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沉浸式音乐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6-1引言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让清泉般的音乐流得更欢,让熔炉般的音乐烧得更旺。我们最大的快乐是让每位音乐学子不断接触音乐、参与音乐,让他们能在音乐的殿堂走得更加辉煌。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其中体验式教学法最具启发性。
一、 体验式教学法概念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而准地理解教学内容,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地、愉快的融入教学活动中呢?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得到提高?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初学者而言,有这些愉快的情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音乐教学不仅是局限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还需要有学生的互动与配合,没有学生参与的过程,就难以形成真正的音乐教学。由此可见,音乐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初学者的审美观。
二、 “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情景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演说家的各种演讲,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场景――让大家闭上双眼,听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或是听一段催人泪下的音乐,这些都是情景体验的经典场合,这样的演讲方式常常会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发挥情景体验教学的作用。
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作为引导,例如儿歌中的经典曲子《小红帽》,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太阳下山”“糕点”“和妈妈一同进入甜蜜梦乡”等等场景,将这些图片放入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将图片场景与歌词及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歌曲中各情节能在脑海里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极强的感染力,使得一首曲子的人文性得到更好地体现。
(二) 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也是常说的互动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其价值。参与体验,需要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亲身的去体验、领悟、探寻音乐带给人的心灵感受,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欣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上面的情景体验法中也需要参与体验的融入,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去体验各音乐作品的场景。
(三) 沉浸体验
这一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对学生的意义也是最大的,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歌曲、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沉浸体验的教学。沉浸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作品中去感受作曲的灵魂与意境,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与价值。沉浸体验还需要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感情基础与广泛的兴趣爱好,在音乐体验时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能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到作者作曲时的感情。这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管音乐的忧伤与快乐,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深处的享受,对教师来说这也是成功的教学。
(四) 编创体验
学生学习到适当程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创编体验,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在于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需要有特别高的创作水平或是大量知识。可以采用分层次的进行创编体验,对小学生可以结合游戏法,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比赛会“小型音乐会”等形式,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论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调动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在评定时可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一味的都是优秀奖,对需要在某方面改进的学生,用委婉的语气建议。在某方面有特点的同学可以多给予鼓励,多向着这方面发展,并将这一特点发展为自己今后的一大特色。经常性的进行编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方式占据核心地位,没有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也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音乐的强大表现力和今后驾驭音乐的能力。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合理的、适时的运用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方面的技能,本文仅为笔者粗浅研究,希望对各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浸润式教育;策略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大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自身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再现于生活,创造于生活,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映。目前,许多幼儿园大班在音乐教育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长期以来片面重视技能技巧、音乐集体活动等观念依然难以改变,音乐教育始终跳不出幼儿围着教师转的怪圈,关注幼儿的生活,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的教育观难以真正进入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因此,音乐教育更应以生活为源泉,注重幼儿自身的实践与操作,重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音乐教育环境,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浸润在美的音乐中,享受音乐生活。
一、奥尔夫音乐浸润式教育的特点
1.体验性——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体验性”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浸润式教育的核心是浸润,而“润”主要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将体验作为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打破仅在音乐欣赏中重视体验的误区,在歌唱、韵律、打击乐演奏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知觉(音乐体验应以听觉为主,但多通道的参与体验能有效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为幼儿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音乐的美,让幼儿“润”在音乐中。使幼儿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等与音乐产生共鸣,让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美,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创造性——以创造为灵魂的“创造性”的幼儿音乐教育。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是偏重传承的模仿性的音乐教育。它强调幼儿对现成音乐的模仿与再现,把音乐的重点放在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上,把音乐教育等同于音乐“技艺教育”。教师常常为儿童学得像而高兴。但儿童仅仅是眼里有教师的示范,耳边又音乐,心里却没有音乐。儿童一旦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听着音乐就不知所措。而奥尔夫音乐浸润式教育是以“体验与创造”为特征的,不仅要求幼儿在生活中自由体验、大胆表达音乐和在现生活,还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创造生活。
二、构建奥尔夫音乐浸润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溯源——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素材。
在奥尔夫音乐浸润式教育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选择与幼儿游戏、生活、学习、劳动、游玩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同时,在选择这些音乐素材时应注意趣味性、再现性和多元性。发挥奥尔夫音乐教材的再现性特点。再现性要求音乐素材应具有生动性、意象性,也就是具有想象性。使幼儿能根据音乐在头脑中再现音乐所表现的场景等。如下面这首摇篮曲的歌词,那一个个意象使作品艺术味十足。对儿童器乐曲来说,想象性体现在作品中所刻画的音乐形象要很容易让幼儿‘看“到,音乐形式的“形态”要捕捉住音乐所刻画的动物、人物、事物所刻画的典型“形态”。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云儿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地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策略二: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奥尔夫音乐的美好体验
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生活的这些音响,让幼儿从小对周围声音又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使这种经验成为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例如,我园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一套《音色、音响材料集》,在这套CD中我们收集了各类乐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生活操作活动的各类声音等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听到、感受到的有趣的声音,并进行了归类。
策略三:沉浸——为幼儿营造一个奥尔夫音乐的小世界。
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有赖于良好音乐环境的“沉浸”,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美好音乐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其中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音乐浸润是铃木教学法的重要思想,阿部桂是接受铃木镇一才能教育的一个普通日本孩子,她出生不久,母亲就在她的卧室里播放莫扎特、海顿和其他音乐大师的作品,6个月时,每当她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就会发出咯咯格的笑声。有资料表明,在这种“浸润”式的环境下,许多10岁以下接受铃木教学法的儿童都获得惊人的音乐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儿童沉浸在音乐,不断成长。幼儿园大班该如何为幼儿营造一个音乐的环境,让幼儿沉浸在音乐中,享受音乐的美和快乐,展开无限的遐想呢?我园进行了以下尝试;比如,开设专门的音乐活动区域,为幼儿创设与音乐自由“对话”、和同伴交流音乐感受的沉浸空间。我们在幼儿的活动区中设置了音乐角,放置一些有利于激发幼儿表演愿望的道具(头饰、沙巾、面具、各种服装等)、各种打击乐器(或探索自制打击乐器)等多种,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享受音乐生活的快乐,自主地用自己独特的音乐方式进行表达、表现。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内在图式,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情境,让幼儿浸润在音乐中,学会用音乐语言去交流、表达、表现。把音乐当成生活的好朋友,享受音乐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3,(4):236.
[2] 白英.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方法比较与综合尝试——基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活动比较[J].价值工程,2012,31(6):220-22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歌唱教学 沉浸式教学 个性化
小学的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对小学音乐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如何做好音乐教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辅助美育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对小学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艺术的教育,更首先要是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所以德育是美育的灵魂。做事先做人,做学问亦然。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将无法接受知识。朱熹也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美育,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德育,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会增加音乐的热爱。教师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多微笑,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喜欢音乐。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是枯燥无味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的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育要把握美,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走进美的世界,热爱音乐。
三、充分利用歌唱教学
课程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经济、最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应用广泛得益于它不需要很多昂贵的音乐设备和复杂的教学场所。我们人人都有一副嗓子,只要能说话,就能进行课程教学。而其他教学模式,如欣赏教育则需要资料、器乐等设备。要做好唱歌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要把握唱歌技能与乐理知识的关系和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唱,建立歌唱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教师应降低音乐的乐理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通过歌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生的人格教育。著名的音乐学家陈鹤琴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一些农村小学生很害羞,不敢放开歌喉去唱,作为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让他们合唱或者一个人只唱其中的几句歌曲。只要能唱,人人都是一个不错的歌唱者。
2.要用言谈举止不断鼓励学生,多方位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小学生年纪小,挫折感较强,而且很喜欢听到他人的表扬和称赞,虚荣心盛。要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歌唱,需要不时地鼓励他们,表演他们。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至少表扬几个学生。只要学生稍微有一点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笔者都从不吝啬地及时表扬学生。表扬学生不仅仅采用语言的表扬,而且还经常采用眼神、手势称赞学生。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成长,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勇敢地去歌唱。
四、利用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描绘或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的。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两方面。
一是要创设情境、塑造意境。利用故事、情景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声音技能。小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声带和各腔体都在成长发育。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嗓音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可以采用“动物联合晚会”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教师展示小猫、小狗、小鸭等的头饰和相应的练声曲目,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而教师则根据各个动物的特点启发学生注意分辨动物的连贯、短音和轻快等发音特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学习,会特别用心,教学效果也非常良好。
二是要一气呵成、心理引导。沉浸式教学有赖于心理依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作用,让学生焕发永无止境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个学习过程是个平滑的、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从情境的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忌讳学生受到打扰,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在学生一次的心理历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
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只有包容并蓄、百花争鸣才是春,一支独放不是春。所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自由发挥才华,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施展才华,个性化表演的舞台。
总之,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们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使用多种音乐教学设备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音乐课。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历经艰辛,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以上是笔者个人的音乐课教学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科学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