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心理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个体差异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36-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必须在工作中找到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在新时期只有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才能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W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传统的依靠个人的感情经验支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暴露出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吸收了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进步。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的教育活动,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充分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遵循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因此具有进步性和优越性。
1.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环境下的一种可行性办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伟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人的工作,我们必须正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社会的日益进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规范,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工作者、被教育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实际上,这些矛盾在深层次上体现在人们的认识、人类情感、人类意志、人类的态度等心理维度因素中,在浅层次上,则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人们经历挫折后某种心理上产生的一种不平衡感。
2.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是一种新的积极的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是一门规范的新兴学科,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它更加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上和人类的生理机制科学方面来研究具体的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树立学生正确思想的科学,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包容的内容,我们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当前在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
(二)专业人员缺乏
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量”和“质”两个方面都不足。从量上来看,学校配备的思想政治教师的数量,低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师的质量上来看,很多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也较差。一些学校配备的心理学工作者都是没有经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非专业人士来替代的,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心理学的困境之一。
(三)课程建设滞后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化,存在过争议。“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是否能通过上课来解决”这样的争论远远没有止息,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心理学来取得原有的教学目标,正在以多种形式进入大学生的课堂,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尝试。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解决措施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杜绝“一刀切”现象的出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融入到大学生中去,与大学生做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尽可能的去了解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遇到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古代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即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就要做到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特点。同样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做到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
在过去,高校的人才引进往往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导致高校心理学专业的人才缺失,缺乏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成效,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引进,必须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增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学教师。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3.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化进程
高校需要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心理学课程体系。我们需要进行这种积极的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心理学来取得原有的教学目标,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以多种形式走进大学生的课堂中去。
三、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途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教育者都是个体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在同样的条件下,他们关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心理差异。
(一)运用个体气质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气质是指个人行为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气质特点,这些特点有规则地相互联系着,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别。气质类型有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每一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和表现都不一样,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的表现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面对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善于利用他们灵活性高、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特点,快速引导他们对所讲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面对黏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反应比较慢,但是情绪稳定、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不能急于一时,而要慢慢引导他们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内容。面对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具有强烈的热情、情绪易激动、性急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尽快的染起他们的热情,避免他们产生厌倦烦躁的情绪。面对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具有行动表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问题困难时优柔寡断,面对危险时极度恐惧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照顾他们的感受,采取缓和的教育方法。
(二)运用个体性格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使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在个体的反应机制中保存、巩固下来的,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每一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每个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了解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依据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运用个体能力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能力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个体能力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水平和结构差异。个体能力的差异一般表现在四个维度中,第一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第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第四能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到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由于大学生中存在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发育快慢的不同等,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不同,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兼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2):44-49.
[2]陈勇,陈蕾,陈F.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9-14.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坚持特色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形成导向作用,在教学方面指导和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在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的研究导向和研究侧重,凝聚一批具有相同研究旨趣的科研攻关团队。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全国范围许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院校逐渐意识到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优势,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尝试。比如:一些理工科类的院校依托本校科技研究平台和研究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民族院校和边疆地区的院校侧重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些农林类院校依托本校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研究优势,注重开展生态伦理、生态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思维的研究和教学;还有一些院校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借鉴和吸收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经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交叉研究,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学方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视野。同样也应该看到,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各院校仅仅是从各自的经验和传统出发,从院校自身来看缺乏系统的学科支撑和长远规划,从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来看,又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指导和规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既要厘清思路、整体规划、服务大局,又要突出特色、独树一帜。具体说来要突出以下三方面特色。
第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地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项面向实际的工作,其直接任务是为教学科研单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人才。从以往的人才毕业流向来看,大部分毕业生扎根于母校所在省市,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从院校自身来看,各个院校又是才智汇集地方,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谋助力,具有较强的才智针对性和辐射力。例如,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科点培养目标,无论是从扎根西北的毕业生,亦或是学院教学科研贡献,都为西北地区边疆稳定和谐、民族安定团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重要、独特的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不仅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培养专门性和针对性人才的需要。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时代背景下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来说,也意味着在内容、载体、规律和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调适和更新,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网络和人学等前沿性问题的教育教学,在教学载体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介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方面也要不断熟悉新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学习规律,掌握新情境下的人们的认知习惯、交往习惯和沟通方式。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合理设置新的教学研究议题,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的时代责任感。
第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是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性质紧密结合的。一方面,专业建设依托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性质,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也是扎根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学科支撑平台;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性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整体部署的同时,也要顺应和依托各个具体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课程规划、教材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体筹划、形成特色。例如,在民族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以及职业技术类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建设应当是各有侧重的,即在围绕党和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建设一是要根据所在院校的性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育方向和教学定位,二是要基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传统,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合理导向和不同侧重。
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层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学科范围内唯一能够衔接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培养阶段的二级学科,其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逻辑和培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个培养层级的基础阶段,本科生的培养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尝试建立复合型的课程体系。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往往更多的注重“专”的一面,忽视了专业的通识教育和实践培养,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现口径过窄的弊端。拓宽专业口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宽口径,实现两个“并重”,即: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训练和实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拓宽本科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要实现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五个结合”,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育的结合、主干课程和辅修课程的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结合、引导教育和自主教育的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教育,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方面着力培养本科学生的“一专多能”,即在夯实专业功底的同时,实行主辅修制,使毕业生能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辅修专业的相关知识,拓宽就业面。第三,注重本科培养的教学实践。当前,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在教育教学的环节中要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设立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形成系统完整的专业实践体系和操作流程,并且相应地增加专业实践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保障专业实践的扎实有效开展。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培养要求,硕士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本科期间的教学为主转变为科研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收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发现能力、议题阐释和论证的能力、逻辑推导能力等。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硕士生培养的三年时间里,在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培养要求。第一,硕士生一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以夯实专业功底、尝试科研入门为主,在研一阶段需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不同于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此阶段的要以开放和引导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相应地增加学科前沿和科研方法论的讲授比重。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经典名典,“制定本专业的指导性(或基本)读书目录,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术训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对于通识性科研方法的掌握。第二,经历了硕士一年级的“磨合期”之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都有了较为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且导师和学生相互之间也逐渐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此阶段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兴趣爱好、个人潜能和职业规划,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如,对于完成硕士学业就要找工作的研究生,既要注重学生对于研究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根据不同学生职业规划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安排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具有一定科研潜力和研究兴趣的研究生,需要指导学生在专业的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不仅要熟悉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性研究方法,也要精通专业领域的研究特性和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确立固定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硕士生三年级阶段在遵循上一阶段培养思路的同时,应重点围绕硕士毕业论文,指导学生熟悉和巩固所学知识,熟练研究方法论的应用,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的精细操作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是一种精英式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不仅要打下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扎实基础,而且也要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能够对理论和现实中的重点问题展开系统全面的阐释和解题,并且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所创新和突破。国内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一般采用导师负责制,也有采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负责制的培养方式,一般采取导师或小组指导下的博士生独立研究、自学为主的形式。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学科平台和学术氛围有着特殊的依赖,这就需要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本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学术群体的整体联动优势,为博士生开展研究工作创造平台、营造氛围、提供契机。导师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和调整培养计划、指导研究选题和学位论文,同时也要关注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状况,使博士生能够德才兼备。同时,独立和创新是博士阶段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特征,博士研究生对自己的博士生涯也要有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步骤、研究方向和领域、阅读文献和书目等,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此外,博士论文的撰写也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头戏,在研究主题的遴选上要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掌握学术前沿,填补研究空白,回应现实需求,创新研究方法,规避重复选题;在研究规划上,既要有宏大叙事,又要精细化和操作化,掌握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研究方法和论述方式上,既要继承已有研究方法,又要有所创新突破,既要保证各个章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又要注意具体行文的内在逻辑,确保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协同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 key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re integral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has its own strong professional, strong social particularities.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等医学教育所培养的是与人类性命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人才,一般,医学生直接面临的职业是医生,医学生的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当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较大时,特别是当前的诸多社会现象,势必会给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迎接挑战,重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整合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1.1在政治观念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过于关注个人的生活,往往缺乏政治的敏锐性,表现了对政治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的漠然态度,并对党团活动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或功利的心态。
1.2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中,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个人价值的选择上开始表现出一些不良观念,责任意识缺乏,公共关怀遗失,个人主义以及自由散漫思想作风开始兴起,这体现了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上的不良倾向。
1.3在道德认知方面,部分学生不再把责任、诚信,社会公德看作是不可违背的品行,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些道德的正确价值,但在行为中却不能做到言行合一,在一些小事上不能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有甚者,对一些基本的道德常识竟也不屑一顾,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倾向。
1.4在专业认知方面,专业是医学大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就业的保障,明确要学习医学,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但由于学生自身思想状态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出现偏差,调查中,竟有34.20%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不可控制,没有信心。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专业也不甚了解,再加上未来工作的压力和社会生存的竞争,才产生了这样消极的专业认知情趣。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
国家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两点问题:
2.1原有的思想政治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也更灵活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2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现在大学生自身也出现了变化,特别是像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强,可能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的局面,这说明新形势下,也需要不断创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使思想政治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3.1教育机制的功利化倾向冲击了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在的大学教育,还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功利性”。
3.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考核不够标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又如何来衡量这些效果,这些工作要远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本身要滞后,评价也是一个导向问题,做好了,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学生本身有了良好的互动,这就需要科学的指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以评价考核来促进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3队伍构成和队伍素质也存在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由于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得到充分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对学生吸引力都有限,在心理上有被轻视的感觉,所以,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地位。虽在医学院校,却不从事医学专业方向,容易被社会误解或被轻视,因此,医学院校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与提高。
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1过于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理论学习。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首要的任务和期待就是学好医学科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职业上更有竞争力,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的医生,从而轻视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认为思想教育和他们的专业及以后的职业的相关性不大,因为它跟医学完全是两个学术领域的东西,并不能直接带来专业素养的提高。
1.2医学生极易受外界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负面的社会冲击较大。一方面,在大学的医学生由于正是思想转变的阶段,本身的自制力和社会的辨别力较差。另一方面,医学生是社会医疗人才及职业的储备,而医疗机构的作风和医生的医德及医患关系,会对医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中部分存在的医生道德问题及利益取向,潜移默化中会被医学生模仿并接受,以致产生各种错误的判断。
2、医学院校的原因
2.1医学院校个别领导、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潜意识中存在偏见。毕竟医学院校主要现实方向是医学教育,大量繁重的专业教育不免会冲淡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潜在边缘化,也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专业优先的倾向。另外的问题是容易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学生的生活日常工作。这使得学生工作队伍的压力增大,职责增多,学生工作人员工作繁重,难以应付。
2.2教学工作与育人存在脱节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对于医学大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也和医学专业的学习密切相关,仅有专业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多方面的训练和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在意识上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限制,当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3、社会的原因
3.1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挑战,需要及时疏导学生的社会认识与判断。医学大学生也同样受到影响,不同程度的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3.2当前西方的个人主义及自由化思想还依然存在,也在无形中鼓励了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忽视了集体主义等传统的道德规范,开始自由散漫。
3.3社会中医疗卫生行业的不良风气,也造成了医学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这些为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学生产生了极坏负面影响,削弱了他们在思想根源上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医德医风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高校中尤为重要,医学院校也要在根本上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在思想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只有在思想上放到正确的位置,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具体的工作。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医学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熟练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3、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医学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即研究自然生物的一般规律,又以人为研究对象,由于人的社会特质,就使医学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质,是个综合学科,同时医学教育要培养医术高明并且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生。
4、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医学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定性,进入卫生医疗系统是他们的职业方向,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要求,这个职业要求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之所以说它特殊,这是因为它和道德相关性更大、更为直接,对职业的道德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从根本上提升医学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急迫承担的核心任务。
5、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能防病、治病,还要关心病人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平时要做到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精神,在校园中孕育人文精神,总之,要运用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庆生,《关于如何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黑河学刊》,2009年第五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专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几乎各个大专院校都开始尝试开设艺术专业,招收艺术专业学生。如何对这日益扩大的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失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热衷于在专业上出人头地,喜欢在外面出风头和赚钱。学校方面也片面的强调专业方面的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使得学校很少顾及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造成思想政治教学的缺失。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建设思想教育阵地、加强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艺术高校公认的难题,但是各个艺术院校在党的领导下,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艺术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把校园文化看作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认可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力量。国家加强艺术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秉承崇高的育人理念,以班级管理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艺术院校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专业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艺术院校教育工作的法宝。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各艺术院校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艺术水平高、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后盾,先进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外部环境,随着党的教育方针地落实,各个艺术院校集中力量,狠抓教学,积极探索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新途径。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各艺术院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前导,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为基石,以坚强的党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发展
从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大专院校的工作法宝。我国的艺术院校也逐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艺术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党委挂帅、多部门协助、院系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艺术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教学和形势政策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院校在学校开展了报告会、影视展播、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爱国学者来校讲学等活动。同时,每逢爱国纪念日,艺术院校也会根据学生的特长,举办各种活动。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根据自身学校教学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艺术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艺术院校的工作重点。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把办学的方向瞄准迎合市场,一切向钱看,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薄弱。部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数量不足,有些院校300到500名学生才配备了一名一线辅导员,而且这些教师和辅导员出身思想政治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并不多,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教师更是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都是本校毕业生,这种缺乏交流的氛围,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缓慢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上,部分艺术院校长期以来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专业课一般采取小班授课,一个老师负责的学生不多;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均采取大班授课,且多为照本宣讲,教材陈旧,没有新意,学生也是被动接受,在课堂上也不向老师提问题,没有师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到推广、从分散到整合、从低级到高级,且保持良好发展前景。如今已成为立足于我国国情而开展的一门具备很强综合性、政治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学科。基本完成了合理有序、覆盖广泛地学科布局,形成了层次齐全、结构完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认知不到位。明确学科定位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提基础。在三十年来来,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随着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被纳入理论一级学科之中,其学科定位的理论逻辑应该说虽然已经得到基本厘清。但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学科的关系的争议仍然很大。对学科的认知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当前对学科认识的不到位,必然影响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学科概念不统一,概念使用混乱,理论抽象。虽然经过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学术用语。但是各高校教材繁杂,学术用语理解、解释都存在很大偏差,这严重影响学科发展。第三,研究方式不科学,需要重审与转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学科研究的日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研究方式的重审与转换。必须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第四,研究队伍专业性不强,存在短板。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任务。但是目前构成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三类人员:专业课老师、公共课老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干部中只有部分出身于本专业。经常出现一些以原有学科思维方式的思维思考,甚至以原有学科概念诠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的情况,这就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系统受到他们原有学科思维习惯和知识系统的影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思维独立性、研究术语科学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第五,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科课程设置混乱。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相当繁杂。学科课程设置,各高校也大相径庭,极为混乱。第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能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教育现如今互联网早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再带来方便快捷也带来许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理论及思想品牌教育等内容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指导。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发挥其对国民特别是在校学生教育的现实作用必须迅速掌握学科网络教学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发挥教育功能。但是有调查显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获取量少、网络教育效果不明显。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不容忽视。第七,思想政治学科创新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特色的一门学科,要加强对它的建设,除了吸取其他学科经验,更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但是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范围、边界有很多学校不能清晰路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特征解析
1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成,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中对各个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把握和安排,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以教学理念为指导,贯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反映教学理念,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这几部分是有机构成的,缺一不可,其严密组织的系统性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中得来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中总结出的特征。虽然开放的教学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其系统性是其根本框架特征,无论其中融入什么新的要素,系统性这一特征都是不容改变的。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其传统教学模式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表面来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但事实上,离开了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与鲜活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秉承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性和实用性,时刻同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去引导学生,用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动态时事去灌输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多参与社会的实践,多接触象牙塔以外的社会,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了所学知识的真谛。所以,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实现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与满足学生真正需要的关键点。
3层次性
教育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递进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基本的思想素质尚未形成也难以实现更高一级的教育目标。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是要从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开始。简单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层次区别的,其中教学理念位于教学模式的最高点,它引导着整体的教学方向,正确、清晰的教学理念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教学内容,充实、饱满又与时俱进的内容才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学的内容要随时加入社会新动态,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才能学以致用。再次是教学方式,它反映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新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了传播方式的主流,最后是教学过程,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所以教学过程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要能带动课堂气氛,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就都是积极有益的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渴望被关注,渴望体验新鲜的事物,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为学生提供政治、思想、道德等理论知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1],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教学的任务。但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权威地位使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学生讲授知识,单向、封闭的教学方法,只完成了“传道、授业”却难以实现“解惑”,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从内在需要出发,真心地想要获得知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要求,很难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很难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尤其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也会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却往往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上找到答案。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容易让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误解,“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自私自利的人生观,都会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此同时,他们所注重的是短期的实用主义论,评价专业教学效果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找工作,是否将来能赚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专业,因为无法看到表面的实效,便选择放弃,加之教师授课单向灌输,便更没有太多关注的愿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生;特殊性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各类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与完善,美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视觉传媒等艺术专业的设置,相应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艺术生在普通高校学生群体中作为比较特殊的一部分,艺术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特点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传统专业学生相比,存在着特殊性与统一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特殊性,开展相对应的思想教育,探索出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1.高校艺术生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性格感性化
艺术生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特性的影响,思想较活跃,感性多过理性,大多数艺术生天性活泼、思想活跃,不喜欢受制约,在思想、行为上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艺术生的思想活跃也就决定在传统课堂上呈现出组织纪律性差,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格格不入。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应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针对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自我意识较强,大集体观念较弱
高校艺术专业特殊的教育授课方式,多采用小班教学,分方向教学。笔者所在的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文理兼修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该高校目前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院系,就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新生入学后,先分为大方向教学,大二期间按照学生自行选择的方向进行小班教学,小课多、自学多和艺术实践写生多种方式相结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决定了艺术生大集体即院、系、班的概念弱化,集体观念意识较差。艺术专业学了基础知识教授之外,还要靠模仿、领悟、实践和自学等多样形式,也决定了艺术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3.重艺术实践行为,轻思想政治参与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课程需要,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外出写生、布展、写生展览或者艺术演出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时间较少,思想政治意识较为薄弱,看待时事政治问题理想化,不能正确运用辩证思想看待与分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艺术类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党课培训、社会调研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生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沉溺于画室、练琴房、设计室等场所,对外界发生的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度也明显偏低。另外,艺术生有外出采风、写生的课程安排,有部分时间不在学校,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外出租房,这样给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探索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从上述高校艺术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分析,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且必要的工作,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展开教育工作,最终完成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化。
1.提高认识,明确思想,实现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化
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院系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事情,也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应该是专业课程教师、学校全体教工人员、学生家庭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正确认识到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积极发挥各方的资源作用,充分调动积极性。艺术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多,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实践,参加各类展览演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应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类院系的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联系,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与平台,相互联合发挥各自作用,做好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艺术实践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对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无形中教育大学生,无形的力量胜过有形的力量,效果更佳。艺术生的专业要求也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高雅校园文化有利于造就艺术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帮助形成崇高的正义集体荣誉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可以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广泛开展与之对应的艺术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美术作品展览、文化座谈、音乐汇演、艺术比赛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水平,充实了艺术生的课余活动,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最大效果。
总之,高校的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艺术生的行为特点、思想状况等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和理念,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之上,在统一性中求特异性,以特异性适应全局。调集全社会力量,首抓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科学、积极地探索,形成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以保证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高品质、高素质的艺术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冯瑛,史亚丽.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2]张红.加强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关键词]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51-01
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专业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而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既拥有其专业的特殊性,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性。在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依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在了解并正确把握艺术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情感教育进一步做好高校艺术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艺术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生特点分析
(一)具有开放性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理想信念较为模糊
对比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性格特点较为个性化,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性格开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好求异存同,主体意识突出,不盲从;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影响,有些学生表现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的现状。很多艺术生不关心时事,理想信念较为淡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课程有抵触情绪,存在自我为中心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二)为人感性,但理性思维缺乏
艺术类专业的 学生表善恶分明,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比较明显,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擅长交际,待人友好真诚。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三)个性独立,但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缺乏
艺术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艺术生大多热衷于自我的表现,但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突出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抵触。
(四)有浓厚的专业情节,但文化底子较弱
艺术生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学科)。因此造成艺术生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差。
二、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所以,当人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接受这个刺激,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积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强,因此而产生了兴趣,在时间上就表现得更为持久一些;但如果排斥这个刺激,不予接受,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消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弱,时间上也会很短暂。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启动因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情感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它要么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驱向学习目标,要么抑制其积极性,使人浅尝辄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情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情感教育的功能应在于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情感,抑制受教育者的消极情感;使受教育者产生指向正确教育目标的动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艺术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其特点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针对艺术生感情丰富,情绪容易变化,对学生管理者抵触情绪较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他们的情感状态变化,增强对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适时地将大艺术生的情感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使他们尽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效应。在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情感效应,开展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
1.了解和掌握艺术生的情感特点。这是对他们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通常的方式方法有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测试等等。这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情感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尊重他们,并满足其合理的情感需求。艺术生的情感需求存在特殊性,但也是合理与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其合理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求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而合理的感情需求也存在能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对学生的合理情感需求应想办法尽量给予满足。
3.引导艺术生形成正确的的情感需求。对于艺术生的情感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分,他们有一些情感需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绝对不能无动于衷,以致其不合理的情感需求越发严重。同时,对于一些难以满足的情感需求,我们应通过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4.引导其情感形成升华。人的情感是可以受到影响的,帮助艺术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同学个人之间朴素的手足情升华为富于理性的友谊。要帮助他们建立更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健全的情感。了解、尊重、满足、引导、升华这五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而升华过程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一步,只有实现了升华,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较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胥炜.浅谈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顾 军,牛建永.高校艺术生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分析.科技风,2014年23期.
[3] 何奕璋. 高校艺术生辅导员的工作初探. 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微博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目前主流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中处于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状态。专门开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微博的较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充分利用微博这一资源优势,对微博的使用依然处于学生自发、辅导员自治的状态,没有形成一种合力,没有很好地占领微博这一阵地。而且,对于已经开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来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未能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束缚,导致部分微博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化,造成了互动和交流的欠缺,因而开设的微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呢?
一、正确树立微博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
1.端正态度――树立理性的“微博观”
树立理性的“微博观”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微博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已经势不可挡,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既然微博深受大学生喜爱,而且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方式,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就应该积极研究微博的功能,主动应对微博带来的一些挑战,将微博很好地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之中。其次,对于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要有明确的定位。既不能忽视微博影响力的存在,也不能过分夸大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而应该给它一个合适的定位。把微博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之中,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微博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它作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渠道,把微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这种合力的最大效能。再次,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念。对于微博的舆论而言,“宜疏不宜堵”,要对微博言论进行合理的疏通和引导,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标本兼治――提升高校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和伦理素质
加强微博的舆论监管和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从外部进行了控制和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提升高校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和伦理素质,从内部进行自我约束,以实现“标本兼治”的合力效应。
微博媒介素养就是在运用微博获取或传播信息等网络活动中,微博用户所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具体来讲包括:自制力、认知能力、道德素质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针对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一些挑战以及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微博控”现象,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微博媒介素养的培养。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或开展相关讲座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并合理地使用微博,也可以倡导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如成立“校园微博协会”之类的社团来探讨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针对部分“微博控”情况,探讨如何加强自律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微博的时间,解决部分学生“沉迷于微博”的问题;在微博的使用中如何提高辨别力和判断力,不仅要做到不随意不良信息,还要做到在纷繁复杂的微博世界中保持头脑的清醒,不随意听信谣言,养成对任何信息都要先过滤再吸收的好习惯,从自身做起,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让谣言止步于己,自觉承担净化微博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微博世界的公共使命。
二、做好微博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机结合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载体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微博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如广播、电视、纸媒宣传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度。例如: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好的素材,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把“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力量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而微博与这些载体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互动性强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深思与讨论,一句简单的评论也是内心震撼的表现,从而可以加深感动之情,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都会有更为深刻的影响。活动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中的一种。学校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微博与之结合就是要配合好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前期就是要用微博做好宣传工作,接下来是做到对整个过程的“现场直播”。微博的具有简单性、快捷性以及多样性特点,可以选取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典型图片并配合文字形成微博,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样不仅丰富了整个活动过程,在交流互动中志愿者可以体验服务的快乐,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完善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影响某种有规律的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过程及其运行方式,要保证活动目标和任务的真正实现,就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样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真正实现。影响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微博生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等。只有保障机制、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方面协调运作、相辅相成,微博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微博运行保障支撑体系,优化微博环境
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微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微博运行的保障支撑体系,以优化微博运行的环境。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微博运行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微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对微博信息的制定严格安全的审核规定,并且规范微博的身份认证(新浪微博的身份认证分为两种:个人实名认证以及新浪机构认证),这样可以提高微博用户的真实性,从而增加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安全系数。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一个微博监督管理系统,定期对高校范围内的微博集群进行过滤和审查,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对出现的一些垃圾信息进行纠错或者清除。此外,高校还要加强技术开发,努力实现微博信息过滤及筛选的智能化,从源头上切断垃圾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以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微博生态环境”。
2.组建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把关人”和“领航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微博视域下很好地发挥“把关人”和“领航者”作用就要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首先,要树立“微时代”的新理念,全面、理性地认识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及时转变角色,在微博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在深刻认识“微时代”高校学生的文化消费和心理特征基础之上,学习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而使用教育宣传的语言艺术和方法,编写既有深度又具有吸引力的微博;如何创造自然生动的微博舆论氛围,以提高微博在学生中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如何把握合适的时间微博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等专业技能。例如:在微语言的应用方面,可以采用较为抒情或者幽默的风格,还应适当使用当下网络中比较流行的表达方式。再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总之,要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科技和信息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以逐步组建一支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还要建设一支微博管理队伍,应成立分管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运营的管理,统一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制定激励政策,促进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运行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潜移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艺术类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大众化。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到艺术专业的学习中,如何使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地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好地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更好地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完成大学学业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
艺术类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到的艺术性文化和思维比较多,这导致了他们和一般的大学生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
(一) 沉浸在艺术海洋中,对于现实关注不够
艺术类的大学生对于艺术造诣和技巧比较重视,而且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对于现实的关注不够,思想和行为常常不受现实的羁绊。特别容易受到西方自由思想和艺术不分国界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个人的主观性,甚至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再加上他们的思想、思维和现实之间的隔膜,对于社会的认识和鉴别不够,对于政治问题缺乏客观、深入的了解,导致他们对于思想政治学习、参与热情不高。
(二) 对艺术价值的看法消极
部分学生由于受现实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艺术价值的看法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重工具、轻视人文。特别是容易受到社会艺术消极信息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艺术价值的理解日益的功利化。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消极思想,上艺术类的大学生对于经济过分的敏感。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拜金主义倾向,对于艺术经济化工具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导致其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更加注重艺术的实用性。在日常的学习和就业中注重艺术的经济价值,对于艺术的精神价值则比较忽视。
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和措施分析
为了提高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引导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和社会多元化价值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性特征,因此应当积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决定意识,在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包含了主流的价值和非主流的价值意识。要正确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握,了解社会中的矛盾和现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法。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润物于无声的效果,在针对观念性的问题上,不能用强迫的方法来使他们服从,而且在现实中也难以做到,这样只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消极结构,而正确的引导则能够有力地化解艺术类大学生心中的壁垒。要利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要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来说服他们,最终使他们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 塑造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仅仅依靠相关的工作人员,它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和各个教职工的参与。应当依靠学校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力量,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环境。艺术类专业具有其独特性,学生和专业教师的接触时间比较长,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则比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要大。艺术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专业教师要正确的看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专业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也应当提高自己的人格和品质的修养和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可以针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的特点,加强对这也就是的思想政治具有培训,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更好的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和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联系,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和专业教师沟通,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以及文化遗存等,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还可以做好艺术类大学生为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汲取群众中的有益文化,感受到民间的真实生活,改变艺术学习和创作中的功利思想和金钱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观念。在社会实践中,要创造积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多接触到大师的艺术作品,更好地感受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
三、结语
在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和调查,了解他们的思想意图,从而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充分的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艺术。
参考文献:
[1]蔡炫,吴奕渠,代丹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06).
[2]夏艳,秦海洋.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一、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相对于音乐专业的技能训练和专业学习,音乐类大学生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这种特点甚至在一些音乐类专业教师的身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从事艺术工作的师生往往对于政治和思想教育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因而在当前的我国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日常的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还是音乐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都有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作用认识不足。
(二)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堪忧
由于受到来自于外部乃至音乐专业教师的影响,新时期的我国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且缺乏合理的政治热情,只关注自身未来发展而忽视对事物的深层次分析;在音乐类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乃至忽视思想政治学习的现象,这种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轻视甚至导致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造成其不讲职业道德的问题,影响其长远发展;部分音乐类大学生由于经常受到外部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出现道德底线降低,产生急功近利思想,追求在“走穴”表演中的经济所得而忽视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所培养的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师素质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的音乐类大学生还普遍存在着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组织与集体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业余工作与日常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很多学生宁愿把自己封闭在琴房和声乐室里也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时部分学生专注于走穴表演,学习时间被动压缩。此外,部分音乐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由于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足、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学生健全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乃至整个职业道德的坚守。
二、加强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是所有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因此在对新时期的音乐类大学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学风建设工作时要首先重视并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在我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地位、丰富并更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生动且全面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思想政治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形成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来不断推进音乐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同时,要不断加强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高音乐专业自身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类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不断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近年高职教育特有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而且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高职教育的活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一)教学时空的延伸增加了思想政冶教育的不可控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走向企业管理、社会自律,由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环境。这种变化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式,另一方面却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
(二)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变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学校注重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到企业以岗位规范、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教育。教学方式也由集中授课转换为企业的分散进行。这种转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校企教育理念不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企业注重员工的效益意识、价值意识,通过奖惩等手段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利益。这种教育理念无形中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容易使高职生在思想意识上趋于功利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进行。这支队伍可以胜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对于完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校的正常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传统的思政教育队伍无法将企业实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与管理的范畴,导致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所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对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太过单一,无法完成繁重而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传统且教条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社会交往能力。但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而对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却涉及较少,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之又,更没有根据学生专业及培养目标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较少实践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校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正常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关职业素养教育及引导;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缺少针对性,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将“学”理论与技能和“做”技术与做职业人有机衔接起来。在学校的专业课实训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更多地是讲授技能与示范操作,纠正操作错误,只要不违反实训纪律,专业课教师就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取向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而企业定岗实训期间,企业老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很少关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对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规则、职业素养要求及个人职业取向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与此同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于缺乏企业老师对他们思想上的关心与呵护,他们对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正确地理解与处理,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消极、懒散思想,更有甚者选择放弃企业实习回到学校重新学习。所以,学校与企业之间关于学生思政教育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实现。
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
首先,在校内实训期间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就业引导工作。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就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要求、国家就业方针与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能遇到的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员工纠纷、社会错误思潮及不当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职业取向,合理处理各种纠纷,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跟进与矫正。学生进入企业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同时跟进。学校老师、企业老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寻找学生思想中具有倾向性、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会、个人谈心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开展说服教育工作,对个别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指导教师要积极开展批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明辨是非,使高职学生能够德技并举、和谐发展。最后,加强顶岗实习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巩固。学生顶岗实习期满返校后,学校要举行返校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要召开实习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强化亮点,督促学生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崇高使命。
(二)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校企联合全员育人功能
工学结合模式下,只有发挥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跟进,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要有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也要有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采取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通过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导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的导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人、学生技术上的指导老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企业导师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经验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智慧启迪。而他们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更会对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
1.充实与企业、职业、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就业形势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从高职学生入学起,高职院校就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这种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技能,使他们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业人精神;遵纪守法、勤于动手、开拓创新的职业人习惯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艰苦环境工作的职业人作风。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讲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并合理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举办企业家讲坛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其次,要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技能大赛,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提升学生的吃苦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与企业优秀员工座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优秀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最后,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转化为企业员工,学校应该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与熏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沟通、良性互动。高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调研,到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员工座谈联欢、增加企业冠名班、修建企业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使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刻感受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特定行业及特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2.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个性化教育解决学生最实际的问题高职院校还要研究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岗位职责教育。如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做假账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救死扶伤的意识;对土木专业的学生则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与诚信理念,只有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奠定基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最直接的问题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歧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和挫折感。加之来自家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70%—80%来自农村)与就业(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发泄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以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挑战。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网上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定期前往企业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人际交往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企业实习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戴贞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39-141.
[2]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4):54-56.
[3]文晓韬.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湘潮,2011(2):142.
[4]徐茂林,梅来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48.
[5]高职院校是农村学生的次优选择[EB/OL].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0-06-24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对教学内容带来的挑战
“90后”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是却存在社会责任感弱以及心理脆弱等缺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空洞的理论知识讲解不以为然。如果教学内容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往往会选择以逃课的方式躲避,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吸收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2.对教育平台带来的挑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仍然是传统形式,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平台,这种统一的教学平台对教学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已经无法适应“90后”大学生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有效发展,必须重视“90后”大学生同互联网之间的密切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3.对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带来的挑战
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教师在学历方面较高,但在思想政治教学和实 践经验方面却略显不足,造成思想政 治教学工作无法深入人心,教学效率不高。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1.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坚持将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教学,对学生热衷关注的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利用新事物指导学生,及时抓住学生心理上和道德上的认知困惑。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要认识到意识 形态教育的重要性,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2.建立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快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力度,并帮助辅导员队伍快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从而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高学历的优势的同时,补足思想政治教学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此外,还需要加强教学体系的完善,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管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3.加强互联网平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应该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积极建立学校的德育网站,通过互联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同时,在校园的德育网站上还可以设置思想调查栏目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安排专业的老师为学生提供服务,从而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可以在学校的德育网站上建立自己的论坛,在论坛上开设与“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栏目,让学生在论坛上展开讨论,将学生真正的生活展现在该平台上,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方便有针对性地规划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认识和理解“90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多采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正确认识“90后”现象,从这一群体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出发,通过生长环境的认识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克服这些缺陷,发扬学生的优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