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跨国投资的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专电 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说,随着跨国购并正在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也在探讨如何利用跨国公司购并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
马秀红今天在出席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新闻会时说,自1995年至今,跨国收购和兼并的比重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8440亿美元,跨国购并为7200多亿美元,占整个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85%以上。去年单项交易值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购并就有109起。马秀红指出,跨国购并与经济全球化不可分隔、相辅相成。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购并的发展,跨国购并则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动力。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我们不能回避跨国购并对我国吸收外资和经济调整带来的影响。
马秀红透露,外经贸部近年来一直在跟踪跨国公司的投资走向,把跨国购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研究。由于目前跨国购并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半是传统投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购并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走向,研究和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跨国购并政策和相关法规。
据了解,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机制还不成熟,资本市场也未全面开放,因此,外国对华投资70%采用合资合作方式,部分采用独资方式,通过跨国购并方式进入的外资还很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跨国购并这一国际流行的投资方式也将逐步进入中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拥有一定垄断优势的国内企业,必然要通过跨国投资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跨国企业进行投资,当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63.6%。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投资者严重受挫,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对外投资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做好投资区位决策,如何正确地识别各种跨国投资风险,有效实施风险预警、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关键。
我国跨国投资区位的选择和跨国投资风险的形成有着相辅相成的逻辑关联,它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国内外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理论界还未形成企业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理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历史短暂,中国学者对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着重从经验的角度研究,缺乏对众多要素的综合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对于跨国投资风险的研究,国外文献比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中对于跨国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预先警报系统评估法、评分定级评估法、国别评估报告法、清单评估法和国际投资风险指数评估法。其中国际投资风险指数评估法有以下几类:富兰德指数 (FL)、国家风险国际指南综合指数、《机构投资家》国家风险等级表、《欧洲货币》国家风险等级表等。 相对而言,我国学者对于跨国投资风险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集中于识别风险因素和针对防范控制措施的研究上。 总体而言, 这些研究大多站在东道国环境的角度,忽略了与投资国和投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进行企业跨国投资的区域定位和风险预警, 就有必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研究。而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间。
基于传统研究的不足,笔者从东道国、投资国、投资企业三个层面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梳理,并借鉴熵权原理编制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然后运用“矩阵评价”模型将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本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和风险控制做出一些贡献。
二、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因素
(一)企业跨国投资的动因分析 关于跨国投资的理论分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要素禀赋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垄断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建立在垄断优势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则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跨国经营可以带来内部化优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则集大成地认为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以及区位特定优势。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开始注重外部因素分析,产生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在对跨国投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跨国投资的动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东道国区位吸引力,它是进行企业跨国投资的外部条件。二是投资企业竞争力,它是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动力。
(二)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的关联分析 首先,区位选择决定了跨国投资风险的大小。中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是由东道国区位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我国的跨国投资环境是既定的,要想降低跨国投资风险,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投资。区位的选择决定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大小。其次,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有益于企业区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跨国公司管理决策的关键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的成败,但在向何处投资的问题上却没有理论和模型可以全面解释。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复杂性,而且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投资商要选择特定的国家,然后在东道国内确定地区和具体的生产厂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客观决策模型, 对跨国投资事前事中进行实时预警监控,而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跨国投资风险预警和区域定位是企业跨国投资管理决策系统中的两个关键点,彼此相辅相成。二者的关联关系可以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管理决策模型(图1)中体现。
(三)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因素分析笔者根据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动因分析总结出,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东道国区位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具体而言,东道国区位吸引力体现于宏观吸引力与中观吸引力,即东道国宏观环境和东道国行业环境。投资企业竞争力体现于投资国环境和投资企业环境两方面。这两个维度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和风险警情。
东道国区位吸引力因素包括:
(1)东道国宏观环境因素。跨国投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政治因素包括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环境、政策因素等。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法律保障制度明确性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败。此外,政策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态度。如果一国拥有积极的外资政策和鼓励制度,势必对外资的进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经济因素包括东道国外汇、利息、经济景气状况等因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可以影响该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交换的程度,也影响着对外直接投资。社会因素包括东道国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东道国的和社会风气可以改变投资者的偏好,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和消费心理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式和战略目标。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状况,都是企业选择投资区位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技术的传播性、可替代性以及对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体制等因素。
(2)东道国行业环境因素。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组织特性、行业政策特性以及行业所有制特性等。行业组织特性着重研究东道国行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分散度以及行业区域集聚效应等因素引起的行业竞争力的特点。一般认为,行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通过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还具有技术创新、减少不确定性的优势;行业政策特性可以看作有关资源配置结构的经济政策,国家通过行业政策干预行业结构布局。行业所有制特性体现为行业中不同体制的特点。不同所有制结构对企业活力、运行效率和行业竞争力影响巨大。
投资企业竞争力因素包括:
(1)投资国环境因素。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时除以企业自身特点为基础外,还应充分考虑我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以确保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得到更多更有力的保障。投资国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安德列夫(2002)在研究转型国家的跨国公司中,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投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的市场规模。投资国国内经济规模大,国内产品需求量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投资的可能性。二是投资国政府行为因素;投资国的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优惠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同时,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和投资保护协议,可以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而避免和减少对外直接投资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本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三是投资国的国家鼓励政策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保证因素。
(2)投资企业环境因素。投资企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因素和企业能力因素。企业资源是指企业赖以形成和运作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要素。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因为其拥有丰富的资源,还因为其隐藏在企业背后的配置、开发、使用和保持资源的能力,这是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适应、协调和驾驭内外因素,整合优化资源达到企业资源最优结构的目的,并成为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即资源整合能力,其作用范围应当涵盖企业全部资源及环境,是企业资源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交互联系的能动机制和纽带。对于跨国投资企业,其企业能力因素必须具备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和持久性,从而使企业可以在对外投资经营中形成和拥有垄断优势,并将垄断优势转化为超额垄断利润。
三、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
(一)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跨国投资两个维度四个因素都包括无穷无尽的风险因子,而企业管理者不可能也不需要对所有的风险因子都加以关注,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跨国投资的特征来设计4个准则层指标,11个目标层指标,每一个目标层指标又通过若干观察指标来衡量,如表1所示。
由于选取的风险预警指标均难以量化,笔者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对指标赋予一定的数值,每项指标取专家打分的平均值。专家可根据观察指标来衡量目标指标值,每个目标指标都赋予[0,4]范围内的任一值。并将其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评价等级,每个等级有对应的评价值域。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二)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的编制 在所确定的跨国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做一个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目前广泛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其中指标值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取得,不存在无量纲化和指标同向化问题,这就大大简化了数据的计算工序。因此,在评价中仅需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各个项目的内在含义对各个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数。常用来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平均法、最大组中值法、AHP构权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等。笔者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熵是信息论中测定不确定性的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值就越小。熵权法是根据各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反映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熵值,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从而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权重应该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信息熵越大,该指标的作用越小,权重应该越小。其步骤如下:
(1)构建待评价矩阵Rx。设有n个评价指标,m个东道国,Xij表示第i个东道国的第j项指标(i=1,2…,m;j=1,2…,n),则:
Rx=X11X12 … X1nX21X22 … X2n… ………Xm1Xm2 … Xmn(1)
(2)第j项指标值下第i个东道国所占的比重:
Pij=Xij/■Xij,(i=1,…,m,j=1,…,n)(2)
(3)第j项指标的熵值(正熵值简称为熵值,下同):
ej=-■■PijlnPij,(i=1,…,m,j=1,…,n) (3)
(4)差异性系数定义。规定gj=1-ej,(j=1,…,n),显而易见,gj越大,指标间的差异越大,该指标在模型中的作用越大,反之则作用越小。
(5)定义熵权。通过上文推导的熵值公式,可定义某一评价指标的熵权。熵权的大小可以反映指标在评价时作用的大小。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Wj=gj /■gj,(j=1,…,n) (4)
(6)将指标值换算成相应指数值之后,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总分,即最后的各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公式5)。综合指数值越大,则其跨国投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Ry1=■WjXj ,Ry2=■WjXj (5)
Rx1=■WjXj ,Rx2=■WjXj
Rx=(Rx1+Rx2)/2,Ry=(Ry1+Ry2)/2
四、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矩阵模型
(一)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原理 矩阵评价法是一种直观的评价方法,常用于战略决策分析和项目风险评价等领域。在本部分研究中,笔者借鉴“矩阵评价”的核心思想,构建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模型,具体包括:跨国投资区域定位矩阵、跨国投资企业竞争力评价矩阵、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矩阵。该模型的操作方法为:跨国投资区域定位矩阵是以东道国行业环境指数Ry2为X轴和东道国宏观环境指数Ry1为Y轴;跨国投资企业竞争力评价矩阵是以投资企业环境指数Rx2为X轴和投资国环境指数Rx1为Y轴;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矩阵是以投资企业竞争力指数Rx为X轴和东道国区域吸引力指数Ry为Y轴。矩阵按照0、1、2、3、4和网格进行划分,包括16个单元,从内到外分为四个级别。然后标出X,Y轴数值的交点,该点落在不同的单元代表每个单元相应的含义 (如图2~图4)。
(二)模型解析
(1)跨国投资区域定位矩阵。最佳区位:东道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具备所有的有利因素,而且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是理想的东道国。而且,跨国投资所属行业在东道国有具有较大市场,其行业资源可以与投资国和投资企业形成互补性。此区位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区位选择。次佳区位:东道国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都不够优越,但仍然有投资的可能性。这部分区域一般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跨国投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较低的劳动成本、优越的鼓励政策等优点来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开拓潜在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较差区位:东道国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中有一方面极其恶劣。比如落后国家和地区,其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民思想保守、收入水平较低,给投资带来极大不便,企业一般会采取比较保守的出口方式或是间接投资而不愿进行直接投资。或是在相对发达地区,尽管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当地劳动力成本过高、行业资源极为缺乏、 人民消费观念偏差较大,这时企业或许会对东道国进行试探性的考察, 以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投资。避开区位:东道国不具备各项区位优势, 贸易壁垒、资源缺乏、市场前景渺茫, 对外国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很小,因此应该避开这样的区位选择。
(2)跨国投资企业竞争力评价矩阵。强竞争力单元:该部分投资国对跨国投资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法制法规都很健全,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保证对外投资的完成。而且跨国投资企业具备各项自身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等条件,区位选择能力很强,可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对外扩展市场,通过资本输出和技术品牌管理来获得最大利润。中竞争力单元:该部分投资国环境和投资企业环境都不够优越,企业的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只能考虑在区位吸引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外投资。而拥有富裕资源但是缺乏生产经营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可以考虑间接投资。弱竞争力单元:该部分投资国环境和投资企业环境有一方面极其恶劣。比如我国对某些特定行业有着绝对的限令,不容许其在他国投资经营,如军工企业。而对于自身竞争力很弱的企业,尽管在我国良好的对外投资政策环境下,在世界市场中也缺乏竞争优势,很难独立完成对外投资的决策和选择。差竞争力单元:投资国环境和投资企业环境均很恶劣,不适合进行跨国投资。
(3)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矩阵。无警单元:代表东道国区域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都较强,该项跨国投资各类风险都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跨国投资项目。所以该企业集团应保持一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加大投资力度。轻警单元:代表东道国区域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都不够强,但仍有一定的优越性。企业应积极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资源和能力建设,以适应外部环境。中警单元:代表东道国区域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中有一方面特别恶劣。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找出原因所在,以防止风险不断恶化。重警单元:代表该项跨国投资各类风险都很大,经营投资状况岌岌可危,故不宜在该国继续进行此项投资。
(三)实例分析 笔者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在12个国家的跨国投资经营为研究对象。对150位学者和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得到12个风险指标的原始数据。受篇幅限制具体数据表略。运用式(1)~(4)分别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熵值、变异系数及熵权(见表3),由于数据计算复杂,分析过程采用Excel2003软件辅助完成。
然后,运用公式(5)计算出各东道国及其跨国公司各风险指数值,并根据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预警与区域定位模型(图2~图4),确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跨国投资的各东道国区域吸引力,并评价对该区域跨国投资的风险警级,如表4。
根据跨国投资区位定位矩阵(图2)可知, 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12个国家中,处于最佳区位的有5个,处于次佳区位的有4个, 处于较差区位的有2个,处于回避区位的有1个。通过跨国投资风险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分别得到投资企业竞争力指数和东道国区域吸引力指数,将其标示在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矩阵中, 就可以评价企业跨国投资风险的警级。其中,处于无警的有4个, 处于轻警的有7个, 处于重警的有1个。由此可见,当前大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以及我国对于企业走出国门所创造的各项条件都是非常优越的, 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应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自身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所需区位优势侧重点不同, 选择合适的投资区域,有效防控跨国投资风险。
五、结论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晚,经验少,对跨国投资区域选择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充分总结国内外有关跨国投资相关理论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如何寻找最优投资区位、如何及时预警跨国投资风险,笔者提出了新的方法并得到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结论:(1)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形成是一个东道国区域吸引力和投资企业竞争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东道国区域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东道国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上,投资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投资国环境和投资企业环境上。(2)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风险预警指标值,并利用熵权原理编制我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3)借鉴“矩阵评价”的核心思想,将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和企业跨国投资区域定位有机联系起来,分别构建跨国投资区域定位矩阵、跨国投资企业竞争力评价矩阵、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矩阵。该矩阵模型不仅能直观地预警企业跨国投资风险状况,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跨国投资区域决策提供很好的依据。
笔者仅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和区域定位模型进行初步探索,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在模型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11期。
[2]孙丽:《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综合决策模型》,《技术经济》2007年第10期。
[3]陈克斌:《跨国直接投资风险与管理对策分析》,《当代经济》2009年第6期。
[4]吴小立、王玉蓉:《产业特性、环境特性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个综合模型》,《价值工程》2006年第6期。
【关键词】 矿业企业 跨国投资项目 风险防范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企业跨国投资已经很普遍,我国的矿业企业更是如此。跨国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有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目前,我国矿业企业对跨国投资风险的监控和防范能力不强,却又投资频繁,面临着特殊的投资风险。对于我国具有跨国投资背景的矿业企业来说,进行良好的风险防范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国矿业企业跨国项目投资风险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步开展,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应运而生。基于中国矿业企业的行业特征,对在境外拥有投资项目的矿业企业,投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非系统风险的可控性。跨国投资风险是潜在的,不一定转化为现实的风险,而且如果其从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也需要时间和条件。人们可以通过努力防范或化解这类风险。
2、行业固有的收益脆弱性。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受到行业特征影响,诸多因素会影响矿业企业的投资收益。例如矿产价格的波动性强,矿业投资规模大,成本高,投资期间长,投资的经济效果受市场价格变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大等等。
3、社会经济环境的震荡性。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属于资本外延式扩张,其直接后果是中国矿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急剧膨胀。规模扩大造成管理层次增多、管理幅度加大、决策机制不灵活,并有可能形成垄断,从而导致中国矿业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下降,尤其是缺乏互补性的投机性并购,往往导致股价轮番上涨,形成价值泡沫,造成社会虚假繁荣,而没有一定的实际效益作支撑的泡沫经济迟早要随着大规模的经济调整而破灭。因此,中国矿业企业跨国并购后规模的扩大是以企业的运行效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作保证的,没有一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规模作保证的跨国并购规模不但造成规模不经济,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和社会震荡。
二、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源及传导机理
1、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源。对于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的风险源,可以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两个方向进行解析。外部环境风险源又可划分为跨国投资风险源和矿业项目开发风险源。内部系统风险源对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而言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源和管理风险源。
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与其他工业项目既有共性,更有其特性。根据这“二性”可以将其诸风险来源归纳为以下七大方面(如图1所示)。
(1)政治风险源P。主要来自政局稳定性的影响,政府对项目干预的影响,法规政策的影响,财税制度的影响等。
(2)经济风险源E。主要来自利率的影响、外汇汇率的影响,矿产品价格和有效需求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等。
(3)社会风险源S。主要来自社会文化风俗的影响等。
(4)自然风险源N。主要来自地质资源量的影响,矿石品质的影响,不可抗力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5)技术风险源T。主要来自矿产勘查技术的影响,开发技术影响和外部建设条件的影响等。
(6)财务风险源F。主要来自筹融资的影响,资金回收周期的影响等。
(7)管理风险源M。主要来自人力资源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影响等。
2、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传导机理。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的风险流从风险源释放后,会依附于风险载体,沿着特定的渠道和途径开始在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的各流程、功能节点流动和传导,我们把风险流流动、传导所经的路线和途径称为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的传导路径。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源存在于矿业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之中,为跨国投资项目风险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随着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不断变化,蕴含在风险源中处于静态的风险流开始发生变化,一旦为风险事件所触发,风险流的积累和变化速度将突破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的风险承受限度,即冲破风险爆发的临界值,形成对矿业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真正影响。爆发释放后的风险流会依附于物质、资金、信息等各种风险载体在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内部开始动态流动和传导,它会沿着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的各种业务流程链、利益链和价值链等传导路径流动、传导到各业务流程和功能节点并与节点相结合,发生风险性质的变化,形成不同属性的风险流。若把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传导视为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的话,风险流与不同功能节点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属性的风险集便是构成这一系统的各风险子系统。在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传导过程中,各风险子系统之间会因各自系统的存在状态、对应功能节点间的关联度以及风险性质间匹配度的不同而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引起传导过程中风险“流量”和“性质”的变化,最终导致风险损失,给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带来重大的损失和影响。
三、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对于矿业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识别方法和工具主要有以下两种。
1、基于PEST的宏观风险因素分析。PEST分析是对影响企业与行业的主要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对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对比分析是为了把握有利机会、规避风险,提升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变革。该分析方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通过政治、制度、法律三个层面分析)、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技术环境。
2、基于SWOT的风险分析法。SWOT分析法的基准点是对企业内部环境优劣的分析。在了解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判明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对环境作出准确地判断,继而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SWOT模型的分析矩阵及步骤:将外界的条件和约束同组织自身的优缺点结合起来,随环境变化作动态系统分析,识别项目或企业所处的位置及存在的风险,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入模型分析矩阵。
四、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防范资料库的建立
虽然每一种风险对投资项目都有影响,但就风险而言,有些是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而有些是企业难以预测的,有较大的风险防范难度。在确定风险防范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影响投资项目的各种风险都要有具体的分析与认识,科学评价各风险的可防范程度。就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而言,可以建立如表2所示的项目风险资料库。
五、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防范路径
1、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一般路径。矿业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建立跨国投资风险防范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对国内政策、经济环境以及国外市场、法律和政治等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才能使工作逐步完善。
(1)寻求政府支持策略。跨国投资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要取得好的防范效果,需要母国政府的支持。母国政府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区域性组织的多边投资保护协定,将跨国投资保护工作纳入国际保护体系。目前,中国已与106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的发生概率要远小于发展中国家。
同时,矿业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国际上现行的有关跨国投资风险的投资保护保证体系,包括资本输出国跨国投资保证制度、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有关投资保证的双边协定以及国际多边投资保证制度。对于矿业企业投资项目,投资者要争取获得东道国政府的投资总额无条件担保,如果后续政府改变承诺的话,项目投资者就有权在外国法庭对东道政府与第三方的任何商业交易采取保障行动,从而保证企业跨国投资的权益,降低损失。
(2)企业自身采取风险防范策略。跨国投资项目风险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一是政治风险,二是外汇风险,三是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如图3所示。
矿业企业政治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加强政治风险的评价与预测,签订投资谈判协议、保证企业的利益,风险分散策略,控制策略,投保策略,补救策略。
矿业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是指投资企业通过对汇率变动情况的预测,对外汇管理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适当措施,以达到避免损失增加收益的目的。外汇风险防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风险报告策略,经营多元化策略,净额结算策略,货币保险策略,妥善利用外汇风险策略。
矿业企业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做好东道国的社会环境评估,传播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好矿业市场的风险预测,分析我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加强员工跨文化培训。
第二,项目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实行当地化经营策略,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项目投资风险爆发阶段。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风险最终发生时,企业要积极采取风险缓解策略,尽可能地降低和弥补损失。要充分了解我国和东道国对跨国投资的矿业企业保护的法律法规,争取和利用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等措施保护投资企业自身的利益,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2、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风险防范关键路径。本文认为针对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企业可以根据风险资料库来确定风险防范关键路径,分别为:法律风险P3、社会风险S1、融资风险F2、汇率风险E3、技术风险T1、管理风险(M1、M2、M3)。
(1)法律风险防范。矿业企业要进行跨国投资项目,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法律。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项目的规划时,应该列出法律方面的支出预算。在投资的过程中,除了按我国的有关法规办事外,还应该考虑到跨国企业的建立应符合所在国的法律规定,以保证企业的权益能得到所在国法律的保护。
(2)社会风险防范。社会风险的防范主要是社会风俗习惯风险的防范,它主要反映在管理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上。矿业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认清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究竟存在哪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主要表现,同时分析这些差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对所有项目参与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3)融资风险防范。融资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财务人员事先做好财务预测与计划。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短期经营活动,预测出对资金的需求。同时,要认真分析、评价融资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融资战略,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结构来进行融资。
企业融资风险防范途径主要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融资战略;做好必要的风险转移计划。
(4)汇率风险防范。汇率风险存在于任何一家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外币资金的企业,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也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其主要防范途径有:第一,实施灵活的经营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或消除汇率风险。第二,灵活运用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第三,建立汇率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强化汇率预测工作,建立汇率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汇率风险防范的水平。
(5)开发风险防范。开发风险指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技术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不同的矿床开发技术条件,将直接影响矿山开发中对开采方式、开拓方法、采矿方法、防治水、选矿工艺、生产能力、装备水平等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经济方案决策。矿业企业可在项目执行之前具体分析投资项目的预期开发难度,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请专业人员对开采进行相关调查并提出建议,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利用国外先进开发技术与装备水平,做好开发风险防范工作。
(6)管理风险防范。矿业跨国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规划阶段外派人员的选派、项目运营阶段人力资源的管理与项目运营阶段的日常活动风险管理与控制上。矿业企业在选定外派人员时要全面考虑项目对人员的要求,进行矿业跨国项目时,项目内部要形成一个适应项目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加强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力。
六、结语
跨国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跨国投资方式的不断发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也愈来愈多,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愈来愈大。因此,在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要了解跨国投资项目风险源及其传导路径,然后对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做好良好的风险识别与监控,建立风险资料库,并最终针对风险的可防范等级,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降低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
(注:本文系湖北省会计学会2009年重点会计科研课题(鄂会学发[2009]2号)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龙:基于PEST和SWOT的重庆市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9.
[2] 高兵、贾其海、崔彬:国际矿业投资项目的非技术风险及其防范[J].金属矿山,2009(1).
[3] 衣长军、胡日东:我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J].商业时代,2006(32).
[4] 段秉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
[5] 孙加韬: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D].复旦大学,2005.
[6] 吴尚昆:中国矿业外资投资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5.
[7] 衣长军、胡日东: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J].商业时代,2006(32).
[8] She Lian,Wu Guofu: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to Concepts of Crisis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and Early-warning Management[A].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Wuhan-China,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