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17-02
当前,建筑业市场不断扩大,国家也增加了很多基础项目的建设,这就给广大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建筑企业在给自身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建筑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而中小型的建筑企业由于根基小,消化和吸收风险所带给企业损失的能力有限。如本人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小型的建筑公司,由于规模较小,面临了融资难、承揽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差的风险,造成了才能过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了最终被兼并的结局。因此,中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更应该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可以提前根据预测到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本文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做一下浅析。
一、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招揽工程项目的风险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能够承揽到工程项目,没有较大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的企业,无法长期立足于建筑市场。预测承揽工程项目风险又主要分为下面两种:
1.合同风险。大多数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项目施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合同中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评估不足。中小建筑企业跻身于激烈的、不规范的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中,为了企业的生存急于招揽工程,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没有及时发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不利自己的条款所造成的风险;或者有些中小建筑企业为了拿下工程,对合同中存在显失公平的条款却不及时予以回避,而造成合同可能无法完全履行的风险。
2.投标风险。投标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等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如果不中标,施工企业将损失为了投标而购买标书等发生的一系列费用;而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
(二)资源管理风险
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上不是很规范,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层次低、施工队伍不稳定等的因素,在进行施工时,因为施工环境恶劣,所雇佣的施工队的人员里会出现不稳定和人员离失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边组织施工,一边还要招揽施工人员,给施工进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财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建筑企业的财力资源风险,主要以资金管理风险为核心。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资金管理风险中主要有垫资风险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过大的风险。在近年来,施工垫资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往往会到处拆借资金,从而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3.物力资源管理风险。由于有的工程项目资金存在不到位的情形,或者还有恶意拖欠工程款的,这就使有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着自己预订的计划,在建材市场价格波动前做好所需材料购进合同的签订完成,由此可能造成了材料成本加大和不能及时采购材料影响工期的风险。
(三)施工安全管理风险
目前,大多中小建筑企业在安全方面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但对施工现场行之有效的实施监管力度并不是很大,由此引发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增加了建筑企业的安全风险。
二、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注重投标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决策过程中,管理层应该提前做好预测工作,一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去施工地了解当地的施工环境,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工作,以便管理层预先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对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订立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所潜藏的经营风险,都要做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出详尽的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三是及时掌握市场上的要素价格变动,能够在招标报价时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四是建筑施工企业要与业主搞好紧密合作的关系,提前了解业主的资信情况,业主风险往往是施工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风险,一定要在投标前期承接施工项目以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调研,使企业能够对以此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对资源管理风险的具体手段
1.强化劳务施工队的计划管理,降低劳务风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专业施工队为主,有计划的对施工队人员的配置是否稳定,人员技术是否多元化,能否应对所要施工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做认真细致的了解,没有好的施工队合作,对工程的质量、工期进度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选择有能力的专业劳动力分包企业,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可以降低以此带来的风险。
2.加强资金监管,减少施工垫资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主即建设单位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施工企业垫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急于承揽工程项目,通常会违心地进行垫资施工和提前交纳大量的履约保证金,再根据施工进度去索要工程款,又会引发工程款被业主或建设单位长期拖欠不付等因素,以致于不少施工企业最终被拖垮倒闭。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避免施工垫资风险所导致的拖欠款等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以降低垫资带给企业的风险。而对于保证金这一块,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返还方式和时间加紧催收,明确责任人,确保款项按期收回,避免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
3.对物力要素风险的规避措施。一是在投标或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把市场价格波动因素考虑进去,减少因建材市场价格不稳定带给企业的风险;二是施工企业对设备的购置、租赁等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做好购置和租赁的支出计划、现场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工程完工后的保管和租赁期到了的及时归还制度,强化管理,避免造成浪费损失。
(三)加强安全在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建筑市场;企业;经营风险;预防措施
Abstract: Looking at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business risk is increasing, if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not be put in place, it is bound to bring great loss to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of this topic firs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onal risk, then discusses some concret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rket;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环顾当下的建筑市场实际,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辨识的能力,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在对经营风险有所辨别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对应且科学的防范处理措施,在经过科学处理后可以有效地转化和减少风险。笔者在实践中对该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先就该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建筑工程的经营风险种类
1.因低价中标导致的利润风险
环顾目前的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愈发剧烈,低价中标的模式应运而生,从其效果来看,低价中标让施工企业中标的概率大大增加,不过随着而来的也导致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特别是近几年一类工程三类取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就目前这种建筑环境而言,一个企业如果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势必不能彻底走出因低价让利中标而带来的低效囧境,带来企业潜在利润风险的增大。
2.因巨额拖欠款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近几年国内的建筑市场和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拖欠工程款的问题表现越来越严重。从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尤其是到了年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尤为严重总额,究其原因,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方面:
(1)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供求关系失衡,僧多粥少现象严重,恶意竞争,加上工程结算还存在着故意拖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催讨工程款的时机上的延误,导致财务风险。
(2)国内,建筑市场法制目前还非常的不健全,致使建筑市场的交易秩序处于混乱状态,经营行为在法制监督缺失的状态下,“拖欠有利”的不良风气盛行。
3.施工合同存在不平等性导致的履约风险
正是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愈发增加,导致甲方在许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利用竞争激烈的实际,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施工企业在与其签定的施工合同中存在着较大的平等性。像“垫资施工”普遍成为了投资方降低自身资金成本、将经营风险转嫁转嫁给施工企业并榨取后者利润的做法。
4.项目管理上的粗放不细腻导致的效益风险
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施工企业自身对项目管理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就目前的管理实际来看,管理薄弱、管理效率低下、机制不合理是较为普遍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导致工程成本风险的增大。
5、垫资风险
投资者在不给付预付款的情况下,要求施工企业带资施工到工程一定部位,或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预缴一定数额的工程履约保证金。垫资的方式包括:带资施工、形象节点付款、低比例形象进度付款和工程竣工后付款等。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上,无论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房地产项目、民营投资项目还是基础设施项目几乎都涉及这种法律、行政规定和市场交易习惯并不明确的行为。不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及其利息有约定,请求按照合同约定返还垫资款和利息的,应当予以支持”,从而确定了垫资合同有效的处理原则,因此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说,承接这类工程要承担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施工企业经营部门以及法纪部门对建设方的全方位考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资料的查证。应该对已有复印件的资料要求对方提供原件核对;对要求补充提供的资料要求提供原件并复印备存。重要查证以下内容:(1)主体是否一致,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已年检。对合作开发的项目更要重视主体。(2)土地使用权证和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规划设计条件与方案的差异。(3)总体方案是否已经审批。
6、施工材料价格上涨,是成本目标失控的最关键因素,是项目部工作的重点
材料价格的极不稳定,会给我们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有关资料显示,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一75%。可以说,材料市场价格是施工企业利润的晴雨表,如果材料价格上涨10%,将会使造价提高6%一7.5%。不幸的是,材料价格不是施工企业能够控制的,特别是几种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的价格上涨的幅度有时候会大大超乎我们预料,在利润微薄的建筑市场中,这样的经济风险对施工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7、工期是施工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工程建设工期的要求往往很紧迫,加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意外情况,使得我们施工企业在工期上压力非常大。而业主往往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对逾期违约金的规定非常苛刻,一旦不能如期竣工,施工企业每天都要承担违约金,动不动就罚款伍千/天,有的竟然高达上万元/天。反之,建设单位违约,对其处罚却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根本起不了对其的约束作用,因而会导致工程进度款的延付、结算时间的拖延,结算款的延付等等,严重影响我们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8、轻视合同风险分析
在签约前我们往往只注重几个大的方面,如取费费率、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等,而忽视了一些看上去比较小的方面如文物保护的费用、办理各类应该由建设单位办理的证件费用等等。这些方面对于一个几千万的工程来说虽然算不了什么,但如果一旦出现,往往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材料供应;物流
[中图分类号] 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59-03
[作者简介] 周盛世,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牟 青,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房庆军,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山东 青岛 266520)
一、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内容
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的一致性研究。建筑经营管理理念是以合同作为主导,根据建筑工程可分为长期合作关系与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长期合作关系关注点在于双方的合作目标与项目绩效,面向特定项目的合作则关注各方合作与互惠的连续性。无论是长期合作关系项目还是特定项目,供应链管理理念强调的都是战略伙伴关系与联盟,打造强有力的建筑供应链,需要达到合作、双赢的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上的一致性。
2.满足生产需要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组件,依据批量运送、批量生产、照单组装等供应链的类型细分,寻找各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其需求是生产导向型的、稳定的精细生产,而在其下游,需求是变动的、柔性的。关注供应链和施工现场的衔接面,对施工现场采用价值流程分析与供应链重组,解决诸如待料、征地拆迁、变更、与各类利益人的纠纷等导致窝工、停工等相关问题。
3.施工过程中资金保障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保障建设资金,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拖欠工程款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单纯从资金流视角对建筑供应链的探讨文献很少,更多的是抓住供应链是价值链的实质并从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在伙伴关系的构建中,信誉与支付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每年拖欠民工工资绝大多数产生在建筑行业。因此,资金保障与合理的支付体系似乎十分棘手,建设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已收到一定成效。
4.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正越来越成为决策的重要资源,建筑供应链中的信息类别繁多,而建筑所涉及的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也不同,他们对信息关注的焦点、程度;信息的获得、处理、转移的态度各异。建筑项目的管理常常围绕成本、时间、质量来展开,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决策者或沟通者,信息的有效流动影响了项目的这三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需要有清晰的模型来理解信息流动的路径。
5.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研究。建筑项目周期长,资金及劳动力密集,涉及的利益主体方多,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影响了其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建筑供应链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框架,构建了面向项目管理流程和信息的模型,强调在风险管理中可共享的知识驱动型方法,以及定义通用的风险术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特定项目的风险条目、风险转移和应对措施。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给出建筑供应链的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络链结构。
三、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途径与方式
1.ERP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ERP以“平衡供需”为目的,能使主要业务流程集成化和自动化,能共享数据和业务活动结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必须看到:资源的有限性同建筑企业扩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各个企业面对社会的压力都非常大,要想有效地管理企业,必须实施企业资源计划。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实施途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目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逆向物流。
(1) 实施供应链系统各环节的绿色设计。供应链有关各方应密切合作,不仅包括设计者和制造商,还要包括供应商和材料专家,即在多方之间充分沟通、信息共享、协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绿色设计。实施绿色设计,改善和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必将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供应链系统企业实施绿色材料工程。绿色材料的使用,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密切合作,制造商与供应商应就绿色材料展开广泛的探讨,制造商应就材料的供应提出绿色要求,并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绿色材料建设中,有条件的可提供培训和技术上的支持,与供应商紧密沟通、协作,共同树立“环境成本”观念。加大对具有污染性材料的限制和抵制力度,从生产源头给予消灭,在流通领域给予取缔,确保绿色材料、节能环保型材料工程的实施。
(3)树立供应链系统企业绿色营销观念。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所进行的环境努力。供应链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企业的这一行为必将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4) 实现供应链系统绿色物流。 实施绿色物流既可以大大减少废物的产生,又可以降低成本。设计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并保证其畅通,做到绿色回收,实现再使用、再循环。
3.关联供应链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库存周转率、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为此,国家呼吁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倡导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联供应链是指在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双重的情况下,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生产废弃物在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21世纪人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持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而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关联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绩效双赢的有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发展战略,这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解决的问题。
(1)材料供应商延迟供货与质量缺陷。材料供应商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性能。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建材品种多、数量大,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木材等大宗的建材以及各种装饰材料。因此,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提供材料。机器故障、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应商与采购方的纠纷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2)施工网络进程与物流配送衔接偏差。一方面,不可抗力的产生诸如暴雨、洪水、台风等异常气候条件及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甚至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施工材料配送的可靠性是决定企业所需库存及按时竣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物料发错地方、未预料到的不利地质条件、现场操作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其他各种质量事故等都将导致施工过程的临时中断。
另一方面,受时间和空间控制的物流配送过程是供应链管理的瓶颈。供应链链式结构的特点是构成物流配送运输中延迟问题的实质。在链式结构中,误差逐级向上逐层传播并叠加放大,偏差与不确定性也将成倍增加。物流配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不确定性,同时不确定性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传播,如交通事故、交通堵塞、道路维修导致交通改线等偶发事件将导致供应时间延迟,而延迟的累计效应将导致交货期的不确定,它直接影响施工进程和交付时间,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3)上下游之间需求信息的不对称。需求信息难免存在偏差,需求信息的不确定可能带来不准确的市场预测。供应链上每一节点的企业只根据相邻节点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和库存并进行生产,需求信息的偏差会沿着信息流方向逐级放大。于是,处于供应链源头的物料供应商得到的需求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之间有很大的出入。供应链两端需求信息总体偏差的量级要比其间相邻两节点的偏差量级大得多。建筑企业涉及面大,其供应链相对复杂,信息经过供应链的传播,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附加给信息流一个系统误差,误差不断放大造成信息失真,不确定性随之产生。此外,下游客户喜好的易变性会引起不规则的购买倾向,其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上游供应商不准确的市场预测等都将带来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
2.应对措施与方法。供应链的网状链式结构决定了不确定性的存在,针对系统中各不确定性因素的相对影响,研究如何降低甚至消除供应链管理中这些因素。
(1)确定合理与科学的库存量。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库存,具备足够的库存维持量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项保险措施。不确定在供应链中的传播是复杂的,而现在还没有能精确计算出生产过程中库存量应有大小的方法,因此,目前建筑企业只能按传统方法依赖于经验决定材料库存量。此外,建筑企业必须正确评估企业当前库存量,才能做到对材料的供应量心中有数。第二,供应商的下游客户应跟踪收集并认真分析其上游供应商供应延迟的一些数据,如供应的平均延迟及准确性能等,从而有助于决定库存。第三,在供应方与采购方之间建立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使材料供应商能够共享总承包企业的信息,从而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造成的不确定性。采购部门作为供应商与生产部门联系的纽带,应协调供应与生产的关系,尽量选择专业采购人员进行采购,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不确定性。最后,从战略的角度选择合适可靠的供应商。多头采购易增加不确定性产生的可能,因此,应尽量采用较少的可靠的供应商,这样有利于双方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质量亦有保证。
(2)建立工程物资采购供应信息化系统。即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上的原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公司、施工企业、客户方及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共享及快速传递,使上家获得下家需求信息的原始来源,提高预测精度,使之能对客户需求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保证决策的可靠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避免需求信息逐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延迟和信息偏差累计效应造成的库存浪费。同时,对各种变化造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的跟踪,做好计划与预测。通过建立透明的、共享的信息系统,使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施工过程各工序之间保持准确、快速、可靠的信息交流,避免信息失真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加强物质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硬件保证,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以及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网络。要求总承包企业与供应商、分包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从而能有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合作伙伴的生产需求。
(3)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能。精简优化供应链,消除冗余环节,尽可能使流程合理化,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安排充足的提前期;优化运输路线,采用便捷可靠的运输工具和路线;加强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控制和及时信息反馈;选择地理位置适宜的供应商,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不确定的可能;选择第三方物流,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战略的观点考虑降低不确定性,对施工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采取一定的激励或奖惩措施,使施工生产过程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杨耀红.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5,(3).
[2]刘北林.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策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