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考问题的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这类题往往以案例设问,案例多为文字材料、漫画等,问题形式常为“这种做法对(合法)吗?为什么?”
基本答题思路:判断行为性质;提出法律依据;简要评析。“行为性质”部分即确定其行为是否合法、是何种侵权行为。“法律依据”即相关的法律规定,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合法,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
例某初三女生因为感情纠纷,与另一名女生发生矛盾。一天,她邀约好友教训这名女生,进行殴打、羞辱,致使这名女生头部受伤,精神也受到刺激。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是非法的,她侵犯了对方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应该通过双方协商或向老师、学校反映等方式解决,殴打和侮辱他人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维权类题
跟侵权类题是姊妹题,常同时出现。权利受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如何维权?基本思路:维权的方式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类。诉讼方式即为向人民法院。非诉讼方式又包括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和解、请求第三方(包括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其他公民等)协调调解、仲裁等。
例爸爸对小梅说:“读书既花时间又花钱,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到店里给我帮忙吧!”小梅不肯:“我要上学。”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自己与爸爸讲道理,据理力争,让爸爸同意自己继续上学;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又他们对爸爸做工作;向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组织如村(居)委会、妇联寻求帮助;必要时,也可向人民法院,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三、启示、感受类题
即针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谈看法、启示、感受等。这类题的回答,主要围绕主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是什么”主要谈对所涉及主题的基本认知,“为什么”可以从正面谈意义、从反面谈危害加以论证,“怎么做”主要谈对我们的行为要求。
例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皮鞋又叫“一日鞋”、“晨昏鞋”,假冒伪劣的品质引起消费者的公愤,以致很多商场贴出“本店无温州鞋”的安民告示。198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广场,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被扔进了熊熊大火。这把火烧醒了温州人。15年后,温州人用诚信重新拾起了温州皮鞋失落的尊严,在“中国十大鞋王”中,温州皮鞋独占三席。2002年,温州人把8月8日确定为“诚信日”。“温州皮鞋”的起落对你有何启示?
这段材料的主题为“诚信”,答题时就可以主要围绕诚信从前述三方面进行,当然也可从“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个人的为人之本;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信誉、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诚实守信能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条件;不守诚信会产生信任危机,虽可能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我们应该坚守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等。
四、建议类题
这类题往往就某一社会问题、现象要求学生提出若干解决的建议或方法。答题时,可以从多个层面着手。既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自身方面回答,也可以从经济、科技、法律、制度等角度思考,还可以从立法、执法等方向下笔。
例瘦肉精、红心蛋、三聚氰胺等事件一再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一、条件探索型问题
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探求此结论成立应具备的充分条件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般是从结论出发执果寻因,逆向推理逐步探寻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把结论可能产生的条件一一列出,逐个分析考查。
例1 (2011湛江)如图,点B,C,F,E在同直线上,∠1=∠2,BF=CE,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
(只需写出一个)
解析:本题是考查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条件探索性问题,思路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多个条件思考、分析,并大胆猜想,寻求尽可能多的方法。解题关键是由BF=CE,可得BC=EF,三角形全等具备了两个条件。要证明ABC≌DEF,还需要一个条件,可补充AC=DF或∠B=∠E或∠A=∠D,分别根据SAS、ASA、AAS判定ABC
≌DEF。
二、结论探索型问题
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惟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般是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到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结论。
例2 (2011潍坊)一个y关于x的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过(2,1)点;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知识的结论开放型试题,题目条件已确定,而结论不惟一。我们目前所学的常见函数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结合其各自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可以得到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如:等,写出一个即可。
三、存在型探索问题
存在型探索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判断其数学现象是否存在、某个结论是否出现的问题。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演绎推理,若推出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可肯定假设。该题型是中考中必考题,题目通常有一定难度。
例3 (2011淮安)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2)问是存在型探索问题。假设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设点P(x,0),x>0,由图形知PB=PA,即PB2=PA2,x2+32=(4-x)2解得x=,点P的坐标为P(,0),即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 ,0),使得P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四、规律型探索问题
规律型探索问题是指由给出几个具体的结论来探索出与之相关的一般性结论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般是通过所给的具体的结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其变化规律,并由此猜测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再给出合理的证明或加以运用。
例4 (2011东莞)如下数表是由从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表中第8行最后一个数是,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最后一个数是 ,第n行共有 个数。
解析:观察上述数表的规律,每一行最后一个数是行数的平方,每一行的数字比行数的2倍少1。所以答案分别是(1)64,8,15;(2)(n-1)2+1,n2,2n-1。
五、决策探索型问题
决策探索型问题是指对题目给出的几种方案做出合理选择的一类优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般是通过对题设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优劣,从中寻得适合题意的最优方案。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的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
例5 (2011安顺)某班到毕业时共结余班费不少于1500元且不多于1530元,用于在毕业晚会上给50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T恤或一本影集作为纪念品。已知T恤和影集的价格分别为35元和26元。有几种购买T恤和影集的方案?
解析:本题为决策探索型考题。解答时要注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综合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由(1)知,设购买T恤t件,则购买影集(50-t)本,则1500≤35t+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策略和方法技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法(利用计数原理)
解含有约束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应按元素性质进行分类,按事情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保证每步独立,达到分类标准明确,分步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例1、五个人排成一排,其中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不同的排法有()
A.120种B.96种C.78种D.72种
分析:由题意可先安排甲,并按其分类讨论:1)若甲在末尾,剩下四人可自由排,有A=24种排法;2)若甲在第二,三,四位上,则有3*3*3*2*1=54种排法,由分类计数原理,排法共有24+54=78种,选C。
解排列与组合并存的问题时,一般采用先选(组合)后排(排列)的方法解答。
二、特殊元素与特殊位置优待法
对于有附加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采用:先考虑满足特殊的元素和位置,再考虑其它元素和位置。
例2、从6名志愿者中选出4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导购、保洁四项不同的工作,若其中甲、乙两名志愿者都不能从事翻译工作,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A)280种(B)240种(C)180种(D)96种
分析:由于甲、乙两名志愿者都不能从事翻译工作,所以翻译工作就是“特殊”位置,因此翻译工作从剩下的四名志愿者中任选一人有种不同的选法,再从其余的5人中任选3人从事导游、导购、保洁三项不同的工作有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240种,选B。
三、插空法、捆绑法
对于某几个元素不相邻的排列问题,可先将其他元素排好,再将不相邻元素在已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空隙中插入即可。
例3、7人站成一排照相,若要求甲、乙、丙不相邻,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先将其余四人排好有A=24种排法,再在这些人之间及两端的5个“空”中选三个位置让甲乙丙插入,则有C=10种方法,这样共有24*10=240种不同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