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范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第1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朱小根(1965-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83-02

一、团体心理辅导介绍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为团体训练、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促进个体观察、学习和体验,进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团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团体中自由地观察、体会,彼此平等地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各种团体例如家庭、学校、组织等在人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发展、预防和教育的功能。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给正常学生引导和启发,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学习高职生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逐渐走向完善自我。由于高职生特殊的心理状况,高职生存在各种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团体为成员提供了安全宽松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活动中舒缓情绪、释放压力,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到什么是适应。团体成员在团体中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对相同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通过讲座等方式教育学生,方法相对简单,时间相对较短,效果也不明显。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思。区别于以往的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师是团体活动的协助者,他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促使成员自我发现、体会。在宽松、民主的团体氛围中通过分享、探讨、体验消除心理防御,展现自我,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层次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新生心理特点分析

1.“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心理矛盾。高职生处于青春期,这时会把探索世界的矛头转向自己,更关注自我形象,从而完成自己意识的形成。“理想的我”是指个人头脑中主观塑造的,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的我”是通过个人的实践所反映的真实的自我形象。“理想的我”处于观察的地位,总是对“现实的我”进行考察、评价。例如,某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有人缘”的人,而生活中他却经常遭到同学的排斥。“有人缘”的人就是他“理想的我”,而“不被同学欢迎”则是“现实的我”。“理想的我”总会不停地观察“现实的我”,当“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差距过大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新生进入高职校园之后,随着对学校、专业等的深入了解,面对现实的学校,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造成“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尤其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喜欢幻想,他们在头脑中早已对理想的高职建构了一幅完美的蓝图。新生入校后,新校园、新同学、新学习方法、新生活方式等都会因高期望值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

2.专业选择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中的学习注重成绩,高中生普遍认为只要得高分考上重点高职就能够出人头地。殊不知,职业选择千千万,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使生活更有价值。报考高职时,专业的选择为未来的职业定向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学生在报考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而是根据热门程度来选择。更有甚者,专业的填报完全由父母决定。据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考高职填志愿时,是否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时,只有36.2%的学生回答考虑过,而63.8%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随着高职生入校上课,新生在就读专业上越来越困惑,有的学生不断转换专业。对自己所希望从事职业的迷茫与对现专业的不了解使新生处于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

3.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职生进入新的环境,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感。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友谊。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矜持,封闭自我,尤其有些性格内向的新生,害怕被人拒绝,不敢与人交流,生怕露短给别人印象不好。有的同学出身农村,怕被人瞧不起,总喜欢独来独往,远离人群。因而在高职生中,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有之,因恐惧而不能交往者有之,因自卑而不敢交往者有之,因自负而不愿交往者有之,这种内心渴望交往而不会交往,在高职生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冲突。

第2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U Siqi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40)

Abstract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student college counselors as key personnel work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ole played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work carried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instructor in climate, geography, and other aspec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 briefly describes how to efficiently play a role of counselo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ole

1 引起心理问题的成因

1.1 社会因素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调整好个人心态,适应崭新的工作环境不至于频繁跳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亟需面对的问题。而学校实际教学与职场技能的严重脱节,减少了学生参与工作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家庭状况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独生子女因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甚至逃避问题,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严重。此外,父母的婚姻状况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最后就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学生造成的极端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偏差,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1.2 学校因素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轻松、悠闲,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习更加自由。大学生活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教学制度不完善,如果与学生个人发展产生矛盾,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与学生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因教育方向不同而产生的误差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个人因素

大学新生刚从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从高中沉重的学习环境突然转向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精神上会呈现出松散的状态,正因为松散的精神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失去方向,在生活中自由散漫,甚至影响学生人生三观的树立,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因为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数不胜数。比如,有些学生缺少恋爱经验,心灵比较脆弱,在面临分手时,学生会因为想不开而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再者,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弱,以及尚未形成完善时间观念的原因,容易沉迷在一件事物上身不由己,比如因为熬夜打游戏而影响学习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比如,经常打架斗殴,多次逃课迟到等现象都是不健全的心理。此外,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遇到难题是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有时候甚至因为想不开而作茧自缚。大学生涉世不深,资历尚浅,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容易产生恐惧,不敢面对,更容易受伤之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复原。

2 应对方案

因为就业形势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适当开设职场礼仪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避免学生对职场的畏惧,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确定生活方向。此外,对于独生子女,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交友观,提醒学生真心待人,广结良友,同时,避免学生因狐朋狗友的诱惑而走上不归路。而面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辅导员应及早帮助学生走出家庭问题,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指导。

因为学校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比如,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实践课程等。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思想动态,使其独立自主地参与学生,发挥直观能动性,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为个人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与学生在私下里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恋爱观、交友观。另外,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正确指引学生,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大学资源,科学安排时间,使学生能在大学校园中游刃有余。

3 辅导员的作用

在学生的眼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老师,也是朋友。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成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性质机动灵活,与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辅导员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大学生辅导员,应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经历,将学生带入职场礼仪的课程学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获取工作经验,使学生提早经历职场生活。此外,年轻的辅导员可以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辅导员也要及早提醒学生建立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职场生活打下基础。

由学校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发挥桥梁的作用。身为辅导员,应将学校相关信息有效告知学生,同时,及时地把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动态收集整理,向上级传达。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程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生活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分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只有在沟通过程中,才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由个人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扮演一个过来人的角色,为学生指点迷津。此外,辅导员在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不单这样,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压力。

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辅导 体育与健康教学 心理障碍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心理辅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完美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大有作为,帮助其解除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美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自身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不主动,常躲避练习或早退。

2.过度紧张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学习动作难度大,失误次数多等,这些大多能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心理。如果学生过度紧张,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下降,学习难度会加大,这种状况会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及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挥。

3.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一学习某类动作,学生就害怕,害怕出现失误,害怕同学嘲笑,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受伤,这样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跳加快、四肢无力,打寒战,出冷汗,这样就影响了自身的运动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4.自卑心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常自我感觉不如别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笨手笨脚”,生怕别人看见耻笑,特别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技术动作,就更不愿练习,这样长期下来将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厌倦学习心理。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运动参与,并有效的运用激励,调节情绪。刚柔相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事实或事例正面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积郁进行有益的宣泄,从而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投入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体育与健康学习最大的障碍,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课堂组织教学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其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帮助他们逐渐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地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和社会功能转化,诱导他们自我培养对体育项目广泛的兴趣。

2.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帮助他们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可以把完成教材内容看做是总目标,区别对待设立若干个分目标,如在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难度、技术掌握程度、完成质量,练习的次数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各个分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在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激发运动热情。

3.激励法。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对优生的偏爱,也没有对“学困生”的厌弃。相反,对待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关注,对他们要抱有期望,要激励他们树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信心,针对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

4.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手段。心理自我调控的手段就在于自我情绪调节。当感觉自己情绪失控时,做好深呼吸,想些开心的事情,控制好情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教育和人际环境教育,两者相互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干净整洁的运动场地、摆放有序的体育器械等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对客观的体育与健康的学练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调整自己的内心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学习的基础。心理辅导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遵循有关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凯.优化体育学习心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 .中国学校体育.2003(5):59-60.

[2]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从字面意思看主要任务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现状并非仅仅限于思想政治方面,加上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发现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囊括在辅导员职责之中。

一、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气质类型不同,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不知道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一般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前途的迷茫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检结果、心理健康测试反馈、和学生逐一谈心、由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介绍相关学生情况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不仅要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反馈为基础,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心理健康档案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工作,还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学生情况变化的关系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同辈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或公寓,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2.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谈心,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些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MSN、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老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现在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日常事务多且杂,信息员制度必不可少。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可以利用同学之间一块儿上课,一块儿休息等便利条件,及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现状。信息员制度,不仅要做到每个班、每个宿舍都要有信息员,对个别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还要具体到个人,一个信息员负责一个心理问题学生。该信息员要对该同学熟悉,在一个宿舍,热情、有爱心,如果发现该同学有异常表现,能立即报告辅导员。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与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健康心态面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关心爱护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学生,而且要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懂得学生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结合高校改革实际的基础上,联系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与时俱进,广开思路,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导师、德行上的贤师、心灵上的明师、能力上的高师,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他们真正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2]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3]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职业圈,2007, (15).

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压力,同时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主张,乐于接受外部信息,导致思维活跃,出现的心理问题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如果心理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一旦大学生难以承受,会出现伤人、自杀等恶性事件。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强调:“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他们是学生成长中的主要教师,具有一些其他老师无比拟的优势。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为发展性的问题,如生活、学业等,而非障碍性的问题,通过沟通、心理疏导等方法可以及时解决。但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需要辅导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作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高校的连接纽带,辅导员具有信息获取直接性、沟通便捷性、危机干预灵活性等优势,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帮助,使学生摆脱心理危机。作为班级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桥梁,辅导员在学生心中更具有权威性,学生对辅导员有信任感和依赖感。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一、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交流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生活、学校中的心理问题往往更倾向于向同学、老师倾诉,辅导员应为学生搭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理交流的平台,如茶话会、联欢会等,增进广大师生的交流。此外辅导员可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从知识到信念再到行为发生转变,减少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影响。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转移不良情绪。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可向积极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挫折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桥梁作用。辅导员是学校和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学生信息,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可就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要推进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挫折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家庭则要做好辅导、监督、监测的责任,通过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到全面整合,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辅助作用。当前高校均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部分高校还开展了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其目的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危机干预技巧,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摆脱挫折心理的危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是心理教育咨询队伍的后备军,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可结合心理咨询机构的意见建议,对大学生心理持续辅导监督,辅助心理机构对大学生不良心理进行干预。

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1.充裕的时间。不同于其他老师,辅导员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与他们联系,和他们谈话。只有多与学生接触交流,才会了解学生,才是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途径,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长时间接触,辅导员才会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朋友圈、家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

2.活力和热情。辅导员一般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其知识背景、生活阅历方面与大学生比较相近,年轻富有朝气,对新从事的事业充满了活力和热情。由于与大学生是同龄人,且刚刚毕业,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行为,同时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学生眼里,他们是大哥哥、大姐姐,而不是老师和管理者,辅导员可以走进大学生内心深处,及时发现问题;大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去。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在学生思想工作、管理工作中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引导、桥梁和辅助作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力争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拥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年往成年过渡的转折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强,个性正逐渐形成和定型,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幼稚和片面,产生一些矛盾心理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7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4、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发挥集体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2]刘艳玲.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从冲动心理、焦虑心理、自责心理、男女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生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并当高中生产生孤独感时,正确引导高中生对生活和学习压力进行缓解,并通过科学减压方式,积极面对升学等问题,为自身的健康成长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健康发展状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以下就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冲动心理。即由于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属于青春期成长时期,所以,生理因素分泌旺盛,易形成冲动、暴怒性格。同时,若家庭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如,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和应试教育,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中生成长压力,让高中生逐渐产生冲动心理,因此,需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学生这一心理问题进行缓解;

第二,焦虑心理。即因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迫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开始表现出局促不安,害怕人多的沟通障碍。因此,在现阶段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解决高中生焦虑心理问题,必须定期组织运动会等有氧运动,让学生体内激素得到正常分泌,避免焦虑心理障碍的形成;

第三,自责心理。即当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未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时,部分学生会开始质疑自己能力,产生患得患失的感觉,且当害怕失去时,逐渐形成了自责情绪;

第四,男女心理。即受“男女有别”传统观念的熏陶,高中生往往会对异性有着一种特别情愫,一旦这种情愫产生,就要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男女心理进行指导,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建立专门工作机构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焦虑心理、冲动心理、自责心理、男女心理是主要教育内容。而为了更好的提高现阶段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应在焦虑心理和冲动心理等心理问题教育期间,建立专业的工作机构。即成立市级心理辅导中心,由市级心理辅导中心科学规划心理课程意义评价、活动开展效果评价、短期规划等等,并成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网络,由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成,继而借助完整的工作网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同时,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工作机构构建的基础上,需由校长承担心理健康教育领导职责,而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心理委员、学生家长等成员共同负责个别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反馈学生心理辅导结果,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此外,在专门工作机构构建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心理辅导教育效果,应相继完善心理教育中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团体辅导制度、心理教师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由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带动教师积极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高中生冲动心理、自责心理等心理问题进行跟踪、反馈、排解。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所以,在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期g,必须先加强对心理教师职业方面的培训。即以“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丰富心理教师所掌握的教育知识。同时,鼓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并通过对心理健康理论书籍的阅读,了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点,实施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为了突出有效性教育效果,必须在师资队伍组建时,展开教师资格评价工作[2]。如,“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审核等,由此通过规范化的考核办法,成立一支具有扎实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的教师队伍,为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构建科学的辅导网络

为了达到有效性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注重构建科学的辅导网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高中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组建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家庭、学校等各个系统组成部分。其中,心理教师在系统工程中,主要负责实践性辅导工作。所以,学校应借助新媒体手段。如,QQ,微信,微博、网络等,向心理教师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技巧,高效性完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

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中,可尝试开发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通过资料宣传、家长会等方式,向父母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然后,由父母负责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预防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形成。

三、结论

综上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手段,可实现对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控制,并更好的适应当代教育趋势。所以,在现阶段高中生教育工作中,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中,从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辅导网络3个方面,提升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并借助有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使高中生焦虑心理、冲动心理等心理问题得到高效缓解。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3):31-42.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4;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100-01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部分高中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对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打开学生的心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善学校和家庭条件

高中生平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影响。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避免心理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障碍。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随时为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高中生的思想问题跟他们的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又常常会拒绝学习,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要与家庭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通过开家长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思想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开家长会,学生家长能适当了解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能进行妥善处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中阶段。在学生的教育上,家长要调整好对待孩子的态度,既不能过于苛刻,又不能过于放纵,要准确把握好这个度,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在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压力,要让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努力下去。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把压力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减轻大量的知识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压力。学校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心理发展稍不注意就容易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心理辅导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观,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当学生由于心理原因犯下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进行批评,要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把学生心理发展不完善的地方摆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来解决的。作为班主任,应当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共同交流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应对的方法。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对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更多的要依靠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十分必要。要明确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地位,因为班主任最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作为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班主任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应当适当地帮助学生释放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减轻了,就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让教师成为能够独立对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心理专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不仅会出现在学习能力上,还会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上。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重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处处起楷模作用。家庭要配合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武晓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

[2]谢鸿.高中阶段学生自我分化和逆反心理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第11篇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轻则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重则产生心理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家庭、人际关系到学业成绩等时刻影响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大朋友”,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有利于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相辅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不仅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学压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学生的心理压力少。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监督和保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护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压力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班主任还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空间;最后,离开学生,班主任还是个普通人,需要照顾家庭,要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调试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导、照顾和帮助学生。

(二)师生双方对在高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对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对实际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而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怀疑在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然后还要明确自身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要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进行监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2.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第12篇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第13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湖北省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和一所市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高中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有明显异常的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及时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解决对策:多鼓励。鼓励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信任身边的同学、朋辈,同时专职心理老师发挥应有的桥梁和过渡作用,比如在专职心理老师介入之后,最初的咨询与辅导可以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起进行,从教师主导到朋辈辅导员主导,从共同进行到朋辈辅导员单独进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助。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解决思路:多培训。没有人是天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培训,要从时间上、从经费上、从实践训练上多投入,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真正地掌握应备的知识、应会的技能、应有的操守和应知的职责。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解决思路:顺其自然。在未曾开展过朋辈心理辅导的高三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的确有难度,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应更多地关注高考生的心理波动与求助需求。同时,在高一、高二等业已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当他们升入高三时,由于工作的惯性,学业的压力并不会就此冲断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相信他们在高三年级也能够开展起朋辈心理辅导来。

朋辈心理辅导进中学,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实践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感谢杨鑫辉教授在学术和实践中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alan carr. 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

[2]卡尔. 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6~37.

[3]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利用性研究[j].心理与健康教育,2000,3:38~39.

[4]murry.j.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562~566.

[5]chari campbell.,student success skills training: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eer coaching. individual psychology,2003,59(3):327~333.

[6]timothy a.carey.the method of levels:off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eer counseling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1:13~16.

[7]james m. benshoff and pamela o.paisley.the structured peer consultation mo-del for school counselors.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74(3):314~322.

[8]ruth h.frise.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9]boulton, michael j.school peer counselling for bullying services as a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a study with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5,33(4):485~494.

第14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湖北省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和一所市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高中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有明显异常的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及时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解决对策:多鼓励。鼓励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信任身边的同学、朋辈,同时专职心理老师发挥应有的桥梁和过渡作用,比如在专职心理老师介入之后,最初的咨询与辅导可以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起进行,从教师主导到朋辈辅导员主导,从共同进行到朋辈辅导员单独进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助。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解决思路:多培训。没有人是天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培训,要从时间上、从经费上、从实践训练上多投入,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真正地掌握应备的知识、应会的技能、应有的操守和应知的职责。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解决思路:顺其自然。在未曾开展过朋辈心理辅导的高三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的确有难度,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应更多地关注高考生的心理波动与求助需求。同时,在高一、高二等业已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当他们升入高三时,由于工作的惯性,学业的压力并不会就此冲断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相信他们在高三年级也能够开展起朋辈心理辅导来。

朋辈心理辅导进中学,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实践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感谢杨鑫辉教授在学术和实践中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Alan Carr. 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

[2]卡尔. 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6~37.

[3]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利用性研究[J].心理与健康教育,2000,3:38~39.

[4]Murry.J.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562~566.

[5]Chari Campbell.,Student Success Skills Training: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eer Coaching. Inpidual Psychology,2003,59(3):327~333.

[6]Timothy A.Carey.The Method Of Levels:Off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eer counseling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1:13~16.

[7]James M. Benshoff and Pamela O.Paisley.The Structured Peer Consultation Mo-del For School Counselors.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74(3):314~322.

[8]Ruth H.Frise.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9]Boulton, Michael J.School Peer Counselling for Bullying Services as a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A Study with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5,33(4):485~494.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学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学校还可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等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塑造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