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7-0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要从高校的培养开始,但在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特别强调理论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然而,在高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很多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各个流程的简单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犯盲人摸象的毛病,没有系统而全面地认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统一性和协作性。

2理论教学未能充分联系具体实际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学科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仅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不太适用。教材的内容滞后于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所以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因此,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才是专业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使得学生怠于思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1课堂授课

讲授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作业习题讲解、实验指导、辅导资料、网络在线资料收集等,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中。另外,还可以在课堂进行模拟实验,开展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2案例学习与讨论

结合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讨论中外典型案例。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针对企业的成功或不成功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及综合仿真模拟

利用金蝶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和软件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模拟操作。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学是以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运作。该教学方法致力于模拟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市场竞争与合作、实际决策方案的形成,乃至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景,可以有效地和直观地建立学生对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另外,企业综合仿真模拟则是针对供应链管理单项角色模拟实验,如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经销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综合模拟实验,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流程模拟实验。

4企业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和密切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真实运作过程,以及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三、结论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此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够为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我院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

[3]王桂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与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49):142-143.

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文/张琳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作者:张琳 单位:唐山学院经济管理学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