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工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始确认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项目的首次确认,具体是指在特定交易、约定或事项导致的权利、义务、损益等已经发生,这些权利、义务和损益等首次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的确认。
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是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的。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惯例,与资产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己经发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项已经完成的凭证,则企业在实质上就拥有或控制了该资产。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签约为标志,但是由于在签约之时,它只能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于是问题出现了:是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是在合约实际执行或生效之时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准则比较
1.IAS39中规定:“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IASC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金融资产是指下列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3)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责任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
IASC在IAS39中明确指出:“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而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不是在一项综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而是将这个问题零星地分布于若干公告中。比如SFAS52(涉及外币套期等)、SFAS80(涉及期货合同等)SFAS125(涉及金融资产转让等)、SFAS133(涉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核算),等等。其中,SFAS133指出:“实体应根据合同中的权利或义务,将其所有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
3.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22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4条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在22号准则的第二章第九条中明确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应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4.比较的结论
综上所述,三项准则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规定基本一致。虽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33号只规定应将所有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而没有规定何时确认,其它两项准则都明确指出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从其附录所提供的示例来看,该公告实际上要求主体在成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一方时,就应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另外,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中都把衍生金融工具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实际上,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规定包含了初始确认标准和初试确认时点,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方式。衍生金融资产作为一项权利,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项义务,其确认标准就是权利的取得或负债的承担。当企业因为签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合约而获得了一项权利时,就应将这项权利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同时,企业为取得该权利必会放弃另一项权利或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放弃的另一项权利就应被确认为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承担的合同义务就应被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的增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点应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合约的签约日。具体而言,比如在签订远期合约时,合约的任何一方均应于合同签订日将远期合约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再比如对于期货交易而言,当企业收到交易所发出的成交记录单,即表明已成为合同的一方,应予以确认。
我国原制度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招商银行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做法,即以公允价值入账,有关损益在利润表内确认。而浦发、民生、华夏、深发展等均以合同面值在表外列示,相关损益在衍生金融工具到期交割时在利润表中确认。我国新准则却改变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式,规定企业成为一项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就应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从而使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式由表外披露改为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
[6]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摘要: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加以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文章对美国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会计理论的每次重大变革,都是由于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金融创新活动中产生的,它已给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其中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是最具争议、且分歧较大的核心问题。中国已加入WTO,金融市场必将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很快会带着先进而又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尚未建立,因此,尽快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迫在眉睫。
本文拟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已的最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上衍生金融工具(商品)已达1200多种。目前美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最发达,美国FASB和IASC制定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代表着当今世界上这一领域最高水平。为了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对其种类和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1.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通常按照其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分类,一般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类。基本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现金、应收(付)款项、应收(付)票据、普通股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很复杂,比较典型的有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等。对于基本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已基本解决,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极其困难,至今仍未取到十分满意的成果。
2.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对于每个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都会形成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资产或负债业务,为了行文方便,笔者将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称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它们与传统财务会计的资产和负债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较高的风险性。规避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直接动因,其盈利性和风险性是共存的。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若操作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础工具上的风险,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投机利润,如金融期权;反之,企业若操作不当或失误,也会最大程度地释放企业的风险,给企业带来巨额亏损,如美国“安然”公司破产,其衍生金融工具就造成了巨额损失。
(2)价值的不稳定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由标的、名义金额和支付条款共同确定,它随标的变化而变化。标的是一个变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比如,上市交易的股票价格,有时涨跌幅度很大,而股票期权的价值决定于股票价格,这样,股票期权的价值就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标的变化直接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3)市场价格的透明性。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对于绝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企业都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得实时的市场交易价格信息,以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比如,金融期货的流动性很高,可市场价格也很明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跟踪其走势,随时进行一笔对冲交易了结或平仓,以实现出售金融资产或抵付金融负债交易。
(4)盈利方式的特殊性。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初始净投资或所需初始净投资相对较少。”企业只需要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能签订大额的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在进行市场交易操作中,企业如果将持有一项金融资产或承担一项金融负债在适当的时点进行最佳的交易,即可获得数倍于原初始净投资额的利润。当然,企业在套期保值活动中,最好结果只能损益相抵,使公司的风险得到控制,但不能获得额外利润。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分析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复杂特点,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至今仍是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一大难题,现就美国FASB和IASC最新公布的有关准则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1.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个阶段,相应地它的确认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种情况。
(1)初始计量。它是指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计量。美国FASB和IASC有关这个问题的会计准则很复杂,我们将美国FASB的SFAS133、IASC的E48和IAS39所持的观点归纳得出:通常情况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以放弃或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而在特殊情况下则以历史成本(收入)进行计量。所谓“特殊情况”是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对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进行套期业务。
(2)后续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从合同签订到最后结算,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持有过程,它的价值在这一时间区间内不断波动变化,对从事交易的公司而言或者盈利或者亏损,有时甚至产生巨额盈利或亏损。如何计量后续过程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这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在美国FASB和IASC所公布的最新准则中,解决这一问题总的方法是:针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一定标志进行复杂的分类,在后续计量中采用“混合计量属性”,对其中一部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对其余部分采取历史成本或现值等计量。当然,在具体计量时,二者的操作方法又有较大的差异。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浅析。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过于复杂,使得它的计量问题变得十分困难。从上述美国FASB和I-ASC的会计准则内容可知,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都采用了混合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我们以下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美国FASB和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不需要投资或所需投资额很少,初始计量在后续持有过程中,无论持有时间或长或短,衍生金融工具都会发生变化。基于客观性和相关性原则,美国FASB和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二者的努力方向是采取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因为使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更能体现出会计要素的信息相关性的特征。但如何客观、恰当地确定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仍然是会计学的难题。
(2)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简析。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认为,“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美国FASB和IASC采用的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但它同时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各国在财务会计实务中普遍推崇和应用历史成本计价。公允价值的优点在于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正是FASB和IASC倾向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属性选择公允价值的主要原因。但是,公允价值在实务中有时很难获取,而且,“一旦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其后续计量所用的公允价值必须重新开始计算”。
我们认为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这将使其后续计量变得更复杂,更难以操作。在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重点是可靠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主要是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价格变动信息,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重点是相关性。笔者的观点是,在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时只采用历史成本,在后续计量中主要采用公允价值,但在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时也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可实现净值。
三、启示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我国现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1.尽快开展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就我国现实情况,要在短期内制定出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不现实的。但我国已经入世,资本市场已逐步对外开放,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很快会扩大、品种不断增多,会计管理部门应尽快着手研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关问题,为将来制定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打下基础。
2.在制定会计准则时既要借鉴,又要注重国情。对于近期,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和实务规范,以满足现实会计核算的需要,最终目标是建立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美国FASB和IASC等其他发达国家的有关准则,充分吸收其科学的东西,同时应注意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制定的准则既注意适当超前,又要兼顾可操作性,不要过分倚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减少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来操控利润的空间。
3.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准则时,侧重历史成本原则。我国市场机制健全和完善要经历很长时期,在很多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很难或者根本不能获取公允价值,加之公允价值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或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因此,笔者建议,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在后续计量中,如果衍生金融工具较易获得得公允价值的,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不能获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就采用历史成本或现值计量。正如财政部冯淑萍教授在近期的文章中所言:“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注重历史成本为基础,为投资者和有关方面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第一位的”,“无论从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还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现阶段我们都不应过分强调公允价值的作用。”
总之,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为会计很多新领域,如员工认股权计划会计等诸多新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耿建新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世定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下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二、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四、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五、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六、、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一般程序和其中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特殊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参考文献】
[1]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John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2004.
[3]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2年第二期.
[4]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月.
[5]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