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医学概论范文

老年医学概论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医学概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年医学概论

第1篇

1结果

1.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5.03%,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2.8%。男生占37.9%(44/116),女生占62.1%(72/116)。1.2医学生对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教学设备及师资的评价对于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85.4%(88/116)的学生认为其教学设备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82.8%(96/116)的学生认为其师资条件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71.5%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健全的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66.4%(77/116)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完善的全科(住院)医师的教学大纲。1.3前期培训课程情况在14门见习前培训课程中,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最重要课程依次为急诊医学(4.03±1.13)、康复医学(3.79±0.95)、老年医学(3.78±1.10)和循证医学(3.77±1.11);但大部分学生只学习过康复医学(94.0%)和医学心理学(90.5%)。学生认为大多数课程18课时较为合适,只有急诊医学(52.5%)、老年医学(42.2%)、医学心理学(41.4%)、康复医学(38.8%)和循证医学(37.9%)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课时数。对于课程的开设时间,学生希望全科医学概论(58%)、社区卫生服务管理(5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4%)等课程在第1学年开设,而老年医学(34%)和急诊医学(24%)在第2~3学年(尤其第4~6学期)开设。1.4社区见习课程评价在12门社区见习课程中,除社区科研(2.90±1.29)外其他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98±1.11)、慢性病管理(3.81±1.19)、妇幼保健(3.81±1.19)和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77±1.22);除老年护理(2.97±1.13)、健康管理(2.77±1.20)、信息管理(2.68±1.21)和社区科研(2.63±1.25)外,其他课程学生感兴趣程度均超过3(一般),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51±1.27)、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41±1.21)、妇幼保健(3.37±1.29)。1.5自我评估同学普遍认为社区全科实习是有收获的。93%的学生认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他们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1.6访谈结果在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在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在临床思维培训、问题改进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同学建议将见习时间从2周延长为4周。此外,不少同学希望能开设更多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如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和文献检索等,并增加培训的课时,以增强自身对社区全科医学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2讨论

本次调查的整体结果令人满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前期培训课程覆盖率低,除康复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外其他课程都只有少数学生有过相关课程学习;②虽然学生普遍认为前期培训课程比较重要,但对于各门课程的兴趣与重要性评分有较大差异;③学生们期望的课程安排,如课程开设的学期、学科课时与现有的课程安排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待完善。文献研究提示[5],可在本科医学教育阶段第2年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第4年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在学生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前,先期传播全科医学理念,而后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至社区卫生实习,进一步学习全科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对全科医疗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进而在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成为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提升全科医生素质及医、教、研水平[6]。在社区服务中心见习过程中,58.2%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是合理的,24.4%的学生不清楚现有的考核制度,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教学大纲等。这与我国全科医学的现况不谋而合: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不够健全,尤其是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规范,培训过程中没有具体措施和要求,管理制度不完善,轮转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等。而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培训基地是全科医师培训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加强理论教学、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3个环节的联系,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作用[7],丰富全科医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让医学生拥有较好的全科医学基础,也能为之后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和继续培养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科医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科医学教育。在欧美,90%以上的医学院校都设有全科医学系或教研室[8],虽然教学形式和学时数各有不同,但教学目标相近。英国则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2种形式接受全科医学入门教育[9]。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医学院成立全科医学系,在三级教学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成立全科医学教学中心。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立足于社区,围绕实习目标[10],统一全科教学的教学大纲和全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完善和规范全科培训网络。

作者:王甦平 杨涛 龚睿婕 鲍勇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自我护理;影响因素;对策

据who报道,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状态。而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已经诊断和60岁及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糖尿病足部病变(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2],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是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国内医学统计数据表明: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49.5%[3],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随年龄而增加,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英国dm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4]的初步研究,发现通过强化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和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df的发生率和截肢率。良好的自我护理是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但自护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有关个体对自我看法的一种理论[5],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而这些感受与信念是个体内在的知觉加上别人对他(她)的反应而形成,它可引导个体的行为。老年人群面对减退的社会作用和自身逐渐衰退的生理功能,不同程度地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两者相互促进[7]。自我概念的增强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亦可增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来源于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因此自我概念是直接影响自我护理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2 健康信念

患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其并发症出现缓慢有关,患者因短期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而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一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7]。人们的健康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对待健康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8]。为更好地防止df,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对df危害的认识。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9]。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有促进作用[7]。wang[10]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护理能力来促进健康。可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促进其自立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医务人员忽略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足部护理教育,会导致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以致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同时,很多老年患者缺乏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意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以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自身背景

callaghan[11]研究显示,影响老年人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基本因素有教育、经济收入、医疗保险、种族、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宗教信仰活动、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性别、年龄、子女的数量等。koukouli等[12]的研究也表明,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是影响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提出居住方式也影响其自护能力。我国学者万巧琴等[13]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期、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对其自我照顾行为有一定影响。

5 对策与建议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患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关注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教育开始,故我们有责任让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并接受足部防治护理,进而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实践证明,自我护理理论在老年医学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保健中都显示出了无法估计的潜力和实用性[14]。

5.1 知识和态度的改变 自护能力的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的必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在获取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reiber等[15]发现,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的发生率是接受者的3倍。尽管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16]。但相比于复杂的外科手术而言,富有实效的自护能力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研究显示,只有不到25%的新诊断的足部溃疡患者认为他(她)们的疾病非常危险,而至少有2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由于不妥当、不及时的治疗所造成。因此,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5.2 预防护理 一些文献报道,即使已有df的危险因素存在,良好的足部护理能使多达8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的建立,对df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温度感觉、痛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指导患者禁用热水烫脚,水温保持在40 ℃以下,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5 min为宜;对于触觉、压力觉减退的患者,因对摩擦和不适丧失感觉,指导其注意保暖,鞋袜宽松舒适,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每周进行足部感觉测试;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溃疡、水泡、红肿和动脉搏动情况。张小群等[17]提出的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为易记易掌握的足部护理方法,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双足皮肤清洁、柔润、促进双足血供、及早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处理的简便、实用、有效、可行的df预防护理措施,特别是坚持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对预防d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3 优化管理模式 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糖尿病足部护理的优化管理模式,如电话咨询、建立档案、随访制度、建立团队及开设门诊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足部早期干预及治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6 小结

df发病率高,特别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国内曾有学者对38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老年和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df的发病率分别为49.5%和27.4%,中年组为11%。因此,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提高足部自护能力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对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十分重要。同时培养和提高护士对df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df预防的深入,让患者充分认识df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对有效控制d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ic medicine,1998,539-553.

2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3 唐兰.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4.

4 lohr r,hierl fx,landgraf r.diabetic foot syndrome.foot education and foot care.mmw forschritte der medizin,2002,144(12):47-50.

5 康丹,朱会琼.自我概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20(8):80-封三.

6 陈培培,张银萍,苟文丽.老年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护理能力的伦理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5):61-62.

7 杨支兰,孙建萍,张露,等.老年人自我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7,22(6):77-78.

8 ruchlin hs,lachs ms.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ercise among older adults.j appl gerontol,1999,18(3):341-357.

9 penninx bw,tilburg tv,kriegsman dm.social network,social support,and 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 with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aging health,1999,11(2):151-168.

10 wang hh.a comparison of two model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rural elderly taiwa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rs,2001,18(3):204-211.

11 callaghan d.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 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22(3):169-178.

12 koukouli s,vlachonikolis ig.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self-reported functional status: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suppor.bmc health serv res,2002,2(1):20.

13 万巧琴,尚少梅,刘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59-662.

14 断艳贤.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体会.天津护理,2003,11(4):170.

15 reiber ge,pecoraro re,keopsell td.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case-control study.ann intern med,1992,117(2):97-105.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自我护理;影响因素;对策

据WHO报道,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状态。而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已经诊断和60岁及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糖尿病足部病变(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2],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是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国内医学统计数据表明: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49.5%[3],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随年龄而增加,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英国DM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4]的初步研究,发现通过强化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和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DF的发生率和截肢率。良好的自我护理是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但自护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有关个体对自我看法的一种理论[5],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而这些感受与信念是个体内在的知觉加上别人对他(她)的反应而形成,它可引导个体的行为。老年人群面对减退的社会作用和自身逐渐衰退的生理功能,不同程度地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两者相互促进[7]。自我概念的增强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亦可增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来源于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因此自我概念是直接影响自我护理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2 健康信念

患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其并发症出现缓慢有关,患者因短期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而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一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7]。人们的健康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对待健康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8]。为更好地防止DF,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对DF危害的认识。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9]。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有促进作用[7]。Wang[10]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护理能力来促进健康。可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促进其自立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医务人员忽略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足部护理教育,会导致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以致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同时,很多老年患者缺乏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意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以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自身背景

Callaghan[11]研究显示,影响老年人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基本因素有教育、经济收入、医疗保险、种族、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宗教信仰活动、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性别、年龄、子女的数量等。Koukouli等[12]的研究也表明,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是影响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提出居住方式也影响其自护能力。我国学者万巧琴等[13]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期、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对其自我照顾行为有一定影响。

5 对策与建议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患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关注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教育开始,故我们有责任让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并接受足部防治护理,进而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实践证明,自我护理理论在老年医学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保健中都显示出了无法估计的潜力和实用性[14]。

5.1 知识和态度的改变 自护能力的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的必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在获取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Reiber等[15]发现,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的发生率是接受者的3倍。尽管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16]。但相比于复杂的外科手术而言,富有实效的自护能力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研究显示,只有不到25%的新诊断的足部溃疡患者认为他(她)们的疾病非常危险,而至少有2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由于不妥当、不及时的治疗所造成。因此,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5.2 预防护理 一些文献报道,即使已有DF的危险因素存在,良好的足部护理能使多达8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的建立,对DF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温度感觉、痛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指导患者禁用热水烫脚,水温保持在40 ℃以下,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5 min为宜;对于触觉、压力觉减退的患者,因对摩擦和不适丧失感觉,指导其注意保暖,鞋袜宽松舒适,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每周进行足部感觉测试;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溃疡、水泡、红肿和动脉搏动情况。张小群等[17]提出的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为易记易掌握的足部护理方法,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双足皮肤清洁、柔润、促进双足血供、及早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处理的简便、实用、有效、可行的DF预防护理措施,特别是坚持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对预防D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3 优化管理模式 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糖尿病足部护理的优化管理模式,如电话咨询、建立档案、随访制度、建立团队及开设门诊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足部早期干预及治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6 小结

DF发病率高,特别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国内曾有学者对38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老年和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DF的发病率分别为49.5%和27.4%,中年组为11%。因此,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提高足部自护能力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对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十分重要。同时培养和提高护士对DF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DF预防的深入,让患者充分认识DF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对有效控制D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ic Medicine,1998,539-553.

2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3 唐兰.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4.

4 Lohr R,Hierl FX,Landgraf R.Diabetic Foot Syndrome.Foot Education and Foot Care.MMW Forschritte der Medizin,2002,144(12):47-50.

5 康丹,朱会琼.自我概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20(8):80-封三.

6 陈培培,张银萍,苟文丽.老年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护理能力的伦理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5):61-62.

7 杨支兰,孙建萍,张露,等.老年人自我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7,22(6):77-78.

8 Ruchlin HS,Lachs MS.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ercise among older adults.J Appl Gerontol,1999,18(3):341-357.

9 Penninx BW,Tilburg TV,Kriegsman DM.Social network,social support,and 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 with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Aging Health,1999,11(2):151-168.

10 Wang HH.A comparison of two model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rural elderly Taiwa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rs,2001,18(3):204-211.

11 Callaghan D.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 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22(3):169-178.

12 Koukouli S,Vlachonikolis IG.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self-reported functional status: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suppor.BMC Health Serv Res,2002,2(1):20.

13 万巧琴,尚少梅,刘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59-662.

14 断艳贤.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体会.天津护理,2003,11(4):170.

15 Reiber GE,Pecoraro RE,Keopsell TD.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case-control study.Ann Intern Med,1992,117(2):97-105.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 脑血栓 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36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栓是中老年常见病,根据统计显示,我国2000~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由10.18%上升到17.63%[1]。医务人员应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以达到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康复之目的。现将400例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6月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400例,男287例,女113例,年龄63~85岁,平均69.5岁。4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均有16排CT确诊,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其中第1次发病140例,第2次发病162人,其余多次住院。

护理方法:

⑴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是医患关系的沟通桥梁,护士在工作中过硬的技术操作直接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特别老年和小孩是家中的弱者,一旦出现疾病时家里的亲人会特别紧张、恐惧,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用药过程要进行精心护理,当护士针扎不上、抢救给药跟不上时家属会很发火,静脉通路是保证给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导尿、吸痰、吸氧动作较慢时,极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当患者入院时,护士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在操作中动作娴熟,病情观察时要细心,特别脑血栓长期卧床患者,因为机体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窒息、血压变化等情况,护理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情况。高血压是引发老年性脑血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应密切观察,指导其遵医嘱进行及时用药,必须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握,输液滴数应做相应的减慢,脱水剂、利尿药按量准时服用,并观察尿量。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烦躁、头痛、恶心、呕吐和颅压增高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医生报告,重症患者备好吸氧、吸引器、抢救用物,准备协助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呼吸道内痰液较多的患者,要指导家属经常为患者叩背和翻身,促进患者痰液排出,防止痰液堵塞,全面增强呼吸系统护理。

⑵生活护理: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护理的重点是防坠床、防褥疮、防口腔溃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给予精心的护理。①老年患者的床要加上床档,针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特点,协助保持较舒适的卧位,下床患者由于自理能力通常较差,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陪护,注意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②老年人长期患病,自理能力差,对于老年卧床患者要关注患者避免其出现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出现褥疮,脑血栓的患者一旦发生卧床,要每天定时2小时必须给患者翻身拍背,避免长时间骨隆突处部位受压,维持老年人舒适卧床,骨骼突出部位处可垫海绵垫、软枕[2]。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预防褥疮的发生。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为患者进行患肢被动康复运动以及采用50%红花液进行按摩,增强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争取早日自主活动。③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因咀嚼功能差,食物残渣在口腔遗留较多,口腔内的菌群出现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应向患者宣讲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护士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定期的口腔清洁护理。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役结合,祛除影响个人情绪的不良因素,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的主要因素,饮食疗法作为高血压非药物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强药物降压疗效,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效果优于年轻者[3]。家属的合理安排饮食,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⑶心理护理:受疾病的困扰和环境的改变,老年脑血栓患者常常出现自卑、焦虑、恐惧的心理,精神恍惚、食欲不佳,易丧失信心现象。护士的心理护理在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就显现出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个性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内向保守、胡乱猜疑、急躁、爱发牢骚、依赖性强等不良的心理状态[4]。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详细耐心地讲解疾病康复配合的关键,鼓励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神经侧枝循环,在协助康复训练护理同时要边说边做,态度热情诚恳,不嫌弃老人,使其感到被关心、重视,如鼓励和引导患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食品,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时说:“张大爷,您今天气色真好,是不是您这几天饭吃的比较好,您真棒,一会儿饭后我们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锻炼后我们在吃一个苹果好吗”。护士的关心和亲切的问候可给患者很大的心理安慰,护理工作者的鼓励,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能使患者加强各方面的功能训练,把握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结 果

4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82例第1次发病,经及时溶栓基本痊愈,没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障碍,告知患者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等不良因素,加强饮食、康复保健。有190例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进行康复训练,125例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告知家属和患者用药知识,定期复查,坚持每天康复训练。本组在抢救中有3例患者来院因合并多种疾病,经过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2011年1~6月收治老年性脑血栓患者400例,在药物及时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和心理沟通,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患者和家属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出院后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逐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于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李继军.压疮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2.

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相关困素

老年人胃溃疡和胃出血临床多个条件,但也是一种胃溃疡并发症。患者由于物理退化,可能在临床消化液侵蚀血管壁,血管壁引起出血,症状往往比较严重,临床上有一定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的患者在胃出血性胃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统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注意事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50例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胃出血,胃溃疡,其中3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68~85岁,平均(76.4±7.9)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症状,腹痛是渐进的,部分患者剑突下疼痛,伴有恶心,呕吐。50例无腹部和腹神经板。临床和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溃疡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病变部位出血,根据临床分类与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中,轻度27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出血,5例胃穿孔。

1.2治疗 患者入院后,诊断,治愈的和及时的,给予抗休克治疗,使用局部止血药,肾上腺素冰盐水,云南白药,管注入凝血酶,患者肌注维生素K1,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输液,补充循环血容量正常和稳定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健康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根据临床标准操作规范[2]。在同一时间与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动态监测,根据标准的护理,以及患者的统计记录。

1.3 疗效标准 这种治疗是根据标准的临床疗效分,其中痊愈,好转和无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胃溃疡和胃出血恢复正常,没有更多的一般符号变化,我临床胃镜病灶愈合;改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腹痛病例,患者病情面积减少,但不能完全治愈无效:无变化或恶化的症状,临床死亡。

2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47例,其中治愈36例,好转11例,无死亡。

3讨论

一旦患者出现胃溃疡,很多患者都很难在临床得到彻底治疗;或是在临床出现漏诊而诱发患者胃溃疡加重,并发胃出血和胃穿孔。很多患者在临床初期的症状都非常轻微,生活和检查当中容易忽略,且老年患者的疼痛感觉相对较弱,病程时间较长,造成溃疡穿孔大,刺激性的胃酸和食物等进入腹腔后就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加之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临床发生感染情况较多,引起临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等[3]。对于药物止血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内镜下止血,通过内镜对病灶部位进行药物喷洒,老年患者的胃溃疡和胃出血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患者的体质是退化的,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外周小动脉的变化,在体内循环系统,并在临床上患者分泌功能也有一定的降低胃粘膜萎缩,在里面,所以容易胃溃疡形成。一旦与胃溃疡患者,许多患者是完全在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漏诊胃溃疡患者和临床诱导的增加,并发胃出血、胃穿孔。在许多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非常轻微,生活和检查忽略容易,老年患者的疼痛是相对薄弱的,持续的时间较长,导致溃疡穿孔,刺激胃酸和食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进入腹腔,与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临床发生感染较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胃溃疡胃出血的关键是患者的诊断可经胃镜检查的患者,绝大多数症状,临床效果理想,实现了超过95%的检出率,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出血部位,出血量的速度,是治疗的先决条件的影响。药物的患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通过内镜止血内镜下病变的治疗,通过喷涂,在这项研究中[4],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诊断是有效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止血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例合并心肌缺血的治疗,患者最终死亡。在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优秀的,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禁忌,有些患者不能通过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从患者的治疗和诊断分析胃出血,胃溃疡可以进行胃镜检查,确诊的疾病患者,一旦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需要加强的范围检查,确诊病患者。临床治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老年患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胃溃疡,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法律,周期性的上腹部不适。有时为无痛性溃疡,观察内镜下溃疡面积,为更多表现的是较大的,较高的位置;同时,溃疡愈合慢,易复发;出血,穿孔和癌症的发病率高,因此对胃溃疡的影响因素在老年原。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在老年人的增长趋势,胃溃疡的患病率,多数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在同一时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心理健康,基础疾病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对老年人胃溃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大量的报道在国内外。如何正确评价各种因素对老年胃溃疡的发生,发展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年龄和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疾病和吸烟,饮酒,少;不规则的饮食对老年性胃溃疡的影响较大。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从而弱化了"保护"机制,这是很容易出血性胃溃疡。酒精可直接损害胃粘膜,因此,吸烟和饮酒对消化性溃疡是坏的。没有一个健康的饮食,如辣和不规则的饮食和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进展的胃溃疡,出血,穿孔,甚至恶性肿瘤。心理健康因素,潜在的疾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会影响胃溃疡发展到一定程度[5],但结果表明,主要的风险因素不是老年胃溃疡。总之,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的老年胃溃疡患者,应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对高危人群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减少胃溃疡的复发,在老年患者胃溃疡率高,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邓桂芳,付春梅,等.老年消化内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82-88.

[2]曹建中,王文远,何玉香,等.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l-456.

[3]傅春梅,王凤桥,徐永久,等.老年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90.

第6篇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见。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给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截骨、扩髓及放置骨水泥,这些均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这些因素都使麻醉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可供选择的常见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方式的选择方面目前还是存在争议[1]。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1月96例老年人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全麻42例,腰硬联合麻醉54例,本文回顾性的对比分析了2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术前麻醉分级为ASA I~III级,术前心电图异常有78例,包括T波改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早搏、异常Q波等,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54例,合并有慢性肺部疾患26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有23例(包括有糖尿病、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所有病例分为全麻组(GE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E组)。GE组42例患者中男性 18例,女性24例,年龄61~82岁,平均(67.2±5.7)岁;GE组54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60~88岁,平均(65.4±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面罩持续吸氧4 L/min,开放静脉通道,输注乳酸林格氏液,给 长托宁0.1 mg/Kg静脉滴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有合并性疾病患者,先行对症治疗无异常后行手术治疗。

GE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先行麻醉诱导:咪唑安定针0.1mg/Kg,芬太尼针2~3 g/Kg,顺苯阿曲库铵针0.1mg/Kg,依托咪酯针0.2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术,接麻醉机控制通气,潮气量8~l 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根据PetCO2进行调整,术中维持依靠全凭静脉微量泵泵人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针0.1~0.5 g/Kg/h,术毕停止泵药,待患者呼吸恢复,给氟马西尼针0.01 mg/Kg,患者满足拔管条件,拔除气管导管。

CE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患肢在上侧卧位,选择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沿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通畅,即向尾测注入0.5%左布比卡因2mL(10 mg)加10%GS 1mL混合液,于10~15 s内注完,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患者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10以下,术中患者诉手术部位不适时,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 mL。术中若出现低血压 (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则加快输液或同时间断给予麻黄素处理。

1.3结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术后1w内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观察。麻醉效果的判定使用优、良和差3个标准,具体为:优:患者无疼痛、恶心及呕吐表现,也未使用辅助药物。良:患者出现疼痛表现,但耐受较好,且无恶心、呕吐表现及未使用辅助药物。差:疼痛、恶心及呕吐明显。使用辅助药物。本次以优及良之和为计入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l7.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因四格表中有理论值≥1,而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GE组中优26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92.9%;CE组中优33例,良17例,差4例,优良率:92.6%。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麻醉前血压和心率差别不明显,均在麻醉后都有一定的升高,但GE组明显高于CE组(P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GE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认知功能障碍15例。CE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认知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GE组高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工关节置换逐渐成为治疗老年骨关节疾病较为常用及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心、脑、肺、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及代谢功能均出现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后遗症等,给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2]。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常见麻醉方式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用迅速,置换区域肌肉松弛完善,使术野暴露清楚,便于置换操作。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的应用有一定的争议[3]。一般认为老年人心血管的代偿能力差,腰麻后易发生严重的低血压,故应慎用。全身麻醉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器官供血供氧,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插管和术毕拔管时,由于对喉头及气道的刺激使患者应激性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造成循环的剧烈波动而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另外,全身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费用亦较高。

本研究得出,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时,两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然而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于全麻。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和腰硬麻醉都是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较合适的麻醉方式;但相对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及更低的费用,因此更适合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鹏,赵明,阚明秀.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9):1719-1722.

第7篇

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初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97年,根据全国卫生改革发展形势和山东省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卫生厅决定将我校作为省内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单位,探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当年,我校在省内率先设立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大专生。根据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技能,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制订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不断根据实施情况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地区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1-2]。为了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预期目的,我校建立健全了全科医学教育组织和机构,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该中心下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教学部、科研部、实践训练部,整体负责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材讲义编写、师资培养及全科医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为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与水平,同期我校还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以监督指导全科医学教学工作。1998年,山东省卫生厅在我校成立了“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以“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始探索尝试全科医生在职岗位培训工作,制定出了全科医生在岗培训短训班、专业证书班所需要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实施[3]。1998年与1999年2年间我校连续举办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管理干部培训班3期,共有163人结业,这些学员学成后返回原单位,现已成为滨州、东营、潍坊等地区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4]。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科学组织与实施”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筹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学习美、英、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医疗卫生实际相结合,对于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要[7-8]。对外国的全科医学理论与技术要合理的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再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要不断地总结全科医学教育经验规律,科学的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尤其是按照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受到城乡老百姓欢迎的全科医生[9]。

第8篇

【关键词】 补肾调肝清心方 围绝经期抑郁症 睡眠障碍 汉密顿抑郁量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ital endocrine hormones and sleep disorder in climacteric depression, and study the therapeutical functions of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n=30) and HRT group (n=30). The effects were appraised by both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The values of blood E2, FSH, LH were measured. Results Decreasing rate of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improv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 in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than HRT group (P

Key words: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climacteric depression;sleep disorder;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genital endocrine

绝经是女性生理上重要的转折点,提示女性卵巢功能衰竭,生殖能力终止。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属于保护性抑制,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在绝经过渡期约85%的妇女可出现由于雌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其中78%[1]出现以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症,这其中几乎100%[2]会出现失眠和睡眠中断,表现为或难以入睡;或早醒,醒后再难入眠;或时醒时睡,睡眠质量差;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由于未能获得充足睡眠,醒后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近年来研究显示,雌激素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临床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因其潜在的致癌性,治疗中断比例高达41%[3]。中医学在治疗方面逐步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可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进行调节,本研究通过神经内分泌环路观察其临床疗效,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年龄41~60岁;②符合沈渔邨主编的《精神病学》更年期忧郁症的诊断标准[4];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分)[3]>21分入选;④符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患分类标准(ICSD-2)[5];⑤近1年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等,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未接受电抽搐治疗;⑥近2周内无感冒、发烧等感染病史;⑦无心、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⑧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正常。

2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纳入观察病例拆信封随机分为中药组及激素替代疗法组(HRT组)。中药组30例,年龄41~58岁,平均(51.28±3.56)岁,病程平均(1.33±0.96)年。HRT组30例,年龄42~59岁,平均(51.66±4.10)岁,病程平均(1.56±1.12)年。

3 方法

3.1 药物

补肾调肝清心方(生地黄、羊藿、生龙牡、茯苓神、绿萼梅、八月札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药剂科制备成煎剂,每毫升含原药材2.5 g。雌激素片:规格0.625 mg/片,美国惠氏-艾尔斯特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710092,苏州立达药厂包装。醋酸甲羟孕酮片:规格2 mg/片,批号0708090,北京益民制药厂生产。

3.2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补肾调肝清心方,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HRT组给予雌激素片,每次0.625 mg,每日1次,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服用20 d;醋酸甲羟孕酮片,每次6 mg,每日1次,服用10 d,在雌激素片服用10 d后起服,连续服用3个月。

3.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评分及有效率;生殖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测定。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以第12周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判定,疗效判定值=(治疗前积分值-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近期痊愈为判定值=1;显效为判定值>2/3;好转为判定值在1/3~2/3之间;无效为判定值

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以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三个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其严重程度共分3级,其中“0”表示无,“1”表示轻度,“2”表示重度。睡眠障碍因子总分为3个子项目总分之和。

4.2 2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4.3 2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的评定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P

4.4 2组治疗前后E2、FSH、LH、FSH/LH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比较(略)

5 讨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内经》中有“不得眠”、“目不螟”、“不得卧”,《难经》始有“不寐”之病名。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心(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气的盛衰、肾精的盈满与不足在女性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肝为刚脏,主疏泄而调情志,内寄相火,魂居其内,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肝体失柔,疏泄失调,久则肝阴亏损,内生虚热,相火妄动,魂不守舍,阴亏阳胜,阳不入阴,则失眠多梦。

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包括:①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存在于大脑皮层、下丘脑、海马回、小脑扁桃体和前脑边缘系统,对神经递质的受体数量和敏感性有直接影响,其功能除涉及记忆、认知、情感、原始动力和感知外,还涉及体温节律变化和应激反应。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昼夜节律和应激反应增强,即可能出现失眠和睡眠障碍[6]。②血管舒缩变化。目前已认识到,内皮素和一氧化氮这对血管舒缩因子作为生殖激素调节肽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影响绝经前后期所出现的血管舒缩症状,这些症状常易导致夜间觉醒,因而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③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患者经常出现的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情绪可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本身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严重的失眠使患者就寝时过分担心,紧张、焦虑更加明显,因而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本项临床研究显示,中药补肾调肝清心方对睡眠障碍中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均有明显治疗作用,同时能很好地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使用顺应性好。该方由上海名医汤希伟先生所创,应用三十余载,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方面颇具心得,提出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病因为肾虚,病机为肾虚肝郁、肾虚火旺,睡眠障碍为其病理表现,病位在心、肝、肾三脏,治疗以补肾调肝清心为主。方中生地黄“甘苦大寒,入心肾”,滋养肾阴而清心除烦;青龙齿、生龙牡、炙远志、炒枣仁、茯苓神,重镇潜阳、宁心安神;绿萼梅、八月札,平而不燥,既不伤阴又疏肝理气解郁;羊藿、仙茅、女贞子、墨旱莲取“二仙、二至”之意,从肾阴阳双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诸药合奏补肾调肝清心之功,通过益肾宁心、调和营卫,综合调理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组.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6.

[2] 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9-253.

[3] Rozenberg S, Vandromme J, Kroll M, et al. Compliance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Int J Fertil,1996,41(suppl 1):352-361.

[4]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0-371.

[5]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 Westchester, Illinois: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5.

第9篇

1.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发展的需要。

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和研究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开办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200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成人医学教育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在职从业医疗卫生人员,使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培养模式是针对已有医学专科学历的在职人员,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升入相关专业本科(专业可交叉),继续学习,修业期满,达到相应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可获得本科学历。

2.医学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要求。

成人“专升本”自身的特点体现在:①“专升本”学生已受过系统的大学专科教育;大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欲望强烈。②“专升本”学生多为在职学习,有实际工作经验,多数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学生专业背景各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而近年由于“专升本”招生中取消了专业限制,报考“专升本”时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读专业,这导致“专升本”在校学生中,有70%~80%学生专科所学专业与新学本科专业不同,这给教学活动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④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短,学习相对分散,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态度迥然不同,多数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工学矛盾尖锐,这已严重影响到成人“专升本”教育的整体质量,集中体现为创新意识较差,道德素质滑坡,团结精神较弱等方面。

3.新医改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009年,新医改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改革现有医学人才培养体制,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随着卫生服务体系与医学服务模式的变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等问题的出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亟待转变。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高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2.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医务专门人才。

3.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

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标准化的大类课程,构建统一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设置灵活多样、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4.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优化,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医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我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①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个课程平台,以达到“基础扎实,专长突出”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专业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40%。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开课数量原则上需超过应选课程数量的2倍。必修课占总学分(学时)比例约为80%,选修课20%。③设立理论、实践,课外三个教学环节,以实现“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三者的学分(学时)比例约为4∶2∶1,专升本业余学生一至四学期面授以外的时间结合工作岗位进行自学、见习,第五学期安排为实习时间。

2.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临床医师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基本手段。我院安排了三个学期共150余学时,旨在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学生达到英语三级水平,通过湖南省组织的学位英语考核才能授予学位,第四学期安排了专业英语,学习本专业外文专著、顺利阅读有关外文书刊的基础知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依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大类)平台,要求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训练。我们考虑到学生在专科阶段已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在专升本阶段除复习系统解剖学内容外,主要学习局部解剖学内容,注意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医学免疫学在阐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临床,介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相关的临床免疫学内容。

4.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前沿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应模块化、小型化和多样化,以便学生自由灵活地选择。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21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增加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保健、卫生法学、社区急救、老年医学等课程。

5.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精选实践内容提高学员临床技能。我院考虑到成教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工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类别及实习医院并报备到学院实习科。由于成教学生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如学生所服务的医院师资学术水平高,可以在本单位实习,但需严格按实习手册的要求填写实习记录和鉴定意见。

四、调整后的专升本培养方案与原方案的比较

专升本与本科培养目标一致,但在专业课设置上,专升本不能简单照搬统招本科培养方案,也不能是简单的本科减专科就是专升本。文献检索课程应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增加了科研设计、精神病学、法医学、神经病学、社区保健学,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和医事法等选修课,如此调整后,专业课更能体现培养特色。调整后的培养方案课程门数必修课由22减至15门,增加了15门可选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修5~7门,共计20~22门课,面授课时为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相应增加了学科基础课的实验学时。学生在校集中面授时间为20天左右,其余的时间为在岗结合工作自学。第一学期增加了人文素质课程,根据专升本学员的特点,以面授、网络课堂、讲座等形式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员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五学期为结合工作岗位的实习。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