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培训范文

低碳经济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经济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经济培训

第1篇

    (1)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制定资源管理和节约、综合利用、节能及可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规,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将碳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加快拟定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草案。各政府部门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要求,加强对碳减排工作的综合监管力度,推进责任的落实。各级统计部门把节能降耗、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碳源碳汇评估、低碳教育培训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体系,逐步建立碳源碳汇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重点低碳教育培训项目的监测和统计,加大技术装备和资金投入,配备低碳经济和教育培训专业人才,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加大低碳统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

    (2)重点低碳项目培训。强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碳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低碳试验试点培训,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区及产业集中区,进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建设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集中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化,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立节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区能源与交通保障系统。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针对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引导,减少试点商业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会构建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使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教育培训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低碳教育培训的领导,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加强政企信息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实行奖惩制度,每年对低碳教育培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加强低碳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通过专项规划、低碳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分解,确保低碳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公示、评价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另外,发挥规划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功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培训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研究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训规划,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碳汇等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相关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法制,对违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投资政策、项目招标、征用土地和执法等方面,适度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兑现在招商过程中的承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设,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同时,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3)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制定有关教育培训的相关标准,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教育培训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教育培训进行投资,扩大教育培训研发的经济来源。政府和企业充分考虑对教育培训进行战略投资,规范应用低碳技术,抢得先机,提高公众形象,紧密研究和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发展,超前作出企业的部署。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教育培训体系,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低碳教育培训领域科技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范畴。

第2篇

地勘行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地勘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然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不能有效满足需求、职工素质偏低等问题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勘行业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

二、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人才培训机制

建立并完善企业人才培训机制是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人才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摒弃传统落后的培训理念,狠抓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第二,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媒介,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地勘行业职工时刻铭记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第三,不断更新、完善培训内容,立足于促进地勘经济发展这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比如,设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为地勘行业培养业务能力好、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位职工的潜力。第五,全面落实目标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针对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二)重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技术职工技能培训、管理者业务培训、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职工适应性培训等。(1)技术职工技能培训技术职工技能培训是指对技术工人从事工作所需技能的相关培训。培训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操作的规范性等。(2)管理者业务培训管理者业务培训是指对管理人员管理和领导能力进行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为了提升管理者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和有效性。(3)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即持证上岗培训。具体而言,是指按照新进人员岗位的具体要求而开展的专项培训。培训目的是为了取得从业资格证,满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4)职工适应性培训职工适应性培训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及职业道德等。培训目的是为了职工更加了解地勘单位,增进组织凝聚力。

(三)采取岗位轮换制,全面落实轮岗培训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勘单位采用的是单一岗位制度,即员工在同一岗位上重复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腐朽思想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朝气和工作效率,不利于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库克通过库克曲线证明了保持员工流动性更加有利于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更有利于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岗位轮换制的实施迫在眉睫。岗位轮换制能既够让地勘单位职工时刻处于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能够最大化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促使职工在工作中永葆活力。再者,岗位轮换制还有利于加强人才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形成。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 键 词】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19-03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在我国1400万的教师队伍当中,农村教师的比例超过半数,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但是,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广大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仍无法满足课改的需要。农村教师们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况,这些年来国家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对农村教师培训也加大了力度。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从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并投入5.5亿元支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实施,成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广西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2600万元。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这笔资金主要被用来培养骨干教师,大部分的农村教师并没有得到培训的机会。而且,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教师还认为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义务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考核的受重视程度逐渐减低,只要工作不犯错误,就不会影响教师的前途。况且,农村教师培训还牵涉经费投入、时间保障、政策兑现等诸多因素。因此,“建设学习型学校,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多余的,是无聊的工作。[1]

本文通过对广西玉林市、贵港市、博白县和容县等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了解,分析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为推动农村教师培训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广西而言,农村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教师数量的不足主要是指学历达标教师的缺乏。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据了解,玉林、贵港有些偏远的学校因为缺编严重,教师每周的工作量最低25课时,最高30课时,远远高于城市教师。造成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农村教师的劳动支出和工资收入形成明显的“倒挂”,导致一些教师千方百计跳出教育领域,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少有愿意回到边远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流失,对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3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2]而教师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教师拔高使用得多。大多数教师学历不合格,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了解,缺乏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急需通过培训提高。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农村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不同学校的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很不均衡。由政府主导组织的培训,主要是面向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农村小学的教师,一些村小、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小学教师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培训机会,特别是很难获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这些来自村校、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大部分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市级以上的培训,只有少数的教师参加过县教研中心举办的培训,而校级培训则基本上是走“形式主义”。对他们而言,高水平的培训少之又少。农村教师们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切实帮助的高水平专业培训和研修太少了。

2. 农村教师培训资金短缺。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农村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费被取消,这大幅度削减了农村教育经费。尽管国家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但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筹措困难,在多数中小学培训经费几乎为零,由此造成农村教师培训资金严重短缺。而且这些培训大多与评职称有关,费用基本上都由教师个人承担,这对农村教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3. 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不同步。在农村学校,课程的改革和教师的培训是不同步的。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师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新课程的培训下就开始授课的,教师们感觉最大的困难是“经验不足”和“无心理准备”。农村教师缺乏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指导。

4. 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当前,农村教师的培训内容很多情况下都是脱离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教师的现实工作、专业发展不相符,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都是由培训组织机构决定,缺乏培训需求分析,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在所调查的几个市县中,大部分农村教师参加的都是县级培训,如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通常利用周末时间集中教师参加分科培训,培训的方式就是听专家做报告。

5. 培训机构过度强调利益。培训组织机构将培训行为当成“摇钱树”,而且各级培训管理机构之间还形成了一个利益格局,培训经费成为谁都想吃上一口的奶酪。广大教师没有选择培训的空间,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让教师提不起热情,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6. 培训机构的管理不到位。相关的培训组织机构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培训机构有时没有能够做到严格执行培训安排,在实施培训过程中经常会随意调整培训课程,对培训效果也不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甚至会压缩培训时间。培训过程随意而松散,培训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对接受培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对后续的学习和管理不到位。在保管培训资源及培训档案管理方面不够重视,造成培训资源及培训档案丢失等现象。

三、推动农村教师培训改革发展的探索

北师大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中心袁桂林教授曾经说过:“应该增加农村教师的进修机会,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实现,对于农村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农村教师的确需要进修培训,政府部门每年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农村教师培训的发展。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说,虽然充足的经费投入暂时无法实现,并不能保证每个农村教师都有机会去进修学习,但是农村教育仍要发展,农村教师培训方式仍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1.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首先,农村教师培训既是个人行为也是政府行为,教师培训经费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个人缴纳为辅。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经费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并真正用于农村教师培训上。其次,农村教师培训的改革要建立在足够的现实基础之上。农村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也是培训的对象,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若没有农村教师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甚至是参与,无论多么好的课程改革设想和培训计划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重视农村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农村教师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的培训最适合于农村教师?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探究的,需要培训组织机构花费精力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 优化农村教师培训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培训体系。对于培训内容方面,建立完善的课程培训体系是必要的。在设置培训计划时,要遵循培训课程设置综合化、培训内容专题化的原则。既要考虑专业基础知识,又要考虑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既要考虑本学科的知识,也要考虑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而培训内容切忌重复和面面俱到,专题化则是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专题化的培训学习能将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动态最大程度地传递给农村教师,在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为农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增强农村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建立完善的课程培训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既要注意研究和探索新问题、新情况,为教师深入学习开拓思路和提供信息,也要重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还要适应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了完善的课程培训体系做保证,农村教师才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

3. 转变农村教师培训的理念。农村教师的培训不只是“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需要我们转变理念。首先,可以拓宽培训资源,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培训的需求。培训的承办者可以多元化,任何具备某方面优势和特长的学校、团体甚至是个人,都可以通过申请许可后举办培训活动。这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多渠道、多样化的双向、多向、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合作式的教师培训机制”。[3]尤其是当地的重点学校和特色学校应承担起这样的任务,而培训管理部门对此不仅要鼓励更要大力支持。有了丰富的培训内容做选择,农村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去参加。当然,这很难保证每个老师都能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因此“请进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农村学校可以将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和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相关培训管理部门,然后做统一协调和安排,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各个学校,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教师培训机会的问题了。

4. 建立退休教师下乡机制,充分发挥各市县退休老教师的作用。每年,各个市县乡镇都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优秀老教师退休。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教师是60岁,女教师55岁。在现在这个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里,大部分刚退休的老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没有一个过渡期,有些老教师非常不适应,心理出现落差,产生退休后遗症。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40%以上的退休教师非常渴望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优秀的退休老教师有着几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能给予农村教师极大的帮助。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建立一个退休教师下乡机制,将这部分有志于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的退休教师组织起来,送到各个农村学校,给农村学校的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样,这也解决了上面所提到的“请进来”的培训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农村教师的培训[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