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内 容 提 要: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高中地理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形象展示教学模式,人机会话教学模式,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地理课件的制作2.硬件设施的实现: 校园网络, Internet网络。CAI地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选择适于CAI地理教学的内容,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地理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在地理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地理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地理教学课件。
关键词:中学地理,CAI教学
高中地理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都较强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同时,高中地理更是集人地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或填鸭式等,而CAI教学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内容上大大突破了地理知识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对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此,笔者着重就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模式及模式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CAI教学则主要是新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地理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地理知识,通过人机交互来巩固知识,增长能力;同时,地理教师也是通过计算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进度。主体式CAI课件在设计上要求比辅助式CAI课件更加周密、细致、全面,教学中对硬件的要求也更高。高中地理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地理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通过提问,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进而巩固知识。如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宇宙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及其成员、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球意义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繁琐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
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地理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地理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由于市场上现售的地理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所以,地理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地理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了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
2.人机会话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关系,要求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地理教学课件中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因地理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除掌握课本地理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它地理知识。因此,这种CAI地理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且课件的设计要求更周密、更能全面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图。这种CAI地理课件比较适用于网络教学。如果计算机之间实现联网,就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地理教师也能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 。这种CAI地理课件在程序结构设计上的指导思想是刺激――反应――强化:先展示地理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刺激),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反应),确认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展示正确内容(强化)。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再重新演示原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并出示和前面水平相当的题目,检测学生。 如果学生已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将进入下一单元的内容。如《地球运动》一节课,可设有学习目标、要点疏理、阅读材料、过关检测、导航台、留言板等几大板块。学生通过目标、要点的学习,阅读材料的帮助,进行知识的检测,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可通过留言板与教师进行“对话”,获得帮助,进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符合认知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这些CAI地理教学课件,比较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图形化,强调启发式教学、体现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挥了CAI的教学优势。
3.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
授完某段地理教学内容后,采取CAI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类CAI地理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除以上几种基本教学模式外,CAI地理课件还可以用于地理教学的其它环节,如在地理课外小组活动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利用计算机,研究工厂选址和乡镇规划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地理教师可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地理题库、资料库,备课、编制练习题等。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地理课件的制作
普通CAI地理课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奥思、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而网络CAI地理课件一般多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等来编辑制作的,其中Frontpage和Dreamweaver软件是最经常使用的。目前,国内的Internet 传输速度还难以承受文件最较大的AVI、MPEG等格式,教师制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文件最较小的GIF、VOX、SWF等文件格式。一般CAI地理课件编制的流程可分为:选择课题、确定目标、创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编制程序、调度运行等环节。平时,特别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如地图、星图等。另外,CAI地理课件是在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使用的,显得尤为重要。
2.硬件设施的实现
(1)校园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即校园网,是CAI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工具,它是一种学校内部专用网络,其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们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网的建设。②中心网站的建设(包括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③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等子网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利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接入Internet的基本元素。④主干网与Internet相连。⑤各子网或单机与主干网相连。
(2)Internet网络。我校已与教委宽带网连接。现在学校所有微机都能上网。
3.CAI地理课件的使用
制作完成的CAI地理课件用于教学中,形象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CAI地理课件的优势所在。CAI地理课件中学生自学、答疑有实时和异步两种模式。异步模式主要是学生根据地理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或读教材或看地图或查资料,也可通过网上邻居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类似Internet聊天室实时双向交流,让学生质疑、知识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
综上所述,CAI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要更好地发挥CAI地理教学模式优势,使其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CAI地理教学的关键,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明确CAI地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 由于一个CAI地理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要选择适于CAI地理教学的内容,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地理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CAI的地理教学优势,切忌书本搬家。
③ 在地理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地理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地理教学课件。如可显示大规模、长时间、瞬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二维、三维动画模拟课件;或可开发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提高教学效率;或可设计交互性较强的地理会话课件,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别化教学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中学CAI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绍业 曾惠苹:面向课堂教学的地理CAI课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地理报》2004年9期
李 明:对中学地理CAI软件之设计和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97-02
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教师进行和引导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地理教材指的是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课本(教科书)。地理教学大纲一般指出了在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多以条目形式进行规定。而教科书是将基本内容具体细化,详细阐明,对于教学而言更具有操作性,对学生来说,教科书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工具。
一、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结构性衔接
1.地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衔接
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而普通高中地理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重要原则,其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者对比,我们可看出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发展性、主动性,侧重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教师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和技术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激励性评价,适应了学生12-15岁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变化,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兴趣,积极探究,培养自信。而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适应了高中生(15-18岁)正值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日趋成熟,自我探索能力增强,对地理问题理解更为深刻,并能尝试用课本上传达的理念,分析解决某些地理问题,形成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2.地理教材的内在联系
一是知识脉络联系。按照地理学科的性质,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脉络基本相同,均是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先总后分的知识脉络,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架构,并逐步认识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和相互关系(见表1)。但初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差异也较大,对于同一地理内容,初中教材注重地理事实知识,即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景观等;而高中地理教材,更侧重于对地理概念的分析、地理特征的总结、地理规律的掌握、地理成因和原理的探究、地理意义的运用等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各地理要素的逻辑关系,更全面地掌握地理系统知识。
二是知识类型联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使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循序渐进,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事物。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总论、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先外后中,略外详中,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地理教材则既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又要引导他们具有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高一的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文地理则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高二的区域地理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深刻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识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教材结构系统联系。初高中地理教材每一册的结构编排几乎相同。地理课文内容,均根据每个学期学时的要求进行编写,每本教材均为4~5个单元(即章),每章题目,以粗体字配以彩色背景为标题,背景一般为照片,能反映该章主要内容,非常直观;“章”以下又分为若干节(一般3~4个),“节”以内设2~3个标题,有时下面还设小标题,每个标题下又有若干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从一个方面说明、解释标题内容。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又互相补充。
四是图像系统联系。地图是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在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地理事物方面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材,地图数量众多,约有150~200幅,种类多样,功用不同。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在地理能力的培养上,均要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那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高中生还要求树立人地关系的理念,培养解决问题的地理视角,因此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照片数量比初中教材少,但示意图、统计图、流程图的比重增加。特别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示意图增加,高中人文地理中统计图、流程图增加,说明对同一地理现象,初中注重静态的结果,高中注重结果产生的过程。
二、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
1.统一思想,构建全局观、整体观
当前许多完全制中学被分割成初中和高中两校,初高中分离,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仅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讲述,强调识记知识和掌握结论,没有全面认识到高中教材对同一内容的深化、细化与过程化;而某些高中教师则认为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忽视了其基础性,因此造成双方对各自教学的误解,一旦把这种思想带入教学,易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结构性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建立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全局观和整体观,认识到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连贯性和承接性,认真研读初、高中教材,同时也要认识到教材在编写中思想高度的一致性,初中为高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将初中地理内容进一步升华,即内容的承前启后,结构的统一,语言的规范等。
2.精细备课,体现衔接联系
把对教材的认识、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首先就从备课开始。当前有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不备课甚至连书都可以不要,也可以上好一堂课”。但事实上,备课环节恰恰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备课:(1)备教师。教师应对同一内容进行初高中对比,分析难度、广度、能力层次要求、教学内容的穿插,运用何种教学方式;(2)备学生。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由基础到能力层层推进,环环相扣;(3)备教学方法。对初高中生而言,均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但初中更侧重于对“表象”的认识归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较为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结论或能根据分析得出较为浅显的结论;而高中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同时他们带有独立性、批判性的眼光使他们对事物本质认识更加深刻,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观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又要根据各自心理发展的差异,有侧重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关注细节,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性的随时发现初高中对同一地理内容在内容表述、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重难点差异以及内容上的相互关联。高中内容以初中地理内容为基础,但增加了广度和深度,且融合了数学、物理相关知识,考察了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对照高中地理教材,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又要善于挖掘,找出哪些知识点可深入挖掘,从高中教材找到一些知识性内容,为己所用,适当增加教学、考试难度,既要保证基础薄弱同学能合格通过中学会考,又要使层次较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取得理想成绩,为顺利升入高中打下良好基础。而高中教师对比初高中教材,找出学生已学知识点,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在教学中可适当简述,但对于难点及容易忘却但在高中教学中又十分必要的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应重新教学,这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环境教育 价值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强调“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笔者以为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意义。
1.地理教学理念的环境教育,突出了全面发展的理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实质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其一是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以地为本”的人地观,如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二是强调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作用的“以人为本”的人地观,如唯意志论;其三是强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如人地关系协调论。前两类观点,只强调人地关系中单方面的因果关系,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危机的根源所在。与前两类观点相比,人地关系协调论是人地关系思想的一大进步,是现代科学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地理教育把人地关系协调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加以贯彻,时至今日,重视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普遍遵循的重要地理教学思想。高中地理课程把人地关系作为主线,通过地理教学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人地关系的最高追求水准,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地理学科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既是新的地理学思想,又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标准》的各部分都有充分体现,如在“前言”部分就开门见山地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环境教育的终极,即可持续发展,为高中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构建了总体框架。
2.地理教学目标的环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与环境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作出科学的判断;发展学生识别、分析和尝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目标要求无不透视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与环境教育的价值观目标(要树立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形成新型的环境与发展观)也十分吻合。
3.地理教学内容的环境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课程要使学生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人口的增长对地球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标准》必修模块中专门列出了“人口与城市”这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地理课程要使学生懂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必须爱护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标准》必修模块中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修模块“环境保护”中还专门列出了“资源问题与资源利用、保护”这一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消耗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