母体试验室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脱节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工地试验室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严重限制了正常试验工作的顺利进展;试验室缺乏与其他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大量的工程质量数据问题都追溯到工地试验室方面,这些数据都是其他部门进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果出现沟通问题,就会造成工程信息不准确,严重影响工程工作效率,影响工程进度。

2、试验人员素质问题

铁路工地试验室建立的临时性就意味着很多试验人员素质的不到保证。试验检测队伍学历不整齐、职称相对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测试仪器使用不规范,造成数据的精度不准确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铁路工地试验室测试工作本身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且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这就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耐力和严以律己的责任意识。试验检测单位检测工作受到外界干扰较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试验室检测人员往往迫于各方压力而不能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3、仪器不健全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作为试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所采用的检测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试验室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检测工具也应该有很多种。但是目前很多工程试验室检测的仪器并不健全,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一种检测仪器频繁使用,并且出现在不同的检测试验项目中,这样导致的原因就是会使检测的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比如在铁路试验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一般采用贝克曼梁式弯沉仪,这种仪器的使用主要是对静态检测,而其他如动态检测需要采用其他的仪器,那么检测过程中如果单单只使用一种仪器,就不能够更好的完成路桥工程的检测,不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试验检测指标不标准

铁路实验检测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从得出的检测结果来判定铁路工程的质量好坏。从目前来看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中检测的指标都不够标准,所标明的参数也不一致在进行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出的结果符合相关的指标却不能够达到实际的要求。而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不能更好的进行。规范标准的偏差是一项影响铁路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试验检测的重要因素。所以铁路试验检测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试验检测的指标,并且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定,以最初设计为基础保证检测的结果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三、如何加强工地试验室的检测管理

1、加强施工现场试验检测的环境控制

工地试验室应按照合同要求配置必要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应能满足周转需要。设备布局要集中、合理,保证一定的操作空间,方便操作,尽量减少人流、物流的交叉,避免相互干拢。有环境要求的试验检测室应安装空调、加湿设备,使温、湿度达到试验检测要求;对工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应合理摆放,如电子天平、负压筛析仪、比表面积测定仪应放置在干燥区域,保证在相对温度≤5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沸煮箱应隔离放置,避免影响环境温湿度,可以使用外箱罩住,外箱上接PVC管通向室外;有固定要求的仪器设置,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固定,如击实仪、振动台等产生振动的仪器设备;对一些试验力值较大,容易产生崩裂、飞溅等安全隐患的试验机应加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试验检测人员人身安全。如万能材料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等。

2、积极推行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文精神,为工地试验室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严格执行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强化监控、推进铁路建设项目工地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工地试验室可以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各工地试验室进行远程监督和指导,提高试验检测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也有利于试验检测管理的科学与规范。

3、不断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工地试验室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从而达到此活动达到工程目标。如定期组织试验人员进行集中技能培训,可以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试验室试验人员的工作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的需要组织岗前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实际的工作水平;进行资格考试,并且组织考前的培训活动,提高考试人员的通过率,从而相关人员持证上岗;保证工地试验室的信息及时畅通等。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在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保证了工地试验室的工作质量。

结束语

工地试验室是铁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直接基础和数据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地试验室也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逐渐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更好的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5

第13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存在问题;新策略

1 关于铁路管理模块的分析

在现阶段铁路工程运作中,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铁路行业的设备问题、技术问题等,都影响了铁路工程管理的稳定运行。这就需要进行铁路工程管理机制的健全,保证新型的工程管理理念的更新,保证工程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离不开铁路工程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这需要进行其专业知识体系的健全,保证铁路管理模块的有效开展,从而符合铁路的标准需要。这就需要进行铁路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进行铁路管理局面的控制,保证铁路施工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针对铁路工程的运作现状进行分析。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由于我国在铁路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现今铁路管理的局面不太乐观,这些缺陷也影响铁路施工的质量,下面就通过现今的铁路管理上一些现状分析,向读者介绍现今的铁路管理体制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进行铁路工程质量的控制,进行良好的管理机制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进行管理意识的提升,进行专门性管理机构的优化,满足项目的高效运转需要,这需要进行企业的先进性管理模块的优化。这离不开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块的优化,进行企业管理的成本控制,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这需要保证其合理性的施工控制,保证施工制度体系的健全,满足现阶段施工工程的混乱控制。要想保证铁路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管理体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项目的高效运作产生发挥作用。但是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对企业管理重视还不够,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更甚者,有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在现阶段管理模块中企业进行工程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必要的。在当下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企业面临的机遇是非常多的,面临的竞争挑战也非常多。正是因为这种高压力的调整让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的管理理念的应用,避免对技术模块、管理模块等错误理念的应用。这就需要新型管理模块的优化。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机构的架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却兴趣缺缺,这样使得管理理念也极大限制了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新时期铁路工程管理方案的应用准备工作

在当下工程管理模块中。领导者要做好自身的任务,要按照铁路的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好当下的实地考察工作需要,进行经验主义的避免,要避免对传统的经验模块的应用,要避免其原计划的应用,要保证其计划的先进性,从而更有利于实际施工模块的开展。保证实际进度的控制,保证与原计划的符合。这就需要进行进度计划的优化,进行先进性的网络计划内容的控制。

对于进度计划的制定表示并没有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还是沿袭了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为避免业主与企业的矛盾,结算款通常都不能及时结算,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手段,日常控制和前期控制上都缺乏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和正确方法的实践。

在现阶段的铁路施工模块中,主要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受到其自身素质及其文化的限制,农民本身对于施工的专业性需求比较低,不利于施工整体安全性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专业性操作体系的健全,保证现阶段施工安全性的控制,更好的解决现阶段的铁路施工工作需要。同时,新设备不能顺利运用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受到影响,同时,这种不正确的设备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企业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对专业化人才招揽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重要原因。

3 铁路管理方案的创新

在现阶段铁路管理模块中,进行铁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针对铁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难题进行分析,保证相关的解决策略的应用,实现铁路工程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更好的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而提升其应用效益。铁路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新而合理,保证企业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铁路管理重视起来。

在现阶段铁路施工模块中,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铁路施工模块的人员、工序、物品等的限制,这些模块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管理模块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工作人员,从而保证其有效性的管理。这需要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保证铁路管理体系的健全,进行新型的管理形式的优化,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其铁路工作模块的图纸、管理信息等进行控制,保证资源的共享。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的完成效率,并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理的完成。

在现阶段铁路工程管理模块中,进行铁路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是必要的。毕竟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进行铁路运作策略的更新,进行先进性的工程管理方案的更新,优化铁路的工作管理模块。更加顺应铁路工程的开展,保证管理层面的更新。在现阶段理论模块及其制度创新模块中,进行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素质体系的健全。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性素质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素养,都需要提升,也要保证其专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人才队伍的健全。

4 结束语

铁路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这需要进行铁路管理问题的解决,进行存在现状的分析,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机制的应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到创新化建设,保证铁路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备,更顺应时代要求保证铁路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参考文献

[1]许飞.论铁路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15.

[2]潘朝文.论铁路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3]项志丹.铁路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4.

第14篇

1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全面

缺乏针对性、不具指导性从目前铁路施工的现状来看,有一部分的铁路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环境、危险源的辨识等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和制定,他们而是根据设计文件中的部分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制定的,甚至又有一部分的企业知识简单的摘录了几条现在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根据没有起到什么任何知道安全生产的作用,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使其主要的原因,在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的时候,每一个单位或者部分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资料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并且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这样就可以形成危险源清单,从而就可以方便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的编写和制定。

2施工计划临时变更

一个工程项目要想成功,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制定完之后,有时候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临时的变更,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施工的时候,由于涉及的很多施工单位和各个等级的施工人员,如果临时对施工计划进行变更,就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变更的具体内容,这样他们还是会按照以前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从而就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对铁路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作为有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的具体方法、施工流程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情况。一般情况下,对于突发事件,作为施工单位要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处理,并且要按照施工的急预案进行实施。但是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都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并且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操作,这样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突发事件,传统的紧急预案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就造成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方位性安全管理现阶段

在铁路施工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进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重要的影响进行分析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落实,从而才能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

(1)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化

铁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复杂性、难度大以及流程制约性的特点,所以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信息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一旦有部门不配合工作,就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就引起了“蝴蝶效应”,因此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强化它们的行为职责,要求各个部门各尽其责,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要加强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并且还要寻找两个部门之间的结合点和互动线,从而就可以寻找最好的合作方式。

(2)强化硬件性保障

硬件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设备,它们是保证铁路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资,并且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备以及不断的提升养护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安全的进行铁路施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不断的更新硬软件,从而就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3)提升人员素质

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有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的作风不严谨,并且态度不准确以及技能达不到要求等,这样都会严重施工安全,所以一定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2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其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指导方针,并且作为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顺利安全施工的理念以及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施工的责任意识,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此外,还要避免缩短施工工期的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这样会影响铁路质量和安全。其二,要加强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以及安全职责。此外还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其三,要保证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责任心比较差、工作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转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对于经过教育之后依然不改或者违纪违规比较严重的工作人员,应该与他们解除劳动关系,从而就能够有效预防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铁路施工安全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网站进行信息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运用现代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高效、可靠以及快捷的信息体系,并且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的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

4强化施工中的整体配合

从目前现状来看,铁路建设管理和管理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脱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门坚守的立场不同,这样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其一,铁路运输企业考虑的问题是要采取何种方式和措施来保证运输安全;其二作为施工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是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两个部门必须要做好一个比价平衡的支点,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两个部门的具体要求。同时在对铁路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所以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一定要树立大局和整体的意识,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三结束语

第15篇

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对企业管理重视还不够,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更甚者,有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在现阶段管理模块中企业进行工程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必要的。在当下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企业面临的机遇是非常多的,面临的竞争挑战也非常多。正是因为这种高压力的调整让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的管理理念的应用,避免对技术模块、管理模块等错误理念的应用。这就需要新型管理模块的优化。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机构的架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却兴趣缺缺,这样使得管理理念也极大限制了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开展。

2新时期铁路工程管理方案的应用准备工作

在当下工程管理模块中。领导者要做好自身的任务,要按照铁路的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好当下的实地考察工作需要,进行经验主义的避免,要避免对传统的经验模块的应用,要避免其原计划的应用,要保证其计划的先进性,从而更有利于实际施工模块的开展。保证实际进度的控制,保证与原计划的符合。这就需要进行进度计划的优化,进行先进性的网络计划内容的控制。对于进度计划的制定表示并没有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还是沿袭了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为避免业主与企业的矛盾,结算款通常都不能及时结算,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手段,日常控制和前期控制上都缺乏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和正确方法的实践。在现阶段的铁路施工模块中,主要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受到其自身素质及其文化的限制,农民本身对于施工的专业性需求比较低,不利于施工整体安全性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专业性操作体系的健全,保证现阶段施工安全性的控制,更好的解决现阶段的铁路施工工作需要。同时,新设备不能顺利运用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受到影响,同时,这种不正确的设备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企业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对专业化人才招揽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重要原因。

3铁路管理方案的创新

在现阶段铁路管理模块中,进行铁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针对铁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难题进行分析,保证相关的解决策略的应用,实现铁路工程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更好的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而提升其应用效益。铁路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新而合理,保证企业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铁路管理重视起来。在现阶段铁路施工模块中,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铁路施工模块的人员、工序、物品等的限制,这些模块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管理模块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工作人员,从而保证其有效性的管理。这需要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保证铁路管理体系的健全,进行新型的管理形式的优化,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其铁路工作模块的图纸、管理信息等进行控制,保证资源的共享。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的完成效率,并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理的完成。在现阶段铁路工程管理模块中,进行铁路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是必要的。毕竟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进行铁路运作策略的更新,进行先进性的工程管理方案的更新,优化铁路的工作管理模块。更加顺应铁路工程的开展,保证管理层面的更新。在现阶段理论模块及其制度创新模块中,进行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素质体系的健全。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性素质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素养,都需要提升,也要保证其专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人才队伍的健全。

4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