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考核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钱春野(1956-),男,江苏盐都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基础医学;李仕红(1979-),男,江苏如皋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神经病理;李玉华(1963-),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解剖学。(江苏盐城224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影像解剖学’课程综合化模块的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JSJG2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8-01
在医学影像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该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已关系到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把知识寓于能力训练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由学术型向技术型转变,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这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使模块化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
一、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完整,一般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但这种课程体系学科界限明显,不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
2.课程结构随意化。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设置时未根据培养目标、岗位人才规格的要求,只考虑本校的师资、实训条件等,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从而造成课程结构随意化。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欠妥。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关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在学时的构成比例上侧重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技能的能力。
二、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的依据
1.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词在于“高等”和“职业”。“高等”一词使之赋予了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区别,在教育别强调“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一词使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的是学生的职业岗位教育,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谋生教育,更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终生教育,因此,在进行课程模块化结构体系构建时,应该将课程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依据用人单位、岗位能力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的直接依据。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结构的构建,才能保证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会偏离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瞄准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确立知识结构,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在校院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以及质量和特色。
1.调查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结合本院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备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我们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组织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深入医技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结合调研结果分析、确定胜任这些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岗位分为:医学影像技术岗位、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岗位、医学影像设备营销岗位。根据这些不同岗位列出其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一般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体育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各种常见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能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能力、射线防护能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力、设备的营销与生产技术能力等;关键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科研基本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2.结合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和内容综合,形成“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五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人文素养”模块,提升学生的一般能力;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模块,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以“专业技能”模块为例,将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相应的放射技师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解到相关的课程中,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每一个考核点编入课程标准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要求相一致,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相一致。
3.校院合作,情景实训,突出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构建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考核标准体系,即岗位实训技能考核实习准入技能考核实习中期技能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学生在岗位实训、顶岗实习中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不合格者需要继续学习,直至通过。
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该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经实践检验我们总结出如下特点和优势:(1)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影像岗位(群),拓宽学生的就业面。(2)扩展性好,能很好地应对扩充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求。(3)实践性应用性强,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岗位、接触临床工作,在日常的训练与综合实训中积累实践经验,有效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要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七[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分析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探讨医学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6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人才需求;教学方法;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1]。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在放射诊断学的基础上伴随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2-3]。随着医学影像学科及新项目、新技术的迅速发展,CT、MRI、DSA、ECT以及彩色超声(多普勒)等设备在国内不断普及、更新,影像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我院自1999年开办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本科医学影像专业二段式教学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5年7月,我院的二段式教学工作被甘肃中医药大学批准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和方法,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实践教学改革等[4],努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医学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
1医学影像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1.1医学整合性更趋明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死因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意外伤害,到2012年,已经变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患病率迅速上升,成为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健康的范畴也随之改变,不仅局限于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一种完好状态。在我国,引起疾病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约占60%,已大大超过单纯的生物因素致病的比例,与发达国家一致。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医学的整合性基本特征表现为:医学内部各学科之间合理耦合,学科研究领域相互交叉、融合。
1.2医学强调高度的人文关怀
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面对的对象是人,而人具有整体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有着深刻而明显的人学标记”[1]。医学不像其他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内容首先应该是对人的关怀,我国历代医家也都奉行“医乃仁术”的思想,它强调“人学”。医学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这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所决定的。
2医学影像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广大影像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影像学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以教师、教材和课程为中心的传统的影像学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因此,要建立“大影像学”概念,组建包括介入、超声和核医学在内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影像学的发展趋势要求各个学科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将各分支学科融会贯通。
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2.1.1构建“四个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综合能力
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构建大学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以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构建基础医学教育平台;以临床医学课程及标准化病人模拟实训室、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等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教育平台;以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PACS实验室、电子阅片室和附属医院影像科室为基础构建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平台。通过上述“四个教育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拓宽专业基础,强调临床与影像并重
优化课程结构,专业课教学形成以影像诊断学为核心的多门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形态学基础课程教学,使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形态学课程教学时数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相同;将断层解剖与影像解剖学合并为一门课程,增加图像处理、放射防护学等选修课程,拓宽培养口径。
2.1.3采用“2.5+1.0+1.5”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阶段:两年半基础学习(学习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等课程);第二阶段:一年临床科室轮转实习(进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实习);第三阶段:一年半影像专业学习(其中半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半年在医院影像科室实习,半年在数字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综合阅片能力培养及科研能力训练),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医学课程后,即到医院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临床实习,实习后再学习影像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然后再进行一个学期的影像专业实习。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专业课程时,能够结合临床医学的理论与病例等问题听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2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学习、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2.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及相关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医学影像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联系,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之一[4]。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通过PACS系统调阅所有影像、临床病历、病理图像等资料,将影像诊断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注重传授专业理论基础,讲授新技术、新进展,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2.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能力
灵活运用启发式、以系统疾病问题为中心及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2.3改革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成数字化影像仿真实验中心网站,包括实践操作指南、教案与课件、影像试题、影像诊断学仿真课件、视听教具(如人体断层标本、病理标本、手术录像、各种影像检查录像和电影)等资源,更新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和试题库,构建网络化、多媒体化新型影像学见习及实习教学模式,形成网络化的医学影像教学和管理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和试题库及医学影像学电子阅片室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
2.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3.1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建成PACS实验室,与附属医院进行无缝对接,能够实时、安全、有效地将附属医院CT、MR、DR、DSA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同步传输到PACS实验室,使学生能实时调阅典型病例的影像和检查报告,形成了一个开放、仿真和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影像诊断能力。更新和丰富医学影像资源库和试题库,建立涵盖医学影像原理及全身各大系统、病种齐全、内容表达形式多样、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网络资源库[5],便于学生随时在网上学习。
2.3.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做到时间、空间、内容的全面开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将临床问题渗透到基础教学中,营造实训氛围,开辟学生的实习基地。
2.3.3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和考核比重
教学中所有专业课程理论授课与课间见习课时分配为1∶1,理论授课与见习全部由富有经验的临床副高以上教师讲授并带教,毕业考试实行理论考试加实践技能考核的全方位考核模式,毕业专业课考试实行理论成绩与读片成绩分值分配为1∶1的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波,段志光,程牛亮,等.结合专业认证开展内部评估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3-4.
[2]袁小平,任俊杰,谢榜昆,等.培养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本科生的实习教学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0(4):253-254.
[3]赵云.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60-562.
[4]杨小庆,杨明,刘斌.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构建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36-1239.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生特点,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本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生专业和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高职生特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浅谈其教学改革。
1存在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且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目的和意义,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1.2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法,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导致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生学习特点。
2改进措施
2.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简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职业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将课程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专门从事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而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应予以删减。
2.2加强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专业还不够了解,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同后续课程的联系。教学内容应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2.3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高职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务必使学生掌握。
2.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容的充放电等,若合理巧妙地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实物模型、幻灯片、投影以及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学改革形势,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理论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使理论得以验证。比如,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阐述和验证。在讲授需要实验演示的电路时,可利用事先建立的仿真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具有3个优点:(1)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到,借助仿真技术可以方便观察;(2)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再到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3)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2.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但是,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无法了解具体工作流程。为此,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首先,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自己动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相关技能。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互,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相关,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实践教学场所应按照职业环境来布置,突出职业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2.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强调学生能力考核,实现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闭卷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方式,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不同内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如基本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实训技能考核采用项目任务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操作情况,综合评定实验实训成绩;平时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使学生全程参与,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上来,可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比例,具体为: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改革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部分考核可按照A、B、C、D级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核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师调整教学方式。
3结语
关键词:临床 实训基地 示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 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 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 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 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 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 536000
诊断学课程内容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知识提炼和经验总结。它既概括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成果,又融入了当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尤其是疾病诊断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问世,为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更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保证诊断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入了CT、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疾病诊断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使诊断学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在前沿状态。这些新颖教学内容能高效吸引学员眼球,长效引导学员思维,有效内化学员能力,确保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感,使诊断学课程成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首个兴奋点。
2创建模块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提高临床技能
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是诊断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为了配合“广义诊断学”教学模式实施,我们构建了“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急救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旨在通过“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达到强基础;通过“临床急救技能”训练模块达到培养综合应急能力;通过“医患沟通技能”模块,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临床基本技能”模块。临床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是诊断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模块教学目标是使学员掌握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在仿真人体上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十三项诊疗技术的规范操作方法。在模拟操作训练中,教员要对各项操作设置临床场景,重视操作过程中的医患沟通和临床思维训练。“临床急救技能”模块。通过诊断学的理论教学,虽然学生已具备急救基本知识,但如果没有经过模拟培训就直接床旁操作,是医疗安全和医学伦理所不允许的。因此,我们采用医学模拟手段进行“临床急救技能”模块教学。本模块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学习:主要是临床急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国际最新救援医学训练进展等。通过该部分学习奠定技能学习基础,掌握院内急救的国际诊疗指南标准。第二部分为基础生命支持:学习内容和方法均采用国际标准医学模拟训练课程。学员通过该部分的技能模拟动手实践,掌握与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同步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技能。第三部分为高级生命支持:学习内容包括建立多种高级气道的技能,以及临床和创伤常见急诊病例的规范诊疗技能。授课方式是高级模拟人情景模拟技能练习及讨论。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初步了解急救相关的诊疗流程,提高操作水平,强化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医患沟通技能”模块。近年随着医疗纠纷增加和医患矛盾加剧,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因此,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构建“医患沟通技能”模块非常必要。本模块采取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医患交流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特定角色或某种疾病病人与医生进行交流,并进行视频记录,使学生事后可以观察自己的沟通技能训练情况,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医患沟通技能”模块培训,使学员明确自己与患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诊断,沟通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诊断正确率就越高。而且,能否熟练掌握诊断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不仅是临床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解决医疗危机和缓解医患矛盾的能力体现。
3改革诊断学考试方法,构建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
如何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技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教学问题。近年我们对诊断学技能操作考试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性实践,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涵盖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内容及其评价指标12项,包括从医态度,职业素质,操作手法是否正确、熟练、规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二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技能操作考核标准,我们以“360度”考核评分法,制定了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其内容条理清晰、标准统一,既有各种正确操作方法,又有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三是进行“教师实践技能考核资格培训”,以避免不同教员、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模型考核情况下存在的评估误差,提高了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保证了操作考核的客观、公正和公平。四是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建立且完善临床技能多站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系统,从而进行诊断学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除此之外,作者等还进行了诊断学题库建设,并以此题库为基础开发出“医学在线考试系统”软件资源,其内容涵盖了所有临床课程,考试范围已扩大到各级医生培训考试、职称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等。每项考试都有“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两个功能模块,该系统可以保证上千人同时在线考试。
4总结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住院医师 培养体系 影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71-02
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师必经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医学界对住院医师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医学影像学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为住院医师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在影像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临床思维与影响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因此,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影像教学改革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规范化培训在医学影像住院医师技能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临床技能培训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能够增强住院医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能够帮助住院医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影像学工作的需要,研究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对该培训体系进行阐述。
1.1 培训内容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临床工作要求,遵循常见病到罕见症、简单病到复杂病、疑难病的特c,共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年,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住院医师对简单病、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断能力,使住院医师对基础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个阶段2年,加强住院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深入认识,并能够对部分疑难病进行初步诊断[2]。由于住院医师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的不同,对于学习能力强,掌握必备业务技能的住院医师,可提前进行第三个阶段的培训。第三阶段2年,在该阶段中,住院医师深入到临床工作中,对日常临务进行处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其诊断报告需要由上级医师审核,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技能。
1.2 培训方法
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工作培训。日常工作培训主要针对的是第一、第二阶段。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参与其中,对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并作出具体的分析,能够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以及进一步检查等,在这一过程中,上级医师要做好跟踪,对住院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修正、补充,使住院医师掌握基本的影像学技能;(2)晨间读片会培训。由专业影像学医师编写住院医师临床业务能力培训手册,要求住院医师轮流对不同疾病进行资料查阅,阅读相关书籍,对疾病的分型、诊断、症状表现等进行全面总结。与此同时,在晨交班之时,集中对2~3种疾病进行讨论,3~4次/周,加强住院医师对影像业务技能的理解。首先选取一名住院医师作为主持,对病例的临床资料、病史等进行汇报,其余住院医师轮流对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诊断计划与检查计划等,并由上级医师予以修正、补充,最后再由主持根据查阅的资料信息对该疾病进行总结;(3)影像与病理对照读片会。每周定期实施影像―病理对照读片会,住院医师对病例的诊断结果、手术符合程度进行集中讨论,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与此同时鼓励住院医师参与到专业学术会议或影像学技术培训中,增强影像学业务技能。
1.3 培训效果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由学校督导团专家负责,对每位教师进行打分。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大型考试题库,引进医学影像学图片,对学生的影像学基础知识进行考察,由计算机进行评分。另外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实践技能考察,评估住院医师的诊断能力与对影像图片的处理分析能力。
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中的价值
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影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对临床影像学知识进行了充分整合,其整体知识框架见图1。该教学模式能够对住院医师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使之建立起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框架,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以保证住院医师培养的质量和推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通过对影像住院医师进行横向的、系统的知识梳理和添加,把握住他们的最佳塑形期,使他们形成求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3]。力图为临床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
3 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策略
3.1 制定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
针对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当前的医学影像教学进行新的改革,结合影像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计划要能够体现影像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注重对住院医师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住院医师的知识目标,使其能够掌握熟练的影像学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住院医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严格遵循影像学教学大纲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结合住院医师的认知特点与影像学课程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确保知识的连贯性,适当增加临床服务内容,突出实用性原则。
3.3 重组以器官系统为主课程
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新一轮影像学教学改革需要把握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建立以器官为中心知识系统,对落后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内容予以剔除,与时俱进,引进新的学科知识,使住院医师能够对同种疾病给予多种影像学检查,并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病变的本质特征[4]。在课程重组过程中需要与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渗透、融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生理学、病生学知识以动漫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住院医师的理解。
3.4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进度
在器官系统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对同一器官疾病影像学教学进行统筹安排,于同一时段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明确教学目标,最终达到住院医师培养质量改善和推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4 结语
基于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快提高影像住院医师专业素质水平,使其形成较全面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当前影像学面临的“更新快、内容多、联系广、要求高”的需要,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影像学教学新模式,加强对住院医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彩红,许学军,高艳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124-125.
[2] 曾伟,李小军,马竟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5(27):16-17.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2年医学一系 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2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2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皖南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
的医生。2012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芜湖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 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
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
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
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 4.科研工作 截止2012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5.继续医学教育:
本年度我院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共参加人数750人;主办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23项,共参加人数2600余人。同时组织了院内及院外专家共举办学术讲座20余场,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医学影像、卫生统计学、心理卫生、医疗卫生法律、医学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兼顾了医院各学科的特点。平均每场讲座听课人次达到100余人,除本院医务人员外还有来自芜湖及周边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医学教育方面真正起到了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教学中心的典范作用,在芜湖市及皖南片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我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中,除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的培训外,把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放在重点,组织了6次有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__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__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__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__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皖南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__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芜湖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__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__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
20__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 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
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 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
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__年8月组织举办了 “皖医弋矶山医院20__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
今年,我院杨民和王少根同志被安徽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__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
20__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皖南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皖南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
截止20__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国家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5.继续医学教育:
本年度我院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共参加人数750人;主办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23项,共参加人数2600余人。同时组织了院内及院外专家共举办学术讲座20余场,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医学影像、卫生统计学、心理卫生、医疗卫生法律、医学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兼顾了医院各学科的特点。平均每场讲座听课人次达到100余人,除本院医务人员外还有来自芜湖及周边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医学教育方面真正起到了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教学中心的典范作用,在芜湖市及皖南片引起了强烈反响。
关键词:地市级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研究生教育是按专业进行培养的高深层次的专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科研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大量的资源,临床医学研究生更是如此,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技能培养,都离不开经费、实验室、医院等这些必不可少的资源。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政府投资变化不大,使得学校的有限资源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也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压力[1]。另一方面,作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龙头的地市级医院,虽然拥有较为雄厚的医疗、科研、教学实力,在区域医疗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大型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相比,又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医教研同步发展,2006年始,我院开展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1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模式
1.1专业的确定 医院根据自身学科建设特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一些科研实力强、师资队伍雄厚、教学氛围好的学科确定为首批联合培养研究生专业,先行确定心血管内科、危重病学、胸心外科、妇产科学、骨科、临床检验诊断、医学影像学等七个学科。后随着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2009年又新增眼科学、病理学两个培养专业。
1.2导师的确定 研究生指导老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指导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的双重任务。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医院选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向温州医学院推荐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学院研究生部根据医院的申请,经严格的申报程序,聘任相关学科9位高级职称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3招生 医院与温州医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根据温州医学院的招生计划承担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任务。研究生的录取工作由温州医学院根据国家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研究生的报名、考试及资格审查等均由温州医学院具体实施,医院与相关考生签订联合面协议。
1.4培养
1.4.1医院根据高校研究生培养要求成立研究生教学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科教副院长任副组长,其他成员由科教处长、教学管理科长、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教学领导小组职责包括根据高校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订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负责组织研究生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工作;负责组织研究生定期考核,掌握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并向高校提出加强与改进培养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4.2为具体落实教学领导小组的各项制度,医院同时成立研究生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包括研究生导师、相关轮转科室指导教师等,指导小组成员可根据录取新生专业需要进行调整充实,新增导师为指导小组当然成员。教学指导小组职责包括制订研究生本专业轮转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本科轮转期间指导带教工作;了解研究生轮转期间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对不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提出学籍处理建议意见;参与本教研室组织的研究生出科考试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工作,做好研究生月度考核;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指导帮助研究生完成教学、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定期向教学领导小组汇报研究生培养情况。
1.4.3加强环节管理,确保培养质量。医院设立研究生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分月度考核和学期综合考核。
月度考核内容为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医德医风三部分,由研究生轮转所在科室教学指导小组老师进行评定,导师签署意见,科教处审核。月度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三助"津贴发放的依据。
学期综合考核是整个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学期综合考核每年6月、12月学期末举行,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理论考试、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按2:2:6定分数,由科教处牵头实施。其中医德医风主要考核研究生工作态度和病人满意度,由科教处根据月度考核中相关内容和平时收集掌握的信息对其作出评判打分。理论考试考查研究生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按三级学科要求进行考试。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常见疾病,是否掌握临床基本操作等。具体内容包括病例考核、手术或辅助诊疗技术、病例答辩三部分。科教处召集相关教学指导小组成员成立考核组,按考核内容及要求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科教处督促导师进行强化训练,并申请二次考核。
1.4.4建立研究生例会制度 为保证培养环节连续性,确保研究生教育初级阶段质量,医院建立研究生例会制度。例会参加对象为研究生教学领导小组和研究生教学指导小组成员、研究生及与研究生教学培养相关人员和其他有兴趣的人员。例会由科教处负责召集组织,每月1次。包括2方面内容,①总结前一阶段工作,讨论部署落实近期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②开展Work Meeking & Seminor(工作报告会/读书会)。研究生例会制度的建立和坚持很好地保证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2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
地市级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效缓解学校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压力、有效缓解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病材短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效促进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声誉、有效促进学校和医院的交流,为科研合作搭建了平台、有效拓宽了研究生就业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5年多的联合培养,至2010年年底,共培养29名研究生,其中1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7名留在医院工作。
2.1有利于增强院校间资源共享及科研协作 与医院合作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医学院校均为省内知名院校,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各类学习资源也相对丰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其中起到沟通桥梁作用。而地市级医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但以往他们主要从事临床实践工作,较少涉足或涉足不深教育事业。他们加盟研究生导师后,使高等医学院校拓展了学科资源,丰富更新了学科专业内容,充实了师资队伍。医院也因有了研究生培养基础而增加了科研内涵。如心血管病学、病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3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加了入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创建行列。通过学科建设,技术优势更加凸现,诊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疑难疾病的诊断治愈率等有较大提高。
2.2有利于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尽管医学研究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积累,然而,一旦面对复杂的临床工作仍旧会茫然。究其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理论知识储备不能完全内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联合培养研究生在高等医学院校学完1个学期课程后,直接进入医院开始接受科研并完成课题论文学业。对于研究生来说,尽早进入临床,丰富了理论知识,强化了实践技能,提高发思维能力。其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研究生作为一个活跃的群体,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为保证研究生学业的顺利进行,研究生导师必须每年申报课题并有科研资金,极大地激发了科研热情,使医、教、研三者结合地更为牢固。
2.3有利于医院形成良好的学风 院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由于入学后在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具有严谨的学风,这学风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交流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院其他学生。研究生年纪轻、思路活、反应快,医院组织的诸如开题报告、期中反馈、论文答辩等活动,吸引了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参加,增加了医院学术氛围,进而提高医院整体素质。
3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虽然,地市级医院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双方教学发展起了巨大贡献,但限于地市级医院的实际条件,而该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较规范的管理程序,故在实施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3.1导师的遴选 地市级医院的研究生导师一般均为临床高级职称卫技人员,缺乏高等医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缺乏承担研究生教育管理能力。研究生进入医院后,而此时导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对感染和造就自己的研究生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尤为明显[4]。另一方面,地市级医院由于同专业研究生较少,不能组成学习小组,缺乏集体学习、讨论的机会。有的导师行政兼职过多,无暇过多的关注研究生。故只有遴选既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又掌握高等医学教育方法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导师,才能更好地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研究生,使其成为创造型、复合性人才。
3.2考核评定机制的确定 目前,院校尚未明确制订完善的联合培养研究生考核和评定机制,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仍依据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生的阶段考核评定仍需返校进行。医院缺少必要的、有效的日常考核评定机制。医院与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商讨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评定机制,其中医院应在考核评定体系中占较大比重。
3.3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完善 由于受地市级医院的限制,医院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研究条件与高校研究生教育相比尚存在差距。可考虑根据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高校联合建立实验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总之,地市级医院研究生院校联合培养的实施顺应了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要求,加强了院校沟通,发挥了双方的优势,是迅速提升研究生临床能力,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推动了医院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应善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学术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原志庆,徐丽,刘国伟,等.建立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647-648.
[2]杨子荣,周清泉,董卫国,等.实施双导师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4):624-625.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医学院校 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82-02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学科,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交汇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领头学科。医学生物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是成为医学院校各层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手段以及新药研发等的重要方法。医学生对生化实验技能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对其他生命类学科的学习。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进行生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探索,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想法。
一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不同专业,并且有本科、专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因此,在实验课时的分配、实验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适应社会对学生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将实验课程从以往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离心、电泳、层析、分光光度等主要的实验技术,以及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实验技能。适合本科生及以下的学生。第二层次增加了提高性实验内容,实验难度大,时间长,部分实验需要两次实验课才能完成,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该层次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三层次是带有研究性质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可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两个与各自方向有关的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二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结合板书、实物和模型展示进行,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满堂灌”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现在的课堂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声、像、动画和动态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采用在实验前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流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其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接受。
三 紧密结合临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人类而言,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与体内异常的生化环境改变有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分子水平探讨病因、阐明机制、作出诊断乃至基因治疗都需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医学生在刚接触生化实验课时大多认为生物化学与临床关系遥远,因此学习动力不强。我们在每学期生化实验课的开始就强调生物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上,才能为临床异常的生化改变进行解释、诊断和治疗。如新生入学体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为什么要做这个指标?该指标有哪些临床意义?学生的兴趣立即上来了,此时再跟学生解释谷丙转氨酶测定用的是转氨基反应原理,学生会产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愿望,无形中使他们自觉投入到生化实验的学习中去。作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师,应将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医学融会贯通,使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 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外时间(如晚上或周末)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并且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 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以往生物化学成绩以理论考卷定论,这导致有些同学平时不重视实验,不认真做实验。现在我们改革了生物化学成绩的计分方式,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7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结合实验操作、报告书写、回答问题、出勤等几个方面综合考核,每一项都具体量化指标。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按照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教师当场评分。实验分数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虽然操作较繁琐,但能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技能,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采取以上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学生参与生化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本校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提供了保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引用新的技术手段,以期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张宇辉、李云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30~631
[2]陈瑜、吴世卫.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7):223
关键词:教产结合 临床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00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附属医院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今年上半年门诊量136627人次,住院人数6385人次,医疗服务收入4528万元。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了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1]。
1 教产结合,完善附属医院的医学教育功能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检验科、输血科、功能科(B超、心电图、脑电图室、胃镜室、碎石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学校的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助产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病区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手术室、超声诊断室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和学校新专业的开设提供保证。
2 教产结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业务科主任、护士长)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应用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师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机,教师能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2-3]。附属医院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一百二十多人。
3 教产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率先在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3-4]。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2007年在护理专业三个年级、二十多教学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涉及十多门课程教学,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千多学生和二百多老师参与新教学法,历经两年时间。在护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来源于鲜活的临床实践、护理实践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教材乏味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进行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给学生创造了思考问题的条件,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际、护理实际业务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3-5]。研究成果《护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效果评价》获得广西教育厅颁发的第六届中职教改成果奖。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进展[1,5-8]。
4 教产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助产等卫生类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6-8]。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通过教产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1,5-8]。附属医院为学校参加广西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赛前培训提供实训场所。2012年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各病区护士长结合临床实际,主动配合学校的护理教师对参加广西和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选手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结果4月在全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了团体一等奖,3名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全部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资格,6月3名广西选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项目竞赛中全部获奖,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13年学校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项目比赛,医院药剂科为选手提供中药房作为实战演练场地,而且与学校药理教师一道精心指导,结果1名选手获得全国赛三等奖。
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积淀、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医疗服务与医学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今后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医院规模,促进教育教学功能更加完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培养理念。总之,以教产结合为抓手,建设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树立卫生职业教育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肖智谦,吴伟,林素洁等.《护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及其效果评价》研究[J].成功(教育),2010,(159):9-12.
[2]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3]肖智谦,吴伟,林素洁等.卫校护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J].时代教育,2010,(10):271-272.
[4]肖智谦,吴伟,林素洁等.案例教学法在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实训中的应用和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1(6):947-949.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7]李富南,包欢欢,宁德强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模块的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