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引言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金融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一个发达的金融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分担和管理风险,这对于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同的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机构结构等,对于信息、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从金融结构入手。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界有较大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1969年提出了金融结构的概念,他认为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在他那本《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他认为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金融资产的总量和实物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金融相关率;各经济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责总量及其在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上的分布;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的比例关系,以及这些资产和负责所采取的金融工具的形式等等。二是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所谓“两分法”,即着眼于一国企业的外源融资——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角度划分的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逐渐引入和传播,中国经济学者也开始研究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主要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观为依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只是定性化研究中国的金融机制与结构;另一类则主要从金融资产的角度定量地研究和分析中国的金融结构特征。中国学者对金融结构的理解和解释更是众说纷纭。如王维安(2000)从西方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得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六大指标。李量(2001)把反映一定时期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形式、内容、相对规模和比例理解为一国的金融结构,并指出一定的金融结构反映一定的金融功能及效率,也反映了一个经济的金融体系的特征。王广谦(2002)则以金融资产结构为切入点,采用分层次的结构比率分析法来考察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与变化。李健(2003)从多角度对金融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并认为金融结构由构成金融各业的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组成。林毅夫(2009)认为,金融结构是金融体系内部各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的比例和相对构成。金融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从金融活动是否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可以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比例构成;从金融交易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金融体系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从金融活动是否受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就银行本身,可以分为银行业竞争程度和不同规模的银行分布。白钦先(2003)认为金融结构是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并提出金融倾斜的概念。考察金融结构的表现形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在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关系方面:易宪容,黄少军(2004)从银行观,市场观,法制观,功能观阐述了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喻平(2005)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出发,探讨金融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过程。
二、金融结构特征
根据世界各国关于金融结构的分析,把金融结构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我国现在是银行主导模式。这主要由于我国的市场证券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1.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责结构来看:银行主导型相对于市场主导型的第一个基本特是:在全部金融机构中,银行的资产负责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而在市场导向结构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份额要大得多。第二个特征是:对于前者,贷款是金融机构的最主要的金融资产。
2.从金融工具的规模和结构来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差别在银行贷款规模,股票市值和发行结构,债券市值和发行结构等几个方面。
3.从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方面来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差别在于:对于前者,居民资产组合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现金和存款;后者对股票和其他股权,债券占有很高的比重。
4.从非金融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股权结构来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差别在于:第一,前者的股权类证券的比例较后者为高。第二,在债券类证券中,前者的公开流通债券同银行借款大致差不多,而后者的银行借款要远远多于公开发行的债券。
三、我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为了解释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选取GDP与JRXG、JRJG,JJJG四个指标,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变量,剔除不显着变量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及VAR模型以反映其对GDP作用的大小程度。四个指标的取值时间跨度为13年(1995-2007)。
2.衡量指标定义。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总值/GDP,金融结构指标=(金融资产总值-各项存款-各项贷款)/金融总资产,经济结构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GDP为相关各年度实际值。所有的数据来源于1996-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在Eviews5.0中提供数据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图示法,主要是趋势图和散点图;单位根检验主要是DF检验和ADF检验等。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各个数据的平稳性,各个变量选择都选择具有常数项,滞后期为一期,序列为原来序列水平,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在表-1中各个变量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小于在1%显着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各个变量不是平稳序列,需要对原序列进行差分运算,使得各个变量为平稳序列。对各个变量差分后检验其平稳性,各个变量都是平稳的。 从表-1中看到,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是正相关,与金融相关率和经济结构的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因素中,金融结构是起主要作用。且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在1%的显着水平下高度相关,说明二者有很强的关系。
根据表-3结果在5%的显着水平下,拒绝DJRJ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在10%的显着水平下,拒绝DJRX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不是影响DJRJG的原因即认为DJRXG是影响GDP的原因,DJRJG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是影响DJRJG的原因。
(四)实证分析
根据上表的因果关系建立DGDP和DJRXG,DJRJG的回归模型,阐释这两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中建立一个DGDP和DJRJG的VAR模型,考察两者的短期影响关系。模型一为:
DGDP=20367.64788+278716.9058*DJRJG-60338.71995*DJRXG
s=(3132.085) (129673.9) (23208.91)
t=(6.502904) (2.149368) (-2.599808)
0.430458,=0.303893,3.401083 DW=0.581873
VAR模型所考察的是两个平稳序列在不知道内生与否的情况下,通过二者的因果关系联立二者,考察其滞后期的相互影响。
模型二为:
①DGDP=5933.87494+1.459178028*DGDP(-1)-0.7490528262*DGDP
(-2)+9838.067218*DJRJG(-1)-172152.272*DJRJG(-2)
s=(3464.47) (0.20377)(0.43841) (47402.2)(50099.6)
t= (1.71278)(7.16108)(-1.70858)(0.20754)(-3.43620)
0.98318,= 0.969737, 73.09901
②DJRJG=0.03220092284-2.4913851e-06*DGDP(-1)+7.395479427e-07*DGDP(-2)+0.03934627147*DJRJG(-1)-1.029324476*DJRJG(-2)
s=(0.05987)(3.5E-06) (7.6E-06) (0.81914) (0.86575)
t=(0.53786)(-0.70754)(0.09762) (0.04803)(-1.18894)
0.508013,=0.114424,1.290718
从以上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来看,模型一显示了金融结构,金融相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金融结构的系数值大于金融相关的系数,由系数符合显示了二者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前面所做结论一致。由系数的大小知道,经济增长主要是金融结构与金融相关的正抵消效应而导致的。说明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经济呈正增长的态势。
模型二显示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的关系,①中显示了经济增长与自身滞后一期和金融结构滞后一期正相关,滞后二期负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受自身和金融结构前期的影响,模型拟合度很高,说明效果很好符合标准。②中显示了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和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关系,由系数知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滞后期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着,模型的拟合优度一般,说明金融结构受自身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运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和VAR模型,考察二者的关系程度,得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经济增长不仅受金融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首自身前期和金融结构前期的影响,说明二者存在短期的影响关系。因此,根据本文的结论提出一些结论:首先是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不管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都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其次应考虑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关系,有利于实现长期的经济稳定增长。第三,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第四,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逐步提高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殷剑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李量.现代金融结构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J].经济评论,2005(3)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黄锡富,广西师范学院学院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22—04
一向自认为经济制度优越无比的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传导机制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蔓延发展,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未见到尽头。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探究其爆发原因,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
一、实体经济及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直接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
1、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质产品。而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是实体经济生产出来。若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没有了基础和可能。若没有实体经济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人们也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若没有实体经济提供人们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繁荣了,人们才可能日益缩小其为生存而奔波的时间,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2、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其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使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为稳定物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发展。
3、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是支撑一国发展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具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强盛,则国家强大;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物质产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沿。科技、教育及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其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棉花、肉、蛋、鱼等大量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水泥、钢铁、造船、煤炭、电解铝、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电脑、服装、制鞋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已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也得到了快速繁荣发展。
4、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前提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日元大幅度升值、实体经济青黄不接,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同一时期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仍然“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正因德国长期以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因而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经济能长期保持一种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由于我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也使得我国能较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一再证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
二、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其表现形式就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发展。
1、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越是发展繁荣,资本所起的作用就越突出。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高效地集中社会大量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成就某一产业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超过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如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约4000美元,美国5000美元左右。但经过20世纪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阿根廷已元法同美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而阿根廷没有重视虚拟经济发展,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无法有效地为经济提供支持。从而丧失一次次工业化机会。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业与领域流动。使相关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2、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要健康运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如企业可以凭借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方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有限的经济资源优先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其后劲。
3、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可以分散市场风险,缓冲实体经济的过分波动。当市场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实际生产能力时。必然出现过剩储蓄资本,进而导致社会物价上涨。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进行投资或投机,从而降低资本集中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缓冲实体经济运行波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破坏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过度炒作会引发经济泡沫。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其次,虚拟经济过度炒作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集中,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再次,虚拟经济易于扭曲人们致富观。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实体经济创造,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资本的过度炒作,社会极少数人的暴富,扭曲了人们的致富观,诱发了社会上捷径致富、追求暴富的致富观,使许多曾经靠艰苦创业、勤劳和实业致富的生产经营者不愿意从事实业。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加大了社会发展的风险,阻碍社会发展。
三、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发展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垄断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实业发展受阻,迫使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大量亏本运营;而金融行业利润赚得“不好意思说”,虚火好旺。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掌握主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须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产成本上升、税负重、利润薄、资金困难、压力大等。因此,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的小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源的支持。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以形成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实体企业有利可图,有空间可以发展,让所有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受肯定、得支持,增强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资金流回实体经济。四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要加大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促进更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回归实体产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浮躁及快速暴富心理,让人们脚踏实地从事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是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世界主要国家都重新审视本国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美国提出要吸引在国外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国发展,壮大美国实体经济。随着金融危机发展,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就是进口明显减少,消费方式上也提出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需求。国内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消费水平提高,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致使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为适应这一变化,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致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尤其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性强的战略性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形成我国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贸易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也才能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三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建材、石化、船舶、汽车、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医药等,仍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力量。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其转型升级,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强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新与塑造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强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关键词】金融结构;经济增长;var模型
一、引言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金融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一个发达的金融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分担和管理风险,这对于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同的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机构结构等,对于信息、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从金融结构入手。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界有较大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1969年提出了金融结构的概念,他认为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在他那本《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他认为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金融资产的总量和实物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金融相关率;各经济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责总量及其在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上的分布;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和负责的比例关系,以及这些资产和负责所采取的金融工具的形式等等。二是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的所谓“两分法”,即着眼于一国企业的外源融资——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中介融资角度划分的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逐渐引入和传播,
从表-1中看到,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是正相关,与金融相关率和经济结构的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因素中,金融结构是起主要作用。且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在1%的显著水平下高度相关,说明二者有很强的关系。
根据表-3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djrj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djrxg不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不是影响djrjg的原因即认为djrxg是影响gdp的原因,djrjg是影响dgdp的原因,dgdp是影响djrjg的原因。
(四)实证分析
根据上表的因果关系建立dgdp和djrxg,djrjg的回归模型,阐释这两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中建立一个dgdp和djrjg的var模型,考察两者的短期影响关系。模型一为:
dgdp=20367.64788+278716.9058*djrjg-60338.71995*djrxg
s=(3132.085) (129673.9) (23208.91)
t=(6.502904) (2.149368) (-2.599808)
0.430458,=0.303893,3.401083 dw=0.581873
var模型所考察的是两个平稳序列在不知道内生与否的情况下,通过二者的因果关系联立二者,考察其滞后期的相互影响。
模型二为:
①dgdp=5933.87494+1.459178028*dgdp(-1)-0.7490528262*dgdp
(-2)+9838.067218*djrjg(-1)-172152.272*djrjg(-2)
s=(3464.47) (0.20377)(0.43841) (47402.2)(50099.6)
t= (1.71278)(7.16108)(-1.70858)(0.20754)(-3.43620)
0.98318,= 0.969737, 73.09901
②djrjg=0.03220092284-2.4913851e-06*dgdp(-1)+7.395479427e-07*dgdp(-2)+0.03934627147*djrjg(-1)-1.029324476*djrjg(-2)
s=(0.05987)(3.5e-06) (7.6e-06) (0.81914) (0.86575)
t=(0.53786)(-0.70754)(0.09762) (0.04803)(-1.18894)
0.508013,=0.114424,1.290718
从以上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来看,模型一显示了金融结构,金融相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金融结构的系数值大于金融相关的系数,由系数符合显示了二者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前面所做结论一致。由系数的大小知道,经济增长主要是金融结构与金融相关的正抵消效应而导致的。说明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经济呈正增长的态势。
模型二显示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的关系,①中显示了经济增长与自身滞后一期和金融结构滞后一期正相关,滞后二期负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受自身和金融结构前期的影响,模型拟合度很高,说明效果很好符合标准。②中显示了金融结构与自身滞后期和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关系,由系数知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滞后期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一般,说明金融结构受自身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运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和var模型,考察二者的关系程度,得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经济增长不仅受金融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首自身前期和金融结构前期的影响,说明二者存在短期的影响关系。因此,根据本文的结论提出一些结论:首先是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不管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都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其次应考虑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关系,有利于实现长期的经济稳定增长。第三,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第四,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逐步提高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作用。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