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研究成果范文

化学研究成果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研究成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研究成果

第1篇

1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习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近二十年来我国相关学者在学习文化研究方面不断探索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文化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研究范围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1]。概括而言,近二十年来我国学习文化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主要包含六个方面:学习文化基本概念方面的研究,在明确学习文化在整个文化家族中具体地位的基础上对学习文化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特征等进行了全面讨论和分析;学习文化多重功能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基本包含全面关注课程观念创新、唤醒学习者主体意识以及优化学习人性等方面;学习文化主要理据方面的研究,即对学习文化中的文化融合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文学哲学理论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等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具体学习文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即将地区学习文化、课堂学习文化、教师学习文化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学习文化创新方向方面的研究,即重点关注了技术开发对学习文化的支撑作用、大学学习文化的优化以及当下学习文化的创新几个方向;学习文化发展困境方面的研究,即对学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类型挑战进行了分析,如功利主义挑战、社会环境的局限性以及团队学习造成的阻碍等。在这六个方面,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从最初萌芽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研究体系初步建立,研究全面性和客观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凸显,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在未来研究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习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视,争取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2 我国学习文化研究工作的未?矸⒄拐雇?

我国学习研究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到当今社会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并且学习文化研究工作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研究界还应该逐步加强对学习研究工作的重视,力求对研究视角进行进一步拓展,并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化,为研究成就的获取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在未来发展历程中,我国学习文化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发展途径。

2.1 对研究视角进行拓展

现阶段,我国学习文化方面的研究将研究重点放置到学校中的学习文化方面,甚至许多研究成果对“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其处于“教”的下位,将“学习文化”作为“教学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进行分析[2]。实质上这种思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学习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学”是比“教”更为上位的一种研究思想,即使“教”逐渐弱化,学习仍然会发生。教师对学习者的教育和引导只是人类进行学习活动的一个方面。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未来对学习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研究视角的全面性,从多角度对学习文化进行解读,如学习文化的传承、变迁、整合等,丰富研究内容,保证研究的深刻性。

2.2 对研究内容加以深化

现阶段,我国学习文化的研究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但是整体研究却不够深入,缺乏对微观知识的解读,如一般存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的研究,但是却没有针对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群体如何加强学习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将学习文化建设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3]。所以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学习文化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对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研究观点,保证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为学习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3 对学习研究方法加以丰富

学习研究方法的丰富也是未来学习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有结合我国学习文化研究的具体内容探索合理的研究方法,突破文献研究、概念研究以及调查研究的局限性,才能够在综合分析不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4]。具体来说,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可以尝试使用现象法、扎根理论、话语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尝试对学习文化的定量研究加以探索,逐步增强学习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唯有如此,我国学习文化研究工作才能够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实提升研究效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总结更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在丰富自身文化研究内涵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第2篇

最初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国家市场经济规律的经验总结,但经过融合其他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并抽象化为理论形成了现代的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已经不再是仅适用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理论体系,对于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在我国高校已经普通西方经济学课程近20 余年,成为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

一般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将经济学研究成果,特别应用西方经济学于我国实际经济问题的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材料成为提高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将新鲜的、下实际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料,才能培养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才能培养学生们的理论应用能力,也才能更好地衔接本科与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国内西方经济学教学材料的特点

(一)、重视理论内容,缺少理论检验

注重对理论的说明是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一般性特点。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及经验上抽象出来的理论。因此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梳理,提供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直觉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多引用国外研究成果,较少使用国内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强调案例教学,使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对一些研究成果的介绍也略有增加。但增加的内容更多引自国外经典教材中的案例或研究成果,而基于我国实际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进入材料中。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得到关于西方经济在我国实际经济中真实运用的知识,客观地造成教材与实现之间不容的现象。

将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变成教学材料是一个具有风险的工作。一般认为,只有经历了严格实践检验的成果才可以成为教学材料。然而饱受责难的凯恩斯理论依然是本科宏观经济材料中的最核心部分,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也只是在其假定下才成立。

(三)、内容陈旧,对最新成果涉及较少

虽然在一些本科教材中增加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竞争等内容,也引入了实际商业周期、新凯恩斯等较新的理论,但常常都是一笔带过,整体上内容仍然比较陈旧。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对一些研究动向缺乏必要的启发性介绍,如预期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一些重要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缺少适当的介绍。

三、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材料的方法

经济学前沿研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关注动态调整过程,即强调动态分析。分析中所用的动态模型一般包括多个动态方程,整个模型一般难以获得内生变量的解析解,所以常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向均衡调整的动态过程。这些经济学前沿分析中所需的数理方法也常超出本科低年级学习范围(西方经济学开课时间),甚至超出本科阶段的知识水平。降低研究中模型设定的难度,保持研究的主要结果、结论是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主要原则。

(一)、流程图示意

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一般多采用动态模型,变量之间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如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学变量不仅存在直接影响,还有多个间接影响途径。这些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常常是模型的关键。如何将这些机制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难点之一。流程图可以很好地阐述变量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向。

流程图是解释、说明复杂影响机制的有力工具之一,已经在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流程图与现行一般教材中常见的单一图形不同,有许多单一图形所不具有的优点。除上述优点外,采用流程图以流程形式表现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和方向,可以降低阅读者对数学推导过程的畏难心理。在完整展示整个经济模型后,可以将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分解开来,逐个进行说明。

(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学动态模型分析中一般涉及均衡(或稳态)的变化及向均衡移动时的动态调整的内容。前一个问题的研究难度低于后一个问题,也与现行教学材料的内容更为接近,容易被学生接受。经济学动态模型的均衡或稳态分析时,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同一变量视为常数,如动态优化后消费的Euler方程中可能包括同期消费、滞后的消费和未来(预期)的消费,在求解均衡和稳态时可视为同一值进行加减运算。所以求解均衡问题转化为求解多元的方程问题。如果所需转化的模型涉及的变量略多,如模型中包括6-7 个变量时,还可以通过代入法减少变量。

(三)、动态模拟展示

经济学动态模型的核心内容是分析从稳态到新稳态过渡或者向稳态收敛的动态特征。研究成果转化时可以采用与原来研究过程不同的方式展现动态调整的过程。如论文研究中可能是在对模型进行对数-线性变换后进行模拟分析,但转化时可以采用与原研究相同的的模拟,也可以直接对原动态模型进行模拟。

转化后仍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模拟,便于与原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并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但缺点在于模型的对数-线性变换需要一些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可能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直接采用动态模型进行模拟减少了对模型进行对数-线性变化的工作压力,也更为直观,因此容易被学生授受。但不便于与原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四、结论

第3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具有指导性

薛瑞辉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从课程理念出发,重视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明确,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探究交流环节中,对教师的行为要求很到位,具有指导性。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点:

1.教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教师用时间多,学生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占用的时间也不能太少,没有必要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探究过程就可能散。

2.教师“演示”要适量。老师做的实验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少,获得探究结果的可能性就小,体会不到“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因此,教师示范、引导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3.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恰当,既不能处处“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任凭学生随意活动,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

二、说课案例强调行为,具有示范性

樊力敏老师的说课主要体现了化学课应该怎样说课。说出了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在教师行为上给予示范。希望广大化学教师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说课,还要会说教材,了解化学知识的整体统一性。

三、教学实录片段形象生动,具有观摩性

陈永生老师的课堂实录能够以自己的教学设计片段为指南,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善于启发的特点,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充足。陈老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突出重点,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药品的选用和反应原理的探究、发生装置的选用、收集方法、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反馈环节等均处理得很到位。他灵活机智的教学和较强的语言表现力,使教学流程符合新课程理念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学校课程资源进行辅助课堂教学,能放开让学生在老师设疑、提问、诱思中开展探究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的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今后还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见解,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放飞创新的空间;第二,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第三,要善于捕捉思维的闪光点,用闪光点激发创造精彩。

四、教学反思片段真实,具有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