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病毒防治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病毒防治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西红柿;病毒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22-1

病毒病是西红柿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有:蕨叶、条斑、巨芽、卷叶、黄顶、曲顶、丛矮、丛枝等类型,由于发病后治疗效果差,受害田常造成30-40%减产,且果实品质低劣,有的甚至提早拉秧。尤其是秋延后栽培,由于这一茬幼苗期处于高温季节,气温干燥且日照强,田间蚜虫量大,发病率达50%以上,成为秋延后西红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严重影响该茬西红柿的品质、产量,甚至绝收。笔者几年来一直到田间地头从事蔬菜技术指导,将实践中关于西红柿病毒病的体验,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1 传播途径

烟草花叶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种子也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此外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致番茄发病。

2 发病条件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菜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时发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种类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变化,春夏两季烟草花叶病毒比例较大,而秋季以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因此生产上防治时应针对毒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丛矮病毒汁液传毒,该病毒进入寄主,必须在土壤积水的条件下,通过损伤的根细胞侵入。曲顶病毒以甜菜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半持久性传毒。巨芽病和丛枝可通过嫁接传染。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如:金棚一号、合作908、鑫冠、经典等。

3.1.2 实行无病毒种子生产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40-5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min。定植用地要进行2a以上轮作,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

3.1.3 实行2a以上轮作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寄主抗病力。施酵素菌泡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过施氮肥。

3.1.4 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 (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定植时要求苗龄适当,带花蕾,但又不老化。(2)适时早定植,促进早发;利用塑料棚栽培,避开田间发病期。(3)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晚打杈,早采收,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增产灵可提高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

第一穗坐果期应及时浇水,坐果后浇水要注意加粪稀和化肥,促果壮秧,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苦苣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3.1.5 设施栽培加大放风,不撤除棚膜,用作遮阴防雨

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AS300倍液,或1.5%植病灵EW1000倍液,或20%病毒AWP500倍液,或5%菌毒清AS400倍液。

3.3 激素处理

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雾,此外喷施α-奈乙酸20mg/kg增产灵500100mg/kg及1%过磷酸钙、1%硝酸饵作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3.4 早期防蚜

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预防TMV侵染,在带毒的甜菜叶蝉等昆虫向番茄田迁飞之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喷杀虫剂灭虫。设施栽培采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

3.5 采用防病毒新技术

(1)应用弱病毒疫苗N14 和卫星病毒S52处理幼苗,提高植株免疫力,兼防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也可将弱毒疫苗稀释100倍,加少量金刚砂,用每平方米2-3kg压力喷枪喷雾。

(2)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诱导番茄耐病又增产。

(3)应用卫星病毒RNA(S52)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即人工合成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的单体和双体基。

(4)采用病毒钝化剂,用鲜牛奶或生豆浆100倍液喷雾。

3.6 生物防治

防治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IU/ml,浸2h,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西红柿每穗开花结果较多,选留坐果良好的20-30个果,其余去掉。

4 采收

待果实成熟后即可采摘。

第2篇

朝天椒,是一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但在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易感染病毒病。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时高达90%,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现将其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田间主要症状朝天椒病毒病田间典型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心叶枯死,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斑,心叶枯死.造成顶枯;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落花、落果。经鉴定.第一种症状的病株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危害所致;第二种症状的病株为辣椒脉斑驳病毒(pvnv)侵染危害所致。

2 发病特点。①传播途径:一是由介体传播。主要以田间的各种蚜虫、螨类等为介体传播病毒。其中以有翅蚜的传播最广。它们的发生量与迁飞期可以直接影响辣椒病毒病流行的范围、程度和时间。二是由非介体传播.即通过种子和病残体带毒传播。另外,接触传染也是一种非介体传播方式,即生产、移栽、整枝、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

②环境、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据调查,露地栽培、移栽早的椒地发病重;土质差、未浇水的椒地发病重。同时,持续高温、干旱、少雨有利于病毒病发生。此外,椒农进行农事操作时,易造成人为传毒;椒农自己留种参差不齐,造成种子带毒率高,有利于发病。

3 综合防治技术。实践证明。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防治朝天椒病毒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①播前进行种子消毒:椒农留种应选取不发病植株、且形状好的果实留种。在播种前一定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可用45~50℃热水浸种20分钟,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多次清水冲洗后催芽,提高发芽率,同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②防虫网室育苗。搭建防虫网棚,并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苗床上苗长至4片真叶时,移栽到棚内营养钵进行管理。当钵内苗长到9片真叶时,可移到大田栽培。

③合理密植。据调查,椒农每亩习惯种植1200株以上,植株开花结果时,行间过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摘,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作时病毒传播。实践证明,朝天椒一般种植密度以每亩700~800株为宜。

④田间栽培管理。一是选择排灌设施良好、土质肥沃的非茄科作物连作。在生产上实行三樱椒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二是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且忌偏施氮肥,增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喷施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有机复合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硫酸锌溶液2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6%胺鲜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株拔出销毁,并用肥皂水洗手。三是采用地膜和遮阳网,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银灰色地膜对蚜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同时栽培地覆盖45%~65%遮阳网,有利于植株生长,并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一、辣椒病毒症状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种类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轻型花叶、重型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5种。

1.轻型花叶。病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也无畸形叶片。

2.重型花叶。除褪绿斑驳外,还表现为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瘦小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线斑,矮化严重。

3.黄化。病叶明显变黄,落叶。

4.坏死。病部组织变褐坏死或表现为条斑、坏死斑驳、环斑、生长点枯死等。

5.畸形。病株变形,出现畸型现象,如叶片变成线形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

在辣椒生产中,几种症状往往同时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的“三落”现象,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二、辣椒病毒病毒源

我国已报道辣椒病毒病毒源9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Y)、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脆裂病毒(TRV)(李树德,1995),部分地区鉴定到辣椒轻微斑驳病毒(PMMV)(向本春,1994)。CMV是辣椒上最主要毒源,可引起辣椒系统性花叶、畸形、卷叶矮化等,有时产生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TMV是辣椒上居第二位的毒源,主要是前期为害,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或落叶,尔后心叶呈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茎部斑面或顶梢坏死。PVY在辣椒上表现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导致花叶、矮化、果少等症。PVX使辣椒产生系统性重花叶和叶脉深绿。AMV在辣椒上产生系统性花叶或褪绿黄斑。BBWV造成辣椒叶片系统性褪绿、斑驳,花蕾变黄,顶枯,茎部坏死及整株萎蔫。

我国CMV和TMV是发病率最高、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辣椒病毒病主导毒源,其次是PVX、PVY,但在天津地区发病率较高,TEV、BBWV、AMV、TRV、PMMV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主要病原病毒在田间的消长动态是,TMVV发病较早,6月中旬前发病率高,6月中旬后CMV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发病高峰,复合侵染造成更大危害。

三、辣椒病毒病传播途径

辣椒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昆虫传播,如蚜虫传播;另一条是接触传播,如机械摩擦、人为接触传播。依靠昆虫传播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而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机械摩擦、人为接触来传播,辣椒种子和土壤也能传播病毒,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四、辣椒病毒病发病条件

辣椒病毒病发病与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密度有关,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辣椒降低了抗病的能力减弱,同时促进了蚜虫的发生、繁殖,导致辣椒病毒病严重发生;在辣椒定植偏晚或栽植在地势低洼、土壤瘠薄的地块上发病也比较严重;与茄科蔬菜连作,发病也严重;辣椒品种间的抗病性也不相同,一般尖辣椒发病率较低,甜椒发生率较高。

五、辣椒病毒病的药剂防治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重农业防治,及时消灭传毒介体(蚜虫),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在生产中病害大发生时主要采取化防措施,具体应用药剂如下: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浸种15~2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2.栽培措施

每畦辣椒可套种一行玉米,利用玉米阻挡蚜虫迁入传毒。定植时,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洗手消毒,工具最好也要消毒。在进行整枝、打杈、摘果等操作中,手和工具也要用肥皂水冲洗。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3.物理防治

高温干旱时,棚室可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化纤网等设施育苗栽培,能减少蚜虫侵入,还能防止高温为害。铺挂银灰色膜避蚜,利用蚜虫有趋黄色的特点,黄板诱杀,也能起到灭蚜防病效果。

第4篇

一、发病症状

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田间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坏死枯顶,即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型,心叶枯死,造成枯顶;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落花、落果。

二、综合防治技术

1.播前进行种子消毒:留种应选取健康植株,挑选形状好的果实留种。种子消毒可用50~55℃热水浸种20分钟(种子刚放入55℃热水时要不断搅拌5分钟),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多次冲洗后催芽。

2.防虫网棚育苗:搭建防虫网棚,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辣椒苗长到3叶1心时,移栽到棚内营养钵进行管理。当苗长到7~8片真叶时,可移至大田栽培。

3.合理种植:由于黄灯笼辣椒分枝多,开展度大,一般种植密度以每亩栽800~900株为宜。个别椒农每亩种植1200株以上,这样刚开花结果时,封行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收。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作时病毒传播。

4.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2000~2500公斤,切忌偏施氮肥,应增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施用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有机复合肥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硫酸锌溶液两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6%胺鲜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株进行拔除销毁。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有效驱避蚜虫。

5.物理防治:悬挂黄、蓝虫板,捕杀蚜虫、蓟马等害虫效果显著,可减少喷施农药次数达5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50元。具体做法:每亩悬挂黄、蓝虫板25片,每7米悬挂1片,40天左右更换1次,特别是在高温少雨天气效果更佳。

6.化学防治:防治蚜虫、螨类等传播介体,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如持续7~15天少雨高温天气,要及时观察黄灯笼辣椒心叶正、背面叶片是否有蚜虫发生,如有发生,以每亩用3%啶虫脒EC2000倍液或10%吡虫啉SP1500倍液喷施,均可迅速控制蚜虫。防治螨虫用8%阿维・哒螨灵EC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1500倍液喷施。喷药时叶片正、背面必须喷均匀,同时对椒地周边杂草进行喷药,防止带毒传播介体田间传毒,加重病害发生。

第5篇

1为害症状

1.1甜椒病毒病受害病株主要表现为二种症状:一是花叶坏死型。病叶上呈现明显浓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有的还出现褐色坏死斑,先是叶片主脉然后是沿叶柄、茎杆上发生坏死条斑、落叶、落花、落果,直至整株枯死;二是叶片畸形及丛簇型。叶、株变形如叶片增厚变窄呈线状,即蕨叶,或节间缩短,分枝极多,呈丛枝状,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也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三是黄化型。病株叶片变为黄色,但不出现落叶现象。

1.2甜椒炭疽病甜椒炭疽病症状有黑色炭疽和红色炭疽两种。黑色炭疽可使叶、果受害。中下部叶先发病,受害病株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呈褐色的不规则形状,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果实上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并呈水浸状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上面密生许多黑色小点。干燥时病部易破裂,潮湿时病部周围有水渍状圈。红色炭疽多在果实表面形成黄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斑,后期病部凹陷,有轮纹状排列的橙红色的小粒点。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粉红色粘稠状物溢出。有时果柄也会出现褐色不规则形状的陷斑,干燥时常裂开。

2发生原因

2.1甜椒病毒病引起病毒病的病源有10多种,在我国以黄瓜花叶病毒为主,是花叶坏死型病毒病的病源;其次为烟草花叶病毒,是畸形及丛簇型病毒病的病源。其中,黄瓜花叶病毒是通过蚜虫传播,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蚜虫传毒,并且还可降低甜椒的抗病性;烟草花叶病毒靠接触和轻微伤口传播,如通过市售卷烟中病毒通过吸烟人的手传病,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还可通过定植、整枝打杈,打扫等农事活动传播。管理粗放的田块病重,感病越早的植株病越重,定植过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的地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2.2甜椒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种子表面或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附着在病残体上于土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寄主伤口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7℃。相对温度85%以上。因此,高温、多雨、闷热、潮湿的气候适宜发病。棚内窝风、积水、种植过密、氮肥过多以及病毒病、日灼病重的地块,甜椒炭疽病发病严重。

3防治技术

3.1甜椒病毒病防治

病毒病要以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1.1选用抗(耐)病毒病品种。如茄门、农大40、吉林3号等品种。

3.1.2种子处理。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25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催芽。

3.1.3栽培措施。(1)施足底肥,深翻,高起垅,增施磷钾及硅钙肥;(2)适当早播种、早定植,合理密植,争取在高温季节到来前,植株可封垅降温,减轻病害发生;(3)与高秆作物实行套种。每6行甜椒种1行玉米或每1米甜椒点种1株玉米或菜豆,既可遮阳,又能阻止蚜虫迁飞传毒。(4)在进行打杈等操作时,要先用皂液洗净手,再由健株到弱株病株的顺序进行,以防人为传播病毒。

3.1.4防治蚜虫。防病先防虫。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并注意喷施到蚜虫着生的心叶及叶背皱缩处,不要漏喷。

3.1.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宁南霉素300倍液喷雾2~3次,间隔7天。或用31%绿亨吗啉胍,三氮唑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加上人用病毒唑30毫升加上0.1%硫酸锌溶液配成混合溶液喷施,利于甜椒生长,防效较好。

3.2甜椒炭疽病防治

3.2.1选用抗(耐)炭疽病品种。如早丰1号、长丰和茄椒等。

3.2.2种子处理。种子用55℃温水浸种,恒温30分钟,移入冷水冷却,晾干后播种;或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或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0小时,捞出放入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l小时,冲洗后催芽播种。

3.2.3栽培措施。(1)实行与瓜类、豆类2~3年轮作;无病株留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果、病残株及病叶。(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3)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种植过密,田间注意排水,亩保苗8000~12000株。

第6篇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PCV-2 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发病类型主要有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H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

(一)传播途径

猪对圆环病毒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并可从尿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后经口腔、呼吸道、蚊虫叮咬(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只。怀孕母猪感染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感染圆环病毒的公猪,在其中可检测出圆环病毒DNA,说明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二)临床特征

患猪体温40℃~ 41℃,精神不振,背毛粗乱,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鼻流脓性分泌物,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皮肤出现小米粒至花生米大小紫红色丘疹,约有20% 的病猪出现贫血、黄疸。

(三)病理变化

淋巴结肿大4 ~ 5 倍,尤以胃肠系膜、气管系淋巴结明显,切面呈均质苍白。胸腔有黄色积液,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间质增宽,严重病例肺泡出血;心包积液,心耳充血坏死;肝脏呈土黄色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胶冻样液;肺肿大有出血点,边缘有锯齿状坏死灶;肾脏肿大、苍白,有散在白色病灶;胃在靠近食管区有大片溃疡形成;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充血和出血点。

(四)危害

1. 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肠炎。

2. 饲养成本提高。猪群料肉比提高,日增重降低,猪群整齐度差,僵猪、弱猪多。

3. 免疫抑制。圆环病毒的存在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病变,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对抗原和疫苗的免疫反应,导致其他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免疫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程度。

(五)诊断要点

断奶后仔猪消瘦、咳嗽、腹泻,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或无效,有条件的可做病毒分离鉴定、免疫萤光或原位核酸杂交确诊。

(六)预防措施

1. 饲养管理。(1)全进全出。(2)优质的原料。(3)适宜的猪舍环境。(4)合理的密度。(5) 定期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培育健康猪群。

2. 遗传育种。在国外品系的主要三个品种中,与大约克和杜洛克相比较,长白系的猪对圆环病毒更为敏感。

3. 做好基础疫苗的免疫。必须做好猪瘟、伪狂犬、蓝耳、支原体、细小病毒等基础疫苗的免疫工作。

4. 加强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做好后备母猪和生产母猪免疫,减少圆环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疾病,同时降低母猪群的带毒和排毒量,减轻仔猪的感染压力。

(1)后备母猪。配种前两次免疫圆环病毒灭活苗(哈兽维科2 ml、勃林格1 ml),间隔3 周。

(2)生产母猪每年免疫3 次(哈兽维科2 ml、勃林格1 ml)。

(3)仔猪免疫。 圆环病毒2 型灭活苗(哈兽维科) 1 0~ 1 5 日龄首免0.5ml/ 头,30 ~ 35 日龄二免1 ml/ 头。

5 、提高猪群免疫力。断奶后7 d 开始在仔猪过渡料中添加芪黄素( 北京生泰尔)200 g 或黄芪1 千克/吨料, 连用20 d。

(七)治疗经验

1. 聚维酮碘1:500 倍液,1 日2次喷雾猪体及栏舍,7 d 后改1 日1次。

2. 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清瘟败毒散+顽热血虫净+黄芪多糖拌料, 连喂7 d。

3. 不吃料的患猪可选用头孢噻呋、黄芪多糖分别肌肉注射。抗生素类对圆环病毒虽无多大治疗作用,但可以控制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

对发烧41℃左右的猪,可用酒精或高度数烧酒擦猪背胛部。

4. 肌肉注射: 蓝圆混感康+抗之霸,每天2 次,连用2 d。

(八)体会

1. 冬季免疫圆环疫苗时, 要充分考虑到副猪嗜血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问题,单独使用圆环疫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要配合自家苗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的使用。

2. 圆环病毒高发期是在蚊虫出现的季节,因此在蚊虫出现之前就要免疫圆环疫苗。

3. 疫苗使用时, 要注意灭活疫苗的回温。从保鲜冰柜中取出疫苗后要回温后才可使用。

第7篇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扩大,使得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更新,师生不用再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就能获得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专题讨论、科研结果的相互交流,不用再走近图书馆就可以查阅想查的资料、看自己想看的书籍,所以计算机网络在高等院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学效率。但是一切东西有利就有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存在严重威胁了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能会导致高等院校重要内部信息的外泄、应用程序的瘫痪等,阻碍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发展。所以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必须做好病毒防治工作,从而确保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

1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自身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在其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缺陷和漏洞的存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BUG、I/O非法访问、访问控制的混乱等;一方面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文件的存放位置、数据库文件的格式以及输入口令的加密机制等安全隐患;一方面是网络软件和服务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Finger安全隐患、匿名FTP安全隐患、Telnet安全隐患以及E-mail安全隐患等。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成为了黑客攻击高校院校计算机网络的首选目标。

1.2 高等院校机房软件系统存在着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机房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由微软公司设计的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NT、Windows2002、WindowsxP等,首先这些系统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微软公司以及一些软件开发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补丁程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因为该系统是由微软公司设计,该公司的内部人员应该非常熟悉这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内部人员也有可能会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或者是窃取一些重要的信息从而谋取财力等。

1.3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只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而忽略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认为要购买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却不注重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高等院校轻管理主要体现在不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杀毒,计算机网络在高等院校的应用十分频繁,有的使用者为了节约时间,从来不关闭计算机,使计算机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这样给病毒的侵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外,这样对计算机设备的损坏也非常严重,会导致一些设备快速老化,这用对防止病毒的入侵同样没有好处;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过长,可能就已经存在一些病毒,但是使用者却很久不对计算机进行体检、杀毒以及漏洞修补,从而也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技术

2.1 使用防火墙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技术

防火墙是由Check Point创立者Gil Shwed于1993年发明并引入国际互连网的一项信息安全的防护系统,其主要是按照特定的规定,允许或者阻止传输的数据通过,所以它能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使用基于客户端的个人防火墙或过滤措施,并且在防火墙中安装最新的安全修补程序,这样可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的进行修补。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一些自动的补丁管理策略,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修补。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安全隐患以及高等院校机房软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确保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2 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教师使用,为了确保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在平时,老师只提供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方法,但是很少给学生讲述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常识,而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习惯又会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坏,所以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遭到病毒的侵害。所以高等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通过相关知识的教育,给学生发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书籍,或者是举办一些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或者老师都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不被病毒侵害。

2.3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非常重要,这在很多的高等院校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例如,可以颁布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则,该规则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维修以及杀毒等内容,另外还要安全监督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规则的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还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电脑进行体检、杀毒,比如每天晚上11点左右必须对所有的计算机进行体检、杀毒,然后把所有的电脑关机,这样既可以防治病毒,同时也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在内部Web站点上开设“防病毒专栏”,并通过各种手段和防治病毒的厂家保持联系,一发现新的病毒及时在“防病毒专栏”上公布,从而提醒大家注意。

2.4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密码保护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密码保护,也是防治病毒侵害的重要手段,如果黑客无法破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密码,则很难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破坏,所以高等院校要十分注重计算机网络密码的设置。首先可以设置口令以及不同权限的账号,这是最为常用的加强密码保护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的入侵以及非法访问,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控制登陆者从计算机获取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获取的信息则让其通行,不能获取的信息则会阻止。另外,还可以对指定的软件进行加密,利用现代密码学的相关方法,对软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交换,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非法用户的窃取、拷贝、更改或者使用重要的信息。

第8篇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黄烟是韶关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逾2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雄、乐昌、始兴等县,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多年来是韶关市烟草生产上分布较广、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的一大类病害[1]。烟草感染病毒后,减产幅度可达20%~60%,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使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近年来,通过开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

一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 d内就表现症状。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接近成熟的植株感病,只在顶叶及杈叶上表现“花叶”,有时有1~3个顶部叶片不表现花叶,但出现坏死大斑块,称“花叶灼斑”,植株中下部叶片常有1~2片叶沿叶脉产生“闪电”状坏死纹。二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此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化,遇干旱或强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症状。

2侵染循环特点

烟草普通花叶病一般在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及杂草上越冬,成为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此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一般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2]。

3发病因素

烟草病毒病的流行及其强度,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是气候条件。据观察,吹干风、骤冷骤热、久雨后曝晴、久晴后突然连续低温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出现会导致发病流行速度极快,发病急剧加重。吹干风天气促使烟田早晚无露水,烟田水分丧失快,使叶片相互摩擦,造成病毒传染。骤冷骤热和连续低温阴雨天气使烟株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导致抗病能力相应降低。移栽时,烟农往往不注意,将病苗栽入大田后,长势很弱,叶色黄绿,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侧芽大部畸形,在烟田管理中,病毒传到健株上,使烟株发病。连年种植烟田和与茄科作物、蔬菜混种烟田,田间病毒源丰富,使病毒病发生重。病毒病的发病轻重和早迟与蚜虫发生程度和发生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4防治技术

由于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多,且多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需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实行水旱2年轮作,不种重年田烟,不与茄科作物和蔬菜混作[3]。选用抗病品种,既能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又有利于抗病品种推广。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清除苗床附近杂草。严格无毒操作规程,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适当提早播种、尽早移栽。地膜覆盖、主攻头烟、不留或少留二茬烟。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烟株抗病力。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注意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2个最易感病的阶段。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防病首先要治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防治上可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和药剂防治。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 d内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药防治。

第9篇

1 草莓病毒病的典型症状

草莓病毒病的典型症状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多种典型的症状。在生产上最为常见的有花叶。当草莓的植株出现病症时,叶片的叶脉稍透明,叶色深浅不一,形成斑驳花叶,病重时叶片凹凸不平,皱缩畸形,与此同时,病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草莓果实感染病害时,同样出现严重的畸形。不仅如此,还出现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几种症状集于一株的情况也很普遍。

2 草莓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草莓病毒病的病源病毒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只能在冬季尚还生存、种植的草莓上、多年生的杂草上、草莓种株做寄主存活越冬。翌年在存活的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造成草莓植株产生伤口的部位进行传染。蚜虫取食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适合草莓病毒病的繁盛和发生。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的园地发生较重。

3 草莓病毒病的防治关键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

草莓的品种不同,其对病毒病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在栽培时,为了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或者减缓危害,应选用对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日本99号,美国3号,女峰,大赛,竟香都是对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

3.2 增施有机肥料与加强中耕管理

土壤肥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草莓植株的生长是否健壮,因此,无论是露地或者设施栽培,均应施足有机肥,为草莓植株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应及时加强中耕除草,及时灭蚜,减少草莓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3.3 脱毒处理苗木

在农业科技发展的今天,苗木脱毒技术已成为病毒病防控的一条主要的、关键的技术环节,选用茎尖脱毒生化组培养苗,栽培培育脱毒种苗,在草莓的病毒病防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控制传染途径

蚜虫是草莓病毒病的重要传染载体,应注意对蚜虫的防治。首先,利用蚜虫的趋避性,设置防蚜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秋季移栽后种植,除要适当晚播避开蚜虫飞迁期,另外,在育苗时要及时灭蚜,灭虱,灭蓟马。加强设施草莓棚室的防虫网配置,是最有效阻断传毒媒介的措施。草莓苗移栽前,用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淋灌种苗,对于防止蚜虫和白粉虱会有30天以上的长效。对于防止蚜虫减少传毒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移栽前2~3天,用25%的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喷淋幼苗,药液除喷叶片外还要渗透到土壤中。每平方米苗床喷药液2千克左右。有很好的防治蚜虫和防治病毒病的效果。

3.5 药剂防治草莓病毒病

第10篇

关键词 ARP;绑定;监听;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74-02

0 引言

校园网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体,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不断增多,网上应用的日益丰富,广大师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校园网的安全建设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高校校园网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网络的管理较为复杂,校园网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经常会遭到一些恶意攻击。其中,利用ARP协议的漏洞对校园网进行攻击是近几年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都比较严重,病毒爆发时,会导致网速变慢,局域网内PC大面积掉线,网络通信瘫痪。ARP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它的攻击是基于基础网络协议的天然缺陷,所以其防治也比较困难,单靠传统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不能根治的。这就需要网络管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 ARP协议及ARP病毒

1.1 什么是ARP[1]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ARP是处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通信协议,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并对上层提供服务。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1.2 什么是ARP欺骗

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导致数据包不能发到正确的MAC地址上去,会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从而导致网络无法进行正常的通信。从影响网络连通的方式来看,ARP欺骗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第一种ARP欺骗的原理是截获网关数据。它通知路由器一系列错误的内网MAC地址,并按照一定的频率不断进行,使真实的地址信息无法通过更新保存在路由器中,结果路由器的所有数据只能发送给错误的MAC地址,造成正常PC无法收到信息;第二种ARP欺骗的原理是伪造网关。它的原理是建立假网关,让被它欺骗的PC向假网关发送数据,而不是通过正常的路由器途径上网。在PC看来,就是网络频繁掉线。

1.3 ARP病毒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简称ARP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毒,其使用ARP欺骗的原理,取得受害主机的信任后,再将病毒或木马传播给受害主机,由于其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干扰全网的运行,因此它的危害比一般的蠕虫病毒还要严重得多。

2 绑定技术介绍

2.1 IP地址、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绑定[2]

为了防止IP地址被盗用,通过简单的交换机端口绑定(端口的MAC表使用静态表项),可以在每个交换机端口连接指定的主机的情况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盗用。如果是可网管交换机还可以提供:IP地址、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三者的绑定。在交换机上配置了三者的绑定功能以后,交换机会检查每个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MAC地址,对于没有在交换机内记录的IP和MAC地址的计算机所发出的数据包都会被交换机所阻止,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ARP病毒的攻击,也有效地防止了内部网络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擅自修改自己计算机IP、MAC地址或者交换机端口号的行为。绑定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绑定是手工用命令在交换机端口上输入IP与MAC的对应关系表配置绑定,动态绑定是指通过配置命令在计算机上网的过程中绑定,断网后自动解除。

2.2 DHCP监听和ARP检测技术[3]

DHCP监听(DHCP Snooping)技术是DHCP安全特性,通过建立和维护DHCP Snooping绑定表过滤不可信任的DHCP信息,这些信息是指来自不信任区域的DHCP信息。当在交换机上开启DHCP Snooping以后,交换机会对DHCP报文进行侦听,并从接收到的请求或回应报文中提取记录并生成IP和MAC的绑定表。另外,DHCP Snooping允许将某个物理端口设置为信任端口或不信任端口。受信任的端口可以正常接收并转发DHCP Offer报文,而不信任端口会将接收到的DHCP Offer报文丢弃。这就确保了客户端从合法的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起到防止非法DHCP服务器的作用。DHCP Snooping与ARP检测相配合,可以防止ARP病毒的传播。

ARP检测(ARP inspection或 ARP detection)技术是用来检测非法的ARP请求的。它的工作是基于DHCP Snooping生成的绑定表的,只有IP与MAC都符合表中的绑定条目时,才能被交换机正确的转发。因为那个表是DHCP Server正常回应时建立起来的,里面包括是正确的ARP信息。如果这个时候有ARP攻击,利用ARP检测技术就可以拦截这个非法的ARP数据包。对于部分端口可以设置为可信任端口,对该端口不进行ARP检测。

3 绑定的具体配置

通过对绑定技术的研究,如果在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将IP地址、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三者进行绑定,可以有效防止ARP欺骗和攻击。根据校园网的特点,依笔者实际经验,将校园网根据功能和服务范围划分成两大区域,即教学办公区和宿舍区,每个区域内部划分成许多VLAN,然后对两个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绑定措施。对于教学办公区,主机上网地点相对固定,IP地址也由网管人员统一分配,因此采取地址静态绑定的方式;对于宿舍区,主机流动性强,IP地址都是自动获取的方式,故而采取地址动态绑定的策略。图一是办公区及宿舍区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各区域均是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模式。接入层设备均为可网管的,因此,直接在接入层设备上进行绑定配置。

图1网络拓扑示意图

3.1 办公区静态绑定的配置

如图1所示,教学办公区以H3C的E126A为例。假设接入该设备的用户所属VLAN号为11。具体配置如下:

[E126A-vlan11]arp detection enable

/* 进入接入用户所属的VLAN,开启ARP检测功能

[E126A-Ethernet1/0/1]ip source static binding ip-address X.X.X.X mac-address xxxx-xxxx-xxxx

/* 将IP与MAC绑定在相应的接入端口上,同一端口可绑定多条记录

[E126A-GigabitEthernet1/1/1]arp detection trust

/* 将上联的trunk口设为ARP检测可信任的端口

3.2 宿舍区动态绑定的配置

如图一所示,宿舍区以CISCO的C2960为例。假设接入该设备的用户所属VLAN号为21。具体配置如下:

C2960(config)#ip dhcp snooping

/* 启用dhcp snooping

C2960(config)#ip dhcp snooping vlan 21

/* 设定DHCP snooping作用的VLAN

C2960(config)#ip arp inspection vlan 21

/* 定义ARP检测作用的VLAN

C2960(config)#ip arp inspection validate src-mac dst-mac ip

/* 侦测有效客户端须满足src-mac、dst-mac、ip均无错

C2960(config-if)# ip arp inspection limit rate 100

/* 对access接入口设置每秒的ARP报文数量,超过100会被errdisable

C2960(config-if)#ip dhcp snooping trust

C2960(config-if)#ip arp inspection trust

/* 对上联的trunk口设为DHCP可信任端口,不作ARP检测,端口默认为非信任

4 结论

校园网在教学办公区实行地址静态绑定、在宿舍区实行地址动态绑定的策略后,从根源上杜绝了ARP病毒在校园网内的攻击,同时还解决了原办公区存在的私设IP地址造成网络用户之间IP地址冲突的问题。但是保障网络的安全还需要用户提高防范意识,注意经常升级操作系统、安装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和网络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雷建峰.使用双绑定技术解决校园网内的arp欺骗[J].科教文汇,2008,24:279-279.

[2]陶洪建.浅谈IP地址的管理及IP、MAC的绑定[J].科学咨询,2010,13:79-79,123.

第11篇

1 病原

经鉴定,寿光及周边地区丝瓜花叶病毒病的毒原种类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丝瓜花叶病毒病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发病较重。

2 花叶病毒病为害症状

上部幼嫩叶染病后,呈浅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小环斑,叶片皱缩;下部老叶染病后,呈黄色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变硬,叶缘缺刻加深,产生枯死斑,从下逐渐往上发展。果实染病,产生褪绿色斑,畸形,表现为细小扭曲或呈现出上小下大状。

3 传播途径

该病毒主要靠蚜虫、蓟马、烟粉虱传播;农事活动、汁液接触等也可传播。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活动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烟粉虱的活动适温为26~28℃;温度在16~22℃时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蚜虫为害重。

4 发病原因

种子带毒传播;高温空气干燥,适合病毒病发生;蚜虫、蓟马、烟粉虱等害虫频繁发生,加剧了病毒病的传播蔓延;农事活动中没有做好消毒,造成植株之间传播;风力作用,造成植株之间摩擦传毒;管理不善,植株徒长,抗病力弱,病毒病发生重。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 结合当地市场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选择抗病毒病强的丝瓜品种,如江蔬一号丝瓜、完美丝瓜、早香丝瓜、夏棠1号、3号丝瓜、潍科3号、4号丝瓜等。

②加强种子处理 丝瓜种子进行干热处理,即把种子放在70℃的恒温箱处理72 h,可钝化种子内的病毒;然后用10%磷酸三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泡20~30 min,进一步钝化病毒。

③及时拔除染病植株 丝瓜花叶病毒病,无有效药剂可以根除。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以防病毒传染到健康植株。

④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杂草(田间及周边种植前和收获后杂草), 消灭或减少虫源,减少病毒寄主。整枝打杈,摘除有虫老叶和黄叶,及时带到棚外销毁。

⑤减少人为传播 田间作业时,尽量减少人为传毒。在接触病株后应用肥皂洗手,再进行下一株或下一行。

⑥加强棚室内温度、湿度调节 通过小水勤浇、周边喷水、揭去地膜等增加空气湿度,遮阳网间隔覆盖、加大通风等降温措施来改善棚内高温、干旱的条件,白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晚上20℃左右,以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⑦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首先采用营养土或营养钵育苗,培育壮苗;其次,定植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作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前期追肥要少量多次,防止植株出现徒长。

⑧注意轮作换茬 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毒来源。与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2 物理防治

①悬挂黄色粘虫板 利用蚜虫、烟粉虱对黄色的强烈趋性,在棚室内悬挂涂有黄油的黄色板诱杀,规格为(50~60)cm×40 cm,板要高出植株10~

15 cm,每667 m2放置15~20块。

②通风口处设防虫网 用40目防虫网覆盖通风口,阻止烟粉虱进入。

③通风 开放顶部风口和南侧通风口通风,风不会吹动植株,可减少植株之间摩擦传播病毒。

④适时加盖遮阳网 加盖遮阳网后,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节棚内的光照,从而调节室内的温度,减少病毒病发生。

5.3 化学防治

①种衣剂拌种 用种子质量0.5%的35%种衣剂拌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②防治蚜虫、蓟马和烟粉虱 用1.8%阿维菌

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1 000~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维护;病毒防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08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借助计算机技术加快了改革步伐,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在人们运用计算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部分网络黑客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寻找系统漏洞,使网络稳定性受到破坏,并借机获得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信息资源。这不仅给用户合法权益带来损害,还给人们的经济活动造成极大不便。因此,为了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稳定,降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病毒防治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维护。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与相关信息处于安全使用、运行状态,且具有较强的保密性,不被外界因素影响、破坏。就当前情况来看,社会信息丰富,人们诸多生产生活活动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但是随着资源共享的实现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今网络黑客不仅数量众多,分布范围也极广,他们凭借着频繁的破坏性、攻击性活动获取企业机密信息数据,并借此赢取暴利。这种黑客活动不仅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的网络犯罪概率。相关数据表明,随着网络黑客的活跃,全球出现网络事件的时间间隔不到20秒,同时,计算机病毒可以在屏幕显示下控制信息,给用户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例如:曾经有人因为一种女鬼病毒突发心脏病死亡。由此不难看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不仅是泄露用户信息资源、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等问题,还关系到用户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倘若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很可能会给计算机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

2 应用病毒防治技术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2.1 做好重要数据备份

由于病毒具有较强的隐藏性和复制性,可能会给计算机信息造成破坏,用户要定期备份相关文件和数据,这样即使病毒攻击计算机系统,造成系统出现崩溃问题以后,也能最大限度恢复系统的原样,从而降低对系统的不利影响。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环境较为开放自由,病毒攻击计算机系统,给系统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受到破坏之前就做好数据备份等相关预防工作,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在备份数据时,应当对文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文件没有受到病毒的破坏、感染,为了避免出现病毒备份、复制现象,减少对主机的影响,最好采用远程装置进行数据备份。

2.2 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对计算机进行周期性的杀毒能够有效防范病毒攻击,降低感染概率。首先,用户要意识到杀毒软件的重要作用,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及时进行全面的扫描清理,以免有残留的病毒。同时,应当适时更新病毒库,以免出现新的病毒攻击系统。其次,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用户要打开防火墙装置,以防程序被未知的网页和插件篡改,从而有效避免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最后,用户需要定期升级软件,适时修补系统漏洞,减少病毒攻击系统漏洞的机会。

2.3 建立病毒防护体系

简单来说,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为计算机建立有效的防护机制,以便计算机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可以正常运行。通常,病毒防护软件顺利运作时,用户如果不慎打开或下载了带有病毒的网页、文件,或者受到了黑客的恶意攻击,防护软件就会迅速作出反应,对有关的文件进行拦截、查杀,提示带有的病毒代码,并帮助用户及时关闭相关的网页,有效阻止黑客攻击,从而保证计算机安全运行、正常运转。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系统,但假如用户安装的是盗版软件,就不能够充分确保计算机处于安全状态。究其缘由,是因为盗版的杀毒软件携带病毒,会在破解时留下安全漏洞,即使用户可以正常使用计算机系统,但是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所以,用户应当谨慎选择杀毒软件,杜绝使用广告渠道带来的系统资源,确保杀毒软件有正版授权,以便防护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4 加强防范邮件病毒

邮件是传播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途径之一,所以,用户要加强防范邮件病毒,理性拒绝查收不明来历的邮件。当前网络中的垃圾邮件不计其数,其中很大一部分垃圾邮件含有附件、网络链接,一旦用户下载了当中的附件或打开了网络链接,就可能会给计算机带来病毒感染威胁。虽然病毒经过伪装加工后,以看似安全的形式呈现,但这些附件和网络链接本质上都是病毒传输的载体。因此,不论邮件是否安全,哪怕当中的附件是一张看似无害的图片,用户也不能被其伪装的外表所蒙蔽,要理性地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以充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2.5 及时下载安装补丁

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来说,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都是量身定做的防护软件,但在设计这些程序的过程中,不论工程师多么谨慎、小心,程序或多或少都会有漏洞存在,一旦病毒制造者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就可能会给用户计算机系统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害。例如:冲击波病毒和恶意木马程序变种Trojan _ Agent.IXM等病毒的传播都是因为计算机防护软件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漏洞。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用户要及时下载安装补丁,适时升级杀毒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同时,在安装补丁的过程中,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正版补丁软件。

2.6 利用云数据防控病毒

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控方法,云数据处理能够及时有效地防治新型病毒。云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原理是,用户以云数据的方式上传多类型的病毒,然后通过云端构建的综合处理系统,对这些病毒进行分析、处理,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防治病毒的目的。当前,云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治病毒的作用。

3 结 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迅猛,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去了极大便利,但网络信息中也存在诸多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代码或指令程序,被激活以后会依照既定的设计指令修改计算机程序,并将在持续的复制感染中攻击计算机当中的文件,消耗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对信息输入造成干扰,严重的还可能会破坏、泄露用户信息,给用户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带来影响。因此,为了有效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有必要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定期对计算机杀毒,并加强防范邮件病毒,及时下载安装补丁,必要时也可以利用云数据对病毒进行防控。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志英.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及维护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

[2]王双,卢昱,陈立云,等.信息网络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5(1).

第13篇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辣椒 病毒病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64-01

1 种植结构

茂县涪江流域、岷江流域和黑水河流域菜农,为提高种植效益和增加土地利用率,长期在甜椒或微辣园中间套种植(间套种植果树、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增加复种指数,以换取更多的种植收益,蔬菜集中成熟期在高温、干燥的7月上旬至9月中旬。

2 发病特点与症状

2.1 发病特点

沿河谷一带适应区域,土地资源有限,为提高土地收益,长期将果树、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与辣椒进行间套种植,经调查,该区域病毒病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部分苗龄期均有感染),6月频发,7-8月流行。早晚温差越大,高温干燥季节、土壤贫瘠、有机质缺乏和蚜虫危害等区域,发病较重。以花叶型、坏死型、畸形型病毒病为主。

2.2 表现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病害具有,叶片皱缩、不平整、变小、变窄,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整体表现矮小。刨开观察,部分侧根枯死、散失生长和疏导功能,不走根。落花、落果、落叶较重,果实现花斑,果小,畸形,着色不匀,产量偏低,果实商品性较差。

3 防治思路

3.1 切断苗病毒病的传播介子或途径源。

3.2 培肥地力,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病害抵抗力。

3.3 勤观察、早预防,降低病害发生系数。

3.4 合理套轮种植,减少病害相互感染和残留。

3.5 选抗病毒的品种。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4.1.2苗床处理:对长期育苗床可采取换土或苗床土壤消毒,以减少育苗过程中苗龄期感病风险。

4.1.3种子消毒:种子用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转为催芽、播种的办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4.1.4适期播种:生产中,可适当错开辣椒病毒病发生高峰播种或栽植。

4.1.5合理轮作:应减少与十字花科或茄科作物的间套种植,合理轮作,间歇种植,减少病害传染,逐步控制病害发生。

4.1.6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壮植株,增强抗病性和合理密植,运用地膜栽培,提高地温,诱发新根生长。另外,加强田间水分调节和改善园区通风透光条件,也可减轻病害传染。

4.2 物理防治

4.2.1诱杀害虫:利用蚜虫等具有趋黄性特点,田间插挂黄板,降低虫口系数,减少病害传播和感染率。

4.2.2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观察,发病中心病株,应及时拔出,并带出园区集中销毁。

4.2.3合理遮阴诱蚜:在辣椒种植田间,采取间隔行零星种植高杆作物(如玉米),以起到诱害虫和减轻辣椒在烈日下暴晒,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病毒病防治有利。

4.3 化学防治

4.3.1消除传染源:整个生育期,如发现有蚜虫或蓟马,及时喷施具有胃毒或触杀功能的药剂,以减少病害传染。

4.3.2防治药剂:发病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全园喷施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张德咏,刘勇.辣椒病毒病及其防治药剂[J]. 长江蔬菜. 2002(06)

第14篇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病;种类;症状;影响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

1种类

目前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约有18种,类病毒1种,类菌原体2种。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其中国内已发现7种,即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AMV)、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1-2]。其余侵染马铃薯的9种病毒是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的病害。国内发现并报道的只有3种,即马铃薯杂斑病毒(AMV)、烟草脆裂病毒(TRV)、烟草坏死病毒(TNV)。自然侵染马铃薯的类病毒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马铃薯束顶病。

2症状

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条斑花叶病症状:在不同品种上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品种表现重花叶,有小枯死斑点或叶脉坏死,叶柄和茎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斑;生长发育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不脱落,呈垂叶坏死状。马铃薯皱缩花叶病症状:弱株系在一些品种上引起轻花叶,小叶尖脉间花叶,叶尖扭曲,顶叶片卷叶;强株系侵染后产生明显花叶,叶片严重变形,有时叶柄、叶脉坏死、植株矮小。马铃薯卷叶病症状:病株叶片边缘以主脉为中心向上卷曲,严重的卷成圆筒状,病叶呈革质,块茎小而密生,其内维管束变为黑褐色或发生网腐症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症状:叶和茎成锐角向上束起,叶片变小,常卷曲,半闭半合,全植株失去润泽的绿色,块茎由圆变为长纺锤形或圆筒形,芽眼突出,有时有纵裂纹。在田间很难根据症状类型确定病毒种类,因为不同品种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症状差异很大,而且田间复合侵染较多,症状的变化也很大。

3侵染循环途径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靠块茎一代代传下去,实生种子带毒率很低,但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PVX在田间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的,如叶子相互摩擦,切刀、农机具等均可传播;PVY则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蚜虫的传毒率很高;PLRV是以蚜虫持久性传毒,在虫体内经一定的潜育期后,即可传毒,可保持传毒力2周。当年感染的植株往往只有一部分块茎带毒,对已形成的块茎,病毒可能已来不及侵入。

4影响因素

一是温度。在马铃薯生长季节,尤其在结薯期遇上高温,会加重马铃薯的病毒病。因为马铃薯适于在冷凉地区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生长,温度过高会抑制植株生长和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高温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等)的繁殖、迁飞和取食活动,有利于病毒迅速侵染和复制,减弱马铃薯自身的抗病性,因而加重了病毒病害的发病程度。二是蚜虫。在田间有带毒植株的情况下,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与病毒病发生及流行的轻重呈正相关,尤其是田间有翅蚜的数量和迁飞直接影响病毒在田间的传播。三是品种的抗病性。在相同条件下,品种的抗耐病能力不同。此外,栽培和贮藏条件,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毒侵染危害的程度[3-4]。

5综合防治措施

5.1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病毒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5]。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侵染,难以育成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应根据当地主要病毒病害种类,有针对性地选育抗该种病毒病的品种。在中原二季作和南方二季作地区,采用秋、冬季留种;西南混作区,采用高山留种等措施,对减轻马铃薯病毒病也有一定效果。

5.2利用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

所有的马铃薯病毒都能通过薯块传播,种薯是生产中大多数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初侵染来源,因此采用脱毒种薯是目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先进、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薯生产采用块茎繁殖,其繁殖系数低,生产速度较慢,而且在繁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毒病和其他真菌、细菌病的再侵染。因此,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西南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以县为单位普遍建立了4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即网室生产原原种—原种场生产原种—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二是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治病毒再侵染。选择气候冷凉、地势开阔、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种薯生产田,周围至少500~600 m内不能有马铃薯一(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6页)

般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如苜蓿、烟草等。催芽可提前出苗,苗壮,苗齐,增加每株主茎数,促进早结薯和成龄抗性的形成。春播播期尽量提前,整薯播种。切块播种时,必须严格进行切刀消毒。为了获得更多小薯,种植密度一般为10万株/hm2左右。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式,播种时结合施肥施放防蚜颗粒剂。合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以防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和植株成龄抗性的形成。从蚜虫出现开始,每隔7~10 d喷施1次灭蚜药,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施。在苗高10~20 cm、现蕾期、开花期各拔除病株1次。逐垄检查,发现病株连同新生块茎、母薯彻底拔除,小心装袋,带出田外深埋30 c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并可避免病毒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和已感染的病毒传到块茎。刈蔓在蚜虫迁飞高峰后10 d进行,再经10 d左右收获。

6参考文献

[1] 吕文清.植物病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上、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第15篇

当感染病毒后,对系统做出各种修改和破坏,经常出现系统错误或系统崩溃,系统反应变慢,网络拥塞,有时病毒会使受感染的系统出现自动弹出网页、占用高CPU资源、自动弹出/关闭窗口、自动终止某些进程。

2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

2.1电子邮件传播一些恶意电子邮件HTML正文中嵌入恶意脚本,或电子邮件附件中携带病毒的压缩文件,这些病毒经常利用社会工程学进行伪装,增大病毒传播机会。

2.2网络共享传播一些病毒会搜索本地网络中存在的共享,包括默认共享,通过空口令或弱口令猜测,获得完全访问权限,并将自身复制到网络共享文件夹中,通常以游戏,CDKEY等相关名字命名,不易察觉。

2.3P2P共享软件传播随着P2P软件的普遍应用,也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通常把病毒代码植入到音频、视频、游戏软件中,诱使用户下载。

2.4系统漏洞传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和数据加密文/李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和个人用户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和商机的同时,也面临无时不在的计算机病毒威胁,计算机病毒也由全球性爆发逐渐向地域性爆发转变。本文主要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及数据机密技术的应用。摘要由于操作系统固有的一些设计缺陷,导致被恶意用户通过畸形的方式利用后,可执行任意代码,病毒往往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系统,达到传播的目的。常被利用的漏有RPC-DCOM缓冲区溢出(MS03-026)、WebDAV(MS03-007)、LSASS(MS04-011)。2.5移动设备传播一些使用者的优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常常携带电脑病毒,当插入电脑时没有使用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查杀,可能导致病毒侵入电脑。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3.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升级防病毒软件,不随便打开不明来源的邮件附件,尽量减少其他人使用你的计算机,及时打系统补丁,从外面获取数据先检察,建立系统恢复盘,定期备份文件,综合各种防病毒技术,防火墙与防毒软件结合,达到病毒检测、数据保护、实时监控多层防护的目的。

3.2病毒的检测对于普通用户,使用杀毒软件即可对计算机进行常规的病毒检测,但由于病毒传播快、新病毒层出不穷,杀毒软件不能对新病毒有效的查杀,对于专业人员进行查毒。常见的病毒检测方法有比较法、特征代码扫描法、效验和法、分析法,当有新病毒出现时,需要同时使用分析法和比较法,搞清楚病毒体的大致结构,提取特征代码或特征字,用于增添到病毒代码库供病毒扫描和识别程序用;详细分析病毒代码,为制定相应的反病毒措施制定方案。

3.3病毒的清除使用windows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或第三方的进程管理工具,中止病毒进程或服务,根据病毒修改的具体情况,删除或还原相应的注册表项,检查Win.ini配置文件的[windows]节中的项和System.ini配置文件的[boot]节中的项,删除病毒相关的部分。常用的工具有:系统诊断(SIC,HijackThis)、分析进程(ProcessExplorer)、分析网络连接(TCPView)、监视注册表(Regmon,InstallRite)、监视文件系统(Filemon,InstallRite)。

3.4杀毒软件的选择一般的杀毒软件具有预防、检测、消除、免疫和破坏控制的功能,选择杀毒软件时应考虑软件的高侦测率、误报率、漏报率、操作管理和隔离政策等几个关键因素。

4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加密的分类目前对网络数据加密主要有链路加密、节点对节点加密和端对端加密3种实现方式。

(1)链路加密。链路加密又称在线加密,它是对在两个网络节点间的某一条通信链路实施加密,是目前网络安全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方式。

(2)节点对节点加密。节点对节点加密是在中间节点里装有用于加密和解密的保护装置,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向另一个密钥的交换,提高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3)端对端加密。端对端加密又称脱线加密或包加密,它允许数据在从源节点被加密后,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消息在到达终点之前不进行解密,只有消息到达目的节点后才被解密。因为消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所以即使有节点被损坏也不会使消息泄露。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身份认证可以验证消息的收发者是否持有身份认证符,同时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并对消息的序号性和时间性进行认证,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对信息系统进行主动攻击。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信息收发者使用公开密钥算法技术,产生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发送者使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加密后将数据传送给接受者,接受者需要使用发送者的公钥解开数据,可以确定消息来自谁,同时是对发送者发送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证明。数字签名具有可验证、防抵赖、防假冒、防篡改、防伪造的特点,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