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兴趣;物理实验;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25-01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才能使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到良好的展现。同时教师丰富幽默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交流的重要手段,影响和激发着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崇敬,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教学因素,提高用言语来表达教材中情感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气氛,要善于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优化物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一、巧妙导入新知识

老师讲课时,讲授新知识要巧妙导入,让新知识的讲解更加自然。可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压强的定义时,老师先让学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义,接着让他们与压强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压强、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及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物理量有较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既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

物理表达是和数学表达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出现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况,逻辑较为混乱,这些学生并非不明白如何解题,只是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两种情况,一方面,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加强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榜样,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物理的知识时,需要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物理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表达来思考新旧知识,时刻保持全身心的兴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认识物理,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技巧,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物理表达能力时,教师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引导。首先,教育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只有扎实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才能灵活的运用和表达。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物理教材,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说理的技巧。第三,在课堂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物理也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完善起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增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用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技巧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完善起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情况做好以下工作,例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认真对待课堂的实验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探索物理的奥秘

掌握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的仪器包括: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等。物理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的操作。

教师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做实验的习惯。在实验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当然,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也需要教师精心的备课、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计好实验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物理实验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和失误,这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是否是仪器本身的缺陷、装置不完善还是个人的原因导致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从误差中累积经验,找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教师应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例如爱护实验仪器和遵守实验操作的原则、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养成根据实验的过程和体会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新教材的一些创新性的探索,让学生去假设问题,积极主动的提问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去实验,去思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时期是创新的时代,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万事万物的创造都需要想象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有利于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可以问学生物体在柔滑丝绸上的滑动的摩擦力大还是在毛巾上滑动的摩擦力大?学生通过想象和平常生活的积累,很快说出物体在毛巾滑动时摩擦力大。在讲解压强时,可以问学生人躺在地面上和站在地面上,哪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较小。学生很快地说出,人躺在地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最小。可见,通过对初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应该以最新的教学理念为契机,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创新型的人才。

三、结合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最长使用的方式之一,学生对实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教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多数学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观察实验,往往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这就导致了实验效果达不到教师的预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每一步实验中,都应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之上,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最后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观察更多的来自于神奇而瑰丽的大自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课堂后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问题,让物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例如,冬天人们在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会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冬天为什么窗户上会有窗花?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示南北方向而不是东西方向?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轮胎表面为什么会有花纹?沙发、床垫下面为什么会装有弹簧?这些问题都是与物理相关的生活问题,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问题,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四、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出现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况,逻辑较为混乱,这些学生并非不明白如何解题,只是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两种情况,一方面,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榜样,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物理的知识时,需要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表达来思考新旧知识,时刻保持全身心的兴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认识物理,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时,教师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引导。首先,教育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只有扎实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才能灵活的运用和表达。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物理教材,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说理的技巧。第三,在课堂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化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和指引作用尤其重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对于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点,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对于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完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自信心和解题能力。教师在引导作用的时候,需要做到收放自如,切不可凡事都为学生指点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新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明确学习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来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千方百计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物理教学并不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主动的参与完成。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卫国.初中物理新课标内涵解读及其实施建议,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5年第2期

第3篇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空泛,太偏离中心,就会使得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感到很茫然,从而使他们出现对这门学科的厌恶以及对教师提问的恐惧。所以教师提问时要注重指向性和针对性,问题不一定要多难,但是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实贴近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到不是老师刁难。物理探究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课题选择的精度,根据教学内容和探究教学程序等进行问题设置,选择符合学生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题,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物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所以可以针对这点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底而木块却在水面上漂着?由于这样的现象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就会想到是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这时教师可以再提出以下问题:那为什么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轮船也是用钢铁制成的啊。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将会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疑问,从而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就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浮力的大小呢?”这样的问题,就太空泛,也太困难了,这样就会让学生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回答,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谓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实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相应的适度原则。因为每个人的层次都不相同,所以我们不可以强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达到同样的水平。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不是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潜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更好地把握住这一点,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使得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提高。

物理教育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物理探究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直接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物理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与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到一起,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内容时,在上课的开始可以提出较为简单的学生们常见的问题:你们能踩到自己的影子吗?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兴趣,而且可以让平时在物理的学习中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回答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墙上的手影为什么可以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这个问题就将理论和实际联系了起来,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从而深化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提问方式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只是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很多时候,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问题发生改变,就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这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变,对于学生自己计算出的多种结果,教师要予以不同的点评和问题的指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预想到多种情况的产生。即便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结果,教师要做到对于每一种回答都心中有数,当然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即便是无法及时地应对出学生的提问,也要进行灵活的课堂提问转变。比如在问到“拉小提琴时左手的手指不停地移动,这样改变了声音的什么特征呢?”这个问题时,由于学生不太容易找到答题的突破点和角度,所以教师可以在提这个问题之前灵活地提出较为简单的、带有铺陈性的问题,如“将长度不同的橡皮筋绷紧时进行拨动,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想到是从音调相关的知识角度进行回答,从而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灵活性,从不同的角度将所提的问题进行简化,让学生们更容易找到答题的突破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少辉.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J]. 学周刊,2012(21):135.

[2] 黄明健.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