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融资最快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航空公司虽然没有达以预期融资额度,但毕竟还聊胜于无,油价一路攀升让飞机的翅膀越来越沉重,目前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加大整合力度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大队伍,通过再融资的方式还是可以解决一时的困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航空市场。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超过了10%。2008北京奥运会也有望给中国的航空业带来10%~20%的运量增长。根据中美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公布的协议,中美航空货运市场将在2011年全面开放。
从2010年开始,两国将就航空运输市场完全开放的时间表进行磋商。美国在协议中承诺,届时包括民营在内的所有中国航空公司都可以无限制飞往美国。
一面是无限美好的钱景,一面又是节节攀升航空运营成本,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言,“如果原油价格持续涨至每桶135美元,那么整个全球航空业今年的亏损将达到61亿美元。”
所以,航油成本已成为中国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构成要素,平均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国内各航空公司都难抵“油老虎”的步步紧逼。停飞航线、研制节油措施、提高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种种对措出台,即使如此,中国的航空公司依然面临着重重困境。
“在全球范围内,油价对每个航空公司都是一个难题,毕竟油价在航空公司的成本方面占很重要的地位,现在航空公司根本没办法控制。但是航空需求量相对是刚性的,所以航空公司只能通过控制其他成本的方法来降低支出,这就要求经营者应该有创造性地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李磊称。
“十二五”时期是云南省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投融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总投融资额648441亿元,云南省各州市投资情况差异较大,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区旅游投资情况,有效指导云南省旅游投资实践,然而我国旅游投融资研究对于区域性研究较多。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的也有,例如,李如友(2008)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旅游投资环境的定量分析,将长三角地区16市聚为6类。张洪亮、齐二石(2009)借助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研究。周运瑜(2010)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十四个地市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聚类分析。赵黎明,邢雅楠(2011)构建了旅游投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投资情况进行了聚类分析。针对云南省具体情况,把云南各州市不同的投融资项目类型进行聚类分析,指出各州市之间的共性和差距,将有效提升云南整体旅游投融资水平,大力推动云南旅游经济发展。
1旅游投融资水平聚类分析过程
“十二五”末,根据对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名单进行州市核对和分类统计,结合具体的投融资项目,按照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情况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基础配套类、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休闲度假类、商品购物类与复合型等六大类型。数据来源于云南旅游产业投融资年度报告(2011―2015年),此次聚类以基础配套类、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休闲度假类、商品购物类与复合型为自变量,云南16个地州市为因变量,运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析,在聚类方法中运用迭代与分类;以此找出地州市的类。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云南各州市旅游投融资额进行聚类分析,在选择聚类的类数时,得出K-均值聚类分析中的方差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投融资项目类型对应的相伴概率值都小于系统默认的显著性概率005,这说明在各个分类指标上,各类之间的差异都比较大,可以认为,将地州市分为4类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从中可以看出,然后进行迭代,经过两次后,聚类中心也已达到收敛。所以选择4类做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同一类旅游投融资水平相似,聚类具体结果如表2、表3所示。
2聚类分析结论
第一,同一类中的地州市(第2、4类),从基础配套类、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休闲度假类、商品购物类与复合型投融资额来看,既有程度相当的,也有差距较大的。如第2类当中的西双版纳在观光游览类投融资额上较高,与其他地州市拉开有一定距离,大理在休闲度假类、服务接待类投融资额上较高,与其他地州市也拉开有一定距离;第4类当中的丽江在服务接待类投融资额上远高于其他地州市,德宏在休闲度假类投融资额上也远高于其他地州市,而保山与迪庆在基础配套类投融资额上差距很小,保山、昭通与普洱在观光游览类投融资额上也差距很小。
第二,不同类的地州市旅游投融资十分不平衡,如第1类昆明在基础配套类、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与商品购物类投融资额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州市;而玉溪在休闲度假类投融资额上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州市,而第2类红河、西双版纳与大理在复合类投融资额上也远远大于其他地州市。各州市旅游项目投资不平衡状况,不仅反映出旅游投融资的现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发展的态势和成熟度。
第三,从总体上来看,虽然一些地州市比同一类其他地州市在某个投资项目类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不过在与其他类的地州市比较时,很明显就失去了这种优势,如在同类中西双版纳投资观光游览类,丽江投资服务接待类具有优势,而从总体看来,这种优势被昆明占据。
3具体建议
31昆明应更加注重发展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与商品购物类型
昆明在与云南其他地州市相比而言,的确在服务接待类、观光游览类与商品购物类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以后的项目中,更加注重这三方面的投融资,开发旅游产品,随着旅游项目的快速推进和逐步建成,昆明市旅游产品逐渐由之前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游览、服务接待、商品购物型产品结构体系转变。
32红河、西双版纳与大理应考虑发展复合型
红河、西双版纳与大理相对于自身而言,在投资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类型上,比复合型项目投资多,但是,从整个云南省来看,它们在这方面确实不具备优势,而倾向考虑复合型投融资上,开发复合型产品更具特色。
33玉溪应主攻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玉溪与昆明接壤,鉴于昆明在休闲度假类投资上占据不可忽视的优势,但并没有玉溪的优势那么明显,所以玉溪在开发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时,应部分考虑到昆明的影响,打造分层次、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与昆明优势互补,以免出现旅游产品同化现象。吸引和辐射周边地区。
把我省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下面依照会议要求。
一。省高度重视法律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方法》制定质量,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20年初,局组织七个调研组,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情况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广泛调研。通过调研,解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证权益”方针,积极履行对中小企业进行知道和服务的法律职责,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二。为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专题召开了省辖市局长会和全省中小企业协会会议,并邀请局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座谈,还在中国中小企业网”上开辟了执法检查专栏,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公开征集对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对照规定检查贯彻执行情况,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过程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制定的主要政策及措施。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设立发展基因、安排贷款贴息、建立信用担保,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工作情况。三是加大守业扶持,鼓励合资合作,支持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四是建设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情况。五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意见得到省人大的充分肯定,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这次执法检点突出,针对性强,检查内容都是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市场,住宅融资,预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的金融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应的金融政策予以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房地产金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文中的某些估算,例如今后15年保守估计房地产信贷年增长应达到12.6%,乐观估计年均增长应达到16.5%;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保守估计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相当于GDP的88%,可以为我们在审视房地产金融风险和评估房地产金融政策时提供多维的视角。
关键词:金融市场,住宅融资,预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
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的金融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应的金融政策予以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房地产金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文中的某些估算,例如今后15年保守估计房地产信贷年增长应达到12.6%,乐观估计年均增长应达到16.5%;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保守估计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相当于GDP的88%,可以为我们在审视房地产金融风险和评估房地产金融政策时提供多维的视角。
【关键词】税务会计 融资功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经济效益再好,都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企业要想在一定时间内发展壮大,必须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即进行融资,但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有必要另辟蹊径来融资,税务筹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最迟纳税和最轻税负是税务会计的基本融资原理。
一、最迟纳税的融资操作
在税务会计实务中,企业可以在遵从税法的前提下,利用会计政策递延税款的缴纳时间,增加企业“无偿使用”的资金。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4种方法。虽然在整个折旧期间,企业计提的折旧总额相同,即在计算所得税时允许扣除的总额是相同的,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之后,结果就会不同。折旧期限越短或采用加速法,节税效果越好;反之,节税效果越差。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纳税人应该采取最短的折旧年限或最快的折旧方法,以实现递延纳税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融资。
例1:某船舶厂一大型设备,原价400 000元,预计残值率3%,折旧年限5年,市场利率10%,所得税率25%。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每年的折旧额、每年可抵扣所得税额,每年可抵扣所得税额的折现额计算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折现之后,可抵扣所得税额的折现额不同,加速折旧法大于直线法,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企业节省5 603元(79 143-73 540)的税金,年数总和法为企业节省4 654元(78 194-73 540)的税金,减少的税金就是通过税务会计为企业实现的融资。由此可见,加速折旧法在递延纳税方面好于直线法。因此,纳税人最好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由于采用加速折旧法而形成的税收节余(收益)成为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为发展中的企业创立了几乎完全是资的政府无息贷款。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计价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任选一种。无论采用哪种计价方法,从长期看,其实际缴纳的总税额相同,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的实际税负会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该立足于使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最充分和最快地发挥,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可以“无偿使用”的资金。
对于盈利企业而言,企业应选择前期成本较大的计价方法。当物价水平呈下降趋势时,纳税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使先购进的成本高的材料先行结转;同理,当物价水平呈上涨趋势时,纳税人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确认方法的选择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当对子公司投资,或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当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在宣告分配之前,“投资收益”账户并不反映实际已经实现的投资收益,不需要就投资收益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而按照权益法,不论投资收益是否宣告分配,投资企业均应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的当期,根据所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可见,两种方法下,就投资收益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的金额相同,但是投资收益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比采用权益法更能达到帮助企业融资的目的。
例2:A公司2009年1月1日以1元/股的价格购入B公司100万股股票,占B公司股份总数的25%。A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B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B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40万元。2010年3月1日,B公司分配现金股利40万元,A公司于当日收到B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10万元。假设A公司除了持有B公司的股权外没有其他的投资。
方案一:假设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满足成本法核算条件。2009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40万元,按照成本法,B公司2009年没有分配现金股利,A公司不必作账务处理。根据税法的规定,A公司不必就该笔投资收益补缴所得税。2010年3月1日,A公司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在2010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就这笔投资收益补缴所得税1.176 5万元[10÷(1-15%)×(25%-15%)]。
方案二:假设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满足权益法核算条件。2009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40万元。A公司需要确认投资收益10万元(40×25%),同时在2009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就这笔投资收益补缴所得税1.176 5万元。
两种方案下,A公司补缴的所得税金额一致,但是方案一投资收益补缴的所得税在2010年度汇算清缴,方案二补缴的所得税在2009年度汇算清缴,选择方案一可以达到合法延迟纳税的目的,1.176 5万元的资金A公司可以“免费”使用一年。
虽然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不是随意的,但是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其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股权的比例,以选用有利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为企业融资。
(四)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开具发票时间的选择
目前,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开具发票的时间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期分次开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第二种,发出商品时一次开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的例题中,假定销售方于发出商品时就全部销售额开具专用发票,并于当天收到全部的增值税额。
如果选择在发出商品时一次性就全部销售货款开具专用发票,那么企业在开票当日应当就全部销售货款一次性计缴增值税款,同时企业还需一次性确认收入和成本并据以计缴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选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次开具专用发票,那么增值税就可以分期计缴,同时收入和成本可以分期确认,从而企业所得税可以分期计缴。由此可见,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次开具发票可以分期分次缴纳增值税和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延长企业“免费”使用资金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利用延迟纳税增加企业营运资金时,必须注意与公司经营有关的税法变动,考虑边际税率的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延迟纳税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被边际税率变化带来的不利所抵消。
二、最少纳税的融资操作
企业应该在税务会计实务中,选择最有利的财务决策,使应交税款最小化,增加企业实际可运用的资金。
(一)资产转让方式的选择
资产转让是通过买卖活动在不同纳税主体之间发生资产流动的经济行为。目前,资产的转让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转让和股权转让。采用不同的资产转让方式,需要缴纳的税种和税额均不同。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资产转让方法,达到最轻税负的目的,减少资金的流出,间接地为企业融资。
例3:2005年,在高力国际的操作下,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将旗下的新茂大厦转让给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旗下的MGPA管理公司。该项资产转让可以采用直接转让方式或股权转让方式,最后的结果是MGPA管理公司出资8亿收购嘉德置地旗下的新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5%股权,另外5%股权则由上海永业集团持有。
下面分析下选择股权转让的原因:在转让前,嘉德持有的那部分商用物业的价值约为5亿元,转让作价为8亿元。如果采用直接转让方式,所缴纳的税金为:合同印花税25万元(5亿×0.05%),房产税2 304万元(8亿×80%×1.2%×3年),营业税2 500万元(5亿×5%),所得税9 900万元(3亿×33%),河道管理费12.5万元(营业税2 500万×0.5%),共计14 741.5万元。如果通过股权转让,所缴纳的税金为:营业税4 000万元(8亿×5%),附加税350万元(7亿×0.5%),合同印花税2 100元(7亿×0.000 3%),共计4 350.21万元。两种转让方式税金相差10 391.29万元,也就是说,高力国际的该笔操作帮MGPA管理公司节省了一笔巨额资金,这相当于间接地帮MGPA管理公司融资10 391.29万元。
(二)纳税人身份的选择
对于同一涉税事项,纳税人身份不同,其承担的实际税负不同,缴纳税款导致的现金流出不同。以增值税为例,按照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严格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制度,税率为17%,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货物实行13%的优惠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征收管理、适用税率以及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上有明显区别。企业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增值率、抵扣率),选择最佳的纳税人身份。应注意的是,企业一旦确认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就不可以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三)基于税收优惠政策决策的选择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鼓励农、林、牧、渔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等企业的发展,无论什么经济性质的企业,无论在什么地区,都可以享受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的所得税优惠。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决策的选择,在购置专用设备时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以享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款的缴纳,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融资。
主要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盖地.税务筹划学(第2次印刷).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萨莉・M・琼斯,谢利・C・罗兹-卡塔纳奇(梁云凤译).税收筹划原理――经营和投资规划的税收原则.2008.
[4]汉弗莱・H.纳什.未来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尹彦力.也谈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会计之友,2010(3).
1、扩张融资的债务风险
财政投入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近年国家对该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医院又面临扩张病房,设备更新等现实问题,对资金的需要量非常之大。为寻求发展最直接也是最快的途径就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公立医院因此负担着沉重的债务利息,在后续的经营管理中非常被动,往往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度过扩张的阵痛期,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2、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编制年度预算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联系缺失,仅仅按照财务部门按财政发方预算编制要求,并结合上年财务数据的增减来算准财政拨款的各项目。其次,少数医院缺乏预算前的分析及预算后的评价过程,仅表现为简单的预算计划和控制,存在经济行为导向作用的缺失,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预算仅流于形式。最后,部分医院的预算过程仅由相关的院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推算得出,并不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预算编制内容起到应有地作用。
3、成本意识不强,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量地医院存在高投入、医疗资料浪费以及低效率等现象,并且内部经济核算普遍缺失。随着国家对医院制度的改革,国家财政对各级医院的投入相对减少,医疗服务的收费也由国家统一规定,使得医院的业务收入减少。国家投入减少,医院收益降低,如此入不敷出使医院的经营管理难以为续。而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单纯是为了计算绩效工资,并未把成本核算当作成本控制的手段。在员工思想上,不管在临床医技科室还是行政后勤科室,医院职工普遍成本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
4、医院管理会计发展滞后
会计工作管理滞后,粗放式核算,多数公立医院的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报账层面原地踏步,注重的是事后的核算,会计工作在对医院的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在制定医院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中,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及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
二、新医改背景下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属于自我调整、约束与其控制的制衡机制,其最终为了实现医院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面对新医改背景,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形成潜在甚至现实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所以基于新医改背景,建立并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很有必要,利用制度化与体系化进行业务程序漏洞的弥补。
2、建立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医院在对自身业务情况进行充分与评估的基础上编列业务预算,以业务预算为起点,编列相应的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并最终形成财务预算,用以指导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就把医院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予以量化,将医院有限的资源围绕医院业务发展这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投放,从而避免以往盲目追求高、新、尖,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的错误倾向,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
3、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从外部采购和科室管理两方面加强成本管理。在进行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疗设备等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多方比价,严格遵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在同一品质条件下选择价低者采购,合理控制医院采购成本。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科室成本的管理,给员工灌输成本意识,形成医院、科室、员工三位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在药品和材料的使用上尽量降低消耗,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杜绝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债务管理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一、股权方式,可以考虑社会资本以入股等方式参与医院建设;二、混合所有制,由医院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立新的医疗机构;三、债转股,先以债务方式融资,若干年后可转换为医院的股权;四、债务融资,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好债务规模,在医院的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贷款,防止医院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项目决策
绿色发展其实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是同时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现代化企业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最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让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主要体现就是绿色发展。而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现在能源消耗量增加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所以要让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采用绿色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材料、能源、采用绿色设备、工艺流程,从而制造出资源利用效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电子产品。
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前景和实施策略
(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前景
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绿色发展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群,在整个领域中树立起绿色形象,让企业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实施绿色发展对于企业的中期和长期受益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实施策略
1.优势-机会策略。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的竞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对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来说将具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要想保持长期的竞争力优势,就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制造、产品以及回收。我国政府部门现在已经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来支持电子产业的绿色发展,在研发技术以及外部刺激下,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绿色发展已经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
2.劣势-机会策略。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很多比较关键的零部件技术主要还依靠国外,在实施电子行业绿色发展时的相关环保法规也是借鉴发达国家制定的。所以我国在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时能够得到和国际合作的机会,可以提升我国电子绿色产业技术。
3.优势-威胁策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实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在短期内增加投资成本,为了对国际市场进行拓展,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对我国国内的绿色环保电子产品的销售和研发进行鼓励,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和处罚力度。
4.劣势-威胁策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绿色发展起步时间不长,绿色环保意识也不强,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绿色法律法规才能够去更好的应对欧盟比较严格的入口条件。
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投资的环境成本和效益分析
(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投资的环境成本和管理
环境成本其实就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预防性的环保支出,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实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考虑环境成本的构成。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项目情况来看,环境成本的主要特点就是:全程性、增长性、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风险性和潜在性。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业环境成本的特点,如果从生产者追究责任的方式来对环境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划分的话,就可以分成事前控制和事后追踪等管理模式。电子信息制造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办法主要有产品的生命周期法、作业成本法以及完全成本发等。
(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投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主要就表现在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这两个方面。直接效益主要就有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能源消耗的减少等;而间接效益就是处理费用降低之后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环境效益。如果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环境效益就可以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的环境效益主体是企业,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能耗减少和废品减少所带来的财务成本效益、市场增加的收入等。而宏观环境效益的主体则是国家层面,比如说碳排放量减少所带来的正负效应。
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了塑造企业的环保形象、让企业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消除绿色贸易的堡垒,让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得到提高。
三、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项目决策方法分析
(一)传统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传统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以及平均报酬率法等。
(二)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主要来源于金融期权,但是和金融期权相比它由具有自身的特点。金融期权主要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金融资产或者衍生物买卖的资产交易,它是一种金融的衍生工具。而实物期权就是对具有不确定性投资结果的投资项目进行处理的一种投资决策方式,主要是对非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实物期权和金融期权的特性不一样,使得在计算实物期权价值时比较麻烦,受到外界选择因素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绿色项目投资方在对实物期权的价值进行计算时,要对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推理和预测市场的前景,最终才能够在比较合适的时间内让实物期权的价值最大化。实物期权法其实是对传统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补充和修正,对净现值法的适应性进行了更好的完善。
(三)采用实物期权法进行项目绿色投资决策的要点
首先要重视实物期权理论和净现值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绿色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进行计算时,如果只对实物期权价值进行计算的话就显得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当计算出了净现值之后实物期权的价值才有参考价值,投资者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或者选择正确的投资时间决策。所以实物期权法和净现值法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次对实物期权的价值不能够过分的夸大,现在对实物期权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都普遍存在过分夸大实物期权价值的情况,其实不是全部的实物期权都是有用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值得用时间去等的。最后要对实物期权的成本重视,通过计算实物期权可以让项目投资的选择机会增加,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成本主要就包括实施期权的机会成本以及取得成本。只有当实施实物期权带来的收益超过成本投入时,实物期权的实施才具有可能。
四、结束语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应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而绿色发展则是目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趋势,而只有做好项目的投资决策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涛.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案例A:
分不清楚“老大”,都想当老大
这是一家体育视频类的创业项目,在初期,两个创始人一起做起来,股权相差不多,但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有了业务与影响力,也拿到融资。问题随之就出现了,他们俩都想当CEO,而且均不认可对方能当CEO。笔者建议是,他们俩都不适合当CEO,该找一个第三人来当CEO。
这有点另辟蹊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对创业公司来说,CEO就是“大哥”,大哥意味着没日没夜的辛苦与付出,大哥永远把公司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对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只看到CEO表面的权欲与所谓的光鲜,而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付出。
案例B:
股权之争,过早埋下隐患
很多创业者可能没有意识到,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能成功的话,即使5%(甚至是2%)的股份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如果不能成功即使50%(甚至100%)的股份也等于没有一样。所以,在初期,很多公司在设置股权的时候,过于随意,比如,合伙人之间股份比较接近―――体育创业公司,在早期随意送出股份。
笔者遇到一个案例,就是一个30%,一个31%,另外一个32%,剩下7%留给员工。在创业初期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理解。但隐患就此埋下,因为在重大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三个人中任何一个人说话都不能算数,其中两个人的股权加起来就会大于其他任何一个―――这就是说,没有人能拍板做决定,也没有人承担责任。
案例C:
投资人撤资,合伙人开打
一家创业没几个月的体育公司,因为投资人的清算撤资而散伙。他们的情况大多是,在早期获得融资时,基本拿的是个人投资或者不太正规的投资机构的融资,那么,在合伙人之间出现矛盾后,投资人基本都不淡定了,清算撤资是最好最快的办法。
六点建议
CEO不是特权,而是担当
就任怎样的职位,就意味着怎样的担当与使命。比如,吃饭时,CEO与合伙人永远是埋单者。他享受了暂时无法兑现的股份与特权,但也必须承受别人无法理解的压力与痛苦,甚至在公司遇到危机时,他要敢于卖掉自己的房子,开掉自己一手招来的员工等。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大”
中国万众创业的年代给很多人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创业成本太低了。所以,没有人甘愿辅佐另外一个人成功。这就造成很多合伙人理念不同或相互不爽就“撕逼”,然后自己出来单干。实际上,一家公司的成功,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一个称职的“大哥”。
情绪发作时间要错开
对于一个好的创业公司来说,拥有好的合伙人甚至比拿到融资还开心。好的合伙人会有很多表现,最直接的,就是情绪发作时间会错开。比如说,当CEO拥有压力和情绪而发作骂人时,合伙人总是保持冷静,并从其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法―――在你大骂员工时,合伙人总能去私下安抚他们。总之,合伙人之间的情绪发作时间是错开的,这样可以保持创业公司的理性运转。
合伙人得有使命感,而不仅仅是为利益
看了大多合伙人之间“开打”的现象,多是因为利益。实际上,创业必须得有使命感,说矫情点就是得有梦想与情怀。那么,你聚拢的一帮员工也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而来,他们带着使命感参与到创业之中,这样公司的发展与前景就会变得与众不同。但现在很多体育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就想着骗点政府资源,骗投资人钱,骗员工情怀……这样的公司合伙人不“撕逼”才奇怪呢。
合伙人有一起吃苦的准备
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创业意味着艰难险阻,当然也有短暂的快乐。所以,合伙人之间最好拥有一起同甘共苦的经历或者拥有类似的家庭与成长阅历。
最近笔者接触的一些创业项目,合伙人基本是先有一个想法,然后开始去融资。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他们几个合伙人先在Q Q群里认识,然后攒了一个项目。坦白说,这个项目还不错,拿到融资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合伙人之间并没有过多接触。创业一定会经历几个门槛―――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就是最大的门槛。
关键时合伙人愿牺牲自己
【关键词】融资 会计 探讨
可能是本人工作性质决定,不经意在网络搜索中输入“融资会计”一词,结果出现了一连串网页搜索结果,如:招聘融资会计、招聘投融资会计。可见,融资专业化演化出的融资会计专业化已被有远见眼光的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专业融资会计从理论层面逐渐浮出水面,演变为会计发展中的一个新分支。
一、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推动的
(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促使了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持续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所需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但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受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薄弱等影响,不符合银行放贷要求。近几年受国家紧缩银根、宏观调控及稳健货币政策影响,融资不畅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更趋明显,民营企业管理缺陷特别是会计人员融资能力欠缺的现状亟需改变。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企业捉襟见肘的资金链促使融资从会计中分离并出现新的有机融合。
(二)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融资专业性、复杂性与会计细化综合推动的结果。随着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银行上市化的趋势,促使金融企业在贷款审批等关键环节均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前那种靠关系拉贷款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仅贷前审查所需提供资料,一般会计就需下一番功夫。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出台,对各种贷款种类、贷款条件、操作程序等都作出了更详尽的规定,融资规范化、专业化得以强化,以企业财务资料为主体的评级授信更成为企业能否贷款成功和贷款利率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且各银行评级授信系统差异较大,传统会计报表资料的通用性很难适应融资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融资与会计结合的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三)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对负债融资正面效应逐步认同的体现。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已被大众企业逐渐认同。众所周知,负债融资具有利息抵税、财务杠杆等效应。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应。《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进行税前扣除。债权人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得以显现。
二、融资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会计人员接触融资由来已久,只不过现在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筹钱、理财、合理安排债务结构等方面的职责。据调查,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投融资平台公司多数已建立了专门的融资会计岗位,尽管岗位名称不尽统一,但工作内容主要是融通资金,保持企业资金链稳定。从目前情况来看,融资会计的概念还很难统一,较共同的认识是企业为了获取融资,需要建立的一套向债权人、投资人演示的,使债权人、投资人看到已经剔除无关业务的账与表,从而达到直观、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账套并最终形成会计报表,以利于融资并形成稳定资金链。
三、融资会计的出现预示着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
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中既需要企业展示其资源禀赋,又需要会计人员展现沟通技巧。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融资,而且越是高端的会计人员,对融资的参与程度越高,参与层面越复杂;规模越大、发展得越好的企业,其会计人员参与融资的热情越高,难度也越小。一般情况下,最高管理层在融资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会计人员比管理层更加了解融资的方法和程序,更加关注业务细节,他们从一开始参与进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融资会计应具备的素质和职责初探:
融资会计在会计人员中仍属稀缺人才,此类人才更侧重于融资和会计相结合的实战经验,从本人长期融资经验看,专业化的融资会计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条件:
(一)熟悉国家信贷法律法规,研究国家信贷政策走向,能结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分析企业资金需求,使融资与企业项目、时机相结合,拓宽渠道,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融资成本。其中,能否及时跟踪了解各银行政策动向,对融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融资专业化意味着以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筹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也就是要完成一个让投资人、借款人接受企业、信任企业的过程。
(二)深刻理解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盈利模式,熟悉银行贷款的流程和操作细节,明确各类融资工具的优缺点及其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将企业实际与信贷政策密切结合,对信贷所需资料专档保存,及时提供信贷合格资料,掌握多种融资手段技能。
(三)根据贷款、还款原始凭据编制融资业务相关记账凭证。搜集整理相关贷款资料,做好贷款资料归集存档工作。侧重信贷需要,针对性编制贷款所需财务报表,关注并测算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及发展能力指标,控制企业合理融资规模。强化企业自身的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能力,对资金运用进行准确预测和合理调度,提醒企业按期还款,维护企业良好信用记录。
(四)融资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各专业银行之间保持良好联络,协调银企关系。
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发展中的新课题,融资会计从专业化到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去共同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纽约公交:近一半的资金来自州政府和市政府
总体而言,国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源自政府的财政支出。以纽约市公共交通为例,负责纽约市公共交通的大都会捷运局(MTA)每年都要公布一个财政年度报告,在报告中可以看出本年度的资金来源。
据资料统计,纽约市每年公交车和地铁、铁路的营运收入来自几个方面:乘客的票价大约占50%;地方政府补贴占24%;纽约州政府补贴占23%;联邦政府补贴占2%,其他来源占1%。
从纽约公交的资金来源结构看,联邦政府的投资比重相当低,近一半的资金来自州政府和市政府,其中州政府与市政府的比重大体相当,而另一半主要来自向使用者收费所得。
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政府财政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建设资金预算,建设资金出现很大的缺口。为了解决公交运营资金短缺,美国民航局通过了港口管理局的请求,对于每位登机旅客征收3美元的“机场建设费”,该项收入专门用于曼哈顿与拉瓜地机场、肯尼迪机场之间的铁路修建。从1993年4月开始,纽约州政府加收燃料税,用于公交补贴。
从有关统计数据可见,对于城市基础设施而言,美国联邦政府的投资占其对所有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30%还不到,这表明,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政府部门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
纽约市用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包括财产税、销售税、所得税,其中财产税归地方政府支配,销售税由州政府掌握,所得税则交由联邦政府,其中的一部分要返还给州政府,此外还征收汽车消费税用于补贴公路的建设。
在正常的税收之外,还开设了专项建设的税收,原则是“谁受益谁出钱”。比如,纽约市某一社区要修建一条人行道,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预算资金支持,考虑到该人行道建成以后,主要的受益人是该社区中的居民,按照受益原则,政府要求社区居民承担一份建设资金。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制定相应的税收方案,经议会讨论通过后,由政府向社区居民征收,因而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建造这一人行道,解决了该社区居民的出行问题。
巴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除了税收、国家拨款和发行长期债券之外,还包括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私人机构投资,以及保险公司、老年保险等基金投资等。
在日本,中央一级的国有企业如日本铁道建设公团、新东京国际机场公团、日本道路公团、首都高速公路公团参与投资、建设和拥有东京相关的基础设施。这些企业主要承担起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职能。
完全私有化的方式目前并不多
从国外大城市的改革实践看,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私人投资相当普遍,形式也多样。
比如,专门谈判投入法。指私人只提供资金而不参与具体操作,具体实施仍由传统的公共部门进行,公私双方只对未来的收益分配进行谈判并加以确定。
公私合作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松散型的合作即公私双方建立一个组织,可以全部参与,也可以部分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方法的灵活性较大,适用性较广。与公私合作相比,公私合资形式下公共部门的风险更大,且项目一旦失败,双方都将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所以很少有政府愿意以这种方式与私人合资。
应用最广泛的私人投资方式是承包,如某些建设项目和公路养护。比承包更有内容的是授予特许权的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BOT(即Building Operate Transfer的英文缩写),意指私人被授权进行投资建设,完工之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私人经营管理,利润为私人所有;到期之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部门,即变为公有。如,香港政府实行专利管理,划定一特定地域范围给予某个经批准的私人公司,让它享有公共交通的专利权。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全私有化的方式目前并不多,只在几个国家有过实践,且多为小型项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香港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私营化的改革。主要采用两个途径:一是政府逐步退出一部分公共服务的提供,或将政府对某一企业的所有权转让给私营部门;二是实行承包,这是重点。
当时港府拟定的承包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服务合同承包;第二种是管理承包,即将某种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授予某一私营公司,如停车场和码头的管理;第三种被称为“自建—自主—自营”项目,“这种承包形式是港府为了减轻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以政府拥有的土地在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作为交换条件换取私营部门在某项工程上的设计、建筑、投资、运作以及维修的权力和全部责任的做法。”
使用者付费是增长最快的部分
使用者付费是国外大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所谓的使用者收费主要包括:为提供的服务收费,如自来水供应和垃圾收集、城市煤气供应、电力供应、公共交通等;允许享受某种机会或以某种活动进行的收费,如许可证费、特许经营等;通过使用地方政府财产而取得的收入,如市场和土地租用费、使用城市政府出资建设的公路等。比如,纽约市区间桥梁隧道管理局在东河和哈莱姆河的桥、隧道里收过桥、过路费,该费的收入用于高速公路的维修和地铁系统的维修。
根据收取费用的不同主体,使用者收费还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政府委托有关的公营企业代其向基础设施使用者收费,如供水、供电、供热、天然气供应、公共交通设施与服务的使用等。另一类则由政府直接收费。
后一类产品与服务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基础设施产品或服务的受益人要么没有明确的个体或单位,要么是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无法确定,只能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统一收费。这一类使用者收费主要有道路计价、停车费、车辆检验费、排污费,以及市政当局收取的其他费用,如公园门票、各种建筑物的门票以及交通罚款等。
值得一提的是道路计价费。这类收费主要指从驾驶人那里直接收取的使用道路的费用,如过路费、地区许可费、道路电子计价等。为了使这种收费效用最大化,道路计价包括城市地区的全部重要道路,且收费根据需要变化,在城市交通高峰时候收取较高的费用,以鼓励人们使用其他可替代的出行方式或者在非高峰时段用车。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筹集到一定的资金用于公路的维护保养,还有助于控制使用者数量,起到间接保护道路设施、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其中,最常使用的计价方案是地区计价,也就是说,只有在付费之后驾驶员才被允许进入某一特定地区,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是新加坡的地区许可方案,其目的在于控制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减轻市中心交通压力,保护中心城区公共道路设施及环境。此举不仅增加了城市政府收入,还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停车费也是一种为世界各国城市政府所普遍采用的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增加地方收入的方法。从实践的经验看,停车费用的收取不必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就融资而言,从国外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三种发展趋势: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开发专业融资机构以及项目融资。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利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
债券市场一直是国外大城市政府看作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其中与城市基础设施直接相关的是市政债券和公司债券两种。
市政债券,又称地方政府债券,是由有财政收入能力的地方政府或其他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一种政府债券。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建成以后可以收取使用费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机场、收费公路、桥梁、隧道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修建之前,城市政府经常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的方式筹集足够的资金,建成后以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来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直到还清所有债务为止。
比如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就是这样一个通过不断发行市政债券建造通向纽约的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机构。对于投资人来说,市政债券的免税待遇为其提供了低风险且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日本的市政债券则是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由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依据法律规定,市政债券主要适用于以下领域:交通事业、煤气事业、上下水道事业、其他地方公用团体经营的企业所需要的经费,财政拨款及贷款,市政债券转期、抗灾应急事业费、灾后恢复事业费以及灾害赈济事业费,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事业费或这些设施的用地费用。
由于市政债券的发行受到诸多限制与约束,而且还可能因为地方政府一时无法偿还债务带来债权人对地方性财政信用的信任危机,所以,在运用发行地方性市政债券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时,地方政府将严格控制其发行的数量及相应的风险。于是,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就出现了另一种债券形式:公司债券。
这类做法往往有如下路径:首先以政府出资或联合出资的方式,为需要筹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或项目成立专门的公司,公司资产有具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的资产或项目组成;然后以公司的名义申请发行公司债券,以公司资产作为抵押或寻求担保;筹措到足够资金以后,发行公司按所签合约使用资金,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本金与利息。
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所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包括城市交通、电力、供排水、污水处理、路桥、教育、通讯、医院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此类债券因其低风险、收益适中的特点,受到长期投资者的青睐。
在纽约,由公用事业部门发行的公司债券主要被用来为城市基础设施筹集资金,此类债券又被细分为四小类:电力公司、煤气供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通讯公司,其中多数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公司。
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虽然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理念和思路都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
股票市场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资金来源的又一种形式。在这方面,英国是进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在公共汽车、供排水以及高速公路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股份化进程,英国伦敦等城市政府首先放松各种政府管制,为进一步股份化扫除障碍。早在1985年,伦敦政府就放弃了对城市公共汽车服务的管制,为以后建立起完全股份制的公共交通企业铺平了道路,引起了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大变革,由完全国有制、市有制转变成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从国外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实践看,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有关的基金主要包括如下三种类型:公用事业基金、股票收入型基金、免税债务基金(可分为全国市政债券基金、州市政债券基金、已保险市政债券基金和高收益市政债券基金四种)。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征信 BP神经网络
1中小企业融资征信评估应用中BP模型分析
BP网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快的收敛速度及更小的误差,是进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理想方法。因此,本文拟采用BP神经网络来构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1.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神经网络又被称为反向传播网络,这是因为该神经网络的连接权的调整采用的是反向传播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是:只要有足够的隐层和节点,就可以逼进任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其算法是一种导师学习算法,属于全局逼近的方法,因而具有泛化能力,BP网络同时具有较好的容错性;BP网络的主要缺点是收敛速度慢,局部极小。这个缺点可以通过改进算法,加入学习率自适应,L-M等算法进行弥补。
1.2 BP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及学习原理
BP神经网络基本组成是由各个神经元的连接权组成。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若输入层有神经元n个,输入向量记为x1=(x1,xn,…,xn)是网络的t个输入模式,Zi(t)为网络隐含层节点的输出值,Y (t) =(Y1 (t) ,Y2 (t) ,…,Ym (t) )是对应的实际输出值,输入神经元i到隐层神经元j的权值为Vij,隐层神经元i到输出神经元j的权值为Vij;另外分别用φi和θj表示隐含层和输出层的阀值。三者的基本关系如下:
;
在上式中,f函数被称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也被称为激活函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S型函数(Logsig):
1.3 中小企业融资征信指标体系建立
中小企业融资征信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等内容。由于企业财务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文首先根据中小企业特点选择财务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整理分析。依据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并利用因子分析法,本文剔除了与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相关或重复性的指标,最终选取了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润,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15个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由于所选择的财务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同,本文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使每一个指标都统一于某种共同的数值特性范围。本文采用如下公司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其中, 为原始数据的均值;Xj=;为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2 中小企业融资征信评估的BP模型构建
2.1 BP神经网络输出层、隐含层及输出层的设计
根据BP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在网络设计过程中,隐层神经元数的确定十分重要。隐层神经元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网络性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隐层神经元个数与期望误差、输入与输出层神经元个数、实际问题复杂性都有直接的联系。在三层网络中,输入和输出神经元是依据输入向量和研究目标而定。本文在选取隐层神经元的个数上主要参考原有的两个经验公式来确定:
(1)
其中M表示输入向量元素个数,则输入层的神经元可以选为M个。
N=2M+1(2)
其中μ代表输入层神经元个数,η代表输出层神经元个数,a代表[0,10]之间的整数。根据相关经验,本文中a取为2。
本文选择了15个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因此输入层神经元数M=μ=15;输出层神经元的数量η由信用评价结果的模式确定。根据式(1),由于μ=1,η=15,a为[1,10]之间的常数,可以取L=5-14。根据式(2),由于M=15,因此N=2M+1=31。因此,可以估计最佳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介于5-31之间。
2.2 BP神经网络训练及结构确定
本文在进行样本设计时,以我国2014年50家上市公司所作出的评价为样本。所采用的指标与上文中给出的评价指标一致。数据样本有50个,选择其中的40个项目的评价作为学习样本,另外10个项目的评价作为检验样本。训练函数采用BP网络最常用的Trainlm,训练次数定位2000次,误差精度小于0.0001。本文设定最大训练步长epoch=2000,分别采用traingdx函数、traingd函数和trainglm函数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
本文通过Matlab7.0,分别采用traingdx函数、traingd函数和trainglm函数,对所设计的隐含层神经元数可变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当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数在5-31之间变化时,当N=17时,trainlm数的训练误差最小,因此本文决定采用收敛速度最快、训练误差最小的trainlm训练函数,隐含层神经元数n=17的BP神经网络作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般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财务指标体系,据此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2014年40家上市公司为学习训练样本,并对剩下的10家公司进行仿真,设定最大训练步长epoch=2000,详细考察了隐含层结构和网络训练函数对BP神经网络辨识性能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各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说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因此,金融机构可以据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筛选优秀的中小企业以降低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我是2009年走上创业之路的,现将6年来的沉淀和反思与大家分享。
笨方法或将创造未来
惯性会成为你的惰性。如果看过《人类简史》,大家应该能够发现,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十几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居住着一群特别快乐的猴子。它们都生活在果树上,树非常高,周而复始地结出新果子,猴子们不用下树,就可以在树上生存得很好。猛兽是攻击不到它们的,只要躺在树上,就会有丰富的果实可以吃。忽然有一天,全球气候大变化,发生了一次巨大地震,于是就产生了今天很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大裂谷把非洲大陆分成了两块:西非和东非。
大裂谷西边依旧是雨林环境,有很高的面包树,也有丰富的果实在上面。东边的大陆,很多地方只有比较凶险的灌木林。猴子们被强行分成了两拨,一拨留在了西非大陆,和以前一样,只要待在树上就有果子吃;但东非的猴子,却面临着更凶险的生存环境,有猛兽,没有大树,只有灌木,它们要学会制造工具,学会用更复杂的语言交流,久而久之,就变得更聪明了。最后,东非的猴子慢慢进化成为了今天真正的智人,西非的猴子呢?今天还是西非的猴子。
这些年来,我发现,互联网创业也是一样的。
在互联网上获取流量,就像猴子获取果实一样简单,只要投资人给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有流量了,就会有用户,有了用户,就会继续有人给钱,周而复始,好像生存的规则非常简单。
但是东非大裂谷产生了――资本寒冬到了。大家在融资的时候会发现,以前给一千万都不要的,现在一百万也求着别人给。这时你要去拿新的钱,就必须要有商业模式,就像东非的猴子一样,要开始制造把用户变成消费者的工具,要学会更复杂的沟通模 式。
大姨吗的商业化挑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大、要复杂。在建设了“美月优选”、“美月购”后,我们在思考,大姨吗的独有价值是什么?
一开始,我们只是觉得,我们有流量、有接近一个亿的活跃用户,这些用户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购买东西,流水就会很高。但当真正做时发现,非也。这些流量和用户一开始是没有在商业上产生信任的。这时我们可以选择猴子的方法,继续把用户做大,讲用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上用所谓的用户估值去融资。但我们选择了一条痛苦的、比较笨的方法――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姨吗不能跟随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大姨吗不可或缺的价值,不是供应链、ERP系统、物流,而是我们能够给用户提供独特的服务。
我们从今年6月份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闭环,我们要和上游、和商品提供商建立特别关系,要打通ERP、要做保税仓。4个多月之后,我们很开心的一点是,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通过“美月购”这样高频次的复购、自荐,构建复购频次很高的服务型电商,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不错的利润增 长。 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我讲的第二点是:速度重要,还是节奏重要?先出来的、跑得快的产品就一定会赢吗?我们反思一下,比如OICQ和QQ,到底哪个是先出来的?8848、易趣和淘宝呢?我们会发现,快的企业都不是今天最成功的企业。
我记得最早出来的一款生活地图叫“老虎地图”,但那时安卓机和苹果机的GPS网络都不是特别好,我看到大量关于老虎地图和导航的推广,但到现在,基本没人在用这个产品了。
为什么跑得快、资本也融得快的企业,最后好像并没有变成赢家?答案是,节奏可能是更重要的。以前我们说“大鱼吃小鱼”或“快鱼吃慢鱼”,但当我们真正做一个企业很多年后会发现,找准自己的节奏,远远比单纯的快慢更重要。
我身边也有一些创业企业,它们喜欢不假思索地去跟随别人的一些步伐,称之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快一点融资、快一点抢市场,好像一切不快就要输了一样。你会发现,在快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去沉淀和思考。团队很快搭建,所谓的商业模式、数据结构都没有经过推敲和验证,甚至连一个数据的架构都没有,更多靠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嗅觉和直觉去判断,只是一味地在表象上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方式。这导致的结果是,你自己做事的方法、团队架构、招人方法,都会产生巨大的惰性。
如果你的竞品砸很多钱在广告上,你也去投钱在同一渠道上抢它的用户流量,却没发现对方到底用了什么策略、什么时候投、什么时候停、什么方法和关键词,最重要的是它是否配合了一些产品类活动或者促销,让这些流量能够沉淀下来,而是一味地学习对方投放广告的手段,最后你会发现,你的广告投出去了,但效率不一定会高,还不如沉淀下来,静心观察和学习。
如果你不去推敲适合自己的方式,一味效仿别人的推广方式和产品模式,你的团队会非常慵懒,只会抄袭,只会拿钱去砸。当有一天你去告诉你的团队,对不起,我们现在账上的钱不够这么耗了,你会发现,你当年花快钱建立起来的快团队、做事的快方法,全部变成了你资本寒冬里的束缚和累赘,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用便宜的方法做事情。
招聘也会变得非常笨。他们只会用猎头公司,用撬墙角三倍工资的方法来挖人才。你会发现,你的企业文化可能也变得非常慵懒,因为你一直只在乎岗位的人快一点到位,产品快一点做起来,大家没有时间去务虚。所以我们会发现,快不一定就赢 了。
在2014年,迫于竞争压力,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大的市场投放,因为似乎所有竞品都在砸钱抢流量。这时我们采取了一个最笨的方法,我要求我的团队去找不花钱的做流量和用户的方法,于是他们发现了ASO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让我们出现在所有热门应用的旁边,即第二位,在关键词和用户搜索结果上做一些优化。后来这个方法当然是被苹果发现和禁止了,我们就没有再做ASO了。但这件事情之后,我发现团队变得更加强大了,渠道推广手段也更加多样,成本也降下来了。当我再给他们钱时,我发现,他们把钱花得无比有效。 Q&A
黑马会员:大姨吗已完成E轮融资,但还在试水商业化,对于营利模式,你如何看待?
柴可:我觉得对于大姨吗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独特的用户价值。比如通过“美月购”,为用户定制高品质卫生巾,通过这一消费场景去扩展用户其他标准品耗材的消费,形成一些消费习惯,比如备孕难、痛经等问题,这些其实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价值。
盈利固然是一个企业,至少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但不能为了盈利去盈利,如果我们真的只是把流量卖成广告,或纯粹像其他电商把流量全砸了,毛利全部降下来,做完了,so what?真正可以持续吗?独特性真正建立起来了吗?并没有。我觉得在营利模式重要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持续的营利模式。
黑马会员:你对富二代创业怎么看?
柴可:我比较坦然看待“富二代”这个事情。我父亲为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条件和环境,所以我在创业过程中,没有什么背后的压力和负担。如果我真的还要惦记为家里挣一份养家糊口的钱,父母生病还要惦记医药费的话,我可能也不能纵情向前。我觉得,富二代是一个挺应该去创业的群体,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负担,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更多疯狂的产品和服务。
黑马会员:公司发展节奏,怎样才能把控好?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增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04-08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流通和交换环节,具有聚集、融资、分配等诸多功能,被誉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长期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决定了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水平;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服务于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发展情况,并表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而金融资源的配置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选择经济同处于欠发达水平的广西百色、湖南永州、贵州黔南州为样本地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配置的一般性结论,并结合样本地区实际,提出欠发达地区应从发挥禀赋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二、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
区域金融活动通过储蓄和投资的变化,首先作用于资金流量结构,进而作用于资金存量结构,对区域生产要素的分配产生影响,通过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影响和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支持创新和组织变化,最终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作用过程如图1。具体金融活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作用主要包括:区域资本累积机制、区域资本导向机制、区域组织转变机制、区域产业升级机制等等。
1.区域资本累积机制。实现生产材料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功能都需要资本投入等前期生产准备,资本累积是投入的基础条件,而累积的主要来源是储蓄。因此,足够的储蓄为资本投入创造条件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从区域金融作用机制来看,首先,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机构职能健全,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边际储蓄总量,结果是集聚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储蓄;其次,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和深化,通过金融创新为社会提供兼具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新金融工具,既提高边际储蓄倾向,又改善储蓄结构;第三,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成熟,企业和金融机构加深了对金融及其在经济体系中作用的认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把部分流动性资产转成生产性资产,帮助累积资本。
2.区域资本导向机制。资本累积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中增加资本投入的总量,但是增量基础上需保证储蓄资源优化和投资结构合理。提高投资的效率与增加资本投入总量同样重要,低效率的投资不仅浪费资本投入,还会形成资本累积的负面效果。金融作用机制的效果之一是要融合社会分散资金为一个整体,实现资本在整个社会中的重置和分配。过程可以使金融体系发挥自身信息优势、中介优势、监督优势,引导资本投入到预期收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和行业,优化区域资本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区域组织转变机制。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还可以变为影响区域组织实现转变。宏观层面上,伴随着金融发展而出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为信用扩张提供条件,促进资本汇聚和优化转移,推动企业集团化和产业集聚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微观层面上,伴随着经济金融风险而逐渐完善的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带动和提高了区域内其它经济组织管理水平。同时,金融发展为企业集团提供内部控制载体,推动区域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转换和组织形式优化,走多元化、集约化的内涵式增长路径,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增长。
4.区域产业升级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对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及深化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提高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控制能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新理念实现的资金短缺问题以及附带的高风险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与科学研究、理念升级有关,还与其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和服务有关,而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则是最大障碍,主要原因是高风险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发展可以提高融资能力并分散风险,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三、样本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经济增长需要资金支持引发贷款需求,贷款增长会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本文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将金融资源仅框定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的范围,不包括股票、债券、信托投资、保险等金融资产。而经济增长指标的选择方面,自Goldsmith、Mackinnon、Shaw等人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使用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成为了此领域研究惯用的处理方法。[1]本文采用人均GDP来评估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定量指标通常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较为常用的综合性指标,用人均存款、人均贷款指标反映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
1.贷款投放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可供支配的金融资源为经济增长只提供潜在的可能性,而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考察不同地区金融资源丰富程度的多寡,可以从两个定量指标进行评估,一是人均存款(见表1),该指标反映的是存款在不同地区的人均分布状况,即可供支配的金融资源的丰富程度;二是人均贷款,该指标反映的是贷款在不同地区的人均分布状况,即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占有份额。从理论上说,一个地区的可供支配的金融资源增长速度越快,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但事实并不如此,2004-2008年黔南州的人均存款增长116.22%,人均GDP只增长74.88%,而百色的人均存款增长101.00%,人均GDP却增长了91.24%,两者相比,百色的人均存款比黔南州少增长15.22%,而人均GDP却多增长16.36%。这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可供支配的金融资源不一定相关,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但从表1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实际支配的金融资源密切相关。2004-2008年三个样本地区的人均贷款中,百色从2979元/人增加到6048元/人,增长103.02%;其人均GDP也从5547元/人攀升到10608元/人,增长91.24%,是三个样本地区中人均贷款和人均GDP增幅最高的。而黔南州人均贷款从2326元/人增加到3342元/人,增长43.68%;其人均GDP从3845元/人增加到6724元/人,增长74.88%,是三个样本地区中人均贷款和人均GDP增幅最小的。上述数据表明:贷款投放越多,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2.贷款增长率与经济增速的周期不一致,贷款质量高低与经济增速的快慢相当。从单个年度考察,一个地区贷款增长率高的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最快的年份(见表2)。比如百色贷款增长率最高的年度是2007年,达到38.36%,但当年GDP的增速是19%,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04年23.35%。这说明一个地区贷款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度在时间周期上不一致。
从贷款质量考察,不良贷款率低的年份,基本上也是GDP增速最快的年份。从5年平均数来看,这种趋势更明显。考察期内,百色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为16.23%,在三地区中最低,说明贷款质量最高;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黔南州为24.84%,说明其贷款质量要比百色、永州低。与此相对应的是,贷款质量高的百色,其经济增速也最快,而贷款质量低的黔南州,经济增速也最慢,这说明贷款质量的高低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一致的。
3.欠发达地区金融深度与宽度的扩张不表明金融渗透功能的增强,而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体现。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的概念源于美国斯坦佛大学著名金融学家麦金农教授写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深度,通常是以M2/GDP作为刻画社会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化的不断加强和深化的过程,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2]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从理论上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特别是在金融体系不成熟的情况下,事实并不如此(见表3)。
为简便起见,本文M2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指标来代替。从表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黔南州的金融深度指标绝大多数年份在1以上,永州大多数年份在0.9以上,百色每年都在0.75以下,但GDP的增速并不与金融深度指标一致。为平滑各年度指标的起伏,可以用5年平均指标来观察金融深度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考察期内,金融深度指标最高的是黔南州,达到1.02,其次为永州0.91,最低的是百色,只有0.72,而GDP平均增速恰恰相反,最高的是百色,5年平均增速达20.05%,最低的黔南州为15.82%,永州居中为18.82%。这种情况是否说明麦金农教授的金融深化理论存在严重偏差?当然不是,事实上,对此现象,一些经济学家也进行过对比研究。尽管M2/GDP的比例指标通常反映了金融机构发展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对于个人储蓄的贡献,但作为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两者只在成熟金融系统中呈正相关趋势(Mckinnon,1973),在一个借贷受限制的不成熟市场中,两者往往反而是负相关趋势(Edwards,1996)。Elhiraika同样指出M2/GDP指标偏高,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可能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讯号,而高度成熟的金融市场这一比例反而较低,因为后者通常持有与之经济相适应的货币量。
从金融宽度指标分析,金融宽度是指金融媒介能够将居民储蓄的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渠道宽度。它主要用于衡量金融业发展的程度。本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来代替金融宽度,金融相关率是金融资产与GDP的比值,除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相关程度外,还可衡量金融资产相对于经济体的丰富程度和集中程度。[3]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将金融机构贷款、股票市值和企业债券余额三者之和作为金融资产计算金融相关比率。由于在三个样本地区中,百色、黔南州均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永州也仅有一家中小板企业上市(南岭民爆),而企业债券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也没有将该指标计入金融资产之内,在此,将金融资产仅规定在各项贷款的范畴,其计算公式为:金融相关比率=贷款/GDP。由表3可知,样本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大约都在1/5至1/2之间。根据戈德史密斯的考察结论,该较低金融相关比率(约在1/5至1/2之间)属于金融发展初级阶段,这进一步证明了样本地区属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地区。
4.不同贷款投向形成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区域金融资源利用程度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从样本地区的贷款投向分析(见表4),百色的工业贷款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工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从2004年的11.90%增加到2008年的15.24%,而农业贷款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11.27%下降到2008年6.26%。与此相对应,随着贷款投向结构的改变,百色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见表5),从2004年的“二一三”调整为2008年的“二三一”结构,且第二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突破了52%,说明百色的工业总产值占GDP相当大的份额。据课题组实地调研,百色的工业支柱主要是铝,百色平果铝是我国九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百色银海铝厂、隆林铝厂已建成投产,总投资150亿元、设计规模年产320万吨的华银氧化铝厂已启动建设。百色正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扩大有效信贷需求,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考察期内,百色的存贷比例基本上在70%以上高位运行,最高的2007年存贷比例达到86.81%,最低的2005年也在68%以上。三个样本地区中,百色的金融资源的利用程度最高,经济增长速度也最快,GDP5年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充分说明了金融资源的利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
永州的工业贷款每年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11.59%下降到2008年的4.54%,是三个样本地区中占比最低的地区。而农业贷款稳中有降,从2004年的24%小幅降到2008年的23.49%,主要原因是永州的农业大头一直以粮食、烤烟等为主的种植格局没有改变,贷款需求比较稳定。工业贷款的萎缩与农业贷款的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永州工业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基础工业薄弱,工业发展滞后,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反映在三次产业结构上,除2008年外,永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一二”的格局,且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即使2008年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由“三一二”调整为“三二一”的格局,但第二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仍不足三分之一(见表5),与百色的“半壁江山”相比,永州的工业发展状况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永州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传统的农业相对稳定,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出现资金外流现象。2008年末,永州的存贷比例为46.29%,在三个样本地区中处于居中位置,说明金融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与此相对应,永州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处于居中的水平。
黔南州的工业贷款占比虽然略高于永州0.17个百分点,但也是每年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8.43%下降到2008年的4.71%。而农业贷款出现稳中有升的走势,从2004年的15.91%缓慢攀升到2008年的18.59%。农业贷款稳中攀升的原因除了黔南州发展传统的粮食作物外,近年来,茶叶、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金融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从存贷比例分析,黔南州2008年为44.6%,是三个样本地区中比例最低的,与此相对应,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样本地区中最慢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黔南州的存贷比例、经济发展速度都不如永州,但三次产业结构要比永州更优化,考察期内,黔南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一直是“二三一”的结构,要说变化,也是第一、三产业的比重每年都在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重每年都处于上升通道中,由2004年的35.2%上升到2008年的44.7%。
5.欠发达地区依靠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有限,投资拉动率的高低影响经济增速的快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样本地区均属欠发达地区,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以2008年为例,百色出口总额为3.4亿美元,永州为1.3亿美元,黔南州仅0.86亿美元,偏低的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本文仅对消费、投资和贷款数据进行考察和分析(见表6)。
考察期内,百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21%,永州为24.32%,黔南州为23.68%。据此,可以进一步推算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其计算公式为: 消费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消费拉动率×GDP增长率,可得三地区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3.85、4.45和3.75,由此可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值得一提的是,样本地区消费率最高的是永州,最低的是百色;但GDP增速最高的是百色,最低的是黔南州。这进一步说明,在欠发达地区,消费对GDP的增长没有起主导作用。
同时,百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07%,永州为47.87%,黔南州为33.97%。据此,可以推算出投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投资拉动率×GDP增长率,可得百色、永州、黔南州的投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14.85、9.01和5.37。投资率高的地区,其GDP增长速度也越快,投资与GDP增速呈正相关关系,这充分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从上述分析可见,在欠发达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所起的作用最大,消费位于其次,贡献率最小的是出口。 6.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靠投入的增加。欠发达地区金融配置效率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慢,而金融配置效率越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衡量一个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以依据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即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该指标的分母是GDP的增长,分子是资本增长,即投资,其含义是增加1元钱的产出,要增加多少投资。可以将该指标进行置换,用贷款增长(即贷款)作分子,分母不变,于是就可得到所需要的“增量贷款产出率”指标,其含义是增加1元钱的GDP,需要增加多少贷款。需要的贷款越少,说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反之,需要的贷款越多,就说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越低。
考察期内,样本地区增加1元钱的GDP,百色平均需要0.55元贷款,永州平均需要0.35元贷款,黔南州需要0.31元贷款(见表7),这说明百色的金融资源(仅指贷款)配置效率最低,黔南州的最高。从理论上说,金融资源配置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黔南州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但GDP增速最慢,而百色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最低,GDP的增速却最快。主要原因是三个样本地区都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推动,而这种投入,有时是低效的。对于有金融需求的一般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存在的经营效益不佳、抵押不足、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贷款的可得性,而身处欠发达地区又能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一般是当地经济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通常情况下,优质贷款客户的贷款质量较高,效益较好,这也是欠发达地区贷款集中“垒大户”的主要原因。
但问题是少数几个企业的发展,要带动落后地区GDP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而百色的情况与黔南州、永州不同的是,百色的工业产值占据了GDP的“半壁江山”,工业贷款的占比差不多是永州、黔南州的4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一点可从上表5可得到印证,考察期内,百色的平均投资率为74.07%,分别比黔南州、永州高出40.1%、26.2%,而固定资产投资所固有的金额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决定了百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现实,但固定资产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就会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是,就出现了黔南州、永州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比百色高,但经济增速比百色慢的现象。这种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不是取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而是取决于资金投入的多少,说明样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尚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四、样本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样本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不良贷款比率保持下降趋势;区域信贷投放不平衡问题有所缓解。但三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金融资源在优化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尚存各种障碍。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良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但目前资金供求主体均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机构格局上看,目前样本地区金融机构比较单一,还没有设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从金融服务水平看,各家银行在管理体制、市场定位、业务品种方面,基本雷同,导致各家银行经营目标集中,金融创新产品少,竞争力低下;从法律环境看,缺乏金融交易主体的破产法规,金融经营主体无序竞争以及市场的运作机制弱化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从市场机制看,利率政策调节作用不明显,尚未形成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的市场利率机制;从融资渠道看,除永州有1家企业上市外,百色、黔南州还没有上市公司,上市融资尚属空白,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是企业融资的唯一手段,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2.信贷投入总量偏低,贷款结构不合理,与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形成反差。样本地区除百色外,信贷投入总量偏低,2008年永州、黔南州的存贷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的水平,大量的信贷资金都以金融机构“上存”的形式流向外地,即出现本地资金异地化现象。而贷款投向结构也不尽合理,2008年永州、黔南州的工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在5%以下,百色也在15%左右,众多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支持,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相比不相适应。
3.金融市场化进程缓慢,金融工具创新少,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金融企业而言,绝大部分金融业务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结算服务等传统领域,而对于发达地区已经开展的诸如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创新产品还比较陌生,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特别是样本地区有市场需求的林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保理贷款、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备用信用证贷款、产业链企业互保贷款以及股权抵押贷款等融资业务很少开展或只是试探性开展。金融市场不健全形成的金融抑制,不仅限制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4.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信贷资产质量低下,阻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多年来,地方政府在发展 地方经济方面习惯于粗放式指令性经营,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金融生态仍处于较低效率的状态。同时,金融生态发展的外部环境欠佳,法制建设不完善,司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独立性较差、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金融案件裁定久拖不决、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维护金融债权成本高,银行资产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这是制约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理论阐述、原因分析及样本地区的差异性比较,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金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存在区际差异。金融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血液”,并发挥支持产业导向和调整优化结构的作用,资金流引导着物资流、人力流和信息流,并通过市场导向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有效配置,特别是在直接融资尚属空白的欠发达地区,金融媒介作用更为突出。然而,作用同等重要的金融并不意味有等同的金融贡献度,其缘由在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经济增长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增长对金融有效需求的不同,从而也“圈定”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
2.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快慢不取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而取决于资金投入力度的大小。样本地区“增量贷款产出率”表明,同样是1个单位GDP的产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需要投入的贷款越多,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地区,需要投入的贷款越少,说明经济增长的快慢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一致。而样本地区“存贷比例”表明,存贷比例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而存贷比例越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慢,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与信贷投入的总量呈正相关关系。这种现象表明,在欠发达地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率的,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别,也是本文的基本观点。
3.发展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落后地区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产业一直沿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发展,其结果是长期循环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三低”状态,而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既是向“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保障。
4.“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布局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有效提高可供支配金融资源利用程度的基础。落后地区的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才有足够的后劲,传统的农业与不发达的第三产业难以承载经济起飞的重任。样本地区第一、三产业的产值逐年下降,而第二产业产值逐步上升的现实同样证明,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是不争的事实。而第二产业的崛起,既能增加吸纳资金的能力,又可扩大有效金融需求,还可提高金融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5.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很好地营造出“资金洼地”,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和有利条件;反之,一个不良的生态环境不但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流失,而且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慎贷”、“恐贷”心理使区域内外资金失去信心,最终会损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1.积极发挥禀赋优势,用特色产业吸引信贷资源。信贷资金具有追逐利润的性质,好的产业、好的项目、好的企业,并能确保安全性、收益性,降低信贷运行的交易成本,信贷资金就会自动流入。所以,积极发挥禀赋优势,用特色产业吸引信贷资源,成为提高区域信贷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样本地区的情况看,百色优质的铝资源,永州原有的汽车、造纸以及当前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黔南州的磷化工、制药、茶叶等特色产业本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就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共同扶持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调整经济布局,及时区域产品指引目录,引导企业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品牌,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有基础、前景好的其他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金融部门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行业信贷政策和支持序列,防范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制定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地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双向信息交换机制,及时了解区域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寻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介入。同时,金融部门要坚持“扶优限劣”的信贷原则,把资金配置到效率更高的行业和企业。对“优”的评判,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赋予新的内涵,追求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不应支持表面轰轰烈烈,实质高投入低产出,或者对资源、环境实行掠夺性经营的企业。要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方针,运用信贷杠杆和利率杠杆,对产业布局日益合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经济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持。
3.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增加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在调整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应实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双赢”,减少由于资金逐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充分采用市场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减少货币资金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以及民间资金大量流向域外。一是完善政策指引。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制定与实施区域性政策措施,加强对信贷资金的政策指引,在政策导向层面推动社会资金向科技研发、应用领域集中,减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现象;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按照收益与风险相对称的原则,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收益率,力求以收益覆盖风险,推动资源合理分布;三是加快金融创新。积极开发适合于高科技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产品,在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前提下促进社会资金进入区域内企业技术研发领域;四是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布局区域内金融业的发展,包括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功能定位等,依照有关规定加强市场准入控制,防止出现区域内由于资金逐利性造成的金融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和某些行业集中,减少资源的浪费。
4.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从微观角度看,商业性金融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将金融资源从低利产业配置到高利产业,从低利地区(一般为欠发达地区)配置到高利地区(一般为发达地区),从传统工商业配置到垄断行业。理论上讲,信贷资金的这种逐利行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内在运动规律。但从宏观和实践看,商业性金融的这种市场取向,则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带来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进一步扩大地区贫富差距。因此,对商业性金融不愿选择的领域,如中小企业、农业、某些基础性产业以及边远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应该通过金融制度的安排,在这些领域或地区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这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政策性金融,也是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性选择。
5.协调发展金融产业,构建功能强大的金融体系。一是在银行业方面,促进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稳定发展,创造优越条件,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以增加域外资金流入,扩大核心金融资源总量;二是促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行业实现协调发展,尽快改变证券业、保险业资源比重偏小的局面,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的宏观调控、保值增值、财富再分配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三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全面强化与活化其筹资功能,通过金融交易市场手段吸引外部资金流入,扩大欠发达地区相对偏小的核心金融资源规模。并通过构建强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增加金融资源、改善结构,达到提升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6.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地方政府应把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做到取信于民,并以此带动社会信用建设。同时把守信用和讲信用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实绩来进行考核,落实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的责任制,并以建设“诚信社会”为重点,优化区域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议政府部门建立规范的企业经营、兼并、破产和重组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套取、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千方百计支持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优化和发展投资环境,建立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积极优化执法环境,消除行政对法律的干预。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使银行同业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预防贷款发放的潜在风险,形成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征信市场。■
参考文献:
在PPP项目的运作中,风险的识别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在特许权协议及合同设计中应当权责对应,把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PPP项目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
政策风险分为反向性政策风险和突变性政策风险,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政策的导向与资产重组内在发展方向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当资产重组运行状况与国家调整政策不相容时,就会加大这种风险,各级政府之间出现的政策差异也会导致政策风险。突变性政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政策口径发生突然变化而给资产重组造成的风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变会加大企业资产重组的政策风险。因此当政策缺乏一定稳定性时,私人投资方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承担更高政策风险的一种补偿。有鉴于此,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法规,为基础设施特许权经营的规范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为PPP的进一步广泛与成功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私营合作方的政策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当地获取的现金收入不能按预期的汇率兑换成外汇。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货币贬值,也可能是因为政府将汇率人为地定在一个很不合理的官方水平上。这毫无疑问会减少收入的价值,降低项目的投资回报。私营合作方在融资,建设经营基础设施时总是选择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不考虑其是何种外汇或是本币,因此为了能够抵御外汇风险,私营合作方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可以通过承诺固定的外汇汇率或确保一定的外汇储备以及保证坚挺货币(如美元)的可兑换性与易得性承担部分汇率风险,这样私营合作方的汇率风险将大为降低,在其他条件(盈利预期等)相同的情形下,项目对民营部门的吸引力增强。
技术风险可依据工程项目风险定义进行等级区分。通常分为低、中、高风险三个等级。低风险是指可辨识且可监控其对项目目标影响的风险;中等风险是指可辨识的,对工程系统的技术性能、费用或进度将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这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相当高,是有条件接受的事件,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监控。高风险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很高,不可接受的事件,其后果将对工程项目有极大影响的风险。技术风险直接与项目实际建设与运营相联系,技术风险应由私营合作方承担。以BOT为例,私营合作方在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运营与维护一定时期,因此私营合作方最为关注运营成本的降低,运营成本的提高将减少私营合作方的投资回报,这将促使私营合作方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日后的运营成本。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大小与债务偿付能力直接相关。基础设施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从而可能造成债权人求诸法律的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造成PPP模式应用的失败。现代公司理财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等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私营合作方可能独自承担此类风险,如果债务由公共部门或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了担保,则公共部门和融资担保机构也可分担部分财务风险。
营运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财务效益的不确定性。在PPP运用过程中应该确保私营合作方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因此要求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合理的费用。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私营合作方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基础设施运营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创新等手段提高效率增加营运收入或减少营运成本降低营运风险,所以理应是营运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将PPP运用过程中的营运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