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路径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名―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行为表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道德素质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解决的方法战略进行考虑,这样才能让它更为健康的成长。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90后大学生接受比较多的是知识、奋斗目标、爱国主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教育,但是接受比较少的是明礼、目标、党史、集体主义、团结协作。90后大学生凭借国家高考制度将优秀的学生选择出来,经过高中的学习获得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素质都比较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进入了 21世纪之后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国家不断地繁荣昌盛,‘90后’们的国际交流更为热情和主动,国家荣誉感和自信也越来越强烈”,学习、工作、生活很有激情。可是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对问题的看待不够全面,很容易冲动,容易偏激的对待人生中的问题,假如引领的不够正确,那么就会有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中的90后的大学生们被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这样会致使一些大学生将自我成才作为核心,其学到的知识会同现实生活产生互相矛盾,在经济、学习、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压力。
2. 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指的是人们在对个人同个人、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时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准则,也就是说一个人理应有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行为规范、情感意志、做人准则。人才方面要求和标准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贾鸾ヌ嵘。大学生们要想在“四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实现,那么就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进德素质。
思想、身心、业务素质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具体的思想素质包含人格(自尊、自强、自爱)、价值观(信念、理想、世界观)、超前意识(环保意识、现代意识、忧患意识、国家意识)、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修养品德(情操、美感、追求美)。具体的业务素质包含:创造性思维,主动思考;知识结构的理性很强,能够全面的对问题进行考虑;获得知识的能力,可以单独的对文献资料加以利用,再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论证;计划组织管理的能九合理进行计划,和别人协同合作,将关系协调好,使矛盾得到化解。身心素质具体有:身体素质,身体健康,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适应性;心理素质,积极乐观,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能够承受住压力,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敢于直视失败。”‘
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也必将持续很久,只有全民一起努力才能将这个艰巨的任务完成。高等院校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有益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以指引他们的人生观,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提升全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之下越来越迷茫。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协助他们将成才之路上的思想障碍扫清,在全民素质的提升层面为一重要内容。
大学生同社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也受到了社会积极以及消极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美丑之分,将崇高的理想建立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拒绝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通过自己的良好品德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影响,对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就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可以维持活力的源泉,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民族素质提升、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现上,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1.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对大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方向是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认真贯彻全面发展方针,让人类能够自主、全方位进步,这和大学生培养方向是相同,它奠定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从“现实的个人”角度进行分析,马克思理论指出,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根本指导方向:一是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不可以与人的需求相分开。现实的个人不但在物质层面有需求,而且在精神文化层面也有需求,只有各方面的需求都获得实现的时候,人才能持续成长与成熟,需求是人类行为发生的催化剂。伴随社会前进,历史阶段不同,人类联系也随之出现变动,所以,体现人类联系的需求也会出现变动。二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的认知不可以和人类行为相分开。社会历史到最后还是人类行为产生的结果,“社会是人类彼此联系的统一体,是人类行为推动而形成的,在当今人们在原有的行为基础上持续改进与更新而出现的彼此之间的联系,社会其实就是人类行为的整和体”,“现实的个人”其实是在社会生活中始终营造历史和促进社会前进的人。同时,人类还是生态条件运作的结果,对“现实的个人”进行认知也要从人类和生态间的联系层面考虑。马恩曾经指出,“人在形成生态的时候,生态也在不断推动人类的成长。”社会环境不但对人类成长产生作用,同时人类对环境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彼此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际行为中。根据观点,现实的人指的是产生实际行为的人类,始终在特定生态条件下从事社会行为的人,人类进步和生态换进存在某种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会对人类发展发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根据的有关阐述,我们应以人的现实需求为基准点,加大对人的现实行为的关注力度,重视生态对人类发展发挥的作用。
2.引导大学生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至为关键,是其成长与成熟的决定因素。身心健康、个性发展需要与客观环境条件的适应、个体的主体性发展和生态社会性需求相符合,有利于促进人类良性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存在下列心理特点:一是心理变动应和生理改变相符合,也就是说要表现为心理变动持续性的特征;二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动应和其年纪水平相一致,要体现其和年纪相一致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具有年纪特性,表明心理变动具有一定的阶段特色;三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动应和社会进步相一致,也就是说心理变动表现出其社会性特征;四是大学生心理变动要和自身成长水平相符合,个体的心理变动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因而造成个体不同,其心理变动也不一致的情况;五是大学生自身能动性会对心理变动发挥作用,使其心理变动呈现出积极性、自觉性、自主性等;六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变动具有两个层面内容,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因为大学生心理存在上述特性,在社会环境比较繁杂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难题,如学校较为沉重的学习任务、繁杂的人情世故、多样化的文娱体验、难找的合适工作、较高的生活预期,这些都会让大学生承受较大的负担,而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固有的彼此冲突、繁杂且不稳定的发展特征,这些都会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出现较多的心理负担,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产生质疑,假如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与疏通的话,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就会干扰其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也会阻碍其今后的社会活动。
3.建立系统教育的思想
第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对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的共同点是旨在强化人的各种能力特征,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家庭是人的内部成长环境,人的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对人的成才培养主要起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地方,通过学校人们获得了大部分的专业知识,而且由于人的少年和青年期主要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对人的成长起到了主导、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是人生长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三者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的成长培养。
第二,教育功能的互补性。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对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生长的大环境包括微观环境,主要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宏观环境,主要为社会环境。外部环境主要通过人参与社会其中,通过其各种社会角色的扮演,了解社会文化生活,掌握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素质、技能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活动,来丰富人的社会经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方的发展需要以另外两方的健康发展为基础,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提倡交往式教育,了解大学生的基本需要
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育体现为一种工具价值,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或者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片面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国家,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人的需要和正当利益。这种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导致的结果是高校的思政教育非但不能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倒招致大学生的冷漠甚至反感情绪,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在的需要理论看来,需要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因,“作为联系人的思想与外部环境的中介和桥梁,调控行为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人的行为的最终源泉和持续动力,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助推器。”
若能了解人的需要,就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大学生行为之前,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就可以引导其行为,自然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都要依靠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第一步就是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充分切合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避免空洞而不切实际的说教。思政教育要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为最终目的,在向学生传递社会价值、道德规范、政治理念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2.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
根据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具有诸多不同于一般人的需要特点,此阶段求知、交往和情感的需要是表现相对突出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需要,并为大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创造必要条件,而不能压制其合理需要。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实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公平感,这样一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于社会的一种信任感,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不断发展,因为只有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既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动力,又是促进大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虽然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却是学生实现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的基石。其次,针对大学生的交往需要,要采取多种手段,积极组织多种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校园集体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群体生活,又能促进大学生积极融入群体之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第三,对于大学生的求知以及自尊的需要,要着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3.凸显公平性特征,尊重大学生的差别需要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上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在充分了解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要的基础之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提升其针对性,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尊重大学生的差别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个体作为教育的根本,尊重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目前大学生在个性、心理和价值观念上都有着千差万别,决不能再采用过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群体共性需要和个性需要的关系,既要保证满足大学生的共性需要,又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做出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8 年版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2008 年版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4]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5]方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6]冯文光:《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8]杨鉴晓:《试谈三个面向与强化素质教育》[J].《社科纵横》,1998(2).
【关键词】体育院校 教育 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观环境
随着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体育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体育院校学生们经常会关注各种体育赛事,体育“不良”现象对他们的体育道德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如“吹黑哨”,“年龄门”,“使用兴奋剂”,“打假球”等。另外,在比赛中经常出现殴打和辱骂裁判员或对手,球迷骚乱等现象。体育界的这些不良行为无形中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思想困惑,迷茫,引起思想的波澜起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艰难的挑战。
(二)教学方面
第一、繁重的体育专业教育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它目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课程设置上,体育院校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的非常缺乏,开课的随意性较强。第二、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这一方面,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大大挫伤,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能够体现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的亮点并未凸显,缺乏特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活力。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单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照本宣科,灌输为主”,仅仅限于课堂,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的不够。大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不知不觉中抬高了自己,居高临下;而受教育者非常被动,自我教育的方式失去了用武之地。这相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教育脱离了实践。
(三)教师队伍
针对延边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出现了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想信念缺乏的现象。首先,受外界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本身的三观也发生了变化。功利主义逐渐加强,部分老师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只求个人利益,对教育事业缺少荣誉感。甚至,部分教师都放弃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对实事的关注度不够,经验不足,与学生们的沟通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育方式不能有效的创新。最后是学生管理第一线教师--辅导员的“事务化”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服务者,班级管理者,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者,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管理者等等。包括笔者在内的体育院校的辅导员主要要处理请假销假,档案管理,奖助学金评定,宿舍卫生,注册信息,违规违纪的处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学院内部繁杂事物的执行等工作。因此,辅导员的繁重的工作量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体育院校的学生在长期的专项体育技能训练中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自我认知。首先,缺乏自律性,自我教育不够,个性又强,喜欢意气用事,不愿听别人劝阻,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人生的追求单一,个人主义和功利化倾向,忽视了个人全面发展。他们总觉得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自我感觉理想化,总是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好就代表自己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和坚定信仰的维护。他们自我认知的波动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们人生定位不确定,过度抬高自己,一味追求着荣誉,只关注个人利益,很难找到现实自我和社会的切入点。
三、结论
体育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体育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创新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院校学生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抵胜诱惑,提高自己决策力,有效的控制自己。另外,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的协调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林樟杰.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成春.高校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康喜来.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J].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3).
1.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高校进行综合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准备工作,是具有纲领性的准备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在教育建设管理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必然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所招聘人才的素质和思想道德规范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软任务”,不愿给予更多的政策及物质支持和投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和荣誉收益,因此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都更偏向于强调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却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次要的工作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受教育的大学生和教师的道德规范合二为一。目前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效性。
三、强化高校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程度入手。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师的层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以落实,采用可行的操作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高校应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鼓励机制,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学校教育任务的纲领性内容。
2.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
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社会实践中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增长自身才干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普遍对社会实践工作拥有浓厚兴趣,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结合不断变化的发展实际进行设计,与时俱进,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我国社会基层工作有机结合。因此,应该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实其精神生活,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
3.l挥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引领作用
大学辅导员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引领者。辅导员的师资、选聘和配备数量、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需要从制度环节落实教师的教育岗位责任制,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规划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平台,明确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相关绩效考核,使得辅导员和理论课老师能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大学生综合教育内容中的核心部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准确地将自身与社会需求衔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方应当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予以支持,全面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科学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注,从整体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紧跟时展主流,并且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各种问题,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日趋成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第三,对高校教育环境比较满意,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比较满意,热爱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身影,并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服务精神比较高。
另外一方面,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压力大,有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由于大学生各自成长背景不一,所以在群居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依赖性比较强,在获取大量有益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负面资源,比如各种不良信息等。最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染,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难免会出现思想政治问题,不利于个人成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虽然在主流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快,各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着严重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造成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多元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熏陶,特别是一些负面影响。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招生规模扩大会造成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学生思想多元化造成教育压力加大/学生冲突增多也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第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学生没有对自身素质培养给予太多重视,并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的精神,过分追求自我,关心自我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内在原因,本文认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途径主要包括:
(一)转变认识,理清思路
教育是立国之本,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高校应该坚定宣传和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能够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培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将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相结合。
(二)改良制度,完善课程
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好的制度能够降低风险,所以应该注重制度的作用,加强制度框架内的设计。比如领导体制就是制度设计的关键,没有领导力就很难推动工作开展,所以制度建设必须将各个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领导作用。高校党委应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得以有效执行,解决好广大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创建和谐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传统的教学课程并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创新课程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继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简单单通过几门课程传授就可以完成,而是需求多方的长期努力,多措并举,将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统筹规划,以大学生为本,找到最适宜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三)健全保障,形成合力
有力的财务支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鼓励更多教师立项开展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鼓励更多教师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予突破。另外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加大大学生成才机制的探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高校应该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组建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精神,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大与各个部门的配合,开展联合培养,提升辅导员的爱国情怀和教育忠诚度。另外,家庭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所以应该履行好家庭的职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l挥家长对孩子心智的直接影响作用,与学校教育相互弥补,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碧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
[2]徐仁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路径[J].求知导刊,2015,(23).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大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全面地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当中,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受社会实践活动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水平大打折扣。大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建立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覆盖面不足。在全面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和志愿服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和其他方面的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这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但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面对社会实践活动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分散性决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全面覆盖所有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展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效。2.活动缺乏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有的大学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进行全面思考,导致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为社会效益和轰动效应服务,严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社会实践活动表面化形式较为严重,没有彻底地让学生参与操作和实践过程,不仅不利于全面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3.贯彻性相对较差。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面对同样的社会实践问题时,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思考,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部分大学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进行调查,笼统地对所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同时还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大学教师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总结、实施、、策划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考虑社会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大部分活动设计缺乏连贯性。部分大学在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过度重视评优环节,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经验总结和经验交流时间,这对大学生思想认知和思想的升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1.全面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水平。高校要不断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大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实践观,要求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理性对待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另外,大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有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够达到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2.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对大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大学教师就必须对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有目的性地安排相应活动。在大学生参与到会实践过程中,大学教师在有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累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之下,有效提升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大学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有针对、分层次地从大学生的社会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入手,全面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3.在教育活动当中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教育,结合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大学教师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展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魅力。另外,大学教师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络和各种可利用的途径,全面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宣传,利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思考思想政治问题。要求大学生切身参与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操作的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达.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交际,2015
[2]孔希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效性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
[3]包翠秋.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
[4]陈慧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5]李飞.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健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四)互联网的发展比较迅速,多数高校的阅读室已经建立电子阅览,还有专门的网上教室,可以实现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专门自己开设论坛,探讨和学习当今形势下的新事物,学校教师可以从这上面搜索到学生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可以匿名发起论坛跟帖。高校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道德和思想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歪思想。将学生的思想引流到道德高度,提高文化素质。这些形式比较灵活还易于掌握,这些先进的形式和方法都证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大学生;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64-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获取了些许成就,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较少,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成为热门课题。[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思想政治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发展和进步,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成为人们现如今了解认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涵盖较广,是广大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结合体。在某些领域,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是:在一定政治目标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行为。
2.思想政治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具有政治性。上文说过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历史演变而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主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给民众传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思想政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范畴,其价值改变依据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改变,所以在政治活动中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律,这些道德规律在实践过程中既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同时又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活动中最关键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特征不断体现出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教育自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政治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具有整体性,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具有整体性特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样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不同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同,包括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教育内容的不同,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特征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只有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能更好的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的途径。对大学生思想的认识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能以偏概全,关注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二是结合历史和现状,纵向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慎用横向分析的方法;三是注重关键领域关键时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依据上面三个原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时代下,大部分大学生都政治立场坚定,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都热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明确,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
2.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各种社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并且能够客观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和各种政治问题。
3.大学生都有成熟健康的价值取向,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观念在不断增强,有成熟的人际交往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随着年龄增大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压力来源越来越多,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伴随着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问题。
5.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手机、电脑、无线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也使大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但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
6.除了上述值得肯定的特征,大学生思想上也存在问题,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席卷高校,给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造成消极的影响。[3]加上大学生自身就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在社会实际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一门大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基本规律为基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大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特点,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必须符合教育实践的规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实践性要求,遵循实践规律。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分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路径,树立正确的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同个体对路径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大学生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性、根本性原则。[4]因为政治性原则把握着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指出正确的道路,根本性原则要求每个大学生在选择路径时抓住主要矛盾,注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政治性原则和根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教育理念科学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和教育内容与方法科学化。
(一)思想科学化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不仅关系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必须开展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科学化的潮流。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础,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
(二)教育理念科学化
教育理念的科学化是指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坚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着“育人无价”和“科学指导”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三)制度科学化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证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制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高。[5]制度建设科学化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1.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循环科学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合作,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必须依靠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2.学校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科学化的投资力度,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政治教育自身学科特点相结合,形成完备的保障体系,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促进思想政治制度科学化的研究,联合各个部门,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3.组织高校协调网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吃苦耐劳、热情助人、团结合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将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
(四)教育内容科学化
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所以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在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化,教育方法的运用合理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五、结束语
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的认知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实践,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的关键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不断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杨碧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202-203.
[4]黄倩.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构建――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5):68.
[5]周巧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路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8-20.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专职辅导员
Abstract: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university safety and stability directly relate to soci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is a big political problem, which reflects the mood campus,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campus, and is the “barometer" of social stability. So, I think,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Keywords: university safety and sta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ll-time counselor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校是政治敏锐人才集中的特殊社会群体,其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历来是各种政治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领域,同时高校也是出新思想的地方。据此,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很快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导读”,进而产生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必须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有针对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
高校安全稳定首先包含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其次指高校内部系统的秩序性、协调性和可控性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战略转型期,从形势总体角度审视,校园政治、思想和情绪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苗头。但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因和外因仍然存在,诸如地域文化、生活习惯、文化素质,个别学生精神支柱倾斜、价值取向扭曲、网络成瘾、西化渗透、学生心理健康、公寓违规电器、贫困生学费、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机制不健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校外人员出入频繁、打架斗殴、毕业生就业问题,部分院校正处在整合时期,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等等,都给高校安全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院校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变化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学校的环境。从表面看,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软性管理方式。既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管理思想之中,切记管理不等于教育,也就是说管理不能代替教育,倘若我们分不清管理与教育的关系必然导致育人的失败,要知道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大小环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信息时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换言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薄弱环节。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改变惯性思维势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说白了,教育工作者能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社会“转型期”的过程中也是社会矛盾积聚期,多发期的过程。因而,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情绪,高校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也会随之增多,故此,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我认为目前采取两个对策;1、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因为学生公寓管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事关高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进而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由此进一步,加强夜不归宿等情况的管理对高校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作用。2、建立学生思想“诉求站”,使其成为一个释放和交流的平台;进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诉求和疑惑;这样既可以避免网络成为学生表达诉求的载体,还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产生网络依赖,使之为动态排查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可能,由此做到;有针对性化解、有专人化解,有专人负责的回馈制度;也就是要坚决防止把小成大事,个别问题变成群体问题,一般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校园内部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等。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安全稳定的前提
所谓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尊重“人性”的特点,既人的本性、惰性和不满足性及“特定性的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学科复合属性;由此,学科复合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学科复合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例如管理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其不仅具有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政治学、公共关系等复合属性的特征,而且还对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指导作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把握人的个性特征,因为只有对个性化的理解和肯定,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弘扬,继而追求更高的层次;在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特性决定了教育,因为教育的首要职能就是要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我认为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倾向性;这其中包括能力、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等,在此基础上还可按不同类型划分;比如外项型和内项型、温顺型和独立型、理智型和情绪型等,按思维划分;有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诗性思维和线性思维等,按冲动划分;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等,按气质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血质和抑郁质等,在现实中很难一下确定各种类型的性格,因为人的个性是非常复杂多维类型的,只要我们正确运用“人性统一性”原理;即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就能有效的把握。
(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任何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自身素质的体现,而且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正所谓存在决定意识。现今,人们的价值观可谓多元化,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也今非昔比了;因此,今日的大学生与往日的大学生很不一样;也就是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它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凸显了社会变革的缩影,既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变了,人的道德理念自然就会随之变化。由此,社会在发展大学生也在发展,既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倘若对大学生还停留在固有的观念上;势必造成“固有观念障碍”。当前,在大学校园里,休、退学、盗窃、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有所增加,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有增多的趋势,可谓心态种种,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实和严肃的问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和新陈代谢的思想;即当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看问题的外在,更应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的把握教育对象,殊不知在违纪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心理障碍。因此,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对在分析新情况、处理新问题的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三)专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我认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首先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次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客观角度看,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在日常实践中和大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容易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施展一些倾向性的观点。例如,鲜明的价值取向、隐性的师德、积极的心理暗示、适时的思维转移等等。曾几何时,有人这样说过,一批好的教师会成就一所好的院校,一名好的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换言之,高校辅导员要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除了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教育学生外,还要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由教育学、管理心理学、法学、社会学、通识教育等多方面知识构成的综合学科,否则不但不会令大学生信服,而且还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由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别院校忽视对辅导员的培养,毕业后刚进高校大门就做“人生导师”其经历和阅历远远不能胜任,成为制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当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单纯是辅导员的责任,更应该是高校“党政工团”各部综合治理的过程;至此,坚决避免辅导员一线“单兵”作战的局面。
总之,只有人的思想稳定,社会才能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主编;郭良才等 ,健康教育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
【关键词】政治文化;校园;学生;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这些变化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校政治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体现,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实现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先进和谐的校园政治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文化和校园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阿尔蒙德于1956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相关政治互动模式和政治制度的信仰系统。具体而言,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或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对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活动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状态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反映社会政治的实际状况,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等,并由此影响政治过程。
高校政治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治文化,依存于校园文化大系统之中,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具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功能。高校政治文化既存在于以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又存在于高校一般的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精神文化之中,具体表现在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校园思潮、思想观念等。大学生置身于大学校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的校园政治文化的影响并参与其中。
二、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社会管理角度的转移等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第一,学校层面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不重视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教育内容和手段比较落后,忽视了对大学生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政治热情的培养;过多倚重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的灌输,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对政治规范、政治技能、政治行为能力等传授较少,政治实践活动偏少,疏于实际操作。部分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不强,教学水平有限,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某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角色开展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在其自身政治社会化过程和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作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单向灌输的方式,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学生层面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自身政治知识、政治阅历不足,对各种政治思潮的认识不准确,对重大政治问题和某些政治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政治观点还不成熟,政治理想还不坚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如“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盛行,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迷惑,心理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同学政治认知能力不强,把政治等同于“搞运动”、“听广播,开大会”等等,蔑视、冷落政治,党员不愿谈宗旨,青年羞于论理想,写入党申请书找人代等现象十分常见,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政治责任感匮乏。政治认同感降低,归属感不强,政治敏感度不够,对国家和政府的认识有限,认同度较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只注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够。
(二)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巨大的正面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宣传政治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必要的政治知识是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为政治人的内在要求。校园政治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传播政治知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由政治实践过程中政治知识的运用,积累政治经验,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能,获取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政治能力。
其次,培养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态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影,反映着人们对现实政治环境的认识和评价。校园政治文化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心理,通过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加工,形成一定认知程度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一般被认为是主体对一定的政治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校园政治文化通过与学生个体的不断互动,不断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传递着有关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等政治信息,而大学生在这些观念和信息的反复刺激下,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
再次,树立政治理想,塑造政治人格。政治理想,是国家和社会对政治主体未来发展的期望,这种发展期望与个体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应该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个体应该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政治人格一般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价值心理结构和政治行为特征。校园政治文化的良性运行能够有效地塑造个体健全的政治人格,使大学生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培养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运用自己政治行为能力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是现代社会公民政治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向度。校园政治文化的建设,要求我们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力军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行为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政治舞台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承担着传授政治知识的重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面,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大学生对政治现象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兴趣点,重点讨论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中训练政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第二,重视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政治工作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教育者所具有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高校在选择教师时,首先要把好“政治关”,选择一些年富力强、政治觉悟高、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来开展政治工作、建设校园政治文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也要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教育,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教师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教师的言行。要注重对教师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定期开展培训班、不定期开展考核评比等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
第三,注重政治实践,重视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社团组织工作,培养锻炼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实践是检验政治知识、发展政治知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唯一方式,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一环,是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基层党团组织和各类社团活动组织是大学生政治实践的最佳平台和最好实现载体,也是高校政治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力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的模式,拓宽深度和广度,为大学生政治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如模拟民主选举,让学生体验民主选举的真实性;开办时政论坛,广泛讨论时政大事等。通过政治实践,可以真正使大学生提高政治认知能力,形成符合规范的政治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校风是校园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积淀的、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学术氛围和精神追求;学风是指学校的学习氛围、科研氛围。学校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政治文化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坚持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具体细节上如悬挂国旗、国徽等政治符号吸引学生的注意;重视通过开学典礼、颁奖典礼等重大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注重社团建设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引导各类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等。通过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激起学生的政治意识,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惠言,韩冬雪.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1.
[2]郭芬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1998(1).
[3]李洋.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
[4]刘红旗.论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要使作业成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程度就需积极调动学生脑、手、眼、嘴的作用,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业训练的自主性。一是要布置讨论型作业。讨论型作业可以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讨论作业的过程中要求教育者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精心设计讨论题目,有的放矢,周密安排,讨论主题既要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运用于拓展又要达到布置作业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最好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突出针对性、时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不能忽视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应该点评、归纳、总结、填补学生观点表达的缺陷和空白,及时矫正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和失误,使学生在激励探讨问题中获得最终的满意结论。二是要布置阅读型作业。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要提升学生阅读作业的能力和水平,就得使学生接触大量新鲜而又直观的文献材料,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固有的抽象、滞后的不足。阅读型作业就是通过阅读新教材、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来开阔学生视野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作业布置形式。文献阅读、查阅摘抄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接受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但让学生单纯地一遍一遍地朗读就会失去作业布置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中要正确指导、引导,选择好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文件、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等作为进行阅读内容,必要时要督促检查,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写出阅后感,以此保证阅读型作业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效果。三是要布置竞赛型作业。教学实践证明,以竞赛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行为,提高学生的胆量和参与能力。知识竞赛可以设计必答题、抢答题、演讲题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绎、黑板板书等现代和传统形式相结合,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使学生几乎忘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和乏味,体验竞赛作业的乐趣。
2.把学生单独完成作业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形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布置作业、设计作业同时参与作业,指导作业,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一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做作业过程,共同体验作业带给师生快乐,有些课堂作业诸如模拟法庭、小品等实践型作业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指导。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案例让学生组成模拟法庭,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师生在相互启发和激励之中拓展了思路和增强了对基本法律知识理论的理解。二是要师生共同完成作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设计要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对于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设计的同时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全面了解时代和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才、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影响,从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精心设计的作业就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把教师布置作业转变为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作业可改变这种局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归纳、综合、推理、运用概念等方面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发展。一是增添表格式作业和脉络式作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可将这些相似或者相反的知识借助表格形式、脉络形式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己研制表格并独立填写表格内容,使教师布置的作业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表格式和脉络式作业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记忆,使课堂知识内容体系彰显逻辑性和清晰性。二是布置和提倡学生诉惑式作业。布置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不清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提倡诉惑式作业,促使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采用表格式作业、诉惑式作业、拟卷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成为学生提升自我探寻作业的一种能力。
4.把论文作业模式转化为案例分析型作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育模式 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育模式是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以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笔者就当前大学生实践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分析了6种途径。
(1)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意识。要从根本上摆脱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根本清除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观念,让学生和老师真正了解和重视。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完整的认知,培养学生优良品德,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学习,并在课堂中培养实践意识,教师和学生均应主动跟对方交流和讨论问题,而学生之间也应积极进行思想政治问题的探讨。同时,学校要拥有一支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有了好的师资做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2)构建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了实现理论向实践教育模式的有效转变,需首先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在该环境下老师需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以平等身份对待学生,跟学生和谐相处,不能以权力自居,居高临下地给予学生命令。在新时代下,需为学生创造思想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观点进行评价,以给予其具有价值的启发。教师应实现从训导者到指导者,从权威者到朋友身份的转换。实践教育模式的创设,主要是对传统封闭滞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其体现了价值的多元化要求,适应现代管理需求,因此,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并以自身为准则,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将学生改造和培养成能够具有高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人。
(3)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手段。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引导与学习方法的培养,老师要改变教育方式,开拓新道路,如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和户外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足够的理论知识后,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也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图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完善教育手段,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积极性更高,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课外活动,如演讲、朗诵等,结合课堂知识,深化理解,提高效果,在学习结束后,实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根据不同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针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可以开展效果评估,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了解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最优化学习。还可以在网络上搜寻争议话题,采用学生讨论、上台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是非辨别和道德讨论,从而让学生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其次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情谊。
(4)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效。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宣传,吸引学生登录网站。此外,学校还应尽量完善网站的管理,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大量正面、丰富的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并有专门的教师网上值班,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5)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教学。第一,在教师和学生双方平等,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话是师生对话。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注重相互接纳,并分享知识和习得的喜悦,是双方在精神层面上所产生的交流和分享,在对话过程中,双方不仅相互接纳,且能够将自己投身到其中来,以获取对方的理解,从大视角上获得融合。同时,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的时代,年轻人的思想会对年长者产生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也会相应获益,从而共同学习和成长。而这正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政治领悟和修养。
第二,在政治课堂上,学生之间根据思想政治问题,来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是生生对话。生生对话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有益补充,但长期以来,这种对话形式一直被边缘化,无法顺利展开。但是,学生群中,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其思想领悟不同,其对他人存在的影响可能会超越教师。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具有相仿的年龄,文化水平、知识储蓄和心理状况相似,彼此之间进行对话与思想交流,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这能够促进其真正敞开心扉,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在这个讨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思想碰撞,在精神上相遇,心灵上相知,从而学会如何关心、欣赏、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分享快乐和切磋问题,更培养了一种协作的能力。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提升,是大学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6)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第一,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在大学校园中,学校经常展开各种节庆活动,校园广播活动、校报征文活动等,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及座谈会等,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悟。第二,在校园中展开马列宣传的活动,形式可以是辩论会、演讲及知识竞赛等。第三,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对于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第四,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到社会中广泛展开调查,可以从自己视角出发,选择相应的课题,并对社会调查结果进行撰写,培养其对社会的热爱。第五,让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及军训等。社会志愿活动具有公益性,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生参与到其中,培养了其社会精神,从交通秩序的维持,到禁止宣传以及环保宣传、帮助老弱残活动中,学生能够受到熏陶。而勤工俭学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施实践的有效形式,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发现自我,并从实践中得到成长,提高自身修养。
本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概念及实现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实践模式的应用,需首先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然后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环境,最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成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实践教育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 龚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实践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 王强,于桂宝,李聪敏.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意义及其实践教育体系的初步探索[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2).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调查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易于纳新、擅于创新等特点,与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编制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两所高校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共设计45个题目,涉及基本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状况,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社会公德状况六个方面。调查发现艺术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问题。
1.基本政治态度状况――生活追求现实、理想信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艺术生有入党打算,但近半数学生的入党是为了找工作。艺术生生活追求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生通过专业实践或演出表演等机会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负面效应感染。另外,艺术生由于长期接受艺术专业教育,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两课”的学习,造成艺术生大多缺乏理论素养,看问题较主观,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对社会的认识和鉴别力不够,常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所以,必须加强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调查显示,过1/3的艺术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名望、权力财富和自由度。这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人生价值取向。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艺术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喜欢单干。这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有个性、有主见对艺术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创新创业的成功绝不可能基于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培养艺术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思想道德状况――思想过于开放,社会责任弱化
超过1/3的艺术生对“校园里情侣们过分亲昵的行为”和“婚前”持无所谓态度。这反映出部分艺术生思想过于开放,在恋爱和婚姻中极易放纵自我。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调查对“购买、使用盗版软件、书籍”的态度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无所谓。这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心理品质状况――个性发展自主,自我认知片面
对问题“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1/3的学生回答偶尔在意或根本不在意。在回答“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问题时,仅四成的学生认为不觉得艺术生另类,这说明部分艺术生个性发展自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坏事,但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调查还发现,部分艺术生存在自我认知过低或过高的心理。这会影响艺术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5.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艺术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62.9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85.19%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可见,艺术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不重视。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6.社会公德状况――易受不良影响,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47.22%的人认为“很正常”,有23.15%的人认为“无所谓”。艺术生对这一社会不良习气的认同,说明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道德观、价值观影响。当回答“你是否能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可见追求刺激,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生影响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烟、性混乱等不良恶习。所以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艺术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具备正确的鉴别能力,片面追随和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2.学校因素影响
(1)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改革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和实效性,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高校艺术类专业普遍存在思政队伍缺少培养,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②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构成系统的育人体系。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生的家长普遍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过度的放纵,造成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同时,由于艺术生从小有艺术特长,家长的期望值高、进入大学后,面对优势不在的现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阴影。另外,部分艺术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4.专业因素影响
艺术专业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生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且艺术专业教学较少组织团队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06,(34).
[2]杨兰英,夏少君,甘霖.《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3]何甜.《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27-01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各种异质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即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和艺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还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良性循环。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信仰多元化,政治观念驳杂
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由于社会存在的多元化导致各种思维、意识相互碰撞。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认识不清,存在着模糊或者是错误的认识,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淡薄,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制。这都表明当代高校大学生政治意识淡漠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人生观、价值观多样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淡薄
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的观念,他们过分强调个人本位,集体主义观念严重淡漠。进入网络时代,西方的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不断的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文化和心理结构。
我们的传统美德受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造成许多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正确的方向。
3.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贪图享受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带来了重大改变,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了,视野更加开阔,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潜移默化的对人们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不良冲击。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在他们之间攀比之风盛行。而且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及享乐主义等在大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
4.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统一,相互脱节
广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对道德的功能、规范也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他们的认知存在严重脱节现象。部分学生在评判标准上存在二重性,总是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别人,而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体制转轨的重要发展阶段,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群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必然受到各种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既要继承优良传统,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工作途径、方法。
1.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坚持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导为主”的理念和原则。 首先,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切实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把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的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完善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理直气壮,要努力探索,通过道德潜移默化教化作用,很好的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德。最后,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大学生思想和心里方面的问题,要多引导、多开导,对于大学生学习上的诸多问题多辅导,对于他们生活上的问题多给予指导。
2.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构建高效的工作平台
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件建设的范畴,必须有良好的、高效的工作载体。一般来说,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载体。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只注重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适应时展的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力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育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确保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方法遵循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认识规律。首先,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这个平台积极促进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采取网上讨论、沟通等形式来帮助高校大学生解决各种疑难和困惑。第三,不断为大学生开拓新的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学生正视实践、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既增长了他们的才干,还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促进学生的认同感
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往往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高校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是灌输和管理,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性,忽视了他们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因此,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过使思政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
3.1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通过交流、谈心、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从而详细的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3.2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摒弃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思想,和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充分体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既能够维护大学生的自尊,又能够促进他们从感情上认同,从思想上接纳。
3.3坚持因人施教。单纯靠某一种或几种传统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心态、兴趣爱好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教,做到有的放矢,逐个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然后取得认识上的一致。
3.4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坚持不断向大学生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多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社会生活的新现象、新问题,引导广大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分析事物和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96-0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由此,在一些媒体的误导之下,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国情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含义及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备受关注的事件,既包括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包括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出现,大学生的思想空前地活跃,他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革,关注着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具体来讲,社会热点问题有如下特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一般来讲,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往往是当前发生的、激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某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此类社会问题解决的普遍需要,诸如教育改革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每个社会成员都非常关注的,而且此类社会问题之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众对此产生积怨和很强的情绪化,当然社会公众中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故此,这类问题具有典型性。
(二)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广泛性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从众心理,意思是一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也会选择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意愿的行为方式。因为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地关注和积极地参与,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从而使人们产生大致相似的社会心理,这就会让人们表现出共同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有的社会热点问题可能是跨领域的,可分属不同领域,比如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问题。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矛盾体,其中交织着各种问题形成的矛盾,涉及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触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引发全局性影响。因此,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能以正确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的观点和条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课本内有限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成熟之中,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再加上生活中受到多方面信息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网络上信息泛滥、良莠混杂,就容易诱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分析。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培养大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传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说教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由于从中学就开始学习,感觉内容重复、质疑重复学习的必要性。但实际上中学与大学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如果能将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能改变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感,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对政治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尤其体现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每年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相关;每年召开的“两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反腐败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关等等。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解决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和质疑,这样就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时事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兴趣度低,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不关注,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此还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以不同形式参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指正点拨,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解决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困惑,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插入“课前时事播报”的环节。先要求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要求每次课上在固定时间内每个小组对最近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播报和评论,可以选择一件或两件时事。播报结束后鼓励主讲学生与台下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由台下学生补充或纠正播报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当观点。最后由老师作总结评价,并要求其他组成员就此次时事播报的情况写一份评论上交,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很好地结合,从而体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时政性。但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力地组织和把关,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喧宾夺主、只顾热闹,选择的题目内容与课程内容无关,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把关和规范。
(二)学生分析时事案例,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自主分析,教师在台下做指导。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案例的主要来源。这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检测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作好组织和动员工作。首先,组织学生选题,先由教师限定选题范围,让每组学生在范围内选择一个题目,组别之间选题的内容避免重复,对于重复题目,教师适当进行调整;其次,组织学生收集材料,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和收集;再次,由学生撰写主题报告和制作PPT,教师进行指导修改;最后,学生上台演讲,教师做出点评。
(三)参与社会实践,延伸课堂教学
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范围很广泛,其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学习参观、勤工俭学等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和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有“社会实践调查”这一环节,具体组织可以这样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调查指南选题,在课外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并认真撰写调查报告。选题要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如节能环保、文化产业、公共安全、助学、民生问题等,调查内容要涉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这样就将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延伸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以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客观看待社会现实问题,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自己的鉴别力。将社会热点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地使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