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第1篇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营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问题困扰,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民营企业业务的放宽和市场的拓展。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出发,对其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进一步拓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渠道 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数量大大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来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中的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特别突出,二来民营企业为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也很显著,为地方财政反哺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来民营企业成为解决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众多民营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发展的前提是充实的资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很难开拓新的市场、引进新的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远远超过其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欠缺,发展潜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信用情况也是很大的弱点,因此在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性就比较狭窄,虽然政府针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努力,但民营企业依然在市场融资中处于弱势,有些企业因无及时的资金投入而最终倒闭,留存下来的企业靠薄弱的资本基础在市场夹缝中惨淡经营,很少企业能突破资金限制的瓶颈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隐含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内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在现实的融资环境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自食其力,在迫不得已下才考虑借外债。虽然内源性融资方式成本最低,最易获得,但却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高速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时期步入稳定发展期,其规模和业务及市场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这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可以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基础本来就薄,实现的利润留存既要考虑日常经营运转的流动性需求,也要满足分红等一些现实需要,因此自身实际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将留存利润一下子投入到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项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不仅向业主要求补充资金,还向内部职工发起了借款,但往往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难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增添多少动力。

(二)外源融资方式选择较狭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借贷筹资,二是股票、债券融资。就前者来讲,是民营企业寻求资本援助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并且风险和成本都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也愿意优先选择银行信贷。但我国银行体系融资本来就有向国有及大型企业倾斜的倾向,对中小企业存在诸如信用低、管理差、流动性弱、经营风险高等偏见,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慎之又慎,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较多的限制性条款,且贷款额度一般都小于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都有微妙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自由,但是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限制。主板市场较高的融资要求断绝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债券市场也达不到国外宽松的融资条件,供需方有限,虽然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融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等也有准入的限制,因此使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三)民间借贷渠道隐性风险居多

民营企业融资的另一条渠道是民间借贷,在南方一些地下金融活跃的地区民间借贷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于一时难找到资金筹措渠道的民营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利用及时,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困境,获得新生机会。但民间借贷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给民营企业带来可能的风险影响。首先,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如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其经营不正规,借贷利率很高,且乱收不合理费用,增加了民营企业借贷资金成本,需要以更大的经营利润率才能保持盈利。其次,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本身经营也存在风险,有的甚至非法集资来开展借贷活动,其涉嫌违法必然也会殃及民营企业,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受到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互助合作的意识,很少建立自发的团体基金或其他互助形式来增加融资的可选择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针对以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摆脱进一步发展的融资瓶颈,面临着一些难度,但确需为拓展筹资渠道作出积极的努力。

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内部融资方面

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部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市场风险较大,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把内部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想要继续发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内部融资难以进行,企业发展存在阻碍。

(二)外部负债方面

在外部负债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比重,然而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

(三)发行股票、债券

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沪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能得到包装上市的优先权,而资信程度较高,业绩显著的大型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融资贫乏,外部融资的道路梗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难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口碑不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而且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信用识别问题,虚假报表层出不穷,基于安全考虑,有钱也不敢乱贷;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当前,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

(二)融资盲目,与企业资金需求不吻合问题

1.融入的资金超出偿还能力。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能融资,就多多益善,缺乏认真的“融资财务分析”。一旦出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企业项目还未形成产能与效益,资金链就断裂了,企业便全面陷入瘫痪,被迫还债,甚至破产被拍卖。

2.融资总额与项目所需资金不匹配。一是融资额大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形成财务费用增大,资金流向他处,造成浪费;二是融资总额小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形成产能与效益。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进而提高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广大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有了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融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并且,企业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2.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IFC(国际金融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许多企业认为抵押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在中国,民营企业众多,融资困难。很大的情况下,除了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也应提供一些担保资金。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所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指国内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各类资本产品投资市场,借助海外及香港地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所组成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以及不同行业特点的开放的网络式的分层次的资本市场组合。

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差异明显,其中既有通过运作到主板市场上市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也有相当部分是利用香港创业板市场或海外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特别是新兴高技术企业更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融资。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达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但他们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则可以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方式使其达到融资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

(二)加强融资财务分析和控制,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分析与经营的预测。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首先合理预测经营成果的规模,然后建立以偿债能力为底线的融资目标控制体系,真正做到“量出为入”。

2.加强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分析和投资项目管理,确保融资总额与需要的资金总额相匹配,以及融资时间与项目时间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德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毛英美.公司融资渠道浅析[J].财会研究,2009,(24)

[3]彭红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5)

[4]杨菊萍.探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J].思想战线,2010,(2)

[5]闫力.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5,(2)

第3篇

关键词:市场 成本 贷款

基金项目:201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127,主持人:李然,课题组成员:苏玲朵、吴洁、陈蕾、赵晶、修嘉琦、王艳。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体制导致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特殊所有制结构造成了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难以得到支持。各级政府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把稀缺的上市额度提供给国有企业,这种“公”与“私”的思想影响市场资金的流向,民营企业想在资本市场融资显然有一定困难。

(二)通过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难以获得、融资成本高

央行提出“贷款利率不封顶”,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歧视态度,银行自身以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为目标,这就注定活跃在市场上有限的资金会对中小民营企业绕道而行,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为融资雪上加霜。现行金融体制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对他们的信用水平、担保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再结合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在这部分市场取得发展所需资金。

(三)央行升息,加重民营企业融资负担

央行动用存贷款利率进行宏观调控将直接影响企业贷款意愿政府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导致资金链越绷越紧,大多数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实行利率上浮,民营企业贷款利息及融资财务费用大大高于国有企业。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约束很硬,贷款基准利率稍有提高,民营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就会大幅升高,加重企业负担。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透明度不高,社会信用度低限制其融资能力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健全、经营具有随意藏性,导致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加剧,银行无法了解民营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更难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 ,从而加重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行为。

(二)中小民营企业缺少抵押资产,担保难

中小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加大,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银行要求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由于抵押物资的缺乏和担保制度的不健全,使中小民营企业难于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降低获得贷款的机会。

(三)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制度不完善,经营随意性较大,加上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不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粗放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恶性循环,使企业人员之间慢慢失去协同能力,企业失去凝聚力,社会责任感差进一步加大融资风险。

三、新形势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中小民营企业寻求政策支持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对政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政策上为中小民营企业寻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构建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补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构建银行等服务体系首先要转变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使其放弃“公”与“私”的界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其次,现在国内至少有二百多家外资银行,另外还有大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既然国有大银行的信贷规模都集中在支持大型国企,那么这些多种形式的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都可以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最后,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企业可将社会上闲散的资金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拓宽风险创投领域,壮大风险投资规模,带动新产品的发展,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促使民营企业进一步规范化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有一部分外在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病制约着它的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随意性大,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比较严重,导致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健全,增加融资难度。中小民营企业应尽快从根本上健全内部财务制度,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聘用能够对企业财务、金融、战略、资本市场有足够运筹帷幄能力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资金的能力和资金流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使中小民营企业慢慢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鼓励引导非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的不透明,导致企业与银行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必定谨慎借贷行为。面对这种融资困境,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企业信用外部评价体系, 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比如借贷行为、信用状况及偿债能力等,可树立企业信用典型,进一步推广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透明程度,通过不断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另外,中小民营企业要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找到突破口,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比如:银监会要推动资产证券化,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同时现在有许多租赁公司在积极地给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业务,这种方式的发展也能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五)中小民营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建立起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回顾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昙花一现的不胜枚举,那是因为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起步比较晚,制度比较落后,许多企业家以盈利为唯一的经营目标,在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屡出状况:比如我们频繁听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小煤矿小作坊安全问题、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企业雇佣纠纷问题以及偷逃税等问题。这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已经严重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应尽可能避免因这些“公众事件”诱发的信任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投身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公益事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建立起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从企业成立之初便纳入到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中,以信用为基础、社会责任感为导向,净化中小民营企业队伍。政府应真诚对待这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生力量,给予政策的优惠,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监督机制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是企业融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民营企业要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同时政府应努力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荣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3)

[2] 博乐.企业成长中的资金隐患——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J].进出口经理人.2009(01)

[3] 赵光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解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1)

[4] 李君.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信息系统[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5] 叶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05

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抵押担保难

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放贷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放贷给国有企业即使还不了,还有国企承担坏账,放贷给民营企业,若还不了,首先责问放贷人是否收受贿赂问题,即便民营企业有担保、有抵押也难以和负背沉重债务包袱的国有企业平起平坐。此外,抵押的程序繁锁,评估费用高,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银行说到底是要规避风险的,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而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银行为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主能力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很高。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我国的银行是国有企业,天生就有“父爱主义”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

(1)国有商业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安排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较难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在同等条件下贷款的使用成本也较高。

(2)信贷市场结构不合理。目前对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民生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的比重仅为6.2%和5.7%,且其中的至少一半以上是贷给国有或集体企业。

(3)民营企业寻求贷款抵押和担保不易,我国民营企业要申请贷款,要么有房屋、土地、有价证券等容易变现的资产作抵押,要么能找到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公司作担保。

(4)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甚完善,银行因担心民营企业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经营决策,而使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另外,近年来少数民营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这些恶劣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累及其他民营企业,银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范这种道德风险的力度。

(5)银行对申请授信的中小企业既没有充分的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现象。

2.从直接融资渠道看

(1)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标准。同时,申请上市所必须支付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费用,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昂贵的。

(2)即将设立的创业板市场虽然为成长型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带来机遇,但仍难以让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创业板圆创业之梦。

(3)在一个容量巨大、伸缩自如、监管有序、能够对不同素质公司入市和退市提供缓冲的场外市场形成之前,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于要挤上万人争过的“独木桥”。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1.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

当前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国有银行的授信办法,要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完善第一责任人基础上,将责任分摊到各级负责人并逐步量化,充分调动信贷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三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必须通过引入民营产权和加强竞争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

(3)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4)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 IFC2000的抽样调查表明许多企业认为抵押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在中国民营企业众多,融资困难很大的情况下,除了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也应提供一些担保资金。

2.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现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呈现出高度集中和将资本市场股市化的特征。由此造成资本市场高度集中于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市场结构出现严重畸形。因此需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3.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力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还应了解、认识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项目融资、租赁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编写.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 台州 民营中小企业 外源性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主要有两条渠道,即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指企业自身积累资金;外源性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指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途径来筹集资金,而间接融资主要是指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在台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有4.3万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到 90%以上,它们对推动台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启动、发展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源性融资。而来源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市场的资金即外源性融资相对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外源性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金融业对于风险大,成本高的中小企业放贷较为审慎。据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分行的统计资料,在台州市众多中小企业中,与工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不到5%。其他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也同样对中小企业惜贷。具体原因表现为:

(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导致银行放贷风险较大。一方面,台州很多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经营。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透明度较低、信用等级不高等问题,以至于企业不能准确地提供银行要求的各种报表及资料;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可用作抵押的资产(在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很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不足,担保单位难找。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往往选择不予放款。

(2)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贷款往往“急、频、少、高”,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成本高。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而银行管理成本也是5倍。在银行信贷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其自然是选择大宗信贷批发业务,而不愿接纳中小企业信贷零售业务了。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进入的门槛很高,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市场。比如从债券融资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于3000万元和6000万元。而台州目前更多的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对照此条件,它们只能被政策性地排斥在债券市场之外;在股权市场上,台州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极少,有些企业即使改制为股份公司,也仅限于内部职工入股,股权流动性差,也难以筹集企业所需的大量资金。

二、拓展外源性融资渠道的对策分析

1.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1)提高大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①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以及企业评级征信机构。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让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税收信息等通过这些信用体系可以搜集、处理,并按照有偿的原则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来减低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②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台州目前成立了六七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行公司化运作,即财政拨一部分款作担保金、组织一些企业交纳保证金成为会员,然后再跟银行协商好放贷比例,在会员间进行封闭性的营运。这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效应,也避免了以往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互相担保而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果能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放低企业入会的条件,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则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③银行方面可考虑适当放宽抵押品范围至存货、应收账款等。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90%左右都是有抵押品做担保的。而在这些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存货融资方式可以定义为企业以购得的存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当存货销出后,企业用销售收入偿还债务。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后,偿还额自动冲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

④提高贷款利率以覆盖风险成本。基于中小企业贷款自身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可允许适度提高,以鼓励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近两年,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上浮10%扩大到3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政策的变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另一方面,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利率不太敏感,能够承受较高利率。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可靠、方便得获得资金,而不是关注贷款价格。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今后还可适当放宽,以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此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做好自身工作,增强信用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有选择地与某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以利于加强双方相互了解,克服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2)积极发展利用中小民营银行。所谓中小民营银行,主要是指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目前台州市有两家社会知名度高、运作效益良好的民营金融机构,即台州市商业银行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它们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以当地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如台州市商业银行,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占所有贷款户的94%左右,贷款余额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60%左右。再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截止2006年底,其累计发放贷款600多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中小企业,为当地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银行主要的贷款去向还是以路桥、黄岩、椒江三区为主,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目前共有10行,其中有7个设在路桥,2个设在椒江;而台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有81.46%的贷款投向椒黄路三区。也就是说,台州另外几个县所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如果在这些地方能设立一两个营业网点或是应运而生新的小型民营银行,则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2.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1)发展小股市,进行区域内上市。所谓小股市,就是区域性证券市场。在台州路桥、黄岩、温岭、玉环等地,民营企业很发达。如果允许在台州设立一个小股市,挑选一些效益好、市场稳定、老板口碑也很不错的优质中小企业在本地上市,主要由本地老百姓投资,这样对企业来讲,就能部分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对广大老百姓而言,由于大家对本地企业知根知底,甚至根本不用看财务报表,只要每天到企业走一趟,看看产品卖得怎么样就能决定是否入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投资风险。

(2)利用融资租赁,减轻资金压力。融资租赁是指由融资公司为大型设备采购单位预付采购款,采购单位先期购入设备并在使用中向融资者支付租金,当租金付完设备即转为采购者所有的融资采购方式。它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形式,是融资与融物的有机结合。中小企业在不进行一次性投资的情况下,以租入使用形式获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所付租金一般只相当于设备价值的10%~20%,而且可以用租赁设备投入生产后所得的收益来陆续偿还,即边生产、边收益、边偿还。这种方式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

(3)推广票据融资,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中小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购入货物的需要,依法开出汇票等票据,约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按一定的条件予以承兑或贴现,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的贴现业务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手续繁琐、贴现率较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贴现需求。因此,可以考虑放开民间兑现市场,如温州市苍南龙港镇,每月就约有5000万元的汇票在民间贴现流通。我认为,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台州也可以推广这种形式的民间票据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倪 光: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5,(1)

第6篇

关键词:信贷配给;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存在问题及解决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前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我国企业总数中,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行业广,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组织、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及波动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诸多现实困境,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尽快的走出融资难的困境、帮助民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二、当前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是民营企业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其内部融资能力相对有限。当前市场持续经济条件下,内部融资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获取融资帮助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但是民营自身受经济实力、发展规模、社会影响力、管理水平以及适合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大不确定性,缺乏必要的自我积累机制,内部融资能力普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应当加强内部融资能力建设,因为内部融资相对于外部融资来讲,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节约企业交易成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温州为例,在一项社会调查中,在2012年,年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资金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在受调查的150家民营企业中,有57%的企业表示对资金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32%的企业表示在向银行部门申请贷款时阻力加大。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民营企业除了在内部融等资能力不高外,在外部融资方面,存在渠道单一的问题。在外部融资渠道上,主要是争取金融机构贷款。造成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单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上市融资门口较高,股权和债券市场发育不是很成熟;对于融资租赁等一些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受我国信用市场发展条件制约,发展比较滞后,也不能很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相对于外部融资的其他渠道,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简单,金融产品多样,成为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

三是获得正规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依赖非正规贷款渠道。民营企业在外部融资上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是要想顺利获得银行机构的贷款,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相关数据显示:在温州,民营企业能够顺利从国家正规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5%。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往往依赖于一些非正规的渠道进行金融融资。受国家银行贷款高门槛、严约束、强实效的影响,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更多的依赖于民间的非正规渠道筹集资金。

三、造成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的原因分析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宏观经济、政治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民营企业自身的影响。下面就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对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微型、中,小型企业,存在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抵押条件匮乏的特点;在向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贷款融资过程中,银行往往将民营企业自身的这些特点视为其偿还能力以及是否对其放贷的重要参考标准。

第二,有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管理不规范、各项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信誉度较低,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一项重要原因。

第三,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上往往缺乏明晰的所有权,没有科学、完善的梯度管理机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部门申请贷款融资支持的时候,银行等金融部门往往看重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以及盈利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架构以及企业所有者自身的道德和信誉方面。民营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规模、企业治理结构,还是在财务管理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企业所有者不注重投入的现实问题。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这些弊端对自身通过向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加大,导致直接融资能力不强。

四、信贷配给条件下有效解决民营融资困难的现实途径分析

第一,积极构建规范、高效、科学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首先,大力支持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支持、引进、推动担保公司发展。民营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要想克服自身存在的、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利获得贷款的各种瓶颈和不足,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的给与的信贷支持途径予以解决。在大力支持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时候,政府可以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自然企业法人或其他性质的社会组织投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打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过于依赖银行的渠道单一问题。从政府角度来讲,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担保机构,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担保机构与民营企业开展范围更为广阔、业务领域更为全面的合作。

第二,民营企业应当从自身入手,加强自身建设,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积极树立良好、诚信的社会信誉。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信贷配给条件下,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从自身条件入手,对自身社会信誉、信贷信誉、经营管理、产品质量、财务管理、信用意识等方面加强,注重提升和强化自身的融资信贷信用意识。民营企业要从自身入手,加大自身管理力度,不断规范、诚信运行,加大在财务管理上的和规划化运作,降低由于财务资料和管理漏洞而导致的融资信贷风险。同时,民营企业要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努力开发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贷配给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必须要转变传统思维下仅仅依赖于银行信贷的渠道,还要积极增强自身的直接融资能力。

第三,积极开拓、创新信贷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渠道、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利用保险金融机构优势,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相对于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的银行金融部门而言,保险机构有着适合保险规律的经营渠道和运作模式。在与民营企业实施合作过程中,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保单质押贷款保险、抵押贷款保险、 担保融资保险等产品的方式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彼此约束、共存共生的利益关系。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与保险金融机构签订融资保险合同,通过购买保险公司提供的专门融资保险转嫁自身将来可能存在的经验管理风险或偿还贷款能力风险,由此在借款方和信贷机构在签订贷款合同的中间环节形成一种保险保障关系。

第四,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民营企业信贷需求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缓解广大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扩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不同于大型金融机构,它与地方、尤其是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往往更容易结成一种彼此依赖、同生同存的依赖关系,更容易以较低的交易成本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资金合作关系。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准入机制、本着从地方金融实际出发的原则,建立形式多样、便利管理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可以成立县级商业合作银行、农村村镇合作银行、社区银行等;也可以从民营企业地缘特征入手,综合发挥行业协会或商会的作用。在成立地方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时候,必须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规范生产、诚实守信的软环境。

五、结语

信贷配给条件下,要对当前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予以高度重视。切实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构建规范、高效、科学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应当从自身入手,加强自身建设,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积极树立良好、诚信的社会信誉,积极利用保险金融机构优势,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民营企业信贷需求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04).

第7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得天独厚,是股票发行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大,金融风险较高。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障碍重重。

(3)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

3、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由于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的要求。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优势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除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外,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也很具特色。以美国为例,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从比较的角度看,在西方各国小企业的创建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企业的成长的道路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由于美国社会比较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做大,因此中小企业容易成长为较大的公司;而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则主要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因此,对企业的成长并不太关心,企业一般难以做大;其它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改革来加强治管理。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3、发展融资租赁业。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第8篇

关键词:金融深化;民营企业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

首先,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根源在于金融压抑。金融改革导致了投资主体和储蓄主体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投融资体制也有政府主导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主体变为国有企业,其他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已经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难题之一,国有银行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了。政府通常在国有银行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起到相应的调控者角色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比如利率管制)来引导投融资的方向和重点。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利率管制是非常不利于金融发展的,因为国有银行存在逆向选择的倾向,将资本都集中到了国有产业和企业之中去,但是个体经济、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却难以通过国有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导致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极低。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畸形,市场发育走上极端化和落后的道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金融服务专业化分工止步不前,我国金融市场和体系之中一直在较高的成本下维系,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国有银行体系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了34亿元的储蓄规模,受到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的限制,我国现有的过剩社会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资本,资源配置不合理愈加凸显。企业投融资体制在金融压抑的环境下呈现出扭曲发展的态势,市场机制在我国已经日趋完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利率管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从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获得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只能依靠内源融资,这导致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融资难的状况中。

其次,我国融资格局以国有经济作为主导。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非国有经济渐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国有经济的产出份额呈现出缩减和萎靡的趋势,很多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严重,但是民营企业却呈现出如火如荼发展之势。但是在融资的权利上,国有企业依然享有较大的特权,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我国的融资格局依然呈现出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投资绩效和投资规模不匹配的现状。

再次,金融机构倾向于国有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难以融资。国有企业存在着很多贷款优惠特权,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优先选择这些国有企业,这使得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处于亏损的状况但是依然可以获得资金。与之相反的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体系中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它们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当难以从国有银行正常的渠道获得贷款,那么民营企业只能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中获取贷款,当然融资成本是较高的。民营企业获得的工业贷款额在总贷款额中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而大量的银行贷款都用于国有企业弥补亏损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欠缺,在发放贷款时只能谨慎和小心,尤其是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更是谨慎加谨慎。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往往只选择那些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便是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那么它们也会对不同的贷款对象进行信贷配给,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

最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缓慢,而间接融资渠道成为主要渠道。资本市场自从九十年代以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但是融资依然没有摆脱银行间接信贷为主的局面。虽然直接融资的比例在上升,但是信贷融资依然占据主导位置。现阶段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依然停留在商业银行贷款上,而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可能性本就很低,所以民营企业融资始终难以走出困境。

二、扩展民营企业融资质量的措施

(一)民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内在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壮大自身发展规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提升其融资能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是其获得银行信贷体系支持和青睐的重要法宝,非公有制经济目前都已经意识到诚实守信是改善自身融资条件、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应该坚持诚信和守信,做到有借有还,构筑良好的融资信贷环境,真实的信息和良好的信用最终能够获得银行的支持和维护。民营企业应该注重管理绩效的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信贷资金。

第一,民营企业要在总体上提升自身实力。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管理效益上着手,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不断更新,打造强有力的队伍,构筑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业务水准,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模式,让自身的发展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尽快转变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能够保留和吸纳专业性良好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让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真正走向现代管理模式,实现正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第二,民营企业应该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总是和仿冒造价、拖欠工资、欠债不还、逃避银行催款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为了扭转这种形象,民营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民营企业要在市场中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构筑良好的信用文化,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欺诈客户和逃避银行债务的思想是万万不能有的。

(二)完善和调整银行结构

现阶段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在我国银行体系结构中占据垄断性地位,民营商业银行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这种金融服务结构大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风险。所以改革和创新金融社区服务模式,让地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到民营企业之中去,实现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赢的局面。

第一,商业银行贷款激励机制要完善。很多商业银行都针对民营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融资贷款部门,针对民营大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提供多种的资产组合,这对银行来说是化解系统风险的最佳选择。另外,银行还要专注于金融创新,加快进程实现抵押证券化、风险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成立间接融资风险承担体制。商业银行内部还要在内部责任和权力之间进行匹配和对称,实施信贷管理激励制度,在有效的激励制度中让信贷人员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收集民营企业的贷款信息。

第二,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应该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运用各种特殊的金融手段,并严格地对融资业务范围、融资经营对象、存贷利率进行规定。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来对民营企业进行政策性融资支持。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并不是万能的,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需要在这个时候运用行政手段来调节和干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正性有机结合。

第三,要构筑适用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企业间接融资能力受到其自有资本的多少和质量的限制。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就要大力地发展奉献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的发债机制,大力地吸引民间资本。我国政府应该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国情出发,严格地规范民营企业上市的条件,扩宽那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适当放开发债利率,丰富债券品种,鼓励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三)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笔者认为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起来。为了能够在法律上给予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除了颁布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之外,还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的配套法规,尤其要加快脚步建立针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法规体系,让民营企业的融资范围、融资办法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能够以法律的形式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春霞.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J].当代财经,2014.

[2]李富国.民营经济金融缺口与融资效率的改进[J].西北大学学报,2015.

第9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民营企业;融资;河南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25—02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预防财务危机,增加企业活力,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统计显示,河南省大型企业的流动资金率中30%来自银行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该比率仅为14%,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型企业而言,雇员低于20人的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率低于2.3%。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贷款对象,而非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融资成本高。有关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下调,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的年利率达7.47%。加之河南省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上市融资的门槛高,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上市标准,民营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二、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流动资金紧张,发展资金不足

流动资金是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的资金,是支持企业顺利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复苏状态,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资金流动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面临破产危险。发展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无法满足规模扩张需求。

2.内源性资金不足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由于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在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信用和监督机制而无法协调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真实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这些信息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而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产权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银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对借款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分;产权含混不清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用股权和债权直接融资的方式并不现实,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河南省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为主,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客户身上,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信用额度不高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部原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不完善,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也很大,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审批,不符合上市发行股票、债权的资格,难以向社会公开筹资。

三、破解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适度放宽银行贷款条件

河南省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坚持“两个不低于”原则,即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平均水平。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可在原有考核目标基础上,增加小额贷款业务客户数不低于上年总体平均水平等要求,刺激各银行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要求。同时,进一步降低贷款申办门槛,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二)建立健全民间融资制度,拓展外部筹资渠道

由于民间借贷主要服务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的管理,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首先,严格审核民间借贷结构,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其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将其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正规金融体系内,并对民间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加以规范。第三,建立规范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借款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披露财务状况、资金用途、使用效益等信息,方便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是适当放宽贷款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鼓励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进入河南省,逐步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重新修订《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主管部门职责,整合企业信息资料,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授信服务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第10篇

(一)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向银行融入资金的行为,到期还本付息。银行贷款是很多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一点,也就是说利率比其他融资方式较低。

(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融资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一定利率,发行有一定期限的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的行为。企业通过向社会公众借入资金来实现资金融通。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都属于债务资本筹资,到期都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到期偿还压力大。

(三)上市发股融资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股权融资跟前面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同,它是权益性资本筹资,到期并不需要偿还股票本金,只需按照利率支付利息,分红等,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股权融资几乎不存在还本的压力,相对来说融资成本较低。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来实现,内部融资是指企业自身的积累,是靠业主或者家庭筹集。而且企业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靠自身积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融资的形式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资金融通,债券和股权融资几乎很少。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发展所依靠的资金主要是自身的积累,导致企业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信用等级不够好,不能进入公开的直接融资场所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更别提是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了,而且银行贷款的利息与债券融资相比较低。所以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

(二)融资成本高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所需发展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仅靠自有资金和部分的银行贷款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也在寻找多种融资方式。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是银行的准入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而且同大企业相比,往往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除此之外,企业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还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但是民间融资的利率相对于银行来说,是比较高的,风险也高。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更严重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渐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信贷规模依然比较小,从银行方面来看,资金更多的还是流向国有大型企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要考虑贷款的安全性,比如贷款能不能按时收回,因为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又弱,信用等级达到AA级以上的企业又比较少,所以银行贷款都偏向大型国有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小企业贷款新增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有所提高,但只是处在量变之中。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外部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融资渠道单一。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丰富融资的渠道,努力使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企业在充分运用间接融资的同时,还要熟知并运用现有的三种直接融资分别为: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直接上市融资;借助银行信用,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通过给国内信用证等方式融资;引入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战略合作者等融资。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外部融资体系,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改革商业银行现有的政策体制,积极推进金融深化

积极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发挥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应该寻求未来发展,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转变以大企业为主的战略,促进向中小企业放贷。

第11篇

江苏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和外资经济一起构成了江苏国民经济的主体。据江苏省工商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累计247万户,较上年净增20.95万个,私营企业总量上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219万人,比上年增长9%;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税收收入为682.53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江苏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但是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1.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创业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中小民营企业在起步时期,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银行贷款是主要外源融资渠道

江苏省规模以下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只有82.59,融资指数为76.41,远低于大型企业(分别为121.28和118.32),均位于不景气区间。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调查中有67.2%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约有33.2%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而83.5%的企业认为贷款难。

3.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从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上来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3地的上市公司总量达到69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69%;苏北地区则仅有7家上市公司。

4.民间借贷活跃

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金融业不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占有重要位置,在苏南较发达地区,民间借贷也较为频繁。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

之所以出现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

1.内部融资所占比重过大

中小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股东资金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在生产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企业间的相互拆借、民间借贷等。江苏较发达地区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比例在60%以上,苏北欠发达地区达到了80%以上。

2.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银行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江苏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 7%,但实际贷款中遇到的障碍很多,银行的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3.融资渠道不畅

江苏民营企业总数有100万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总数还不到100家,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股权融资面临政策的缺失以及风险基金退出渠道,严重影响了权益融资的比重。

4.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在江苏较发达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已有一些担保机构出现,但数量有限,其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地区中小企业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数量极少,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担保机构。江苏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的省份,担保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

5.民营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异明显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无论在银行贷款还是在民间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要相对容易很多。

三、解决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建立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培育中小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分工体系,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和规模。

2.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江苏省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苏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进一步整合以发挥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苏南地区可以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城乡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增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等方式扩大其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充分发挥这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的相对了解的优势,引导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及信用水平

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准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动争取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4.创新符合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

鼓励发展租赁业,融资租赁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更新和改造所需的资金缺口。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抵押资产的范围,在利用房产、土地等有形资产抵押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

5.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

一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尽快组织制定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民营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其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二是要重新审视“抓大放小”的政策,把全部企业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绝不是任由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为企业服务永远是政府的职责,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积极疏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服务于企业的重要内容。

三是逐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实行如余额奖励、冲减坏账、补贴资本金、扩大利率自等优惠政策,以保证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实行减免。

参考文献:

[1]王滨.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杨令芝, 周艳.服装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3]周峰. 服装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第12篇

关键词:发展型战略; 民营企业; 融资策略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为中高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平稳有效,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在此之中,民营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民营企业注册数量的增多不仅促进了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完全,同时行业岗位的增多也使得社会人才的利用变得更为高效,这与国家所制定的发展型战略目标相符合,然而在此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信息不对称、融资策略落后等问题的出现大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应配合不同时期的发展及战略目标要求进行一定的优化,完善的融资策略才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更能推动民营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向前发展。

一、民营企业融资原则及类型

(一)民营企业融资原则民营企业的融资原则主要体现在资金需求、权衡风险收益、资本结构合理及企业规模与自身发展相协调四个方面,只有遵循基本的融资原则才能避免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大的成本资金投入。在资金需求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是基于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获取而开展的,因此在融资活动中的资金需求量应与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财务支出中的资金短缺量相匹配,融资活动中过多的资金需求量并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实质的推动并且极易造成融资失败的风险出现。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上,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获取的资金注入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要求民营企业融资策划者应权衡融资中风险与收益间存在的矛盾,确保融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同时又能带来收益的最大化。而在资本结构合理原则上,要求民营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应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融资活动的结果是促进资本结构体系的最终完善,为企业拓宽业务渠道、信用度及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企业发展与融资规模的协调性原则上,民营企业并不是融资越多越能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过多的融资容易给企业带来资金限制使得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但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规模,不足以支撑企业的经营则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难以达到发展型战略目标的要求,遵循资金与规模相协调的原则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类型在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具体制定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融资类共同决定的,而融资类型主要分为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融资渠道一般分为内源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通过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的资金,是企业内部融通的动力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干扰,同时内源融资成本较低不包含会计师、律师、券商等费用,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同样也不用支付该类费用,此外,内源融资不会稀释原始股东的收益和控制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为企业获取大量的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则是民营企业通过其他经济主体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外源融资的优点则相对明显一方面来源较广,能够满足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外源融资是促进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方式,通过吸引投资者的参与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动力。

二、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在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一般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两种。一体化扩张的目的在于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是通过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而生产规模的提升则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多样化扩张的目的则是为民营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建立起联系,使民营企业的渠道拓宽能够更有效的抵御市场经济低迷冲击或企业自身资金短缺时的风险。不同扩张方式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所有不同,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但在不同的扩张方式下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制定内容要求始终是一致的,需要围绕规范化运作、强化自身能力、控制财务风险及拓宽融资渠道四个方面共同策划企业融资策略规范化运作。民营企业的融资是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实现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融资过程中规范化资金运作通过管理制度的优化改善对融资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开展进行管理监督,并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企业法人结构严格控制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流向使企业管理会计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更能准确制定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将企业的财务信息更能透明准确的进行展示,民营企业资金运作格局的提升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到外源融资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规范化的运作并非只体现在融资过程,还应当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强化自身能力。区别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强化提升,找准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定位,通过展开合作、创新、融资是自身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抵御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险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在发展型战略下的融资可以通过转变过去独立发展的经营模式,通过与银行、金融机构展开紧密合作确保资金链的稳定可靠,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一定的营销活动,避免在市场经营中资金盲目利用,资金的有效利用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通过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结构体系进行改善,使内部资源统筹一致,整体化队伍能力的展现是中小微型企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体制。在自身能力的不断强化发展下,无论是在内源融资还外源融资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控制财务风险。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基础在于对财务和资金的管理规划,由于民营企业在初期建立过程中往往淡化了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及资金规划工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贸然展开融资这极易造成资金经营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大问题出现。控制财务风险需要民营企业根据发展型战略规划要求来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财务杠杆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避免出现财务问题时造成企业更多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财务杠杆能够加大企业发展速率,在外源融资中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控制财务风险还体现于财务工作的透明化开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配合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有效的展示给股东及投资者,同时良好的财务状况也能够为企业经营策划者提供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型战略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民营企业更能加快脚步走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拓宽与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和行业特性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共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成长性还可以通过以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成长空间,通过投资问题的改善使得民营企业加速成长。

第1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236.3亿美元。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由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银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不愿冒险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民营企业信用不佳、信息不透明。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民营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账务混乱的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可得性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逃废银行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信用危机问题。截至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逃废债的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占逃废债改制企业的30.6%,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578亿元占逃废债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2%。因此,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1)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特点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基本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态势时,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的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当初建立股票市场的目的是配合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民营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股票融资体系之外的,至今情况仍未改善。目前主板市场深、沪两个交易所都设置了十分严格的准入程序和限制条件,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仍然难以解决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风险投资是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或产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其运作过程是“融资-投资-退出”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大多由于管理不规范,因而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要选择上市作为出口,但是我国目前股票政策上市的规定很严格,导致创业资本退出存在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性。

(2)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足。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在债券市场方面,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除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可利用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营企业业主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难度较大,他们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方式。而民间融资的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因此民间资本仍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1)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广招各类优秀的经营、财务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更快的做大做强;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尝试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财务信息,并主动配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查工作,让银行尽可能的掌握企业的充分信息,以便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的形象,提高信用水平。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现代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其个人信用。中小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路,才能保证资金的顺利借贷流转。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一是启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为中小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股权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接上市;买壳上市;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海外上市。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我国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比较缓慢。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创业基金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投资期限较长,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3、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和“急、频、快、小”的贷款要求,积极改善贷款方式。二是建立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业绩考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三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利率浮动权,调动其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主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第一、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第二、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第三、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

【参考文献】

[1] 曾碧辉: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探讨[J].时代金融,2007(3).

[2] 王满四、邵国良: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7(1).

[3] 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1).

[4] 郑均安:利用民间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

[5] 刘廷华: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6] 孔庆侃、陆筱叶: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出路研究[J].经济论坛,2007(4).

[7] 周芬、许纪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8] 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6-200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第14篇

[关键词]市场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0-0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外资企业和大企业明显艰难。因为,外资企业既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从我国以外获取资源;我国的大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但是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创业和随后的展业阶段将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

1.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高、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2 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1 外部环境是保障

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2 融资渠道是基础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指出: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深度金融和浅度金融分别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据此,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的主张,即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以及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部的竞争;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市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的水平;并打破各种金融市场间的障碍,使利率之间的差别趋于缩小,并使金融资产的品种及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例逐渐上升,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门化。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

2.3 自我改造是根本

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3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对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当前形势,借鉴国际经验,探讨建立一种与我国国情相协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为改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分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探讨,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加以解决;大力发展民间资本融资形式;发展支持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要多管齐下:不但要想方设法加大银行贷款,更要发挥现有民间融资形式的作用,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应居于核心地位;融资方式方面,民营企业可以改变贷款方式,以个人贷款代替企业贷款。该方案只适用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较小的情况,可操作性较强;贷款担保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向另一个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后,再进行企业间的资金分配。该方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担保问题,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产权结构方面,民营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以股权为纽带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该方案以股权为纽带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不仅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寻求民间融资方案。该方案虽然可以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操作起来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的民营经济必然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必须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为民营经济融资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长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7(10).

[2]李延凤民营中小企业有关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2).

[3]胡淼红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1).

第15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症结;对策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据统计,1978~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649亿元,增量的30%由中小民营经济创造,工业增加值从47亿元增加到8438亿元,增量的35%由中小民营经济创造。尽管中小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受到来自资金融通的约束。据2006年湖南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47%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有13.26%中小民营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93.73%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可行性分析

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对策建议,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的角度分析,主要有内源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几种,下面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2.1 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中小民营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后,开始重视销售,向制度创新、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转变,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档次、更新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需求量开始增加,单靠自有资本已很难满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转向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的渠道。可见,内源融资不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首选。

2.2 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法定的金融市场融资而言的,主要有“个人间的融资”、“企业间的融资”以及“企业个人融资”三个方面,它没有通过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而是直接在民间进行的一种资金拆借活动。民间融资的参与范围广,方式比较灵活。但是,由于国家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民间融资自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提供大规模,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同时由于信用困扰问题,很大一部分“寻租”资金转向了房地产等行业,因此,靠民间融资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也不现实。

2.3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两种。目前,在我国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比中小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有优势。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连续三年赢利,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硬性条件是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除少数规模较大的知名中小民营企业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还有些中小民营企业即使符合上市要求,但考虑到上市后须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能会高于融资收益,因而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不高。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存在顾虑,缺乏购买信心,所以,中小民营企业也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2.4 间接融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有资本和民间融资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后期,成熟期的需求,直接上市融资又是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出路在哪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企业在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然而,从现行的间接融资状况看,中小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企业贷款的难度很大,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惜贷”。

3 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现行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这增加了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笔者结合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中小民营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体系,且多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抵御风险能力差,银行认为会加剧信贷风险,降低了银行贷款意愿。

3.1.2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首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第三,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由于上述情况造成银行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难以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致使银行不能准确把握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无法监督中小民营企业借款的投向,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3.1.3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逐渐转向以安全性为主的方向。银行除了对少数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就很难获得贷款。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特别是政策方面的原因采取挂靠集体,与集体合资合作的方式经营,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多,无法用贷款抵押品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能力。

3.2 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