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室病例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手术室病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手术标本;快速冰冻;延发;对策

手术室病理标本是指在手术室实施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疾病相关的物体异物等。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手术切取的活体标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及唯一性的特点[2]。标本的术中冰冻报告也为临床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保证冰冻报告准确性的前提下,能否及时签发报告显的尤为重要,分析造成冰冻报告延发的各种因素,为冰冻标本质量控制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 从我科2010年―2013年4年手术冰冻标本中,每年随机抽取一个月的冰冻标本共3842例。

1.2 统计学指标 手术标本冰冻报告所需时间,从手术标本送出到收到冰冻报告结果为止,所占用的时间。手术冰冻标本从送出该手术房间开始计时,按30min,40min,50min及以上时间,统计所收到的报告数。手术室收到报告时间超过30min,视为冰冻报告延发。

2 结果

2010―2013年4年中,共抽取的3842例手术冰冻标本中,3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3212例,40min收到报告的有411例,5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202例,50min及50min以上收到报告的有17例。见表1

标本冰冻报告研发的630例中,常见因素共6项,见表2

3 讨论

手术冰冻标本延发的因素共6项,其中主要因素有冰冻单,标本袋未及时送至病理科,冰冻单及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和切缘标记不明确,标本需做多部位切缘。其中一些标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如既有冰冻单,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又有需做多部位切缘的。当然手术冰冻标本的延发还有一部分是病理科因素,如需重新切片,补充取材,联系临床医生及科内会诊等。其中一些冰冻报告的延发是病理科因素和手术室因素并存的。

4 护理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各种导致冰冻报告延发的因素,我院引进了无纸化计算机技术和专门配置了一名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专业的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保证了冰冻单和标本的填写无误,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安全送至病理科,如有标本过小,取材不明确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无纸化的计算机技术经济性能好,灵活性高,速度更快。条形码实现标准化后,其标签是通用的,各种型号的条码阅读器都能进行判读。用户也可以自制条码标签,通过条码打印机将条形码直接打印在各类需要手写信息的地方。无纸化的技术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读取冰冻报告结果,真正做到手术室和病理科的无缝连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日趋增长,各项诊疗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比之前更为先进。而在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手术切取的标本检查仍是决定患者生命及后续治疗的关键。因此,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每次接到手术标本需要做冰冻检测时,巡回护士都需准确无误的打印好条形码,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标本名称,取材部位及术中肉眼所见及手术房间电话号码等。打印完整后向外科医生复述一边,确认无误后再和专门负责送冰冻的护理人员双人核对。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亲自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准确无误的送至病理科,交给病理科医生,双方确认签字。病理科和手术房间都有彼此电话,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对方。延时发出报告的,标明延发原因及延发时间,并记录在质量控制手册上,共同努力争取及时收到冰冻报告。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焦虑值;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t5)04-0446-01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患病部位以颈部位置为主,由于人体颈部血管较为丰富,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其创面容易造成渗血情况,所以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舒适护理是应用于手术治疗较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其在护理期间主要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护理,具备针对性、有效性、个性化、整体性等特征。因此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病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值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2例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病人例作为研究对象,争取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患21例,女患10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7岁;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9.4岁。经医院诊断两组均为甲状腺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病例选取标准:无精神病史、意识清晰,全部患者均为首次进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病例资料、体质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手术治疗前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流程、手术期间有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等;此外术前检查患者是否佩戴贵重物品,检查其禁水、禁食等情况,并核对患者姓名、手术位置、床号、手术名称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常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如:一:手术治疗前期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详细说明住院环境、住院布局、医疗设备等,以亲切、和蔼的口吻与患者沟通交流。此外还需详细掌握病患的心理问题,根据问题向患者提供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对于不同性别、文化、年龄的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加其心理舒适度。

二:手术治疗当日,护理人员应对住房内、手术室内温度进行调控,确保温度舒适;护理人员接病患进入手术室期间,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部分患者由于对甲状腺疾病存在不了解,容易产生焦急、慌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这样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给予患者如亲情般关爱,获取患者依赖和信任,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在其颈部下位垫硅胶,防止颈部出现悬空现象,运用u型硅物质将头部进行固定,防止摇动。开始手术时需快速对患者病理实施检查,在此期间应帮助患者抬高头部,减少头部倾仰时间,降低不适现象出现,增加病患舒适度。进行手术麻醉时,护理人员需用亲切语气向患者说明麻醉效果,并在术旁观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可进行抢救工作。舒适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操作快速、谨慎,细心讲解,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确保舒适度与安全感。

三: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运用温水对患者身体上的血液、消毒水进行擦拭,并为患者穿衣盖被;如温度较低需叮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清醒应告知其手术成功的信息,并对患者积极配合表示感谢,利于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防止出现焦虑症状。

1.3护理标准

两组护理有效性性主要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况进行对比,运用我院自制焦虑评定表进行评比。包含15个项目,每题4个选项,分别以1-4分计算,包括5个反向选择题,总分200分。将15个项目上的各个得分相加即为实际得分,数值显示越高者其焦虑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情况分析,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后其焦虑值与护理前对比显示,焦虑值明显下降,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值对比,研究组数据下降较为明显,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临床、麻醉

前言

近几年,在医学上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发展较快的一种心内手术方式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得到了心脏科医生的关注。其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但对麻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已逐步得到人们的共识并得以发展。本研究就以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例,抽取36例患者进行研究。下面根据手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其麻醉处理方法做出初步分析,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材料病例患者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不超过56岁,平均体重73kg 。病种: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乐氏四联症2例,冠状动脉窦瘤4例, 复杂先心5例,左房肿瘤5例,PDA缝扎5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肌注杜冷丁1 mg/kg 和东莨菪碱6 g/kg。如小儿不合作则肌注氯胺酮5 mg/kg,安静入睡后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血压。麻醉诱导: 咪唑安定~ 005mg/kg、依托咪酯02~ 03mg/kg、维库溴铵01~ 02 mg/kg、芬太尼8~ 10g/kg。

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在35~ 40 mmHg。气管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 P) 。麻醉维持:芬太尼20~ 30g/kg,维库溴铵02~ 023mg/kg、咪唑安定02~ 03 mg/kg 间断静注, 并间断吸入1%~ 2%安氟醚。在劈胸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停止体外循环后这三个环节加深麻醉以防应激反应。体外循环开始前注意取头低位。体外循环开始后机械通气不停止,潮气量调整为2 mL/kg, 呼吸频率为 5~ 8次/分,少量机械通气以减少肺内血流和防止肺萎缩,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体外循环运转中病人鼻咽温维持在33℃~ 35℃,平均动脉压控制在50~ 80 mmHg,大于80mmHg 从机器注入异丙酚1~ 2mg/kg或尼卡地平10~ 20g/kg,心率维持在50~ 80 次/min。术中持续监测ECG、MAP、SpO 、HR、 手术和转机时间、术中血气分析及血钾、尿量、ACT。心内手术操作完毕时注意加压膨肺排除心脏内残存气体,开放上下腔静脉后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至正常水平,将体温逐渐恢复至转流前水平。

2结果

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3~ 215min,手术结束时:Hb 75 ~ 95g/L,HCT 261%~ 315%,血气分析结果接近正常。手术全程尿量350~ 1000mL,血尿发生率18%~ 35%。术中呼吸机辅助时间2 h~ 9 d,平均13 h。术后并发轻度脑栓塞1例,均为术前有左房血栓形成的病人。本组死亡5例,死亡主要原因是术后低心排2例,心脏骤停、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各1例。本组病人无麻醉死亡及麻醉并发症。

3讨论

众所周知,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的。全身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体外转流后阻断上、下腔静脉, 降温至32℃ 阻断升主动脉, 并在主动脉根部灌注温血高钾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心脏表面冰屑降温,心内操作完成后复温至32℃ ,开放主动脉进行心脏复苏(电除颤或自动复跳),辅助循环继续复温至36℃ 左右停机。

4总结

手术过程在一定要彻底排气、避免气栓及脑保护,是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 需要麻醉医师、外科医师共同关心、重视。切开心脏后空气进入心腔,跳动的心脏易将空气送入升主动脉,易造成脑气栓。

近几年,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得到了心脏科医生的关注。其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但对麻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已逐步得到人们的共识并得以发展因此,这类手术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医学工作者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的。

参考文献

[1]贾丽翠,纪振亮,任艳杰,等,体外循环手术腋下切口的麻醉临床观察,中华外科杂志,2007(5):137-138。

[2]王志强,段磊,心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办法, 中华外科杂志,2005(12):89-90.

[3]林占杰,马长明,刘翠,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79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4):101-102.

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胆石症;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62-02

胆石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具有较长病程和复杂的病情变化。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容易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使手术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可使手术疗效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良好[1]。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效果,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对其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意识障碍患者、表达不明患者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67.9±8.7)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2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20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为(67.8±8.8)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1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19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3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手术之前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可实施手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手术结束之后,帮助患者取正确,并指导用药,重点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定期更换切口处敷料。

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由于术中多为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影响患者意识,而在陌生环境下进行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支持,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疏导。术中通过沟通掌握患者感受,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培养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辅助并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工作,常规皮试并备皮,彻底清洁脐部,为避免出现尿潴留现象,可为患者设置导尿管,同时将血糖值控制在8.0 mmol/L之下。另外,术前指导患者增加营养,使自身体质得到改善,并嘱患者术前6 h禁止饮水、12 h禁止进食,保证睡眠充足。③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药物,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切口处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②按照术后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切口完全愈合,无疼痛症状,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显效;切口明显愈合趋势,疼痛症状缓解,血糖值较为稳定为有效;切口未愈合,疼痛症状无变化,血糖值无变化为无效。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利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共计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7例为显效、24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总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82.3%;研究组62例患者中,24例为显效、35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5.2%,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153,P=0.023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例出现低血糖、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1.3%;研究组62例患者中,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810,P=0.028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5±3.60)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10)分,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9.889,P=0.00

3 讨论

伴随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当其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则容易并发胆石症,因此胆石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由于初入院时,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值增加,而不稳定的血糖值不能安排手术,这也使得患者不良情绪被进一步激化,所以该次研究以患者情况依据,给予手术室护理,与患者需求相贴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情绪,充足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有效率。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术室护理的研究组总护理有效率为95.2%,而仅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总护理有效率为82.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而常规组为11.3%,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可见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更佳,这与一般研究[2-3]结果相同。

针对术后患者,应给予预防护理措施:①肺部并发症。由于高龄患者纤毛上皮细胞容易出现脱落、萎缩等症状,使得清除功能、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不仅减少了T淋巴细胞,降低其功能,呼吸道IgA量也降低[4]。针对这一情况,早期活动是关键,可增加灌流或通气,清除分泌物,促进氧合作用,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手术结束6 h之后可在床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同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可利用雾化吸入或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咳出。针对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通风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②出血。对术后患者皮下是否存在出血点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观察引流管、切口处渗血情况,并监测凝血时间、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尤其是针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做好监察工作,避免出现DIC,一旦发生DIC,则应及时行以面罩吸氧治疗,并应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输注血浆、血小板,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5]。③心血管并发症。伴随年龄增加,心血管储备功能以及顺应性不断降低,加上原有伴随疾病,如果发生急腹症,患者腹腔中容易出现大量渗出液,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手术之后未能及时过多或过少地补充电解质、液体,容易因心脏负荷失衡而导致心衰,这也是引起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应在术后之后,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同时监察生命体征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声静.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53-55.

[2] 勇杰.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50-151.

[3] 徐进恒.118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119-120.

[4] 周夏蕾.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5-116.

[5] 樊美娟.老年糖尿病并发胆石症患者ERCP治疗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9):123-124.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食管癌;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073-02

近年来,食管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方法[1],但是由于食管癌并发糖尿病,这给外科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造成比较大的麻烦。如何做好患者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是一项重要课题[2]。该文重点是探讨了老年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 1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的50例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为(67.2±3.6)岁;胸下段食管癌30例,胸中段食管癌 20 例;TNM 分期: Ⅰ期4例, Ⅱ a 期 8例 , Ⅱb 期 29例 , Ⅲ期 4 例, Ⅳ期5例;糖尿病史0.5~11年,平均(5.6±1.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值(FBS)7.7~9.0 mmol/L者 12例, 9.1~11.0 mmol/L 者18例,11.1~15.0 mmol/L者10 例,15.1~26.0 mmol/L 者10例。入选的病例经钡餐、纤维管管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不存在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1.2.1 术前处理 术前运用常规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首先持续均匀注射胰岛素,基础量控制在12~20 U/24 h ,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4 次/d,让空腹血糖控制于 6.6~9.0 mmol/L。对患者的术前晚上与术晨进行清洁灌肠。在术前的30 min静脉注射头孢抗生素,并帮助患者纠正体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3]。

1.2.2 术中处理 患者术中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该研究中经右侧颈胸腹三切口颈部食管胃吻合的病例为 5例 ,经左颈胸二切口颈部吻合的病例为30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主动脉弓上吻合的病例为15例。所有病例均切除肿瘤。在术中没有出现意外。在术中对患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一般是每30 min测定血糖1次[4];根据所监测到的术中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血糖在术中一般维持在8~11 mmol/L为宜。

1.2.3 术后治疗 患者术后给予禁食,并在此期间给患者的输糖量要控制在200 g 之内, 使用的胰岛素与糖的比值一般控制在1∶3,并让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 9~10 mmol/L。进食后,则对患者餐前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待患者拆线以后按照体内实际的血糖与尿糖水平调整为使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2 结果

50例患者的肿瘤均手术切除,切除率达100%,无一例发生死亡。术后出现1例胸内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3 讨论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多发于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因为年龄增加、机体结构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5-8]。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关键是控制好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糖值。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症对于老年人而言,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不够明显,其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隐匿, 在临床上比较容易漏诊。一般可以对患者实施FBS 检查、血糖指标进行诊断,以防止漏诊[9-10]。

该研究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对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第一,在术前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并对其进行常规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 关于血糖及尿糖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尚没有统一的定论。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该文则采用将 FBS 控制于6.6~9.0 mmol/L 范围内,这个范围比较安全。在使用的时候,胰岛素应该结合“小剂量开始,个体化调整”的原则进行使用[11]。如果患者诊断出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则要帮助其进行纠正;在术前的30 min要常规进行静滴或者静推抗生素, 进而防止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治疗[12],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抵抗力。第二,在术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外科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并让患者的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状态之中,进而会发生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术中更容易发糖代谢紊乱。为此,应该对此类患者加强术中血糖与尿糖的监测。在术中加强了血糖动态监测, 每30 min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定1次,并结合监测到的血糖水平和尿糖水平对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使用葡萄糖盐水进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该研究认为术中血糖应该维持于 8~11 mmol/L,尿糖(±~+)为宜。第三,因为老年食管癌并发糖尿病患者在术后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患者术后还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对其实施降糖治疗。有报道称,在术后经静脉注射胰岛素比较安全,可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处于平稳状态;但是进食之后则改为服用降糖药物。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比较低,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也较低,患者感染灶与创口肉芽组织不宜再生,导致创口愈合时间更长,故容易发生并发症。该研究结果表明,50例患者的肿瘤均手术切除,切除率达100%,无一例发生死亡。术后出现1例胸内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综上, 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是并发糖尿病不是此项手术的禁忌证。只要患者的病情不是很严重,不存在并发症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只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 , 在术中与术后做到病情监测,实施抗感染治疗,则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钢.高龄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5):348-350.

[2] 余国校, 暴静玲, 吴妮莉.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89例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1):2691-2692.

[3] 刘新秋, 暴静玲, 贾涛.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J]. 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11):1022-1023.

[4] 韩静, 李琴. 高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胸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营养支持[J]. 护理杂志, 2015, 32(13):43-45.

[5] 邵云, 袁慧. 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 江苏医药, 2015, 41(20):2495-2496.

[6] 尹强, 龙志强, 边铁军,等. 食管癌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21):4125-4127.

[7] 陈宏俊.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84例围手术期处理[J]. 交通医学, 2009, 23(6):669-670.

[8] 谢琴,莫占端,华润,等.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与预防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46-348.

[9] 杜平, 马琳. 高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3):104-105.

[10] 金哲. 4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13):190-191.

[11] 王文才, 火旭东, 张亚军,等. 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J]. 四川医学, 2007, 28(12):1383-1384.

第6篇

834700新疆塔城市医院外一科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腹腔镜微创手术 病理 手术治疗适应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80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也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胆囊壁、腔内息肉突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除胆囊结石以外的许多胆囊疾患,常见的有胆囊息肉、腺瘤、胆囊腺肌增生和早期胆囊癌等【sup】[1]【/sup】。由于症状轻微,以前检出率较低,随着影像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检出率逐渐增加。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各级医院的广泛开展,使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数量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3~2009年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3~2009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9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者138例(24%),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龄28~67岁,平均47.5岁。

121例均经彩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临床症状者58例,主要为右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等。其中B超发现有结石者46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在体检B超检查中发现者80例。初次诊断至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0日~5年。

方法:标本按最大的剖面取材,部分大标本取材3块以上,如是多发肉每个都要取材。所有标本经10%甲醛固定,连续切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参照外科病理组织学特点,病变性质作出诊断。

结 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胆固醇肉123例(89.1%)(直径0.1~0.9cm),胆囊增生肉9例(6.5%)(直径0.3~0.8cm),胆囊腺瘤肉4例(直径分别为0.9cm,1.0cm)(2.8%),癌变1例(直径为2.6cm)(0.7%)。息肉位于底部及体部者114例,位于颈部者24例。息肉直径

术前彩超测定息肉大小与术后病理大体观察测量后相符率为42%(58/138),数量相符率57.2%(79/138)。

术后3个月内电话随访仍有明显不适症状者32例(23.1%)。其中病理诊断为胆固醇肉28例,增生肉2例,腺瘤肉1例,合并结石4例,癌变1例。

讨 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症状者多由所合并的炎症或结石而引起不适。多由体检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且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难点在于良恶性的鉴别。息肉样胆囊癌发病率极低,且临床上发现的胆囊癌很少处于息肉样阶段。我院13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仅有2例腺瘤,1例息肉癌变,直径>10mm。<5mm的小息肉实际上大部分是非肿瘤性病变,多为胆囊胆固醇沉积症。外科医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认识存在偏差和不足,对可能癌变的过度担心而误导胆囊良肉患者进行手术。影像学医师在诊断水平技术方面有差异,未能对肿瘤肉作出满意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患者由于误导而产生心理恐惧及压力,故迫切要求通过创伤小的腹腔镜行手术。

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否积极手术治疗,意见不尽相同,我们对以下几种情况定为PLG恶变的危险因素考虑手术治疗。①年龄>50岁;②病变直径>10mm;③短期内生长迅速;④息肉的数目、形态。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不仅可以引起视力下降甚至致盲,还可以导致眼组织破坏,引起眼球变形。国内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非外伤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对于DR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眼科预防性检查和及时手术治疗能有效防止失明的发生。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的DR玻璃体大量积血且视力严重低下的患者58例(59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DR患者38例,女性DR患者20例,年龄38~72岁,平均(63.7±13.6)岁。其中单眼57例,双眼1例,右眼33例,左眼26例。病程20d~16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术前经过全身常规检查以及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三面镜和眼部B超检查。

1.2玻璃体积血分级 按照玻璃体混浊程度,参考Ziemianski(1980)的4级分级方法。①I级:少量积血但不影响眼底观察。②II级:眼底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见视网膜血管。③III级: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无红光反射。④IV级:眼底无红光反射。

1.3术前检查 58例(59眼)均以玻璃体大量积血为手术指征而住院治疗,积血程度为III-IV级。其中6例眼部B超显示有视网膜脱离。术前视力检查:0.02~0.05者6眼,数指者15眼,手动者21眼,光感者17眼。患者手术当日晨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1.4方法 采用美国Alcon Constellation玻切机,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2]。由前向后,由中心向周边逐步切除积血的玻璃体,视情况切除玻璃体腔内机化的条索和增生的膜组织。然后用笛针吸除视网膜前的积血或行视网膜前膜剥离。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检查网膜有无裂孔,有裂孔者行激光光凝封闭,对无法光凝的裂孔行内放液、巩膜外冷凝。对

2结果

2.1术后视力 在59眼中,术后46眼(77.9%)视力提高,8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视力0.5者1眼,视力达0.6。

2.2手术并发症 ①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②并发性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4眼;③暂时性眼压升高3眼;④医源性裂孔1眼。

3讨论

3.1玻璃体积血手术时机 Turner等认为,如果糖尿病患者眼底新生血管不进行处理,有27%的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玻璃体积血[3]。本组患者治疗结果表明,大多数玻璃体积血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本文58例(59眼)手术成功率为77.9%。自从玻璃体切除术开展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成为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主要方法。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切除积血和混浊的玻璃体,恢复屈光介质的透明性;防止积血对眼球的破坏作用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防止血液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同时注入不同的眼内填充物,使视网膜展平,恢复眼内压,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大量积血对保持和改善视功能、预防和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肯定的效果[4]。玻璃体切除术不仅能立即清除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膜,而且可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预防黄斑水肿和皱褶。同时,对于需要激光光凝的患者,手术中可行眼内激光光凝,促使新生血管的消退或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从而减少玻璃体再积血的机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再者,早期玻璃体切除,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的粘附比较松,分离和剪切比较容易,视网膜较厚,仍富有弹性,操作时不易发生医源性裂孔;黄斑功能永久性改变尚未形成,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玻璃体积血患者经药物治疗1~2个月仍不吸收者,应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前应常规行眼部B超检查,了解视网膜情况,一旦B超提示有视网膜脱离者,应尽早手术。

3.2玻璃体手术并发症问题 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医源性裂孔、继发性或并发性白内障、复发性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术后眼内感染等[5]。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详细了解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牵拉以及牵拉的部位。由于积血时间较长后会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在分离时易造成视网膜撕裂,故在分离粘连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强行剥离;同时,术中清除积血时要避免损伤视网膜。本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能与术中形成的视网膜裂孔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有关,故在术中积血清除和出血完全停止后应详细、全面检查视网膜,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应行相应处理以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术中对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者,需行眼内激光治疗,否则新生血管易再次出血。本组再次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术后眼压暂时升高常发生于行全氟丙烷或硅油填充尤其是晶状体切除的患者。原因可能是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瞳孔阻滞,血影细胞性青光眼、一过性前房角小梁水肿或炎症等引起[6]。对于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手术结束时要注意观察眼压情况,术毕及术后均可放出部分气体和硅油。对于瞳孔阻滞引起的高眼压患者,嘱患者保持面朝下,注意虹膜周切口是否阻塞,若发现阻塞可用快针头刺穿,使其重新开放。术后经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降眼压药物等治疗后水肿消退,随着房水循环的恢复眼压逐渐降至正常。发生晶状体明显混浊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综合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药物治疗后3个月不吸收或有视网膜脱离征象的玻璃体积血应尽早手术,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监测术后并发症并且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杨红,王一,陈少均,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7):634-636.

[2]黎晓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6-202.

[3]Turner GS,Ing lesby DV,Sharriff B,et al.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 neovascularisa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Br J Ophthalmol,1985,69(6):420-424.

[4]Kumar A,Tiwari HK,Singh RP,et para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vs. deferred vitrectomy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0,78(1):77-78.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in May 2012 - October 2015 to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re number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care), 15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covery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t = 14.23, 16.43;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erioperativ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surgery effect, to facilita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has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Diabetes; Femoral neck fractur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且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1],加上手术损伤,很容易在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对此类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很有必要。该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情改善作用,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5年10月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股骨颈骨折,且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3]。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例、7例,患者年龄(67.69±2.10)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10例和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8.10±3.22)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并未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入选患者均对该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基础护理、病情监测、身体清洁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予以饮食干预,手术后积极予以并发症指导,并及早予以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百分制),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4-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095-02

Analysis of Nursing Effect of Two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urgery

HUANG Man

Outpatient Service Cente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urgery.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eh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

[Key words] Two;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diabetes surgery; Preoperative period

合并糖尿病手术是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在术后出现高血压、伤口感染的事件较多,还具有较高的术后病死率。由于术后疼痛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进而影响术后恢复[1]。因此,对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2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现该研究对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60例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30)和参照组(n=30)。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0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为(52.15±2.47)岁。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2.14±2.3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予以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内容包含:①护理人员将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分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而完善护理工作。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制定合理的食谱,进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和陪同下进行适宜的训练和运动。并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予以预防。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予以鼓励和安慰,并与其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顾虑,并对其予以针对性详细的解答。④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1.3 判定指标

对60例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血糖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60例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SAS评分和SDS评分表示为(x±s)的形式,行t检验。P

2 结果

2.1 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进行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常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导致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和切口感染事件[2-3]。由于医院中患者较多,护理人员人手不足,护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患者得不到全面的护理,进而出现负面情绪。由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全面,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出现误区。有关研究表明,对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并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4]。围术期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护理,将护理工作划分至每名护理人员身上,使其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每个护理人员均有自己相对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工作遗漏事件的发生。护理中主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5]。

第10篇

【关键词】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23-02

高度近视通常伴有弱视、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该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患者有44例(50眼),女性患者有36例(38眼),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60.3±3.5)岁。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有43例(47眼),女性患者有37例(40眼),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为(60.7±3.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具体手术如下:透明角膜切口选择在11点位置,切口的长度大约是3.0毫米[2]。角膜缘辅助切口选择在3点位置,并进行环形撕囊,适当调整超乳机,将能量控制在30%,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6毫升左右,最大阻塞负压控制在400mmHg上下,同时使用超乳机进行辅助劈核,把劈核分成不同的几块,并吸出部分硬核,将粘弹剂注入前房位置。结合剩余硬核的实际特点,将主切口适当扩大。使用齿镊将剩余硬核取出来,接着在患眼中注入人工晶体[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表2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2例3眼,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3例4眼,出现角膜水肿的有5例7眼,出现黄斑水肿的有2例3眼,出现晶体核脱入的有4例6眼,出现破后囊症状的有3例5眼,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3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耗费的超声能量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较密内皮细胞,引起囊袋破裂,导致晶体核脱入,最终出现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并发症[4]。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综合了超乳手术和小切口手术的优点,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消耗的超声能量较少,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避免医生疲劳造成的晶体后囊膜误伤现象,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鲁新,翟洪,潘洁.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23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4(14):366-367

[2]陈健聪,王立,伍宇华,黄燕然,沈慧莲.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2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23):555-556

[3]谢丽莲,朱俊东,周小平,陈书扬.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9(25):720-721

第11篇

【关键词】胆结石;肝叶切除术;护理

A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complicated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Guang-lan Bai, Lin Pe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u-Ling county of Chongqing 40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to conclud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with for complicated intrapeutic cholelithiasis. Methods In this study, 21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2008 to 2010. Operation modal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esidual stone and nursing data were evaluat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5 cases (11.60%), mortality in 0.93%, A follow up of one to three years was achieved in162 patients (75. 0%), with excellent or good result in 77.8%.Conclusion The combined hepatic resection and other operation is an ideal and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treat complicated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Key words]Cholelithiasis; Hepatectomy; Treatment outcome.

肝内胆管结石是以部位命名,发生于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发生于肝管分叉部及其以上的胆管,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一直是肝胆外科临床上所面临的治疗难题[ 1 ],如何能够配合手术更好的完成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近年来我院采取肝叶切除的方式治疗此类疾病,笔者就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216例,本组男100例,女116例;年龄18~80岁,平均(47.0±21.8)岁;病史平均8(2~20)年。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部疼痛,间歇性发热和黄疸。79例有1~3次手术史(包括肝切除30例次,肝胆管切开取石34例,胆肠吻合术15例次)。术前根据需要做B、MRCP、CT、ERCP检查。合并局部肝萎缩伴肝纤维化改变160例;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征27例;重症胆管炎41例;肝脓肿12例;肝包虫4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管癌10例;肝内胆管蛔虫3例;难治性糖尿病与肾功不全118例。

左肝内胆管结石130例(60.20%),右肝内胆管结石38例(17.60%),左右肝内胆管结石48例(22.22%),其中3例合并尾状叶肝胆管结石(1.39%),216例同时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05例(48.60%),合并胆管狭窄181例(83.80%),其中左肝管及Ⅱ、Ⅲ级胆管环状或管状狭窄100例。术前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155例;B级50例;C级11例。

1.2 手术方法

(1)左肝外叶切除60例;(2)左半肝切除45例;(3)左+右肝段切除20例;右肝段切除18例;(4)不规则肝切除15例;(5)肝段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6)胆肠吻合内引流术18例。216例手术患者术中使用胆道镜198例,术后1个月经“T”管造影或B超复查,发现肝内残余结石22例,继续胆道镜取石。216例手术患者同时胆道外引流术198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18例。

2 结果

(1)结石残留22例,残石率为10.2%(22/216),术后胆道镜经T管成功取石19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11.6% ,25/216),其中胆漏8例(3.70%,8/216 ),膈下脓肿3例(1.40%,3/216),胆道出血4例(1.85%,4/216),肺部感染4例(1.85%,4/216),切口裂开3例(1.40%,3/216);切口严重感染3例(1.40%,3/216)。术后围手术期死亡2例(0.93%,2/216),死亡原因:胆道大出血死亡1例;手术后脓毒症继发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住院时间10~62天(21.8±19.3天),平均第一天血浆引流量98±29.2。(2)经门诊复查和追踪,共162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随访2.8年,随访率75.0%。其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136例,占83.9%(136/162);术后偶有上腹不适,但不影响生活工作者12例,占7.40% (12/162),优良率为77.8%。7例术后1~3年发现结石复发,复发率为4.3%(7/162),经再次手术治愈。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健康一直是临床护理上的一个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更是如此,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患者战胜恐惧更好的配合治疗,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加剧患者的负担。由于患者对手术的陌生和恐惧感,往往在术前会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必须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多和患者进行交流,良好的沟通不但能够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更佳[2]。此外应当举例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介绍手术医师的手术水平,安排患者和已经康复的同类手术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安全观和树立治疗信心。对于精神状态较差的患者可向其家属进行说明,要求家属从侧面配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3.2 术前护理

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以及过敏史,陪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并详细记录结果,在患者急性发作期是不宜进行手术的,因此应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炎症和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创造条件。对于存在黄疸现象的患者应当静注维生素K1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给予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合并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当指导其进行相关的呼吸功能锻炼,严格禁烟[3]。术前常规消毒备皮,嘱咐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饮。

3.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胆道出血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应当积极进行预防和监测,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定期进行巡查,为了避免造成创面出血,建议患者在术后不要急于下床活动,至少保持卧床2d以上,在进行床上活动时也应当避免一些激烈行为如咳嗽、打喷嚏等以免造成创口开裂,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是否异常,及时反馈给值班医师。

3.3.2 引流管的护理 (1)将各个引流管标示清楚,固定牢固并告知患者注意在活动中避免造成引流管受压、脱落或堵塞,经常由上而下挤压引流管, 注意避免抬高引流管, 防止逆行感染,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 并严格无菌操作[4]。(2)一般在术后1d即可拔除胃管,不需要胃肠蠕动恢复之后再进行拔除,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术后变化促进康复,但是拔除胃管之后应当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则需要考虑重置胃管进行减压。在禁食期间应当注意进行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在患者排气之后可以逐渐给予饮食摄入,从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再到固体食物,循序渐进,饮食应当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低脂饮食。(3)术后患者清醒之后可采取半卧位,便于引流和减少伤口的张力,日常护理中应当注意观察和记录腹部引流液的性状和量,观察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胆瘘现象,如果无异常状况可在术后2~4d内拔除引流管。(4)T型管护理,每周用0.2%的甲硝唑冲洗引流管2~3次将引流管中的小碎结石排出,从术后2周开始夹管,如果患者夹管后1~2d仍无发热、腹痛等症状出现且胆道造影显示无异常可拔除引流管[5]。

3.3.3 注意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在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黄疸很可能会导致肝损害,因此在术后应当给予患者吸氧3~4d以确保肝脏的良好供氧,来确保肝功能正常,必要时给予保肝药物应用治疗[6]。

3.3.4 预防感染及胆瘘并发症的发生 (1)膈下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高热且引流不畅时应当考虑此类情况的发生,主要预防措施为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充分,同时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治疗[7];(2)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气管插管对患者的气管造成了损害,二是术中或术后患者受凉所引起,患者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气道阻塞和感染现象,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痰液咳出,帮助患者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并合理应用抗生;(3)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发生渗血、渗液现象,定时进行敷料更换,确保切口干燥、洁净,一旦发生渗出则立刻进行敷料更换,确保整个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则应当尽早进行引流术[8]。

4 讨论

从目前的临床文献来看[9-10],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低,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选择。但肝叶切除术的创伤较大,而且手术较为复杂,必须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功能做出正确评估之后考虑进行手术,手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的病情改变情况进行记录,妥善管理好各个引流管,加强管道护理,对于黄疸以及体质较差的患者应当重点护理,增强营养供应提高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刘永雄.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40年回顾)[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3):140-144.

[2]何振平,范林军,郑树国,等.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附644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3):175-177.

[3]Mocci F,Nettuno M.Plasma mutant-p53protein and antip53antibody as a marker:an experience in vinyl chloride workers in Italy[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6,4(12):11~17.

[4]张萍.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297.

[5]霍永芳,张金华.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75例报告[J],中华护理杂志,1994,19(7):407.

[6]Sagripanti A;Barsotti G.Hypercoagulability intraglomerular coagulation and thromboembolism in Nephrotic syndrome.Nephron 1995;70(3):271.

[7]段敏,付学会,谭平,等.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减压停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4):27.

[8]贾琴,徐苏 ,杨红宁. 腹腔镜肝肾囊肿联合手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3):31-32.

第12篇

【关键词】 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7-02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关节囊外骨折中的一种,老年女性是此类骨折的高发人群[1]。股骨转子周围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患者一旦出现骨折的情况,其预后情况后较差,甚至难以愈合[2]。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此类患者最好采用手术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避免患者因为骨折处长时间不能愈合而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3]。在对此类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其主要的手法有外固定架固定、人工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固定以及经皮穿刺空心钉固定。为了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009年所收治的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4例女性,14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9-85岁,平均年龄为72.1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到医院接受治疗,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主要为摔伤或跌伤

1.2 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麻醉处理,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其患肢轻轻放在骨科牵引床上,利用C型臂X线机来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取股骨近端外侧处行纵形手术切口,以此来将骨折端暴露在视野下,在患者患肢大转子顶点下方2cm处,根据1300导针角度,利用定位器在患者的股骨头颈中心偏下方处置入导针。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C型壁X线机来对导针的位置进行明确,在确定导针的位置较为理想后,将动力髓螺钉(DHS)或动力髋螺钉(DCS)置入其中。如果患者的骨折粉碎程度较为严重,那么就必须利用钢板来对患者进行固定处理。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在完成手术1-2天后,护理人员就可以帮助患者行股四头肌等活动,其重点就是对长舒缩功能以及小腿肌群进行强化锻炼。术后1-2周利用CPM机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重行走。术后6-8周采用X线片来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复查,观察其骨折处的愈合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负重行走。

2 结 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2-4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在出院后的随访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感染死亡。在术后17-18周对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时,有4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对较好,其恢复良好率为93.75%。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的情况,此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中有1例为头钉切割,其比例为2.08%;2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其比例为4.17%。

3 讨 论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款内翻情况,一般情况下,一次下肢重力可以形成正常的压应力,不过对于存在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而言,由于股骨转子间由于骨折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正常的支撑力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为了使其稳定性始终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内固定处理。当此类患者出现骨折块解剖复位、内侧皮质为对位的情况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髋内翻的情况[4]。由于此类患者的骨折块相对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加重股骨距,甚至会对后侧骨关节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治疗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复位固定。

一般情况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此类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内骨定处理时,患者的软组织剥离范围相对较广,导致患者在术后的骨折稳定性相对较差,对患者的骨折愈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当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时,可以对其注入适量红骨髓,并根据X线片的诊断结果,对负重锻炼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导致患者出现头钉切割的原因主要有内固定的选择不合理以及术后锻炼不科学,DHS可以通过自身动力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压力,在对患者的骨折处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固定时,可以确保骨折端更加紧密[5]。不过对于骨折粉碎十分严重的患者而言,其松质骨的承托力相对较轻,采用DHS进行固定后,如果患者的负重活动过早,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DHS滑动的情况,甚至出现切割股骨头颈的情况。针对患者的这一情况,必须利用钢板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固定,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钢板滑动的情况。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头钉切割、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髋内翻的情况,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身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对症用药,以此来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姚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下骨折[J].激光杂志,2012,33(1):84-84.

[2] 邱海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3):197-201.

[3] 重建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0):1588.

第13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再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056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视觉并发症, 由眼底病变导致, 发生机制主要与组织缺血、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有关, 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 甚至使患者失明。临床上常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1], 但术后易出现PDVH等并发症。本次研究PDVH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效果, 选取在本院进行PDR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PDR治疗的患者76例(94眼), 其中男41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62.13±4.62)岁, 糖尿病平均病程(13.26±2.85)年, 糖尿病分型:Ⅰ型7眼, Ⅱ型87眼。全部患者经检查均被诊断为PDR。

1. 2 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首次治疗:全部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体征, 对视网膜表面的增殖膜进行剥除, 并采用激光光凝治疗, 术后, 对患者进行抗炎及抗感染治疗。对PDVH患者进行1个月的保守治疗, 若患者保守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出血情况未见改善, 则行再次手术, 术中对出血原因进行详细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①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 对残存膜进行彻底剥除, 并仔细对剥除部位进行检查, 以确定剥除程度;②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 对增生膜进行彻底剥除, 并在剥除后确认剥除效果;③激光光凝不足, 进行再次光凝, 并增加光凝强度。

1. 3 再次手术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再出血症状消失, 视力明显改善, 无其他并发症;有效:再出血症状好转, 视力有所提高, 无其他并发症;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1 PDVH患者情况 首次治疗一个月后, 再出血11眼, 占11.70%, 再出血时间为1~210 d, 平均再出血时间为(53.36±18.87)d。再出血原因为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及激光光凝不足, 分别占再出血的45.5%、36.4%及18.2%。见表1。

2. 2 再次治疗效果 再次手术后, 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 总有效率为81.82%。见表2。

3 讨论

PDR主要发生在黄斑部位且常伴有视网膜下部新生血管, 临床上以单眼病变为主, 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等症状[2]。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 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有研究发现[3], 随着近些年医疗科技的发展, PDVH发生几率仍有 13%~40%。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有相关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 导致患者出现PDVH的主要原因为视盘表面有新生血管膜残存、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及激光光凝不足。本次研究中, 再出血11眼, 占11.70%, 再出血时间1~210 d, 平均再出血时间(53.36±18.87)d。以上三种导致PDVH的原因分别占再出血的45.5%、36.4%及18.2%。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4, 5]。首次治疗时, 若未能对视盘或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彻底剥除,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眼压恢复原有水平, 则会导致PDVH的发生, 而光凝不足则可导致首次治疗中, 无法彻底将玻璃体进行剥离, 并且导致新生血管消退受阻, 进而引起PDVH的发生。而对 PDVH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效果较为显著, 结果显示, 再次手术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3例、2例, 总有效率为81.82%。

总之, PDR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PDVH原因较为复杂, 根据其具体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再次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好,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益处。

参考文献

[1] 吴伯乐, 叶锌铭, 高和香, 等. 23G/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31):58-61.

[2] 徐亮.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的治疗观察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4):39-40.

[3] 郭真杰, 隋桂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探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12):1405-1407.

[4] 曹金峰, 刘早霞, 赵劲松, 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5):532-536.

第14篇

[关键词] 曲安耐德;玻璃体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068-02

玻璃体手术的兴起及日趋成熟,使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不仅保全了眼球,而且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视力。玻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切除玻璃体[1],手术中一个重要步骤是使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分离,以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提高手术成功率,特别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脱离[4]、黄斑裂孔[5]等尤其重要。笔者就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在本院就诊,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中使用了曲安乃德与未使用曲安奈德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8例(7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39例,39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曲安奈德,对照组(39例,39只眼)术中不使用曲安奈德。其中,男47例,25~74岁,平均56岁;女31例,21~69岁,平均5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视力、眼压、房角、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眼底镜及B超等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Alcon Accurus 400VS)玻璃体切割仪,经睫状体扁平部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由同一手术者完成。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中行晶体超声粉碎或切除。切除中央部玻璃体后,用药组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悬浊液(昆明积大制药)4 mg/0.1 ml,染色1~2 min,然后行人造玻璃体后脱离,切除玻璃体后皮质及周边玻璃体,然后重复注入4 mg/0.1ml曲安奈德悬浊液于视网膜表面,剥除残余视网膜前增殖膜及玻璃体后皮质,然后做全视网膜光凝。根据视网膜情况行全氟丙烷(C3F8)或硅油填充,关闭巩膜切口前眼内注入曲安耐德1 mg/0.025 ml。对照组显微镜下行常规玻璃体手术。术中用药组9只眼行晶体摘除,39只眼均进行了全视网膜光凝,12只眼注入了硅油;对照组10只眼术中行晶体摘除,39只眼均进行了全视网膜光凝,14只眼注入了硅油。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全身及局部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眼压,前房反应(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纤维蛋白渗出),白内障进展情况,玻璃体再积血发生例数。观察前房反应根据文献[6]的标准对前房闪辉及前房炎症细胞进行分级。

1.3 分级标准

1.3.1 前房闪辉的分级 1+:微弱的前房闪辉;2+:中等度前房闪辉,可以辨别虹膜和晶状体细节;3+:显著的前房闪辉,虹膜和晶状体细节难以辨认;>3+;严重的前房闪辉,房水呈凝固状态,伴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

1.3.2 前房炎性细胞的分级 1+:每个视野10个细胞以下;2+:每个视野11~30个细胞;3+:每个视野31~50个细胞;>3+:每个视野51个细胞以上。光束1×3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术后1 d前房闪辉比较

用药组术后1 d前房闪辉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6 4,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1 d前房炎性细胞比较

用药组术后1 d前房炎性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025 1,P<0.01),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高眼压、术后6个月发生白内障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 9、0.230 8,P>0.05);用药组术后6个月发生玻璃体再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476 9,P<0.05),见表3。

3讨论

曲安耐德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眼科临床[7],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糖皮质激素,为乳白色的混悬液,具有较强的消炎、抑制细胞增生作用。其抗炎效果可以持续3个月[8-9],未发现对视网膜有毒性作用[7,10-12]。Peyman等[13]首次报告玻璃体切割术中使用曲安耐德有助于辨认玻璃体后界膜,帮助术者看清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可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Jonas等[14]选择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行玻璃体手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耐德,与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比较,眼内炎症反应及疼痛明显减轻,未发现眼压升高及眼内感染者,且明显减少PVR的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易发生玻璃体再出血,其中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残留是造成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中彻底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增殖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手术中如何造成玻璃体完全的后脱离则是前提。年轻糖尿病患者及已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困难且易出现并发症。曲安耐德颗粒可以吸附于玻璃体胶原纤维网,使玻璃体染色,能较清楚地辨认残留于视网膜表面的玻璃体后皮质及增殖膜,较好完成玻璃体后脱离,进而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本组病例,用药组在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入了少量的曲安耐德,术后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高眼压及白内障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6个月内发生再次玻璃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眼内感染病例发生。

总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玻璃体染色可清晰显示后部残留的玻璃体后皮质及视网膜前膜,同时使用高速玻切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后并未发现相关并发症。 但其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 Peyman GA, Cheema R, Conmay MD, et al. Triamicinolone acetonide as an aid to visualization of the vitreous and posterior hyaloid during pars plana vitrectomy[J].Retina,2000,20:554-55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Davis MD. Vitreous contraction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Arch Ophtalmol, 1965,74:741-751.

[3] Takahashi M, Trempe CL, Maguire K, et al. Vitreoretinal relationship in diabetic retinapathy Labiomicroscopic evaluation[J]. Arch Ophthalmol,1981,99:241-245.

[4] Glaser BM. Surgery of prolifarative vetrcoretionpathy[M].In Ryan SJ, ed Retina 2nd ed St. Louis CV Mosby,1994:2265-2280.

[5] Johnson RN, Glss JD.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observations, stages of 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J].Ophthalmology,1988,95:917-924.

[6] 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62.

[7] Mc Cuen BW, Bessler M, Tano Y, et al. The lack of toxicity of intravitreally administere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J]. Am J Ophthalmol,1981,91(6):785-788.

[8] Schole GN, Brien WJ, Abrams GW, et al. Clearance of triamcinoline from vitreous [J]. Arth Ophthalmol,1985,103:1567-1569.

[9] Schindler RH, Chandler D, Thresher R, et al. The clearance of intravitreal trimcinlone acetonidem [J]. Am J Ophthalmol,1982,93:415-417.

[10] Gopal L, Bhende M, Sharma T. Vitrectomy for accidental intraocular steroid injection [J]. Retina,1995,15:295-299.

[11] Kivilcim M, Pegman GA, El-Dessouky ES, et al. Retinal toxicity of triamcinolone acteonide in silicone-filled eyes[J]. Ophthalmic Surg Lasers,2000,31:474-478.

[12] Gillies M, Simpson JM, Billson FA, et al.Safety of a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J]. Arch Ophthalmol,2004,22:336-340.

[13] Peyman GA, Cheema R, Conway MD, et al. Triamicinolone acetonide as an aid to visualization of the vitreous and the posterior hyaloid druing pars vitrecyomy [J]. Retina,2000,20:554-555.

[14] Joans JB, Hayler JK, Panda-Joans S.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rystalline cortisone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J]. Br J Ophthalmol,2000,84(9):1064-1067.

第15篇

关键词:聚丙烯;滑石粉;环氧树脂;熔体流动能力;收缩

1 简介

聚丙烯是最重要的一种商品塑料,因为它适用范围广,可供各种应用。它价格低廉,有优良的化学耐性,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可接受范围广,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和加工性能,这些都使它在工程应用中有着极大地竞争力。但是,提高聚丙烯的一些特性使它能满足一些特殊情况也是不可能的。低刚度是它最大的不足之一,因此它无法代替一些更为昂贵的工程热塑性塑料。聚丙烯与刚性填料的结合,如滑石粉,可以使刚度和尺寸稳定性增强,然而,这些不规则形状的颗粒之间的接触和表面相互作用的增加,将会导致熔体粘度大幅降低及加工性能的恶化。

在聚丙烯中的半结晶热塑性塑料中使用矿物填料的原因之一是减少收缩。研究表明,通常板状滑石粉在降低聚丙烯收缩性上是最有效的。商业滑石占30%-40%的聚丙烯的收缩率要高于同样厚度的非晶态热塑性混合物,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在有些情况下,它是极有吸引力的,可以在不制造新模具的情况下转向价格低廉的新材料。因此,收缩率成为成型零件尺寸精度的关键因素。熔体流动性的提高,加工温度和注射压力的降低是这种替代的潜在优势,并可能提高模具的耐久性。聚丙烯与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和聚酯的结合,成为一些研究的主题。同时研究发现,环氧树脂还可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的热稳定性。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环氧C聚酯热固性树脂处理的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的报告和出版物。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用双螺杆挤压机将环氧树脂,聚丙烯和滑石粉进行了混合反应。我们主要着眼于高刚度的需求,也就是较高的填充率与改进的流变行为,而这是由处理要求,各向同性的低收缩和改进的热稳定性决定的。环氧树脂与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结合,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收缩率,使其达到热塑性聚合物的水平。

2 实验

2.1 样本准备

本次复合是在科倍隆沃纳Pfleiderer,zsk25-wle双螺杆挤压机上进行的。这是一台同向旋转双螺杆机。ZSK25挤压机配备了双螺杆侧馈线,可以用来混合桶内的滑石粉和环氧树脂。

根据配方,将抗氧化物质和聚丙烯颗粒通过重量馈线送入主料斗。一个馈线将树脂配分剂量。通过一个涡轮混合器,使颗粒通过一个10微米筛将环氧树脂与聚酯树脂预混。为了研究环氧树脂的作用,将重量百分比为2.5、5和10聚丙烯树脂添加到聚丙烯中,滑石粉的成分分别为20%,30%,40%。环氧树脂-聚酯固化反应会生成水。由于树脂固化反应造成的滑石粉的湿度和副产品水可以通过两个自由排气端口和一个真空脱气口有效去除。混合操作的速度为每分钟750转,材料在桶中的停留时间约为4.5分钟。从料斗到模具头,桶上的温度分别为 170, 180, 185, 190, 200, 195, 195, 195, 190, 190℃。熔炉温度约为215摄氏度。

特性度量

2.2 收缩反应

拉伸试验的试样是用来测量尺寸变化和收缩率的。从漏斗到注射器喷嘴,试样在175-195摄氏度条件下塑注成型。在注射过程中,模具温度控制在大约35摄氏度。样本的厚度4毫米,测量截面的宽度为10毫米。

2.3 熔体流动速率

根据ASTM D1238对预干燥颗粒的分析,由兹维克熔体流动分析仪测定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要评估样品的剪切流变反应,在230摄氏度条件下,在测量中使用了2.16 kg and 10 kg的负载。

2.4 扫描电镜

使注塑样品在交叉方向上的断裂,从而在液体氮中融化流动。在15千伏电压下,使用电镜Cambridge 360来研究断裂的,金涂层的样品表面形态。

2.5 老化试验

对拉伸试验的注塑试样进行了老化试验。四周内,在有着流通空气的100摄氏度(2摄氏度的误差)烤箱中,100个哑铃老化。用万能试验机分别测量了在150、350、500和700小时后老化试样的拉伸性能。

3 结果与讨论

环氧树脂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纯聚丙烯在流动和横向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分别为1.67%和1.56%。聚丙烯根据厚度随意收缩,并表现出沿流动方向和跨越流动方向各向异性收缩。成型件的冷冻外层,防止试样长度和宽度的自由收缩。

聚丙烯作为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表现出相当大的收缩。矿物填料的加入降低了收缩的整体水平,各向同性颗粒填料防止了翘曲问题。片状填料如滑石粉一般被认为是最大程度降低收缩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这样也不会丧失产品的其他特性。

不同滑石含量和树脂滑石粉率的复合材料的不同收缩行为表明,通过增加滑石粉和环氧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百分比,收缩率会下降。树脂和无树脂复合材料中聚丙烯收缩率的变化表明, 与无树脂复合材料相比,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收缩率下降约14.3%。线斜率的差异可以归因于在聚丙烯基体中固化的环氧树脂粒子的纳米尺寸。

3.1 环氧树脂对熔体剪切流动特性的影响

环氧树脂的熔体剪切流动行为的效果由熔体流动速率实验评估。剪切流测量载重10公斤与2.16公斤相比,在树脂和无树脂条件下,MFR数据的趋势呈现大幅变化。据观察,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没有环氧树脂)的熔体流动性为在增加滑石粉比重的情况下,不管是负重2.16公斤还是10公斤都会同样地降低。而含有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在负重10公斤的情况下则显示出相反的趋势,并且在增加滑石粉和环氧树脂成分的条件下,熔体流动性也会增加。团聚在较高的剪切压力下会分解(由于10公斤的施加负荷),纳米大小的树脂颗粒能促进滑石粉颗粒和聚丙烯熔融层的滑动和运动。

3.2 形态及其与收缩行为和剪切流的关系

断口中的大部分颗粒有不同的粒径在流动方向上有着片状结构型。较大颗粒的大小为10lm,接近滑石粉粒径的平均粒度。还有许多其他直径较小的纳米颗粒,平均直径约为200纳米,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在我们以前的报告中,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滑石板状颗粒在流动方向上按照一个角度对准,甚至接近成型零件的表层。通常认为,当由粘性压力引起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吸引凝聚力值时,填料颗粒将会分离。根据这一概念,在剪切流中,由颗粒的粘性阻力来克服填料颗粒的吸引凝聚力形成的最大的分离力将在相对于应用剪切的方向 的45度方向上取得。滑石粉,以及环氧树脂纳米大小的颗粒诱导成型零件中各向同性收缩。环氧树脂纳米大小的颗粒,诱导聚丙烯基体中各向同性收缩率的改变。

可以看出,在扫描电镜图像上,一小部分的环氧树脂与滑石粉相互作用,并附着在滑石粉上,这可能会改变滑石表面化学成分和滑石粉―聚丙烯反应。部分固化的树脂也会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并促进了彼此的熔融层的运动以及在滑石粉片状颗粒上的高剪切速率滑动。这种微结构可以由MFR测试中负载高熔体流动速率的增加来证明合理。

通过增加树脂比例,在聚丙烯基体中分散性越好,纳米颗粒固体颗粒的密度增加。分散颗粒的清晰边界是弱界面与聚丙烯基体相互作用的证据。

研究发现,环氧树脂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大约700个小时的老化反应后,聚丙烯拉伸强度由34.5降低到29兆帕。这意味着大约16%的拉伸强度的降低可以被观察到。

含有1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仍然没变。这可能是由于环氧树脂与滑石粉和颗粒表面上的金属杂质的相互作用。滑石的高能量表面及其金属杂质可能会加速复合材料基体聚合物的降解反。滑石作为一种具有高表面能量的矿物,其与环氧树脂的官能团的固有的相互作用导致表面化学的改变并影响降解反应。

4 结论

这项研究中的实验可以形成以下结论:

不同滑石含量和树脂滑石粉率的复合材料的不同收缩行为表明,通过增加滑石粉和环氧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百分比,收缩率会下降。

环氧树脂纳米大小的颗粒诱导模具零件中的各向同性收缩率。

滑石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中,在更高的剪切速率下,熔体流动的环氧树脂效果更为明显。

部分固化的树脂也会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并促进了彼此的熔融层的运动以及在滑石粉片状颗粒上的高剪切速率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