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基础工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088);安徽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xm19);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gkk02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2095-3089(2016)35-0203-02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和国家对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很有必要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源于学校1945年建校时创办的矿井建设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岩土与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成为安徽省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

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为切入点,尝试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授课内容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关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莫海鸿等编著的《基础工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明华主编的《基础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景星等编著《基础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下设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基础工程》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删减、调整、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阐述,又注意反映我国目前工程实践的新成就,给学生介绍基础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最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规范或规程等保持一致,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即便是同一授课内容,在给不同专业方向讲授的侧重点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在给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讲授《基础工程》时,将浅基础、连续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等列为授课重点内容,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把相关规范融入到与教学内容之中。而对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等内容则可以进行简要的讲述,由于该专业方向后续将会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

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更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逐渐替代灌注式教学而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

讲授《基础工程》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思考后及时回答,有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自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生产实践无疑是帮助较大的。

例如,讲解浅基础时,因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可列举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又如,讲解桩基础时,针对桩基设计中如何选择桩基的类型,可以作为思考问题提出,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根据各组讨论得到结果和设计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认识。

另外,建立具体工程应用案例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融于具体工程背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把所学到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前面所学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的综合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授课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宽口径”的“大土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时通常会增设一些课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所占份额,这样势必造成原有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仅为32学时,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所需讲授的内容,并保证学生得以消化吸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解决课时量不足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防止一味追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板书演绎。若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把授课内容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放映,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结构明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一些重要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要应以板书为主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紧跟教学思路,能记下关键内容,方便理解。

对于一些利于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甚至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概念。例如,讲授浅基础的类型时,可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不同浅基础类型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呈现出来;讲述桩基础施工内容时,可放映一些关于桩基施工的动画或现场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具有独立完成一般基础设计的能力。通常是采取开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短短1周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由于学生实践不足,理论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中,设计结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例如:进行桩基设计时,很多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结果不会考虑现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的施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要以实际具体工程为背景优选设计题目,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资料要尽量完备,使设计内容及步骤应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符,让学生熟悉设计理论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验证相结合,并使用CAD绘制施工图,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便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生产工作。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靠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置时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为此,我校专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有浅基础、桩基础、桩基静载试验、基坑支护、矿井巷道、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工程模型,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观,增强工程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工程现场,将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力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促进了学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能讲授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科研实际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⒒岢鱿中碌睦砺邸⒓际鹾臀侍猓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贴近教学的实际,努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滕延京, 王卫东, 康景文, 等. 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4).

[3]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5) .

[4]平琦, 朱杰.卓越计划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大学教育, 2013, (12).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和国家对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很有必要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源于学校1945年建校时创办的矿井建设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岩土与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成为安徽省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为切入点,尝试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授课内容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关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莫海鸿等编著的《基础工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明华主编的《基础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景星等编著《基础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下设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基础工程》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删减、调整、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阐述,又注意反映我国目前工程实践的新成就,给学生介绍基础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最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规范或规程等保持一致,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即便是同一授课内容,在给不同专业方向讲授的侧重点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在给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讲授《基础工程》时,将浅基础、连续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等列为授课重点内容,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把相关规范融入到与教学内容之中。而对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等内容则可以进行简要的讲述,由于该专业方向后续将会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更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逐渐替代灌注式教学而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础工程》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思考后及时回答,有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自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生产实践无疑是帮助较大的。例如,讲解浅基础时,因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可列举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又如,讲解桩基础时,针对桩基设计中如何选择桩基的类型,可以作为思考问题提出,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根据各组讨论得到结果和设计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认识。另外,建立具体工程应用案例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融于具体工程背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把所学到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前面所学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的综合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授课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宽口径”的“大土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时通常会增设一些课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所占份额,这样势必造成原有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仅为32学时,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所需讲授的内容,并保证学生得以消化吸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课时量不足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防止一味追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板书演绎。若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把授课内容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放映,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结构明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一些重要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要应以板书为主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紧跟教学思路,能记下关键内容,方便理解。对于一些利于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甚至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概念。例如,讲授浅基础的类型时,可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不同浅基础类型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呈现出来;讲述桩基础施工内容时,可放映一些关于桩基施工的动画或现场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具有独立完成一般基础设计的能力。通常是采取开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短短1周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由于学生实践不足,理论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中,设计结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例如:进行桩基设计时,很多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结果不会考虑现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的施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要以实际具体工程为背景优选设计题目,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资料要尽量完备,使设计内容及步骤应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符,让学生熟悉设计理论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验证相结合,并使用CAD绘制施工图,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便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生产工作。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靠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置时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为此,我校专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有浅基础、桩基础、桩基静载试验、基坑支护、矿井巷道、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工程模型,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观,增强工程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工程现场,将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力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促进了学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能讲授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科研实际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将会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问题,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贴近教学的实际,努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滕延京,王卫东,康景文,等.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4).

[3]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考核方式,教学效果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处理地基基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下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考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考核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评价的手段,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在目前,宽口径,大土木教育背景下,采用怎样的一种考核方式才能更为合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1基础工程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工程的教学中,多数老师反映内容多,课时少[2,3],学生则普遍反映本门课的学习较为枯燥,而一直沿用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最终确定总评成绩)备受诟病。例如:平时成绩缺乏依据,期末考试又多采用一套试卷来进行考试,试卷形式标准化,客观题多,主观题少,多数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考试前突击记忆,造成了学生轻视过程学习,只在乎结果的现象,考试后知识又全部忘光,这种情况违背了我们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摸索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能真正反映学生专业水平,并且能促进师生共进的考核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一种更为合理的基础工程课程考核方式。

2适应大土木背景的基础工程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包含了四个部分:试验部分考核,设计部分考核,基础知识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其中,试验部分考核和设计部分考核,属于知识点的考核,也是实践性考核;而基础知识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则属于知识面的考核,也属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平时作业,试验部分,设计部分属于阶段性、过程性考核,放在所需知识点教学完成后,而基础知识考核则属于结果性考核,放在本课程全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

2.1试验部分考核

基础工程课程试验,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的一次实践,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本考核选择了加筋挡土墙的设计试验。该试验部分考核占到总评成绩的25%。首先,教师讲解加筋挡土墙设计过程,学生设计合理的加筋方案,按照自己的方案安装加筋至模拟挡墙中,并加荷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按每组4人~5人进行分组,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每组完成一份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试验,加荷,记录破坏荷载。其中,用筋少而荷载又大的设计方案是最优的。然后教师给每组学生的设计方案做出评价,给出分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这个试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专业课程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也可以有乐趣在其中。

2.2设计部分考核

设计是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应用,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理论,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设计部分考核占到总评成绩的25%。在考核中,选择桩基础设计作为考核内容。设计资料采用实际工程地质资料和实际工程中传递到基础顶面的荷载来计算。要求每位同学在2周~3周时间内,完成一份桩基础手算设计计算书。并鼓励有潜力的同学手算设计的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设计,两种做比较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按每组4人~5人进行分组,教师给每组一份设计资料,每组设计资料不同。要求组内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讨论,但每位组员的计算不应该相同。这样既保证了每位学生的设计是自己完成的,避免了学生抄袭情况,又对学习自主能力差的学生在同组同学的带动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避免学生不求甚解,要求同学在提交计算书时,应回答老师有关设计的2个~3个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计算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成绩,有软件设计部分的同学可加分。设计部分考核,是一次学以致用的最好实践,也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单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3基础知识考核

基础知识考试采用从试题库中选题,最后形成一套能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点覆盖面又大,难易适中的考卷。该考卷力求能较为全面评价学生对此课程整体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该基础知识分考核占到总评成绩的35%。平时教师要注重试题库的建立和维护。试题库中考题形式要多样,有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试题库按章节建立,并区分难易程度。试题库需要不断地填充和更新,填充新的知识点考核和知识点的新考核形式,更新与新规范不相适应的习题。

2.4平时作业考核

学生平时作业作为对教师教学的及时反馈方式,不可或缺。该平时作业考核占到总评成绩的15%。作业应该既包括有基础概念和理论的问答题,还应包含重点的计算题,例如:柱下独立基础的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和群桩承载力的计算等等。为了避免学生抄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该部分成绩只与能否按时交作业的情况,做作业的认真程度和交作业的次数有关,而与每次作业的对错无关。

2.5关于考勤的说明

考勤的考核,不占成绩,但无故旷课课时超过学生守则上规定的旷课课时,即取消考试资格,有事不能参加课堂学习,需履行请假制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秩序的遵守,又避免了学生“出工不出力”现象。

3结语

该考核方式,是知识点考核与知识面考核的结合,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并重,既能体现重点又能兼顾全面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考核模式确实是一种既能较为合理、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又能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明华.基础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

[2]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83-85.

第4篇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胶黏剂与涂料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2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hesives &

Coating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ZHANG Shifeng, ZHOU Wenrui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Adhesives & Coatings"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trong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foundation is "based panel technology", "wood-based panel surface decoration" and other courses of learning. In order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develop innovative ways of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dhesives and coatings cours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 to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aim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od adhesive and paint the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while increa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use of wood adhesives and coatings knowledge to improve 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and work.

Key words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hesives & Coatings; teaching reform

“胶黏剂与涂料”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人造板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等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笔者经过几年实践教学发现,如果仅仅讲授木材胶黏剂基本理论,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毕业后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在企业充分应用。

为此,根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胶黏剂与涂料”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注重讲授木材胶黏剂基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基本知识在木材加工方面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放实验室,实现教学与科研同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1 调整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填鸭式”和“启发式”教育方法

“填鸭式”和“启发式”教育方法是两种典型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通常比喻灌输式教育,是前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启发式教育则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以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智慧。①填鸭式教学是知识积累的必经过程,胶黏剂与涂料的基本理论学习需要这种教育方式,应当以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并用,提高学生兴趣。当基本知识掌握以后,采用提问、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提升学习效果。

以绪论部分的讲授为例,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后,引导学生针对下述问题进行讨论:(1)木材能否替代金属、塑料等其他材料?如何替代其他材料?如何达到甚至超过其他材料的性能?(2)低质木材如何替代珍贵木材?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准备替代的金属材料存在什么问题?使用木材或木质复合材料如何解决金属等材料存在的缺陷?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最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与效果?为此,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做到:(1)用数据支持观点;(2)用图片直观表达;(3)尽可能解释清楚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结果与效果。

学生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掌握木质材料及被替代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结构原理,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知识综合学习效果。

2 变换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学习热情和效果将大大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实践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单纯地听讲和记录,而是积极探索研究。由于木材胶黏剂与涂料课程特点,胶接理论及胶黏剂合成配方与工艺较为抽象,教师可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研究实验,将胶接理论与人造板实际生产中的热压工艺联系起来,将脲醛树脂的结构及人造板热压工艺与人造板的力学性能及甲醛释放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参照实例加深理解和认识,从而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以后工作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②

“为什么普通乳胶(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存在耐水、耐热性差且易蠕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引导学生从聚合物合成反应机理出发,分析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合成过程,理解聚合物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普通乳胶不耐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合成时使用了聚乙烯醇(PVA)作为保护胶体,PVA分子链本身含有大量羟基,导致胶黏剂耐水性较差。要想提高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黏剂的耐水性能,可以通过减少羟基数目和增加分子链之间的交联来实现,与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原理类似(木材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羟基,是木材尺寸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可以与木材改性的方法相互借鉴,提高其耐水性。普通乳胶耐热性和易蠕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聚醋酸乙烯酯为线型高分子,且结晶度低,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较弱的范德华力;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通过增加分子内交联和分子间交联来实现。

从美国加州空气委员会(CARB)法案所带来复合木制品甲醛释放限量的贸易技术壁垒出发,让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使用脲醛树脂制造的人造板及其制品如何满足标准要求”的问题。同学们在课本知识以外,又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新奇方法:(1)采用其他低毒低挥发性醛类替代甲醛,合成非甲醛脲醛树脂胶黏剂;(2)抽真空处理人造板。人造板及其制品初期甲醛释放量高,主要是由于一些甲醛被吸附和封闭其中,通过抽真空,应该能有效去除该部分甲醛,降低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3)添加活性炭等吸附剂。在脲醛树脂中或在人造板原材料中添加活性炭、硅藻土、凹凸棒土等高吸附性物质,吸附释放的甲醛;(4)添加纳米光触媒等物质。光触媒理论上可以分解甲醛,添加光触媒有可能降低人造板制品甲醛释放量;(5)碱性水浴处理人造板。人造板释放甲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脲醛树脂固化时使用了氯化铵等固化剂,使固化后的脲醛树脂处于酸性环境,易于降解放出甲醛。对胶合板等产品使用弱碱性水溶液浸渍处理,有望使固化后的脲醛树脂胶层回复到弱碱性环境,提高胶层耐老化性,降低甲醛释放量,等等。

通过课堂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知识凝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③

3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同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3.1 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讲授学科前沿知识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必须培养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了解学科前沿,思路开阔、思想活跃。为此,“胶黏剂与涂料”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结合最新科研进展,及时更新充实内容,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新知识、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

传统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酚醛树脂等“三醛”胶黏剂作为木材胶黏剂的主力,由于其主要原料来自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胶黏剂及胶接制品中存在甲醛、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问题,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生物质胶黏剂、无胶胶黏剂、仿生胶接及纳米科技在胶黏剂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胶黏剂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毒无害的绿色胶黏剂,目前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把研究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

3.2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们参与科学研究

“胶黏剂与涂料”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仅凭语言描述,难以深刻理解,而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能够克服上述不足。开放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广阔空间,在实验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实践。④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指导学生针对胶黏剂与涂料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实验与研究。如生物质胶黏剂存在着耐水性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验条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去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胶黏剂与涂料研究和应用技术伴随着多学科和新技术的介入,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发展趋势,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最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技术,保持教学、科研和应用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推进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胶黏剂与涂料”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① 杨瑞平.互动教学法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1:35-37.

② 朱丽滨,顾继友,高振华,韦双颖.《胶黏剂与涂料》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1.1:94-96.

第5篇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第6篇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从必修课程来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这部分课程包括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6类课组。

第7篇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尤为注重及强调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更加符合土木工程技术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另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制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用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较为匮乏,且稳定性不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在数量上难以全面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在使用时间及周期上也比较短暂,这就给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构成了阻碍[2]。第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设置课程及后续考核环节也欠缺合理。一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实践教学与岗位实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二是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过于单一,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及作品雷同度高,形式化严重。

三、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究

(一)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推行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制度

高校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首先要强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分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及毕业设计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所学的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选择、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内容加以实践验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水平。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可以借助高职院校改革成果,推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融通”制度,鼓励学生考取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等证书,通过实施双证融通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完善和改进,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借助实验课及分组讨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在传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自主选择实验内容,通过资料查阅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营造师生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

2.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及上岗实训等教学内容时,应集中让学生进入实训及实习现场,并做好实践教学的指导。在实训操作及岗位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出具实习报告,并由学校及实习企业共同加以鉴定评价。为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的效果,可以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真正参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现场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加以全面培养[3]。

(三)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的网络化平台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打造网络化操作平台,从而形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线上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一方面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及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做好与土木工程企业的信息交流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在实操、实训及实习后的成果交流及作品共享创造条件,也便于通过网络化平台,让教师及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进行双向评价。

四、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操作、实训演练及上岗实习等多个环节做好实践教学的软件及硬件建设,并同步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网络化平台搭建,以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双优的专业人才。

作者:梁文静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实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37+238.

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专业 其他专业 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4-02

Considerations on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Huang Tuo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other professional,and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However,various factors lead to the poor effect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teacher must be fully aware of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eaching for different majors, thinking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 as a result complete the guida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Oth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guide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作为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有着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激发学习兴趣和初步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作用。对于非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该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非专业选修课,能让他们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并初步建立工程的概念。然而,土木工程概论在20世纪末才正式进入专业目录,相对于其它已授课多年的课程,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不够成熟的[1]。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固有特点以及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针对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1 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特点和教学问题

1.1 内容过多,理论枯燥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涵盖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然而教材篇幅和教学课时有限,各个方面的内容往往只能点到即止,使授课内容显得庞杂粗浅。许多土木专业的学生都反映难以在课堂上完全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更遑论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此外,各版本教材的概述性文字都相对偏多[2-4],缺少易于理解接受的实践性内容。课堂大部分时间只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枯燥难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1.2 学生基础薄弱,课时安排过少

该门课程通常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学生的专业认知有限,课程中出现的大量专业名词如“剪力墙、柔性路面”等难以被学生消化。又如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刚柔秃鲜铰访峁梗学生很难进行区分,进而学习兴趣降低[5]。此外,该课程的内容虽多,但是相应的课时安排过少,每次课(90 min)都要讲完一章的内容,对于缺乏专业基础的大一、大二学生而言,知识点过多,授课效果令人担忧。

1.3 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无论是土木专业或其他专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开卷考试,或提交课程笔记,使得考试难以起到最终把关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甚至一些非土木专业的学生上课看其专业的书籍,导致教学效果堪忧。

2 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向从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老教授请教和与其讨论,让他们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琢磨出几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2.1 工程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土木工程概论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在每次课前都会应用一个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一堂课,笔者就会讲到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迪拜塔,列举其高度、层数和昂贵的工程造价,给学生们看迪拜塔里面的世界级顶级酒店即阿玛尼酒店金碧辉煌的图片和迪拜塔放烟花及其被闪电击中的情景,给学生震撼的感受。这样既与课堂内容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土木及非土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中去。

2.2 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提升学习效果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所以土木工程概论应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路基路面工程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会讲到实际工程中如何处治膨胀土,如何采用“以柔治胀”和“封闭包裹”的方法解决膨胀土这个工程中的癌症。还将讲到在南的膨胀土工程在历经暴风雨后仍然没有出现滑坡的情况,得到了当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样,通过一些工程实践的视频、图片,结合课堂的板书,既让学生学习了书本知识,又让其初步了解了工程中的一些做法,还宣传了学校及学院的科研成果。可谓一举多得。课后无论是土木或非土木专业学生都反映,这些工程实例是他们比较喜欢听的,通过实例能够更好地了解土木工程概论各章节的内容,希望笔者能多在课堂上讲些工程实例。

2.3 严格考核与期末演讲相结合

由于学生普遍容易忽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重要性,需要改进现有的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提出更能体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思考的考核,并严格执行考核,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除了严把考核关外,笔者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在期末讲述一个学期对土木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许多学生都表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了许多世界上的超级工程,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有些学生还表示,他们产生了到外面世界多看看的想法。有位学生甚至表示想骑自行车去看看建筑,当听到这里时,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这样一种考核与演讲的方式,不仅能让土木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期末的时候把所有的知识温习一遍,还能严格地把关平时的学习效果,在课程结束后能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关注土木工程。

3 结语

该文针对土木工程概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教学探讨,即课堂上工程实例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严格考核与期末演讲相结合等方式让土木或其他专业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想了解土木工程概论的内容,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关心和关注土木工程。

参考文献

[1] 韩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

[2] 江见鲸.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201.

[3]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 丁大钧.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74-277.

第9篇

关键词:卓越土木工程师;注册工程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87-03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开展,建设领域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目前,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门槛和技术要求都很严格或者可以说严谨,通过难度大。但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执业资格后,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工程行业中各个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同时也得到了社和行业的极大认可。所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既明确了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执业技能和资格,又是对高校土木工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一种行业检验标准。而如何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和土木行业共同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面临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1)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

(2)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针对当前工程界对土木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需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各高校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从安全风险到经济效益,都导致了企业参与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问题的出现。

2.高校的企业资源短缺:实习企业常常是靠研究课题组教师成员的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而教师个人资源中的企业未必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口的企业和施工工地。

3.执行卓越计划的师资困难: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与企业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卓越计划”对师资能力方面的要求。

4.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活动的简单重复性和工程实习完整度差等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执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如何考核,标准怎样制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深入实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明确了土建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我国高校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培养方向。

三、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

目前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中提出了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其素质能力考核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基础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几大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2015年)如表1所示。

从以上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来分析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可以看出,几大注册工程师制度基础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专业考试是以工程案例分析形式体现,与规范是同步更新的,着重考核的是从业人员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是从实际工程出发,注重考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等,这也是国内外土建行业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再结合时展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具体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较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方向。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卓越土木师人才的培养方案。(1)本校遵循教育部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用标准来进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规定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1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2)本校重点按照《土木工程行业标准》来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突出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的理论教学,强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采用了灵活的学分机制和考核制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土建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且在企业工程中严格执行,所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将以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制度作为行业标准来具体修订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中,基础理论考试知识已包含在国家通用标准内容里面,专业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工程案例分析。总之,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新建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理论教学模块与专业考试的专业知识相配套,强化了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与专业考试的工程案例分析,以此来实现按执行行业标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

2.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体系。(1)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本校还大力鼓励学生申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纵向与横向的科研项目中去。(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高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本校响应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的号召,选拔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辰杯”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届“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3)有计划地举行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筑梦飞”建筑设计大赛作为本校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专业的竞赛品牌项目,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设计思维潜能、工程实践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及学生把书本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今,本校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共举行了四届,比赛的内容与形式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且凸显了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比赛体系。目前,大赛已形成以力学架构制作竞赛、CAD技能竞赛、测量技能竞赛和建筑设计竞赛四个子项目为主的专业竞赛体系。在专业改革试点期内,本校近期目标是力争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赛率达到60%以上,远期目标是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全员参与该项赛事。同时,邀请广东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提升“筑梦飞”大赛的品牌效益。

3.加大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过程的力度。(1)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与其他质量工程项目一道,巩固和发展现有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硬件条件,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进一步拓展新的实习基地,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相关企业成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一览表如表2所示。(2)企业深度参与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企业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实践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设计主要指毕业设计。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视校企协同培养,特别设立了五大实习课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企业技术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到实践中去。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本校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到企业中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申请与企业相关的横向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本校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必须获得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土木工程师(r土)、注册造价师资格等。另一方面,本校还推行“企业导师制”,积极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人员担任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五、结语

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城镇化建设和大城市基础升级,让土木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大量的需求与机遇。结合国家土木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开展高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潜质、领导才能、活动能力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出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而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则是一种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其明确了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培养人才执业水平是否合格的一种评价。因此,适应国家注册执业制度要求,按土木工程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共赢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明奎.执业制度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06-109.

[2]顾红春,张友志.基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46-52.

[3]鲁正,武贵,吴启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54-58.

[4]赵文军,孙静,赵永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5,(3):2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

ZHAO Jia-jian,XU Zhao-j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

第10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促进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就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分析

较之以往,现代土木工程的一个最明显的发展特点便是科学技术的明显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创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土木工程的在发展中展现出现代化、多元化及科技化的特点。就当期形式而论,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专业化的程度加强,对建设工程师的要求明显的加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的吸收当前的建筑领域的信息,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具有现代特点的土木工程项目。所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要求专业人才的多样化,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雄厚的基础的专业人才。而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在思想观念和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素质能力等还不够完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势必要建立起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展专业知识面。

(1)加强工程教师的专业性建设

培养具有加强应用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关键是具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展业特色,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前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考取注册资格证书参与建设实际,教师可以通过注册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造价师等资格证书,获取参与实际的资格,在教学之余深入实际的参与土木建设工程工作,通过自身的实践,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工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入校教学,企业的技术人才具有长期的实践操作经验,通过学校的理论培养,形成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体系,提高专业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运用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师团队是软实力,强化学生自身的工程意识是加强工程建设人才的根本。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求真务实和严谨规范的精神态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性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工程建设知识结构且能够较好的运用于实际的专业人才,是围绕工程一线及生产一线的实际形成的。在工程课程设计及建材建设中,要重视基础和实用等要素,也要加强对科学体系的高度关注。要突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3)设置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教学中,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建设。在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方面,必须要深入学生实际和土木工程建设实际,建立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相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强调实用性,引进现代的建设理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除不必要的理论与陈旧的技术内容,引入现代化的建设技术和管理规范知识。其次,建立专业的课程模块内容,结合当前土木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块的建设,根据高校的师资力量建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并保证教学过程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4)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应用教学在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土木工程展业人才适用于当前建设实际的基本前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教学规律,建立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根据培养目标机能力为中心,构建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凸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基础和综合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特点。首先,一定要精心设计理论及专业课程建设,在生产实习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工程建设组,由专门的教师带入实际的进行教学,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调度学生,讲解施工过程的具体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总结和领悟,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并形成科学的专业思维。其次,对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人才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根据实际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人才建设。

最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利用筑CAD、工程项目管理类的P3、PROJECT、PKPM设计软件、监理通2004等,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一项比较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通过结合当前土木建设的发展实际,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努力,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才能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只有坚持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结合当前实际建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才能较好的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林峰 顾祥林 何敏娟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 2006年01期,2006.

第1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sychology,ManagementandSocial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赵茜,朱记伟.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才培养改革,2014,(12).

[7]韩艳.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第12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性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种重技术、重应用的学科,只能通过工程实践才能够增加学生的工程实感,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对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深入领会和验证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提升他们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们进入到企业、建筑单位进行实习完成自己的专业实践,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际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与技巧;再次,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树立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功之本的教育理念。

2 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很多还是坚持理论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土木工程教学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缺乏重视。很多学生只是在学习理论,还不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很少去进行实践学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会处处碰壁,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其次,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从目前很多高校来看,用于实践教学的费用非常紧张,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也不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2.2 缺少稳定、常规性的实习基地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有序性、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要提升土木工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实习基地都是通过一些老师或者学生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稳定性差。并且,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时间也会非常短,实践经验和时间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再加上学生实习,企业不仅无法从中获得实惠,同时还会给生产和管理带来不便,所以企业自身的意愿也不够强烈。总而言之,缺乏稳定性、常规性的实习基地,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3 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完善

首先,从当前一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来看,在实践课教学中的考核方法、内容设置还不够完善,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生产单位以及实习基地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形式主义;其次,校内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以验证性的试验为主,而忽视了开发性和综合性实验;再次,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安排来看,实践教学的时间比较少,与国外院校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 创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重视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首先,要强化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完善各种硬件设施配备,为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要强化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摆正心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再次,实习单位应该也重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一些实践基地、企业单位也要转变观念,重视专业实践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未来的重要性,积极给予学校和学生帮助,为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准备。

3.2 与时俱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要创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首先,不断强化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在校内设置相关的实践基地,给予专业学生一定的支持,比如,可以建立建筑专业实训机房、建筑材料实训机房、测量数字化实训机房、土木实训室等,让学生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要不断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如,可以与一些工程设计院、建筑工程公司、水泥厂、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公司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3 高瞻远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2-0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体系中起着先导和启蒙作用,肩负着把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引入到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学生从综合教育跨入到土木建筑专业教育的重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土木工程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整个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囊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1]。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引导课程,编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者往往在教材编写时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但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浅显,很多内容如基础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建筑材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取舍教材内容,是每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往往与现有的工程实际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如建筑工程的发展一样快速进行更新,导致很多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如出现在许多教材中的世界排名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现早已被迪拜的迪拜塔所超越。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建筑界新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与工程实际的有效接轨,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成长。因此,如何在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建筑界的发展动向,灵活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是每位承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读学生,甚至极个别任课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仅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新生刚刚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概况和基本风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该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见下页图1。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作为专业的职业选修课程,课时量极少(大多数院校该课程为32学时,2个学分,个别院校该课程仅仅为24学时,1.5个学分),为了将《土木工程概论》中的众多章节(一般该课程共计15章左右,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等)都讲完,绝大多数教师以纯理论的授课形式蜻蜓点水般地完成《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枯燥的教学任务,缺少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土木工程法概论课程作为土建工程类各专业的先行引导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热爱度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的背离,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慢慢产生一种对专业的排斥心理,这对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实现,而教学中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多数教材中不乏许多“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甚少,而对于建筑领域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及建筑的前沿学科的介绍普遍偏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这是因为当今我国的土木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超长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速度都是日新月异的,然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速度[2],任课教师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是《土木工程概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3.教学安排不尽合理。(1)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安排缺乏考虑。许多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够重视,在该课程教师的安排上,往往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将该课程交给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负责讲授,由于教材本身的缺陷,再加上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工程实战经验都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讲授过程找不到章节的相互联系性,导致授课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的整体性较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掌握不足很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良的结果。(2)教学学时不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课时普遍偏少,授课课时最少的院校只有16学时,大多数都在30学时左右。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再涉及到,若按专业课程的标准进行讲解,如此少的教学时数,怎能达到教学计划设置本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过于简单,有的院校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因为课程内容过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以期末对本课程的总结完成,有的院校以闭卷记忆性基础知识为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并未突出专业的基本特色。众多的考核形式,仅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基本上全部过关,这就给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不学习都能过关,学好学不好都是一样[3],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学习热情,得过且过,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与我们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所学专业起到启蒙、引导作用的初衷发生背离。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很多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以简单的工程案例教学法;课堂上,任课教师陶醉于自己的讲授内容中,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耐性全无,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开小差的开小差,玩手机的玩手机;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以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动手训练的机会,结果使得教师“一厢情愿”的陶醉于自己卖力的课程讲授中,而学生始终不知所云[1]。此外,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传统板书教学和播放课件的教学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要,使刚进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急剧降低,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土木工程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应当积累一定的工程管理和工程处理的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立起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互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施工手段和新型材料不断出现,而教材往往滞后于现代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平时注意知识的搜集、积累、整理和总结,及时将现代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的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补充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融入到社会中,跟上时代的发展。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以理论偏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极为专业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甚至不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备课,在课堂上用简单、易懂、简明的教学方法使初学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不断尝试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很多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学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其教学方法的应用见下页图2。

3.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很难生动地讲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提倡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等。通过图像、声音、文字、板书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弥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带来的不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任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行有效地反馈,可通过作业、答疑、测试,跟学生网上聊天等各种渠道和形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考核方式上,任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找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检查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现行的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小论文和期末综合论文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新的考核评价机制[1]。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采用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5]林龙镔,等.《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启示[J].福建建筑,2012,(02).

第1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建设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施工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2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涵盖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技术要求也不同,导致所需的结构技术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大多是露天作业,工程建设受当地天气和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作业人员也需要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施工规模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施工地点通常不固定,作业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技术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且土木工程技术复杂多样,尚缺乏相关的统一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土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许多问题。施工技术不合理,相关的技术条件落后,甚至存在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技术规范不达标,材料陈旧劣质,使得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设完工之后,养护技术也不规范,时常造成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3.2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来对此进行管理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和细节监管,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岗位责任制的观念不明确,同时,施工单位对技术管理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职位形同虚设。管理机制做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进一步影响建设的效率。

3.3桩基技术方面的问题

基桩技术是整个土木工程中决定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果在基桩施工方面出现技术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要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因其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压力、负荷受力等的计算,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此环节疏忽,造成技术上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4解决对策

4.1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有区别的,因为土木工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建设施工,因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也需有所不同,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创新。②要做到对实施的土木工程建设类型、特点、要求有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③要做到对土木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档案交接作业,落实到土木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如此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4.2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土木工程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素养培训,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专业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作业的必要性,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的作业人员,才能真正把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完成。

4.3做好基桩基础施工

基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在基础施工前,要提前做好科学完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桩基实验和排水工作,打桩的顺序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针对桩规格,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包括桩的长度、密度等,严选合格精良的材料,禁止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注意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4.4加强防渗漏的施工

土木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的出现也较普遍,要想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对当地的水文、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专业的防渗技术,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对防渗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时监控,杜绝渗漏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一大关键,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有助于该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改造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104+106.

[2]杨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39.

[3]安逸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16(01):64+66.

第1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建设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施工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2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涵盖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技术要求也不同,导致所需的结构技术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大多是露天作业,工程建设受当地天气和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作业人员也需要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施工规模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施工地点通常不固定,作业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技术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且土木工程技术复杂多样,尚缺乏相关的统一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土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许多问题。施工技术不合理,相关的技术条件落后,甚至存在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技术规范不达标,材料陈旧劣质,使得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设完工之后,养护技术也不规范,时常造成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3.2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来对此进行管理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和细节监管,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岗位责任制的观念不明确,同时,施工单位对技术管理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职位形同虚设。管理机制做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进一步影响建设的效率。

3.3桩基技术方面的问题

基桩技术是整个土木工程中决定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果在基桩施工方面出现技术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要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因其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压力、负荷受力等的计算,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此环节疏忽,造成技术上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4解决对策

4.1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有区别的,因为土木工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建设施工,因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也需有所不同,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创新。②要做到对实施的土木工程建设类型、特点、要求有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③要做到对土木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档案交接作业,落实到土木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如此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4.2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土木工程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素养培训,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专业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作业的必要性,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的作业人员,才能真正把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完成。

4.3做好基桩基础施工

基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在基础施工前,要提前做好科学完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桩基实验和排水工作,打桩的顺序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针对桩规格,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包括桩的长度、密度等,严选合格精良的材料,禁止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注意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4.4加强防渗漏的施工

土木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的出现也较普遍,要想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对当地的水文、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专业的防渗技术,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对防渗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时监控,杜绝渗漏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一大关键,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有助于该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改造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104+106.

[2]杨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39.

[3]安逸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16(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