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型监管机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型监管机制

第1篇

关键词:新农合 管理机制 现状 探究

一、喀左县新农合制度落实和经办机构的现状

(一)喀左县新农合制度落实情况

新农合制度是以农民自愿缴费,政府财政补助为依托,实现参合农民患病就医互助共济、大病统筹为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喀左县卫生部门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到外地考察、实地调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决定自6月份开始开展新农合工作。 10年来,喀左县新农合在县委、县政府的全面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调整和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全力做到参合农民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出院后即时结报工作,推进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督管理,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参合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受益程度。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在制度实施中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补助呈逐年提高趋势,但参合农民就医费用报销比例却没有实质提高;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医药费用较之以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很多,参合农民就医的费用也随之提高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参合农民缴费的积极性;参合农民患大病重病必须到域外就医,但制度规定分级分段分比例报销,域外报销比例偏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新农合经办机构设置情况

新农合经办机构以县级经办机构为主导,县级经办机构按制度要求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同时根据县级统筹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合实施方案。新农合试点及推广阶段,卫生部门是新农合的主管部门,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通过调配、统考入职。通过对当地县、乡两级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及办公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县级经办机构一般由7-10人组成,根据业务设置科室,平均每科室工作由1-3人负责,需要管理、经办统筹地区30-50万参合农民的参合信息和报销补偿款的发放;有的乡镇新农合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或者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负责新农合工作。县、乡两级经办机构人员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县、乡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县级经办机构经费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喀左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自2002年以后,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2002年成立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由人社部门主管,负责全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2006年,喀左县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由卫生部门主管,负责全县参合农民的医疗医药费报销补偿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了全民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两项制度管理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管理状态,这种状态导致管理部门不统一,经办机构在人员和经费配备不足的条件下重复配置,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在城镇上学的学生可以视为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但学生户口是农业户口的也可以参加新农合,这样就造成学生重复参保(合)缴费,造成参保(合)人员和国家财政补助负担;两项制度都需要医疗机构定点准入,因此导致定点医疗机构重复定点、重复组建信息管理系统,造成定点医疗机构重复投入经费等。

二、完善机制,统一管理,推进城乡居民医保进程

(一)完善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拓宽筹资渠道

新农合基金能否足额筹资到位是新农合制度落实和新农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保障。目前,喀左县新农合基金筹资渠道主要有各级政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只有民政救助对象和扶贫对象由财政统一全额缴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额度也随之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额度。但近几年,有的统筹地区陆续出现新农合基金赤字情况,说明新农合基金现有两种筹资渠道筹集到的资金不能满足参合农民日益增长的补偿支出。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在原有筹资方式的基础上还应探索其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农合,拓宽新农合基金筹资渠道。

2、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宣传,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及疾病预防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参合农民获得大额或封顶补偿案例,体现新农合制度的惠民之处,从而激发参合农民的缴费热情;加强星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的惠民服务,扩大参合农民对政策和受益性的知情度,鼓励参合农民就近就医,节省域外就医成本。

3、提高受益程度

喀左县新农合运行10多年来,农民个人缴费额度和财政补助力度逐年提高,而且提高幅度都比较大。但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却没有明显提高,政策中只针对参合农民患大病重病比例有明显提高。补偿范围小、缴费幅度提高和补偿受益率偏低的矛盾是影响农民缴费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新农合实施方案的制定中,既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又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农民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治,引导参合农民正确就医,确保参合农民从中受益。

4、推进商保范围

近些年来,商业保险机构和城镇医保、新农合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参合农民的大病救助方面进行了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统筹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扩大业保险机构对全民医保项目的参与范围,让商业保险机构承担起除大病重病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业务。喀左县新农合中心曾试行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意外伤害保险的报销补偿工作,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工作地点和工作人员配备密集的优点,解决新农合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推进商业保险参与范围,可以为参合农民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补偿服务,也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受益度。

5、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

新农合基金是新农合健康有序开展,是参合农民切身受益的基本保障,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喀左县政府在每年制定新农合实施方案时,在参考省市县新农合指导方案的同时,根据本县往年新农合基金筹集使用情况做适当调整,使新农合制度最大限度受惠于民。喀左县新农合中心根据工作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

6、畅通监督检查的公示制度

喀左县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卫生部门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准入和新农合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月公示当月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补偿明细;新农合中心按季度将新农合补偿情况在县、乡、村三级公示。公示制度的实行,有效确保新农合基金在阳光下使用。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广西 新农保基金 监管

一、新农保基金监管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相对的,公共产品在消费或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20世纪初,国外一些知名学者通过将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财政学科的研究上,形成了公共产品理论(Public Goods Theories)。1919 年,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 Lindahl equilibrium )提出了著名的公共产品理论成果之——林达尔均衡模型,该模型认为公共产品的价格是由公民的购买意愿决定,而不是由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来决定。1954年,学者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受任何他人对这种产品消费的影响。1956年,学者蒂鲍特(C.M.tiebout)发表了 “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1965年,学者布坎南在其“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准公共产品进行了讨论,认为只要是集体或社会团体决定,为了某种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繁荣物品或服务,便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概念得以拓宽。1973 年,学者桑得莫从消费技术角度研究了准公共产品,从此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机制以保证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上。

根据公共产品的相关定义及理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基金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对于全国的农民来说,农民甲在享受新农保时,并不排斥农民乙参保。但是,随着全国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地方和中央的财政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成本增加,故增加边际人数的参保成本并不为零,因而新农保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新农保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必须由广西各级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合理干预和调节,不断健全和完善广西新农保相关制度。

(二)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名“赛局理论”、“ 对策论”,是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博弈论认为一个主体(个人或组织)的选择会与其它主体选择的产生相互影响,研究具有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算是最早的一部关于博弈论的著作,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始于冯·诺伊曼(von Neumann)。1928年,学者冯·诺伊曼(von Neumann)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将二人博弈上升到多人博弈,并将博弈论系统应用到经济领域。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等学者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借鉴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对广西新农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中农民、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等的多方博弈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机制的措施。

二、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机制的构成

截止2011年5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农保参保总人数达到352.5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56%,2012年年内将提前半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区覆盖。各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完善新农保基金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内控外监制度,构筑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的长效体系。

(一)新农保基金管理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 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0]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新农保基金实行县级管理,纳入县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和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并建立全区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将新农保的登记、缴费、核算、查询等项目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广西新农保管理信息化、规范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新农保基金管理体系由县、乡、村三级构成,并实行属地化管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自治区级和地级市社保机构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社保机构开展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协调财政及时划拨新农保基金;参与制定本地区新农保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制定本地区新农保内控和稽核制度;规范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管理工作;参与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编制、汇总、上报本级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县(市、区)级社保机构负责新农保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并对乡镇事务所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乡镇事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村协办员具体负责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并对新农保经办流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督体系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指导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第二十四条规定:“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对新农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途径,保证广西新农保基金的收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确保新农保基金在运行过程中不受损失,提高新农保基金的管理效益。

三、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机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尽管广西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但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参保的诉求日益强烈,新农保业务呈急剧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针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管主要来自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的内部监督,以行政监督为核心,而缺乏应作为主要监督力量的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外部的有力监督。同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分离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来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即保值增值)。而我国目前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虽然增加了财政部门和银行的审核,但是针对新农保基金的筹集、发放等需加强监管力度。

(二)法制建设滞后

广西已经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等制度规范,但对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在法理上还存在真空,有关新农保基金监管的法规建设亟须加强。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逐步开展,新农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减少了业务经办过程当中的人为干扰,提高了新农保基金运转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冒领、错领新农保基金现象的发生。但是,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须提高信息建设力度。

(四)风险预警监督机制不成熟

人口老龄化加快、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加大新农保基金运营的风险。因此,预警基金风险,保障基金保值增值显得尤其重要。但目前广西的新农保基金风险预警监督机制还不成熟,尚处于完善阶段。

四、完善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机制的设想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健全的机构是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的基础,广西政协李达球副主席的《促进广西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专题报告》认为有必要在自治区、市、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调配编制,专门成立“农村社会保险处”(科、股)来对新农保基金进行监管。完善的制度是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的前提,监管机构要从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的实际出发,在基金登记、缴费和支付等各个环节上,都制定完善的监督检查办法,形成专项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比如建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席监督检查机制、群众举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法律是新农保基金监管的依据。广西各地方政府作为“新农保”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应根据广西农村地区养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体现中国农村养老“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义务和谐”的立法价值选择,研究并制定涵盖包括基金经办、基金运营、基金保值增值、管理机构等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比如尽快出台《广西农村养老保险法》等,保障广西新农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立法规范基金经办,打击基金违规运营和多领、冒领基金等违法行为,促进广西新农保基金管理逐步迈向法制化轨道。

(三)强化预警,防范风险

新农保基金的市场化运营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安全是基金管理的基本,增值是基金管理的延伸,应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增值。除了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分散基金市场化运营风险,还要通过构建的风险预警机制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安全。比如建立新农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督指标体系、成立专业投资机构和制定市场进出标准等。

(四)多管齐下,全面监督

第3篇

关键词:新型合作医疗 基金管理 问题 措施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不断总结试点地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稳步推进合作医疗工作,并取到显著成效。基金管理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作医疗能否顺利运行。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使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得以加强,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在基金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内容

1.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

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主要包括筹资渠道和筹资收入管理两方面。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中央财政对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医疗补助资金;第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合作医疗资金配套政策给予参合农民适当的补助资金;第三,农民个人按照实际收入水平以家庭为单位缴纳费用;第四,合作医疗基金的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基金筹集后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管理,例如农民个人缴费部分要按时足额筹集,减少截留占用资金;个人缴费要根据参合对象实际登记情况按户收取;为了保证资金足额拨付要根据财政隶属关系,将基金及时划入财政专户等等。

2.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管理

合作医疗基金支付管理主要是指县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依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留存”的原则,按照国家合作医疗法律和相关规定,通过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户进行基金结算与管理。基金支付管理主要任务是在坚持住院补偿和门诊费用补偿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利用基金的同时,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基金支付的管理模式主要三种:第一,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机构审核的支付凭证和报销补助表,将补助资金通过银行结算直接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第二,在财政直接支付基础上,通过支出户支付在县级经办机构办理报账的零星补助;第三,县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下拨预付款和结算医疗费用时通过支出户支付。

3.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建立在支付管理的基础上,保证合作医疗基金安全、高效运营。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项基本原则,盈利性主要是指依靠资金投资收益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流动性主要是指合理安排基金长短期投资,以保证基金的变现能力和应急能力;安全性是指有效的规避基金投资风险。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营形式不能单纯的与国债或定期存款等同,应该充分满足基金运行基本原则。

4.合作医疗基金的预算管理

合作医疗基金预算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办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编制基金收支计划。预算管理在基金管理中起重要作用,财政部门对合作医疗基金预算编制、预算审批程序和预算调整等工作有明确规定。

二、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金筹集机制有待改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渠道众多,涉及上门收缴、委托代缴等多种筹资方式,在合作医疗运行初期,针对不同地区的参合情况,采取多样筹资方式基本可行。但是,随着农民群众参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多样化筹资方式增加筹资难度,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方式,减少相关人力物力投入,进而降低筹资成本。基金筹集过程中,补助资金拨付不到位、基金挪用、虚套补助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如在资金拨付时,由于统计环节复杂和拨付环节众多等因素影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到位不及时;一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足额到账;由于基金筹集机制不完善,地方挪用、截留合作医疗基金现象严重,这些因素使合作医疗基金管理面临严峻考验。

2.基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执行水平有待提高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基金管理工作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合作医疗相关经办单位审核程序不规范,导致超标准领取医疗补偿;第二,定点合作医疗机构将转外就医人员的医疗补助非法截留;第三,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单一,使农民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政策制定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一些农村户口的城镇职工因合作医疗缴费低等因素,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而是费尽心思参加合作医疗;一些农村户口的在校学生参与新农合的同时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重复补贴增加了财政负担;相关经办机构没有按照规定给予低保户适当的合作医疗优惠政策;门诊统筹制度、大病补偿机制和外伤报销制度不完善,导致资金沉淀、资金利用率低。

3.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级管理中心财务人员多由有关单位的会计担任,但在乡镇一级的管理结报中心,无专职财务人员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各单位无专职会计人员直接限制了财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单位的结报员不能准确填报资产负债表、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编制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会计档案整理不及时、归档不及时等现象还存在,个别单位票据使用后没有及时核销。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的认识逐渐提高,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相应地医疗补偿基金和报销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使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欠缺和培训不到位,导致基金管理工作失误不断,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行。

4.基金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基金使用管理和内部管理监管力度不够,致使个别地方合作医疗基金被套现,基金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首先,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经办机构无法针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只能通过核减补偿基金弥补损失,监管工作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其次,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和经办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监管机构工作效率低,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最后,长效监管机制没有形成,监督和管理未按时进行,基金使用监管不到位。

5.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计算机硬件配置低,软件开发不到位,导致一些地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还不能杜绝用人力手工结报,基金财务管理审核程序复杂。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后,参合率不断提高、辐射范围扩大,基金财务管理业务增加,依靠人工完成众多复杂的程序已不能满足合作医疗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些地区信息系统配套完善,但是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限,无法很好的利用信息系统,导致资源闲置浪费;统一信息平台尚未构建导致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失真严重,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健全基金监管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和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使基金管理有法可依。第二,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成立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基金使用情况、通过定期公开制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意识、通过各监督机构有机结合实现合作医疗全面监督。第三,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诊疗过程和收费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对目标完成情况定期开展绩效考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对经办结构的操作流程和补偿执行情况定期监督检查,通过网上抽查及时处理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基金财务管理水平 完善征缴模式,

完善征缴模式,完善参保费用的征缴流程,考虑通过银行托收等手段减少征收环节和时间,降低征收风险。各行政村将农民参保款存款在银行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委托银行托收存入各单位基金专户,为了有效解决以不恰当手段套取合作医疗基金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基金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走访制度(可通过电话回访、)、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报账和收费管理、建立报账稽查机制和规范报账审核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首要工作,可以确保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报账稽查机制可以及时纠正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基金安全运行。

3.加快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大基础设备投入,引进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开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基金管理流程的规范,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失误,保证补偿资金准确及时到位。其次,利于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基金使用情况,实现全程动态监管,减少基金运行财务风险。最后,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加大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力度

第一,完善基金支付机制。完善基金支付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合作医疗基金抗风险能力,保证合作医疗的持续稳定运行。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支付方案,以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范围严格控制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

第二,规范基金使用程序。对定点医疗机构诊疗程序进行严格监管,明确处罚标准,杜绝套现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通过价格监管,规范基金使用程序,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第三,强化基金筹资管理。统一筹资方式是解决合作医疗基金筹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协议委托方式较其他缴费方式具有筹资效率高,筹资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规范基金筹资环节。另外,有效降低筹资成本是新型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率,降低合作医疗基金平均筹资成本。

5.健全基金管理机构

首先,将保险管理和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成立医疗管理服务中心,对城镇医疗、医疗救助和合作医疗等工作实现统一管理,在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提高医疗管理服务水平。其次,根据业务需要设立专门的医疗基金管理部门,明确各岗位职能,增强基金管理风险意识,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最后,加强基金管理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不断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注入新鲜血液。

6.加大合作医疗宣传力度

受传统观念和风险意识的影响,目前一部分农民没有真正了解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是否参合合作医疗仍持观望态度。各级机构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农民的保健意识,使其认识到参与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行,认识到新型合作医疗的独特之处。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引导干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四、结束语

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是一项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工程,其安全运行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基金管理涉及筹资、支付和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了有效解决合作医疗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余甜甜.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J]. 南方论刊. 2010年10期

[2]杨琴芝.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

[3]李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分析―以云南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报. 2009(02)

第4篇

关键词:人性化;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26-01

一、人性化的班训,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班训是从宏观上指导全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针。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个人性化的班训。2014年暑假,新一届的初一学生经过摸底考试、均衡分班之后,初一・二班四十多位学生的档案到了我的手中。我手里拿着学生的档案,脑中却在思考该怎样为这个新的班集体确定一个人性化的班训。我想到了之前在民族中学接受心理辅导培训时,实验中学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将过的一句话:“要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成长。”我在纸上写下了“健康、快乐、自信”这三个词。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全班同学提出了确定班训的想法。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健康、快乐、自信”这三个词,问学生同意不同意,全班学生都同意。然后我说还应该有一个词,不过我想交给你们来确定。在我的建议下,全班学生每人在纸条上写了一个词,经过统计,“团结”这个词占绝对优势。指导全班学生成长、发展的八字班训就这样产生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去打字店把这八个字刻了出来。第二天,八个鲜艳、醒目的打字出现在了教室的墙壁上。同学们指指点点,兴奋不已。后来在一次早自习上,我为全班学生讲解了班训的内涵和意义。从此以后,我们的班集体就是按照“健康、快乐、自信、团结”这八个字去建设、发展的。

二、创设宽松的班级氛围,用爱感染学生

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谐的环境,包括具有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比如不同季节教室布置上的色彩和谐搭配,黑板功能分区的合理化,桌椅的整齐排列,板报排版的艺术性,教室鼓励性标语的个性化等等,这些似乎无关紧要,与教育无关,但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对学生生活的一种美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心境的形成,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其次,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包括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们父母、朋友般的爱。爱要不宠,爱也不能失衡。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教师也是人,难免会对优生产生偏爱,但是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克服这一点,做到公正、不偏心,重视、关心、平等对待差生。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可以使老师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严,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形成凝聚力。“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要生存在一个群体当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班级和学生也是这样。未来的世纪,是一个需要相互合作的世纪,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班集体中,学生的意见、思想相对统一。但每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等等又是不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平等、诚信管理风格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在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班级健康稳步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自主管理班级

要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宏观管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等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至始至终要相信学生能自主管理。通常,在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年后,就会对学生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改变以往绝对主导班级管理的模式,不再大量发号施令,而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热爱班级管理工作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长和其他班委,鼓励班干部或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让学生放手大胆的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实施引导、示范,让学生先模仿,后自主,学生在工作中必然会表现出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稚嫩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组织,同时也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第5篇

抓建设重管理

应当看到,近几年宝山区的城市管理有了长足发展,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初步确立,管理组织逐步健全,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投入,把管理工作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在干部管理上,把城市管理业绩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懂管理、会管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制定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引导广大干部既要懂建设,又要会管理;既要抓好“硬件”设施,又要加强“软件”建设;从而提高各级干部现代城市管理知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在组织机构上,整合现有的行政资源,组建区一级的城市管理机构,承担制定城市管理的战略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职能;成立了全市第一支市政管理专业协管员队伍,既加强了道路日常管理,又解决了4050人员就业;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乡镇公路路政管理中队,加强对公路日常养护保洁的长效管理;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提出了“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在工作目标上,提出创“五个一流”,即建一流工程,抓一流管理,育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树一流形象。

突重点破难点

今年是宝山实现“三年中变样”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始终把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全年计划围饶“三重”来按排,工作围饶“三重”来部署,措施围饶“三重”来落实。并建立了重大市政、重点基建、重大绿化三个工程指挥部,坚持每月召开“三重”工作推进会,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发扬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决果断的“四坚”精神,组织力量,深入现场,剖析难点,找准突破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突破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瓶颈,有力地推进了“三重”工作的进程。

细节决定成败。“三重”工作,是由许多的细节和环节构成的,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重视起来,才能确保“三重”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我们对六个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是重大工程项目问题;二是公共交通问题;三是公共环境问题;四是重点地区的市政配套问题;五是时间节点问题;六是投资资金问题。围饶这六个关键点,我们拟定了关于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变样”目标和任务专题调研报告;关于建管并举、形成城乡长效管理机制专题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前期动拆迁工作责任机制等专题报告,为宝山区加快实现“变样”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化热点创亮点

第6篇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作用

(1)有利于图书馆2.0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为读者个性化服务的能力。2010年是图林变化的一年,一股清新风从海上吹来,图林人士一夜间既感到兴奋又有一种使命感。这股风就是Web2.0走向Library2.0,著作与论文比比皆是,可以说理论已经成热。图书馆2.0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内比较认可的是范小思、胡小菁在论文《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中提出的“图书馆2.0是Web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图书馆2.0主要包含:RSS(真正简易聚合,用于信息资源的聚合、推送、共享)、Blog(博客,也有人叫部落格;用于信息的公告、读者间交流、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等)、Microblogging(微博,作用与博客一样,但时效更强、受众范围更广)、Wik(i维客,也叫共笔。用于网上编写,内容,形成知识共享模式,也可以构建知识网络系统)、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用于解决读者流失问题、教育读者等)、Tagging(标签,秀于民间分类法)、OpenSource(开源软件包括开源代码和开放内容)等内容。内容千变万化,核心只有一个———“以读者为中心”。实现图书馆2.0就必须强化参与、互动,注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馆员要有创新意识,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图书馆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新设备,加强馆员培训,而这一切都需一个有效率的行政体制支持与推动。因此,改变以图书馆1.0为目标的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否则将会阻碍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使图书馆处在生存的危机中。

(2)有利于从复合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迈进,增强为读者服务的能力。2000年《图书情报工作》第3期的《千禧年初复合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预计到21世纪初叶,大多数图书馆将面临复合图书馆的情境与挑战。当前我们正处在复合图书馆运行模式下,它的特点是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时空限制与无时空限制模式并存,检索网络化、行政管理信息化,同时保留着以纸质文献为依据的行政管理组织。而复合图书馆最早是由英国图书馆专家苏顿提出,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正式使用这一概念,我国是由台湾顾敏先生引介。此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提出:过渡是有时间性的,图书馆发展的新目标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的关注。美国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这都标志者数字浪潮的春天即将来临。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应适应这种变化,转变管理理念,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文化,尽早实现数字图书馆,随时随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3)有利于资源整合,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大体一样,有资源建设部、文献服务部、系统部、参考咨询部、行政办公室等职能科室。这些部门基本属于直线型管理组织,职能部门横向联系弱,缺少一个协调部门,且图书馆各部门长期习惯于各自为战的管理体制。如图书流通在文献服务部,如藏书录入信息错误,就无法借阅,而信息录入权限在文献建设部;同时,馆员的管理体制也不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限制创新意识。图书馆管理体制是根据行政部门模式设置的,以规章制度约束人的积极性,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如在流通部门,就得按流通要求去工作,而现在的流通部门引进自动控制系统,有自助借还机、自动打印机、自动上网缴费机等设备,人员上引进勤工助学的学生、自愿者,这就把馆员从繁重的体力中解脱出来,本来可以从事一些更深层次的服务,但在流通部门,任务就是上书、摆架,严重束缚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层次的业务无法开展。人员分散在各部门,又受到学校进人的限制,专门从事深层次服务的人员有限。现有的咨询服务人员除了自身的咨询工作外,还要从事教学工作、查新工作、学科领域工作等任务,不利于开展更广、更深的服务。而改变的方法只有一个,即重新组合资源,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1注重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发展。图书馆的“人”包括两方面:馆员和读者。从馆员角度看,重视馆员的精神、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用的激励机制,激励馆员的创造性,使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开展,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脱离就是失败的改革。

2减少管理层次及增加横向协作原则

从管理层次来看,不宜过多,一是便于决策快速执行;二是便于信息交流。横向来看,图书馆应建立组或团队,加强横向联系力度。

3按图书馆发展目标同时结合组织功能设置行政机构的原则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实现图书馆2.0;二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这是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而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有:行政保障体制、技术保障体制、业务保障体制及读者服务体制。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优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图书馆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内容:(1)图书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各种接待、会议准备、归档;统计每年的各种数据,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经费管理等。由于一所高校可能有几处校区,有的不在一个城市,对于跨校区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来解决,如QQ、MSN;或者可以在不同校区同时设办公室。(2)文献建设与发展部(也可叫文献部):是将原文献建设部的编目分出,与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合在一起组建的新部门。笔者认为,将信息服务部门合在一起,方便管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工作分为基础工作与编目、咨询工作。基础工作包括借、还书等工作。而咨询工作包括学科馆员服务、博客服务、微博服务等工作。(3)文献咨询部:集中人力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创新,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情报服务;开展读者教育培训工作,如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科技查新、文献检索课等。(4)系统部:进行设备配置和维护、系统的开发等工作。为了迎接数字图书馆的到来,应加大对系统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加图书馆的网页功能,适应图书馆2.0的要求。(5)读者服务部:包括采访、总还台、读者的信息管理、光盘借阅等工作。现在,有些图书馆已将总还台或者总借还台改成总服务台,这种改变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目的是解决读者关心的问题。而通过网上采访与现实的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即可为采购文献资源提供可靠数据,也可将最新信息推送到读者的微博或信箱中。(6)组建兴趣组或团队:打破部门限制,加强人员流动,解决图书馆的一些基本问题或者发展问题。如采购文献资源可将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组织在一起,具体负责此事。

第7篇

 

卫星通信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卫星通信这种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目前高技术战争以及局部冲突进行信息传递以及通信指挥控制的重要通信方式,是未来军用通信网发展的保障。但目前的卫星通信在抗干扰方面的能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建立比较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的卫星通信系统。

 

一、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

 

卫星通信在通信领域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数据的传输速度和效率。我们目前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信息传输速度是非常快的。原来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以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这两种技术作为制成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卫星通信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了。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在长距离传输延时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传输延时对实时数据产生的影响。第二,成本与需求不成正比。当前现代的大众通信方式主要表现为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在宽带领域中,卫星通信是没有光纤宽带更加方便快捷的,而且在移动通信中也比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的性价比低。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尽管移动的长途通信费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卫星长途通信的转发器费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因此我们需要多加努力解决这种不成正比的现象。第三,宽带IP的传输以及实现问题。目前中国的宽带IP卫星系统一般采用的是ATM的传输技术。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性能可以支持与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指标要求,尽管大部分的要求都十分符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在卫星 ATM 分层,但是由于包含ATM交换机的子网移动性管理的步骤过于繁复,需要我们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二、卫星通信抗干扰问题的概括

 

从目前卫星通信抗干扰的发展情况来看,卫星通信的抗干扰体制还是非常不全面的。然而我国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上还是有所进步的,例如调制解频技术、猝发抗干扰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抗干扰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地面网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通过不断发展应用到了卫星通信方面,从而提高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尽管如此,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抗干扰体制以及卫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提高卫星的抗干扰能力。

 

三、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的分析

 

为了使卫星通信的抗干扰体制发展的更加完善,我们需要找的是可以有效地抵御各种人为干扰以及与卫星通信特点相等并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抗干扰新技术。从通信电子的角度看,卫星抗干扰技术主要是跟踪干扰和宽带强功率干扰等技术。对于卫星通信的发展来说,为了尽量避免干扰,我们一定要考虑各种抗干扰效果、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同时做到跟踪、测位上行卫星信号,从而使卫星通信过程不受影响或者少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的研究卫星抗干扰通信体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扩展频谱通信是目前最常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直接扩谱通信和跳频通信的有机组合。目前在地面网中,这种技术己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而且预计这种技术应该会成为未来卫星抗干扰体制的关键技术。为了使这种技术能够成功的移植到卫星通信中去,我们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同时,还要学会使用有效的网管网控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组网方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卫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但从地面网络的方面看,实现卫星通信抗干扰体系,是需要深入研究各种技术问题的。例如扩频码的选择、跳频图案的设计以及如何与现有卫星网络的兼容问题以及数字化终端等方面进行仔细地考虑[1]。通过各种相关文献的查看以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抗干扰通信体制。主要是:(1)利用地面站来完成信号扩频的全过程,然后星上处理转发器主要是解决解扩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星地一体化的研究和设计多下功夫。(2)把扩谱技术作为主要应用的技术,除此之外,以天线调零技术等抗拒强干扰技术作为辅助技术,使整个系统的抗干扰强度的范围达到5dB。(3)将扩谱信号作为上行信号,同时采用TDM信号为下行信号,这样在简化终端设备的时候就可以使抗干扰系统技术顺利完成。(4)我们在频段的选择上,应该朝着EHF段的方向发展。(5)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实现对8一16路信号同时进行研究,而且每路信号速率可以设置成4.8kbit/s、9.6kbit/s、14.4kbit/s、 19.2kbit/s等,不仅能随机占用信道也可以按申请分配信道。(6)我们可以在70赫兹或者140赫兹中频里进行信号解扩和信号扩谱。同时采用36 赫兹或者72赫兹宽的转发器,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器件和技术。

 

四、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的关键技术

 

目前最常使用的抗干扰体制是通过上行扩谱信号和下行扩谱信号同时利用地面站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发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上行信号扩谱技术和星上解扩技术,所选择的是跳频与直扩互相结合的卫星通道,而且运用的是先扩后跳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星上解扩技术和星上解跳技术。编码与变换信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把基带信号转化成供卫星通道使用的传输码,同时利用芯片技术以及软件完成。更明确的说,直接扩谱模块可以利用PN码和基带信号直接进行扩谱,这样使其的灵活性更强,适用范围也变得更广。还需要我们考虑的是预处理问题,它主要是通过软件以及数字滤波技术来实现信号的分离,随后,各路进行各自的解扩与解跳,将基带信号恢复正常,进行成帧的同时通过TDM数据运用广播的形式直接传送到地面,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卫星通信的抗干扰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卫星通信的质量,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卫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实现卫星通信质量的提高。

第8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是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关键。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做到高效、高质、高水平监管,充分展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新水平、新面貌、新形象。

一、强化执行意识,夯实执行力的根基

执行力是实现既定目标和手段的能力,是对目标执着跟进的态度和精神。要提高工商执行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广大干部的执行意识,首先,要强化执行的纪律意识。明确执行就是一种纪律,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要将上级的决策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既是一种责任,也体现了一种素质。要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刚性的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以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局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其次,要强化领导层的作风建设。单位和部门的核心是领导,是工商队伍整体精神风貌和意识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层反对官僚作风,执行者就不会溜须拍马,领导层讨厌松垮,执行者就不敢消极怠慢,领导层做事追求完美,执行者就不会对执行偏差感到无所谓。由此可见,领导层的理念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执行者的理念和价值观;第三,要强化执行层的责任意识。应当说,绝大多数同志抓落实的责任心是有的,但不可否认,在我们队伍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抓落实的倾向。有时,一样的任务,一样的条件,各单位和人员之间的执行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当中有想不想抓和会不会抓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工作责任心和态度上的区别,有的同志是有利的就做,无利或利少的就不做,思想上有私心杂念;有的同志好做的做,难做的拖着做,思想上怕苦畏难;有的同志硬的工作任务去做,“软”的工作应付着做,存有投机取巧心理。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对于执行上级指令,完成工作任务至关重要。

二、打造高效团队,培植执行力的堡垒

好的执行力需要有好的团队,打造一支高效执行的坚强团队是保障执行力高效实施的基础。要从全面提高工商队伍干部素质着手,使广大工商干部精神更加饱满,作风更加过硬,执行更加顺畅,落实更加有力。

确立团队崇高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工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每一名工商干部都要有立业的志向,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工商事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立志做大事,立志创一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将条线争名次,地方争位置。形象争最佳作为标准,无论是市场准入、监管执法、还是信息化建设、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坚持优字当头。精益求精。

保持团队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面对监管方式转型和取消“两费”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心态研究新形势,探索新对策。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思考工商职能的定位,找准工商职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既“立足工商抓工商”,加强监管执法,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上尽职尽责:又“跳出工商抓工商”,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搞好对接,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尽心尽力。以振奋的精神,积极的态度着眼长远,适应转变,以观念的更新求得工商事业发展的飞跃。

发扬团队求真务实的工作本色。执行决策,干事创业关键在“干”。实现工商事业发展,需要我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忍不拔、埋头苦干,需要每一个工商人艰辛的付出,才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在工作中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强调一个“实”字,重实情、想实事、说实话、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不说不利于内部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事业发展的事。力争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做公仆,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带头勤务实,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头干事业,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敢开拓,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带头讲奉献,做到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带头负责任,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带头严律己,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三、优化沟通渠道,连接执行力的纽带

提高整体执行力的核心是有效的沟通。只有不断优化上下左右的沟通渠道,达到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政令通畅,人和气顺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提高整体执行力。

有效的上下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准确性。各级领导作为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的第一责任人,对上级的精神要准确把握,领会要义。如果有丝毫偏差,都可能带来执行的不到位或走样,带来资源的浪费。如上级要求开展的各类检查、专项行动、即时性工作,都要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合理决策科学部署。因此,领导干部首先要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准确把握上级的执行意识和执行态度,才能正确指导下属的准确执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凝聚人心,创新沟通方式,投入感情和管理技巧,让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使全体干部各尽其能,年轻人勇于“冒尖”,中年干部成为顶梁柱,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执行力从下属身上充分挖掘出来。

真诚的平行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效率。任何的执行都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只有群策群力,真诚协作,最大限度发挥整体的合力与团队的优势,才能达到效能的最大化。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在职能分工中涉及监管、市场、公平交易、消保几个条线,由于这项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各条线都在积极作为,部署工作,开展活动。但客观上由于多头分工,分散了精力,也浪费行政资源,因此,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避免由于职能重复交叉导致精力分散,协作不够,影响执行效能。要积极营造和谐有序、协作融洽的沟通氛围和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相互分享,分工不分家,全局一盘棋,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主动,才能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要杜绝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倾向,当日常工作出现职能交叉时,要主动配合他人或部门做好工作。

四、加强贯彻落实,配套执行力的体系

狠抓贯彻落实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

“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要结合实际,制订完备的落实计划。制订计划,是为了打有准备、有把握和有成果之“仗”,上级的决策和部署,多从宏观上考虑和把握,需要在层层传达、落实中逐级细化,分解,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将上级的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拿出具有自身特点、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的计划和办法来,科学有效地给组织成员分配工作,量化目标,细化责任,需要注意,决策计划要为落实服务,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抓落实的被动性和简单化,才能把握大局,使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成果显著。

要统筹规划,于细微之处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基层工商机关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履行职能上有很多工作要做,队伍建设、市场监管,打假维权,服务经济,主体准入等等,每个方面都包含着很多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在计划工作落实时,要层层做细,具体抓,抓具体,杜绝工作粗枝大叶,浮在面上,要于细微之处炼作风、见精神、出成绩。

要直面困难,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困难是必然的,要有敢于直面困难、解决矛盾,碰硬落实的勇气和信心,每个执行者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要有准确把握和清晰认识,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主动考虑和克服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认真思考调研、抓住关键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方案。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迎难而上,坚决完成任务的魄力和干劲:执行要有力,行动要迅速,态度要坚决,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切实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和障碍性因素。

第9篇

1、抓住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基本点,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上践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教育局抓住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基本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干部队伍“活力工程”,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上下功夫,使党的干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2007年秋,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和学校中层干部学校自主聘用制,采取公开选拔方式,通过竞争,择优上岗,当年有3名中层干部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一批群众公认度高的教师选拔到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实施教师分配办法改革,对新招聘教师分学科按考试成绩排序自主选择所提供的学校岗位,既有效缓解了山区学校缺教师却长期分配不进的难题,又克服了人事分配人情因素的干扰和随意性大的流弊;今年八月份,教育局严格按照重德才、重公论、重业绩的原则,选拔调整了一批学校校级干部,用出了人心、用出了正气,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九月份,教育局机关大力实施内部轮岗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执法执纪、干部人事和财务等关键岗位的负责人。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坚定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力地提高了学校和机关班子凝聚力和工作效能,较好地促进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活力。

2、抓住规范财务管理这一敏感点,在健全财务制度上践行科学发展观

规范财务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务工作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和协调发展为中心,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在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建立效益最大化的理财观念。

县教育局对中小学校6000千余万的普九、普实债务进行了全面清查及锁定,并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要求,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到预算编制、财务核算直达学校,有效防止了挤占、截留或挪用资金的现象。首先会同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公用经费管理、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教育民生工程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教育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明确岗位职责。其次规范预算方案编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县教育局在每学期开学前召开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工作会议,完善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所需的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农村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完小(教学点)纳入其所隶属的中心小学统一代编,确保按时足额配套。在全系统形成“内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通过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止基金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使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操作流程之中。第三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经办业务工作的监督控制,强化各项经费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严禁违规使用和投资运营,有效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确保教育资金安全完整、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对学校2000元以上的经费支出统一把关审批,30000元以上的经费支出报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第四加强全县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组织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督促做好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业务研讨,在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方面出新举措。为整顿财务工作作风,解决当前学校财务工作队伍中存在的政令不畅现象,今年9月,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总务主任会议,会上组织学习了财务工作人员职责、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强调了财经工作纪律,同时制订并实施财会人员任期交流办法。第五加强校长离任内部审计工作。今年秋季,我县初中、小学有三位校长因年龄等因素离开校长岗位,同时在部分学校之间校长实行了交流。为此我局于9月份开始组织开展校长离任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对校长任期内财务、债务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核查,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校长一个清白。

3、抓住作风建设这一结合点,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上践行科学发展观

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局在强化教育,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同时,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作风和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坚持专项治理与行风评议、端正行风和优化投资环境相结合,大力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一是突出重点难点,在狠抓专项治理上下工夫。“上学难”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反映在行风上就是教育乱收费。这些年来,教育局采取坚决措施,严加整治,不断加大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治理力度,制定了对中小学乱收费行为实行严格处分的规定,坚持每年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种教育乱收费行为。同时,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等,从强化制度管理上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二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在转变机关作风上下工夫。注意把纠风工作与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相结合,与行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相结合。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着重对公办学校的行业风气进行公开评议和监督,找准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强化整改,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业风气。三是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找出每个人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开展 “筑牢底线,防腐拒变”承诺活动、“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于都教育强县”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每个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和主动服务的思想,做到服务高标准、高要求,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工作中服务热情不高、制度执行不严和责任心不强的毛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并在开拓、创新、创优上求突破,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实服务于民。近年来于都教育已经走上了全面、依法、科学的轨道。四是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准确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在其分管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工作交叉职能形成合力,发挥整体功能,以制度为保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正常工作的高速运转。

4、抓住优化评价机制这一关键点,在推进公平公正上践行科学发展观

第10篇

首先,用班级路队展示规矩教育。一年级小学生在行走中左顾右盼、停停走走、拉拉扯扯的现象很普遍。用班级路队让学生学会规矩有序地行走,并且借此培植班级的精神风貌。是个不错选择。在站队方面,教师要强调快、静、齐。教师可事先和学生约定好表示安静的手势,或者用倒数数的方法卡时间。如笔者和学生约定用停止的手势表示安静,而且约定学生一看到安静的手势就大声说“小嘴巴,不讲话”。天长日久,学生逐渐养成了习惯。

为了使路队排得更整齐,教师可告诉学生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走,纵队就直了:横队要求学生手拉手,跟着放学的音乐节奏统一迈步子,横队也齐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年龄小,对他们的行为要求首先要制定标准,其次把要求变成可操作的行动,才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其次,使学生形成物品定位摆放的意识。整洁环境的营造与桌椅的摆放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班的桌椅摆放整齐,班级环境就显得干净、整洁。若一个班的桌椅东倒西歪,显得凌乱不堪。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班的班风不佳。为了使学生形成物品定位摆放的意识,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操作的。学生下课和老师道别后,会说一句话:人起椅齐桌面净。说完后,他们先是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然后收拾学习用品。对于桌斗内学习用品的摆放。笔者主张学生不要把书包放在桌斗里,而是要求学生将书本分类放在桌斗里。书放左边,本子放右边,中间放文具。学生在摆放学习用品的过程中,训练了操作能力和分配能力,继而提高了认知能力。对一年级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受益一生。

再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提倡一人一岗,各尽其责。如在分配值日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状况、家庭住址距离学校的远近、家庭做饭的现状、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等,然后将每个窗台、书架、讲桌、黑板、关灯、关门等各项工作让学生承包。在分配中兼顾各方面的因素会使分工渐趋合理,使班级的各项值日工作用时短,效果好。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成为了孩子们的习惯,责任感的培养就落到了实处。

最后。要溯根求源纠正学生的陋习。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做手工。做完后教室的地面上纸屑很多。这些纸屑大多不是有意丢的,而是学生撕纸过程中,残留的碎屑从本子上脱落下来,不经意飘落在地上的。为此。教师可从源头上要求学生不随意撕纸,教师也要率先示范做到。另外,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完手工后一定要收拾东西。捡起地上的纸屑。具体的办法是,将4个学生分为一组,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提醒监督,每周评选小榜样。评价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了习惯。掉的纸屑少了,扔的纸屑捡了,教室环境变干净了。

第11篇

一、 成本指标由完成任务性向提高效率性转换

(一)任务性控制与效率性控制分析

企业成本管理以上级下达的各类指标为中心,分解目标成本与责任成本,以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为目的,成本控制侧重于制造成本中原材料与动力费用降低,期间费用中的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的控制,成本结论直接、明晰。但对成本管理中的合理排产、设备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管道泄漏率,化工尾汽排放率重视不够,虽然有考核指标,但考核结论间接、抽象,使成本控制的效率降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指标的考核由原来的利润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经济增加值与效能监察的考核进一步把成本竞争力的效率性提到首位。成本管控应以效率为中心,坚持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指标的考核应以效率为标准,效能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做到军品生产能力保留与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有机结合。高效率的成本竞争机制就是将系统内组织和部分之间有机协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动态整合与指标互动的协同效应。它是成本竞争战略的基石,也是企业增加值考核,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效率性控制降低成本的表现形式

效率性控制降低成本的表现主要有:1、集中生产降低动力成本。2、合理排产与设备的及时同步维护,保证各工序、工段、岗位人员的协调与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物料短缺与设备故障原因造成人员等待、产生不良品等,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3、精确计算材料采购经济批量,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了解各工段、工房、管道、二级单位物料的存放情况,减少因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集压,降低采购成本,实现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统一。4、合理测算物料生产与投入产出,避免因工序损耗造成交验量不足而重新投料,或者交验量显著大于订货量造成物料浪费。

二、成本降控由预算性控制向能动性控制转换

(一)预算性控制与能动性控制分析

企业的成本降控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信息的交流与决策集中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计划部门等,成本控制直接体现在全面预算办公室(承包办或测评办),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指标分解、动态调整、量化考核上,重点强调预算的严肃性、考核的严格性、运行的完整性。预算性控制的决策以部门为单位,以指标为主线,以结论为目的,缩短了作业工序、生产班组成本控制的外延,割断了部门间、工序间的协作与信息交流,受预算(钢性)指标的限制,势必会形成“决策孤岛”,如原材料分厂不顾及成型分厂实际情况(设备故障),一味加工原材料完成产值产量,造成半成品积压,加大资金成本占用。能动性控制就是要树立“大成本”控制的理念,摆脱部门与单位预算的限制,扩大成本控制的外延,保证系统的全员、全方位、多角度协同合作、统筹安排和策划成本流,实现决策流与信息流的共享,决策权与控制权的平等与民主。

(二)能动性控制成本的表现形式

1、预算指标的弹性调整,成本控制中充分考虑预算的可操作性,做到决策的度、考核的度、执行的度,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指标,正确处理预算严肃性与弹性决策的对立统一。2、设置采纳合理化建议奖项,体现信息的价值观与决策民主,强调生产一线岗位价值的精细化。3、设置产品良品率奖、物料回收奖、安全累进奖,激励一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体现工序成本价值,细化作业成本核算,培养与提高员工的成本管控理念。4、完善完工产品质量成本分析会、班组作业成本分析会、物料定额分析会制度,通过分析查找作业生产中的成本耗费,形成产品工序作业控制“决策-操作-分析-改进-决策”的闭环成本管控体系。

三、成本报表由业绩报告性向流程策划性转换

(一)业绩报告性与流程策划性分析

业绩报告性成本报表是指会计人员提供数据资料,决策由管理者来做。如成本会计统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账、记账,税务会计抄税、报税等。会计人员只考虑过程,不考虑结果。流程性策划控制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既考虑结果,更侧重于过程,在过程中实施控制。具体表现为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决策引导性,报表结论接近于决策结果,做到事前与事中控制。如纳税筹划与合理避税强调过程,使报税结果体现控制。管理会计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的本身流程,更考虑实施这一流程后的最终结论。为保证最终期望值而进行的控制就是流程性策划控制。这种控制以结果为导向,以结论为目标,在过程中实施控制。

(二)流程策划性成本控制的表现形式

1、纳税筹划,实现税额节约的事前与过程控制,导致税负减少。2、管理咨询审计,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提出建议与审计结论,做到亡羊补牢与未雨绸缪相结合。3、风险导向审计,为风险的发生提供预警,规避、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4、资产评估报告,为决策提供有用的公允建议,减少决策失误。

四、成本降控由博弈性控制向双赢性控制转换

(一)博弈性控制和双赢性控制分析

博弈性控制是指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产品的耗费压缩到最低,采购原材料要求供应商之间互相竞争,选择最低价为采购目标;销售产品希望利润最大化,同行业之间互相竞争,以占有市场、最低成本为目的。博弈双方相互对立,优胜劣汰。双赢性成本控制要求供求双方互相协作、互利互惠,形成共赢理念,共同享有市场份额。如联想集团做大做强品牌,实现一级商、经销商、门店的三赢理念,把利润分成三分,做大市场,做到有利大家分,但最终客户认可联想的品牌效应、市场份额。再比如超市与经销商的共赢模式,超市做大做强,经销商也可以赚个盆钵满仓,同行业不竞争,而是形成固有模式的成本生态,形成统一的成本效应,既保证行业的市场份额,又形成和谐的持续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下,做大做强、强强联合是主流,联营与合并是趋势,这是共盈理念的认可,也是双盈性控制的集中体现。一味的竞相降价只能影响市场秩序,违背运营规则,重复性低技术制造最终会导致萧条与破产。行业企业应该协商一致,统一分享市场份额,理性应对目前蛰伏的金融危机,达到共同盈利的成本控制效应。加入WTO,欧洲统一货币,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世界经济的互动形成全球共盈与持续发展。有统一才能有效益,有共赢才能形成发展性的成本管控机制。

(二)双赢性控制的表现形式

1、连锁经营,2、加盟特许经营。3、银联网络。4、手机小号业务5、全国统一的销售网络,均匀的市场份额。6、稳定的供应商,形成商业信用,避免因片面追求成本效应而出现质量不合格与不诚信业务。7、稳定的市场份额形成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

五、管控动机由利润导向性向价值导向性转换

(一)利润导向性和价值导向性分析

企业的成本控制动机通常以利润为目标,以考核指标为中心,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导致走入紧缩支出的误区,制约企业成本文化与品牌效应的推广。价值导向性成本战略综合考虑产品的定位与长远发展趋势,以企业发展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如“特仑苏”与“金典”奶品的成本定位就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导向,成本竞争力不是低成本战略,而是发展性成本管控战略。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各阶段、市场环境各阶段、产品价值各阶段的平衡与协调,正确制定各阶段的成本管控动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远规划。

(二)价值导向性管控动机的表现形式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失真;会计制度;公司治理;会计诚信;会计委派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39-02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涉及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控,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导致税收的大量流失。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

一、出现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 法律和会计制度不完善,贯彻落实不到位

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缺乏可操作性等。二是处罚过轻。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与其获取的暴利及对社会的危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三是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如《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落实,致使会计信息中的“水分”未减,泡沫资产依然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瓶颈

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对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不及时学习、领会,对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不深、不透,日常核算工作不规范,从而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不实;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动,不能够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不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甚至有个别会计人员主动为领导违规违纪出谋划策、营私舞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三)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内部监督缺乏机制保证。会计岗位责任不明晰、机构设置不健全。少数单位出纳、会计由一人兼任,银行预留印鉴一人保管,失去监控,不仅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为经济犯罪埋下了隐患。二是政府各部门对会计的监督管理缺乏协调和配合。财政、审计、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会计的监督标准不够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统一协调和配合,不能形成会计监督管理的合力。三是社会审计机构监督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驱动,出具虚假审计、验证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注册会计师未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四) 会计信息需求对象的多元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新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有些地方政府还对企业领导实行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的管理,而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为国家财税机关、投资人、债权人等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

(五)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内部,虽然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董事会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经理人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有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往往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成为有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工具。公司管理层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公司重大决策没有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很严重。为了实现管理层特定的目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就成了牺牲品。

(六) 会计诚信建设力度不够

当前国内外出现的会计诚信危机问题比较突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意识不强。如有的单位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审计等服务,还包括其他违法要求。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的情况下,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的冒险意识,纷纷将诚信意识抛于脑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铤而走险,出具虚假报告,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资料在管理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是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因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造成损失的民事索赔制度,并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增强会计法律的震慑作用。三是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逐步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会计法规制度培训机制,把《会计法》等法规制度纳入培训教育的内容,促使各单位负责人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真正履行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人的职责。

(二)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是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并具体规定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符合的“四条要求”,为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其次,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不可避免。再次,建立内审机构,对会计最终产品进行符合性测试检验和监督。最后,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仍处于一种起步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程序和条件,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行业自我约束能力和全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 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

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使之能够站在中介立场上,实施法律监督与会计监督,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它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全程性、及时性、监督与管理的双重性以及利益的独立性。这种新兴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立地进行核算,将有利于为会计主体、社会公众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根本保证。同时,实行委派制,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四)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将会计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增强单位负责人和广大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把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信息质量及诚信情况紧密相连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构建会计信用体系,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第13篇

是啊,营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惜,市场不相信“如果”,只注重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是:目标任务又没有达成?促销费用是不是更省?品种结构是不是更优?市场占有率是不是更高?-------

“只有主观的理由、没有客观的借口”早已是每位营销人员耳熟能详的语句。但是,如果把这种观念落实到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把这种观念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如何把这种观念贯穿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营销人员应该思索的问题。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 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在这一点上,PDCA循环系统是每个营销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第14篇

摘要:本文以我国发行监管施行核准制为制度背景,从发行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的理论角度出发,对珈伟股份IPO后不久便业绩突然“变脸”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珈伟股份事实上不符合上市条件,IPO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欺诈行为,保荐代表人、保荐机构甚至是监管机构的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疏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议监管当局应进一步改革股票发行监管制度,推进其市场化进程,同时也应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严惩违规上市公司,致力于建立一种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

 

关键词:发行监管 核准制 注册制 保荐制度

2012年5月11日,标榜应“全球太阳能光伏照明行业开拓者”的珈伟股份在创业板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23%。然而,该公司于7月14日披露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万至340万元,同期下降94.12%至95.85%,使得其股价下跌约30%,参与此股的投资者深深被套。珈伟股份的业绩会突然“变脸”引来了投资者的深思,例如该现象是否真的由于其所宣称的由于美国爆发飓风灾害引起的;是否由于现有发行监管制度作用有限使得该类质量低下的公司得以上市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发行监管的相关理论及文献

有关学者将国外关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分为四种,分别为公共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

(一)公共利益理论(Stigler,1971;Becker和Stigler,1974)

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为零、不完全竞争和“搭便车”行为等现象,私人投资者没有能力对实力雄厚的公司进行监管,因此只有通过政府对公司的监管,才能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而维护整个市场体系的稳定。

 

(二)政治理论(Olsin,1965;Becker,1983;Tullock,1967)

该理论认为,一方面,政府的监管政策往往会被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所控制,即监管俘获理论;另一方面,政府对公司的过度管制行为会进一步增加市场中的寻租机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这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综上所述,政治理论认为,应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机制在监管中的作用,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发展的抑制。

 

(三)权衡理论(Shieifer和Vishny,1997;Hay和Shieifer,1998)

该理论认为监管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应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以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权衡理论试图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一方面避免政府在监管中的“掠夺之手”(Grabbing Hand),而保持其“援助之手”(Helping Hand);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监督机制,避免政府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对资本市场造成侵害。

 

(四)法律理论(LLSV,1997;Beck和Levine,2003)

该理论认为,在监管中的监管效率关键在于实现对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有效法律保护。法律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是在法律条文上对投资者权利进行详细的规定和保护;二是通过改善法律的执行质量,提高执法效率,使投资者权力能够得到实际有效的执行。

 

(五)经济合同理论

该理论也是众多监管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监管可被视为被监管者和监管者之间一系列的隐形合同关系,合同决定了签订该合同的各方所应遵守的行为,以及对违约方可能釆取的措施。设计巧妙合理的合同可以避免或减少系统性风险;反之则有可能增加金融活动中的系统性风险。

 

通过以上理论及文献可以发现,一国的证券监管制度无非是在政府监管、市场监管与司法监管之间进行监管权力配置。那么,我国的发行监管制度是否是政府监管、市场监管与司法监管之间的最优配置?我国的发行监管制度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以珈伟股份为例,通过综合分析珈伟股份的财务报告、招股说明书和发行公告提供的信息,探寻珈伟股份欺诈上市和我国监管制度存在缺陷的线索,并据此提出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二、理论分析

根据我国的现状,我国的发行监管模式并未实现在政府行政监管、市场监管和司法监管之间进行权力配置选择所得到的最优监管方式。政府的市场管理部门和经济决策机构自证券市场建立伊始就对其进行直接干预和管理,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我国金融发展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的,监管方式均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二是司法制度较弱,法律制度不仅不能对违规事件起到警告威慑作用,司法机制无法作用于A股市场也使投资者投诉无门,而A股市场出现问题后由于“搭便车”行为导致的集体维权不利更加剧了司法机制对A股市场的治理作用收效甚微。换言之,我国的市场监管与司法监管更多的流于形式,而难以起到实质作用。

 

对于投资者所依赖的政府监管,也存在着缺乏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如同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分析,利益集团会通过各种手段以影响政府监管政策,即监管俘获现象。利益集团对政府监管政策的“俘获”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国有背景以及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考虑对上市公司的干预,证监会釆取的监管策略往往会受到上述情况的干扰。

 

综上所述,我国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值得投资者充分信赖,需要对证券发行监管进行深入的改革,尤其应建立健全目前所缺乏的市场监管机制。此外,由于司法机制滞后,我国既不能实现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所期望的模式,通过法律制度对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形成有效保护;又不能实现经济合同理论所要求的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经济合同以规制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行为。即在短期内通过法律制度实现对A股市场的保护缺乏现实可行性。再者,基于证券市场的特性,司法制度中“不告不理”的被动执法方式和集体诉讼中涉及到的“搭便车”行为都明确了司法机制并不适合作为证券市场中监管的主导工具。因此,就目前而言,对我国发行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在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司法监管只有经过长期的司法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三、案例分析

(一)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欺诈上市

珈伟股份(即深圳珈伟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从其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2012年度财务报表来看,该公司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欺诈上市的迹象。

第15篇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国家对国有企业管控一直抓得很紧,其中对高管薪酬进行管制是我国对国有企业管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会计稳健性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国有企业更加顺应国家及经济市场的发展,我们应该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

薪酬管制这一现象在西方国家并不普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对高管薪酬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的。我国虽然也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但是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因此存在着薪酬管制现象,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制度下的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管理体制和产权性质,薪酬管制现象十分普遍。对薪酬管制的研究我国并没有可借鉴的先进经验,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由于企的经营运转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国企不仅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往往还需要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一些社会责任。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政府很难用一些定量的手段去监督考察高管的工作业绩,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薪酬管制的现象。薪酬管制具有刚性和滞后性,不利于提高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这会从总体上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国企高管的薪酬开始与其业绩挂钩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完全与绩效挂钩,就会出现有的高管为了获得高薪酬就会利用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中的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损失等方式来虚构当期业绩并以此通过薪酬考核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国企薪酬管制会有一定作用。但反过来会使企业高管的薪酬往往不能实现与业绩相应的增长。国企薪酬管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高管可能会因此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

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假设。通过上文对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可能存在关系的分析,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做出三个假设,即:在其他条件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薪酬管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会计的稳健性的实现;在其他条件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薪酬管制不利于国有企业会计稳定性的实现;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与会计稳健性没有必然关系。

其中Top3是指收入排在前三位的高管的薪酬平均值和普通员工平均收入的比值。Rtop3则是指收入最高的三位高管的平均收入与公司全部高管人均收入之差。Top3和Rtop3的值越高就代表公司薪酬管制程度越弱。

样本数据。建好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可以选择某两市在2001年到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这些样本数据剔除了上市公司资料不全、指标异常的数据。这7321家企业的数据可以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央企的会计稳健性均值为0,0298,Top3均值为5.6432,Rtop3的均值为159877;地方国企的会计稳健性均值为0.0123,Top3均值为5.7784,Rtop3的值为200987。这种方法是用薪酬业绩敏感度来度量一个企业的薪酬管制的程度,在这个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央企的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回归系数是0.151,地方国企的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回归系数是0.922,我们可以据此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薪酬管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会计的稳健性的实现的假设是成立的,薪酬管制对央企和地方国企都能不同程度的促进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其中地方国企与央企相比,薪酬管制对企业会计稳健性水平提高发挥的作用较小。

思考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薪酬管制虽然存在一定负面作用,但是薪酬管制在促进企业会计稳健性方面还是发挥着一定作用的,央企的薪酬管制与地方国企相比更能够在促进企业会计稳健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薪酬管制虽不能调动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业绩降低。但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国企这种企业形式的存在就需要对企业高管的薪酬采取薪酬管制。在市场经济及人的自利思想的影响下,如果国家不对企业进行薪酬管制的话,有的高管为了得到更多的薪酬就会大幅度的提高企业业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有的高管除了努力工作提高业绩之外,还可能利用会计操控手段制造虚假的企业业绩,这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会计稳健性的发展。国企作为国家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过程中虽然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国企也承担着―些政府的负担,也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中的高管不仅能够拿到属于自己的薪酬,而且还有着相应的行政级别,有一定的权利,高管得到的激励回报并不低,所以应该对企业进行―定程度的薪酬管制。薪酬管制工作不能固守原来的思维一味的用市场来调节高管的薪酬,通过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