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范文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卧床病人如何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卧床病人如何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油菜籽垫褥疮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71―02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从其发病原因角度考虑的,目前世界上公认持续性压力是产生褥疮的最主要原因。相关资料表明,长期卧床者50%以上不是死于其原发病,而是死于褥疮导致的严重感染。褥疮一旦形成,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疾病的治疗;重则可继发感染,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一旦得了褥疮就很难治愈,而且对病人来说很痛苦,预防褥疮除了翻身等常规护理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垫子,目前市场上防褥疮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垫,使用气垫仍需两小时翻身一次,比较便宜,但效果一般,而且比较费电,容易坏,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是医用羊皮垫,可以8―10小时翻身一次,但价格比较贵,在中小城市很难买到。我科是基层医院的神经内科,多年来,在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过程中使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如何应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150人,其中肢体瘫痪卧床患者62人,平均住院卧床天数是50天,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护理这些患者的过程中,我科使用自创自制的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效果,无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褥疮。

2 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纯棉床单或棉布缝制一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袋子,选用无杂质的普通油菜籽100斤左右,装入袋子中,封口,将油菜籽袋似褥子样平铺在床垫上,并用双手均匀的摊平油菜籽,要求厚度大约是5―6cm.。再在垫子上铺上床单即可,床单不可铺多层或过厚,以免影响效果,也可根据需要缝制较小的,仅供局部使用的垫子。

3 优点

价廉,多数患者能接受,吸潮防湿,干爽清洁,冬暖夏凉,具有透气性能好等优点,并且随着患者肢体活动或翻身时,油菜籽自然攒动,起到轻微按摩作用。同时有防止静电,舒缓压力等保健作用。使用后对患者单位面积的体重压力可以减少50%以上。长期卧这种床垫后,全身皮肤完好,无一例褥疮发生,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这是预防褥疮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4 褥疮的预防

4.1 首先应更换:使用油菜籽垫子后,翻身时间可适当延长,白天2―3小时翻身一次,夜间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推的动作。正常人即使每天较长时间卧床也不会发生褥疮,卧床病人之所以容易发生褥疮,与病人长时间没有改变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制定具体的翻身计划以定时翻身很重要。

4.2第二是局部按摩。 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时应给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发现受压皮肤出现硬结时,要在减压的同时给予50%酒精局部按摩。按摩时不要用手指,要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即拇指和小指下方的两块肌肉),注意不要和按摩处的皮肤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每个部位每次按摩3-5分钟。

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随时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4.4 增加营养的摄入 长期卧床者或病重者,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及时、按时喂水、喂食,加强饮食护理,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总之,长期卧床患者要减少并发症,预防是关键,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按摩,护理褥疮的过程中,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只要用心细致的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同时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工作。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做好褥疮预防工作不仅是对备受身心困扰的瘫痪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怀,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护理人员伦理道德和良好素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5]张菊香,王庆玲,史学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2009,26(6):684-685no·6.

第3篇

【关键词】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转贴于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转贴于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5]张菊香,王庆玲,史学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2009,26(6):684-685No·6.

第4篇

【关键词】小儿麻痹;肢体延长;护理

应用外固定器行儿麻后遗症肢体延长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复杂,难度较高。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患者残疾加重,因此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2009-12—2012-2月我科共用此技术行儿麻后遗症肢体延长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8-14岁。平均12岁,左侧55例,右侧25例,肢体缩短3-12cm,平均6cm,均为小儿麻痹症患者。

1.2手术方法术前根据延长部位,肢体X线片,选定并组装好外固定器,在X光机下调整张力后固定于肢体上,术后一周开始延长,每天1mm,延长到预期目标,达到理想效果。

2结果

本组均达到理想效果,X线片测得延长3-12cm,平均延长6.5cm,肢体缩短跛行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小儿麻痹后遗症双下肢不等长跛行,继发骨盆倾斜,脊柱侧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多数病人有失望、焦虑、悲观情绪,他们既想做手术,又担心手术失败。因此我们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优点,预期延长的目标,可能矫正的情况,介绍成功病例,如不治疗,可能出现跛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后果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楚,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一般护理因为术后必须卧床休息,所以术前教病人如何练习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教会病人如何进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详细检查记录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肌张力、动脉搏动等,以便术后对照。

3.1.3术前准备外固定器穿钢针多,病程长,易出现针眼感染。常规骨科备皮三天,第一天、第二天肥皂水清洗,第三天剃毛、刷洗,碘酒、酒精消毒后无菌巾包扎,剃毛要顺着汗毛方向刮干净,准备好矫形用的软枕、外固定支架。

3.2术后护理

3.2.1与观察术后抬高患肢30度,放于备好的软枕上,有利于减轻肢体肿胀,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肌张力、足趾活动及皮肤感觉等情况,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做好护理记录。

3.2.2肢体延长术后第七天开始进行肢体延长,每天1mm,记录延长时间、长度,总延长长度及执行者,延长后如出现剧烈疼痛、肢体麻木情况等停止延长,等疼痛缓解后再进行延长。

3.2.3功能锻炼术后一周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下肢做膝、踝关节伸屈运动。

3.3预防并发症

3.3.1针眼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消毒二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如发现针眼红肿,有异常分泌物时,加强换药,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3.2肌肉关节萎缩有证据表明,强力的条件下,一定的速度和频率可使肌肉组织具有再生能力[1]。术后进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各个关节的屈伸锻炼,注意被动牵拉锻炼,促进肌肉组织延长再生。

3.3.3血管神经损伤延长的中后期,由于血管神经的延长慢于骨的延长而受到牵拉[2],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血管神经的损伤,我们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肌力、足趾活动、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术前对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本组80例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

4小结

小儿麻痹后遗症行肢体延长术操作繁琐,对护理技术要求高,要求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好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肌肉张力、感觉运动等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本组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人;家庭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6-02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出现的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病人对过去已获得的认知能力不断的减退或丧失,智能丧失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此篇文章探讨了一些老年痴呆病人家庭护理的知识和方法。

1用药护理

1.1痴呆病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用温开水帮助病人将药服下。

1.1.1病人大多敏感多疑不承认自己有病,认为家人嫌弃自己要谋害自己,所以拒绝服药,家属尽量耐心说服,劝其服药。如无效,可将药碾碎拌入饭中,或溶于饮料中服下。

1.1.2吞咽困难的病人,不宜吃药片,可研碎溶于水中服用,卧床的病人可用吸管服用溶解的药物。

1.1.3吃完药让病人张开嘴检查口腔(舌下,两颊部是否留药。以免影响疗效或收藏药物自杀。

1.1.4吃药配合时,可适当的给一些小物品以表奖励或满足病人的一些小要求,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服药。

1.2痴呆老人反应迟钝,主诉能力差,护理时认真观察,注意用药安全。

1.2.1老年痴呆病人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药物联用,易发生副反应,须认真观察。

1.2.2使用降压药,直立、起床时嘱其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镇定药物能导致反应能力降低,有摔伤的风险;抗抑郁药,病人如出现麻木,情绪古怪时应及时与专业医师联系,调整用药方案。

1.3管理好药品

1.3.1药品避免高温、光照、潮湿,防止药品变质,如片剂有斑点,变形;口服液有絮状物时禁止使用。

1.3.2药品放到病人拿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或过量服药,发生意外。

2生活护理

2.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帮助病人料理衣物、梳洗、修剪指(趾甲,每日用温水泡脚,注意口腔卫生护理,督促病人刷牙、漱口。

2.2洗浴时,陪伴在身旁,注意水温,同时观察身体有无水肿、红疹、破溃等变化。

2.3做好大小便护理,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如有便秘、尿潴留,应及时处理。便失禁时,不要去指责或训斥病人,避免其尴尬,应告诉他这次为什么会失禁,以后该如何避免。睡前嘱病人少喝水,裤子的纽扣或拉链换成尼龙搭扣,尽量穿不系腰带的裤子,尿失禁的病人可以使用尿不湿。注意及外的护理。

2.4督促病人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4.1痴呆病人常日间思睡,夜间活动增多,乱翻东西或大声说话,家属不要斥责,应耐心劝服病人安静,上床休息。睡前温水泡脚,不喝浓茶,灯光柔和,白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活动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

2.4.2失眠的病人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不可用激烈的安眠药,防止病人嗜睡,发生吸入性的肺炎。

2.5长期卧床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床单,衣物清洁。

2.5.1按时翻身每2h一次,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局部皮肤受伤。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定时按摩四肢,对有压红的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垫气圈,避免褥疮的发生。

2.5.2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时注意防呛咳,棉球口腔擦拭时,注意棉球蘸水不可过多,防误吸气管,发生意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溃疮、感染等。

2.5.3擦洗身体时注意保暖,水温适宜。

3饮食护理

饮食应有规律,定时、定量、定质。

3.1病人大多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活动量减少、易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可适当给予粗纤维类食物(如玉米面,高粱面等。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

3.2定时用餐,餐具选用塑料,不锈钢材料手指不灵活拿筷子不稳的病人可以用手抓食,打翻碗盆时不可斥责病人,避免其尴尬。如果病人不想吃饭,可将饭菜留下,待其要求进食时再给。

3.3每餐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水量,防止脱水。

3.4多食含钙食品,可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如海产品,豆类、鱼类等。多食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品,如核桃、鱼油等。多食益智、健脑的食物,如腐竹等。

3.5病人大多有吞咽困难,进食时,应速度缓慢,不宜催促,避免同时吞食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如馒头和菜汤。可泡软后再食用;卧床的病人尽可能坐姿喂食,防噎食。

4安全护理

4.1痴呆老人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家居设施应便于病人活动,简单固定地面干燥无障碍物。

4.1.1床铺不宜过高,以病人坐床时脚跟完全着地为准,床两边设护栏,床铺不宜过软,不利于翻身或移动身体。感觉障碍糊涂的病人,床沿用棉垫包裹防撞伤。

4.1.2厕所使用坐式马桶,设扶手架。洗澡浴盆不宜过高,盆底垫胶垫,必须有人陪同,防滑倒。

4.1.3穿大小合适的防滑布鞋,穿脱鞋时应坐式,防摔倒。衣裤不宜过长、过大。坐起时站稳后再起步行走,嘱病人行走缓慢。

4.2日常用品放在病人看得见的地方,危险品妥善保管。

4.3房屋门锁应选病人不宜打开为宜,煤气、电源做好防范措施。楼房窗户上护栏。有夜游症的病人锁好房门和阳台,防止走失和坠楼。

4.4禁止重度病人单独外出,轻中度病人外出时应设安全卡在身上,注明姓名、地址多个联系电话,防走失以备不时之需。

5心理护理

5.1维护病人的自尊,尊重其人格,对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避免使用愚笨,傻子等语言。

5.2多陪伴病人,带其外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除去孤独,寂寞感。便其感受生活乐趣。

5.3情绪抑郁的病人应多开导。主动与其交流,了解思想变化,给予解释。

6康复练习

6.1记忆和思维的康复练习反复训练病人记住周围的环境、人和事,如看日历、告诉他是什么日子;时钟到几点该做什么;拿一物件问其叫什么;也可以见老朋友,一起回忆分享过往的岁月。鼓励病人看书,做其愿意做的事。持之以恒的训练,重建生活能力,唤起对最基本生活常识的记忆。

6.2语言康复练习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加重,语言功能也随之不断退化。练习时应由简至繁、反复强化。早期用单词或短语进行训练,如刀、笔、水果等;对于失语者,先单音节练习,如你、我、饭……。运动性失语者构音困难,应面对面示范口型,耐心的教;感觉性失语者,因病人听不懂别人的话更应多说多讲如喂饭时,反复说:饭、吃饭等。平时多鼓励病人看电视,听广播,找话题与之交流,这样可更多的接受外界语言刺激,防止语言功能进一步衰退。

6.3肢体康复练习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运动时需有人陪同注意防摔倒,长期卧床者,肢体被动锻炼,每日2次每次20分钟,防止肢体萎缩或关节变形。

痴呆症的家庭护理,是一个苦恼、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一切也是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做的,作为子女一定要做好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使之幸福的走完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6-171.

[2]陈彦方,主编.CC-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7-199.

[3]陈彦方,主编.CC-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1-204.

第6篇

成功的沟通使双方均可获信息,在临床护理中如何与病人沟通,关键的一步是能抓住与病人沟通的契机,所谓契机指的是事物转化的关键。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护士与病人沟通当成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交谈,形成一种一问一答的 形式,护士问 的多,病人由于受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回答的少,导致沟通的效果不佳。只有抓住与病人沟通的契机,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此来适应不同的病人,才能提高与病人沟通效果。现就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抓住契机与病人沟通谈几点体会

尊重病人是沟通的基础

在护士与患者沟通中,首先是礼节式的沟通,体现在护士一方面就是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得到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愿意和护士沟通,才能达到有效的与病人沟通。

耐心认真倾听 :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熟知病人性格,习惯,行为,治疗前后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及最了解病人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忌讳什么,所以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与病人谈话不但要重视内容,同时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避免刺激性的语言:作为护士,每天都跟病人打交道,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回答患者的询问时语言生硬,甚至发火指责,那么,在这种不良语言的刺激下,病人不仅会对护士产生厌恶感,而且还会加重紧张,恐惧的心理,可能诱发许多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凡是容易刺激病人的语言,护士应该谈吐严谨,切勿因语言不慎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给病人畅所欲言的机会:如召开座谈会,公休会,请病人提合理化建议,让病人申明自己的观点,提高各自的积极性,病人提的意见可作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参考,同时,密切了解相互间的关系,加深彼此了解,加强了病人与护士的沟通。

沟通要抓住,抓准机会:整体护理是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要使病人了解护理工作不是只管打针,发药,还包括许多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病人沟通就要针对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沟通的时机,随时随地的有目的地进行。

沟通要抓住机会:护士与病人沟通时,首先是护士要更新观念,每每谈到收集资料,和病人交谈,我们的护士就理解成要有一定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正式地和病人交谈。当我们有时间和地点准备与病人交谈时 ,但患者不一定愿意和我们沟通,这就要抓住机会。比如,需要绝对低盐饮食的病人在大口大口吃咸菜时,护士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向病人讲解一下限制钠盐对肾病的危害;心梗的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但病人认为自己的病没有护士说的那样严重,激烈运动而出现胸闷气短时,护士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向病人介绍绝对卧床的目的和意义,使其配合治疗。所以,沟通就要随时观察病人,抓住机会交谈。

沟通要抓准机会:护士每天都和病人接触,细心观察每个病人的心理变化,选择时机和病人交谈。比如,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好大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因儿女忙于工作而不能陪护老人,这些老人看到别的老人和儿女有说有笑的,自己就暗自落泪,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护士就要主动坐到老人的身边,和老人聊天,使其不在因孩子不能陪他而孤独难过。也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教会病人如何查脉搏,完成健康教育的内容。

与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沟通要抓住不同的契机:

患相同疾病的病人,因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认知的深度也不一样。比如,文化程度高的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及用药非常敏感,所以,护士要抓准这一机会与病人沟通,给这些病人讲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药目的等,同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回答;在与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多数都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不了解,不知道所患疾病的诱发因素,对所患疾病的预后如何,针对这一心理,护士就要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疗知识,引导病人提问,针对病人提问,进行回答,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与病人进行沟通。

第7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职业道德;诚信;沟通

1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安全管理、出院护理。

1.1 入院护理: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的迎接病人,这会给病人及其病人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治疗的展开。护理人员在迎接病人后,将其送入病房,安排妥善后,应该主动的了解病人的症状、心里状况以及自理能力,然后对病人的生理体征的数据进行手机整理,并通知医生。

1.2 晨间护理:晨间护理人员应该采用湿扫法对床单元清洁并整理,有必要时,应该更换床单。对于那些进行腹部手术半卧床的患者,应该考虑病人的要求将床摇到适当的高度,如果有需要,应该帮助病人完成洗漱。在晨间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与病人的交流,询问他们夜间的睡眠状况以及通气情况,了解他们的生命体征变化。

1.3 晚间护理:晚间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整理床单元,如果有需要应该更换床单,并根据季节、天气以及病人的状况来决定是否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和是否开窗通风。

1.4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生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的饮食安排,特别是对于肠内营养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该特别的对对病人的饮食卫生、温度以及进食速度进行规范指导,并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做详细记录。

1.5 排泄护理:对于失禁的患者,应该及时的为他们更换潮湿的衣物,让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对他们要求他们定期做膀胱功能锻炼。

1.6 卧床护理:护理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未他们选择合适的卧位,要求他们在床上进行一些有限度的锻炼,并对其加以指导协助。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防御的措施。

1.7 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换衣物,经常的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保证病房的安静,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在夜间进行探视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1.8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讲解相关的手术知识,并告知病人如何配合医生的手术以及术前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在手术前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以消除其担心和紧张。

1.9 术后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记录,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应该及时的通知医生。

1.10 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对于躁动的患者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1.11 出院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这是护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恢复情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等。并积极的接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搞好优质护理的关键

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自律并且具有慎独意识。护理工作是一份讲求良心的工作,很多的情况下(例如,病人在不清醒的状态下)缺少外界对其工作的监督,而优质的护理服务则是来源于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慎独精神是护理人员保证优质护理工作的基础。 转贴于 2.1 慎独修养是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石:“慎独”最早见于《礼记 中庸》,今天将其用于医疗服务行业,指的是:即使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医护人员仍然能够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这是护理工作人员所必须的职业道德。因为只要有这样的修养存在,必定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效果。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职业道德:护理工作是一项合作性质的工作。它包括与医生、与患者、与护理人员间这三方面的配合。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质护理工作的保证。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医护人员与医生进行默契的配合,实现救死扶伤、服务群众的目的;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无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病人心理的紧张情绪的缓解。

2.3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护理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每个病人都希望在医院接受治疗之后能够早日康复,但是,病人的美好愿望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与医院的治疗水平有关之外,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护理的优劣。而只有护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才可以真正的保证优质的护理服务这一目标实现。例如,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作为无菌操作,本身并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来衡量,而只有护理人员自己本人知道。作为医学是科学而严谨的,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护理人员才能从内心去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护理操作过程。因为任何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外在的约束,真正的优质服务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内向度要求。

3 “沟通”和“诚信”是搞好优质护理的基础

3.1 “沟通”是搞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医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病人的生理体征的数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用药以及治疗判断;和医护人员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在交接班的时候不出差错;和病患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病患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消除其紧张感与焦虑感。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因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不只是由护理人员单方面来完成的。

3.2 “诚信”是搞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诚信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只有将其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中的时候,才可以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除了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之外,病人对其的信任感也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关键。

诚信服务在护理工作者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应该落实到每件小事情上,体现在每个具体的细节中。“诚信服务”体现着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

作为医院,应该每天每周开展工作质量总结,认真的反思,查找出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的与其他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48-02

作为在冠心病中,发生最高死亡率的病症,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因为冠状动脉闭塞,中断了血流,造成心肌缺血严重,发生局部坏死。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心肌梗死的护理和急救,可以使死亡率大大的降低。我院自从引入询证护理理念后,对入院病人才采取循证护理的措施,进行有效、细致的护理,加快了病人的身体康复,提高了生命质量,下面就将循证护理干预的方法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我院收治的从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的104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5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24例女患者,30例男患者,平均年龄在55岁。 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2例女患者,28例男患者。平均年龄6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等等,具有可比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成立循环护理小组,按照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了解循证的实施步骤和实践程序,针对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实证,对其临床实用性采用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证据进行评价,对护理方案进行确认。

2 循证护理实践

2.1 心前区疼痛

2.1.1 询证小组为了找到原因,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取得询证支持:

(1)病人身体原因。由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心肌损伤和缺血。(2)心理原因。患者负面情绪严重,引发焦虑、恐惧,增加了致痛因子,大量堆积了代谢产物,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2.1.2 护理干预

(1)给予病人特殊的护理,将其安置在监护病房,要尽量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对监护室的环境详细介绍,嘱咐病人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帮助病人稳定情绪,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以便尽快进入治疗的角色,在必要时要做好溶栓准备。

(2)做好用药护理,采取止痛的治疗措施,降低血压,对心率增快进行有效预防,在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消心痛或注射度冷丁,对病人的疼痛程度、面色、表情和意识密切观察,采用心电监护仪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律、心率等指标值的变化密切监测。

(3)吸氧, 必要时给予吸氧,可以使心肌损伤减轻,保证对缺血心肌提供充足的氧供给,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4)帮助病人稳定情绪,按照心理护理程序,指导病人身心放松,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允许家属探视,避免病人发生焦躁心理。

2.2 发热

2.2.1 循证支持,积极查找发热原因,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一般是由于吸收了心肌坏死物质引起发热,往往要持续一周的时间,体温在39℃以下,在梗死后1到2个小时发生。

2.2.2 护理干预:(1)积极取得病人的配合治疗,帮助病人消除顾虑,介绍发病的原因及病理常识。(2)做好血象监测工作,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温变化。(3)做好通风工作,每日要开窗2次,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3 结果

对病人实施循证护理,采用经济、标准、科学、合理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病发症和死亡率,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指标值,观察组要远远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4.1 护理理念被转变: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要对护理的理论及常规做法用发展的验光来审视,要求护士能够综合分析,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以证据资料为基础,寻找和制定最佳的护理措施和方案。

4.2 培养了护士的综合素质: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案,护士必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评判能力,有一定的临床操作经验和业务技能,能够引用最新的、最先进的方法,对治疗法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

4.3 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采取循证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护士更加关心、关爱病人,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结语:对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循证护理,能够对临床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增加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命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 唐利军,房爱菊,王亚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适时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4,44(11):36-37

第9篇

骨折病人自我急救的措施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进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及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力所能及的自我救治完成后,应设法尽快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求获得进一步妥善的治疗。

骨折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一)病因和发病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如打伤、撞伤、挤压、跌伤。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头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软骨瘤、坏血病、骨软化症、骨肿瘤、骨囊肿、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与疲劳及职业有关,如过于劳累可导致足部骨折、机床工作者多出现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现

骨折发生后,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儿哭闹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现肿胀,瘀血,变形和功能障碍。触摸局部可感觉骨头变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养护

1.应急处理

(1)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

(2)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

(5)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经应急处理和送医院治疗—段时间后,需要回家康复,家庭成员除应注意患用药、营养饮食外,着重加强护理,协助早期功能锻炼。

2.家庭用药

(1)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钙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阳红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每日一换。上药可联合服用或任选几种服用。

3.中药及偏方

(1)罗汉松根500克,,续断、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节油5毫升,仙人掌适量。将上药捣碎混合成糊状,外敷患处0.5厘米厚,5-7天更换1次。

(2)黄柏、续断各30克,大黄、血竭、龙骨各18克,红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将上药研成末用蜜或开水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隔日—换。

4.营养和饮食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病人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而且还会影响骨骼和伤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清淡的食物,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排骨汤、鸡、蛋、鱼肉及豆制品、牛奶,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5.家庭护理

(1)骨折病人大多活动不便或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上需要照顾,对身体的恢复考虑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家人有什么不愉快之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观出来,以免引起病人的误会。经常同病人谈谈,多加安慰,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亲切,增强康复的信心。

(2)皮肤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特别是对石膏固定和截瘫的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需要平整无皱折。截瘫的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来接,使用便盆时,用枕头垫高上身;如果需长期卧床可将床边开洞口,大便时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垫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缘下垂于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围清洁。

(4)预防垂足,注意保持伤肢功能位置,床上应备支被架,防止局部受压,预防垂足。

6.康复措施

(1)加强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病人,如不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因此,应将伤肢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动,如做大腿肌肉收缩,足趾和踝关节运动。也可将房梁上或床头、墙上拴一绳索活动上身和上肢,并尽力让病人自己梳洗、吃饭,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锻炼,以达到活动的目的。

(2)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动,晚持重,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

(四)注意事项

1.怀疑病人有骨折时,要就地取材,简单止血和包扎固定,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切不可随便复位。

2.治疗期间,要遵从医务人员的处置,按时服药,切不可自行其便。

3.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锻炼,伤后 l-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的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4.长期卧床休息要注意卫生,防止虱、蛆生长。

5.避免再次受伤。

(五)预防常识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骨折的,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时刻注意就能减少骨折发生。儿童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处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儿童,避免摔伤。少年玩耍较多,好奇心强,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墙上树。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精力集中,事事处处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脚活动不便,雪雨天及夜晚尽量不外出。外出时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骑自行车,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看过“骨折病人如何自我急救”的人还看了:

1.骨折急救法五个步骤

2.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

3.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第10篇

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是由于精神创伤、紧张、劳累、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引起的周咽细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导致血压剧烈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血压突然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出现心率增快、剧烈头痛、头晕、耳呜、出汗、气急、面色潮红或苍自等现象,高血压脑病是脑细小动脉持久而严重的痉挛、脑循环急,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病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继而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抽搐、昏迷。

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护理

2.1 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悲观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使病人明白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尽可能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2.2 保证合理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

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病人,进行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要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病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则应绝对卧床,并在医院内住院观察。高血压病病人性生活要谨慎,因性生活会使血压升高,控制性生活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疲劳、饱餐、头痛、头晕、眼花时不要行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3.1 利尿剂应用的观察及护理

常用噻嗪类利尿剂是通过排尿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长期使用可引起钾丢失,空腹血糖和血脂升高,所以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经常观察病人有无低钾的一些表现,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早期纠正。因此定期检查血钾、血钙、血糖、血脂,出现异常应及时补钙,停药或与保钾利尿剂联合使用,次之是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的观察与护理,常用销苯地平缓释片通过抑制钙通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后,该药作用强,使用过程中可出现性低血压,我们对输液的速度严格掌握,使用静脉输液泵,做到准确、安全。还应避免突然变动,睡醒起床后侧卧,坐起,离床,夜间引起小便时更要注意,一次排尿尽量不超过800毫升,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转换酶抑制剂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满意的效果,我们对病人可能出现干咳、味觉异常,皮诊、蛋白尿等情况做到及时上报,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高钾、妊娠禁用,随时查看血常规,尿常规,将结果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急进性高血压情危重,常用硝普纳可快速降低血压,N药疗效快持续时间短,见光易分解,所以静脉给药时应严格避光,精确掌握静脉输注速度,随时监测血压,和静脉输注速度,根据血压降低情况及时调整静注速度。

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

4.1 限制能量摄人,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

高血压患者可适当进瘦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等。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供给量,膳食纤维能延缓食物中糖的吸收,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减少糖脂的吸收,减少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麦麸、胶质、燕麦麸或混合纤维可作为含较高脂肪胆固醇和热卡食物的代用品。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A、E,多吃蔬菜和水果。

4.2 合理的脂肪、蛋白质的摄取

脂肪、蛋白比例合理,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蛋白质占总热量l5%左右。选用优质蛋白lg/kg・d,脂肪40~50g/d,胆固醇300mg/d左右,不饱和脂肪酸的摄人可能有益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值应1~1.5为宜,以植物油为主,建议以少量花生油或橄榄油搭配食用效果更佳。多进食鱼类蛋白,鱼类蛋白富含蛋氨酸和牛磺酸,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压作用;大豆蛋白也有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故高血压患者可多吃鱼类和豆制品,特别是海鱼类,以增加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4.3 低盐的饮食习惯

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每天在3~49为宜,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m1酱油相当于lg盐。及时补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补钾,钾钠比例≥1.5:1。高血压患者多饮茶,尤其是绿茶,茶中含有大量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降低脂肪的功能,利于降压。烟、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节制饮食、定时定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高血压病病人要随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混食,多吃果蔬,不要偏食,养成营养平衡的饮食习惯。

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长期服降压药保持稳定的血压,切不可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血压上升义服药,使血压反复波动,甲基多巴,可尔宁等突然停药会引起血压反跳,应逐渐减量,不能随意停药。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病人的重要因素,在宣教中除了讲肥胖的危害外,还要教给病人如何预防肥胖,如何合理地减肥,减少热卡摄入,适度增加有氧运动,使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合理膳食是宣教的重点。做好病人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是维护健康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出院教育是实施治疗保健一体化,病人长期受益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和维护病人健康,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与入院住院同等重要,如何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是我们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11篇

关键词:慢性病;家庭护理;康复

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需要长期规律服药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以及长期康复运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从临床护理向社区、家庭、人群的全人护理扩展。但护理工作如何走向社会走进家庭,还有许多有待实施解决的问题。如家庭护理与康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总是以伤病者的严重健康问题是以“救命”为前提的,对于其后的康复问题涉及不多,因此很多病人在其病情稳定后都让其出院休养,但这些病者,在健康上是存在很多现有的和潜在的需要护理帮助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开展家庭护理

1.1 做好心理疏导由于慢性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上及心理上的压力。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功能锻炼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各种症状及各种合并症的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悲观,易于烦燥激怒。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护士应密切护患关系,给患者以说服、劝告、鼓励和支持,稳定情绪。并给患者教育和指导,耐心听其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的情绪[1]。并举一些病人康复的例子给他们听。当健康状态逐渐好转时,病人又出现焦燥情绪,嫌恢复太慢。再加上看望的朋友多了,致情绪激动和过于劳累而导致病情加重。对此病人又丧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好不了,不愿继续锻炼,我们让他正确对待现实,病情恢复来之不易,得病容易去病难。过于求快往往会适得其反,并让家属督促帮助,让单位和亲友减少探望次数,每次限时在30 min左右,不谈及使病人激动的事等,从而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较安定的能随康复需要的心态下,人的心态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客观和主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心理护理就要善于发现变化,随变化及时予以正确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健康的全面恢复起着重大作用[2]。

1.2 坚持药物治疗病人获得康复的重要基础在于长期服药物维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的知识宣教。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性质及药物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服药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大致的作用机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样病人就不会机械地用药,病人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对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有重要意义。由于病人及其家属知道某种药物属于哪一类就不会出现同类药物同服的错误[3]。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自己的家庭护理表。自制一表格。表格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服药时间、药物的不良作用。护士要指导病人如何填写表格,特别是文化程度低以及农村的病人。表格设计要简单,应耐心指导、示范,使病人坚持按时按量按医嘱服药,也要求家属做好药物保管和监督服药,以保证病人的康复。

1.3 提供护理知识技术对病人及家庭成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并且学习一些基本的护理技术和技能,如测体温、数脉搏、量血压及功能锻炼等,使患者或家属协助做好护理工作,指导家庭配备常用的药物及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按摩器等)。正确掌握使用及保管方法。重点指导家庭成员掌握止血、催吐、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4]。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成员自我保护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促进恢复。

1.4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慢性病恢复期长,故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至关重要,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室内空气必须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用84消毒液搽桌面及地面一次,预防感冒等感染。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卫生、舒适、安宁的环境。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能过饱,忌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酒、茶)等。并强调戒烟,让患者努力作到定时定量,强调时品的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慢性病人忧思少动,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患者亲属宜给病人食用含纤维素多的疏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的药物。

1.5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病人思维与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我们对病人加强功能及语言的训练,经常与他进行交流,促进他多说话,指导病人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病痛稳定,可根据爱好、条件参加文体活动。病人就会很开心地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健康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 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2.1 机能康复训练对病人的体力体能的锻炼从抬腿、握拳、行走、甩臂、抓物练起,每日上、下午各练1次。平时随时练,并逐渐加大活动量,家属很认真协助他锻炼。每天在家属陪同下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修剪花木、家务琐事等。自理能力的恢复,使病人不仅有了归属和感情上的满足,也有了生活自理的满足感,在护士的指导下逐步增加散步、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等,其中步行安全简便,患者易于接受,能持之以恒,步行可分为三种:快速、中速、慢速步行,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体力要求及可能获得的条件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要遵循合格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的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对于卧床病人,翻身叩背1次/1~2 h,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并在全身按摩之后活动上、下肢各关节。对恢复差肌张力高的病人,着重进行与孪缩方向相反的运动,以充分伸展肌肉防止韧带孪缩及关节畸形,保持关节活动度。在卧床过程中,要随时的把患肢置于功能位。对于可下床病人采取被动训练加主动训练方法,时间由短到长,负荷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锻炼。

2.2 家庭关怀与支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病人回归社会的大本营,是社会支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缓冲各种应急所产生的压力,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对病人的理解、支持、关怀、疏导和鼓励,不但可以使病人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指导家庭成员协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良好生活秩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适当的娱乐活动,丰富生活内容,扩大社会接触及病心理、生理和社会康复是不可能少的。

2.3 调动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广泛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使病人得到各方面支持帮助,加快康复过程,要使病人达到社会康复需要病人单位,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配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康复环境,使病人在康复过程中更加充满信心和勇气,扩大社交活动范围,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以减少或消除复发的因素。

2.4 生活规律的策划建立和保持有节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等均有利于康复,培养病人自理、自主、自信的生活能力。合理满足其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

2.5 与康复目标的恰当定位在渐进的康复过程中,康复的期望目标应有恰当的定位,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如病前能力、病程长短、康复程度等。合理的期望目标,能恰到好处地把康复步步推进以使家属信心永存。期望目标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期到远期逐步调整,分期分段的实施,如退缩懒散的病人先拟定主动料理好自身生活,进而坚持服药,逐渐扩大的参与社交活动,使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从自我逐步进入家庭及社会角色之中。

2.6 重建学习及工作的基本技能疾病造成病人在生活、职业、社会技能各方面的遗忘。可结合病人现实条件,选择恰当的作业项目,重新学习掌握,大胆实践,逐步恢复病前能力和技巧从实现自我价值上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以达到巩固疗效,职业康复是较高层次的康复目标。

2.7 心理康复慢性疾病康复的重点是心理康复。心理状态的优劣与其康复息息相关,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异常的心理因素的消除,往往不是药物或其它疗法所能奏效的,事实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和战胜疾病的主动意识,鼓励病人积极把握主动权,使病人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变消极负面心理为积极正向心理,才能适应承受外来各种精神刺激,有利于消除疾病康复的隐患,培养病人健康的性格,心理方面转化。

家庭护理与康复日趋重要。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在家庭护理与康复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①在教育方面,应对护士做好经常性的培训,在各类医学院校应把康复医学知识搬上讲台,同时各地应办一些中、长期康复护理培训班,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康复护理知识[5]。②需要建立适合于康复需要、以功能评价为主的质量管理和效果评价系统,设计专用的康复护理记录表格。③广泛开展心理康复护理,因为康复护理与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相关。总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慢性病人康复护理将成为治疗慢性疾病中不可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13.

[2] 安红.1例出血病人术后家庭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32.

[3]张卓惠.糖尿病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1):20.

第12篇

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星级护理

 

我院自2005年3月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以来,护士的素质及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上升,住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是我们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网。

一 观念的转变

在今天,过去单一的以重视疾病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及人类的需要。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我院自2005年3月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活动,并让患者在出院时采取自愿投票,评选自己心中的优劣护士,并根据满意率评出各科当月的“三星、二星、一星、及无星级”护士,并与当月奖金挂钩,年度三星者医院可外出学习或旅游。论文参考网。由于患者对护士的评星起决定因素,所以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认真工作,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同,无形中促进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这几年星级护理开展的活动中,深深地体会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它体现了以整体化护理为指导,以星级护理为纽带的护理工作,是今后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2 .1 尽早适应角色转换,解除顾虑,配合治疗

患者一入院,首先受到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及时介绍管床医生、住院环境、作息时间、及规章制度等,使患者很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心理、陌生感、尽快适应角色转换;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最担心、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防治基本知识,需要完善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论文参考网。现在病人入院不到半小时就知道了管床医生、护士、注意的相关问题、检查的目的等等。

2.2自我保健知识的提高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会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防治基本知识的宣教。比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健康宣教,术前针对患者关心的术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减轻疼痛的方法,饮食的控制,术前准备及配合等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了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讲解术后入住术后病房及卧床时间较长的目的,减轻疼痛的方法,引流管的护理,进食的时间及规律,有效的排痰方法,饮食的搭配等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出院前向患者讲解如何办理出院手续,如何为护士进行星级投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教会病人疾病护理、药物、饮食、休息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及复诊的时间。曾住过院的病人回访时均说:“现在不仅你们的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很多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定会介绍更多的病友来”。

三 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责任护士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卫生宣教、询问病情、了解心理状态后,制定出了一套适宜患者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排忧解难、解除痛苦,使其积极参与计划的实施;向患者讲解每次用药、治疗、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了解病情发展进程,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向患者演示自已熟练的操作技能,视病人如亲人,多与其沟通,交心谈心,使其尽快掌握病情的相关信息,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实现自我能力体现的信心,加深对医护人员的了解,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现在病人的满意度在95%以上,比以前提高了30%-40%,病人数是原来的2-3倍。

四 护士自我价值的升华

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的开展增强了护士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以前护士几乎是一问三不知,现在为了解决病人的问题,主动查阅资料或问医生或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与创造性,把从病人利益出发解决问题、恢复健康作为衡量自已工作的准绳,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使护士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我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的活动,增强了护士的竞争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和护士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质量,由此带来了良好的效应。为树立品牌医院,为在卫生行业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成功和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星级护理内涵。

第13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胰胆疾病 ERCP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58-0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我国已经普及,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胰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相比,内镜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但ERCP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和家属对它缺乏了解,担心检查是否危险、是否疼痛等,均不利于检查和治疗的进行。如何使病人能够充分配合,从而达到早期康复就尤为重要。2009年以来我们开展了ERCP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并且应用于全程整体护理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科实施ERCP患者38例,其中,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30例(胆源性胰腺炎24例,胆管炎6例),肝门部胆管癌 7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1例,均属ERCP适应症。其中男16例,女22例 ,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8岁 ;据调查90%以上患者希望得到疾病和手术治疗有关知识的指导。

1.2 结果 38例行ERCP手术操作全部成功,平均住院5-10天。其中行鼻胆管引流术17例,金属支架7例,经切开取石30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经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快康复,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教育方式

2.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教育,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2.2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及家属可随时查询。

2.3 组织患者进行小讲座。

2.4 开办患者沙龙,为同病种患者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术前健康教育

3.1.1 检查前宣教 指导患者行B型超声、心电图、胸片和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淀粉酶、肝功系列,碘过敏试验等,向病人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其身体状况,看有无手术禁忌证、有无需要术中注意的问题,可与术后进行对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详细介绍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如何配合,使病人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同时,常规派专人陪同病人实施各项检查。

3.1.2 心理疏导 术前一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疏导。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松弛与否是ERCP术成功的首要条件,而情绪与精神状态影响其松弛状态[2]。ERCP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和家属对其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是否危险、是否疼痛等,均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讲解ERCP术的有关知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其优点、安全性及临床开展情况。说明ERCP术的目的、操作方法、术中配合知识(如指导患者左侧俯卧位、学会张口呼吸、吞咽等),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的原因、处理方法、恢复时间,术后可能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和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并重点宣传手术医师的技能、成功病例等,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

3.1.3 术前一般宣教 术前指导患者禁食10小时,禁饮4小时,并说明其目的。穿着要舒适,符合摄片要求,不要穿得太厚,除去义齿和金属饰品。解释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安定10mg、山莨菪碱10mg、杜冷丁50mg,以达镇静、松弛括约肌、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可提高插管成功率。

3.2 术后健康教育

3.2.1 心理辅导 术后由于患者本身身体不适及留置鼻胆管造成形象上的受损,病人往往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应加强观察,洞悉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首先告知病人整个过程是成功的,术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告诉病人如果有轻微的腹痛或低热,可能是一过性的胰腺炎,24h后仍不减轻,可按胰腺炎处理。鼻胆管一般放置3-5天就可拔除。再而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取得家属的支持,为其赢得强大社会支持系统。

3.2.2 休息与活动的指导 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人员探视,指导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的卧位,保证足够的休息与睡眠。术后第二天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病情较重者可延长卧床时间,活动以病人不劳累为宜,逐步增强机体耐力。

3.2.3 饮食指导 术后当天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及营养液对症支持治疗,术后6h(胰管显影术后2h),24h各检查血淀粉酶,若血淀粉酶正常,可逐渐恢复饮食,可先饮温开水,若无不适者方可进食米汤,然后逐步过渡到清淡正常饮食,绝对避免干硬、粗糙、油炸和辛辣等刺激饮食,同时嘱咐病人每次进餐时不宜吃得过快过饱,宜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2.4 鼻胆管的指导 向患者讲解留置鼻胆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可直接引流出感染的胆汁,消除胆胰返流,而且便于胆道冲洗和术后胆道造影。予妥善固定鼻胆管,在鼻胆管出鼻腔处用胶布做一记号,反复告诫患者及家属平时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肝胆管水平,在活动和睡觉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折叠或扭曲,千万不要随意拔出或牵拉。如导管有少许脱出,不宜自行往里输送,应及时打铃汇报医师和护士。告知患者医师和护士会及时巡视,观察胆汁引流是否通畅及胆汁的颜色、量、性状,如果发现不正常都会及时处理。3-5天后若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澄清透明,腹痛症状消失,血尿指标正常则可拔除鼻胆管。

3.2.5 术后并发症的指导 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出血[3]。如患者出现上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发黄,黑便呕血等,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并配合医师适当处理。本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经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快康复,没有发生感染和出血现象。

3.3 出院健康教育内容 指导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门诊复查,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讨论

ERCP作为内镜下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免开刀、无痛苦、安全可靠、疗效高、恢复快的优点,已被广大的胰胆疾病,尤其是年老体弱不能开刀、不愿开刀、不需要开刀的病人所青睐。患者心理康复因素对手术愈后的影响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床位护士对ERCP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她们对该诊疗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减少对该手术的怀疑与顾虑,能放松心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好的和医护人员配合。在向病人和家属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带给她们关心和温暖,增强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护理活动中应大力推广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缪林,范志宁,等.经内镜胆道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11-14

第14篇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9-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而微创的治疗方法。在手术的入径选择方面,股动脉由于其管径相对较粗而成为早期的主要选择,但股动脉的解剖特点决定动静脉瘘等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难以完全避免。而桡动脉独立行走于前臂外侧,没有重要的静脉和神经伴行,可完全避免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经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科自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共119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针对不同的穿刺途径,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术后护理比较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19例,年龄29岁-76岁,经股动脉穿刺共62例,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5岁。经桡动脉穿刺共57例,男48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岁,术前均有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其中心肌梗死者78例。2术后护理

2.1穿刺点护理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之后需要在穿刺的部位进行15分钟的压迫止血,防止出血情况发生,在4小时之后停用肝素,并且将动脉鞘管拔出,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压迫6小时。患者回到病房之后为了避免弯曲需要将穿刺的肢体12到24小时之内进行平伸,穿刺之后患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学习如何大小便、咳嗽等,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做完上述之后密切的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血肿和肢体的血液流动情况。患者术后需要及时地将鞘管拔除,以免留置的时间过长,鞘管在体内存留时间过长会导致皮下水肿,鞘管的位置不易掌握很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出血。

患者在穿刺之后需要长时间的平卧,这样就很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因此对患者的四肢进行血液流动的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检测都显示血液的流通情况,在患者被拔出动脉鞘管之后还要在穿刺的部位进行6小时的包扎,通过对右手腕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指温度、手指的毛细血管的颜色和手指的色泽,如果动脉的位置比较浅此时发生水肿、皮下出血的情况比较小,随着患者的逐步康复,不受限制之后一般水肿就会自行消失。

2.2病情观察及护理患者回病房之后,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动态的观察以及对动态进行观测,此时病人如果出现心率失常是非常危险的,心率的变化、病者血压的高低在此时都非常的关键。低血压的发生与低血容量、冠状动脉再灌注、血管痉挛或硝酸甘油类药物作用等因素有关[1]。肺栓塞作为PCI术后的并发症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不少见,常误诊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预防肺栓塞的关键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切记过紧,并避免直接压迫静脉。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此并发症少见,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可能出现急性血管闭塞,可用示指、中指摸桡动脉有无搏动,并仔细观察穿刺侧手的温度、颜色、有无疼痛等。

2.3尿潴留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4-6小时内饮水1000-2000ml,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患者在进行股动脉穿刺之后,伤口疼痛,排尿习惯的突然改变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尽管在之前进行了排尿训练,但是毕竟患者还不是很适应因此,因此当发现或者是发觉患者有尿潴留现象应该及时地对患者进行诱导排尿,改变患者心理因素,是膀胱在充盈的态度下进行尿液的排放。必要时给予导尿。本组出现尿潴留18例,给予诱导排尿成功6例,导尿12例。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无限制,不易发生尿储留。

2.4术后护理难易及患者舒适度评价股动脉手术之后要按照医生嘱咐进行24小时卧床,并且在手术6小时之后要将内鞘管拔出,患者不能随意的走动,此时应该在床上完成吃饭、排泄等问题,由于卧床的时间很长因此肢体的活动受到限制,此时护士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生活问题都是由护士完成,这样就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加重了护士的负担。患者在病床上长时间的卧床,会出现肢体麻木、腰酸背痛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怎样减轻患者的痛苦,因为长时间卧床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活动患者的生活的舒适度会降低。长时间如此患者就出现烦躁的情绪,导致心理抑郁或者是心理问题,此时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排解心理的压力与不畅,积极地配合治疗,减轻血肿、排尿困难情况的发生。通过在生活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采取舒适的卧位,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在病床上按照自己舒适的卧位进行运动,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血肿或者是静脉血栓的形成。3结论

股动脉穿刺是冠脉进行介入诊治的使用最早的方法,手术的成功率高,在临床上使用最为常见也最为成熟。但是随着临床的观察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种手术由于在拔出了动脉鞘管之后中断了肝素的治疗会造成局部血管的并发症。针对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会造成静脉血栓、肺部血栓的形成。另外,股动脉穿刺手术之后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长时间的卧床还会造成前列腺增升的产生,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另外长时间卧床造成患者的心理烦躁也会导致患者的不满意,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很重要,如何降低患者的不满意度值得医护人员继续探讨。与股动脉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其优点是:①桡动脉无较大的静脉和神经毗邻,因此几乎没有穿刺损伤静脉或神经的并发症。②桡动脉表浅,易于压迫止血,造影结束后只需对穿刺局部加压包扎而无需人工压迫止血。③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即可下床行走,无需卧床,避免了因卧床带来的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等痛苦,患者舒适度增加。④有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不易引起手部缺血。⑤对于冠脉病变较轻患者,可在术后第2天下午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因此,对于不能长时间卧床,有腰腿疾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造影可提高其舒适度,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提高复诊率。

有文献报道经桡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97.9%,略低于经股动脉造影98.1%但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本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因此,笔者认为2种途径穿刺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由于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相对困难,桡动脉延续至冠状动脉途中可能有严重迂曲,因而股动脉穿刺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4]。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操作便利,血管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且能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穿刺途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精心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参考文献

[1]程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6(1):48.

[2]李毓仁,黄庆宁,李建美.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照研究。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6):400-403.

第15篇

关键词 急性心梗 护理 体会

急性心梗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已经抢救成功的40例急性心梗病人的护理措施作了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护 理

吸氧: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肌的缺氧状况,减缓心绞痛程度,可以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是对急性心梗病人接待处理和护理的重要环节。吸氧的方式一般为面罩吸氧和鼻导管吸氧,开始时每分钟氧流量可调至4~6L,症状缓解后可调至每分钟2~3L间断吸入,或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有无氧中毒症状。

建立静脉通络: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用药,同时,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多数病人会认为输液已经开始,治病救命的药物已经应用,便产生安全感。

疼痛的处理:在吸氧的同时给病人应用有效的镇痛剂,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病人克服紧张,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有利于缓解疼痛。

进行严密心电监护:观察病人心率、心律和心脏传导情况,必要时连续对病人进行监护。卧床休息,增加身体舒适感:在发病24小时内,病情极不稳定,病人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并减少探视,防止不良的刺激,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休息可以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身体舒适可以减少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

心理护理:急性心梗发病急,患者不仅身体上感觉痛苦,在精神上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心理压力非常大,又由于缺乏知识,因此表现出焦虑,镇惊、恐惧、抑郁,这是正常反应,极其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持。护士应该鼓励患者尽量用语言表达出感受,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介绍自己和其他医护人中,使病人对医院工作人员及环境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及寂寞感。护士要以镇定、自信的举止,娴熟的技术操作,对病人进行护理,以行为向病人提供非语言性保证,同时安慰关心病人,与病人交谈,并列举以往此类病人抢救成功的例子,使病人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生活护理:①戒烟、禁饮含兴奋剂的饮料,以防止发生心律失常。②摄低盐、低脂、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以防止因排便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③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机体的活动耐力。在病情许可和机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与护理活动的决策和时间安排,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主感。常规指定活动或锻炼项目,从能量要求低的活动开始。在活动时要注意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劳逸结合。逐渐活动能增加心脏力量,促进侧支循环。评估并记录患者对活动不能耐受的表现,如:活动前或活动中出现的胸痛、心悸、气喘、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及呕吐者;活动中病人感到疲劳,或情绪紧张,思想压力大:休息时心率每分钟>100次,或每分钟脉搏高于本人基础水平20次:活动后5分钟内脉搏不能恢复到基础水平;活动后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发生变化;急性心梗3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20次或20mmHg,心肌梗死6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30次或30mmHg。

用药护理:急性心梗病人用药后可出现头痛,面色潮红,血压低等。因此,嘱咐病人服药时取坐位或卧位,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如出现厌食、心悸、黄绿视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溶栓治疗时,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过敏及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