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当前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样的课堂氛围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小学语文教育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应给予民主的氛围,激发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传统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从不同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学理念,所以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就好比是大海上的航船迷失了方向。目前就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落后才会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学生完全放任自由的教学模式。
1.2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要想叫学生喜欢上文本,教师首先必须是文本的知音,用自身的感悟了解文本,拓展开发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感染学生。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感觉很累,因为他们都是在尽心尽力地去备课、上课及做辅导,几乎要从早忙到晚,但是效果甚微。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能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善过去那种几十年重复不变的劳动。其次,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低下。
2 创新原来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突出特点出发,然后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文本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然后再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来选择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把握的教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能掌握小学语文涉及的必备知识,并且对这些知识要消化好,使其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工具。
2.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坚决祛除“课堂代替阅读”的弊病,要不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尽力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方式多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小学生能有时间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再次,教师要多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阅读技巧及方法,使学生都能做到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最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条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能有书读,有喜欢的书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若能大胆发现,不但能使学生感悟到文本魅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得哪位名师说过: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目中有人”,关注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课堂,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向每个孩子开放;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心中有文”,让每个文字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每一个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味道、有场景、有情节,如一幅幅缤纷的画卷在孩子们心中流淌;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胸中有略”,教师于细节处匠心独运、于毫微处引思启智,激励、启发、引领学生,不断丰富孩子们认知体系的课堂,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生命与智慧的共同成长。
3 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之外,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不断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投入力度,而且还要通过制定奖惩措施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自主学习激情,要鼓励他们都能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要尽力突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1老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根本不能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还是老师的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呢?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语言太过于成人化,教学方式也太单一,教学节奏过慢或过快,师生之间的交流贫乏,不注重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课堂提问设计不合理,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3.2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都能将文本踏踏实实地品读与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会从阅读中逐步品味到祖国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4 结语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能力竞争,创新思维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抓起,不仅对学生是一笔竞争的财富,也能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动力。让我们用真心来关爱每个孩子,用慧心来唤醒每个文字,用匠心来雕琢每一个细节,那一个个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将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崔峦等.适应时代要求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8(7):21-23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学生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处处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与理解,自信心大增,遇到困难不是畏缩不前,而是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和老师一起攻破一个个难题,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增强了信心,完善了人格,培养了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养成了一种狭隘的思维方式,不敢去质疑和否定,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禁锢在课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中,缺乏创造力。我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潜能。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其中有一句千古绝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自己是很难深刻理解诗句的含义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会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大家对这句诗有什么想法?”这样一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过短暂的思考,许多学生问我“课本是不是出错了,瀑布怎么会有三千尺?”还有的同学问道:“银河有多远啊?是不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地方?”看到学生踊跃地提出质疑和敢于否定,以及学生奇思妙想的思维方式,我既惊奇又感到欣慰,我经常用陶先志先生的一句话来激励学生:“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养成自主探究思考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
三、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增强亲身体验
语文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语言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语文在教材选题方面非常贴近生活,尤其是那些有很多对话的课文,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进行对话,这既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符合“学习语言是为了生活”这一主旨,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小鹰学飞》《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课文时,都可以制作相应的头饰,让学生戴着进行模仿表演,让他们在表演的同时获取知识,增长技能。
1.拼音教学让孩子学会聆听。多为学生提供聆听的机会,分别给学生出示多个音节的读音,让他们仔细地听,把听到的相同之处说出来,这种音素的练习与入门,教师要让学生细细体会。当然这需要大量语音素材与训练时间,在大量训练中,学生只需要说出某种感觉,就是发现。这种细致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为字母的书写做好准备。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学会加工,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创造。拼音是字词句之问的联系,拼音与汉字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听音识字成了学生过拼音关的基本方法。音节的拼读不可一蹴而就,学习音节的过程中防止模糊。利用一些浅显的谐音笑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
2.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整合到一起的教学技术。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传统媒体逐步淡出语文课堂,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完全不用教材、黑板等传统媒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降。正确的做法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语文教学。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有其自身优势所在,但也是存在问题的。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都认为屏幕阅读与纸上阅读相比,屏幕阅读更吸引人,学生更愿意选择屏幕阅读。但是,他们认为纸上阅读更方便、阅读质量更高。教师如果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全部由课件展示,幻灯片一闪即过,则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不深,理解不到位,很容易遗忘。学生也没有空闲时间记笔记,结果课后复习时,找不到复习的重难点及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教材、黑板等传统媒体,让学生及时记录重点和难点,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便于学生整理知识和课后复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小学作文儿童化,作文题材必须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才能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原汁原味。儿童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简单个体,积累作文经验,受教师指导和评价影响深刻,让他们远离成人话语习惯和品味,使用和儿童生活题材相和谐的语言形式是当下儿童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课题。教师不能忽略儿童现有年龄和身心特点,滥用成人眼光审视儿童生活的意义和情趣。
4.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自己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激发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5.识字教学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皮亚杰认为:“七岁这个年龄和形式教育的真正开始是十分配合的。这个时期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在心理生活的任何一个复杂的领域内,无论在智力、情感、社会关系或个人活动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这些新的组织形式保证了的一阶段所勾画出来的结构已经趋于完善而且已经获得比较稳定的平衡并且为未来形成了一系列不间断的新构造。”小学生对事物的知觉主要是以整体轮廓为主,对细节的辨别能力较差。其思维从最开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尤其是在他们到了四年级之后,这种认知特点就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抽象性和具体性将进入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渐渐学会利用抽象思维思考事物。小学生认知在行为的发展和社会化上具有合作意识,既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又能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协调。在社会化上,他们至少都同意在做游戏时所必须遵守的某些规则,并且都能保持游戏平等的地位,继而约束自己的行动。因此,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从社会与理智的自我中心状态中解放出来了,而且已经能够发挥对自己行为的协调作用。明确了小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师就能正确对待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表现:学生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容易抓住那些笔画简单且看起来比较工整的汉字。对于那些字形复杂、笔画较多的汉字则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增加运用视觉的机会,视觉的敏感度在逐渐提高,特别是感受差别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听觉也在逐渐发展,可以渐渐听明白生母、韵母的细微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由最开始的笼统认识到后来的精细认识,开始能够分辨一些细微差别。教师始终都要努力教育孩子尽量运用各种感官接触世界,尤其是对汉字进行认知。这样,孩子的记忆就会得到长足发展。当记忆数量开始增加时,他们会自动地选择进行有意识的记忆,并时常检查记忆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在记忆的选择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将成为孩子们的主要识记方法,而原来的机械式识记比例在逐渐减小。而且,跟意义识记相对应的抽象识记开始在具体形象识记的对比中逐渐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