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交通系统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地铁;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持续性;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U231+.2 文献标识码: A
一般情况下,铁调度指挥中心负责整个线路的统一指挥工作和集中领导工作。当调度中心出现问题时,车站调度机构应该通过信号指挥地铁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依然是新时代的课题,笔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方法,希望能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地铁调度工作。
1 我国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也在应用这些技术。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进行了TCC建设工作,具体来说,我国已经建设了自动售检票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虽然我国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已经有很多城市建设了地铁线路,但是,很多线路的调度控制只局限于一两条铁路线,这样,地铁就不能朝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我国的地铁路线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状系统,那么,现行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2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
一般情况下,地铁调度指挥中心主要包括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和监控系统,下面笔者具体介绍一下这两种系统的建设情况。
2.1 地铁运营报送系统的建设
地铁运营中心是由运营信息报送、综合业务操作站和地铁调度指挥中心的运营信息报送服务器构成的,综合业务操作站与其它业务系统及挥中心的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共同享用TCC设备。在地铁运营信息报送系统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地铁运营信息工作,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将相关的信息发给乘客,这些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信息和线路日常运营信息。报送系统还应该将相关的运营信息及时发送到线路控制中心的乘客信息系统,接到铁路日常运营信息时,乘客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将它们发送到车站和列车的显示屏上,与此同时,乘客信息系统还应将信息情况发送到各信息报送系统的客户端,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地掌握信息情况。其次,地铁信息运营报告系统应该将信息给各地铁线路控制中心。也就是说,TOC应该将指令、预案内容的处置以及突发事件报告发送给OCC。系统客户端的工作人员看到信息之后会根据信息内容进行下一项活动。再次,乘客信息系统应该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将线路运营情况和突发事件情况发送给其他相关部门。地铁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具有三方面的功能,这三方面内容包括地铁运营情况、上传地铁运营数据、系统所有信息共享。
2.2 地铁运营监控系统的构建
综合监控骨干网、车站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综合监控系统组成了现有的综合监控系统。具体来说,公安监控和专用设备监控组成了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用监控设备观察列车进出车站、乘客流动状况和其他铁路设施的运行情况,这样,各线路车站调度室人员就能随时观察列车乘疏散情况、列车环境情况和列车运营情况。我们都知道,各国地铁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恐怖事件,针对这种情况,安全部门应该在地铁列车内增加闭路图像监控系统。为了避免出现监控设备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将两个部分集成到一个综合监控系统上。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地铁监控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地铁监控系统应该包括网络监控、线路监控、车站监控等市级监控网络。监控软件、终端设备、信号切换设备和数字监控设备组成了车站监控系统,线路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光纤传输设计接收各个地铁站的工作信号,这样,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及时的进行各项监控工作。线网监控系统具有远程信号的控制能力,这样,地铁中的指挥控制人员就能及时接收到各线路的信号,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城市都是通过分散的形式设置地铁线路控制中心的,所以,要想建立网络化运行的监控中心,我们还应继续努力建立出能够相互连接的网络平台。
地铁运营监控系统能够涵盖控制区域的所有铁路线,能在停车场、列车、车站等场所发挥自己的监控作用,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很快的了解列车的客流情况和火警情况。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包括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火警信息、接触轨带电信息、信号系统和线路情况,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能够清晰的显示真实拍摄的视频和信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了解列车的运营情况和位置。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力监控系统图对紧急状况进行分析。工作人员通过突发事件处置系统可以了解突发事件概况和突发事件列表,还可以根据已有的全线图纸资料、图形图像资料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线路设备考核系统收集并分析线路设备的服务状态,并将得到的线路信息及时反馈给各运营主体。
一般情况下,地铁交通网处于不开放、地下相对狭窄的环境之中,在地铁中会有大量的乘客,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救缓工作不容易开展,除此之外,轨道交通的硬软件系统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具有较高的集成化程度,属于自动运行或半自动运行系统。构建地铁运营监测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安装具有监控人流量功能的监控设备,这样,监控设备就能发出紧急情况报告。与地铁运营相关的监控设备应该对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随时为监控系统发送各种设施的运转情况。
言而总之,综合地铁监控系统的构建需要智能技术、综合技术和集成技术,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正朝着传输网络平台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努力将监控功能型系统的形式转换成任务结合型和监控功能型的形式。
3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方向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特征,日后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将具有三级实时控制和三层指挥管理的运营体制,地铁车站级控制、指挥调度控制中心级控制就是三级实时控制;地铁点—地铁车站层、地铁线路—线路控制中心层和地铁网络—调度指挥中心层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三个指挥管理层。
4 结语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是以地铁调度指挥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系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高效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对于地铁运输来说,地铁线网交通调度指挥系统是自己的“大脑”,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负责监控并控制铁路运输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隽,张辉.软件设计模式在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1(03).
[2]陈建译.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共享的实现[J].中国铁路,2010(02).
[3]姜海涛,姚树金.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风险管理系统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路局,2012(06).
关健词:3G通信 智能交通 控制系统
1 引言
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同以往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城市化交通持续发展和汽车拥有量的稳定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我国交通管理发展的速度。而由城市交通中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给交通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再加上我国各地城市交通发展情况不同,交通情况错综复杂,管理难度非常大。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交通路口众多,交通流量较大,违章事件频繁,在此情况下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控制系统就能为控制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智能化调节交通流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2 系统的主要构成
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主要由3G(TD-SCDMA或CDMA2000)数据通信链路,监控中心和多个监控远端组成。3G数据通信链路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可直接运行在交通部门的内部无线局域网上。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利用网络视频服务器通过网络传输到分节点,在分节点可以直接传输上网,或者分节点有矩阵时,也可以把矩阵连接到DVR上,然后再传输上网。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多级级联构成多级监控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用户的需求配置不同的硬件设备。监控远端使用系统设备有远端监控主机、3G数据传输模块、告警采集器、温湿度传感器、画面分割器、摄像机、数字解码器、高速云台和可变镜头、话筒、扬声器等,完成监控中心所需的图像实时监控、现场交通信号智能控制和报警联动功能。监控中心使用系统设备有主控台、3G无线路由器、监视器阵列、视频切换矩阵、主交换机、视频服务器、电视墙等。具体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灵活配置。
利用发展迅速的3G网组成3G无线局域网来传输各交通路口信号点的视频和控制信息,为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组网提供了一条新路。网络管理用户可以对多个监控现场进行实时浏览监控。系统综合应用了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图像传输技术、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技术和3G网络通信技术等,可实现交通监控现场的实时图像显示和网络传输、智能调整摄像机的位置、清晰度和亮度、实现对运动物体的跟踪与识别,对监控情况进行纪录及报警,实时智能调整控制区域内交通信号灯的切换等。
3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采用高速DSP 实现图像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经过图像预处理模块实现对采集图像的复原、增强后,数字图像分别发送给自动控制模块、运动目标检测模块、特定颜色目标检测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系统采用模糊跟踪控制技术实现运动目标的智能跟踪;采用现场总线技术、3G无线以太网通信技术、数字图像传输技术和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实现远程视频、控制及语音信号的传输,采用图像动画与多媒体技术和Web 数据库技术实现图像的网上浏览和历史数据回放及查询。
3.1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有以下特点
(1)实时性。视频数据属于实时数据必须实时处理,例如实时压缩、解压缩、传输等。
(2)分布性。现场图像采集和发送主机和图像接收显示主机位于不同地点,通过计算机有、无线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
(3)同步性。尽管视频信息具有分布性,但在用户终端显示时必须保持同步,声音与视频也必须保持同步。
系统可以组成多级系统, 监控中心还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构成多级交通监控系统,以扩大交通监控范围和系统容量。监控机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实时地传送给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向外广播发送,相关客户只要通过浏览器打开网页便能实时地进行监控。
4 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
4.1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有独特的优越性。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进行建模,是一种并行的计算模型,具有高速运算能力,有很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及高度的灵活性。在各种形式的人工神经网络中,又以误差逆传播(BP)网络应用最为广泛,它已成为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并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最精华的部分。目前,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绝大部分的神经网络模型都采用BP网络和它的变化形式。
高阶神经网络属于BP神经网络的一种,它与传统BP神经网络的不同在于构成高阶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是智能神经元,即这种神经元具有“思考”的能力,它能根据自身外部网络的变化调整内部的转移函数,在内外双调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个初步的模型是对于一个交叉口而言,影响交叉口一个出口的交通流量Q(预测的输出变量)的因素共有6个(即输入变量为6个),它们分别是:Q1、Q2、Q3、 Qt-1(这个出口前15分钟流量)、Qt-2(这个出口前30分钟流量)、t(时间);输出层一个神经元(需预测的15分钟后的出通流量);隐层采用试算的方法优化,最后确定第一个隐层11个神经元,第二个隐层4个神经元。这样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应用并能够胜任于实时交通流预测。
4.2 TD-SCDMA3G移动通信技术
TD-SCDMA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系统中,由于采用了TDD模式,上、下行链路采用同一频率,在同一时刻上下行链路的空间物理特性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只要在基站端依据上行数据进行空间参数的估底再根据这些估值对下行链路的数据进行数字赋形,就可以达到自适应波束赋形的目的,充分发挥智能天线的作用。
智能天线的采用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因此,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采用接力切换方式,根据用户的方位。距离信息来判断手机用户现在是否移动到了应该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可通过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的准备,达到接力切换的目的。接力切换可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时对邻近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
TD-SCDMA系统仅采用1.28Mb/s的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 11Mb/s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而其他的3G FDD(频分双工)的方案,要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均需要2×5Mb/s的带宽即需两个对称的5Mb/s带宽分别作为上、下行频段,且上下行频段间需要有几十兆的频率间隔作为保护,在目前频谱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找到符合要求的对称频段非常困难,而D-SCDMA系统可以“见缝插针”只要有满足一个载彼的频段(1.6Mb/s)就可使用,可以灵活有效地利用现有的频率资源。
4.3 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
CDMA即码分多止是由美国Qualcomm公司首先提出的技术。其原理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昆再经载波调制后发送出去,接收端由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宽带信号做相关处理,以恢复信息数据,与FDMA和TDMA相比,CDMA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归纳起来CDMA应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的优点有:
(1)系统容量大,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直当用户不讲话时,该信道内的所有其他用户会由于干扰减小而得益。因此利用人类话音特点的 CDMA系统可大幅降低相互干忧增大其实际容量近3倍。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系统容量理论上比模拟网大20倍,实际上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大 4~5倍。
(2)系统通信质量更佳。软切换技术(先连接再断开)可以克服硬切换容易掉话的缺点,CDMA系统工作在相同的频率和带宽上比TDMA系统更容易实现软切换技术,从而提高通信质量。CDMA系统采用确定声码器速率的自适应阈值技术、强有力的误码纠错、软切换技术和分离多径分集接收帆可提供TDMA系统不能比拟的、高质量的数据。
(3)频带利用率高,CDMA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木尽管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提高是以占用频带带宽为代价的,但是CDMA允许单一频率在整个系统区域内可重复使用,使许多用户共用这一频带同时进行通稻大大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这种扩频CDMA方式虽然要占用较宽的频带,但按每个用户占用的平均频带来计算,其频带利用率是很高的。CDMA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信号速率的情况,提供不同的信道频带利用形式,使给定频带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4 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技术
MPEG-4除采用第一代视频编码的核心技术,如变换编码、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有创见性的关键技术,并在第一代视频编码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完善和改进。下面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4.4.1 视频对象提取技术MPEG-4实现基于内容交互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视频/图像分割成不同对象或者把运动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相应编码方法,以实现高效压缩。因此视频对象提取即视频对象分割,是MPEG-4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也是新一代视频编码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在视频分割中基于数学形态理论的分水岭(watershed)算法被广泛使用,它又称水线算法,其基本过程是连续腐蚀二值图像,由图像简化、标记提取、决策、后处理四个阶段构成。分水岭算法具有运算简单、性能优良,能够较好提取运动对象轮廓、准确得到运动物体边缘的优点。
4.4.2 VOP视频编码技术
视频对象平面(VOP,Video Object Plane)是视频对象(VO)在某一时刻的采样,VOP是MPEG-4视频编码的核心概念。MPEG-4在编码过程中针对不同VO采用不同的编码策略,即对前景VO的压缩编码尽可能保留细节和平滑;对背景VO则采用高压缩率的编码策略,甚至不予传输而在解码端由其他背景拼接而成。这种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不仅克服了第一代视频编码中高压缩率编码所产生的方块效应,而且使用户可与场景交互,从而既提高了压缩比,又实现了基于内容的交互,为视频编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4.3 视频编码可分级性技术
MPEG- 4通过视频对象层(VOL,Video Object Layer)数据结构来实现分级编码。MPEG-4提供了两种基本分级工具,即时域分级(Temporal Scalability)和空域分级(Spatial Scalability),此外还支持时域和空域的混合分级。每一种分级编码都至少有两层VOL,低层称为基本层,高层称为增强层。基本层提供了视频序列的基本信息,增强层提供了视频序列更高的分辨率和细节。
在随后增补的视频流应用框架中,MPEG-4提出了FGS(Fine Granularity Scalable,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以及PFGS(Progressive Fine Granularity Scalable,渐进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
4.4.4 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技术
MPEG- 4采用I-VOP、P-VOP、B-VOP三种帧格式来表征不同的运动补偿类型。它采用了H.263中的半像素搜索(half pixel searching)技术和重叠运动补偿(overlapped motion compensation)技术,同时又引入重复填充(repetitive padding)技术和修改的块(多边形)匹配(modified block (polygon)matching)技术以支持任意形状的VOP区域。
5 结语
系统综合应用了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最佳交通流量算法、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图像传输技术、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技术和3G网络通信等技术。所构建的智能交通系统可实现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等,为指挥人员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使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高阶神经网络预测算法,预测精度高。高阶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是智能神经元,即这种神经元具有“思考”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智能水平,在公交、地铁及物流运输等系统中都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GB/T17975-20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2] 汤吉群,李玲编著.数据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 J.Morris, Jie Zhang. A Sequential Learning Approach for Single Hidden Layer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Vol.11.No.1, 1998.
[4](美)Behtouz Forouzan ,Catherine Coombs,Sophia Chung Fegan.潘乞,朱丹宇,周正康译.数据通信与网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A.Shay 著,Understanding Data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 PWS Publixhing Company, 1997.
[6] 贺国光,李宇,马寿峰.基于数学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
[7] 谭国真,丁浩,广义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其在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J],Vol.17 suppl,2002.
[8] 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 黄曦.广域网VoD系统中的视频流组播传输机制设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28~29.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
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
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问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
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一陕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杨培(1982-),男,汉族,河北保定,讲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老龄化设计、社会创新设计。
胡茜雯(1991-),女,汉族,河南洛阳,硕士,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关键词:“十三五”;阜阳市;交通信息化;对策
1 交通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
1.1 信息孤岛现象尚存在
信息化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业务管理协同程度较低,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尚未搭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交换共享还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信息化在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建立协同式、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方面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融合不够
管理效能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传统的交通运输要素运行监测、行业管理、信息服务、政务公开提供基础的技术条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主要业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程度尚浅,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还有较大空间。
1.3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尚需提升
信息服务公众体验不佳,伴随着阜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城乡居民对交通基本信息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人民群众实际感受更加关注,保障交通信息化发展与阜阳经济社会现代化相协调,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技术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将成为摆在阜阳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阜阳市构建智慧城市工作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和其他行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业更加迫切。
1.4 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社会力量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力量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运维、服务领域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亟待构建。
2 形势需求
阜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强智慧交通信息化发展,一是构建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综合运输需要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高效安全,需要构建交通运行环境和运载装备监测体系。三是保障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良性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四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需要“互联网+”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
3 发展目标
3.1 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
依托阜阳市云计算中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运输多种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省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聚集于云中心。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统一的覆盖市、县的两级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连互通,交通信息网络在市、县交通运输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交通重点企业的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3.2 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精准化
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主要事项在线办理覆盖省市县三级;实现公交、长途客运、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出行服务信息共享。
公交一卡通发卡量达到100万,公交车、出租车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100%,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大于80%。
3.3 实现行业监督管理精细化
实现重点路段、桥梁、隧道、服务区、船闸、港口、客货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实时监测;实现“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交通运输执法车辆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全市Ⅱ类以上治超检测站100%实现信息化管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覆盖全市所有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主体,重点建设工程关键点实现实时监测。
3.4 实现综合分析决策科学化
初步建成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建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管理机制。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切实发挥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信息化领导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信息化规划制订和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协调等职责,确保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县区交通运输信息化执行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形成上下、条块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政策制定和制度落实
制订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相关政策,做好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阜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采购、实施、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监管。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制度,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情况的考核,科学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做好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和安全防护工作。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安全培训机制,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4.3 注重标准建设和执行力度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信息化标准规范宣贯,加强行业信息系统第三方测评工作,促进行业标准编制和应用有效衔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将标准规范管理纳入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各项技术标准。
4.4 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
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为主,以引进为辅,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交通运输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交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为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5 加强技术融合和成果推广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支持和调动信息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推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行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高分遥感在交通运行状态动态数据采集、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其它地区的技术交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推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4.6 推动模式创新和政企合作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多渠道筹措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以市场化方式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中,在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建设与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逐步走向社会化,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西方传统绘画;写生;模仿自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86-01
在绘画领域人们一直都钟情于对景写生,把对大自然的真善美感受,进行深刻的吸收和借鉴。虽然中西都很重视写生,但是他们的写生观是大有不同的。本文章从模仿自然的角度来阐述中西传统绘画的写生观。什么是写生观呢?写生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离不开对人、景、物的写生。可是在写生的过程中,画者是怎么样观察客观对象的呢?面对大自然画家是怎么样思考绘画的呢?中国和西方的艺术家的说法是各有千秋。
一、关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一)中国传统绘画关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高扬道法自然的审美观念,以物我两忘的审美判断和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综合构成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周易中讲“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高度和谐的境界,是万物交融的整合感,所以中国绘画就来自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张璪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对“道法自然”地发挥。艺术家在面对大自然写生的时候便有了物我统一、陶冶性情、不求形似的特点,表现出了即亲近大自然有超越大自然的画面。谢赫的“六法”中,把对景写生放在第三位,这就远区别于西方绘画了。五代时期的荆浩高度重视深入生活,他笔下的写生观是要求达到“真”,既要表现出自然山川本质的真实和互相间内在的联系,很重视写生。
由此中国传统绘画就发展为以自然为源泉,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创造出高于自然生活的艺术作品。
(二)西方传统绘画关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模仿说”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的。赫拉克斯特的观点是“自然不是借用相同的东西,而是借助对立的东西形成最初的和谐。因为艺术模仿自然,他是第一个提出艺术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他将艺术模仿的对象从自然地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这开始艺术模仿的对象也逐渐扩大到社会人生。亚里士多德对他老师的观点全盘否定了,他认为 客观世界就是真实地世界,而不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他肯定艺术家的创造活动,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关于模仿自然提出的理论虽然没有西方的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但是 “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提出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很关注大自然,体悟自然界的高妙和灵性。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表达主观的感受,将个体的小我和宇宙自然地大我合二为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传统绘画关于模仿自然观明确的被提出形成了写实的体系,将客观事物进行再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仿或者写实的表达。它的模仿自然观是要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形成了主客观对立的“二元论”。但是他们相同的地方就是,以承认自然地客观实在,以自然为本原,面对大自然写生都是围绕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注重事物外部和内部的揭示。
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西绘画写生观
从概念上讲,写生是艺术家运用绘画工具描绘出自然界的真实物象。一般写生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家所完成的最终绘画,只是为最终的绘画搜集素材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仔细观察和体会。写生的目的不同则观察方式就不同,综合来讲,写生有提高技法的写生,有体验生活的写生,有搜集素材的写生,有创作方法的写生。古人讲“积厚薄发”,大量的写生体验,通过对自然界中客观对象的深入研究,记录下自己所感受和观察到得事物,能使自己的观察变得敏锐,造型铭记于心,这样笔意在先就胸有成竹了。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
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与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禅宗是分不开的,经过魏晋发展至明清,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关于写生的理论著作。就像宗炳的“画像布色,构兹云岭…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话,就是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最早的记载。从绘画的角度来看,他又说艺术家应该“应目会心”,在写生的时候事物的外在特征和规律要熟悉掌握,中国艺术家提倡“行万里路”,同时也要观察、记忆。谢赫的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他把对物写生放在第三个。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细,殆不见墨色,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此时的写生概念真正形成,在理论著作中真正的定义出来。黄公望曾说过;“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说明他重视外出写生,喜与大自然亲近。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自谓“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可见他常与黄山作伴,必能熟悉黄山的山体特征,从而游刃有余的描绘出山的体态。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的重点在于处理写生中的笔墨语言和自然地关系,讲求目识心记,对待自然的描绘不在乎于形似,意会多于刻画。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主观感受,画家在写生时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过分强调客观描绘的对象。这的写生的“生”其实也就是“生动、生趣”了,以平面来观察世界,重表现。
(二)西方传统绘画的写生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的绘画虽没有科学的知识,可是却能以色彩来造型,他画的人体颇有一些立体感,衣纹被描绘的挺拔有力,光线也是十分的逼真。他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他是写实主义表现方法的开创者。达芬奇说;“绘画是透视之母,是视线的科学”。这说明西方绘画热衷于透视知识的研究与运用。苏格拉底说;“绘画是对所见物的描绘”。在德拉克洛瓦的日记中写到;“由于追求和整理高雅的‘形’而忽视产生的阴影,那就和你们一样失掉了肉体的感觉。你们也就画不出来在灰蓝画面上稍艳的皮肤颜色,你们之所以对于绘画的一个要素——色彩——等闲视之,就是这个原因”,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光线和明暗。赫伯特·里德说;“色彩的功能在于增强绘画的真实感”。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写生观重再现,注重模仿自然,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更真实地变现出客观事实,重视对光线,透视、明暗、色彩的运用,努力去营造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感和逼真的效果多以直接面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描绘。
三、从内容与形式中的模仿自然看中西传统绘画写生观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由于中西方传统绘画的模仿自然观不同,就造成了中西方在对待客观事实中所表现形式不同。从构图上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林泉高致》提到高远,平原、深远的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使得整个视角是不固定的,可任游于整个景象中的任意一个角落去观察模仿自然。 西方传统绘画要求从某一个固定于焦点出发,严格的控制比例、结构等,严谨的细节刻画出了有纵深感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构图更加深了模仿对象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对世界的自然万物有敬佩又有征服欲的体现。从技法上看,中国传统绘画用最简单的线条和笔墨的情趣,去表达超乎于表面的内在精神。中国传统绘画偏重于感悟,主观的表现出客观世界。西方传统绘画追求再现客观世界,甚至要达到逼真的效果,自觉地专研科学,对透视学,光学,解剖学,色彩学等理论的研究上,这些研究为“模仿自然”也提供了可靠的准确性。
本篇文章是从模仿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了解中西传统绘画写生观的比较。中国人讲究与自然的交流、对话,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将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尤其强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融合。自然是最高境界,因此,人们“回归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西方人更注重模仿、再现,强调真实空间的描绘。
参考文献:
[1]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951-1950.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8-205.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 要】建立公交客车液压蓄能器回收起步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良好道路上,以40km/h下的制动车速,蓄能器回收的能量使得公交客车起步行驶了20.96m。
关键词 液压蓄能器;公交客车;Matlab/simulink仿真
Bus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Simulation Research
YIN Yun-chao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China)
【Abstract】Bus hydraulic accumulator started recyc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horizontal well on the road, At 40 km/h speed is braking, Bus started driving the 20.96 m by accumulator recycling of energy.
【Key words】Hydraulic accumulator; City bus;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作者简介:殷允朝(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节能技术。
0 引言
在公交客车制动过程中蓄能器将能量回收,同时在起步时将蓄能器收集的能量及时释放,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有效节约了能源。大多文献[1,4]介绍回收过程,往往忽略了能量释放过程的建模分析。对此针对宇通公交客车建立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 进行仿真计算。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宇通公交客车为模型,建立液压蓄能器并联的混合动力系统。在40km/h的车速下制动,蓄能器回收所收集的能量全部使得汽车起步行驶,其平衡方程式[5]为:
2 仿真结果
通过数学方程式,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仿真[6]分析,结果如下。
图1为液压蓄能器在40km/h下制动所回收的液压容积(14.2/L)全部用来起步的排液容积与时间函数图。
图2为液压蓄能器全部用来作为公交客车的起步所行驶的里程(距离)。
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动速度为40km/h作用下蓄能器回收的液体容积为14.2L,全部用来起步行驶的距离为20.96m。
3 结束语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了制动能量再生,并将蓄能器回收的能量用于起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对改善汽车节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天豪,刘海朝,祝昌洪.液压蓄能式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AMESmi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03(39):123-125.
[2]曲金玉,李训明,任传波,等.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制动性能仿真与实验分析[J].新能源技术,2014(09):48-52.
[3]闫叶翠,刘庆国,陈杰.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0,02(32):93-97.
[4]陈林飞,倪,吕帅帅,等.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力回收系统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42(06):12-14.
[5]余志生.汽车理论[M].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对于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我们也将建立一套实现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图像扫描、文本识别等方式,实现对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的数字化,并和课堂学能监测的内容一起,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整的错题集。通过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的处理,教师通过教师应用平台,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及个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应用平台,学生便于及时查阅,进行多次学习。
(六)家长应用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效、通畅的家长应用平台。相比传统短信方式,它不仅让教师能便捷地将学生在校情况、考试成绩及分析、课程作业、学校通知、班级活动等信息以短信、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而且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计算机等工具,调用查阅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自己权限允许的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孩子每节课学习的全面信息,并可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记录孩子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电子档案袋,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这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有便捷的渠道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初步成效与反思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让教与学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广大教师能高效便捷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数字化及存储积累,经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这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者随时随地进行多次在线学习,及时补缺。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家长而言,家校沟通更加顺畅翔实。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克服幕课中存在的过度地低头在电脑前学习的弊端。网络课程的高互动与实际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是不一样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强,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中长时间的网络课程或者视频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幕课本身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幕课更适合大学生或者课前课后的学习。基础教育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幕课平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也不可避免会逐渐暴露出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比如教师尤其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习惯的老教师,如何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其次,相关的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水平有待于提高:课堂教学平台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实现模式的智能适应;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如何让教师、学生更有效地使用不断积累形成的“错题云”;如何对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确定学生在课堂内外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终端的“度”;如何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根据不同学科或者“一科多模”建立相应的教学系统;等等。我们想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尽量多中小学校的加盟,建立“大数据”,通过加强与IT界的合作,建立名师智慧空间站加强研究与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用研究的、科学的态度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有人认为,抱怨就是不懂得珍惜,抱怨是很消极的行为,抱怨甚至会让一段关系走向分裂。
人们对“抱怨”的评价不完全是错的。如果没有学会有效的抱怨方式,没有从抱怨声中听到爱的语言,也没有正确地处理抱怨,那么抱怨就真的会变成横隔在亲密关系里的屏障,把两颗心隔开。
但我们也要看到抱怨积极的一面,既然它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生物性别,气质性格……人和人之间的诸多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即便是非常相爱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中,也会遇到种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每一对伴侣都要经历艰难的感情磨合期,最后才能找到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在寻找矛盾的解决之道时,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问题就来了,如果没有体验到情感上的不满足,没有感觉到外在现实和内心期望的冲突,也就不存在矛盾一说了。可一旦有了矛盾,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假设人们在体验到不满足时,选择忽略、转移、替代、隐忍等对关系有害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去和伴侣沟通,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达到亲密,难以深入和稳固。
所以,人们应该欢迎伴侣的抱怨,因为那意味着他在努力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感觉和期待。如果这些抱怨能够被认真对待,同时被有效地处理,那么抱怨就会变成伴侣关系的加油站,而非绊脚石。
伴侣之间为什么会有抱怨?简单来说,是因为期待没有被满足。
比如我期待丈夫可以多陪伴我,可他总是忙于工作。当我的期待总是落空时,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期待又是来自哪里呢?显然,期待来自于爱。
相信那些正在抱怨的人,也是因为爱自己的伴侣,才会愿意花费气力去抱怨。有句话这么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没有感觉。”人们不会去抱怨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人只有对亲密的人才会有期待。
生活是琐碎而冗长的,两个不同的人共同生活,有太多东西需要调和。所以“抱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短时间内彻底消失,但期待与爱却会永存。
责编/刘维笑
E-mail:
MOOC(幕课)的兴起,被认为是横跨IT行业和教育界的革命性事件。目前幕课浪潮正冲击部分大学课堂。然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我国中小学建立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我们通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建立“一中心五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概念的诠释与价值分析
(一)教学案
教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教学案关注学生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体现“学为中心” 的方案。教学案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教学案与通常所说的“学案”“教案”有所不同,它体现的是教与学有机整合、和谐发展,本质是追求“动态平衡、轻负高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爱学、善学、会学,又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能,是实现“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教学案
数字化教学案是将原有纸质教学案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让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互动的教学评价反馈,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三)智慧课堂互动教学
智慧课堂是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由“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电脑终端、互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交互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全体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互动教学具有“交互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对象的交互性、交互反馈的及时性、交互影响的持续性”的特点。
(四)幕课
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是幕课的核心概念,微视频、人性化、翻转课堂是幕课的核心特点。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只是在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用FTP文件服务器进行教学资源的传送;通过PPT或电子白板软件,利用投影、实物展示台进行课堂教学;等等。课堂教学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更深度融合,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对几何级数增长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效率低。一些年轻教师因为从教经验及自身教学资源积累的不足,无法准确有效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获得足够丰富的、具有指向性的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纸质文本所呈现给学生并反馈给教师的相关学习信息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要浪费大量的纸张,同时不利于对相关内容的高效存储、整理和再利用;二是很难做到及时实时的统计分析、挖掘、加工和整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一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虽然有,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没能有效形成每个学生完整的成长档案袋,不利于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跟踪评价。对于家长而言,以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使用类似校讯通的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单向地向家长发“通知”。 家长无法更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不利于形成家校合力,难以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尝试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使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后台分析处理能力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系统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的互动教学评价反馈。运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二、实践研究
我们以建设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为切入口,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和五个应用平台,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共享,逐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综合评价的数字化,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者之间高效通畅便捷的沟通平台。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主干结构、各平台基本功能及简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
基于云技术建立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是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不仅用于存放现有的课件、题库、微课等资源,教师、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按多种方式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源。题库可以按试题、公式、知识点等方式检索,能根据教师需求按知识点进行高效快速的自动或手动组卷。课件和微课视频可以按年级学科章节检索。同时随着各个应用平台的不断推广和持续使用,更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逐步积累、丰富和优化,从而为后来的教师提供越来越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减轻相关教师的负担。
1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数据图表
下图为吴正宪《面积的认识》数据编码后的分析矩阵:
表1 吴正宪《面积的认识》分析矩阵
2 数据分析及总结教育智慧
以便表达,本研究将FIAS中矩阵各行列构成之元素称为
a(i,j),各列的加总称为ROW(i)=■a(i,j),各行的加总称为COL(j)=■a(i,j),而矩阵全部元素的加总则为Total=■■a(i,j)。[1]
2.1 教育智慧之一――教学语言丰富精彩
表2 《面积的认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计算公式
由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将《面积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无效语言所占课堂总体语言比例做饼状图1如下:
图1课堂教学的语言结构
由饼状图看出,教师语言比率较高,学生语言比率较低,无效语言所占比率极少,可见《面积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吴正宪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面积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语言高达23.3%,可见学生在这节课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而这节课中所占比率很少的无效语言是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或学生进行讨论,但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中,这类语言只能归类为无效语言,可见吴正宪教师这节课的利用率极高。
吴老师的语言是充满智慧的,总是温暖着每一位认真的学生,给他们信心,给他们能量,“你们的状态真好,眼睛都亮亮的”,学生回答完问题时,继续鼓励,“有感觉了,不着急,接着来”,还有引导性的语言,“那今天面积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经常启发学生思考,“你来涂它,它涂的时候你好好看一看哈,”,带着赞美性的?Z言,“这个女孩我真的喜欢你,她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思考”……吴老师处处都在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丰富的语言形式进行鼓励,注重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肯定自己,喜欢自己,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外向,更加愿意表现自己,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在轻松愉悦中解决问题。
2.2 教育智慧之二――积极师生互动,让“面积”在轻松愉快中习得
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语言,可进一步做《面积的认识》一课教师教学语言与学生语言比例图,如图2:
笔者对语言比例折线图看出:
(1)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特征。(通过图分析教师语言特征)《面积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比例折线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吴老师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语言比例在 60%-80%之间,学生语言比例在 40%以内。这节课中,学生和教师互动比较频繁,教师处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步步深化认识,理解知识。课程中停顿、沉默或混乱的比例都很小,表示教师的上
课效率高,学生接受知识效率高,无效的语言动作较少。吴老师
语言比例折线图形成了13次高峰,观察上课视频,在高峰点吴老师一直鼓励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抓住学生提出的想法,对他们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继续深入、继续拓展,继续完善,使学生在一节课结束之后知识比较掌握比较全面,理解比较深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停顿、沉默或混乱的时候学生一般在小组进行讨论或者自己在思考练习,吴老师一旁指导。“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关系构成了这堂课的基本过程。
(2)吴老师课堂调控能力。首先,吴老师整节课的情绪状态很好,一直是笑眯眯的,出现突况灵活处理; 其次,整个课堂松紧有度,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稳”,听完吴老师的课如沐春风,在该让学生思考的时候,吴老师立即放手,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在张弛有度中轻松习得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吴老师多用鼓励技术使课堂更加和谐,对学生不吝赞美之词,将数学教育、态度教育、价值观教育无声无息寓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中。在鼓励中,学生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更加乐于与老师互动,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吴老师的个性教学风格。从教师提问比率来看,《面积的认识》一课,吴老师的课堂提问比率高达56.4417%,从语言比例折线图来看,说明吴老师的课堂能很好的利用问题来推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吴老师一直希望创造学生们喜欢的课堂。[2]吴老师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如此的自然,每一环节的安排都独具匠心,处处可见她的教育智慧。她经常毫不吝啬对学生们的夸奖和赞美鼓励,每一个在她课堂上的学生都是热情积极的,她的教学语言像一股春风徐徐吹入学生们的心灵。她的教学语言已经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表现出来的教学艺术之美,曾经有学者用“清丽圆润”[3]概括,笔者认为是及其恰当的。她在课堂中表现出来高尚的修养,温柔细腻的人格魅力,和风细雨的言谈和轻盈细腻的举止,处处体现她的教育智慧。
2.3 教育智慧之三――建立轻松愉快情感关系
将分析矩阵中1至3行与1至3列的交叉区域称之为“积极整合区域”,假如在这个区域中的数据次数比较多,则课堂气氛比较积极课堂的交流比较多;而分析矩阵中7至8行与6至7列的交叉区域则被称之为“缺陷区域”,假如出现在这个区域中数据次数较多,则代表课堂未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中的情感互动较少。
落在积极区域的数据比率大于落在缺陷区域的比率,吴老师这堂课气氛很融洽,一直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积极的与她进行互动。整堂课观察下来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到后11分钟就呈现比较适应放松的情境,吴老师一节课也一直在扩展、完善学生的答案,使学生接收到更完整、更清楚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接纳、利用学生答案时,也让学生的想法更多参与课堂,使学生情感交流更为融洽。
一、福建交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福建省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和发展,围绕交通“三大建设”统筹规划,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履盖了交通建设、生产、管理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一基础、一中心、两体系、四领域”为主要特征的福建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即:建设一个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一个全省交通数据中心,完善安全和发展环境二个保障体系,重点开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物流服务和公众服务四大领域的应用,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林元洪副处长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一项事关海西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福建提出推进海西“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交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提上日程。在《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重点构建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港口综合信息服务、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及交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五大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全面打造以“协同共享、智慧感知、安全诚信、绿色节能、便捷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新局面,初步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助推“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随着福厦、龙厦高铁的开通及泉州“二次创业”,带动了福厦一带沿海经济发展。福厦高速公路的扩容造就了道路变得更加宽畅、交通越来越便利。在道路交通建设的同时,沿路安装闭路监控,公路、铁路分别建立起了道路交通中心调度指挥网,达到灵活监控、高效调度运输工具。
二、目前信息化下交通保障组织指挥存在问题
1、信息化下运输队伍的招工用工难:就笔者所在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是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一级企业。主要从事长、短途道路旅客运输、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营运。其中拥有客车1647辆、出租车650辆、旅游客车29辆,公交车86辆、货车17辆。公司坚持科技强安,花费700多万元建立GPS监控管理平台和客服中心,同时为公司客车2500多部营运车安装GPS车载终端,并将车辆运营途中过程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及时跟踪车辆运行。目前驾驶员人数达2500 人,由于驾驶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所以驾驶队伍流动性非常大,社会上普遍呈现招工用工难问题。在GPS监控中心,只有6 人管理,待遇也较低,队伍流动性较大,这给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2、信息化下交通战备运输队伍演练较少,应急能力不强。在福建省交通厅的组织指挥下,2008年8月笔者所在公司派出2部欧Ⅲ型环保车辆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应急保障车辆运输任务。同年10月,在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福建泉州举行第六届农运会的运输保障任务。2011年10月18日深夜,安溪路段漳平至泉州铁路发生火车脱轨,致大批旅客滞留,在泉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紧急调派我司20部公交车,成功参与在抢险救灾,安全疏散旅客 800多人。虽有几次政府指令性任务,但驾驶队伍因缺乏对交通战备的重要性认识,驾驶队伍和指挥人员参加交通战备紧急运输演练时间少,导致经验不足。历年中国人有种传统思想,常抱着“火来水挡”、“将来兵挡”,搞搞突击和应付形式。没有提早谋划,组织队伍培训,应急能力就相对较差。甚至有的行业或部门没有动态建立交通战备运输队伍,如有突发事件就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交通运输行业部门信息化平台建立不完善、协同指挥力不强。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工具的投入,形成了公路有汽车客运、铁路有火车,海上有客轮、航空有飞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给市民出行交通带来极大便利。但海陆空三大运输部门常常为经营之道,各自为阵,行业部门相互协调较少,缺泛统一指挥力量。同时,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比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它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在人员监控管理、调度等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三、探索信息化下交通组织指挥的方法与手段
在交通运输行业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的有力支撑。笔者认为主要方法手段如下: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为了让驾驶队伍明确交通战备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交战备部门要大力宣传,一年组织一次队伍学习,通过印宣传品、电视教育、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大宣传,明确任务,统一思想,提高对交通战备运输意义的认识。
2、加强基础和队伍建设,制定有效方案,适时组织演练
一是加强交通战备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基本建设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工作,修建完善了战备设施,增强了交通的国防运用潜力和公路战备能力。
二是做好了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储备部分车辆、交通抢修工具、器材等战备物资,为应急保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是组建了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根据交通队伍实际情况,组建了道桥抢修分队、交通运输保障分队、海上运输保障分队、码头装卸载保障分队等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要具备了一定的战时交通保障骨干力量和突击力量。笔者的公司有退伍军人,但年龄老化。目前,公司有一支2000多人的驾驶队伍,其中有一批公营者驾驶员工作责任心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我们每年不定期召开驾驶人承包经营者座谈会,每逢“八一”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邀请部队官兵联欢、进军营慰问人民子弟兵,以军民共建方式加强交流,增进彼此友谊,达到民拥军、军爱民,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环境。
四是开展交通实力调查统计。每年都对交通线路、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勘察,对所属单位专业战备分队人员数量、运载工具等进行实力统计,为摸清交通动员潜力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五是及时拟制和修订战时交通保障计划。每年根据交通队伍人动、装备调整、担负任务及交通路线调整等情况及时拟制和修订交通应急保障计划和有关的保障方案,为快速动员交通准备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参加军事演练和训练。要通过参加军队、民兵演习,组织所属交通专业分队开展了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全面开展交通动员提供了一些经验;同时,还结合防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组织道桥抢修队伍进行公路、桥梁抢修实战演练,并在完成任务中注意完善交通保障程序、方法和措施,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和检验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快速动员反应能力和应对各种情况的综合处置能力。
3、建立交通运输队伍动态信息库,加强人文关怀。
因交通运输队伍流动性强,为了稳定队伍,企业应从工资待遇、家庭生活、子女就学等方面入手,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建立驾驶员之家、关照职工生活,帮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为其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觉企业和社会的温暖,更好地为城市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交战办把驾驶队伍的个人通讯建立动态信息库,建立手机短信平台,不定期发送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防交战备等信息。
论文摘要:传统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传统武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前言
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又是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塑造伟大民族品格和文明人格的阳刚文化。
1 正确地认识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历史性与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
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部分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武术德育教育思想带入社会主义社会活动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武术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踢除掺杂其中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思想道德,而取其积极、进步、革新思想道德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武术德育教育体系,才能构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合理地分析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传统的武德文化是武林先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精髓,积淀和凝练了丰富的武术伦理思想道德,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德育教育的文化核心,它不仅具有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从习者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它历经了历史潮流的洗涤,接收了历史社会的过滤、承载了历代人物的结晶,以一种“下位层次文化”即俗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3],共同构成从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深入地挖掘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育性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民族自由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以过人的胆识、矫健的身法、精湛的技术,击败了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使他们不敢在中国的舞台上耀武扬威,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
4 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武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历史上武术改革与创新风起云涌,如王朗苦习螳螂两臂捕食之法形成螳螂拳、霍元甲顶着严父的打骂创立了迷踪拳,李小龙冒着“欺师灭祖”罪名创立了截拳道,太极拳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陈、杨、孙、武、吴、李、赵等各种风格,逐步发展成太极拳系列,可以说每一拳种成熟的背后都凝练了武林先辈们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结晶了武术先辈们精益求精的尚武精神的精华,最终才造就了武术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时代主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下进行武术德育教育,必须要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教育习武之人及与武术有关联的人群,要以武术的发展为己任,摈弃传统武术德育教育中的固步自封的宗派思想、为我独尊的霸道思想、报仇雪恨的复仇思想、杀富济贫的英雄思想,弘扬博采众长的求精思想、不与争锋的忍让思想、冤家易解的和平思想、普渡众僧的救世思想。这将有利于坚持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5 科学地整合传统武术德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武德”一词是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术语,用以约束和规范军人的言行。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尧舜时代,有三苗不服,禹准备攻伐,舜说:“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这说明在尧舜时代,就已经重视了“武”与“德”的结合,并上升到“道”高度。“禁暴”说的是要团结互助,“戢兵”说的是要安国兴邦,保大说的是要顾全大局,“定功”说是要论功行赏,“安民”是要安居乐业,“和众”说的是要宽以待人,“丰财”说是要勤俭节约。这是我国最早的条款性的武德标准,短短十八言,却意味深长.
6 结语
武术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元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一线的武术教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武术德育教育是武术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会,1995.
[2] 周家宝,刘春庭.初探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 体育世界•学术,2007,(12):38-39.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可以理解为被社会承认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除了现实的社会,还存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1]在国内对于网络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网络社会的价值冲突高度重视,但却较少论及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一些人甚至不承认其存在。我们认为,否认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不符合网络发展的客观实际。[2]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问题成为一个新兴的话题。网络社会认同力量的彰显,使得网络社会认同的研究方法成为“显问题”。就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看,主要是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3]譬如网民的数量、互联网的普及率、网名人均上网的时间等,这些数据都可以成为研究网络社会问题的参考。个人作为网络社会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如何体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次对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研究中,我们参照了前期研究学者们量化的研究方法,选取了QQ网络社交软件作为媒介,以QQ用户为例,研究个人实现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问题。其实,目前在网络上可以衡量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社交平台有很多,例如个人的网页、微博、微信、威客、维基、陌陌等等,我们选取QQ用户为例,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使用率极高,方便我们获得研究的样本。我们认为,QQ用户的好友数量、个人QQ空间平均每天被别人访问的次数、个人空间里被点赞的次数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指标,QQ用户自身被关注的程度越高,说明他在网络社会中的社会价值越凸显。
个人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知识深度基础会影响其参与网络社会知识共享、转移、合作的知识吸收进度,影响其参与网络活动的程度及网络社会价值的体现。大多数的已有研究基本都是将知识深度定义为知识的一个属性,用于描述各个知识学科领域所处的阶段。[4]知识深度的测量非常的复杂,为了方便我们的测量,我们用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衡量个人的知识深度的方法。本文以QQ用户为例,基于网络资本研究知识深度对于一个人实现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影响,找出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个人达到更高的社会认同需要的知识深度,为个人发展提供业务指导。
二、研究的方法
(一)资料来源
为了收集本次研究的数据,我们在广西百色市内随机选取了5条街道,随机派发出调查问卷156份,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为141份,问卷合格率为90.38%。
(二)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确定: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我们用个人QQ空间上每天被访问的次数作为测量指标。个人QQ空间上每天被访问的次数,分为1-20、21-50、51-80、81以上四个等级。
自变量的确定:
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
1.社会科学历史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社会科学历史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2.艺术文学创作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艺术文学创作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3.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4.户外旅游摄影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户外旅游摄影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5.各类游戏攻略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各类游戏及攻略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6.法律工程医学等等专业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法律工程医学等专业领域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7.家庭育儿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家庭育儿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8.安全健康保护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安全健康保护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9.其它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其它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三、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SPSS19.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如表1所示,从各知识领域同QQ空间的访问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户外旅游摄影知识、各类游戏攻略知识、家庭育儿知识和其它知识与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增加这一类知识结构,会带来网络社会价值的提升。
(二)回归分析
进行回归分析,选择“逐步”的方法,得到下列图表:
我们可以看到,模型4显示拟合度好,决定系数R方0.771,调整R方0.734,也很理想。
(三)方差分析
如表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4的F值为21.042,P值小于0.05,所以模型是有意义的。
通过回归做出如下分析:
如表5所示,根据模型4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公式:个人的网络社会价值=0.866+0.259经管投资知识+0.448家庭育儿知识+0.244游戏攻略知识-0.315健康保护知识。
(四)信度分析
信度系数表示信度的大小,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度程度越大,其问卷设计越好。学者DeVellis(1991)认为,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
如表5所示,对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阿尔法值为0.703,说明信度相当好。
四、结论与讨论
总结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研究结论:
1.经管投资类、家庭育儿类、游戏攻略类、健康保护类是比较活跃的知识类型,比其它几个维度知识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作用更明显,有助于建立个人的网络社会价值。
2.知识结构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起相关作用。
3.存在某类知识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网络价值。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网络社会;知识深度;社会价值认同
一、引言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可以理解为被社会承认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除了现实的社会,还存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1]在国内对于网络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网络社会的价值冲突高度重视,但却较少论及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一些人甚至不承认其存在。我们认为,否认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不符合网络发展的客观实际。[2]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问题成为一个新兴的话题。网络社会认同力量的彰显,使得网络社会认同的研究方法成为“显问题”。就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看,主要是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3]譬如网民的数量、互联网的普及率、网名人均上网的时间等,这些数据都可以成为研究网络社会问题的参考。个人作为网络社会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如何体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次对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研究中,我们参照了前期研究学者们量化的研究方法,选取了QQ网络社交软件作为媒介,以QQ用户为例,研究个人实现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问题。其实,目前在网络上可以衡量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社交平台有很多,例如个人的网页、微博、微信、威客、维基、陌陌等等,我们选取QQ用户为例,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使用率极高,方便我们获得研究的样本。我们认为,QQ用户的好友数量、个人QQ空间平均每天被别人访问的次数、个人空间里被点赞的次数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指标,QQ用户自身被关注的程度越高,说明他在网络社会中的社会价值越凸显。
个人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知识深度基础会影响其参与网络社会知识共享、转移、合作的知识吸收进度,影响其参与网络活动的程度及网络社会价值的体现。大多数的已有研究基本都是将知识深度定义为知识的一个属性,用于描述各个知识学科领域所处的阶段。[4]知识深度的测量非常的复杂,为了方便我们的测量,我们用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衡量个人的知识深度的方法。本文以QQ用户为例,基于网络资本研究知识深度对于一个人实现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影响,找出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个人达到更高的社会认同需要的知识深度,为个人发展提供业务指导。
二、研究的方法
(一)资料来源
为了收集本次研究的数据,我们在广西百色市内随机选取了5条街道,随机派发出调查问卷156份,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为141份,问卷合格率为90.38%。
(二)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确定: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我们用个人QQ空间上每天被访问的次数作为测量指标。个人QQ空间上每天被访问的次数,分为1-20、21-50、51-80、81以上四个等级。
自变量的确定:
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
1.社会科学历史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社会科学历史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2.艺术文学创作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艺术文学创作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3.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4.户外旅游摄影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户外旅游摄影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5.各类游戏攻略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各类游戏及攻略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6.法律工程医学等等专业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法律工程医学等专业领域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7.家庭育儿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家庭育儿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8.安全健康保护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安全健康保护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9.其它知识深度。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个人对其它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程度作为测量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赋值7、6、5、4、3、2、1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定距变量处理。
三、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SPSS19.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如表1所示,从各知识领域同QQ空间的访问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经济管理投资知识、户外旅游摄影知识、各类游戏攻略知识、家庭育儿知识和其它知识与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增加这一类知识结构,会带来网络社会价值的提升。
(二)回归分析
进行回归分析,选择“逐步”的方法,得到下列图表:
我们可以看到,模型4显示拟合度好,决定系数R方0.771,调整R方0.734,也很理想。
(三)方差分析
如表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4的F值为21.042,P值小于0.05,所以模型是有意义的。
通过回归做出如下分析:
如表5所示,根据模型4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公式:个人的网络社会价值=0.866+0.259经管投资知识+0.448家庭育儿知识+0.244游戏攻略知识-0.315健康保护知识。
(四)信度分析
信度系数表示信度的大小,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度程度越大,其问卷设计越好。学者DeVellis(1991)认为,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
如表5所示,对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阿尔法值为0.703,说明信度相当好。
四、结论与讨论
总结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研究结论:
1.经管投资类、家庭育儿类、游戏攻略类、健康保护类是比较活跃的知识类型,比其它几个维度知识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作用更明显,有助于建立个人的网络社会价值。
2.知识结构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起相关作用。
3.存在某类知识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网络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存在某种个人达到更高的社会认同需要的知识深度,个人的知识深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相关。这一研究发现为个人发展提供了业务指导。个人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某类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有明显作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程度。
当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知识的分类不全面。关于知识的分类很多,我们并不能进行一一的测量,只是选取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种类,我们的测量不够全面,有可能漏掉其它的一些对实现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相关的知识分类;其次,对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的体现还需要扩大到微信、威客、维基等其它社会平台上,包括一些大型的论坛上的个人价值体现,所以因变量考虑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进一步的完善测量知识维度的量表,以及扩大研究个人网络社会价值体现的网络社会平台。
参考文献:
[1]马琳.虚拟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状况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12):157-158.
[2]周成龙.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J].理论探索,2009(02):26-28.
【关键词】物联网;市政工程;卫星定位;感知;可视化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sdom municipal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U Shang-wu,CAI Yan-guang,WANG Shu-yi,HUANG Bai-liang
(School of Autom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satellite positioning,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nicipal custody work,built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traffic command center,take the city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all kinds of sudden emergency work,and with 12345 public service hotline,12319 digital municipal dispatching command center and other links,form a multistage departments cooperate with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dispatching work mode.Perception of city public resources effectively,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ity guidance,norm,governance,management and services,provide citizens with a beautiful environment,a good order,a high quality service,an optimized management,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municipal engineering;satellite positioning;perception;visualization
1.引言
按照我国建设部划定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范围,市政公用事业包括:供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气、供热、道路(含桥梁)、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专业。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1~3]:
(1)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投资规模总体不足,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不适应。重新建、轻维护;重地上、轻地下;分重视道路、桥梁等形象工程建设,忽视必要的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投入,薄弱环节突出。市政设施配套资金不足,造成一些已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
(2)市政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线设施的频繁改动和施工,其根源在于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缺乏预见性。
(3)市政设施家底不清,资料不全;事故频发,抢险困难;
(4)政府的责任和监管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对市政公用事业的规划、投资、价格、服务标准和质量、运营安全及综合防灾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指导监督。
(5)市政设施使用效益低。现有设施失修失养,甚至新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投资效应没有体现。
2.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如下:
(1)摸清家底,建立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库;
(2)建立市政设施的运行监测,实现科学化的应急处置;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线监测市政设施的运行状况,依靠科学的分析与应急预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突发事故的灾害损失。
(3)实现从设施规划、建设、养护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将市政设施的在线监测与管理部门的移动巡查相结合,提高政府的实施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管、标准监管、运行安全的监管、市场秩序监管等。
(5)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权威的市政设施评价体系[4~5]。
3.体系结构
因市政公用事业的多专业性、数据海量性、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与应急处置的高时效性,智慧市政平台要采用云数据中心等多层次体现结构。
智慧市政平台是以全球定位、传感技术、以网络实时监控、调度、管理为主,通过对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通过在市政设施关键部位配置传感设备,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智慧市政平台通过车辆、手持终端的实时定位追踪,把数据通过网络传回监控服务器,可以实现对巡查车辆、工程车辆、设施巡查人员、施工人员实时定位,随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切实增强对设施巡查、应急抢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车辆管理。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市政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市政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4.主要功能
智慧市政平台具如下功能:
(1)可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
(2)可对市政设施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
(3)可以随时掌握市政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加强对市政车辆的监管。
(4)根据市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四位一体”市政综合监督指挥体系。实行市、区、所、巡查人员 “四位一体” 的综合指挥管理体系,实施市政部件、事件的时间无缝、空间无缝的实时监控,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
(5)以市政数据管理中心为基础,以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为核心,构建环卫管理、燃气管理、供热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等市政专题专用系统和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于这些系统,实现一网式门户、一站式审批、一话式热线等公众服务。
5.结语
目前,智慧市政平台还可以围绕以下方向发展:
(1)强化市政设施规划辅助的内容,结合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数据,科学规划市政设施的布局,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出谋划策。
(2)加大移动端应用的研发力度,加强移动设施管理、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方面的研发。
(3)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设施分布的优缺点,进一步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刘寓,朱勃.市政管理移动监察“慧”管城市[J].城市勘测,2014,1::12-13.
[2]黄来源,李军辉,李远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4,4:23-24.
[3]彭文祥,贾嵘,薛惠锋,等.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17(4):396-399.
[4]赵德才,王凤利,李小军,等.城市道路井盖的缺失报警与精确定位系统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8(3):23-25.
[5]李向红.城市路面井盖管理问题探讨[J].市政技术,2009, 11(27):6-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项目编号:2012B091000171,2011B090400460)。
作者简介:
刘尚武(199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嵌入式linux。
蔡延光(1963―),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控制与优化、组合优化、智能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等。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公交 策略分析
一、引言
物联网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内涵的不断拓宽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智能公共交通已成为了物联网建设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智能公交系统基于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有力推动了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无锡市于2008年至2011年底已全面启动公交智能化项目建设与运行。本文以无锡智能公交系统为例,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就如何加快和有效推进智能公交系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无锡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的现状分析
无锡公交智能化项目,是基于动态公共交通信息实时调度理论和实时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GPS定位技术、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该项目以主动服务市民乘客和内部员工为导向,主要由营运调度系统、ERP系统和电子服务信息系统三个核心平台组成。对外,确保市民乘客出行的安全、方便、有序;对内,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为车辆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促进内部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提高工作效率。
为全面地反映市民对智能公交系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我们对智能公交的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复率为96.6%,其中学生占25%,老人比例是25%,普通市民的比例为50%。
从图1可知,在150份问卷中,认为智能公交使出行更有效率化的比例最多,为36.09%,说明智能公交为超过1/3的人带来了便捷的出行。而选择智能公交节约出行时间、舒适人性化的比例很接近,分别为30.92%和28.86%,觉得方便换乘的占3.61%,说明有接近2/3的人切实感受到了智能公交所带来的美好变化。认为智能公交并没有带来变化的仅占0.52%。
表1是我们通过对无锡公交公司的实地调研,就智能公交建设后对传统公交管理与运行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行的简单梳理。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运调组织上,智能调度能有效降低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服务管理上,公交车违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民有责投诉率同比下降98%;在安全管控上,管理手段有效丰富,管控效果明显,事故频率、事故数量等同比下降37%以上;在营运管理上,营运秩序持续改善,首末班车发车准点率达到100%,车辆全天运行准点率达96%以上;在节能减排上,均衡运行给企业带来了直接效益,2011年全年节油443万升,同比增加2.25个百分点,车辆完好率99.1%,同比上升1.4%;在经营决策上,营运数据资源高度整合,已经逐步形成有效的数据库,为公交线网优化、管理创新、决策分析等奠定了科学基础与依据。
三、无锡智能公交发展的SWOT分析
自公交智能化项目实施以来,公交公司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方便、快捷的智能公交服务系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无锡公交公司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利润低、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
通过对无锡智能公交系统深入地调研和分析,我们就其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行SWOT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四、我国智能公交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1、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监管体系
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当地物联网的现状以及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纲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实施措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在财政、税收、市场进入、收入分配和人才等方面,制定相关的促进政策;打破行业和地区的壁垒,营造开放的、数据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物联网的技术瓶颈,并大力推广;重视发展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载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共提供更加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2、做好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
当前,政府在促进智能公交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控制简单重复性项目的数量,支持和培育领示性强的重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创新示范路线,发展能满足刚性需求且公众接受度高的应用项目。对近期可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给予政策上的便利,对于远期规划应用则以国家示范项目的形式通过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吸引相关企业和研究所参与。合规规划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的浪费。
3、加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核心技术的突破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且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严重影响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政府应该全面统筹,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学习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加快在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协作机制的建设,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中,积极推动并完善自主标准化体系。在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政府要从各方面支持专业的研究所和公交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应用,推进自主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此外,相关部门也应通过政策支持、项目资助和专项资金等手段,提升我国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4、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关注市场需求的发展
公交公司和相关产业要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灵活运用相关措施,特别是针对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获取发展先机。同时要把握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使其与市场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以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题的重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发挥市场的能动性,强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5、物联网应用模式的创新
成熟的商业模式应以市场为主导、政策为支持。而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缺乏市场化机制,仍以政府为主导。目前已有的发展模式的实践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创新增收模式、企业BOT模式、差额补贴模式、运营商模式和第三方广告运营模式。这几种商业模式中,政府主导模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应用选择;创新增收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企业BOT模式适用于前期投资较大的运用;差额补贴模式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应用,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空间;运营商模式初期不大强调盈利,主要是以合理的价格培育用户使用习惯,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要求;第三方广告运营模式对于客户的压力较小。适宜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用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考虑发展规模、发展领域以及资金实力等多种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模式。
6、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促其健康发展
推动性的政策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必须优化公司的内部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交公司是具有社会福利性的企业,其盈利水平有限,需要政府的大力补助。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要过多的介入,企业要有自己的发展体系才能长足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内部结构。合理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员工的办事效率;全面应用现有的资源,以广告招商、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企业收入;充分借用政府的应用公共平台,为公司的发展节约成本,创造发展的空间。
7、企业以服务社会为载体,增加社会性效益
在物联网经济趋势的推动下,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已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企业一方面要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以服务社会为标榜,无论是智能公交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都要求企业为社会公众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注:本论文为江南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王少帅、郭琳、刘熠达、王铎。)
【参考文献】
[1] 武根友、李江、李晓辉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1,28(3).
[2] 张艳敏:物联网的发展前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
[3] 赛迪: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通讯世界,2012(3).
[4] 赵勋: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2012(1).
[5] 唐熠来: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框架与关键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2012(5).
[6] 杨兆升、胡坚明: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2).
【关键词】系统工程;系统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
一、引言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市人口集聚,伴随着机动车数量和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满足了人们基本的交通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设备条件不足,各大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发。交通道路发生车辆拥堵,严重阻碍了人们正常的出行情况。这拥堵情况从表面上看,一是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二是道路增长相对过慢。以北京市为例,90年代汽车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而同期道路年增长率仅为3.5%。随着轿车加速进入百姓家庭,车多路少的矛盾将更加严重[1]。城市交通道路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堵塞的交通情况不仅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出行,而且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方向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拥堵的城市交通情况会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安全出行,而这个是各个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交通运输系统健康安全运作前提下,如何充分将系统工程原理利用到交通运输系统中,发挥最大道路运输利用价值并造福人们,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系统工程相关知识
2.1系统工程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系统”是指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工程”强调实践性。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等)和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系统学是系统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层面上就需要运用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学科指导。2.2系统工程的特点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机和其它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工程的程序和方法,去建立优化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2]。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把新研究事物的看作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的重要工作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判断、加工、贮存、传递,然后输出必要的信息。对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衡量依据的。同时,系统的设计、研制、试验、运用等过程都离不开各个管理科学分支的实质内容。现代数学的最优化方法,主要是指它利用了许多现代数学分支的理论,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不断调整相关变量及参数,准确地反映实际系统,将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则可获得最优化方案,这就是系统的最优方案。系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思想、理论、技术,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工程和传统工程不同,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特定的具体工程,研究的方法也不是单单的专业知识,它集中体现了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设计一个产品,传统的方法指强调成本,而系统工程对目标的考虑需要从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即时间方面以及综合运用各专业方面(经济学、环境学、法律学)。(2)系统整体的最佳化是系统工程追求的目标。在一项工程中,从目标选择、实施过程、事后评价都是建立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思想对系统模型来调整,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结构,使之体现整体系统最优化。(3)任何系统都是人、设备和过程的有机组合,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人是参与决策活动的主导者和能动者,在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处理系统问题时,要以人为中心,最终体现的作用也要表现“以人为本”的宗旨。2.3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复杂大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包含“硬件”单元,也包含“软件”要素,尤其是人的行为。因此,要有独特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求解。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除一般的数学描述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外,还有工程技术的规范和社会科学的艺术等[3]。系统工程方法论强调对系统的深入了解,进行系统识别,处理问题应注重系统整体性以及计算机手段的辅助作用等。
三、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观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系统内部由多个要素组成。一般而言,城市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系统,如图1所示。图1城市交通系统要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能孤立的眼光看问题,只想着从单方面着手处理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先认真分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理好内部各要素关系后,再结合外部环境,分析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通过用系统工程观点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相关性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某一要素若发生变化则会影响其他要素的状态变化。以道路系统为例,它是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专用道路四个不同层次的道路组成,辅助以道路监测系统、交通信号指示系统等等,若交通信号指示发生故障,交通运输肯定发生混乱,造成更严重的道路拥挤情况。(2)动态平衡性在城市化建设中,城市通过修建高速公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车道等来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堵塞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很快被新产生的交通量抵消。经济发展,私人汽车购买力不断增强,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在一定的道路数量下,城市道路又出现拥堵状况,城市交通系统就是在这种“拥堵——缓解——拥堵”的动态平衡中循环往复发展。(3)整体性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几个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运行的,各个子系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是协调于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1+1>2的作用。
四、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必然影响道路交通量,同时城市用地是否合理规划也会影响城市交通情况。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步伐加快,对于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量的发展速度,现有道路结构难以满足加快运行速度的要求[4]。因此,结合当前道路交通建设、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交通规划更加需要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应用。(1)规划中注重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利用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借助专家将理论知识提炼出来,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体系指导工作。同时也需要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将理论和各种信息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系统的整体优势。(2)交通规划更加注重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可靠性测度作为一种概率测度,是反映运输系统的运行特征的有力工具[5]。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考虑的问题主要从费用最经济和减少拥堵情况出发,却忽略可靠性研究,这样容易导致路网服务水平的稳定性不高。所以,结合我国国情,将可靠性分析融入到道路交通规划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交通问题。
五、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管理与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问题日趋严重。这一方面体现在汽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也无法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交通运输现实及潜在需求,事故频发、交通拥堵等情况时常发生;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目前的交通控制系统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因此除了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将现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到交通运输设施上,缓解交通拥挤情况、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面临的更迫切任务。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交通压力。时至今日,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及发展决策等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例如,通过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和路口间协调水平,缓解了道路拥堵情况,同时相应地提高了车辆的运行速度;通过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调整了出行者的出行需求,促进了交通供给与需求间的均衡;通过违法监测系统等的建设,规范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改善了交通秩序和安全水平,也相应地减少了交通拥堵的情况;通过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逐步改变城市的出行结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的方向。现在城市智能交通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1)交通管理控制的集成化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为核心,以综合交通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整合包括视频监控、违法监测、智能调度、信息服务、主动管理、指挥决策等功能在内的集成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是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大方向。当前我国的众多大中小城市都建设了多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逐步推进系统的集成与应用。(2)交通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都是根据设置好的规则去实施。当路面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塞车情况时,交通参与者并不能实时得到路面信息,造成更大的塞车情况。而智能交通管理的出现,给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带来了质的变化。通过信息共享,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实现道路畅通和提高运输效率为目的,让道路参与者在信息充裕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路线,不仅缓解道路堵塞问题,而且节约道路参与者的时间。交通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的手段不断增多,如智能手机的出现所催生出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例如滴滴打车、Uber,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的运行模式,打车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私人驾车出行的次数,有利于缓解道路上车辆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不断增加,有政府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如公交公司)、汽车厂商、专业的交通信息服务商(如TomTom、Inrix)以及IT巨头(如Google等)等,使得出行者的选择日趋多样化,而信息服务内容的增加和实时性的提高也使得智能交通系统在调整交通需求方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3)交通安全辅助的全面化一方面通过实时的、多途径的信息服务来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辅助决策,例如盲区监测、夜视辅助、超速提醒、车道偏离报警、碰撞报警等技术,另一方面则通过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现常态或异常情况下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如自动泊车、主动巡航控制、车道保持等,从而大幅度降低由于人的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直接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也间接缓解了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状况。在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发展的氛围下,在现有科技手段支持下,在“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日益得到重视和研究之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将会进入全新时代,为我们的城市交通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发挥重要的作用。
六、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对于交通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综合管理,可以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并且能结合交通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运用。科学的评论体系和评论方法是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评价体系在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回顾道路交通评价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的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以工程造价为标准,到以交通服务水平为标准,再到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发展到现在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每一次的提高,都蕴涵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反映了对城市交通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化[6]。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质量、环境、费用三大综合评价体系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质量评价高度重视规划,确保规划先行。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坚持从规划抓起,城市交通区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为依据。(2)环境效益评价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了改变,所以需要通过环境效益评价来综合评估和衡量。这里主要是考虑交通项目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必须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城市交通道路建设。(3)经济效益评价建设城市道路,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出行问题。按照规划建设道路,是否缓解交通堵塞问题、是否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是否降低出行成本、是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这些都是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指标。
七、总结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全局,将系统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按既定的目标合理规划、设计、试验、建造实施、管理和控制系统,在现有的城市交通情况下融入系统工程方法,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向。交通运输问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相信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学习借鉴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对交通运输更好地规划。
参考文献
[1]徐强.我国大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段益庆.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许国志,顾基发,车宏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春娇.基于GIS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5]刘海旭,卜雷,蒲云.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