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脊柱手术的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脊柱手术的护理

第1篇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特点,但此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术中满意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使用了改进型弓型俯卧位支架(以下简称支架)以来,没有发生1例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0例,其中男155例,女95例,年龄18~80岁,全身麻醉140例,硬膜外麻110例。脊柱骨折内固定75例,脊柱椎体滑脱矫正65例,脊柱减压110例,手术时间1.5~5 h。

2护理

2.1正确安置俯卧位患者全麻后,4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骶部、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以滚动法将患者置于支架上。将头放置于特制的头圈内,使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双前臂自然前屈于托手板上,在膝关节处垫上1个软枕,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向下,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正确安置俯卧位,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术中腹压过大,可导致出血增多,应立即检查腹部衬垫物是否移位,并予以纠正。

2.2避免术中发生损伤脊柱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在变换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慢、稳,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为了避免转变造成植入物滑脱,变换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2.3及受压部位护理变俯卧位前应整理好各种管道及电极线,电极粘贴处应避开受压部位。在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使头偏向一侧,每20~30 min调整头部位置1次,在调整时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支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者注意防止压伤。应避免肘部受压,可在双侧肘关节放上合适的软枕,外展不超过90°,术中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病人情况,重点检查前额,两侧颧骨、两侧肋骨、髂前上棘的主要受压点,观察四肢末梢血运,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5 min,防止因手术操作或麻醉不完善致病人移动而造成不良后果[3]。手术结束,应及时改变患者,以解除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讨论

术前针对俯卧的护理难点,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伤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安全舒适安置需要手术团队的合作,安全舒适包括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气道管理、通气良好、便于麻醉监测、保障病人的安全。因此,只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充分沟通并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舒适。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及保温。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所以要及时调节保温装置,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而发生压疮。术中调节室温23~25 ℃,动态监测体温,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尽量少暴露病人,术中库血输入前应先自然复温,冲洗体腔的液体要先加热,避免低体温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3.

第2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55-02

引言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然而在脊柱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损伤的硬脊膜裂口进行严密的缝合,会产生一些术后问题,即术后脑脊液漏。这种手术疏忽仅仅对术后病人的身体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甚者会产生化脓性脑膜炎,影响到病人生命安全。如果一旦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必须地去大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脑脊液漏的愈合。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小组中67病例进行行脊柱后路手术分析,探询相应治疗的研究方法,其中有7例并发脑脊液漏,创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2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5例。

1.2 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症状发生。同时手术后,患者的切口处敷料会出现渗透现象,并且渗出颜色为红色或淡红色,对切口处替换辅料时,切口内有淡红色或清亮渗液,并且辅料很快对伤口处进行渗透。

1.3 脑脊液漏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针对硬膜损伤患者,医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解决办法。当遇到病人切口处裂缝小的情况,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封堵填塞,同时对于切口处附近的肌肉和皮下组织进行严密的缝合。如果遇到患者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一旦缝合,势必会对患者的切口处产生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正确的做法是:在髂骨处切取比缺损面积稍大的筋膜片平铺在缺损的硬膜表面,然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针对病人的术后护理,需要采取一下几个方面:1)护理。对患者采用适当的卧位,具体操作为,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病人处于头低脚高位,根据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卧位;如破裂口位于侧方,宜采用健侧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卧位或俯侧卧位,同时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侧卧位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2)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局部护理,具体操作为,对切口处进行加压包扎,切口敷料干净无菌。3)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护理,具体操作为,预防感染,配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同时用生理盐水缓解低颅压。4)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具体操作为,详细缜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一定要记录引流量和更换引流袋和拔管时间,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时先夹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开,手术切口处愈合,拔管后脑脊液渗出通道阻断,脑脊液漏即可停止。5)如果病人的患病时间较长,需要防治电解质紊乱。

2 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手术过程中,有4例通过使用填塞封堵止血纱布或生物蛋白胶覆盖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切口得以快速愈合。有3例由于抬高床尾,对病人的切口部位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切口部位可在10-14天得以愈合。还有1例,在置管持续引流中,产生了一些症状,诸如:头痛、恶心低颅压等,针对产生的症状,医生及时给病人进行补液,调整和管控引流量,从而使得病人的症状消失。患者通过手术后,由于采用的防治和护理措施得当,患者的切口处没有任何的感染症状。

3 讨论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针对临床实验进行相关讨论,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损伤硬脊膜形成术后脑脊液漏,硬脊膜损伤累及蛛网膜的破裂,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天然的屏障,然而由于没有了天然硬脊膜的保护,闭合的脑脊液循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通,势必会对伤口产生感染,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医生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病人的伤口及脑脊液漏进行严密的缝合。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手术过程中产生脑脊液漏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析的情况如下: 骨折和外伤后导致的硬脊膜的损伤;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严重(个别硬膜有骨化);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与硬膜有粘连;医生的手术经验欠缺,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出现问题等。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一定要谨慎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认真严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的产生,从而使得手术可以到达预期的理想效果。针对切口处的伤口愈合,主要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硬脊膜的缺损及脑脊液压力。节段性的根动脉是硬脊膜的血液的主要来源,在进行血液分配的过程中,当根动脉在进入神经根前,把一部分血液分支到硬脊膜,从而使得硬脊膜中的血液得到足够的供应。由于硬脊膜有充足的血液得到供应,因此,恢复和自愈能力就大大加强了。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硬膜撕裂时,医生必须严密缝合。当遇到病人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会导致产生对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切口处的软组织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从而使得硬膜的有效愈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医学高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学者建议提倡以人工硬脊膜修补缺损者。因此,通过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也可以减小局部压力,加快硬脊膜缺损处组织的愈合。可见,影响硬膜愈合的主要因素是脑脊液压力。因此,针对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正确的卧俯姿势,有利于身体的硬膜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谢步章,等.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J]. 山西医药杂志,2008,2(37):132-133

[2] 王雷,肖建如,李家顺,等.椎管内肿瘤术后硬脊膜缺损的处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7):748

第3篇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脊柱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也是医院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脊柱骨折主要是由于直接力和间接暴力导致,患者一般表现为严重的伤情和复杂的病情,甚至部分患者可能致残和死亡[1]。目前对脊柱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为了确保手术的快速顺利开展,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对需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本院接受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的80例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病例。术前均经脊柱三维CT(或脊柱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确诊,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3]。通过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7±5.01)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6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3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6±5.12)岁,包含腰椎骨折患者25例,下胸段骨折患者15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术前准备、生命体征检测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内容包含:①术前访视护理,在手术前,巡回护士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如血尿常规、血气分析、体温、呼吸、心电图等,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压疮和截瘫等不良情况。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所需抢救药物及物品,并做好物品检查,提醒手术医师准备足够的血液制品。②术中配合,在麻醉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配合好麻醉医师,并加强动脉穿刺血压的监测。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头部下方放置头圈,并做好患者四肢的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静脉输液通路和尿管通畅,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报告医师,确保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减少对手术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且人员尽量减少走动。③术后护理,在监护病房内,需要每隔15min至30min进行呼吸、脉搏、血压及心电等指标检测和记录,同时加强引流管管理,定时观察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变化,如术后24h引流量超过500mL,(术后2h>400mL提示有活动出血,数据需再查证)颜色变深,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若术后2d至3d,引流液呈淡黄色清亮液体,同时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待患者神志恢复后依据调查表进行主观评价,评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至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便秘、压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属于临床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很容易并发截瘫、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症状,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对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本身需要承受脊柱骨折伤痛所带来的压力,且因为对手术效果不了解,继而加重心理负担,出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状态[5]。因此在手术期间,为了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成功案例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并安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实施输血输液和静脉麻醉。手术完成后,需要确保动作快、稳、平,避免因为变化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改变,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律变化。本次研究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且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术后患者经受痛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琛,张军花,江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119-1120.

[2]赵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7):1466-1467.

[3]江翠金.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57-158.

[4]钟建.非全身麻醉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需求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22-124.

第4篇

脊柱内固定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折、脊柱不稳症等疾病的治疗。我科就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之间共收治需行脊柱内固定患者57例,其中6例出现术后置钉不当,发生率为10.5%,对患者心理打击很严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护理,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平均50.3岁,腰椎滑脱3例,腰椎爆裂骨折2例,腰椎结核1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腰椎后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固定位置良好,获随访1月至1年,效果满意5例,占83.3%,1例感到下肢轻微麻木,占16.7%,通过护理,患者均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3 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需再次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这类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及初次手术的失败等原因往往产生绝望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功能锻炼,在行为上同情患者,了解患者情绪波动和主要顾虑,并给予正确疏导。患者常因年龄、性别、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影响其心理变化。中、青年患者思想包袱沉重但求生欲望强烈,老年患者常因经济状况的制约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开朗。医护人员应一对一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解剖知识、临床症状、体征,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引导使其正确的对待手术,明确手术的目的只是调整内固定器的位置,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并争取多方支持,尽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如保险机构的赔偿,亲朋好友的支持援助,科室减免部分费用等)。经过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均平静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均为卧床病人,术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全身疾病,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预防感冒。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主要以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的情绪不稳,焦虑多疑为主要目的,术后积极镇痛,患者常由于再次手术后疼痛产生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对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术后第一日复查CT,及时与病人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分析手术效果,正确对待远期逐渐恢复的结果。

3.2.2 生理护理 术后常规平卧硬板床6h,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留置导尿者定时开管,1次/3~4h,使膀胱充盈,防止挛缩。如有发现神经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认真记录引流液量、性状、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术后3d引流液少于30~50ml/d可拔管。

患者由于脊髓损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易发生肿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术后3d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进食后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强调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以利大便通畅。还可采取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行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30min/次,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

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术后疼痛患者不愿翻身,易形成褥疮,骶尾不贴10×10cm康惠尔透明贴,减少摩擦,同时翻身1次/2h,间歇性解除皮肤受压情况。嘱患者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000ml/d以上,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与结石,长期卧床患者应激能力及免疫力低下,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要勤于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的呼吸锻炼,10~15min/次,4次/d以上,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协助排痰。

第5篇

我院地处高原缺氧地区,对脊柱手术患者康复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我院引用欧美国家推广的一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1],明显缩短了脊柱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加快了术后康复速度,其方法是在围手术期应用一系列的已证实有效的方法缓解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2]。我们对42例脊柱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是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8~52岁,全部患者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术后随访2年效果良好。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前1周即开始行俯卧位训练,腹部垫硬枕,使身体呈拱桥型,一日二次,循序渐进,直至患者适应为止。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并注意补充少量的锌。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预防便秘,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适应手术的能力,尽可能消除各种手术不利因素。

2.1.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给予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会阴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皮肤备皮范围包括整个背部,上至锁骨上部,侧至腋后线,下及臀部,左右两侧腹部,前至正中线,下至髂前上棘。如术区靠近会,消毒前可用帖膜将其封闭,防止消毒液流入,给患者带来伤害。

2.1.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治疗造成机体创伤,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会因此恐惧,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是否会有并发症、后遗症等,患者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和患者接触沟通,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术前的准备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的方法,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需求,针对具体病情,作出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 腰椎麻醉患者术后4天给予平卧位,避免上身抬高或坐起,以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或因颅内压过低导致头痛。生命征平稳后,注意卧位的更换,采取平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严格轴线翻身,避免躯体过度扭曲。为减少腰部术后切口处渗血渗液,给患者佩戴弹力腰围。经前路手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颈部空隙用小软枕塞满,使颈部处于轻度过伸中立位;侧卧时用软枕垫高头部与肩平。禁忌颈部过屈或过伸及旋转。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睡软枕。硬膜外麻醉患者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垫枕平卧位。

2.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及时咳出;手术后1~3天坚持咳嗽、咳痰、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运动;同时,为了帮助患者有效排痰,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注意扣背正确方法是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当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采取电动吸痰。

2.2.3 伤口引流的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扭曲、打折。引流管应挂于床边,不能高于伤口位置,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2.2.4 术后活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护理需要很好地计划与组织,制定护理计划表,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局部活动,如扩胸运动、四肢关节的运动、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手指、脚趾的运动等。具体执行方法如下:(1)颈椎手术患者:手术2~3天后,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但一定要有颈托固定颈部。(2)除颈椎外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2~3周后,伤口愈合好,在医生指导下,戴上腰部支架可下床活动。否则,应卧床休息3~6月,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

2.2.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髓损伤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因神经功能的恢复要在术后1年到1年半,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无菌性间歇导尿是目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的首选方法,每天准备数根合适型号的消毒导尿管,患者感觉膀胱鼓胀时即行导尿,排尽后拔出尿管。皮肤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受压,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应保持被褥平软、干燥、无皱褶、无渣屑。骨突起用棉垫、气圈垫起,每2~3h协助患者45°轴式翻身,严禁脊柱扭曲。定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四肢于功能位:摆放时一定要将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过伸,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引起严重后果。如摆放胸腰椎前路时,要在腋窝处垫圆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

2.2.6 饮食 术后尽早地恢复正常口服饮食也是快速康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早期恢复口服饮食可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地缓解术后恶心、呕吐及肠麻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麻醉消除后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者无不适后可进食易消化、可口、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能量。

2.3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的重点是自我管理[4],这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病人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包括教给病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其内容包括:伤口的自我护理,饮食的指导,日常的生活活动,保持正确的姿势,应该避免的一些活动,如弹跳床、翻跟斗、保龄球、骑马、滑板、溜冰、潜水及剧烈的运动,以防止内固定脱位及脊柱受伤。有腰部支具的讲清如何穿戴及穿戴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回院检查,及检查内容注意事项等。

3 体 会

围手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围手术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复。我院地处高原地区,全部观察病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患者并发症少,康复较快。这个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应当广泛根植于护理人员的意识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 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2007,27(2):131~133.

[2] Kehlet H,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J].AM J Surg,2002.183(6):30~41.

第6篇

[关键词] 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手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3-02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1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预防畸形加重和减少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最佳方法[2]。一般>40°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矫正脊柱侧弯和恢复脊性正常曲肢的同时,保持了脊柱的平衡,减少脊柱手术融合的范围,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功能,防止脊柱侧弯的不断加重。

本院2008~2010年共进行了18例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15~22岁,平均17.8岁。按照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推荐的King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例,V型4例。疾病均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学习,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发育,其中有1例为自闭症患者。18例患者均行脊柱侧弯后路三维矫形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胸腰椎后路下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剥离棘突,清除椎板小关节囊附近残余韧带及脂肪软组织。分别放置椎弓钩、腰椎椎板钩、横突钩。再进行小关节植骨融合,凿去骨皮质,准备好植骨床,放置凹金属棍矫正凹侧畸形。再进行凸侧畸形矫正,安置DTT,使整个小孔成矩形。最后进行植骨融合。C型臂机下再次确定手术效果,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皮肤。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4~48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4 d出院,随访1年,12例侧弯椎体基本复位,6例症状明显改善。全部患者采用脊柱矫形器械,植骨融合固定术,畸形得到矫正,暂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

3手术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肺功能。脊柱侧弯不但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严重者会影响心肺的发育和成熟。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诊断、病期、预后等认知不足,常常对面临的手术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3]。因此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查阅病历,做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重视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疾病和离开家人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手术后效果一般跟患者就诊时机有很大关系。早期治疗甚至能够完全将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形态。如果治疗晚,比较僵硬,那么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3.1.2物品准备术前了解术式,熟悉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备常规骨科手术器械、电钻、手控高频电刀、双极电凝、C臂机、神经监测仪、微型高速磨钻系统、2%H2O2溶液等。脊柱矫形特殊器械、矫正内固定器械由器械厂方提供,检查性能,确保正常使用。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2手术中护理

3.2.1 巡回护士配合①患者准备。首先核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协助麻醉师行全麻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等。②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垫明胶垫或一小头圈,注意保护眼部。胸部纵形垫两条条枕、骨盆处放一圆型海绵垫将患者的骨盆垫起,防止生殖器受压。双膝关节下垫小海绵垫,胫腓骨下方垫一方枕。保持头部、颈部、臀部三点一线在同一纵形中心线上。③协助医生连接神经监测仪,以免消毒时打湿或移位影响监测。④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注意卧位受压处皮肤情况。及时准确地保证台上物品的需要。

3.2.2 洗手护士配合①显露术野。常规整理好器械台,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脑棉片。协助消毒铺单。固定电刀、电凝、吸引器。递圆刀切开皮肤,递电刀沿棘突连线切开皮下组织、筋膜等。②暴露椎体。递拉钩牵开周围组织;递组织钳夹棘上韧带,电刀切开;递骨膜剥离器作双侧椎旁肌、椎板骨膜下剥离,递自动牵开器牵开组织,咬骨钳取除椎板上软组织。③纠正畸形。根据侧弯的类别,确定其安装相关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在需安装椎弓根螺钉椎体的椎弓根处用手锥徐徐钻孔,并用探针探查所钻孔是否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丝椎扩孔,置入螺钉,拧上螺母。④检查固定。递无菌中单铺盖术野,C臂X线透视检查固定情况。⑤植骨加固。切除近侧脊柱棘突、椎板外侧皮质,用0.9%NaCl溶液纱布保留好剪下的骨组织,用骨凿把椎板凿毛糙,将咬下的棘突剪成火柴棒状,在棘突纵轴线上进行植骨,并在两根连接棒之间固定1~2组横向连接器,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框架结构,增加稳定性。⑥唤醒实验。协助麻醉师唤患者的姓名,使患者动下肢。⑦关闭切口。彻底止血 ,冲洗切口,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固定。

4 小结

手术室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本组手术的配合,笔者体会到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应重点注意的是,此手术为严格无菌手术,要求术中控制参观人数,有报道空气中细菌密度随手术室内人数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4]。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对于术中使用的各种无菌用物均要认真检查灭菌效果[5-6]。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启彬.脊柱侧弯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

[2]陈慧,杨小蓉,许宁惠.经胸腔镜前路松解及后路矫形一期治疗严重硬性脊柱侧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21-822.

[3]彭湛贤.骨科手术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8,15(1):81-83.

[4]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16.

[5]班开洪,蒋笃东,肖巍,等.S-F后路脊柱稳定性的重建[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1-12.

第7篇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5-01

脊柱骨折有着较为复杂的伤情,常常出现脊髓损伤等症状,且伴发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截瘫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就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0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15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3例腰椎骨折。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较为危急的起病,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无法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心理上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流,鼓励表达对疾病及预后的看法,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以轻、稳、准等操作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对于患者的需求要尽可能满足,使患者与治疗积极配合。

(2)术前准备措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严格观察,对患者受伤时间、部位、、原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有工具等进行掌握,并且将备血、皮肤准备、过敏试验等工作完好的准备。

1.2.2术中护理

(1)对生命体征改变严格观察。因为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有着较多的出血量,所以应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严格观察,通过分析尿量、血压等方面的改变,采用输血输液将血容量补充。另外,还应该防止循环有着过重的负荷,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症状。一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向医生报告。对患者皮肤微循环、体温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

(2)输液途径的选择。在患者颈外、颈内、上肢等构建静脉输液通道,对静脉导管进行良好固定,避免改变时导管出现滑落的情况。由于输液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会导致手术位置出血的情况有所加重,因此,防止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输液处理。

1.2.3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呼吸改变、脉搏、血压、意识等进行严格观察,每隔15min~30min左右进行1次心电监护,对引流液的性质、量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面色等改变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冷汗、恶心头晕、早期休克等表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患者完成手术后6h内应该在硬板床上给予仰卧位平卧,确保术后有着通畅的尿管、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以及伤口。患者完成手术后应该将引流管妥善固定,确保有着通畅的引流管,避免出现反折、受压、扭曲等情况。倘若引流液在24h内>300ml,则表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倘若完成手术后2~3d引流液以清水样呈现,则表示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对伤口肿胀、渗出等情况进行观察,有着较多的引流液渗出时,则进行换药处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运动恢复、双下肢感觉等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

(3)护理。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该尽可能在硬卧板床上平卧,如患者是通过硬膜外麻醉的,则应该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垫枕或者去枕平卧位的方式给予休息;如患者属于腰椎麻醉,那么在手术后则有着6h的平卧;如患者属于全身麻醉,那么在效没有全退的情况下,采用去枕平卧位的方式将头部往一侧偏向,等待患者麻醉全退后,则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软枕给予患者休息。患者完成手术后将仰卧位转变成侧卧位休息时,应该通过板状或者轴线的方式给予翻身,将胸腰背部位置作为制动的位置,医护人员的左手、右手在患者臀部、肩胛部的相同侧,确保患者的臀部、肩部、颈部处于一致的状态,避免脊柱出现扭曲的情况。患者在侧卧休息时应该将软枕在腰背部垫好,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SPSS 16.0 统计包处理,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对机体创伤性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遗留残疾、无法自理生活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等区别,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让患者对疾病给予正确态度,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另外,加大手术前访视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呼吸、等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护理要点。方法:8例脊柱侧弯患者行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 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护理、出院康复护理。结果:8例患者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脊柱侧弯;围手术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8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5例,男3例,其中12-20岁7例,55岁1例,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均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及患者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 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 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指导行?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

2.1.4 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5 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2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 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 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人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 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 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

3.1 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

3.2术后4天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嘱患者不要紧张。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 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3] 白跃宏,毕霞主编. 骨科手术康复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9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5~60岁、平均(45.17±2.8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脊柱骨折11例、椎管狭窄5例、脊柱畸形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4±2.8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2例、椎管狭窄7例、脊柱畸形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首先由精神科医师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干预时间为术前2d至出院,15min/次,1次/d。具体如下:(1)认知重建。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解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疼痛以及导尿、换药、翻身等造成的不适,使患者在经历痛苦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行为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接受换药、翻身、拔管等护理操作后应及时予以言语鼓励,同时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或通过握拳-放松-握拳的形式放松全身肌肉,减少肌肉收缩造成的痛苦;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来分散、转移注意力,在出现焦虑情绪时,可尽量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简单的护理技能,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与患者产生矛盾与冲突。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干预后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7.74±3.47)、(53.48±4.13)分;VAS评分分别为(1.15±0.15)、(2.28±0.24)分。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帮助患者重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首先明确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正确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了不良行为习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而焦虑情绪的缓解又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综上所述,在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凌云,文静,杨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3(4):551-553.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5岁。受伤原因:车祸46例,坠落伤25例,其他外伤4例。骨折类型: 屈曲压缩型47例,爆裂型22例,其他6例。骨折部位:T1218例,L133例,L216例,L38例。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患者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患者突然致伤,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一定要耐心开导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翻身指导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正确的翻身可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翻身时保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扭曲、旋转。

2.3 术前准备 术前1 d常规备皮、备血,禁食12 h,禁水6 h。术晨给予清洁灌肠,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前留置导尿。

3 术后护理

3.1 患者的搬动 患者术毕回病房,将患者从手术车上移到病床上,通常我们采用两种方法:①平抬法,即3人平抬法;②滚板法。将手术车与病床并排放置,并调至同样高度,将滚板的一边放到患者的躯干下,一边放在患者床上,然后推动患者,借滚板滚轴滚动的惯性将其平稳地移到床上。搬动患者时保证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及保护各种引流管不脱出。

3.2 术后的护理 一个良好的,就是人体各部位的位置所处的状态能保持各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没有过度的伸张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能相应地保持稳定,不受过分牵扯[2]。由于脊柱手术均使用全身麻醉,故术后患者一律平卧,头偏向一侧。一般术后3 h开始翻身,白天每2 h翻身一次,夜间每3 h翻身一次。翻身时,2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同时拽住患者躯体两侧的白布,用力使患者翻向侧卧(或平卧),再用软枕、棉枕等为患者垫好,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注意翻身时, 应轴性翻身。

3.3 四肢的放置 平卧位时: 双上肢放于躯体两侧,双下肢伸直或屈曲, 或自由放置于舒适。侧卧位时: 双上肢屈曲时,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 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并用软枕或气垫垫至与同侧髋部等高或略低。

3.4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术后6 h,每小时观察P、R、BP并记录,6 h后如病情稳定可每2 h~4 h观察记录1次。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了解能否自行大小便。

3.5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3.6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 h,6 h后改普食,给予合理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多的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牛奶、糖等易产气的食物。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属带来困难。

3.7 预防术后并发症 保持留置尿道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尿液倒流,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持床铺清洁、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禁止拖拉患者,防止褥疮发生。翻身后叩击背部,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4 功能锻炼

术后次日开始进行双下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不伴有神经损伤或仅伴有局部的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1周为第一阶段,进行腹背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及四肢的主动运动。术后2~3周进入第二阶段,可进行小幅度的腹背部肌肉的等张练习,但仍然禁止做主动翻身动作,此动作将引起脊柱的旋转,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约4周进入第三阶段,可开始逐渐下床活动。由卧位起立时,先在床沿上俯卧,一腿先下地,然后撑起上身,再放下另一腿撑起上身成站立位,中间不经过坐位,以免腰部屈曲。由站立位卧下时按相反顺序进行。此期增加腹背肌肉的主动等张收缩。术后3个月内禁止做主动旋转动作。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开始大幅度的脊柱活动度训练与旋转活动练习。

截瘫术后1~2周为第一阶段,术后3~12周为第二阶段,12周以后为第三阶段。因为患者无法进行主动活动,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全身关节的被动活动度训练,并做肌肉的被动拉伸运动,这种活动需要长期进行,有时甚至需要维持终身。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066-02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并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我科2001年7月-2008年2月在施行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1例。由于及时发现,精心治疗护理,无一例引起脑脊髓膜炎和晚期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均发生在腰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5例,腰椎骨折6例,腰椎滑脱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腰椎肿瘤6例,发现脑脊液漏时间为1-3d。

1.2治疗方法

脊柱手术后须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发现伤口引流大量淡红或黄色清亮液体即应考虑有脑脊液漏。一旦确诊为脑脊液漏立即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去枕平卧位。抬高床尾,保持头低脚高位,防止或减轻脑脊液的继续渗出,并给予广谱高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微量元素、血浆以及清蛋白等;鼓励患者平衡膳食,多进食优质蛋白,确保每日进食的量和质。

1.3切口的处理对策

总结以下两组。A组:利用脊柱手术常规留置的切口引流管或者行经组织丰富区向漏口周围穿刺一根引流管做持续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待引流量连续2d,每日少于50 ml后拔除。B组:一旦明确诊断为脑脊液漏,有引流管的尽可能早的拔除,并加压包扎引流管出口,如加压包扎不能阻止脑脊液从引流管出口处漏出,则在引流管出口处深缝合1-2针彻底闭合漏口。

2 结果

以上B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好转,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时也无脑脊液漏相关远期并发症。A组中除1例治疗无效,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外,其余5-14d拔管,未发生脑脊髓膜炎等其他并发症。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全部治愈,无感染。

3 护理干预

3.1生命征的监测

密切监护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昏、呕吐及意识变化。若发现血压偏低和脉搏增快应迅速通知医生,遵医嘱补液,输入高渗盐水等。

3.2护理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抬高床尾20-30 cm,取头低脚高位,以去枕平卧位为主,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做好受压部位皮肤护理,并注意轴性翻身,1次/2h。

3.3心理护理

出现脑脊液漏后,患者和家属十分紧张、担心伤口的愈合及后遗症,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外渗的脑脊液每天可以自生,对今后的劳动及生活无影响,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4留置引流管患者的护理及观察

A组治疗患者的切口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回房后应经常巡视并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扭曲、受压、脱落或堵塞。患者一旦出现脑脊液漏,负压引流器应该为呈无压状态。及时调整引流带的压力,高度。询问患者的头痛等;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特别要强调防止引流液逆流人蛛网膜下腔。造成逆行性感染。引流器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切口敷料的干燥程度。向患者说明引流管的重要性,嘱其不能自行拉脱,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烦躁不配合应适当给予肢体约束,并进行床头交接班。连续2d,每天引流量少50ml,可予拔管护理,拔管后引流伤口连同深筋膜给以严密缝合。

3.5切口的护理及观察

B组患者的切口护理:由于脑脊液外漏,漏口皮肤切口难于愈合,而且容易逆行感染,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尽早拔除引流管后,伤口加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或腰围外固定。观察切口敷料渗液情况并记录,随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诱发腹压增加的因素,从而增加脑脊液漏。影响漏口愈合。

3.6行侧脑室引流术患者的护理

应严密观察引流的脑脊液性质、量、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滑脱,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正常的脑脊液为清澈、无色、水性的液体。在引流过程中,脑脊液颜色应逐渐由深变浅,直到清亮,脑脊液量由多变少。每天脑脊液引流不能太快,每天引流量不超过300-400 ml。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作CSF培养及生化检查。在CSF分布浓度较高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监测体温的变化。

4 讨论

4.1脑脊液的原因

①原发性硬脊膜破裂;②医原性损伤,病程长,迁延性脊柱疾病,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造成手术操作困难,硬脊膜撕裂,硬脊膜已破裂而蛛网膜还没有破裂,术后负压吸引时蛛网膜破裂形成脑脊液漏。

4.2脑脊液漏的发现

第12篇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引流; 护理干预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脊柱手术过程中硬膜破损导致术后脑脊液流出体外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脑脊液自手术伤口流出和在引流液中出现脑脊液[1]。据报道,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7%~9.37%,如不及时有效处理,极易出现继发伤口感染、椎管内感染、脊膜假性囊肿,严重者并发颅内感染,如蛛网膜炎、脑膜炎等,从而危及生命[2]。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更换伤口敷料,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能起到控制的效果,但伤口愈合慢,容易诱发其他感染[2]。近年来,基于引流方式的护理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受到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脊柱手术的3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或X线片检查确诊并发脑脊液漏者50例,其中脑脊液自伤口流出症状30例,术后引流液中发现脑脊液20例。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4~72岁,平均(50.2±2.4)岁;颈椎前路手术13例,胸椎后路手术22例,腰椎后路手术9例,腰骶椎后路手术6例;43例均采用硬脑膜外手术,其余均为硬脑膜手术。50例患者均于1~3 d出现脑脊液漏,均给予抗感染预防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6例、B组17例和C组17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脑脊液漏护理措施,主要是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再根据脑脊液流程量大小适时更换敷料,一般1~3次/d。如果脑脊液持续流出7 d以上,且流出量未见减少趋势的患者,应立即重新检查患者病情、伤口感染情况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测,评估症状程度决定是否再行手术。B组从引流护理角度进行干预,主要采取延长手术切口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对评估脑脊液漏及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术后第2天引流量>150 mL,术后第3天仍>100 mL,且引流液呈稀薄状则判断为脑脊液漏出现。一旦确诊脑脊液漏,不应负压吸引引流[3],建议术后早期改为低位正压引流,引流管放置高度一般要低于手术切口约20 cm,过低会增大引流量,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反应,过高又会造成脑脊液回流引发脑脊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引流过程中应实时延长引流时间并调节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间延长至7~10 d,引流量可控制在15~240 mL,避免过度引流,至引流量减少甚至消失后停止引流。C组护理思路与B组相似,但采用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护理,引流装置选用基于电脑控制的脑室引流装置,该装置既能预防血块堵塞管道功能,又能实现经蛛网膜下隙注入抗生素。大致方法是经腰部将近似于麻醉导管的长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5 cm左右,6例患者手术部位在颈椎,5例位于胸椎,均于L3~4和L4~5椎间置管,其余6例均于下腰椎手术,经上腰椎板间置管。全部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内5 cm处。术后当日置管时,通过医用引流袋与三通管与体外导管进行完全封闭连接,一次引流量为100~200 mL/d,由于引流袋与蛛网膜下隙完全封闭,因此可任意变换引流袋高度,根据患者舒适度和症状缓解情况控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引流量大小,待脑脊液漏逐渐减少至消失后5 d后拔管,本组大部分患者脑脊液的引流量为150~200 mL/d。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容易发生导管堵塞或逆流,因此该护理方法特别适用于颈、腰椎手术引流后脑脊液流出伤口或术中硬脑膜损伤修复困难患者[4]。对于B组和C组而言,引流过程中的护理至关重要。因饮食不当、不当或情绪失控等原因,均会引起腹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脑脊液压力陡增,反而加重脑脊液漏或对脑脊液漏引发的破裂口修复愈合难度加大。B组1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剧烈喷嚏引起腹内压异常增高,C组1例因排便用力诱发腹内压升高。经处理后恢复。建议行引流过程中做好预防感冒护理,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高声说话或深呼吸等行为。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三组伤口愈合率、护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无效是指脑脊液漏持续7 d以上,脑脊液流出量未见减少,或合并伤口感染或脊膜炎[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16例患者颈椎前路2例,胸椎后路手术9例,腰椎后路手术3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其中2例脑脊液流出未见减少,4例合并脑膜炎,2例并发伤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37.5%(6/16)。B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8例,胸椎后路手术5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引流时间4~9 d,平均(6.5±1.6)d。17例患者均护理干预后,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5.8%,经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C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3例,胸椎后路手术11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1例。引流时间3~7 d,平均(5.3±1.3)d。1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未见脑脊液流出,无逆行性感染,有效率100%。术后7 d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 A组护理有效率43.6%,显著低于B组的100%和C组的100%,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脑脊液漏护理干预,针对性引流护理更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而从引流护理角度而言,基于延长手术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对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相对较差,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护理在护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优。 

3 讨论 

3.1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认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将引发伤口感染、脊膜假性囊肿等,严重者将出现蛛网膜炎、脑膜炎等病症,危及生命[5]。许多脊柱手术患者在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后,不得不再行补充手术,影响术后恢复,并发症风险也会因此增加[6]。分析导致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主要为术中手术损伤硬膜所致,硬膜损伤为脑脊液漏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临床也多采用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来达到预防脑脊液漏的目的,临床实践来看,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预防脑脊液漏是可行的,有效的,然而问题是即使在术中对破损的硬膜进行了十分精致的处理,仍然会发生脑脊液漏,且病例并不少见,至于原因仍不明确。 

3.2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方法 关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以往多认为术后脑脊液漏预后普遍较好,只需术后早期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然后适时更换伤口敷料即可,实现破损硬膜的自然愈合,脑脊液漏随之得到自行修复[7]。不过,对于许多症状复杂、程度严重的脑脊液漏,保守处理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且并发症高发,反而严重影响预后[8]。本研究A组即采用抗生素+更换敷料的传统方法,16例患者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炎、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7.5%(6/16),大部分不得不再行手术或改为引流。近年来,随着脊柱手术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院内感染在护理层面的日益被重视,以往自然愈合的“被动护理”思路开展转向主动解决医源性并发症问题上来,即缘于真菌感染、医院感染的对症处理思路,通过引流操作来降低或避免感染成为脑脊液漏护理的主流思路,陆续出现了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伤口持续引流、硬膜外自体血注入等方法,途径多样,但这些方法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无论何种方法或思路,有效引流至为关键[9]。 

本文重点探讨了伤口持续引流和蛛网膜下隙引流两种护理方法,两种方法均以引流为思路,不同在于引流路径不同。伤口持续引流,其实质就是通过延长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实现彻底的脑脊液引流,减少术后频繁的侵袭,使伤口在良好的环境下愈合。该引流方法比较简单,易操作,甚至可实现家庭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优势[10]。本组17例患者行延长引流护理,术后随访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平均引流时间(6.5±1.6)d。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期间仅有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经处理后得到控制,不良反应率5.8%,远低于A组的37.5%,总体来看效果值得肯定。不过,该护理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始终处于置管状态,患者脑脊液带来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尤其是对一些硬膜破损面大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不但不利于脑脊液的持续引流,而且长时间的蛛网膜下隙高压会引起血肿,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的护理方法不适应于硬膜破损面积大的患者,仅适合硬膜破损不大或破损面积<5 mm的患者[11]。另外,如果患者的脑脊液自伤口流出,那么再行伤口引流便失去意义。相比之下,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1)脑室引流装置可实现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和引流量的信息控制,这有利于控制脑脊液的流出,并做出伤口情况评估;(2)经腰椎部置管,远离颈椎和胸椎部位,有助于减少激发伤口感染的风险;(3)通过自主调节引流袋高度,可实现对脑脊液引流量的调节[12]。本组资料显示,17例采取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流出,也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有效率100%。至于该护理方式常见的逆行性感染并发症,本组亦未见出现。平均引流时间(5.3±1.3)d,明显少于B组的(6.5±1.6)d,这或利于减少长时间引流诱发的相关并发症。不过,鉴于逆行性感染是各种引流操作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临床应随时对流出的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评估是否感染或感染程度。 

3.3 预防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其他护理措施 无论是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还是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均认可了引流是避免脑脊液漏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不过同时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发生[13]。 

3.3.1 护理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卧姿是抬高床尾10°~30°,取头低脚高位,去枕平卧或仰卧位,直至脑脊液漏愈合。 

第13篇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受伤截瘫以后,面对打击,思想上无法接受,而且因为截瘫,起居饮食都不能自理。多数患者带有悲观情绪。对病情的预后以及是否能够重新站立、工作等存在很大的焦虑。另外,对手术能否能否成功也报有很大的疑虑。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关爱患者,多与患者谈心,用同俗的语言讲疾病知识、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以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有身残志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尽早康复。

1.2积极控制并发症

1.2.1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截瘫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为截瘫部位无感觉,又不能随意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很容易因受压、缺血而发生褥疮。如果护理工作能够做得主动、积极且及时,在多数情况下,褥疮是可以避免的。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同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定时平衡翻身也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1.2.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伤后多有排尿功能的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这种功能改变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决定于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平面高低,同时还决定与伤后的适当的处理和认真、负责、细致的护理。患者因伤后小便失禁需留置尿管,所以,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天更换引流尿袋,每2~4h开发尿管引流尿液1次。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尿液浓缩,每天进行会阴护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1.2.3大便失禁及便秘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神经机能也和膀胱的情况一样,因受到破坏而发生功能失调。脊髓受伤部位的高低和损伤程度也直接决定了肠道功能是否恢复。脊柱损伤后,患者的结肠蠕动大为减慢,但经过有计划的训练也可以象膀胱一样,建立起反射性排便。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饮食指导。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及水果,多饮水,少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通过经常按摩小腹促进肠蠕动,或用指压法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对于个别便秘无法自行排便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或肥皂水灌肠。

1.2.4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截瘫患者因伤后疼痛而不敢深呼吸,不敢咳嗽;加之平卧位也不利于呼吸,因此,肺及器官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炎。护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在患者受伤初期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剂以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多翻身更换也可以做到引流。在每次翻身的同时,叩击胸背部也有助于排痰;鼓励患者吹气球也可增进肺泡功能;此外,加强消毒隔离避免着凉防治呼吸道感染也是措施之一。

1.3一般护理 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交叉配血、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皮试及普鲁卡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于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在患者接入手术室后,病房护士准备好麻醉床、麻醉盘、输液架、吸氧及负压吸引设施等,做好迎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的准备。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 者因手术中出血、创伤及麻醉等原因病情不稳定。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因严格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伤口包扎及渗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此外,患者因品的作用,会出现全身发冷、体温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护士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通常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烈。护士因疼痛较剧烈。护士应遵医嘱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也可应用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使患者精神放松,减轻疼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3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该手术暴露范围较大,术后渗血较多。故术后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避免伤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护士应观察引流液的量、意思及形状,若引流量多且色鲜红则预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4加强营养支持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差而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的重要内容。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应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第14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原因;护理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2]李超.脊柱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2-84.

第15篇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posterior orthopedic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Methods Corresponding care was conducted to eight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scoliosis treated by posterior orthopedic.Results According to nurse care, 8 scoliosis patients didn’t have any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posterior orthopedic surgery.Conclusion Before the posterior orthopedic surger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care, perfect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make good preparation, and train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stool and urine on bed. After the surgery, we should closely monitor the patients’ change of vital signs, make good nurse care to their posture, diet, respiratory, painless, drainage tube, observation the function of spinal nerve and the recove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paying attention to functional exercise postoperative and discharged guidance can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ccessful surgery.

【Key words】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orthopaedics; perioperative nursing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内脏功能,甚至出现神经受压症状。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严重,故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作用。2007年7月-2008年8月,本科共对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矫形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5岁;按King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Ⅴ型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均为青少年,女性为多, 因长期以来的身体畸形,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她们往往迫切需要治疗,然而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承担了对手术的巨大恐惧和风险,却对手术后外观畸形的改善期望值高。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入院后应向其作好一系列解答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由手术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案,同时明确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畸形外观,主要是防止畸形的发展,改善心肺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介绍术后患者互相交流,掌握配合护理的技巧,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手术的信心,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2.1.2 完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准备 由于胸廓畸形和胸腔脏器发育不良,患者心肺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前必须认真完成心肺功能各种检查,包括憋气试验、胸部摄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电图、诱发电位等[1]。同时对双下肢肌力测试及感觉运动情况应详细检查记录,作为术后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的对比依据。同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做交叉配血试验、皮肤药敏试验等。

2.1.3 呼吸功能的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的锻炼,促进肺扩张,提高有效肺通气,改善肺功能,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感染。方法:(1)吹气球: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先吸一口气,然后尽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2)深呼吸运动:患者平卧,嘱患者做最大努力吸气,护士将双手置于患者胸部高1cm处,扩胸以胸部触及双手掌心,呼气时用双手向前挤压前胸部和腹部,抬高膈肌,帮助呼出残气。(3)有效咳嗽: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终末屏气片刻然后爆发性咳嗽,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以上3种方法每天锻炼2次,每次20min。

2.1.4 练习床上排便 术前3天练习床上排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常规将病人安置在ICU,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24h。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观察每小时尿量及颜色,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避免低血压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发生。

2.2.2 及饮食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时,搬动的人力要足够,动作要协调,确保脊柱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严防扭曲。4h以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随后每2h1次轴线翻身45°,依手术部位按“左-平”或“右-平”顺序进行轴线翻身护理,防止脊柱受压。翻身时由2名护士共同完成。同时,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破损。并轻拍背部,鼓励主动咳嗽和深呼吸,以防坠积性肺炎。术后12h患者如无恶心、呕吐即可饮水,以后逐步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每天4~6次。全身情况较差可适当的给予静脉营养。

2.2.3 呼吸道护理 脊柱畸形病人多有肺容量和流量降低,手术创伤对机体造成的刺激会进一步加重上述病理改变,因此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术后2天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出血,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并指导病人深吸气,在呼气的2/3时咳嗽,反复进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咳出。

2.2.4 疼痛的护理 评估疼痛性质(如绞痛、刺痛、钝痛)、强度(如严重、温和)和形态(如间歇性或持续性)。并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协助采取舒适卧位,维持安宁舒适环境。也可以按摩伤口周围皮肤以分散注意力,教导深呼吸、哈气等松弛技巧,并鼓励听收音机、阅读书报等,以转移注意力。必要时视病情需要给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并监测用药效果。

2.2.5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为负压状态,防止受压、打折。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漏气或导管松脱以免影响持续负压吸引效果。术后1~2天内,特别是24h内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24h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ml,如引流液过多应警惕有无潜在失血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一般在术后48~72h引流量

2.2.6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相关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以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全身麻醉清醒后,应立即检查病人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了解有无神经损伤,如发现双下肢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如双足能活动,说明脊髓无损伤。

2.2.7 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 由于手术牵拉,病人术后极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长期卧床直接或间接影响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而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要注意病人饮食的质和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钙食品,保持大便通畅[2]。指导病人自我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由右下腹至右上腹,再由右上腹至左上腹,由左上腹至耻骨联合,每日2次,同时腹部热敷。必要时口服中药等防止腹胀和便秘。3 功能锻炼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病人从思想上重视并主动配合。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术后即可以开始四肢活动,如足的背伸、跖屈、旋内、旋外、屈膝屈髋,手指屈伸、腕关节旋转,肘关节屈伸、旋内旋外,肩关节外展、内收、旋转等。每日2~4次,每次15下,同时配合做扩胸运动,深吸气慢呼气运动,并练习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术后72h后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一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训练,14天后可扶病人坐起,坐起前应首先侧卧,用胳膊扶床并向下用力从卧位坐起,病人初坐起时,常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护士应保证病人安全。4 出院指导

佩戴支具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应佩戴。半年内不要做上身前屈动作,双手不得提、拉重物,避免脊柱过度活动和负重。站、坐、躺、翻身时要保持正确姿势,站立时抬头挺胸,脊背平直;坐时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躺时睡硬板床;翻身时应轴向翻身,不要螺旋扭背[3]。饮食方面应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并定期来院复查:一般要求3个月、半年、1年来院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联系。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吴新军,钟渝,陈雍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护理.重庆医学,2005,34(7)∶1017-101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