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范文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42-02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证其身体健康特别重要。女大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行为[1],其发生于缺乏营养知识有关[2],有研究证实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各不相同,呈现出年级越高,正确率越高的趋势[3]。而这种不同是否会对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在2011年新入学的临床专业女生中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女生150名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 问题调查 参考相关资料,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其中营养知识8题,态度题15题,行为题21题,与调查对象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前后两次调查。调查前经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然后由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当初收回。

1.2.2.身体状况测定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前后两次对调查对象测量了身高、体重,并测定了血红蛋白量。两次测量由同一批人员进行,采用同一测量工具,相同的检测方法。

1.3 资料处理 数据经核对后输入计算机,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身体测量结果 见表1,可见两次测得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没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大学生的营养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4],本次调查显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对于临床专业女生身体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有利于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从调查结果看,临床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与黄永真[5]、陈萍萍等人[6]的研究一致,经过一年的医学教育后,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明显增高;营养知识来源主要是报刊、杂志、周围的人、因特网,一年医学教育后,营养知识的来源中从课堂获得有明显提高;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对营养知识感兴趣,渴望了解营养知识[7],如食物的正确烹调方式、日常食谱的制定等知识;食物结构以谷类、蔬菜为主,一年后食物中奶类和豆及豆制品摄入增多,这说明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其膳食结构不合理,从主观意愿上也愿意改变[8];新生由有挑食、偏食、不吃早餐、喜吃零食、油炸食物、烧烤类食物和含盐多的食物、吃夜宵,吃饭时有看电视、看书、聊天等行为[9],经过一年的医学教育后,上述不良行为虽然没有根本改善,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临床专业女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有所改善,但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学生患营养性疾病的几率明显降低。这说明虽然学生没有能够完全按照营养知识指导膳食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其膳食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这种改善对于避免学生患营养性疾病具有有利作用。

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能够提供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讲就十分必要了,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其营养水平偏低,饮食态度不端正,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她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营养教育,将营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遵循大学生身体发育的正常规律,使其掌握如选择合适的食物、食物的烹调与搭配等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建立健康的膳食行为,而成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那辉,于文哲.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的营养和膳食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145-147

[2]. 林春华. 赣州卫校女生营养知识与状况分析及健康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620

[3] 居媛媛 成都市大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杂志,2012,39(10):116-117

[4] 姚秋妹,郝丽萍. 医科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71-374

[5] 黄永真.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129-131

[6] 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 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 郑州大学学报,2006,41(6):1089-1092

[7] 蔺俊华,王晶晶. 大学生膳食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 医学信息,2011,24(10);6367-6369

[8]贺生,甘启英. 卫生学校在校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57-4659

第2篇

(辽宁省灯塔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11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类食品的安全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畜牧养殖者以及研究学者纷纷寻求一些有效措施来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除了防治动物流行疫病举措以外,还对养殖技术进行了刻苦的钻研与探索,终于摸索出生态猪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技术不仅有效改善了畜牧养殖的环境,而且还有效满足了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技术背景下,生态猪动物食品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

生态养殖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动物养殖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涉及到动物喂养饲料方面,同时,还会涉及到疾病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等,故本文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具体操纵进行分析与介绍,为广大研究学者以及畜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水平。?

1 环境卫生的处理?

养殖户首先采用有机垫料填满猪舍的地底下方,并且对其及时进行翻埋,从而使得猪的粪便以及污水等通过有效发酵而分解,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养殖对水资源与农田的污染系数。另外,还需要保证猪舍的干净、通风正常等相关问题,以保障猪舍环境舒适、卫生,进而为猪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饲养原料的来源?

养殖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从自身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获取天然食物,然后将这些天然食物投喂给猪,从而使得猪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而提高自身的营养健康价值,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畜牧养殖者需要在生态猪饲养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3 生产加工过程分析?

生态猪生产加工过程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生态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过程建立完善的追踪体系,例如:其包装、贮藏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从而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进而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而为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 饮用水投放措施?

生态猪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且饮水具有提高动物猪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并且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与食盐。所给予的水应确保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健康成长,其中,食盐本身具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故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动物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 疫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除了给予猪绿色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需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这是由于疫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以及标准,而且还严重损害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做好相关疫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动物猪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健康猪的隔离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扩散的目的,为生态猪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第3篇

养殖户首先采用有机垫料填满猪舍的地底下方,并且对其及时进行翻埋,从而使得猪的粪便以及污水等通过有效发酵而分解,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养殖对水资源与农田的污染系数。另外,还需要保证猪舍的干净、通风正常等相关问题,以保障猪舍环境舒适、卫生,进而为猪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饲养原料的来源

养殖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从自身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获取天然食物,然后将这些天然食物投喂给猪,从而使得猪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而提高自身的营养健康价值,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畜牧养殖者需要在生态猪饲养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3生产加工过程分析

生态猪生产加工过程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生态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过程建立完善的追踪体系,例如:其包装、贮藏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从而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进而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而为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饮用水投放措施

生态猪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且饮水具有提高动物猪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并且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与食盐。所给予的水应确保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健康成长,其中,食盐本身具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故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动物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疫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除了给予猪绿色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需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这是由于疫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以及标准,而且还严重损害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做好相关疫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动物猪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健康猪的隔离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扩散的目的,为生态猪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6结语

第4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农村养殖污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养殖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人工改变农村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养殖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养殖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的成因

2.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水污染

目前,养殖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村养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水的性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广大农村几乎家家圈里有猪,院里有鸡。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不等的养殖场遍地开花,但也存在汗多问题。如饲料生产监管不严,滥加添加剂。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维权意识和基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散户养殖比重大: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对粪便,污水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且井的选址与厕所,猪圈,堆粪地相距较近。因此,农村养殖对污水排放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养殖业废水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大气造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以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严重降低土壤质量,甚至伤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和死亡。

2.3 禽畜养殖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不像有机物污染能被土壤中的微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物降解,将长期留置在土壤中,导致其含量不断在土壤中增加,从而破环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高量猪厩肥会明显提高稻田地土壤中的zn,cu生物有效性,其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6.5%,66.8%和42.3%。as总量明显增高。而效态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饲料中as含量虽高,土壤中点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 农村养殖污水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养殖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忽视养殖废物大量排放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知之甚少,不能根据生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大量养殖,盲目饲养,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水污染较为严重。要解决农业养殖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养殖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3 农村养殖污水处理

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养殖场“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4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在国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的,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1生态猪养殖意义

就国家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生态猪养殖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绿色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猪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健康有着较大的破坏性影响,同时,还会对国家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然而,生态猪与传统的养猪技术不同,生态猪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不仅需要注重生态猪的健康与卫生,还要保证其食物的绿色性,再加上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使生态猪能够向着无公害与健康的方向发展,传统猪养殖技术对人们的身体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伤害到身体健康,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猪养殖技术,能够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对传统的猪养殖技术进行改良,还能使人们能够放心食用,被人们广泛应用与认可。

2生态猪养殖技术

2.1食用饲料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生态猪养殖技术而言,要想保证猪肉健康与卫生,就要重视绿色饲料的选择。生态猪养殖技术中饲料都是选取绿色、生态、无公害有机饲料,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可以使生态猪的肉质较为良好,并且更加鲜美,对人体没有危害性的影响。同时,在有机食物中,还要不断的添加维生素物质,使生态猪的体制有所提升,保证其身体健康,进而提升人们的食用质量[1]。

2.2疾病预防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是较为重要的,一旦生态猪感染到了疾病,不仅会使生态猪出现病死情况,还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其受到严重损失。因此,生态猪养殖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猪的饮食进行控制,有效调节其饮食情况。同时,还要对生态猪养殖卫生情况加以重视,严格控制细菌的侵入。虽然,生态猪感染的某些病是不可以控制的,但是,要不断的杜绝疾病发生情况,仔细的关注生态猪精神情况,保证饮食的健康,使其营养更加均衡。如果生态猪卫生情况出现问题,就会对其健康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无法控制的疫病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2.3卫生环境的良好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其卫生环境是较为重要的,一旦出现卫生环境不良的现象,就会使生态猪感染疾病。因此,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生态猪养殖环境,保证其卫生的清洁性,例如:在生态猪生长环境中,铺设柔软的草垫,并且保证水池中饮用水的安全性,使其在长期情况下都处于清洁状态中。同时,对于生态猪生存环境的通风性,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使生态猪的生长情况有所保障[3]。

3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在国家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虽然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不利的影响,没有设置完善的生态猪养殖制度,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对生态猪环境卫生情况不重视的现象,无法有效提升生态猪养殖效率。同时,对于生态猪养殖的饲料选择情况,经常会出现选择不科学的情况,一旦出现影响其生长的问题,就会出现损失经济效益的现象,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是较为可观的。

3.1放养与种养的结合

对于生态猪的养殖方式,科学、合理的就是放养与种养,将其放养在草地中,所食用的饲料都是较为新鲜的,生态猪的健康有所保障。同时,在生态猪放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相互贴合,使生态猪能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同时,要想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就要促进自然有机生产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保证生态猪的健康,还要重视环境的绿化,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猪生长情况,还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3.2信息化养殖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开始发展,很多养殖专业户也是在利用远程程序对生态猪进行观察,针对生态猪的实际生活情况,建立专业性的数据库,在观察其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保证能够根据生态猪生长数据实施管理工作。同时,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对其生长状态加以监督,及时的发现生态猪生长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不仅保证了生态猪肉质鲜美,还能提升生态猪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3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就是将生态猪的养殖饲料作为生物链的起始端,逐渐的将不同生物放置在一条生物链中,根据对食物链的分析,结合生态猪养殖情况,设置较为科学的养殖模式。例如: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可以设置立体式养殖模式,将生态猪作为养殖中心,利用鸡、鱼、沼气等形成较为科学的循环模式,根据对这四种生物形成新的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猪养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语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的,关乎着其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猪肉质的鲜美性。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重视生态猪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技能,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井玉香.浅谈生态猪的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2):89-89.

[2]王良军.探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64.

[3]陆扬,吴淑杭,周德平等.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养分转化与植物毒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7):1409-1412.

第6篇

关键词:家禽;养殖;环境

1 家禽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环境管理的现状

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家禽产品。但在家禽养殖行业中也也存在着家禽食品安全和养殖污染的问题。家禽生态养殖是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家禽养殖业中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及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不仅能够发挥养殖业优势,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因此生态养殖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养殖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持养殖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既要实现养殖的经济价值,又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整个生态平衡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家禽生态养殖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生态养殖的模式单一、养殖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不到位、生态养殖的技术更新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2.1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加上养殖企业资金有限,不重视环保,或相关设施未配套,家禽的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粉尘、噪音及死亡家禽等,将导致养殖场自身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其周边环境,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2 家禽养殖环境管理措施

2.2.1 减少家禽养殖污染措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由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治污有法可依。同时采取营养措施,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粗蛋白质日粮以降低氮排泄量;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代谢调节剂,如酶制剂、酸制剂、微生态制剂、促生长剂和中草药制剂等,以提高日粮营养素利用率和减少粪、尿、臭气排泄量。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必须规范,也提倡使用相应替代物,如益生素、酶制剂和天然中草药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对人畜有害和对环境有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和醛类等。

2.2.2 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

病死禽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任其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疾病传播。养殖场自然死亡的家禽意味着有许多有机物需要我们从环保和生物安全角度来加以处理和应用。从生物学角度看焚烧法较为安全,但是其处理速度慢且成本高。掩埋和焚烧方法由于环境的因素,使用越来越少;堆肥法因其环保和成本低廉,已经被广泛接受。死禽可以运出养殖场后予以利用,但是存在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威胁,不过在运输至加工场之前,对家禽尸体作短时间冷处理贮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也可在运输前进行发酵处理,病原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被有效地杀死,发酵法被认为是运输前在养禽场内处理死禽的一种经济、可行、环保的方法。

在粪便的处理方面,如果管理不当,向土地排放动物粪便会危害环境。目前研究应用最多、最具发展前景的为生物处理法,即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新的微生物细胞和简单元机物的形式,从而去除有机物、氮和磷等。鸡粪直接或经过发酵、干燥、杀菌处理后喂养生存能力较强的鱼;鸡粪含有大量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将其与全株玉米青贮并与牛羊饲料合理搭配,可获得营养平衡、价格低廉的日粮。

2.2.3 家禽饲养模式与设施的改进

首先,饲养模式的转变

我国水禽养殖技术落后,目前养殖普遍设施简陋、环境差。而目前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成一个循环链。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是把双刃剑,人为的生产循环链改变了家禽的生长环境,给病原体传播和某些病原体的重组变异增加了机会。强化饲养管理是防止传染病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鸡舍的温度、氨气浓度、死淘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标准化鸡舍的以上指标明显好于普通鸡舍,标准化养殖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从养殖生产工艺上杜绝群体间的垂直和交叉感染已引起国外养殖界的高度重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实行“多点式”工艺,即养殖场之间采取多点建场的布局。这点我国应多加学习,特别是一些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混乱、发病率高的地区。

其次,饲养设施的改进

第7篇

1 存在问题

1.1 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 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 治污资金困难, 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 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 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兽药、 饲料添加剂、 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 由此引起的抗生素、 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 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 “三聚氰胺”、 “瘦肉精” 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对策与建议

2.1 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 低排、 生态、 有机 、 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改革 、 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 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 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 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 生态平衡” 的原则,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 品种良种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 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 污染物的产生,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 “畜-沼-果”、 “畜-沼-草 ” 等循环养殖模式 ,节能减排, 防止污染 ; 二是加大发酵床、 微生态制剂、 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力度 , 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 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 四是推广节水技术, 改进饮水设备, 减少水的浪费, 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 防止水污染。

2.4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 加强养殖场废水 、 废物处理 ,实施 “一池三改” (即一户一个沼气池,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使沼气成为能源、 沼液代替农药、 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 意义

3.1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 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8篇

1.1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养猪

通过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生猪产生的粪尿,能够被垫料中的菌群分解转化利用,不需要对圈舍进行冲洗,无养殖废水产生;粪尿通过微生物菌群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后,产生的废气中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大量降低,圈舍内部及周围大气环境中臭味不明显,达到养猪零排放物污染的效果,对保护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具有效果显著。

1.2猪舍环境明显改善

由于渝东北地区养殖户多为农民,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不愿意在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方面进行投入,这使得养殖场的环境经常是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尤其是在夏季,因气候炎热,致使猪舍的臭气让人难以忍受,极不利于养殖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在生猪生活区域铺垫大量的微生物发酵垫料,能够将生猪产生的粪尿转化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在不使用任何药物和设备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猪“土生土长”的自然回归,这不仅更利于猪的生长,同时猪舍的蚊蝇和臭味也得到消除。

1.3实现健康养殖

在冬季寒冷的条件下,生物发酵床的表面温度和猪只体温并无较大差别,猪舍之间的温度也不存在明显差别,故在养殖期间无生猪出现感冒、腹泻等情况。此外,将猪饲养在垫料上方,环境更加舒适,并且不限制它们的自由活动,使得自然习性得到恢复。并且因环境干净舒适,猪体干净,皮肤红润,甚少生病,健康水平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另猪只的活动量增加,非常健康,甚少使用抗菌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更利于猪肉品质的提升,是推广健康养殖的重要方法。

1.4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

在运用生物发酵床在制作时,会使用大量的玉米秸秆,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垫料处理,这就能够将大量被废弃的玉米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测算了解到,在运用生物发酵床的过程中,平均每立方米垫料可运用80~120kg的玉米秸秆,这些垫料在废弃之后,还能够将其用于草地和农田的施肥,可以说能够更好的帮助当地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形成,开创出一条更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渝东北地区发酵床生猪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垫料、菌种购买不方便

因当地及附近周边没有垫料及菌种生产企业,需要到外地去购买,导致垫料及菌种购买不方便,而且远距离运输会增加养猪成本。

2.2政府不够重视

目前地方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厌氧+还田”模式的推广中,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均不及“厌氧+还田”模式的支持力度,造成业主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3渝东北地区发酵床生猪养殖的发展对策

3.1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发酵床技术的优势,并在广大养殖户中全面推广。同时把握国家正常导向和资金投向,捕捉信息、掌握重点,健全机制、主动作为,通过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等,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3.2加大宣传提高对发酵床养猪的认识

一是在渝东北地区地方报上刊登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以及奖励政策,让养殖者加深了解,提高认识。二是定期召开各镇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会议,举行技术推广讲座,进行督查指导。三是举行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现场会,让更多养殖户观摩发酵床养猪技术。四是选择发酵床养猪的成功典型实例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五是积极开展集市宣传,组织专车专人下乡到街头、集市进行展板宣传,并发放技术手册、宣传单页,做到技术家喻户晓。

3.3建设垫料和菌种生产企业

为解决地方垫料和菌种购买困难的问题,渝东北地区政府可通过招商引资或者鼓励地方产业的方式,在渝东北地区建设起垫料和菌种生产企业,方便渝东北地区禽兽养殖户的所需的同时,也更利于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

3.4强化服务确保发酵床养猪稳步健康发展推广

发酵床养猪技术,服务是关键。一是不断完善服务技术。渝东北地区应下大力气加强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不断完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以举办技术推广讲座和进村入户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尽快在渝东北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4结语

第9篇

(1.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沧州 061000;2.河间市畜牧水产局,河北 河间 062450)

目前北方农村有大量的荒废砖窑地、闲置池塘及低洼盐碱地等无法被种植业所利用的土地,但是通过挖塘改造,种养结合这种模式实施鱼、畜、种、林综合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变资源劣势为资源优势,又可以把养殖和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打造一个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渔业庄园,达到休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利用乡间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发展休闲、娱乐、度假等服务,满足民众回归自然的需求。目前这种渔、牧、农相结合的生态特色生产模式做为重点项目,已在沧州市取得了很好的推广,示范带动效果初露端倪。沧州市林万村丰伟生态园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现将其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生态园基本情况

2012年底林万村党支部书记林伟一班人抓住土地流转的大好时机,建成丰伟生态园。生态园总面积200.8 hm2,位于河间市城东北角5 km处,东临沧保高速公路路口3 km,西临106国道5 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古洋河贯穿生态园3.5 km,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园中,为生态园提供了充足水源。

生态园分为农业种植区、林果种植区、蔬菜大棚区、畜牧养殖区和渔业养殖休闲区,其中渔业养殖休闲区占地18.7 hm2,整个区域由低洼荒地改造建成。修建朔黄铁路在此处取土形成大片低洼荒地,无法被种植业利用而闲置多年,如今被改建成8 hm2养殖休闲园区,贯穿生态园的古洋河道10.7 hm2也被利用进行渔业养殖。

养殖园区仓储等生产用房配套齐全,进排水渠道独立。鱼池东西向,面积6.7 hm2,可划船,池中建有水上餐厅1 hm2左右,餐厅周边有垂钓池塘;池北岸栽种杨柳,池东岸建野鸭棚,目前存栏野鸭和大白鹅3 000余只。古洋河道位于园区东侧,投放草鱼、鲤鱼、鲢鱼等品种。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目前该园配备自动投饵机6台、增氧机6台,基本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养殖水源来自污水处理厂处理水,水质完全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

该园区土地集中连片,种养结合,种植、林果、畜牧、渔业棋盘式分区,发展消夏林果蔬菜的采摘、垂钓划船娱乐、餐饮野炊等休闲,园区水上餐厅所需蔬菜、肉品、鱼类均来自本园区,实行“吃猪现杀、吃鸡现宰、吃鱼现捞、吃菜现摘”的管理模式。

该园区坚持“健康、生态、低碳、环保”的养殖理念进行生态养殖。制定并严格执行养殖品种生产操作规范。对鱼种、饲料、渔药、器械等生产投入品建立采购、保管、使用等规章制度,保证这些生产投入品来源于正规企业,以正规渠道采购,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投入品进入生产领域。坚持使用配合饲料,不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养殖过程中尽量不使用药品或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用药物。

该园区畜禽粪便经发酵用来喂鱼和农田肥料,养鱼塘泥也是农田良好的肥料,而种植草类又可以供应畜禽、鱼类生长,从而形成高效、低耗的良性生态循环链条。

2生态渔业与传统渔业的效益比较

林万生态园目前渔业养殖面积6.7 hm2,垂钓面积1.3 hm2,养殖的成鱼提供给垂钓鱼塘,年垂钓成鱼按8 t左右计算,收入可达16万元。而普通精养鱼塘收入最好可达3万元/hm2,1.3 hm2总收入4万元,由此比较垂钓鱼塘是普通鱼塘收入的4倍。这不仅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也实现了渔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可观的收入又调动了渔农投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低洼荒地开发养殖园区特点、前景及推广意义

3.1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发展渔业

低洼荒地综合开发和污水的利用变废为宝,节约了水域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形成了良性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现代渔业的健康发展。

3.2改变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这种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自示范场建立以来,周边的村民,领导及各农口专家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是当今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典范。

3.3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们对享受生态、休闲游乐、回归田园意识日益增强,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

针对大量低洼荒地长期闲置规模开发,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渔业发展方式,拓展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空间。通过科学管理建立高效生态园,比起传统单一的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猪; 养殖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40-01

前言

在21世纪中,人们对于生态的最求力度越来愈大,而在食品方面生态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趋势,当前绿色生态理念在全球引起的共识非常大,因此,做好生态养殖对社会的需求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本文探讨我市畜牧兽医局推行的生态猪养殖,生态养殖最求的是生态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促进猪肉的品质、口感一流,在保证食品与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了生态养殖经济效益。

1 生态猪和生态养殖概念

生态养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主要涉及到养殖动物的环境、喂养的饲料、疾病的预防、资源的利用等多方面。而生态猪的养殖则是依据生态的养殖模式进行,要求喂养的食物无农药、无其他添加剂、无金属,不做任何疫苗处理、使其在自然生长环境下生长。而对于猪生产的粪便则可以利于在沼气池中,通过沼气池的发酵给农民提供能源,也可以作为肥料进行庄家培育,通过生态连接的供应,实现真正的失态养殖。

2 养殖生态猪的技术

2.1 遗传技术的改良

当前,国外培育的生态猪主要以生长速度块,瘦肉率高等特点,但是我国大多数群众却不喜欢这口感。我国众多的群众喜欢的是生态猪的口感,但是,生态猪的瘦肉率低、生长速度过慢,这就使得供不应求。因此,必须要做好选育以及杂交技术的应用,保证培育出来的种猪具备优秀的品种,从而能够给我国生态猪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2.2 生态饲养技术

生态养殖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周围的气候条件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猪肉的品质,一定不要圈养,需要在草地或是上坡上放样,同时,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生态猪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比如:对母猪以及猪仔进行单独饲养,采取先进的饲养技术。

2.3 远程监测技术

在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的对猪舍进行控制,可以在生态猪舍中将自动检探器进行安装,通过检测设备将猪舍的检测结果发送到数据库,从而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猪舍进行全面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确保生态猪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另外,通过远程监测技术,还可以有效的了解生态猪的健康信息以及免疫情况,能够通过监控资料将问题的根源找出,从而能够对症下药,保证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2.4 沼气的充分利用

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想要合理的应用沼气就需要对生态猪的养殖基地以及沼气池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因为生态猪的粪便排出需要往较低的地方排出,因此,沼气的选择处最好是在比较低的位置,而生态养殖场需要设定在高出,使其能相互配合,高处不仅空气好,通风也好有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在经过猪舍粪便累积和发酵后,沼气池就能够产生一种新能源,通过能源的利用不仅能做饭烧水,而却还可以利用沼气肥料进行农田庄家的灌溉,这对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改善周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养殖生态猪的发展前景

3.1 合作式的养殖模式

农户、公司、基地的养殖模式,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养殖模式,主要是由公司向农户提品以及原料,提供的相关物质都是有一定的规定与要求的,这就增加了农户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安全性,并且,通过统一行使的放料,一旦发现问题就能按照源头查找问题。

3.2 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以养猪作为核心,它在饲养的过程中有效的应用了养殖的空间,它主要是将饲料作为引线,把不同的生物连接使其成为一种生物链,通常情况小循环的生物链主要以:“鸡D猪D蝇蛆D鸡、猪”模式,“鸡D猪D沼气D蚯蚓D鸡”模式,用鸡份喂猪,猪粪产生沼气,沼气在生养蚯蚓,而在用蚯蚓喂猪的方式,此外,在养殖业中海油很多其他的养殖方式,不管那种方式应用,其目的主要讲资源合理化,在应用立体养殖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了猪肉的品质,而且还能保护当地的生B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3.3 自然放牧与种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

传统农业的反正过程中,由于种植业与养殖业是独立分开的,它们不具备合作性,这就使得资源得不到共享,不仅会给环境造镇重大的污染还会导致猪肉的品质型得不到提升。而通过自然放牧以及种养结合的养殖方式,能够有效的将资源合理应用,这就使得生态猪的活动范围更加广,生态猪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吃到更多的生态食物,这对趋近原始性有着重要的帮助,能够实现无色素、无污染的生态养殖。此外,生态猪产生的粪便能够作为化肥给庄家灌溉,减少了化学化肥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绿色植物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4 养殖生态猪的意义

4.1 提高猪肉品质

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出来的猪品种身上往往涵盖了众多的有害物质,例如大量的的铜、锌、抗生素等。一些养殖场为了最求利益,不重视猪肉的品质以及润,而在实践过程中,想要处理这些问题就依靠生态养殖技术对其进行解决,生态养猪和普通的养猪相比,生态猪具备抗病能力强、免疫力高等优点,它在快速生长的过程中,还能保证猪肉的安全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2 改善环境质量

在传统养殖技术的应用中,会导致大量的粪便水出现,在养殖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将这些污染物处理,就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而利用生态养殖技术进行饲养,就能通过沼气的作用将粪便进行集中发酵,能够作为天然气进行使用,并且可以利用沼液对庄家进行灌溉,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这种具备科举含量的刺饲养方式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喜爱。

4.3 符合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养殖生态猪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生态猪备良好的品质以及生态口感,因而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就促进我国猪肉逐渐的进入生态化,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5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猪养殖时一项反正的系统性工程,当前,我国多地已经进行了生态猪养殖开发,我市畜牧兽医局非常重视生态猪养殖计划,在工作上不断的鼓励人们使用新技术进行生态猪养殖,很多用户在养殖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收益。但是,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一些养殖单位的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意接受新技术的引进,这就导致生态养殖技术得不大量的推广。而如何让更多的人认可、使用生态养殖技术是当前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该技术的应用,通过不断的探索探究将技术完善,从而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淼,周楠,温洁霞,谢南,孙杰,仲飞,郑世学.劣质肉的形成机理以及对猪肉品质的改进措施[J].畜牧与兽医.2012(S1).

[2] 王彤,刘显军.茶多酚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J].现代畜牧兽医.2013(06).

第11篇

摘要:介绍了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总结了其发展模式,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嘉善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循环经济;意义;发展模式;对策;浙江嘉善

畜牧业是嘉善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嘉善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定点推算,2009年末全县生猪总存栏45.73万头,其中母猪3.79万头、仔猪22.72万头、肉猪19.22万头,同比生猪总存栏减少6.18%、母猪存栏增加10.82%、肉猪减少8.48%;全县家禽总存栏277.23万羽,其中鸡62.51万羽、鸭206.49万羽、鹅8.23万羽,同比总存栏增加9.16%、鸡增加0.34%、鸭增加13.89%、鹅减少20.56%。据初步统计,全年生猪出栏76.85万头、同比增加1.94%,家禽出栏640.68万羽、同比增加1.59%;年末嘉善县獭兔的存栏量增加、长毛兔的存栏量减少;其他畜禽存、出栏状况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日益增多、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重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此,近年来,嘉善县畜牧兽医局在县农经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循环化”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也给水体、空气、土壤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各种病原菌的滋生,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压力明显增大。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1]。

1.1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污水其有毒、有害成分甚至会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而嘉善县畜禽养殖量大,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这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会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导致育雏死亡率和育成死亡率升高,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嘉善县畜禽养殖面广量大,散养户养殖存在着面散、量少、意识不强的特点,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2]。

1.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嘉善县畜牧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全年畜禽粪污所产生的能量折合标煤1万t左右,沼液沼渣折合尿素逾2万t,可促进农民增收5 000多万元。

2主要模式

2.1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应用最为广泛的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从作物种植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最后畜禽粪便和尿液经过简单的三格式或者发酵处理而直接还田。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应用方便,环节较少,对生产设施的要求简单;其缺点在于受种植业季节性的影响和土地消纳能力的影响,易产生土地过肥现象,处理能力有限。

2.2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仅有数家养殖场应用,从种植作物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以用来饲养蚯蚓等特种经济动物,这些特种经济动物又可以作为重要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其排泄物等可以直接还田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彻底,在增加养殖效益上作用明显;其缺点在于对饲养管理和养殖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饲养成本有所增加。以蚯蚓养殖为例,在养殖蚯蚓的土地上套种丝瓜等蔬菜,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系统,产量高且属于有机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明显。通过调查,进行蚯蚓养殖每年可消纳生猪粪便1 200 t/hm2,产蚯蚓37.5 t/hm2,产蚯蚓粪600 t/hm2,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5.25万元/hm2。

2.3种植-饲料-生猪养殖-肥料制作-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目前着力推广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作物种植来生产饲料,将生猪产生的粪便进行收集,通过肥料制作之后用于种植业,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有2种肥料制作方式,一种是由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收集生猪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原料加工之后生产有机肥,目前嘉善县建设完成并运行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共8个,年成产有机肥可达4万t;另外一种模式是农户将生猪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制作土杂肥,这种模式在杨庙镇雪菜种植中广泛应用,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2 000 t。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可生产优质农产品,同时可以降低化肥等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最为彻底;其缺点在于生猪粪便的收集存在难度,对设施要求较高,运行有一定的风险[3]。

2.4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沼气-水产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水稻种植区域内广泛应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建立起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循环系统。循环模式主要有“猪—沼—林”、“猪—沼气—食用菌—蚯蚓—畜禽”、“畜—蝇蛆—畜禽—种植”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资源化利用明显;其缺点是处理量较少。

2.5其他模式

目前,围绕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模式日益灵活,出现了 “鸡—猪”结合、“猪—鱼”结合等生产模式,目前嘉善县在这些模式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空间[4]。此外,对于其他畜禽种类而言,由于养殖量小或者粪便产生量比较小,基本采用“种植-养殖-种植”的模式进行循环发展,出现了牧草或秸秆—养殖—蘑菇—蚯蚓—畜禽—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种植等模式。以姚庄镇兔业养殖为例,通过种植黑麦草等为家兔提供青饲料,家兔的粪便用于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这样形成种植-养殖-种植的有机循环。调查发现,该模式生产的葡萄等作物品质较好,成本大幅降低,效益明显增强,仅化肥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2.25万元/hm2左右。

3对策

3.1以产业化为导向,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嘉善县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形成畜牧生产产业链。按照精品农业建设的有关要求,牢牢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规模生产,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畜禽养殖小区或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从而逐步改善人畜混居、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饲养环境差、综合效益不高等状况。三是强化沼气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把沼气生产与利用引入产业化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极大地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3.2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开展沼气贮存、运输、发电与供热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沼气利用的“瓶颈”问题,使沼气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配套产业技术的培训、推广等工作,加快良种繁育、环保饲(肥)料开发、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性技术的组合配套,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3.3以长效化为导向,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长效化为导线,积极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必须各部门树立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和推动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沼气产业化经营,保障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之路,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走“畜禽—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之路,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又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既减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省用水、饲料和劳力,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 章红兵,赵青,钟土木.浅谈畜牧业循环经济[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33-35.

[2] 范梅华,王桂朝.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2):106-107.

第12篇

关键词:家畜;健康养殖;防疫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编号:1007-273X(2013)05-0049-01

农村畜牧养殖比例逐年增高,在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促进家畜的健康养殖,提高畜产品的营养价值,能够增加家畜养殖的经济价值,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同时做好家畜疫病防治是促进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同时进行科学的规划,进行家畜健康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家畜健康养殖模式[1]

(1)场地选择。在对家禽养殖场进行选择时不能靠近诸如学校、医院、交通要道等场所,距离至少在1 000 m以上。为了保证家禽的健康避免疾病的产生,养殖场不得靠近那些污染严重的场所。养殖场应该选择在干燥,地势平坦并且向阳背风,空气流通性好以及排水排废便利的地方,并且应该处于居民居住区的下风向。

(2)场区的布局。养殖场的布局必须满足动物防疫要求。在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对各个区进行合理配置。生产区内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清洁。污染道与清洁道必须分开,以防止交叉感染病原体。在养殖场的周围必须修建防疫沟和围墙,在场区入口应该设置值班室,对进出的车辆开设专门的消毒通道。

(3)生产设施。一般禽舍应该面朝南偏西东20°左右。建材应该采用隔热效果好的砖混或者轻钢结构。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在禽舍周围或者舍内修建符合需求的设施。舍内的温度应该和畜禽的最适温度相差不大,舍内应该注意加强通风、除尘、调湿等措施。

(4)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控制。在养殖场周围应该确保环境优美,不得在养殖场内养殖猫、犬以及其它的动物。在养殖场周围种植绿色保护带,净化养殖场的空气。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采用山林放养,更加具备生态效益。

2 疫病防治

疫病放置需要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对畜禽进行补种和预防接种等。如果养殖区发生比较大的疫情,应该及时对发病家畜进行隔离处理,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对已经污染的区域应该立即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疫情的传播。如果发生了危害性十分大的疾病,比如口蹄疫,应当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对疫情进行封锁。对封锁场所内部的畜禽进行全部扑杀处理,并使用强力消毒灭菌措施进行病菌杀灭。另外要加强疫病监督检测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增强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加强培训,及时将新的疫病情况传递到养殖户当中,督促大家做好防疫工作[2]。

3 小结

随着生物病原体的不断演变,在未来还将有新型的病毒不断的出现,做好家畜防疫工作是促进家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根据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原理采用新型的家畜养殖方式,能够对家畜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增强,并且对生产出健康高质的畜禽产品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3篇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生存危机意识的增强,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会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会恶化养殖水域环境,导致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使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引用推广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对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水产养殖从业者如何加强环境保护谈几点做法。

一、学习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从事水产养殖者必须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兽药管理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如《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二、掌握相关标准,制定管理制度

水产养殖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张贴重要的水产品质量管理文件、养殖规程等。定期对养殖工人进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等。鼓励养殖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三、增加基础投入,配套生产

设施不断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定期清理池塘淤泥,疏通进、排水河道,确保进排水畅通。养殖场(小区)必须分别建设独立的进、排水口,防止排出的水进入进水口。场区内环境整洁,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病害诊断等仪器设备,投饵机、增氧机、在线监控等基础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

四、重视环境修复,实行健康养殖

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无污染源,且定期进行监测。积极应用种草投螺、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微孔管增氧底层等健康养殖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选用优质健康苗种、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为出发点,控制病害发生,减少药物使用。使用优质合格饲料,合理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条件的养殖者,在进水口设置净化池,对养殖用水进行预处理;出水口设置生态湿地,通过水生植物脱氮、除磷和吸收重金属离子,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五、选购优质苗种,规范使用

投入品建立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选购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厂)生产的、经过检疫合格的健康无病害苗种。购买苗种时必须索要《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检疫合格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和购货发票(或收据),确保苗种可追溯。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不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添加剂、原料药和人用药品。投喂的小杂鱼、玉米、小麦等要保证新鲜、无霉变。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规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鱼药,不使用无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批号的药品,不使用违禁药品。不随意使用药物,确需用药时,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量。

六、不乱排放废水,正确处置废弃物

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尽可能做到节水减排。选用安全药物清塘消毒,清塘废水经过解毒处理确保无污染隐患后再排放。捞出的水草、杂物、病死水产养殖动物,不随意丢弃或扔进河道,实行无害化深埋处理。养殖场(小区)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收集鱼药、饲料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并定期妥善处理。

七、抓好销售管理,做好各项记录

第14篇

一、充分认识推进水产跨越工程的重要意义

水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县现有总水面4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2.6万亩),丰富的水产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是我县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2009年,全县养殖水面1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62万吨,实现水产经济总产值4.2亿元。但与省内水产业发达市、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总量小、单产低,龙头企业少、深加工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低。实施水产跨越工程,加速我县水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特色养殖、都市休闲渔业,重点抓好水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水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我县水产业持续、协调、全面、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县水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三年上台阶,十年翻一番,在水产大县建设、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苗种产业发展和资源养护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期目标:到2012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4.5万亩,黄鳝养殖3万箱;水产品总产量4.6万吨,年递增10%。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45%以上;水产经济总产值7亿元,年递增18%;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35%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年增长10%。

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特色养殖9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7万亩,黄鳝养殖6万箱;水产品总产量6万吨,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60%以上,水产经济总产值14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增收占同期农民增收的10%左右。

三、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水产大县建设,推进“一带四区”产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渔业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推进水产大县建设,构建“一带四区”的产业布局。即:围绕资源优势,推进沿巢湖、派河、丰乐河水产养殖产业带建设;围绕丰乐河百里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广生态修复、无公害养殖技术,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打造沿巢湖、丰乐河、派河商品鱼养殖区;围绕柿树岗乡廖渡网箱黄鳝养殖,三河、丰乐镇甲鱼、鳜鱼、河蟹养殖,山南、花岗、严店等乡镇龙虾、泥鳅养殖,着力打造地域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产业经济发达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区;依托三河渔港建设,围绕三河木兰村,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农业产业化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区;充分利用小庙、高刘、铭传、紫蓬等乡镇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对渔场鱼塘的改造,建设成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乡村,打造集饲养、垂钓、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渔业区。通过“一带四区”建设,推进水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水产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县廖渡黄鳝养殖合作社、县渔业协会为示范,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服务、协调功能,鼓励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和著名商标认证工作,形成“一乡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格局。突出以水产品加工、大水面综合开发和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突破淡水低质鱼加工瓶颈,大力发展黄鳝、龙虾、鳜鱼、泥鳅、河蟹等特色水产品的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县丰力、鸿运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水库、河道四大家鱼等优质大宗水产品保鲜加工和水产保健品、休闲食品、生化制品的研发。围绕区域布局,积极推进水产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大幅度提高现有水产品加工能力。力争到2012年,培育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产合作经济组织覆盖水产养殖户85%以上;到2020年,引进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5家,年加工水产品能力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三)加强品牌渔业建设,开辟水产品外销新局面。认真落实国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一批渔业龙头企业集群,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加快品牌渔业建设。在开拓水产品市场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的原则,积极培育水产品特色优势品牌。努力找准市场定位,立足扩大省内市场,瞄准“长三角”市场,积极参加省及市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吸引销区批发商、流通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生产基地、加工出口基地和流通配送中心。下大力气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扶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创建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大企业、大品牌促进水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区域优势,培育重点企业,促进特色优势水产品加工出口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兴建巢湖三河渔港,打造集渔业安全、水产品交易、渔业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渔港。突出水产品冷链、保鲜运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周谷堆等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逐步在三河、柿树岗等乡镇形成以产销地市场为补充的开放、高效、有序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县水产品年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5%以上。

(四)大力发展苗种生产,全面提升健康养殖水平。重点发展龙虾、鳜鱼等优势品种的苗种繁育,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苗种繁育基地,全面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县水产苗种年生产、供应能力达到15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建成1个省级以上年产鱼苗4亿尾的良种场或骨干苗种企业,全面形成水产良种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和保护服务体系,使全县水产苗种年生产、供应能力达20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黄鳝、龙虾、鳜鱼、泥鳅、河蟹等优势产业辐射周边市、县。大力推广水库生态网箱养殖、池塘网箱养殖和稻虾连作等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土地、水面的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到2012年改造、建设高标准池塘4万亩,建成3个省级以上规模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到2020年,全县完成高标准池塘环境修复改造7万亩,建设8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苗行为,加强苗种质量监管,依法保护农民利益,提高水产种业竞争力。

(五)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水产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方案的通知》(皖政〔2006〕46号)要求,对全县部分中小型水库实施禁渔期、禁渔区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认真做好水产良种场开展良种亲本更新,水库、河道、渔场渔塘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增殖放流活动。到2020年,全县建成省级以上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年增殖放流水面1.5万亩,放流重要水产资源品种苗种2亿尾。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各乡镇、园区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水产跨越工程的组织领导,把推进现代水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考核机制,推动全县水产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水产良种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产生产经营活动,在优势区域形成全民兴渔创业的新局面。建立激励机制,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促进水产业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名特优品种、带动辐射能力强大、有突出贡献的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或个人)、水产品加工企业等,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奖补;对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成效突出的乡镇予以奖励。

(三)实施科技兴渔。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观念,加大科技推广投入,促进水产良种场体系建设和水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研究、试验、示范科学养殖模式。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实和加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大力培训农民水产技术员,普及水产科技知识。通过品种改良、新品种引进和水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推广生态水产业健康养殖,提高群众科学养鱼水平,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把水产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四)推进机制创新。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发宜渔资源,提高水域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建立国有水面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养殖水域资源评估、公开招投标以及大水面承包适宜年限等研究;支持承包经营者将其水面使用权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合理有序流转,促进水面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建设。

第15篇

采取的技术措施

鱼种放养放养大规格鱼种,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存活率。水温调控一般掌握在17~27℃之间,为鲟鱼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水质管理鱼池水使用无污染、清洁、杂质较少的水,由于鱼池内载鱼量较大,必须保证一定的水体交换量,一般控制在1~4h交换一次,配备微孔增氧设备,提高水体利用效率。饵料投喂成鱼完全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水温高低、鱼种规格进行调节,鱼体越小投喂越频繁,根据其生理习性和摄食规律,晚间适当加大投饵量,白天稍减。日常管理定期清污,测量溶氧量、pH值、做好记录、根据生产情况适时调整放养密度。鱼病防治搞好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培训组织举办培训班,共培训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养殖户400人次,利用广播、电视及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咨询和宣传。以点带面县确定3个场点,作为新技术示范点,县站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场(户)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全县推广。

邯郸市冷水鱼养殖示范结果

产量、经济效益情况示范点总面积为10.8hm2,测产显示放养密度平均为24尾/m2,平均规格0.905kg/尾,平均产量为217328.61kg/hm2。平均投入成本约375万元/hm2,产值约为782.4万元/hm2,效益为407.4万元/hm2。与2010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产量17228.61kg/hm2左右,平均平均产值增加约为61.95万元/hm2,平均新增效益约为32.85万元/hm2。冷水鱼推广示范区面积为9.33hm2,放养密度平均为18尾/m2,平均规格为0.787kg/尾,平均产量为141670.8kg/hm2,投入成本约210万元/hm2,产值约为465万元/hm2,效益为255万元/hm2。与2010年 同 期 相 比,平 均 增 加 产 量13606.8kg/hm2左右,平均产值增加约为43.5万元/hm2,平均新增效益约为23.55万元/hm2。项目示范点和项目推广区加权平均得出涉县冷水鱼项目区平均规格0.8676kg/尾,平均单产为182285.25kg/hm2,项目区冷水鱼产量为367万kg,已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本地区产业的带动、提升情况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冷水渔业迅速发展,使冷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丰富城乡居民的“菜蓝子”,改善人民的食品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每年培训养殖技术人员400余人次,将直接带动1000余户群众从事冷水鱼养殖;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