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程

当已经接受了十二年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时,从理论上讲,他们的人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不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并不如人意。近几年来,有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呼声却一浪高过一浪。那么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辞海》给予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具体地讲是指“文”、“史”、“哲”这三大方向的知识。然而,人文知识并不等同于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具体的内容,可以看得见的,可以量化的;而素养是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中,也就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治心”、“养心”,达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体现在认知主体的一举一动。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从大学生的本性入手,进行“率性”教育。因为人对事物的情感源于人自身的本性,只有让人文知识真真切切地浸润大学生的心田,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台湾学者龙应台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他只能拥有人文知识而不能拥有人文素养,“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1]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渠道有很多,通过分析在教授思政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人试图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所帮助。

一、影响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因

阻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因各种各样,在思政课教学中,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冲击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那些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学科的发展。如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管理等专业;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像一根具有极强磁力的魔棒,诱使高校教育的追求发生了偏离。高校教育应达到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对人类真善美的辨别能力,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使他们成为“和谐”的人。

但目前,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纷纷把注意力放在热门专业上;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则把精力放在考证上。忽视对大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与人文知识的传授则明显有应付的倾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

2、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形式化、工具化

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讲,校方没有给予思政课程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家始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优先性与突出地位,具有长期性、长远性。但是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远比教育的实质更重视。对于这几门课的态度往往是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部分学校设置思政课程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完成高校课程教育环节,应付检查。 另一方面,大学生修完该课程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课程的要求就不高,课程性质往往定为考查课,期末举行一次开卷考试,给个分数,学生的任务就完成了。

与之不同,对数理化、专业课及其他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学校一般比较“偏爱”,不仅课程性质定为考试,而且有些高校还要求某些课程要考过一定级别才给予学位证。这势必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这些课程上。这种倾向如果不加以制止,我们的教育势必铸造出无数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但素质不高、“会做事但不会做人”的教育“产品”。

另外,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受教育者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层次。正如古人对修道者要求的那样,“动息皆有所养”[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3]而思政课程的教授一般集中在两年内完成,课程课时完成即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结束。这种短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身心的教育既达不到系统性,更谈不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甚大,收效甚微,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得到有效改善,思想教育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

3、教师与学生缺乏深层的交流

提升大学生素养的过程是一个“治心”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养心莫善于诚”,“以平其心,心平德和”[4]。可是,现在高校思政教师的考核依据往往只是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任务。至于是否全身心投入,则依靠教师的自律。我们经常看到,思想政治课往往是大班上课,近百名学生挤在一个班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可能十分流畅。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很少,学生只在上课时才能见到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不要提心与心的交流。更有甚者,老师教了一学期,学生竟不知任课老师姓字名谁。这种情形下,思政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就很有限。

更可悲的是,连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认为“人文课程不痛不痒、无关紧要,学与不学没什么两样”的人普遍存在。更不要说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从思想政治课程入手,寻找突破方向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

1、改变角度,以学生为主体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成熟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和他们的父辈有很大的不同。据一组根据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调研显示,84.8%的学生在经济上主要来源于父母,但思想上,却具备相当的独立意识。[5]他们认为时代变了,父母一辈生存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已经很小,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原则去评判、接受任何新奇的事物。

独立思想意识的加强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拒绝灌输,拒绝成为思想观念的接收器和时代的传声筒,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情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要出现纯粹的政治化倾向的口号,举例时也要尽力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一些,否则学生会因为陌生而不予理睬。 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传授给学生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标准和素养。可是,如果只是讲讲家庭道德、真诚原则这些概念,然后告诉大学生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不可能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行为准则,因为学生根本感觉不到这些内容与自身有什么的关系,这样的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反之,如果采用“案例式教学”,将这些思想内容融于具体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学生在理解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认同了这些观点。与此同时,通过不同案例的讲习,学生会对案例背后的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启发他们去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根据不同案例联系到每个人,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处世做人,如何辨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

因此,高校的思政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校课程设置文理泾渭分明的状况,我们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注意专业内容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意识地进行文、理之间的渗透,把理性科学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生态的、心理的、乃至伦理的综合思考,将人文精神浸润到专业知识之中。例如:美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其方法是要求每门课都从历史、社会伦理的角度去研究,要求每门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它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讲清楚这些,学生就会对纯理性的专业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改变学生只知道为分数而学习,而不知道学习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服务社会的热情。

2、人文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让思政课真正担负起提高大学生思想素养的重任,还要在思想政治课的形式上下功夫。现在,有些高校已经着手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如:有的高校利用暑期或假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迹,有的组织各种系列讲座、征文比赛、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活动。这样, 一方面可以改变比较呆板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可以学生们在多次的活动中,激发大学生潜在的人文素质的潜质。

此外,高校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在改革课程体系中,就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课程;北京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这些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创造网络人文环境,倡导健康上网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离开了网络的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然而,由多种文化交流、融汇、碰撞形成的网络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最为突出的是传统文化是群体认同文化,强调集体的利益,认为个人只有存在于集体中才具有价值和意义。而网络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利益和尊严,网络红人能一夜走红,很大的原因是网络红人张扬的个性受到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土壤中,发挥着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重要思想力量,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价值取向。对网络文化积极主动地引导和使用成为必要的条件。

根据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各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并维护思政主题网站,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将大量的扩展材料放在网站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又可以弥补课堂时间有限,内容不够丰富的缺憾。其次,建立并实施约束机制,规范上网行为,使学生能健康上网。再次,培养网络骨干,加强舆论引导。最后,加强教育管理,促进网络行为自律自觉,促进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

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扩展渠道,尽可能的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逐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台]龙应台.百年思索(代序)[M].海口:南海出版社.

[2]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7.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4]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7:746.

第2篇

一、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也已到来,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但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面对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以及受到言论的左右而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分析,甚至有极端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在对待抵制日货的问题上认识不够全面,盲目跟从。

2.互联网作为现在及未来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传达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大学生的价值观仍不完整坚定,部分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日益严重,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传统的良好品德越来越被轻视。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新的适合社会潮流的思想未完全确立,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对两种价值观念没有找到新的平衡点,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忽略道德品质的提升。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重视专业课而忽视自身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排斥并认为没有必要。

4.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受挫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较差,并且面临学业、就业、经济上的负担。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及工作效率随着焦虑及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为依托,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在现实中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以及事物的两面性,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自身的才干,了解社会以及国情,立足的现实,将自身的想法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现创新。

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场所、建议及指导。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自己的劳动技能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靠家庭及社会的熏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如今的社会以及网络宣传中有夸大消极的新闻,如:老人摔倒赔偿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助人为乐,唯恐惹祸上身,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各种新旧媒体的宣传,一部好的作品或者节目可以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当年《士兵突击》的播出就对整个社会以及大学生产生了对军队的向往,对军人的敬仰等积极向上的影响。

3.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与现在的社会伦理要求是一致的。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参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参加了一场思想政治的熏陶。如今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爱国主义的传统及中华民族的孝道。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目前一些高校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抓住学生的眼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注意知识的更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性化”,充满“趣味性”,首先,教学形式做到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兴趣,大学生需要“接地气”的教育。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借助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自觉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内化。其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对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占主导,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并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有合作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11-02

随着国家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人文关怀”也渐渐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线,在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含义与空间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一定方向的指导。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出发,积极探索其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重要思想。[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育人工程,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新时期具备新的素养,包含人文素养,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高等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思想政治的育人工作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成果。但最近在人文关怀理念下,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失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不足。关于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理念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得到广泛地认可和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而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来源于。所以,关于人文主义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理论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明显带有特色理念,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加之发展研究较晚,关于人文素养的研究较为局限于某个方面,缺乏完善。

2.新问题关注不够。新时期新特点新问题,在21世纪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文素养的关注和更新,明显不够及时有力。虽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来源于的全面发展学说,也同时融合国外人文关怀因素,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但毕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及其培养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而这很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新问题忽视。纵观中国发展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并存,人们思想观念、利益追求都有所改变。这种复杂性和价值趋向性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了大学生迷恋金钱、沉迷网络、拜金主义等诸多不良现象。

3.针对性不足。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及特点,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学生培养理论体系,其内容涵盖基础的课程、应用的课程,以及创新等课程。但是,我们也看到跟随形势的发展,在该体系中缺乏对人文关怀相关课程的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学便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很难完成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培养。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理论对教育工作的指导。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摸索、勇于探索、积极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拓宽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

1.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的基本理念即“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坚持从工作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既注重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提高,同时又现实的关注作为人民群众个体的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利益需求,把‘人’的利益和生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融入人文关怀,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从而弘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素养培养,“就应该加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努力做到全方位育人。

2.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思想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内容上及时更新,加强人文素养的思想内容。这主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思想特点,并积极地去调试教育内容,力争将传统与现代、德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坚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并提高其针对性与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在高校中越来越重要,并逐渐发展成为深化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3.构建人文素养培养的科学体系。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根据德育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载体建设”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这种比较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科学体系,较为系统地涵盖多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是最为基础和传统的一个方面,是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人文关怀的主渠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校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和谐校园的集中体现。

4.完善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机制。科学的培养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大学生教育的特点,力求构建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良性机制。比如:心理疏导的机制,是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以达到治疗学生心理疾病,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机制;队伍建设的机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工作效果的优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我们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反馈,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及时沟通、总结经验、促进发展,从而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十报告[N].2012-11-8.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第4篇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达到了历史顶峰,体现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的有效性。但这一现象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政素质都大不如前,很多学生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两厢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人才短缺,无法堵住人才缺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素质,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所关心的问题。

一、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与思政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人才的主要策略为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性强的人才,相较于本科生和硕博士而言,高职院校大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培养时间短、但专业技术性强,虽然不如前者的综合素质高,但其技术的专业型与针对性更强。因此,学校必须抓住高职大学生这一特点,大力打到打造一批专业技术性强的高职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为良好利用优势,学校教学内容可以与相关的产业进行结合,聘请“双师型”人才作为院校教师,尤其是加强从企业所聘请的教师数量,其中,使之在教师队伍总数中占到一定的比例,学校可以定期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知名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到校进行讲座。尤其要请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人士来讲学。学校应从广度与深度两个角度出发,不断拓宽教学范围,使之与产业发展所需相契合。多组织一些校外活动,例如专业实习等,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即企业来高职院校招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并与之签订联合培养合同,高职院校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在此期间企业对其实习成果予以考察,对于考察合格者和表现优秀者予以留用。此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健康与稳定直接决定着其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态度是否健康向上,其能否积极完成用人单位所赋予的责任,能否在工作中履行其对于工作单位应履行的义务,例如对于公司内部材料予以保密等等。因此,用人单位在录用工作人员时,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很高,高校应对此问题进行密切关注并且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予以重点培养。

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交与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就业生而言,其面对事物的处理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是同等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切实提高其办事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学习能力:此处所知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对于新鲜知识的认知能力,在接触一门新知识时,学生应首先考虑的是学什么、如何学以及学习的技巧与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来教授。

(二)创新能力:创新,指工作与学习都不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是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善于寻找突破口,三是对于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四是锐意进取,不能好逸恶劳。

(三)沟通与协调能力:与学校内的学业任务不同,工作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而并非个人能力所能及,每个团队都要包含不同类型的人才,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发生问题时的协调能力。

(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是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不仅仅是汇报工作进程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其他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也离不开它。

(五)规划与计划能力:规划与计划是人生起飞的基础,只有拥有合理而清晰的规划,人生的奋斗目标才会更明确,学习生活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工作干劲更足。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从最小的学习生活规划开始做起,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今后的生活又更明确的规划,规划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七)信息处理的能力:现代社会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类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效的提取所需信息并加以合理的处理分类,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中所必须的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必需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的事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人能否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重要前提,因此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两方面抓起,首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其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伊始就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并且对于课程掌握状况与以考察。在为学生奠定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之后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敢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尤其要侧重于对于事业忠诚度的培养:对于自己所处行业与工作单位的热爱可以使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处处为企业利益着想,忠于自己从事的事业,忠于自己工作的单位。此外,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人的一生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的人能从失败中能站起来而走向成功,而有的人一经失败,则一蹶不振。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避免其在事业的挫折面前萎靡甚至逃避,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注意从各角度出发,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第5篇

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教育中担负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注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把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最高目标。

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等方面,是处于一个形成和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稳定到稳定的阶段,其观念和取向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导性。目前国际在人才观方面流传着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对创新型人才来说,觉悟是与他们的品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品德是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形成和提高觉悟的基础。因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探索者的精神支柱,决定着创新追求的方向和性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可靠途径。

二、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综合国力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优秀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意志素质、精神素质等等。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基础,因此,“三观”教育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的“三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他们健康成长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对理想进行追求的精神动力,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谋创新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科学技术事业的基本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为人类造福的崇高愿望,使学生对科技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执着的追求。并认为这是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责任。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会使他们常常敢于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勇于为科学献出自己的心血。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基础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苦干精神。要在科学事业上获得成就,必须首先打好基础,要具有精深与广博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不管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必须具备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苦干精神,才能在科学事业有所成就。人们常常用“天才”来形容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天才同勤奋是分不开,天才就是勤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没有学习积累是不可能进行创新的,就不可能成就大业。

(二)、谋创新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需要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对理想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人们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实践,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追求理想的实践就不可能成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通向伟大理想的航标灯,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动力。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科学事业是艰苦的探索性创新性的事业,需要经历曲折的道路,付出艰苦的劳动,沥尽全部的心血。科学创新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绝不会一帆风顺。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任何人要想在科学上有所创新、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这种毅力的养成,根基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有广阔的胸怀,不可能有面对困难而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更不可能有远大的目光和创新的勇气。因此,加强科学的“三观”教育是培养学生这种创新素质的根本有效途径。

(三)、学习继承是谋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出于蓝”,才能“胜于蓝”。只有在虚心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敢于创新,才能“胜于蓝”。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创造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具有敢于冲破旧传统、旧理论、旧观念的勇气,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开拓新领域,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论。然而,人们总是习惯于继承和遵循原有的理论体系,崇尚一脉相承,而反传统、反权威、标新立异的思想常受非难。所以,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和支撑就不可能冲破思想束缚,承受不住传统势利的重压,不敢否定权威,不懂得批判地继承,从而不能也不敢进行创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三观”上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善于学习,善于继承,也敢于提出质疑、否定权威、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培养具有独立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胸怀坦荡、道德高尚。科学劳动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历来是推动科学劳动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热爱科学、造福人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高尚道德,无私无畏、胸怀坦荡的品德,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推动创新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三观”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优秀的素质。

(四)、谋创新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不拘一格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人们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处理各种情况、各种问题,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这一创新过程是人艰苦的思维劳作过程,同时又是人的认识新的方面、新的P系的开拓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摆脱传统习惯思维的局限,学会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抛弃传统思维方式的糟粕,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技巧,让思维的领域更加广阔,使思维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富有创造性。同时,要强化思想工作在创新型人才品质形成中的积极作用。

科学发展的事实早已证明,任何科学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个人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精神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没有优良的精神素质就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献身精神。从事发明创造,需要有崇高的理想,无畏的勇气,献身的精神。没有献身精神是不可能创新业的。

求是精神。创新是一种按客观规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从事发明创造的活动。尊重规律,尊重真理,承认事实,在事实真理面前不坚持自己的错误、不隐瞒自己的过失,这是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重要精神素质。

坚毅精神。创新型人才坚毅精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他们具有坚定自信、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毅力。顽强的毅力是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为创新是探索未知的活动,是开创性的活动,不存在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往往要经历十分曲折的道路,经过多次的失败,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功。没有坚毅精神,是难以坚持到底获得成功的。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塑造学生个体人格和调控学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开,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必须注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脱钩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群体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群体自我管理上的制度不规范、自我教育上的主动性不够、自我服务上的能力不足等。如一些大学生社团还没有建立较为严格或科学的群体规范和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去严格执行。二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一些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为此要从各方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前提和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知识能力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因目标不明确、所学专业限制、动手能力低下等导致就业难同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典型示范、相关素质培养鼓励大学生自身创业.开辟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出表率。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要帮助子女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契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就业目标,教育子女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其次,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拓宽到高校的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身上。鼓励这些主体利用不同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整体就业形势及专业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再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宣传自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创业典型。要弘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创造不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要营造整个社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互助合作、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2.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群体的教育、管理等活动去正面影响群体成员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因而群体的正面作用的发挥很充分。同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负面作用,就是要重视发现并尽量克服这种负面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群体正面作用的效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度。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认识不清或不到位,有的是因为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脱节。优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逐步改变这一脱节现象,一方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不断地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大学生群体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实践。超级秘书网

在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发,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的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河南社会科学,2009,(1).

第7篇

1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当代大学生获取政治理论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极大拓宽了获取管道。但现实状况却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基础仍显薄弱,尤其是有序政治参与相关知识,如国家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民主实现的基础和途径、矛盾凸显期出现的必然性、大学生实际政治参与途径等基础性政治理论欠缺,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看法及其政治参与的成效。

1.2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脱节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即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各类集体活动保持较高的关注度,认为应该关注涉及自己权益的各类问题与活动,并热衷于对其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部分学生主动或被动回避常规的、主渠道的理性政治参与,漠视甚至主动放弃自身政治权益,更有甚者反感校园政治活动对其生活造成影响与改变。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实际参与行为,这使其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严重脱节。

1.3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对某种政治行为、政治价值在道德层面做出正确判断,如对腐败、违法、损人利己行为做出否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存有偏差。如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实际生活中轻度腐败意识却普遍存在;再如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明确为获取奖学金而行贿管理人员是错误的行为,但在实际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行贿及“拉关系”现象仍存在。这种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成效。

1.4政治参与行为的社会化、世俗化倾向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世俗化倾向,尤其在学生干部竞选、入党等政治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部分大学生参与学生干部竞选不是为了服务班级而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等实际利益;部分大学生入党也仅仅是为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已随着社会竞争日益社会化、世俗化,个人理想中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重要性逐渐超过政治理想。

2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竞争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行为的实用与实效性,这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参与行为;其次,灌输式授课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低,与学生政治实践活动的融入度低,且考核标准对“德”的重视程度过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成效;再次,网络中不少虚假、低级、庸俗内容以及一些西方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对尚不具备成熟的分辨能力的大学生造成冲击,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最后,我国政治体制尚不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管道不畅通,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这些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高校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为己任,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3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措施

3.1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各种社会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但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丑恶现象理解较为偏激。因此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就必须针对社会转型产生的变化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实效性。(1)改变纯理论教学方式,不刻意回避社会丑恶面,从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出发,着眼于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2)改变单向交流式教学方式,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学生就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取舍”的过程中建立稳固的价值观;(3)在教学中利用现有平台,采用合理、合法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如组织大学生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锻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4)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论坛等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无形影响力;(5)改变考核标准,加大“德考”比例,积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3.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的教育活动,是通过特定教育方式培养人们健康的媒介鉴别能力、批评能力及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媒介观,使人们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校园文化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大媒介素养教育力度。同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媒介素养,通过对媒介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分析与讲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素养培养中的实效。

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社会标准及自身发展需求,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达到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效果的教育活动。在信息复杂多变、文化多元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思想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更有必要更有可能,而且其作用也正日益凸显。

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面临哪些问题

新媒体,又称数字化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由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加深了大学生对新媒体及其衍生物的趋从和依赖,束缚了他们的理性思维,使他们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自我教育绦辛较弱。执行力是大学生有效达到自己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动能力。高校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是否有效、是否到位,与其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执行力紧密相关。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面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云计算、4G等信息技术,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他们能主动融入新媒体环境,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愿望。但由于缺少外在监管,生活相对独立自由,自我约束不足,少数大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外在教育,容易沉迷于虚拟的新媒体世界,被无关或不良信息诱导,不能有效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大学生既得益于新媒体提供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又容易因过度娱乐化而为其所累,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执行力上大打折扣。

自我教育存在重成绩轻修养现象。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热心受众,接受和使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速度快,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新媒体查找所需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平台和资源,建构丰富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资源库。但从教育动机上看,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时,又呈现出重知识轻实践、重成绩轻修养的倾向。在教育过程中,理想化、知识化和表面化的教育思维,打破了认识―认同―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得原本知、情、意、信、行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了抽象的形式化的知识条块及其论证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功利性的应试倾向。受此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中也形成了应试心态,多为考试、考研而临时性利用新媒体搜索强记知识点,从而忽略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这种应试思维和实用心理,不仅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也难以让大学生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自我教育易受复杂环境影响。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碎片化、娱乐化、跨界化趋势明显,使得各种网络思想政治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尖锐。“普世价值”、“民主”、“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逐渐趋于开放、多样、重叠和交融。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难度,对大学生收集、整理、表述、分析、辨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大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不强,如果教育者和社会不能给予错误思潮强有力的理论回应,那么,大学生就很容易在眼花缭乱的社会思潮面前迷失方向,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动摇。从而导致他们在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挑战和冲突。

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

培育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意识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意识,首先需要有问题意识。“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瓶颈在于理论有时与现实脱节,不能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各种复杂交织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正是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行为迷茫的源头。正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需要教育者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追溯问题产生的源头,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培育自我教育意识,还需形成知行合一意识。行为举止不仅是教育的有效渠道,也是判断自我教育成效好坏的试金石。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实践,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自我践行,将学生的道德情操、政治参与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等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量化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中,彻底扭转教育中重知轻行的不良倾向。同时,教育者应秉持“身教重于言传”的观念,率先垂范。

优化新媒体环境。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提供了自我总结与反思、朋辈交流、社会实践、学习榜样之外的崭新平台。高校应该而且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创设良好的新媒体环境。首先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增加校园新媒体的数量和种类,做好新媒体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形成学校官网主页及手机版、新闻网、英文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团委手机报、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等思想政治新媒体矩阵。高校要主动探索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广泛组织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还要建设一批既懂新媒体又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上生根、开花、结果?既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建设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提升新媒体素养。新媒体环境对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通常包括新媒体的认知素养、信息甄别素养、道德法律素养、运用与传播素养以及安全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可以在课程设置、宣传培训、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一是通过开设公选课,在政治理论课、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中增加新媒体素养教育内容,让新媒体素养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大脑。二是充分利用面向学生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校内外媒体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培训,让他们广泛接触新媒体知识,广泛参与办报、办刊、办网、办台,获得关于新媒体的切身体会。三是邀请知名新闻媒体人,向学生宣讲或与学生共同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专题,了解身边新媒体的状况。四是借助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发挥非营利性组织、媒体和学界三种社会力量的优势,形成推进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合力。

(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类指导项目“微博舆论传播机理、引导途径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13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树文、候菲菲:《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立体化”模式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2期。

②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立学院; 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任务异常艰巨。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对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根本作用,也在培养学生知识文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大学就开始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当然,独立学院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思想理论政治课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对独立学院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思想理论课教师的水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可以说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知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必须认真学习独立学院教育理论,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一些教师对职业素养方面知识严重欠缺,具体到教师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存在差异,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实践教育,有的教师则比较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也有教师特别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不少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培训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在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以及进行社会考察方面存在难度,也很难对企业深入进行考察,对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准确的了解,导致上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时候也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2.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性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统编教材是一个事实,但是这样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并不会限制独立学院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件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出发,力争把教学内容把握的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当前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停留在书本上比较理论化的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时候成了学生看小说或者聊天这样的课程,这不仅严重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的。一些教师更多是强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职业素养方面缺乏教育,忽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的说教多,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距离自己很远,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太大关系,对思想政治理比较厌倦。

3.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不足

目前,模式僵化和形式单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多数教师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基本上是播放幻灯片,从头到尾慢慢宣讲,基本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的交流,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导致学生比较厌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地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功能。

1.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提升 大学生 新媒体 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5-02

一、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去伪存真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增多,海量信息涌向大学生。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特别是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于大学生获取直观信息后的潜在信息,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十分重要。

(二)有利于大学生在主动传播信息时有的放矢

微博、个人主页、微信、论坛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自媒体形式,容易让大学生在主动传播信息时不知如何选择。因此,要做到准确、有效、符合法律法规的最优传播,需要大学生们了解何种传播内容需要何种传播途径、采取何种表述形式有效表述。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特别是提升大学生使用和参与新媒体的能力、对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迫在眉睫。

(三)有利于大学生在信息互动中全面发展

首先,新媒体便利和迅速的信息获取途径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帮助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形态,通过“提问”、“求助”、“调查”、“搜索”等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判断和解读,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其次,新媒体的使用为大学生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来自不同的年龄、阶层、民族的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相互的碰撞有利于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自我的反省。再次,新媒体的使用也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机会,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的媒介群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二、新媒体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传统的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仅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的主要途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可以培养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和参与能力、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反思能力和对新媒体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从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规约内化,有效实现主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刻认识新媒体信息对社会,特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方所产生的影响,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力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二)培养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我对新媒体的使用、创造和传播等能力,而且应掌握新媒体中有关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带头遵守网络、移动传媒行为规范,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首先,教育者熟练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沟通技巧。例如利用微博、主页、微信建立主题新颖,紧跟网络风尚的自媒体平台,吸引大学生参与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其次,教育者放低姿态,以网友、博友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关注学生个人的微博、主页、说说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点滴的关注不动声色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适当予以回应和引导,开展个性化教育;再次,依托学生干部,发挥他们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中的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构筑有效的网络化教育模式。

(四)建立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首先,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教育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材料,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针对学生群体和个体利用不同新媒体技术,将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其次,融合校园新旧媒体资源,提升校园媒体综合效应。再次,发挥校园自媒体优势,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把新媒体技术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融为一体。最后,加强校园新媒体的监管,建立校园新媒体自律体系。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正确向导。提升校园网络危机公关能力,积极应对各种网络突发事件,尽可能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设立专职网络管理员,对校园网络信息和网络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微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面对大学生思想的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方向。研究以微信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我国思想政治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1 方便快捷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课堂教育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学心态。而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节省教室空间,而且能够解决教师的时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微信方便快捷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节约教育成本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了资金购买书籍或者复印相关的资料。而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节约大学生买书籍、复印资料的资金。能够有效节约教育成本。另外,利用微信平台有利于节省教师在资料搜集及上课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1.3 学生的信息技能

在当今网络时代,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能。大学生的微信技能是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因此,在大学生具备微信技能和微信条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上传到微信平台,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浏览。

2.以微信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1 以微信为载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重视微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积极重视微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信意识,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辩证对待微信。虽然微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重视微信的负面影响,辩证对待微信的作用。例如,微信容易导致学生养成“宅”的习惯,长期间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体验。高校应积极重视微信的负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最后,提高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接触网络。因此,高校应积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2.2 以微信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建立微信工作平台。建立微信工作平台是以微信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建设官方微信工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微信工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学校应及时更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提供资料。同时,学校还要丰富微信工作平台的内容。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娱乐、新闻等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此,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微信公众账号,思想政治教育资料,鼓励学生对思想政治资料进行浏览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最后,加强教育监督。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现象。因此,高校必须较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以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可以采取学生相互监督的方式,提高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3 以微信为载体加强教师建设

教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此,以微信为载体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教师的网络素养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网络素养,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观念,实现学生网络道德的提高。同时,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能够使教师积极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传播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

其次,增强教师的信息技能。教师的信息技能是开展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技能。只有教师掌握的基本的微信知识和微信技能,才能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信息技能。

最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对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此,高校应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讲座,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同时,高校应注重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教师在微信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确认识并承担自己的责任,以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微信、微博、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新媒体传播形式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为此,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必须在深入研究、挖掘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优势的同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攸佳宁.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媒介素养教育;政治教育伴随着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如今媒介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媒介早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行为。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传媒业极速发展的时代,媒介所带来的传播内容,潜移默化地建构在大学生的脑海中,成为其思想的一部分,并外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媒介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在进行分析媒介素养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英文原词“media literacy”,中文直译是“具有正确使用、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自诞生之后,学者们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典型的定义是: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1]关于媒介素养教育,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与受众的不断分化和重组,此概念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和更新。各国学者对于这一概念也众说纷纭,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是: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介本质、媒介惯用的技巧和手段及其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和判断力。[2]台湾教育部门公布的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中,明确了媒体素养教育的使命在于:(1)形塑健康媒体的社区和文化环境;(2)培养使用媒体、思辨媒体、近用媒体的行动转化与实践;(3)了解媒体资讯对民主社会健全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4)建构民主社会的公民传播权;(5)培育学生与公民独立学习和批判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媒体素养教育的目标:了解媒体讯息内容、思辨媒体再现、反思阅听人的意义、分析媒体组织、影响和近用媒体等五部分。[3]我国大陆学者张志安、沈国麟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并且参与社会发展。[4]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关于媒介素养教育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培养正确的媒介认识,使其具备理解媒介与媒介环境的能力;二是学习媒介知识,使其能够正确掌操作媒介,熟练运用媒介,并可利用媒介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三是在接受媒介信息中,能够去伪存真,对媒介信息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二是具备合理使用媒介,并可利用媒介资源达到完善自我效果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指以大学生为对象,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理解媒介,合理使用媒介,并使其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达到完善自我效果的能力。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

传媒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发展带了积极的影响,但伴随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向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入世后的集团化、娱乐化的发展态势下,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问题日益凸显,传媒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在生存的重压下,只有迎合市场,走市场化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低俗、炒作、媚俗的现象致使新闻信息污染严重。各大媒体的娱乐节目层出不求,数量与日俱增,娱乐化倾向也愈演愈烈,超过了正常的发展态势,“娱乐至死”导致主流舆论逐渐被大众所忽视,极大的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在于培养人们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使其正确利用媒介资源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教育引导的形式,传授给大学生,使他们符合正确的社会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和延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媒介素养教育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

大众传媒日益渗入社会生活,其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长期生活在校园之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他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其建构思想意识与政治理想的过程中不可小视。但是,大众传媒所建构的虚拟现实,往往与大学校园单纯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学生心智尚处在成长阶段,对媒介信息尚没有争取的批判能力,因此如何使大学生正确的认知媒介资源、客观的判断媒介信息、合理的使用媒介资源,进而使大学生通过正确的使用媒介来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判断传媒信息,合理使用传媒工具的能力,是改进和完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改进和完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作的作用不可小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1.建立完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因此,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过程中,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重要部分,制定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结合的实施机制。高校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这种机制的建构,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特点,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有效的、切合高校实际的相关实施、管理机制。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对媒介素养教育管理的机制、制定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和操作办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机制、制度要依据时代特点不断进行修整,完善,使其符合时代特点。

2.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渠道,无疑是最有收效的方法。高校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适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类、传媒类课堂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与现实性,方法更应灵活多变,拒绝刻板、生硬,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最直观的接触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概念,通过教育建构正确使用媒介、正确批判媒介的意识。与此同时,高校应该重视媒介素养教育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人才,也可聘请相关专家、媒介从业人员,开设短期课程或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校新闻传播类教师或思想政治类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并可设立研究小组、课题组,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

3.重视大学生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升

大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他们的思想意识容易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当重视大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高校应当注重培养一支既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得传媒技术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媒介从业人员为大学生辅导员进行讲座,也可组织大学生辅导员参加社会上传媒知识的培训,帮助提高大学生辅导员正确认知媒介技术,掌握大众传媒内容的产生流程和传播特点,对媒介信息具有较强的辨析评估能力。在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媒介知识传授予学生。如果一名大学生辅导员了解大学生话语体系,并具有较高媒介素养,这样在与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对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性。

4.注重校内现有资源的作用

社团活动、校园媒体、社会实践都是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途径。大学生社团形式灵活多样,活动丰富多彩,最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高校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渠道,成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社团,组织开展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建立与媒介接触的机会,例如,参观媒体机构,了解媒体节目的制作过程,参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与媒介从业人员面对面的交谈,让大学生真正深入媒介,亲自感知媒介,强化对媒介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校内媒体,对媒介素养进行宣传和培训,也可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其中,亲自采写、编辑新闻、排版、亲自制作节目,以获得关于媒体的切身体会,加深对媒介的认识。(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芳.谈高师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9).161

[2]Media Literacy Online Project by Colleg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Oregon.转引自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35

第13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青年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比较复杂的工作,关系到高校的育人质量和育人环境。不同专业大学生有不同的特性,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措施亦千差f别。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与综合性院校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具有其针对性,因材施教,而非照搬综合性院校的模式和方法。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辅导员等政工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院育人的格局,扎实取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一、体育院校及其大学生的独特性

(一)从学生自身来看,体育院校大学生文化成绩较弱、人文素养不高,但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体育院校大学生由于很多没有经过普通高中的学习,通过体校或运动队,由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而来,这部分学生要么自小进入专业体校或运动队训练,身体素质、专业技能等非常高,但文学素养与综合性院校大学生比较而言,相对较低甚至有较大差距。这就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理论说服和思想灌输有时不起作用,学生由于受到文化素养的制约接受程度较低而难以接受。

(二)从学生行为来看,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荣誉意识、集体意识、服从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但个体行为散漫,甚至有组织无纪律,行为容易有过激情况。由于常年的体育训练、赛场比赛,使得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荣誉意识、团队意识等较强,能够在比赛的关键环节中发挥其个人的作用和特长。但也由于常年的训练,使学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遇事不冷静,容易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个人在日常学习中,由于没有领队的督促,行为散漫,不遵守学校纪律,经常逃课、缺课等。这就使得通常依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困难重重,而且收效甚微。

(三)从学生心理特性看来,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遍有崇高的理想,拼搏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探知欲且心理健康;但也具有以自我为主,名利思想较重,不关心政治,专项技术最重要其他都无所谓,尤其是文化课更是无关紧要等心理行为,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课考试容易弄虚作假等,这也使得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以时事政治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从学校特性来看,体育院校师资、经费、管理、图书等都偏重于体育等术科,更多的训练、比赛等氛围;而人文氛围、思想教育显得较为薄弱,而且处于边缘化状态。这就使得被边缘化的人文学科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己无关,专业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训练和比赛,管理者更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等政工干部的事情,自己主抓竟训成绩即可。从而使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三不管的尴尬境地,成效不明显。

二、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体育院校大部分师资、经费资源都倾斜到学生训练、竞赛等术科中,校园人文氛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素质学科教育等相对薄弱,被边缘化。学科及术科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与学生的接触都处于绝对优势。他们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便利的工作条件。这样,在高校中容易形成全院教师都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高校优良校风。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青年教师,在人文氛围及文化底子相对较弱的体育院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更为渴望和积极,他们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们的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青年教师自身的特性如年龄、经历、心理及生理等与大学生具有相似性,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够从自身实践出发,便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也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青年教师都是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太长的大学生,他们曾经经历过与学生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或疑惑,对这些问题或疑惑有亲身的体会和感受,容易与学生找到共同的话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再加上高学历和渊博的知识,他们往往会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对象甚至偶像,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而非排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中已经成为重要的载体,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训练之余,甚至在理论课上都在运用某些新媒体进行交流、学习等,这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依赖。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中新鲜、活跃的教师队伍,渊博的学识、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追求,使得他们比年龄大的老教师对新媒体等网络技术的接受和运用更为积极和成熟。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网络载体开展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便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接受,积极发挥新媒体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或降低新媒体等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青年教师由于其在学校的地位、身份与辅导员等政工干部不同,他们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有别于辅导员的灌输说教,更多是隐性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任课过程中、课后的指导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由于年龄、话语、经历等与学生的相似,其效果比直接灌输更显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会更突出。

(一)青年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通过良好的教师素养感悟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深造和学习,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及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和吸引学生,成为学生所崇拜的对象,只有如此教师的言行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同时,青年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而非仅仅专注于专业课教学。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青年教师要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灌输方式,而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青年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要具有渗透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融专业学习和政治素养提升为一体。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教师,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教学,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既新鲜活泼又受学生欢迎,同时还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如音乐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练红歌、唱红歌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品德素养;专项技术课教师,在学生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有国家荣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提升品德修养;中文课教师如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论语》、《大学》、《道德经》等中国古代典籍中涉及到个人道德修养和修为的经典名篇详细讲解,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也是仁人志士修身养性的准则和座右铭。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例证。其他的如岳飞的词、杜甫的诗歌、的诗词等都是教育学生要胸怀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力佐证,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又如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如《老人与海》中的硬汉桑提亚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浮士德》中的浮士德等人物形象的讲解,将这些人物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探索创新和拼搏等精神气概揭示出来,激励大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勇于面对挫折和现实,勇于奋斗。

其次,青年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参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具体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院校本身受制于学校的专科特性,训练、竞赛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旋律,而校园文化氛围较弱,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要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在校园内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艺术节、戏剧表演、礼仪表演、辩论赛、高雅艺术等,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余,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引导和培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帮扶实践、支教实践、爱国教育等活动,亲身体会和观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再次,青年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余之外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疑难。通过日常小事解决和亲身示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

(三)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于便捷的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训练之余,体能的耗费使更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放松方式之中。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的年龄、学识等优势,对新媒体技术的接受更快更容易。故而,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等平台,搭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建立具有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网站,供学生学习、浏览。这样,通过新媒体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和平台,青年教师可以在课后、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心理疏通、知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可以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优势,引导学生避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14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是我党进行政治理论宣传的主阵地。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从高职院校本身和教育对象大学生两方面入手,采取提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达到党和政府预期的效果。

一、注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这就需要大学生、学校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惑,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1.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要素之一,也是以生为本的新型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要求。

2.建构大学生的心理交流平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倾向是二重性的,尽管大学生主流的心理倾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消极方面的因素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的疏导。

3.实施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真正的感受到关爱,就必须怀着真挚而深厚的爱去做工作,实施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积极情感打动人和陶冶人的作用。

二、全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从体制上、组织上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科建设,以确保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人文教育纳入教学改革之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体系,调整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类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比例。

2.全面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3.完善人文素质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精神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较强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涵养去教育、感染学生。

三、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合力

1.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更好地发挥好这一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效。

2.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

3.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美化大学生心灵、陶冶大学生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4.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领导。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领导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的必要保障。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科学的理论是实践工作的必要指导,应该注重调查、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充分直面现实、深入大学生生活,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找到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载体建设

1.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要善于使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接受性和有效性。

2.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文化载体建设。尤其要加强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奋斗目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打造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让学生身在其中、感悟在其中,让他们感受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活动载体建设。注重学生人文实践活动载体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实践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通过多彩、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五、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1.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需求。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身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使教育要求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纳,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结构,培养出健全品德的大学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合理要求。

2.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活动,有效地实施和实现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3.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得到体现,让大学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关爱,识到现实自我的不足,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去追求一个完满的自我,尽可能达到更美好的生活世界。

六、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第1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学生;创业;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这不仅因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更因为随着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基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那么如何正确的、科学的进行创业就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人类活动,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5。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创业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指导创业者更好地去创新创造,使创业的路途更加顺畅,取得理想的创业成就。

1.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适用性和作用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充分的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独特又有效的教育途径的强大作用力,它对于任何一种具体性的教育都有着积极作用。那么对于创业中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全面把握其思想政治的特点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体现。详细的来说,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方面对学生的调动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能加强大学生思想上的觉悟,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悟性很好的去把握创业,让大学生在这样一个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特点并且不断地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精神层面,这是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第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能塑造出大学生坚持不懈,努力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这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证。在这里,引出来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者有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内在意识的影响、培养,使大学生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激发创新行为[1]。

2.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正确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教育。不仅要不断地解决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符合的问题,同时也还要解决主观性是如何与客观性相符合的问题。具体的说,也就是解决教育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施,也要不断的去解决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符合的问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就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使其符合和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向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选择,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创业中,正确的方向为大学生指出明路,而思想政治教育就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创业中的新思路、新的方法以及大学生创业新的现实意义,这些新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出大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以及创业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航标,将会带领需要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和整体教育,指导他们用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创业,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正确的方向,鼓励大学生们不断地去克服自身的困难和环境的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创业这一大海上远航。

3.大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特定的社会,一个特定的阶层的人的思想道德要求和人民的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基本矛盾。所以,大学生要做到一定社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与自身思想品德水准相符,就需要不断地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加深自我意识教育,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这些,首先大学生要学习好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提升自身道德水准、道德素养;其次,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课程,使自己熟悉了解并掌握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及法律条例,使自身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再者,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哲学知识。哲学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知识学科,众所周知,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可以用哲学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指导我们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最后,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知识,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全方位的发展自身,使自己成长为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新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导向性作用

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引导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目的。怎样让创业者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创业者的自身条件,创业者个人的文化知识功底,创业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创业者的法律修养,创业者的哲学素养,还有创业者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败。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很好的从这些方面入手,逐一的、仔细的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良好的、高层次的教育。要是大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大学生创业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做好创业的前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符合现当代社会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仅仅是符合客观规律客观事实,也要遵循人文社会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深层次的道德教育与精神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方法以及创业目标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大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大学生创业一方面使创业者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2.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者具有激励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这样一种实践活动: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进行大学生的人格素质以及思想教育,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而这种实践性活动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其价值的实现。那么,这一价值的实现,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4-5首先是要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其次,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3]72[4]53优良的道德情操和高尚思想境界的形成离不开外部力量的作用,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自我完善。我们知道,在哲学中有内因和外因之说,外因是影响性因素,而内因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这样一个教育过程中,外部力量只能当成辅佐,真正要做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把自我意识与行动力高效地结合起来。

3.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具有提升作用

一个人的个人素养和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人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精神素养是个人的人格养成的核心内容,德素质是一个人与外界交流的纽带。一个人能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能不能与集体很好的合作,基本上取决于这个人的道德素质。虽然文化知识对个人的成功成才很重要,但是道德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由个人的道德素质来决定。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素养同样也决定着创业者能否创业成功。[5]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要从大学生创业者的道德素养入手。道德是一个人的形象标签,要让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要从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建设,使其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很好地应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处变不惊,即使屡战屡败也不怕重头再来;其次,从大学生创业者的文化素养入手,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创业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最后要从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建设,使其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使其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创业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创业方法

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完成整体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方法:

1、宣传激励法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激励宣传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有效及时地传播并且传递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内容与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宣传教育,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校园里我们知道是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报刊、专栏或者广播来进行宣传教育。大学生身处校园,每天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广播作为一种校园中常见的集休闲与宣传工作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对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听广播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吸收了传达出来的信息。报刊栏也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手段。学校报栏随处可见,大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或者等人的空隙时间来观看,这种随处可见的报栏宣传很好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最广泛应用宣传教育平台便是网络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很广,对大家影响也较大,正因如此网络成为了较快捷、广泛的宣传载体。当然,除了以上宣传手段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学生感到新鲜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2、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比较大。从小我们就学习用名人成功的例子来进行教育,那么用典型教育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6]37-38 在大学生创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典型的正面的积极地实例来进行教育。典型教育法是依据现当代的学生心理来指定的。我们现当代的学生们都有着一定的从众心理,跟潮流,追星,更换新出的手机等等都属于跟风的从众心理,并且在追星的过程中也会学习模仿别人。那么这样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就需要用典型教育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有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感知另一个人时,便会生出模仿的欲望。就比如我们有些人在追星的过程中,自己偶像所喜欢的东西自己也去追逐,偶像穿的衣服自己也要去买这个牌子,也不会去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这是一种盲目的模仿,这种现象便不能作为典型教育的实例,否则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将伟人或者杰出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来进行学习模仿,学习他们的人格、行为、思想等方面,使自身形成更优秀的人格,拥有更丰富的思想,是自己变得比之前更好更优异。那么这一方面的典型教育就是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便采取了如此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根据这一特点,创造典型的教育体系。这三个方面各有各的特点。形象性是生动有趣的进行实例描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示范性有以身作则的意味,通过示范行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主观全面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作用。

3、咨询法

咨询法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它同样也是大学生创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典型方法。提问咨询法是指在咨询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它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所有的教育顾问者为学生提供的进行咨询的问题疑惑进行解答分析。大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用自身的语言魅力及人格魅力和大学生拉近距离,使大学生产生信任感。如有的同学前来咨询,向教育者提出各种问题,教育者应该要用良好的态度和温柔的话语为咨询提问的同学进行解答和讲解,使其完全理解。这样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接受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并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2009.5.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

[3]骆郁廷,项久雨,李斌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

[4].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3.

[5杨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2009.37-38.

[6季拉什维利.宣传心理学(王玉琴译)[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