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在一年的学习之后面临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型考试——“小升初”。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让小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六年级小学生在心理、精神上都获得学习自信,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有效解决六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不一定擅长说话,一个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水平的低下。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全面化。下面,笔者从学习任务的多元化、语文练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三个角度,来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

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要求所有的小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效率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就让许多语文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小学生的智能、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多元化,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任务,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节奏来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分别设计四个学习任务,即学会读写清爽、吟诵、陡峭等新字词,了解这些汉字的内涵;充分调动自己对散文知识的了解,分析课文中所具有的散文特点,并且就文章所使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进行鉴赏;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与鉴赏;通过学习,品味作者的情感所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公布了这四个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语文水平来进行学习,他们不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可以让小学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语文学习。

二、语文练习的多元化

“题海战术”似乎成为传统语文教师在短期内提升六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基本战略,教师很少会考虑哪些知识已经被小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还需要小学生重点练习,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六年级的小学生疲于应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这种毫无重点、毫无层次的语文训练方式,而是要将语文练习进行分层,或者是以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使得小学生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来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组织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时候,我会设计语文基础知识专题、阅读理解训练专题、习作练习专题、古诗词背诵专题等几个专题模块,并且将其整理成练习册,将其分发给每个小学生,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他们不知道该选择哪项专题。为此,我会结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语文试卷中的具体得失为他们提供练习建议。

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一刀切”是导致六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基本原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用语文成绩来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是要綜合考虑每个小学生的整体表现,促使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六年级小学生接受全面的、客观的语文学习评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快乐、自信。

在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甄别,要因人而异、因势而定。如果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较高,那么教师就要对他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小学生的日常表现比较好,但是在考试中的表现却屡屡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避免小学生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产生失望情绪;如果小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教师就要暂时放低对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促进、启发等多重作用,真正将小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使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突出,也让更多的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

作者:白祥祖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教学方式。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上来进行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是无效的,创新性严重不足。其次,一些课堂中存在着气氛沉闷等现象,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融入自身的意志,对学生采取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維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措施

1.从实际情况入手,采取任务教学法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在情感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也要从教学内容上来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等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任务的带领下来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中,由于这一内容属于文言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来为学生设计出不同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或是可以给学生提出具有争议的话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设计好教学内容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说,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室就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学生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制作出课件,在图片与语言的参与下,也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53-01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时,我继续进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至今,每学期学生成绩远远超出平行班级。前后经过8年的实践研究,本人进行了总结,在本校、本地区介绍探究教学模式,上随堂示范课两周(2003年秋、2004年春各一周),举办讲座两次(2004年5月、2006年5月)。并撰写论文《小学语文阅读课型的探索与实践》获《小学语文教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目前,学校将该课题的研究在语文组推广,由我负责指导。至结题时,正是实验班学生小学毕业之际。虽然该课题的研究尚未成熟,但老师们已自觉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践,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阅读课探究模式的提出与实验,可为培养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创设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水钢实验学校实验班:五(3)班、五(4)班共80名学生。对照班:五(1)班、五(2)班共80人。本人负责,与田应萍老师合作。

实验组五(3)班、五(4)班:各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

控制组五(1)班、五(2)班:各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

2、研究时间:2007年3月-2011年7月。

3、研究方法:等组对照实验法。

4、研究过程:

2007年9月开学初,根据学生四年级期末成绩,从五(1)班、五(2)班、五(3)班、五(4)班各用等组配偶法选取40名学生。

控制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按原计划上课。

实验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由教师采取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控制组均有一位老师执教,教材、课时、进度、检测题都统一。控制组按原有教学方法施教,实验组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施教。

5、研究的实施:

实验操作:实验前同年级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阅读爱好程度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用试卷进行检测。控制处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因变量。

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对照班均有一位教师执教,教材、课时、进度、检测题都统一。对照班则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施教。

实践指标:

A、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数量。

B、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的质量(深度和广度)。

C、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交流、询问、查找等)。

指标检测方法:

A、按实验内容进行命题,编制测试卷。

B、探究学习方法自编问卷。

统计方法

采用平均数(x)

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2007年3月完成前期测试,老师分工;

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研究方案。

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完成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六年级十一、十二册语文

2、研究目标:研究该课题,遵循儿童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对学生采用:

“读-考、问”式,“读-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式,“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小组交流-问”式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综合课型。

3、研究措施:

以会提问题、能提问题为主题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综合性课型

(1)“读——考或问”式课型

把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考别人,提出不懂的地方问大家。在学生的考考问问中,教师引导点拔,在浓浓的问答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追根究底、学会了学习。

(2)“读——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式课型

这是学生以个人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是最后一个环节——“问”。前三个环节,学生自己读文章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再反复读文章,通过问家人,查工具书,查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等方式,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留到课堂上来问,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上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疑难问题,再解决学生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充满了成就感,非常渴望能展示自己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说说问问中,更多的是交流与探讨,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小组交流——问”式课型

这种课型学生可以个人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共同提出问题,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一般二十至二十五分钟左右。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本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有些也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