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范文

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过渡方法高效课堂

近几年,观摩了不少地理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其教学过程往往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感觉,执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本领,即善于运用课堂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巧妙的过渡语言,对于实现地理高效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谈几点体会。

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

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达到过渡目的。这种方法将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种过渡方法对于条理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完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教学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直接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的教学。

3.通过对比进行过渡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时,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过渡。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学习“地球自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后,教师可提出“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对比完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4.转折过渡

当两部分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可以采用“但是……”“然而……”“却……”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例如,进行《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完成“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活动后,我提出:“这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地球在运动、地表性质并不均匀。”从而过渡到“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

5.对上一环节进行小结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教学的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例如,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教学时,讲完“锋与天气”后我小结道:“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锋面活动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这是冷暖气团的相互运动造成的。其实,一个地区大气的水平涡旋也可以形成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这种过渡方法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6.通过拓展延伸来完成过渡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扩展,将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关联,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内容或环节的过渡。例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时,讲完“地域分析规律”之后我引导学生“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并思考:“我们分析的地域分析规律,有没有不吻合的情况?如果有请在图上找出,并思考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考虑“非地带性规律”并展开教学。

7.结合对上一环节或内容的评论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是教师对上一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的一种过渡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在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时,完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教学后,我这样评价:“刚才我们通过表格分析归纳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很好地理解了形成这种农业类型的区位条件。”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过渡方法,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实现过渡,还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设计。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对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只是简要地谈谈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更为精妙的方法和运用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刍议[J].地理教学,2010-10.

第2篇

一、温故导入

即教师采用复习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出新的知识的方法。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导入方式。如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时,先向学生提问什么叫热力环流?然后在黑板上画一张简图,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在此基础上转到新课内容“三圈环流”。

这样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浮桥,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既调整了学生的思维走向,又为讲述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直观导入

即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我在讲“中国的疆域”时,展示同在冬季,哈尔滨的人们在冰天雪地中冒着严寒欣赏冰灯、冰雕;广州正举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的花展的景象。又展示同一时刻乌苏里江地区旭日东升和青藏高原西部还是星斗满天的深夜的景象,进而提出这是为什么?学生交头接耳寻找答案,教师顺势提出教学课题。

巧妙地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学习。整个导入过程轻松自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为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三、激情导入

即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描述、歌曲、录像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激励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朗诵《七律・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导言,为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点明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激情导入法,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满怀激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目标导入

课堂教学内容的介绍,即是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目标的展示,涉及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等。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五、谜语导入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但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不同情况,精心策划新课的引入,力争体现“趣”、“悬”、“疑”、“妙”、“新”,使学生在有意、有疑、有趣、有情的前提下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

第3篇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55-02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瑶族长鼓舞在其诞生、发展和演变的整个过程均与瑶族社会的信仰、生产、节日民俗等有着互相依存、互相促动的密切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它融歌、舞于一体,是瑶族人古老原生态的艺术表演形式。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联,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各个地区的舞蹈在传统的长鼓舞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表现出在这一特定地区舞蹈所具有的地域性、交融性、社会性等特殊的文化特征,一直流传到今,并经久不衰,随着历史的演变,还逐步得以丰实和发展。长鼓舞文化作为历经千百年之久积淀而成的这种历史记忆,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在历史长河中的投射、凝结与表现,是瑶族独特文化身份与文化个性的标识。

一、地方高校开发利用瑶族长鼓舞的必要性

瑶族长鼓舞是少数民族地区土生土长的艺术,其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与写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色彩,映射出瑶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因此,在瑶族地区开展地域性民间舞蹈课程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同时对瑶族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起着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在瑶族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高校开发和利用当地民间舞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有利于瑶族长鼓舞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

瑶族长鼓舞作为一种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承的方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一样,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民间的自然传承;另一种是靠学校的音乐教育。民间自然传承的特点是师徒传授、自生自灭,这种传承方式往往缺乏组织性和计划性,在商品化、现代化、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实践证明,如果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和难以有效传承的。那么,有效传承的重担就只能落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身上了。

然而,我国的学校舞蹈教育体系大都沿袭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崇尚“以西学为正学”,满大街都是芭蕾舞、爵士舞、街舞等,而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开发利用也不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人们产生诸如“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原始的、落后的”之类的偏见就司空见惯了。因此,地域高等教育应该承担起本土知识的保存、传递和发展之重任。同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至教师的素质也都应该从本土知识的视角加以重新认识或阐述。”①在瑶族分布地区的高校开发和利用瑶族长鼓舞课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它对瑶族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教学可以传播、选择和创新民间舞蹈文化。

(二)有利于丰富补充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资源

国家统一的课程是难以解决所有高校教育的课程问题,而地域舞蹈文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不足,能更好地促进地域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把本土的瑶族长鼓舞融进教材中,还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同时还可培养一些地方发展的特殊人才来为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服务。

(三)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瑶族长鼓舞艺术形式了解瑶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

在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高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意识,让其他少数民族同学有机会来了解别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理解多元文化,进而有助于在普通高校创造民族平等和和睦共处的民主氛围,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瑶族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与瑶族居住区域相邻的高校许多非瑶族的学生在获得瑶族长鼓舞艺术审美的同时,也了解了瑶族民族的历史、文化,这有利于增进民族的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瑶族长鼓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从自己的人民需要出发,坚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丧失独立性,最终就会成为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的附庸,这是非常危险的。”②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一方面要顺应时展潮流,正视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现代化、商品化的事实,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以实际行动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但是,我国对民族艺术文化的保护却不十分理想。

另外,为传承文化的高等院校,如永州湖南科技学院,面对“瑶族舞蹈”这一珍贵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确关注不够,关于它的课程建构甚至被忽视和冷落。迄今为止,还没有将“瑶族舞蹈”纳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充其量也是在讲解其它相关内容时插入一点作为点缀,其地位是很边缘化的。可见“瑶族舞蹈”在瑶族分布地区的高校是处于一种未开发的且十分薄弱的境地。它既没有建立具有独立学科特色的、相对成熟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也没有建立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在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在逐渐丧失。笔者在瑶族地区考察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有的不再满足于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有的甚至放弃和远离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在散居的瑶族同胞和40岁以下年龄的瑶族人民当中就表现尤为突出和相当普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给瑶族人民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使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方式被改变以外,还与瑶族分布地区高校的舞蹈教育是否关注和重视本土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教育有关。另外,笔者又在自己所在的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了解到,有的瑶族藉学生在平时不愿意别的同学知道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学生,似乎“少数民族”就意味着“贫穷落后”,这种尴尬的局面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有理由质疑高校教育在传承文化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了,面对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改革多样化的浪潮,出现这种窘境,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要有效开发利用瑶族长鼓舞舞蹈文化,深化舞蹈教学改革

(一)实施瑶族长鼓舞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瑶族文化氛围

首先,创设瑶族舞蹈文化的典型心态和样式情境。各个民族和各种不同的风格的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的舞蹈语汇系统。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根据所教内容,创设既不脱离现实又具有一定特色的瑶族舞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空洞的肢体模仿上,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的风格,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和语言提示,进入到瑶族长鼓舞课堂特有的情境之中。

其次,创设瑶族长鼓舞风土人情及其发展历程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丰富学生对瑶族长鼓舞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习有限的动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民间舞蹈教学不但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更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我们在教授瑶族长鼓舞的过程中首先要讲述瑶族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来,讲述民间的风土人情及民族心态,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用身体语言去表现它们。

第三、创设瑶族文化服饰情境。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和节令性风俗,在漫长岁月的沿袭中形成与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品位。我们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瑶族长鼓舞的韵律、美感,感受瑶族舞蹈丰厚的文化,可以让学生穿上极具特色的瑶族服装,加深帮助他们对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开展瑶族舞蹈采风,结合原生环境

要想真正上好瑶族长鼓舞课,一定要开展舞蹈采风活动,结合原生的舞蹈环境来体验瑶族舞蹈文化。有些教师编排的民族民间舞蹈走进该地区之后,发现人们根本不对其认可,有些甚至背离了民族文化。因此,进行舞蹈采风,实地考察民风民情,是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实施生活体现法。在教授瑶族长鼓舞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带着学生深入到瑶族去观察了解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体验当地的民族生活,使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加强瑶族长鼓舞的教材建设,研究和传承瑶族舞蹈文化

瑶族长鼓舞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族群的、审美情趣,包括道德、伦理、价值观、生死观等深层的民族心理,都会通过其舞蹈中的姿态、动律特点、风格特征等得以体现,甚至延伸到音乐调式结构、服饰制作及器乐的使用中。要加强瑶族长鼓舞的教材建设,使教材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我们必须透过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在研究瑶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来剖析舞蹈动作,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本体根源的前提下加以提炼。那些能够反映该民族典型心态和样式的动态语汇,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感受该族群特有的风格韵律,从而达到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传承文化的目的。③

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南方瑶族长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C0593

注释:

①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47一348页.

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不同学科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它既包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首先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联系、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要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内容、过程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地理教学中选用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二是注意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形式。三是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四是结合地理教师自身特点。五是顾及学校的设备条件。六是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合理结合。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有以注重语言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方法,也有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有以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只注重在地理本学科内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交叉探究较少。今在此对于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作简单论述,这里的方法只是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教学的导入、内容的承转、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在的突破上。地理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课堂,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于地理的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习的情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下面用一些例子就这些方法(内容)在一堂课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课程的导入(语文、音乐)

诗歌、歌曲、影像资料的处理。尤其是多媒体的应用,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学习中国地理“长江”一节时,先播放一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意境中,激发了学习长江的兴趣。然后,将长江繁忙航运图像和《长江三峡》的录像播放给学生,这时教师配音朗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三峡的滩险、流急的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然后提问:长江为何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比如,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用多媒体手段将铁路干线以移动的方式逐渐闪现最后显示展现出四纵三横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用闪烁的方法显示,这样通过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数学等各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思想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若能很好地利用在抽象的地理思维领域,对抽象地理事物的理解、掌握及应用上帮助极大。1.坐标系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时,可用数学坐标图来代替语言描述。如图1,该图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横轴为纬度,纵轴为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反映了夏季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直接得出这一规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进一步还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类似的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冬季(或夏季)气压沿经(纬)线的分布曲线,大洋表层盐度、温度与纬度的关系曲线,人口增长曲线等,这些图能精确地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时,教师应借助这些图像,将地理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讲透彻。又如,在学气的垂直分层时,可将课本上的气温的垂直分布图看作是一条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函数关系曲线,将这一复杂的曲线划分为若干单调区间,每一区间就是一层大气(图2),图中有两个单调递减区间,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它们分别是对流层和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因为其温度变化规律一样,所以空气运动都以上升为主,另两个单调递增区间分别为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数轴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图3,数轴中点为0°,往东为东经度,往西为西经度,学生在解题时应先找出0°经线,再作其他经线排列,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解题中,还有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常常在180°附近的经度分布上出现错误判断。因此我们在用数轴表示经度分布时应补充图4,数轴中点为180°,往东为西经度,往西为东经度,这一表示相对图3,属于逆向思维,是很多学生对180°经线东、西经分布易错之处。将图3与图4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低数字经度区就用图3解,遇到高数字经度区就用图4解。3.地球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球体,对于学生掌握地球的各种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对晨昏线的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正确理解,时区的掌握,以及其它一些复杂的地理计算问题的解答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4.专题归纳专题归纳是高中各科进行复习时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中又以历史学科对此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历史复习中的专题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专题的主题进行,便于学生记忆,没有更多的涉及其它的内容。地理复习中的专题归纳有章节的归纳,也有专门知识点的归纳。比如,以图表的方式对高一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进行归纳。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比较法 图表直观比较法 地理科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37-0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比较法适用范围广、应用简明、逻辑性强,日益成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方法和目标。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揭示其各个发展阶段间的异同点,而且有利于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从而促进高中生地理素养的提高,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比较法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因此,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也毫不例外地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1. 地理比较法要与其它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与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与地理演绎法等方法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而且又是这些逻辑方法体系中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其它各种地理逻辑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地理比较法而进行;反之,地理比较法也要与其它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北海渔场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前三大渔场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秘鲁渔场则不然,位于寒流流经处;最后综合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2. 地理比较法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结合使用。高中地理教学在重视地理比较法应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观察法、地理参观法和地理实验法等直观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一方面,直观教学方法以其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不仅有利于获得直观感受和地理感性知识,也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地理比较法,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螺旋式地推进地理教学。

二、地理比较法是教师教的方法,也要成为学生学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致同学们”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地理的学习,要注意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对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有助于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可见,地理比较法不仅是教师教的方法,也应该成为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能力和观点的重要方法。

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学习和运用地理学习方法的意识,没有真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要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受用终身。因此,建议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已知可比事物确定比较目的、选择比较对象,然后根据分析综合列出比较项目、找出比较内容,最后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通过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应用各种地理比较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并将灵活、科学地应用地理比较法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和素养。

三、地理比较法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论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综合性和区域性显著。从学科性质来讲,高中地理是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受学科内容及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比较法在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比较法,其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论,具有“地理性”。它与地图法、地理统计方法、野外考察、参观法等方法一样是地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地理比较法的应用要以地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地理学习和地理教学的规律,充分体现地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发挥地理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完成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更是高中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教师要树立地理比较法的教学意识,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学生要逐渐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学习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第4期.

第6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以及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如果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比较法,就一定能够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以前传统地理教学的优点,再配合新的教学方法,让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知识很宽泛的科目,这需要学生能够对地理科目做到全面的认知。学生学习地理,多半是从认知地图开始,然后了解各国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等。所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比较法在实际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一般的教学法,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地图来完成讲解,而比较法是把两种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从图,要素,环境等各方面的对比并加以区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把以前模糊不清,区分不开的知识弄清楚,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捷,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地理学科的学习,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地图也是分析课本的依据,所以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课本上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很详细、很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地图上的信息,让学生加以重视。地图上的信息体现着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大洲的特点与构成,所以地图上所体现的知识要仔细地加以分析。地理的学习中除了有地图,还有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这些图表都有助于我们加强地理的学习。要知道它们的看法,不同处与相同处,这样才会明白所要表示的事物与知识点。因此,对于图表的分析与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在理解图与区别图的时候,培养学生关于地理的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基本知识、规律及原理等,这些是最容易混淆的东西。这些知识点在记忆的时候要非常地仔细,有的时候只是一字之差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区时和时区,只是将两个字颠倒了而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区时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而时区是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这时就体现出了比较法的重要性。将两个相似的东西拿出来做个比较,就会印象深刻,知道两个东西相似就会去特别地注意,这样才不会造成知识的混淆。综上所述,随着创新教育的飞速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国家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都十分重视。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更进一步的考验。

作者:韦美露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1-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立足于高中课堂,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发挥地理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未来教育应该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地理教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很快的学科,必须结合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更新相关的地理知识。但是传统的地理课本在知识的更新方面还相对欠缺,尤其是对当展较为迅速的高科技技术的探测数据,都未及时更新。这样,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传统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报纸,互联网获取新的地理知识,当二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容易对传统地理知识的权威质疑,时间久了,势必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丰富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相对比较被动,记忆,背诵是常用的方式,这种死板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开发其创造性和培养其真正热爱地理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恶性循环反应,严重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3.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和人本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典型的以知识教知识,讲授的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而未能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很少实现真正的平等,更谈不上感情的交流,种种理念上的滞后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提高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1.加强合作学习观念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利用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是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的。针对地理学习中内容较多且易混淆的知识,可以利用此种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如对“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的学习,涉及知识和内容点较多。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对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身负责的内容钻研透,钻研深,最后所有成员进行资料的汇总和相互的交流,同时老师对相关的知识点和考试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组织,辩论等形式,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深刻记忆。同时,这一过程也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真正的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到了学习的细节中。

2.引入范例教学,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范例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典型地理事物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个性的基础上进而推出普遍性的规律。引入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对高中地理必修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讲授中,就可以采用范例教学,选择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为例,然后利用多媒体形象的方式,横向、纵向比较我国和泰国水稻种植的景观图以及所在区域的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掌握季风对不同经纬度的水田农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明白其各自的生产和生存条件。

3.实践探究式的地理方法,深化地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设置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围绕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理的神奇与实用,将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以实验的形式演绎,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问,自己思考,自己查阅知识,最后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都非常大。只有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教学,才能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愉悦的学习气氛,才能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实力,激活思维,探究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激发主动性,轻松学高中地理[J].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9).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地图占了很大的比重,它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地理教材还是地理高考试题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地图,而大量的运用地图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

一、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分析,那么教师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所包含的一系列要素。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有效信息资源的过程,在找到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标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其次,学生必须掌握并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名词,对于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师应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归纳总结,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确它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存在的一些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学生要想用图,就必须学会读图,就中国现状分析,大多学生不愿意也不想读图,因为他们找不到读图的方法,面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地图,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以及读图技巧。在平时的读图中,学生除了要背熟那些常用的地名之外,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在地图上指出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地理位置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指出相应的河流、山脉等的位置,这样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读图,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模仿,这种读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相关地图的信息,还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地图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就相关的培养措施展开论述,着重指出应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多样,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思想作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中,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应是“讲读练”。即指“讲、读、练综合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分别发挥到讲、读、练各个环节中去,发挥出它们的综合效力。这种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借助大量的教学手段?这是由于受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而地理学科是取材于地理科学,因而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的领域广阔)、综合性(各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综合联系性)和区域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地理教材中有的比较抽象(如地球的运动),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就我们的教育对象一一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比较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比较贫乏,涉足地理环境的空间也比较狭窄。因而使他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辅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会使他们丧失学好地理课的信心,带着沉重的心态被动地学习,的确是索然无味的苦差。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建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使用语言作为工具和学生交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以“舌耕为业”,总是凭借一定的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地理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轻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的创设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教师的威信。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良好的班风,特别是学风也是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

五、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在高中地理复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复习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中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中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第10篇

一、教学语言在地理课堂调控中的作用。

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是地理教学的必需,而恰当的地理教学语言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设计出新颖,吸引学生注意的导语,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导语起着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导语特点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比如: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上面终年积雪?”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3、鼓动性。导语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

4、启发性。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再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课前的导入: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很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又很少?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5、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你们知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二)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炼的语言

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错读或误读汉字,比如说不能把“兖州”“海参崴”中的“兖”字和“崴”字读错,很多同学都习惯把“月球”说成“月亮”,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严防因随意性,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

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充满情感,富有激情。否则,“以其昏昏,使其怊怊”,效果可想而知。就象节目主持人走进直播室一样,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再配以一些相关图片等,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巧用地理教学语言修辞

地理教师教学时,除了先要做到语言准确、说话简洁,、顺理成章等基本的要求外。若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方法。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借代法

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强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日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包头;镍都指金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天府之国指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波斯湾等等。

3、摹形法

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4、引用法。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这就是常用的“引用法”。如: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

5、对比法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这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

(四)恰当使用地理幽默语言

教学幽默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它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又应符合学生实际,还需把握分寸,要应用得好,教师必需具有相当的教学功底。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多年之后自然妙语连珠、幽默成河了。

(五)歇后语、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第11篇

再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当然也是教育创新的时代,正如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地理学科是非中考科目,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动机与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历史上的风云事件、人物典故,还可以跨越地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地人情、工业分布。,从而使同学们喜欢地理、认同地理,培养出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才可能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定要为同学们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能够自由表述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也要允许学生与老师间的争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可经常用“你说呢?”“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当然,同时要配以愉悦的表情、真诚的微笑以及鼓励的眼神。这样,同学们一定会放开思想,敞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标新立异的意识。只有同学们有了标新立异的意识,才可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意各种思维的培养

没有思维,也就没有创新,更淡不上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有意的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思维之间的有效结合,比如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创造因素,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让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见解,我们又该如何统一、如何整合,如何选出最优的思维成果呢?这就要引进聚合思维,对同学所给出的各种见解做出有效地聚合与统一。同时,抽象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培养,这种能力在“理科”教学中经常用到,但它绝不是“理科”的专利,我们地理教学中同样要加以重视。地理教学中好多知识是直观形象的,在形象思维有效使用的同时,再加以抽象思维的配合,必然会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了各种思维的培养,才可能为创新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地图的运用非常重要,没有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学。只有通过地图,在教学中才可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能真正体现咫尺方寸间,万物大世界的地理特色。只有通过地图,才能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山川、河流的位置,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具体分布,认识到我们的邻国与临海等。而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形式、更大的空间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它可在教学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同学们在最大程度上接触较为真实的地理,自觉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构想,培养创造力。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同样重要,同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注重课外地理活动的开展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则这个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或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获,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收获为导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1 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可以这样说: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

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要把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2.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goodDownloadgoogle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3.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3.1 学生模拟。

3.1.1 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3.1.2 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3.2 教师模拟。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3.3 课件模拟。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4.实际生活体验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第13篇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了点滴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地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有效办法。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地理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地理,使学生明确地理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学多学少无所谓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地理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1.充分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学手段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及地理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适时巧妙插叙,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生动的、形象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巧设记忆法

运用易记的歌诀、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我国沿海多良港,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记忆,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有的内容,编成顺口溜,也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会给学习地理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组织观看专题讲座、专家谈“热点”问题(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等等。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14篇

地理简图是地理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图像。其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有示意图、模拟图和联系关系分析图等。地理简图能够方便、快捷、直观地将教学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地理教学中,这类教学图像一般会按照教材的教学主题来设计,并且受教学环境的影响较小,增删加减也灵活,细节表现力较强,更能充分突出教材的重点,从而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挂图、地图册和插图等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因此,地理简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地理简图教学法及其优势

地理简图教学法,是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与地理简图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地理简图的充分利用,能随时在课堂上现用现画,把文字转化为图像,反应快捷,简单方便,充分发挥教师的良好素养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

1.把松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系统的知识构成

化难为易、以图释文是地理简图的重要教学优势之一。它能引导学生把无形的抽象思维和有形的具象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如在总结《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的内容时,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

2. 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主题,提升教学效果

地理简图将教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其中融合和凝结了众多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地理简图的学习和了解,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并消化其中的教学主题和知识规律,从而实现繁琐的知识一眼观尽,快速掌握。

表层海水的运动规律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知识抽象,内容繁琐,还有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一直以来是一个教学难点。通过应用与设计地理简图,这一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通过对表层海水运动规律图(图2)的讲解,学生既了解了表层海水运动的规律,还记住了表层海水运动的特征。

3.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学生在复习时,自己能够亲自根据记忆画出简图,串联起所学知识,以此增强记忆效果。

三、地理简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师知识讲述与地理简图展示紧密结合

教师在讲课时,一边讲述,一边将知识点画出,也可以让学生跟着画,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准确快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 充分利用地理简图培养学生的说图能力

第1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87-01

自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地理课堂后,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比较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探究,期望寻找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特点

本文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指在教室中计算机与投影的结合,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1]。在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简称课件[2]。常用的课件开发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具有的特点有:

1.高度的集成性。

计算机与投影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被我们称为多媒体课件,因为它能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整合,几乎能代替所有的传统教学媒体。如一堂课所需要的地球仪、挂图、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等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地理CAL课件来实现。因此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2.强大的交互性。

交互性也可称为可控性。操作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轻松的控制课件,如通过鼠标点击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输入文字查询信息、拖放图形实现拼图、媒体播放控制等。

与传统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更容易编辑和修改。教师可根据课件的教学效果,及时修改或完善课件。也可将别人的课件进行修改,以满足自己的教学实际需求,可以极大地减小做课件的工作量。

4.资源共享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共享同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很多地理资源网站上的地理图片、地理影片、地理动画等,为我们制作课件提供了众多的素材。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21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理信息也在迅速增加。地理教师想要在教学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地理信息资源加以筛选、组织、处理、应用到地理课堂之中,从而促进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教育改革的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地理教师具备的重要理念中就包括“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4]。地理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主要载体,必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促使地理教育理论和观念、地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深刻的变革。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应用的实践探索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了38%,而教学时间却节省了31%[5]。这说明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有利于创设地理环境情境,顺利导入新课。

多媒体技术对于创设地理情境具有独特作用,在课堂引入情境中,可以用多媒体地理图片、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创设地理环境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先以一段关于大气环流的新闻视频进行导入。通过视频的播放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大气环流上来,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回答,导入过程流畅、有效。

2.展示地理事物形象,辅助学生探究重难点知识。

地理事物具有形象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现形象生动的地理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判断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如,在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中,探究河流的侧蚀作用时,通过长江荆江段遥感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中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地貌形态的特点。

3.便于获取最新素材,进行时事地理教学。

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理教学。例如,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时,通过视频新闻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地震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并对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中国境内出现的抢盐风潮进行简单介绍,引出核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进行扩散等地理相关知识。

4.展示地理作业,有助于作业评价的开展。

将学生的画图作业进行拍照处理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图片的放大、缩小、拖动等功能清晰直观的分析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通过将作业通过系统自带的工具制成电影,并配以音乐进行展示,督促学生更认真的对待画图作业,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国内外的大量实例已证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得多。地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而且多样,作为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挖掘其潜力,使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46页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5-86页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