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专业化就是以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为依据,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措施,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或准专业人员)发展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使教师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表明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作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同样有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专业化是在一个更高层级上的专业化发展。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大多年富力强,专业功底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具有进一步成长发展的综合素质基础。但在现实中,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许多职业学校更多的是关注和支持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评优评先、教学专业竞赛、教学研究、外出培训等活动,首先考虑让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条件,而对处于事业发展鼎盛时期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往往是重使用轻培养,少有指向这个教师群体的专项研训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同样存在着忽视高级教师继续提高培养的倾向。
另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高级教师既缺乏外在的竞争压力,更缺乏内在动力,一些骨干高级教师或“安于现状”,或安心“吃老本”。不少职业学校教师在获得高级职称后就缺乏继续发展的内驱力,学习研究、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衰退。
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专业化目标具有指向性,强调个性化发展。每个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与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或教学阅历尚浅的教师还有明显区别。作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是在更高平台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其突出标志是更加注重教师个性的发展,尤其强调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强调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这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正是其成功之道,是教师魅力之所在。
专业化内容具有全面性,强调人格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全面成熟、发展以及人格魅力提升的过程,其专业化内容概括来说,主要是指学科的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教学水平、教育水平、教育伦理层次、心理发展水平等。在所有这些内容中,尤其强调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对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理性的、积极的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也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专业化过程具有实践性,强调自主性发展。职业学校高级技师扎根于工作实践,其专业化是伴随着教学实践而不断进行与完善的,是边实践边专业化的过程。然而,在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其教学实践行为以及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专业化路径具有多元性,强调反思性发展。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包括教研与科研、校本培训和教育反思等多种路径实现专业化发展。对于高级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发展的典型特点是通过对其教学的反思活动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熟与发展。反思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教育的过程,也是促进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自我塑造是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条件支持,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主自觉、自我塑造,是当前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
在明确目标中产生新动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时,应根据教师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设置相应的专业称号,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定期开展评选活动,从而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优秀教师的成长步伐。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对自身所对应的专业称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专业称号的细化标准做到了如指掌,然后制订好具体的、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计划,并对照目标加以落实,待到正式评审工作开始后,就能比较顺利地评选为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专业称号。
与此同时,一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增加了特级教师评选的名额,缩短了特级教师评选的年限(3年变为2年),而且启动了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这无疑为优秀的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职业学校高级教师要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对照评审条件,在教育、教学、科研、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作出显著业绩。
在读书学习中汲取新营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教师每天和书本打交道,读书学习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教师每天面对着求知的孩子,读书学习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神圣职责,读书学习理应成为自身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教师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读书学习,才会逐步成长为一名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智者,才会逐渐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高级教师的读书,要重点读好三方面的书。熟读教材是核心。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和融会贯通整套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高水平教案,才能从容地调控课堂。精读教育理论是关键。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只有通过系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把握教育规律和真谛,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创造出富有活力的课堂。浏览百科全书是基础。教师要做一名杂家,既要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滋润其人文素养,还要浏览科技文献,滋养其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使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新魅力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凸显在别具匠心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工作,问题设计的水准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设计应力求做到“真、准、整”。所谓“真”,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梯度、有质量、有价值、有科学含量的真问题。所谓“准”,就是指问题题干简洁明快,不冗长空泛;问题用词反复斟酌,不信口开河;问题表达严谨缜密,不粗制滥造;所谓“整”,就是问题必须是紧扣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前后勾连、相互补充、主次分明的问题链,使之成为具有整体特质的主问题。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表现在学法指导的循循善诱。智商高的孩子,未必是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智商普通的孩子,如果学习得法,成绩却会比较优秀。于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探寻,必然是学法指导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新魅力,体现在教学理答的精彩纷呈。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和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因此,追求精彩的高效理答,理应成为职业学校高级教师的智慧追求。
课堂教学的魅力,呈现在课程资源的自如运用。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一名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资源,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课堂教学因资源的恰当使用而充满活力。
在教学研究中拓展新视野
教学工作是一项高智慧的创新活动,因此,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案例研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事案例研究,就是研究者(即教师)通过对研究对象(即具体的案例)的归纳,对其进行分析、推论,提出研究发现结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教师自身更注重教育细节,更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更注重反思,更快地促进专业的发展。
二是叙事研究。比案例研究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首先,叙事研究要叙述好故事(这些故事要有连续性,有内在联系),但故事毕竟是狭窄的、个别的、特定情境下的事情,而要一连串的故事才能组成对事情的说明。其次,研究者(即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分析研究这个故事,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产生“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体验,真正起到“以事说理”的效果。
三是课题研究。与案例研究、叙述研究相比,课题研究是一种极为规范、极为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评价和推广等几个方面。一个致力于在教育教学上有建树、专业发展有作为的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必须要从事课题研究。这是因为,研究课题需要思考,做课题研究贯穿着思考,并形成思考的结论,还培养着思考的日常习惯,加快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反思中萌发新追求
绝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高级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宝贵财富,值得好好珍爱和利用。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G.J.Posner)的这一名言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如果要使自身的发展不停滞,就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不仅是职业学校高级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基于自身对专业化发展的强烈需求,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主动地提出质疑和改进方法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有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理性审视,是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
依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环节,可以采取不同的反思方法和反思策略。第一,螺旋式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循环反思,即“课前预测,前瞻性反思;课中应变,监控性反思;课后感悟,批判性反思”。第二,内省式反思,就是教师个体通过觉察、矫正、完善等方式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审察、自我内省、自我批判的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说课、写反思日记、教学再设计等。第三,外援式反思,就是依靠学生、同伴与专家的外援和引领,在双方的共同交流和相互合作中,深层次地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案例解读、观摩教学、学生反馈、专业引领、微格分析等。
在提炼风格中形成新特色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敏感期和差异性,还会有阶段性的特征。作为一名有思想的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大多跨入了成熟期的行列。他们在班级管理上游刃有余,在课堂教学上得心应手,在教育科研上颇有心得。在领导眼里,他们是最可放心的教师;在教师心中,他们是最受尊重的师长;在学生心中,他们是最值得信赖的长者。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他们中间的数量可观的高级教师,已经步入了“高原期”的行列:或产生了职业的倦怠感,或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或成就感与预期目标相差较远。
摘要:高就业率不等于高质量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必以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为先。本文以吸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占比份额最大的
>> 提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通识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提升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专业社团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SWOT分析提升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浅谈如何加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 基于自我认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强化实践教育,提升高师院校非师范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思考 基于教学环境的改善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模式探讨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陈艺丽.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刘沙沙.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高教观察,2014(6):62~6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就业导向 专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80-01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给中高职建筑施工专业带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打造就业的基本“饭碗”,进而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的竞争力。
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部分构成。基本能力,主要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构成;是现代职业人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也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由专业岗位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构成。职业道德,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的强弱及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等方面的构成上。
二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以特色教学提升职业技能
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仍然受学科体系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术型”教学内容不适应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品型”教育模式。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和整合的力度,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能力为特点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快适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并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2.注重师生协调,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的配合协调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现代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产生践行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在一次课内交替进行。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7S”管理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混凝土配合比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3.推进产学结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能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技术培训,真正做到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仿真模拟实训,学生真实感受到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在仿真模拟实训中,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操作,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
4.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将课程考核与技能等级鉴定相结合,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将考证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一手抓毕业证书、一手抓职业资格证书,加大与住建、人社部门的联系,学生通过考核可在校领取工程测量员、制图员、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质检员、材料试验员等岗位证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着重强调职业技能。
三 结束语
建筑施工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只有加强对职业教育特点、规律的研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的现状,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毕业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