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病毒防治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病毒防治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西红柿;病毒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22-1

病毒病是西红柿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有:蕨叶、条斑、巨芽、卷叶、黄顶、曲顶、丛矮、丛枝等类型,由于发病后治疗效果差,受害田常造成30-40%减产,且果实品质低劣,有的甚至提早拉秧。尤其是秋延后栽培,由于这一茬幼苗期处于高温季节,气温干燥且日照强,田间蚜虫量大,发病率达50%以上,成为秋延后西红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严重影响该茬西红柿的品质、产量,甚至绝收。笔者几年来一直到田间地头从事蔬菜技术指导,将实践中关于西红柿病毒病的体验,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1 传播途径

烟草花叶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种子也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此外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致番茄发病。

2 发病条件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菜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时发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种类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变化,春夏两季烟草花叶病毒比例较大,而秋季以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因此生产上防治时应针对毒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丛矮病毒汁液传毒,该病毒进入寄主,必须在土壤积水的条件下,通过损伤的根细胞侵入。曲顶病毒以甜菜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半持久性传毒。巨芽病和丛枝可通过嫁接传染。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如:金棚一号、合作908、鑫冠、经典等。

3.1.2 实行无病毒种子生产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40-5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min。定植用地要进行2a以上轮作,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

3.1.3 实行2a以上轮作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寄主抗病力。施酵素菌泡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过施氮肥。

3.1.4 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 (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定植时要求苗龄适当,带花蕾,但又不老化。(2)适时早定植,促进早发;利用塑料棚栽培,避开田间发病期。(3)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晚打杈,早采收,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增产灵可提高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

第一穗坐果期应及时浇水,坐果后浇水要注意加粪稀和化肥,促果壮秧,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苦苣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3.1.5 设施栽培加大放风,不撤除棚膜,用作遮阴防雨

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AS300倍液,或1.5%植病灵EW1000倍液,或20%病毒AWP500倍液,或5%菌毒清AS400倍液。

3.3 激素处理

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雾,此外喷施α-奈乙酸20mg/kg增产灵500100mg/kg及1%过磷酸钙、1%硝酸饵作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3.4 早期防蚜

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预防TMV侵染,在带毒的甜菜叶蝉等昆虫向番茄田迁飞之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喷杀虫剂灭虫。设施栽培采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

3.5 采用防病毒新技术

(1)应用弱病毒疫苗N14 和卫星病毒S52处理幼苗,提高植株免疫力,兼防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也可将弱毒疫苗稀释100倍,加少量金刚砂,用每平方米2-3kg压力喷枪喷雾。

(2)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诱导番茄耐病又增产。

(3)应用卫星病毒RNA(S52)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即人工合成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的单体和双体基。

(4)采用病毒钝化剂,用鲜牛奶或生豆浆100倍液喷雾。

3.6 生物防治

防治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IU/ml,浸2h,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西红柿每穗开花结果较多,选留坐果良好的20-30个果,其余去掉。

4 采收

待果实成熟后即可采摘。

第2篇

朝天椒,是一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但在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易感染病毒病。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时高达90%,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现将其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田间主要症状朝天椒病毒病田间典型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心叶枯死,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斑,心叶枯死.造成顶枯;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落花、落果。经鉴定.第一种症状的病株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危害所致;第二种症状的病株为辣椒脉斑驳病毒(pvnv)侵染危害所致。

2 发病特点。①传播途径:一是由介体传播。主要以田间的各种蚜虫、螨类等为介体传播病毒。其中以有翅蚜的传播最广。它们的发生量与迁飞期可以直接影响辣椒病毒病流行的范围、程度和时间。二是由非介体传播.即通过种子和病残体带毒传播。另外,接触传染也是一种非介体传播方式,即生产、移栽、整枝、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

②环境、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据调查,露地栽培、移栽早的椒地发病重;土质差、未浇水的椒地发病重。同时,持续高温、干旱、少雨有利于病毒病发生。此外,椒农进行农事操作时,易造成人为传毒;椒农自己留种参差不齐,造成种子带毒率高,有利于发病。

3 综合防治技术。实践证明。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防治朝天椒病毒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①播前进行种子消毒:椒农留种应选取不发病植株、且形状好的果实留种。在播种前一定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可用45~50℃热水浸种20分钟,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多次清水冲洗后催芽,提高发芽率,同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②防虫网室育苗。搭建防虫网棚,并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苗床上苗长至4片真叶时,移栽到棚内营养钵进行管理。当钵内苗长到9片真叶时,可移到大田栽培。

③合理密植。据调查,椒农每亩习惯种植1200株以上,植株开花结果时,行间过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摘,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作时病毒传播。实践证明,朝天椒一般种植密度以每亩700~800株为宜。

④田间栽培管理。一是选择排灌设施良好、土质肥沃的非茄科作物连作。在生产上实行三樱椒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二是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且忌偏施氮肥,增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喷施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有机复合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硫酸锌溶液2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6%胺鲜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株拔出销毁,并用肥皂水洗手。三是采用地膜和遮阳网,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银灰色地膜对蚜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同时栽培地覆盖45%~65%遮阳网,有利于植株生长,并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一、辣椒病毒症状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种类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轻型花叶、重型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5种。

1.轻型花叶。病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也无畸形叶片。

2.重型花叶。除褪绿斑驳外,还表现为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瘦小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线斑,矮化严重。

3.黄化。病叶明显变黄,落叶。

4.坏死。病部组织变褐坏死或表现为条斑、坏死斑驳、环斑、生长点枯死等。

5.畸形。病株变形,出现畸型现象,如叶片变成线形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

在辣椒生产中,几种症状往往同时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的“三落”现象,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二、辣椒病毒病毒源

我国已报道辣椒病毒病毒源9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Y)、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脆裂病毒(TRV)(李树德,1995),部分地区鉴定到辣椒轻微斑驳病毒(PMMV)(向本春,1994)。CMV是辣椒上最主要毒源,可引起辣椒系统性花叶、畸形、卷叶矮化等,有时产生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TMV是辣椒上居第二位的毒源,主要是前期为害,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或落叶,尔后心叶呈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茎部斑面或顶梢坏死。PVY在辣椒上表现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导致花叶、矮化、果少等症。PVX使辣椒产生系统性重花叶和叶脉深绿。AMV在辣椒上产生系统性花叶或褪绿黄斑。BBWV造成辣椒叶片系统性褪绿、斑驳,花蕾变黄,顶枯,茎部坏死及整株萎蔫。

我国CMV和TMV是发病率最高、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辣椒病毒病主导毒源,其次是PVX、PVY,但在天津地区发病率较高,TEV、BBWV、AMV、TRV、PMMV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主要病原病毒在田间的消长动态是,TMVV发病较早,6月中旬前发病率高,6月中旬后CMV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发病高峰,复合侵染造成更大危害。

三、辣椒病毒病传播途径

辣椒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昆虫传播,如蚜虫传播;另一条是接触传播,如机械摩擦、人为接触传播。依靠昆虫传播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而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机械摩擦、人为接触来传播,辣椒种子和土壤也能传播病毒,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四、辣椒病毒病发病条件

辣椒病毒病发病与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密度有关,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辣椒降低了抗病的能力减弱,同时促进了蚜虫的发生、繁殖,导致辣椒病毒病严重发生;在辣椒定植偏晚或栽植在地势低洼、土壤瘠薄的地块上发病也比较严重;与茄科蔬菜连作,发病也严重;辣椒品种间的抗病性也不相同,一般尖辣椒发病率较低,甜椒发生率较高。

五、辣椒病毒病的药剂防治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重农业防治,及时消灭传毒介体(蚜虫),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在生产中病害大发生时主要采取化防措施,具体应用药剂如下: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浸种15~2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2.栽培措施

每畦辣椒可套种一行玉米,利用玉米阻挡蚜虫迁入传毒。定植时,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洗手消毒,工具最好也要消毒。在进行整枝、打杈、摘果等操作中,手和工具也要用肥皂水冲洗。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3.物理防治

高温干旱时,棚室可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化纤网等设施育苗栽培,能减少蚜虫侵入,还能防止高温为害。铺挂银灰色膜避蚜,利用蚜虫有趋黄色的特点,黄板诱杀,也能起到灭蚜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