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工具是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因素,在金融市场中,这些金融工具都是可以被交易的。在金融市场逐渐完善的今天,金融工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股票,期权和期货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工具,同时也被称作是有价证券或者是金融资产。在经济活动中,这些有价证券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资金的融通、风险的规避以及套期保值等,它们又被称作是金融工具。要想在日渐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不同的金融工具。
银行将一些企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企业,并将他们视为中心,把资金注入到这些企业的相关企业中,在信息流和资金流上通过核心企业进行整体上的控制。这种供应链金融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银行在进行授信评估时,所针对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而是这些企业的整个产业链。于企业而言,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向银行获得贷款;而对于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上进行把握。
(一)主要业务模式
1、处于采购阶段,称为预付款融资
在银行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之下,选取作为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作为担保方,中小企业通过被指定的货单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在这个过程中,融资企业的提货权实际上是由金融机构所控制的。
2、处于运用阶段,称为存货质押融资
这种模式也被称作是动产质押融资,申请融资的企业通过以其存货作为融资的质押,并且以存货取得的收益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对贷款的偿付。由于这种模式的运用比较简单、可靠、安全性比较高,所以在实际经济业务中也是运用得最为常见的。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较容易地利用存货取得银行的授信,能够有效地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于银行而言,有这些存货作为担保,贷款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3、销售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即是应收账款融资
对于中上游的中小企业而言,难以将应收账款较快地变现是他们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原因之一。应收账款融资则可以较好地应对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以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基础,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并将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以核心企业作为担保,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从而也就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
(二)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在现代的银行业中,是他们在贷款业务中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中上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贷款对象,面太广,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大。
2、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各个主要业务中,都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第三方物流和核心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手续就会相对复杂,各个环节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具体来说,操作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贷后操作的环节。所以,商业银行也就面临了操作风险。
3、法律风险
由于供应链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也还不够完善,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一些不确定性的法律风险。
三、金融工具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一)期权的引入
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而获得的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包括了购买或者是销售双方约定的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期权具有的特点是买方可以自由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但是,损失却是很小,只是购买期权的费用。
根据期权的这个特点,可以将它运用到上游和下游的企业中。上游和下游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期权来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进行规避。比如,生产商可以向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量商品购买的期权,这样一来,供应商将拥有在一定时间内选择自由商品购买的权利,增强了合同处理的灵活性,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降低费用。
(二)期货的引入
期货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套期保值,它是指买卖双方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约定好的价格来进行商品的买卖。对于供应链金融中引入的期货,也主要是通过它来控制成本。比如在质押性质的贷款中,质押物很可能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而产生特价的波动而产生一定的损失。商业银行可以在收到了质押物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一笔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这样就保证质押的价格。
(三)信用衍生品的引入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他们的信用问题一直是不能够容易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解决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将会大大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信用衍生品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它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信用问题。其主要的动作模式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金融工具将风险进行打包处理,然后转移到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手中,这种金融行为在有效地分散风险的同时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交易的高风险性,难以满足当前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偏好,财政资源和农业生产过程的配合失调,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产业化倾向和中国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兴起,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已经减轻了中小农场和农业企业的金融困难。
二、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业务供应链为出发点,以供应链、财务物流等资源整合为基础,为供应链管理现金流业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供应链活动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农产品供应链与耦合行业的供应链进行比较,包括产前期农业生产和供应方面,配送区域,后处理加工部门,收获,交通和消费部门。随着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单一产业链连接的传统模式逐渐演变为一个大型农业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多维成员围绕形成的核心领先农业企业网络连锁功能的整体结构。通过农产品供应链呈现网络组织及其网络功能衍生品的特点,银行侧重于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财务资源,具体取决于大型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中的实际交易信贷水平因此,农民或农业企业将未来现金流量作为直接还款来源,与短期金融产品相关联银行和封闭贷款做法,为农产品供应链成员提供财务支持和服务。
三、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型以及其成因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金融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的差距实际收入与预期收益相符,或者如果资金可以没有完全恢复机会造成损失。商业银行开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交易的主要风险已面临信用风险,所有权风险和质押经营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对实际收益偏离的偿债商业银行的预期回报负责的可能性。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活动相关的信用风险主要是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供应链成员缺乏农产品,特别是中小农场和农业企业将或将恢复违约违约的能力造成商业银行亏损的可能性。参与者为农业金融服务供应链,包括银行,农业企业,农民,中小农业企业和物流公司,这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联动问题可能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偿还意愿或偿还供应链成员的能力。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活动,形成了信用风险的主观客观原因。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信贷意识供应链成员缺乏可能会带来信用风险。在订单进入金融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提供者在从其他贸易伙伴订单(主要是农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收到价值估值的依据和相应的订单风险后,将会作为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量的关闭生产金融。在这种模式下,执行农业订单,保证银行贷款快速复苏。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之外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影响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还款能力。首先,自然环境的影响。受到严重干旱,洪水,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影响的农业生产将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而中国目前的农业保险并不完善,使得这些损失可以由企业节点农产品供应链传播到整个供应链。其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国家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影响,指导农业产业政策和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和投资基础设施,生产周期长,当农业政策发生变化时,农产品供应链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影响其成员的还款能力。最后市场风险的影响。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企业不能在预计销售的产品中产生还款的风险。生产增值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农民和中小农业企业的衰退并不科学,市场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大,竞争格局无序。如农民或农业企业由于缺乏正确预测市场可能导致农产品供应过剩,从而阻止农产品销售,这可能使供应链农产品链中断市场风险将转为信用风险。
2.物权质押风险
认定资产的风险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活动,作为信贷支持的应收账款,应付一般动产债务人,股票和其他物流公司的货物质押由于风险,抵押品风险自担风险,并使仓单成为可能会偏离银行的预期回报和实际收益。农产品供应链农民金融金融信贷产品小农经营困难,其最大特点是强调自我清算信贷,通过网络物流链供应农产品,资金流动,信息流量监控交易,为了避免因为农民和小农场的信贷业务,缺乏参与的风险。鉴于此,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削弱了成员对农产品供应链主体权重的评估权,加强了债务重估法,应收账款,动产总帐,股票等货物更多的关注这些可移动抵押资产是农产品供应链直接或间接来源的重要金融产品之一,质押选定不合规或疏忽管理的动产增加供应链农业金融风险。资产抵押风险主要来自物流业务的商业风险,抵押风险和自身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失败和其他人为经营损失不适合带到银行。农场供应链金融公司采用自动清算技术?a生一定数量的“盾构风险”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也造成操作风险“转移”。因为在农业供给的财务模式链条,农产品供应链流动信贷部件的实施,信贷总量动态信贷,银行到期到期每个农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每一个未来现金流量管理应该全面完善内部运作模式,并确保严格的内部员工对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做法刚刚开始,农产品供应链的金融模式不完善,风险管理缺乏经验,人才短缺关切,使开发风险更大。
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业,银行业信贷调查阶段需要根据供应链链条信用信息对象的信用状况来评估整体交易,以评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交易风险重点是供应链物流和现金流。鉴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农业的新的财务模式,除非贷款人员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信用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因此由于信贷人员的监督和判断错误导致的步骤。另外,银行也面临外部欺诈成员供应链农业和物流的风险,虚假文件为,在开发阶段和操作流程设计方面缺乏信用协议,合同条件和不完善的过程将影响银行和信用对象跟踪相关资产,也容易导致操作风险,信用审批阶段,内部欺诈,业务能力信用人员,审批流程将引发操作风险,贷后管理,存储质押,监管账户,抢占账户等不合理因素,其他部门经常产生操作风险,影响银行债务的有效实现。
四、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措施
从上述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类型的财务风险及其原因,我们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财务风险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政府、银行、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几个方面,物流参与者双方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1.信用风险的控制
对于由主观原因引起的信用风险,有必要提高农产品信用供给链成员的意识。为此,首先需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效手段,将农产品信贷信息供应链成员纳入银行,同时也增加成本农产品供应链的默认成员;其次,提高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和能力,探索和完善系统内的利润机制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实施资本流动控制体系违约,甚至排除成员意味着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合理合规;最后积极探索保护合同农业稳定的机制,充分发挥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的作用,避免农业风险。
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有必要引导农业保险机制技术和机制的引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高等院校农业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农业技术人才文化,农业生产,减少科技创新遇到的自然灾害威胁,进一步加强减少农业保险机制,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和其他损害,供应链成员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还款能力,同时制定国家农业定向政策。供应链成员应充分利用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利用生产政策的利益,及时调整政策制定变更调整政策,避免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产品风险,降低回报能力越多越好;三要积极避免市场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应加强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加强研究和市场预测,通过技术创新,市场降低风险,积极提高农产品的技术价值。
2.物权质押风险的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与高品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中国物流活动数量众多,专业水平达到国际水准。选择银行的库存管理水平和信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的资质。同时,在选择物流公司避免单一情况下,综合应根据竞争原则确定物流公司的数量及其活动的有效规模。为防范风险,银行应与物流公司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物流公司必须定期提交监管报告,定期进行现场验证参与监控,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质押。银行应根据农业生产,加工的特点,市场的高市场份额选择,市场容易保持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作为质押产品。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准确评估担保的真实价值,并与物流公司根据农产品的性质,信用等因素建立合理的担保率,以信贷水平为目标,以利率贷款,再次统一仓单。
Abstract: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is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SME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the bank makes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o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enterprises obtaining credit would be bigger. Supply chain finance takes core enterprises as the core, connects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and makes logistics,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 highly unified, realizes better capital configuration, so as to make the whole supply chain more competitiv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upply chain operation there are also various risks, especially the credit risk. At present, to concern about the SMEs credit risk is not enough, so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credit risks, takes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the credit risk, so as to make enterprises suffer less risks, and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难;信用风险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financing difficulty;credit risk
中图分类号:F274;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77-03
0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小企业的能否很好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种现状越来越明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不稳定,造成信用评级不高,贷款非常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的增长至关重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很好的把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联系在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1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分析
1.1 供应链金融及其信用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SCF),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核心,为供应链中的单个中小企业或上下游多家企业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以及产品。供应链金融不是对单一的企业进行授信,以核心企业为核心,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最后到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这整体的供应链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一个核心企业为多个企业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融资服务,这样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被充分地信用,使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都能很好地获利。
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也就是违约风险,一般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其无法及时或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还银行贷款和利息,使银行受到很大的损失。
1.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预付账款模式。具体如下:
1.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在供应链核心企业承诺支付的前提下,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可用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2.2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是指融资企业把其存货作为质押的融资模式,其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2.3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是指买方从银行取得授信,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买方向卖方支付全额的货款;按照购销合同以及合作协议书的约定卖方发运货物给买方,在货物到达后设定抵质押,把货物作为在银行的授信的担保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1.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信用风险。关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的研究有很多,基于供应链的整体考虑,本文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1.3.1 供应链宏观层面的成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供应链中存在很多风险,比如市场波动的风险、合作伙伴的风险、信息传递的风险、财务状况的风险、物流配送的风险、独家供应商的风险等。
①信息传递的风险。信息鞯萑绻不准确,会造成供应链上各类库存的积压,处理和管理这些积压势必会增加整体运营成本,增大运营风险。
②财务状况风险。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很可能占用上下游企业的大量资金,一旦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整条供应链都会受到很多大影响,因此会给供应链上的各个中小企业带来风险。
③独家供应商的风险和物流配送的风险。在供应链上,一般供货单位是独家的,此时若供应商在供货期间出现问题,比如质量不合格、时间延迟、缺货等问题,就会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转都出现危机,而一旦供应链无法正常运转,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尤其是下游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危机。
④合作伙伴风险。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而每个企业客观上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这些差别决定了其能够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利多少和整体竞争能力,其中的平衡决定着供应链是否稳定。
⑤市场波动风险。市场如果不稳定直接会影响销售市场的不稳定,有可能出现销售下滑,市场出现逆转。中小企业这种集中化经营的风险也许会使整条供应链面临很大的危机。
1.3.2 中小企业微观层面的成因分析
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财务信用缺失、偿还能力不足、融资信用不足等,具体分析如下:
1)融资信用不足。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很淡薄,都没有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没有及时还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偿还能力比较弱,信用风险偏高,银行不愿意放贷。
2)偿还能力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或者自身经营不好,造成中小企业偿还能力受阻,有可能在信用期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从而造成信用风险的增大。
3)财务信用缺失。许多中小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部门串通在一起,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还有企业设立分公司,开设很多不同的账户,进而达到套利的目的。为了欺骗投资者和银行,部分中小企业会在财务信息上作假,误投和流失了大量资金,加大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2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指标的建立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综合考量,很好地对企业信用风险做出了判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 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创建对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全方位、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然后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化地管理,使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地发展。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金融业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创建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进而促进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更加完善、更加高效。
3.2 合理选择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就是要把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间关系处理好,良好的协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供应链的运行。其中核心企业和优势企业保障了供应链协作关系很好地运行,同时也能保证银行更好地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对此银行要做到:
①要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产业链;
②定期不间断地观查供应链运营情况,对供应链中弱小企业进行生产监督,评测其对核心信用的影响,调整信用转移矩阵,进一步作出风险度量,采取适当措施,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③要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设定特点风险值下的信用转移系数,来掌控供应链资金运转状态,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④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时刻掌握它的发展状况,调整相应信用评级;
⑤要建立供应链的建设保障机制。既要对物流、信息和资金进行全程掌握;也要实现银行控制资金流向,对信用风险的发生做到实时监控。
3.3 强化内部控制
由于内部控制和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失效会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由于供应链金融信贷管理很重要,并且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很大的不同,更容易发生操作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特定的服务部门,在满足业务的需要的同时能够操作模型,进而能够规避供应链金融业务不熟和模型操作所带来的风险。
3.4 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操作团队
由于目前供应链金融的普及,传统信贷业务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对人才的要求,操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供应链金融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组建专业的团队专门从事供应链金融,要不断地对产品特性进行分析,还要对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很好地把握,对风险很好的预警,控制好业务的风险;同时要不断调整模型,对风险度量地更加准确,更好地降低供应链金融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4 结论
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指标的建立和分析,分析出了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2]林飞,闫景民,史运昌.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消解信息不对称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11).
[3]李娜.浅析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贸易融资中的商机和风险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2008(03).
[4]熊熊,马佳,赵文杰,王小琰,张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0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风险缓释 质押融资
一、概述
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约4千万家,但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譺?訛而中小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也使银行信贷产品设计困难。因此,为中小型企业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提高银行的创新能力成为另一个银行发展的困境。
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外源性融资,尤其是依靠银行贷款。而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将由于许多因素而“惜贷”,因此,存在着一个较大的企业需求资金和银行供给资金的差距,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的困境。
随着中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和金融创新深化,银行加快研究和发展金融产品,尤其重点着力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大量的参与主体、灵活的融资方式,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
中小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财务体系不健全,所以银行很难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情况,更不用说预计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先前多数银行的风险控制都是基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的情况,而供应链金融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通过与现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了解企业已有的经营状况,从而对整个供应链和行业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方式,银行能获得更多更全更真实的信息。
二、以质押为手段的风险缓释
在质押物质押与处置两个阶段,质押物的价值与地位大不相同。
(一)在质押物资产质押阶段
1.在资产评估时,质押物产权清晰,市场信息对称。基于持续经营假设,质押物有未来现金流入作为保障,评估的价值较高。
2.评级机构有高估的动机,因为质押物所属企业希望高估质押物价值以获取更高的授信额度,而评估机构为获取较丰厚的评估报酬,亦有高估的冲动。
3.在质押物的市场地位方面,质押时,资产所有人拥有良好的持续经营的资信,不会因为资产被质押而影响其经营。同时质押权人不会因为拥有质押物的质押权而干预资产所有人的经营。
(二)在质押物资产处置阶段
1.在资产评估时,持续经营假设被破坏,质押物无未来现金流作为保障,并且囿于强制变现的压力,以清算价格法来计算,评估的价值较低。
2.质押物所有者为了快速处置,可能更多考虑资产的不利因素,故意低估价值;而评估机构受买方的影响,亦可能低估资产的价值。
3.在质押物的市场地位方面,资产处置时,资产所有人必定是处于自身经营困境,偿还贷款都困难,更不用说对质押物进行再投资;同时债权人出于资产快速变现的压力,也不能进行投资。所以,资产所有人与债权人在资产处置的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鉴于以上情况,在质押物资产质押与资产处置阶段,质押物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若能选择合理的质押物,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个差异,减少损失。
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风险信用缓释工具中,抵押非常重要,合格的抵押既可降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亦可降低违约损失。抵押与质押都是担保物权的形式,所以,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质押形式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存货质押的风险相比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更大,因为某些存货贬值或过期较快,或者因为二次出售导致价值快速缩水。而在实际中,银行更倾向于接收大宗商品作为抵押物,因为其有易变现、不易变质、价值变化不大的特点。从风险控制角度看,这类商品价格相对稳定,相比其他货品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大。为控制风险,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额会因为质押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国外银行的贷款价值比在50~80%,而在我国,贷款价值比约为50~60%。?譻?訛所以选择合理质押物至关重要。
在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及其他信贷支持资产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还款来源。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机构与企业之间流动,可能有所有权纠纷,因此需要完善的相关法律文本域契约条款,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职责,规范各方的行为,以减少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选择质押物时应根据市场对质押物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应选择价值易确定、流动性好、质量稳定的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以规避市场风险。即使企业无法实现还款,银行也能够通过拍卖来实现质押物的价值以减少损失。
三、供应链金融的资金管理创新
只用传统方法进行现金管理会限制公司全面管理流动资金的能力。有效管理流动资金的关键之一,是将资金管理的战略应用到企业的所有业务领域。
而在供应链方面,公司决策人员可以寻求获得更多可见的业务营运资本。了解公司的供应链流程以及如何在供应链内做出决定,可以给公司决策人员所需要的影响营运资金的信息。
公司负责人应该理解企业的资金成本与供应商的资金成本。例如,无担保条款比信用证交易可能需要承担更少的费用,但是无担保条款限制了卖方的营运资本融资并增加了营运资本的成本。?譼?訛卖方延长付款期限而产生的成本可能又导致了商品的成本的增加。
在许多情况下,较长的付款期限对卖方而言是更大的经济负担,而较短的付款期限对买方而言是负担。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应确定哪一方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容易获得资金。付款期限应考虑到这种差异。
对于提早支付的买方,可以协商给予折扣。通常当一个公司决定延长付款期限是与供应链金融项目结合在一起的。供应商欢迎立即支付,哪怕打一个折扣,尤其当这个折扣率比供应商的借贷成本更具有吸引力的时候。另一种选择是买方加速付款的自筹资金方案。
四、创新模式——反向保理
对于大多数金融专业人士而言,提到的“供应链金融”,他们会立刻想到“保理”或“发票融资”。然而,在国内外各大银行,一种供应链金融的替代方法正慢慢地出现。“反向保理”有潜力显著减少发票融资成本并且加快大型采购组织对供应商的付款。在“现金为王”的经济环境下这个尤为重要。
一个标准的保理和发票融资服务要求供应商“卖”发票,以换取其融资供应商提前付款。为了方便较早的收到的现金,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需支付资金成本的费用和以佣金费用形式支付的服务费。这两种费用都从发票最终结算中扣除。因此,供应商在24小时内收到的预付款通常在发票的票面价值的85%左右,当采买机构付款给商时发票才结算平衡。
保理和发票融资,无疑给大量的小型供应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但它也有弊端。
首先,在一个正常的保理安排下,给供应商的付款有“追索权”。这意味着,如果买方不能向商付款,该商有权要求追回给供应商的垫付资金。这实际上令垫付资金变成了贷款(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债项),并且在最后结算前,会限制供应商将这笔垫付资金用于其他用处。
其次,商计算风险水平时,仅基于它与供应商的关系,因为它对采购组织了解甚少。出于这个原因,资金的成本和服务费用可能都会很高。
从历史上看,保理被顾客看作是一个供应商财政困难的明确的信号。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方法是非常低效的,因为在供应链中有最高的借贷成本的那一方正是给供应链金融的一方。反向保理目的是要解决这种分歧。
(一)国外反向保理业务
在国外,Abbey公司的被称为“供应商付款”的反向保理品牌在大约20年前由Abbey的母公司(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建立。?譽?訛反向保理业务与保理或发票融资服务在本质上类似,但它有两个根本的差异。首先,银行利用与大型采购组织的关系对不付款的风险进行评估。第二,银行仅对买方已核准付款的发票提供融资。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通过利用与采购组织的关系进行杠杆化,和仅对买方已核准付款的发票提供融资来降低交易风险,银行可以向供应商提供比以前更低的融资利率。
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一旦商品或服务已经提供给其客户,供应商就提交发票。然后,采购组织将通过其内部的审批流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发票与原始采购订单及货物接收票据匹配。如果发票通过这些检查,采购组织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合法的商品或服务所要求的发票,并且可以知道它已经收到详细的商品或服务。在这一点上,发票是良好的、可以支付的。在这一点上,银行可以进行协助。
随着反向保理的进行,采购组织向它的银行提交发票的细节。该银行将做以下两件事情之一:
1.发出通知给供应商,有一个付款等待完成。然后供应商可以决定希望哪个发票尽早被支付。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程度,供应商可以归还同意函给银行,也可以利用银行的门户网站接受要约清偿发票(有时也被称为“开放模式”)。
2.自动清偿任何采购组织呈交给供应商的发票(有时也被称为“封闭模式”)。
“开放模式”是一个更普遍可用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允许供应商选择合适接受预付账款或发票。然而,这种模式增加了供应商和银行的管理开销,因为供应商的承兑需要通过双方的程序。这也意味着服务成本的增加。
“封闭模式”越来越流行,无论是对于采购组织还是他们的供应商,它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降低服务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双方的利益。
在两种模型中,值得注意的是,给供应商上的付款是在“无追索权”的基础上。这意味着一旦给供应商付款,银行则无法索回。因此这种付款可以被视为供应商的一个完全并最终的清偿。
对于供应商而言,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很清楚的。他们受益于:立刻能提前获得发票价值的100%(减去折扣)、“无追索权”付款、较低的借贷成本、减少风险、改善现金流。
总而言之,反向保理给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大型采购组织和他们的供应商提供真正的可兑现利益,这将有助于经济衰退中的许多供应商的生存。反向保理能释放现在被困在供应链中的价值,进而将能彻底改变发票融资。
(二)国外反向保理业务
观之国内,平安银行于近年提供了反向保理业务,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业务,是帮助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加快资金周转、把握发展机遇的新型融资业务。该业务操作过程简单,只需由核心企业牵头对供应商进行集合授信,即可实现双方共赢。
当在供应链上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平安银行建立起供应商推荐、应收账款信息提供、直接回款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后,平安银行可降低核心企业供应商的授信准入门槛,简化内部审批流程,为供应商提供更为简介便利的保理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保理中供应商凭借单个企业的资信实力申请保理业务时门槛高、价格高、融资难的弊端。
由此,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产品对于核心企业而言的优点有:
第一,通过帮助供应商获得快速、低成本的融资,巩固、增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第二,优化应付款账期,更好地运用资金,改善现金流和报表。
第三,应付账款管理整体外包,降低现金管理和处理成本。
第四,可通过平安银行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掌握监控各种信息,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
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产品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的优点有:
第一,授信易:享受更低的授信准入门槛,提供更简单的报审材料,体验更简化的流程。
第二,利率低:借助核心企业对银行的谈判地位,获得更高的融资比例和更低的融资利率。
第三,竞争强:借助银行的融资支持,可给予核心企业更长的账期和更宽松的付款条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四,操作快:平安银行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使得操作方便快捷,减少文件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总而言之,反向保理产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联动发展。
五、总结
目前企业的资金链日趋紧张,企业存在很大的融资需求,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很大。不可否认,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前景与风险并存。金融机构应结合市场情况,并按照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来设计相关的风险管理办法与金融产品,以避免风险敞口过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既能使银行通过提供这一新型融资模式服务而扩大业务范围并控制风险,又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服务。
注释
①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室研究人员,本文研究得到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课题支持。感谢复旦大学—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室刘红忠教授、牛晓健副教授、许友传博士和平安银行梁超杰、章登锋和王帅的中肯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②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R].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10.12。
③段伟常,胡挺.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分析[J].中国储运,2010.(2)。
④Jonathan,Heuser. Beyond Finance:The Treasurer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Global Finance;Sep2007,Vol.21 Issue 8,Special section p2-3。
⑤Crowe,Tom.Supply chain financing Full speed in reverse[J].Credit Management;Jan2009,p16-17。
参考文献
[1]Jonathan,Heuser.Beyond Finance:The Treasurer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Global Finance;Sep2007,Vol.21 Issue 8.
[2]Crowe,Tom.Supply chain financing Full speed in reverse[J].Credit Management,Jan2009.
[3]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R].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10.12.
[4]银监会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泰隆介绍三品三表信贷技术[Z].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网站,新闻中心板块,2009.3.20.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环境总体不够稳定的大形势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情况,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和产业增值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我国供应链融资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操作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动产担保、权利质押、金融保险三种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法律风险,并提出解决这些法律问题的手段和规避风险的方式。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动产担保;权利质押;金融保险
在目前我国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和具体,而我国对于供应链的实践先于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全球化经济形势的波动,如何有效保障我国企业的资金链稳定,特别是避免中小企业在采用各种融资手段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法律风险以及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最终建立持久稳定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供应链金融概述
传统的供应链源于分工模式与制造模式的变化,是指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背景下产生的顾客与供应商之间有效衔接的一体化过程。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壮大发展的情况下,供应链已经发展成一个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成网链。随着庞大资金流运转管理的需要,金融与供应链的结合而产生了供应链金融,为宏观经济形势大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铺设了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
1.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金融首先是由贸易融资演变而来的,根据我国学者雷蕾和史金召的研究结果显示,学者Berger(2004)最早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完整框架,阐述了“政府政策-金融结构-贷款技术”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并将供应链融资视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随后,包括Mapper(2004),Beck(2006),Klapper(2006)等众多学者从多个视角对金融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供应链金融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直到2008年,MichaelLamoureux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了相对完整而现代的定义,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笔者以为,供应链金融是针对一个产业供应链,服务于其中一个或上下游企业的多个企业的金融产品,它可以使得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运作,从而促进“产———供———销”这一资金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的方式,构筑了金融机构、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在我国,金融机构通常指银行,而需要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大多也是中小企业,因此供应链金融更多地指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1.2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联系着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它拥有多个参与对象,大致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第二部分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第三部分是物流公司、仓储公司、物权担保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最后是监管机构。这些对象分别对应的是资金的需求主体、资金的供给主体、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多个对象之间相对复杂的业务关系形成了多个融资模式,以现金流缺口包含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应收账款周期、应付账款周期和产品生产及存货周期)为切入点,供应链金融可以衍生出以下三种融资模式:一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由买方做反担保,卖方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二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的表现形式是在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以卖方在委托的仓储监管方所指定的仓库开具的仓单为质押条件,而其提货权归属于银行;三是融通仓融资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
1.3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在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晚于国外多数地区,直到2000年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推行类似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同时,与国外独立于银行的金融管理公司作为供应链金融主导机构不同的是,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纵观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国内各家银行出于业务拓展和竞争的需要逐步开展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业务,到现在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和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十多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服务创新业务在有效缓解了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如法律途径的闭塞、信用体系的缺失、风险的扩大等诸多法律风险因素。
2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法律风险分析
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是保障信贷权利人的关键。对此有学者提出:“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而法律环境的核心功能在于如何提供对信贷人权利的良好保护”。现实中,企业在融资中会遭遇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通过分析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2.1动产担保制度的法律缺陷质押贷款是融资企业常用的一种融资手段,动产质押或是权利质押,两者都与动产担保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担保法》是规范这些行为的准则,《物权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担保物和目标权利的归属和行使。然而,虽然我国法律已经尽量做到适应目前复杂的金融交易,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难以顾及到的方面。
2.1.1有关未来财产的法律空白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有关“未来财产”可以作为担保物,这就意味着我国法律并不允许融资企业利用“未来财产”进行融资,这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的期望。实践中,融资企业要进行生产急需资金,但并没有现实的财产可以抵押或者质押,只有采购合同。此时,银行会根据企业的信誉,以签发提货单的方式来提供资金,但这种以信誉为基础的提供资金的方式风险极大。假设有一套完备的法律规定直接定义“未来财产”,将“未来财产”可衡量化,而不是将其生搬硬套到担保物的领域,就可以让融资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降低银行提供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未来财产”所涉合同的审查,现实中银行为了业务的快捷,合同审查环节会相对形式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会带来很大的隐患,例如两个公司之间进行虚假交易骗取银行授信,或者直接伪造采购合同来行骗,而究其根本就是没有现行法律去约束这一类的融资行为。
2.1.2有关浮动抵押的法律缺陷与“未来财产”相类似,浮动财产抵押也处于法律空白状态。浮动抵押源于英国衡平法院(CourtofEquity)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用以解决传统固定抵押局限性的一种特殊的抵押制度。在我国,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抵押应当向抵押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物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浮动抵押的空白,对实践中企业采用价值量浮动财产进行抵押融资的实现提供了立法规范。但同时,《物权法》所确立的浮动抵押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立法缺陷:第一,浮动抵押的设立主体过于宽泛,这不仅威胁抵押权人的受偿风险,而且容易滋生贷款诈骗行为;第二,浮动抵押的客体过于狭窄,浮动抵押的财产仅限于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而将不动产和其他动产排除在外,极大限制了浮动抵押财产的范围,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第三,浮动抵押的风险控制过于简单,一方面对浮动抵押权的实现以及优先权的问题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抵押人为逃避债务恶意处分财产时,抵押权人没有撤销权,这就导致抵押权人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2.1.3有关动产抵押登记的法律缺陷随着银行和企业之间融资业务往来数量的激增,一些原本不被重视的程序性环节和细节操作反而成了融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之一。任何关于物权的设立和转移都可能涉及到第三人利益,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一般都要求进行公示。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不论是权利质押、动产质押或者是浮动抵押,都会面临公示的难题。融资过程中,银行面对企业提供的形形的所谓“担保物”,银行根本无法保证其稳定性,而“担保物”的稳定性也成为担保债权稳定性和融资安全性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例如,甲公司将产品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因抵押物不需要转移占有,甲公司和银行也未办理抵押登记,甲公司在获得资金后又将产品卖给乙公司。此时,银行的抵押权如何实现便成为难题,如果乙公司是善意第三人,且甲公司又没有其他的资产,那银行的抵押权根本无法实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为了交易的便捷,忌讳于动产抵押登记程序的繁琐、内容的复杂、成本的高昂,特别是对主合同和抵押合同的效力、抵押物的权属和价值等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因此银行往往会忽视动产抵押登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动产抵押登记存在明显的法律缺陷:第一,我国没有统一的动产抵押信息联网制度,多个行政部门可以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登记信息分散、隔离、不透明问题严重,导致“一物多抵”现象无法杜绝;第二,动产抵押登记的效力不统一,《担保法》既规定了“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即登记生效主义,又规定“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即登记对抗主义;第三,同一担保物上的优先受偿顺序不明确,容易导致抵押债权空置。
2.2权利质押领域的法律障碍企业通过权利质押来融资是供应链金融中相当重要的一种融资途径。法律上规定的可以用于质押的权利大致有汇票、支票、本票、债权、存款单、仓单、提单以及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等。这些权利看似门类众多,但就出质方式来说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下面就以仓单质押为例,来说明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仓单质押是指出质企业将货物存储在物流企业中,由物流企业负责监管货物,出质企业以物流企业开具的(存储凭证)仓单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仓单名下货物的价值向出质企业提供贷款。《物权法》第223条明确将“仓单”列为可以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为相关现货企业解决了在交割回款时的资金周转难题,也为企业现货融资业务提供了法律基础。虽然目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业务操作流程,但是对于控制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却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仓单质押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物流企业与出质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作为资金供应方,物流企业作为担保方,对于出质企业提供的质物的价值以及合法性缺乏科学评估的能力,如果出质企业存在故意隐瞒或欺诈的情况,两者的风险难以避免。二是质物的流动性导致的价值风险。一方面,对于同一仓单项下的货物可以在不同时间提取和补充的情况下,存在以次充好降低质物价值的风险;另一方面,质物的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质物变现能力的风险。三是法律的不完善导致的权属风险。仓单随着交易的开展在不同的主体间转移,仓单项下的货物的权属极易产生权属纠纷,而《担保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仓单质押基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导致仓单质押业务面临法律纠纷风险。四是监管的无序性导致的安全风险。在国外,由于拥有第三方的金融管理机构,仓单项下货物的监管有充分的保障措施。但是,我国目前许多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且不联网,又缺乏有序的监管程序、科学的监管技术和完善的措施,而银行又没有监管的能力,导致私自提货以及货物的毁损灭失风险极大。
2.3金融保险制度的规范不足供应链金融中风险长存,而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供应链金融中加入保险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虽然我国有些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应对融资风险的服务产品,例如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还不成熟,这显然与我国法律规定的空白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保证保险,在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以保险费代替担保费为主要方式分摊银行风险的金融保险制度,可以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获得银行融资提供便利的途径。然而,这种保险在《保险法》上虽有提及,但未形成明确的法律系统,甚至基本的性质问题———保证保险到底是保险还是保证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性,这不但导致适用法律选择上的困境,被保险人应优先行使担保物权或主张保证责任模糊不清;也导致保险机构在操作细节上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最终结果是限制了这一保险业务的开展。同时,保证保险作为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的辅助融资类保险业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本应由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当保险公司承接这一责任时,政府也理应提供更多的激励扶持政策对其发展予以支持。但是,保证保险并未得到这种支持,比如保证保险的保费要计入营业收入,违约风险准备金也不允许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扣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证保险的发展。
3对于完善我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法律制度的建议
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法律问题,避免一些可以控制的风险事故,是构建一个和谐的供应链体系的必要举措。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入手,以下就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完善浮动抵押制度。一是提高浮动抵押的准入条件,将浮动抵押权的设定主体限定为公司;二是扩大浮动抵押权的客体,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以外的动产和不动产纳入抵押范围,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三是规范浮动抵押的实现程序,将其纳入司法程序的框架内;四是明确浮动抵押的受偿顺序,特别是要明确法定担保物权与浮动抵押权之间的受偿顺序问题。其次,要完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一要改《担保法》中关于动产抵押的“登记要件主义”为“登记对抗主义”,加快动产的流转速度和使用频率,提高动产抵押的效率;二要改“多头登记”为“统一登记”,提高动产抵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重复抵押”带来的融资风险;三要规范登记流程,统一登记内容、登记格式的标准,提高登记操作的规范性。再次,要完善权利质押监管制度。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对质押物进行尽职调查,防止重复抵押情况的出现;二要强化监管审查力度,建立银行内部严格的质押条件审查制度、风险自查制度,以及监管企业的监管责任制度;三要探索第三方担保机制,保证质押物实际有效的存在以及控制价值的大幅度波动。最后,要完善金融保险制度规范。宏观上,针对融资企业的新型保险产品构建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将其与传统财产保险进行严格区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并且规定与之相应的处罚措施。中观上,一方面,明确金融保险的法律性质,以解决《担保法》对金融保险,特别是保证保险的法律适用上的困扰;另一方面,调整税收等相关法律制度,打破金融保险在政策、法律层面的制度约束。微观上,改进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和个人特点的评级指标、调整规则以及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76-82.
[2]于宏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12-114.
[3]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4]陈成.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马佳.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公职[D].天津:天津大学,2008.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 评价 分析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
大部分的银行对企业做出信用风险评价主要是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规模实力,还有抵押物以及保证等方面做出评价。此外,第三方信用风险评价机构对我国企业实施信用评价也主要是通过考察一个企业的素质以及经营能力,还有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方面展开。例如中国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测评表中的主要因素包含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还有企业的财务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运营情况等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银行对企业实施信用风险评价大部分都是通过考察这个企业在财务方面的指标是否达标,但是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在财务制度方面不健全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透明度不高的原因,再加上无法给银行提供任何担保或者是抵押资产,因此,我国银行对此类企业做出的信用评价是非常低的,也很难得到银行方面的授信,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但是却无法实现融资的情况。
和传统的银行授信进行对比,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风险评价对于企业财务分析以及准入控制方面的评价减少了,大部分都是以企业的物流以及资金流方面的动态控制进行缝隙,以此作为对企业信用评价最为基础的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银行不仅仅对企业进行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并且还考察了企业对手的资信,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商品的价格稳定性以及交易流程方面的控制能力,还有企业的历史家记录以及所有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等等,因此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创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银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以及全面性,还有针对性以及公正性等相关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申请人资质。
主要有企业素质以及经营能力,还有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最后还有企业的发展潜力等等。其实申请人资质和一般的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当中的银行作出的评价指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部分的都是为了考察提出申请贷款的企业主要的财务状况还有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等,重点对传统评价体系当中选取一些主要的指标进行评价。
(二)交易对手资质。
主要包含了交易对手的经营能力以及信用级别,还有行业特征以及偿债能力等等。这个评价指标主要考察的是建立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当中的企业资质,所以在这个夜晚当中大部分的核心企业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可以起到反担保的作用,对于核心企业做出的信用状况评价影响到了整个企业和其发生交易的整体质量。因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价是对单笔交易做出授信,因此,比较关注企业每一笔交易质量。
(三)融资项下资产情况。
主要包含了应收账款以及质物的特征。银行重点对企业融资项下的企业资产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银行对企业在实施每一笔交易资产所具有的价值做出评估,再根据相关的评估结果进行授信,一旦授信人做出任何违约行为,那么交易资产就可以被看做是银行对其进行变现以弥补损失的强有力的保证。假如是融通仓以及保兑仓融资,那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质物价格方面的变动,也就是质物所具有的变现能力,还有在贷款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磨损。
(四)供应链运营状况。
主要包含了行业状况以及合作亲密程度,以及历史交易毁约履约情况等等。对于供应链运营情况这是银行对具体的授信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从整体上来考虑被授信企业的业务能力以及履约情况,还有和交易对手之间的合作情况,这种做法对于银行而言其评价范围明显增大的,有利于坚强我国企业出现隐瞒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评估质量下降的情况。评价指标及其表述如下表1: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信用评价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线性规划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分类树法。判断评估方法或模型的优劣,不应仅仅以错误分类率为唯一标准,而应同时结合该模型的稳健性。模型的稳健性是针对模型对训练样本以外的样本的预测能力而言的。稳健性较好的模型在对训练样本以外的样本进行预测时,其预测精度不应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若仅从预测的精度考察,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判别分析、Logistic 回归及线性规划等线性评分方法的预测精度比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低但这些模型的稳健性要强于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这一点对信贷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可能更加重要。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当模型投入使用后,新的信用产品申请人总体可能很快就与建模总体有差异,一个稳健性较强的模型的预测能力反而更好。
三、总结
本文在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基础上,提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从而有利于对现有信用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完善,提高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泽鹏,何月湄,陈泽娟.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9.
一、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类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市场出现意外或者特殊情况,造成企业不能很据预先的方案实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收出现问题,而无法如期还款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市场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同期的市场上出现了较为新型的替代产品,使得企业的销售方案无法按照计划实施,或者资金回收出现问题,资金链条出现断档的情况。
2.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贷款的过程各种,需要一定的信用,而信用缺失则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活动无法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效果不佳,技术水平不足,资产较为有限,忽视了信用管理等,其也逐步成为了现代商业银行中针对中小信贷业务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
3.政策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会与之俱进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修正、完善原有的规范,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其法规及政策的变动也会对供应链的各种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资金的筹集、投资方向或者其他方面的经营活动等,提高了供应链经营环节中的风险隐患,如国家宏观调控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即会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或者行政措施,为企业的投资起到指导作用,或者约束其各项产业行为,限制其某些活动,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及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而供应链企业原本的投资方向可能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及管理,或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也会出现较多的风险。
4.信息交流环节风险
供应链是企业自发的联盟,包括数量不等、类型不同的企业,各个企业在经营及管理上均有自己的独特的模式。经济不断发展,供应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机构逐渐的复杂化,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该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不畅通,或者信息的传递出现误差,造成操作人员的理解错等,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于企业情况的评估,使得风险增加。
二、风险防范措施
1.审核准入条件
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的融资行为需要核心企业为进行担保,而核心企业在经营出现的风险同样会影响到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关系到供应链业务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准入条件的审核。银行需要制定核心企业的准入条件,具体分为以下几点:①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及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包括主要经营范围、股权结构、收益情况、税收政策等,根据过去的采购成本或者营销效益设定一定的比例限额,授予其一定的供应链信用额度;②评估核心企业对银行的协助情况,核心企业适口能够凭借其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帮助银行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成本;③核心企业管理各个类型客户的状态 核心企业管理各个类型客户关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包括其对于供应商及经销商准入及退出管理、排他性有利政策的分析、激励机制及约束规范等。
2.完善操作规范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之前需要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由于该业务在信息方面的要求相较一般企业授信流程更多、更加复杂,银行应先构建专门的专业组、审查模板及相关的指引,调查人员可以根据模板的结构,收集相关信息,避免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开展授信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在和授信主体或者上下游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协议的过程及规范更加细化,抓好各项细节工作,包括神恶化印章、各类票据、文书的传达等,明确职责,操作规则及相应规范。在进行出账及贷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明确各项操作的要点、要求流程,包括资金支付、质物动态监督、货款回收等,操作人员的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使之能够更加规范,缩小了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减少风险。
3.做好信息化建设
狠抓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各种信息交流活动的无偏差,使得供应链金融中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更加有效的协调,包括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等,音粗需要提高信息管理硬件的资金及人才投入。下拨专门的款项构建相应的信息设备,包括性能良好的电脑,ERP系统平台,引进EDI 等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物资与资金数据共享平台,并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有效的组织其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强化各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使之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信息传递中出现的风险隐患。
4.抵质押物权的选择
抵质押资产是银行授信的物质保障,变现能力直接关系到授信的安全性。银行需要联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物流企业等,准确的评估抵质押的各类资产,并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存货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容易保存、易于流动、货权明确等。针对应收账款的选择,需要注意作为应收账款依托的基础合同的真实性、时效性等。预付款则需要上游企业货源较为充足,具有足够的违约赔偿能力,并考察出现违约后企业对于回购意志及实际的购买能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当前社会经济得到明显增长,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实际业务办理期间也存在较多风险问题。调查分析发现,小微企业运行期间欠缺运营资金,且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发展模式,经营时很容易出现资金供应链中断问题,无法获得足够的信用资金,由此应尽快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信用风险问题,保证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金融与信用风险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深圳金融机构最早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在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基础上,降低融资成本。相较传统的融资方式,金融业务支持模式更多被应用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即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小微企业属于主体结构,融资业务的开展应遵循供应链业务方向,并完成拓展。除此之外,在小微企业融资期间,需要将供应链融资方式当作补偿型的融资方式,在供应链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评估主体信用,以此明确融资资格与信贷资格,做好资金的运转工作。
(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在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每项业务均面临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合同双方在履约期间并未严格遵循制定的相关规定,出现违约行为,以致严重侵害了双方的经济效益。信用风险可以被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其中在广义层面主要指的是交易双方没有根据合同条款兑现合约,交易主体严重违反合约内容,从而出现经营风险问题。比如交易主体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且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等。而在狭义层面,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金融业务履行期间出现的借贷风险,贷款方与融资方受各种因素影响,没有定期及时偿还贷款,严重侵害了融资方的经济效益。而在本次研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狭义层面的信用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及原因
(一)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下,小微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信用水准,供应链主体与自身信用可以被有效融合,融资条件较为完善。因此在供应链金融运营现状下,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信用风险,且供应链信用的评估对象主要为主体企业,在供应链运行系统中,其他小微企业应充分分析主体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与信用条件,将内部控制融资应用至交易环节,充分避免融资环节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降低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条件下发生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原因首先是主体企业缺乏信用资信。在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下,主要的信贷评估对象为主体企业,融资方将资金信贷提供至企业,业务的主要支撑点是主体企业,融资期间应充分重视主体企业的信用资质。供应链金融运转情况下,主体企业应向融资方无偿提供更多的信用资金,为供应链的企业提供更多物料,并在合约约定期限内,主体企业按时偿还小微企业的款项。当主体企业缺乏信用资质时,会严重缺乏运行资金,增大了自身的信用风险。由此看出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下,主体企业的信用资质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市场运行模式。其次,供应链自身的发展态势较弱,在融资业务开展期间,融资方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明确供应链中的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实际的产业状态,包括收入与支出情况,市场运转是否顺利等方面。对此,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与自身的经营完善程度决定着实际效益,企业应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明确发展方向。二是确定供应链模式下市场未来的发展情况。融资方需要面对“供应链模式是否存在可观的未来”的经营风险,当供应链发展处于劣势状态时,各个企业的发展均会受到一定影响,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则会直接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甚至还会威胁小微企业的资信。再次,供应链内部信息并不对称,供应链建立的主要目的便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降低融资成本。但小微企业没有充分披露相关经营信息,甚至存在故意隐瞒情况,以致供应链中进入实力不强且信用等级不达标的企业,增大了运营风险,甚至还会阻碍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循环作用。同时,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链上的其他企业会将资产担保提供至小微企业,并定期进行监督与跟踪。但受空间与时间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信息很容易扰,以致融资方无法准确把握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信息获得并不及时,增大了信用风险。最后,小微企业处于劣势地位,供应链融资期间,融资方需要全面考察小微企业的市场运作情况、欠款偿还能力以及信用档案等资料。由此,融资方与小微企业是否可以顺利实现信贷的关键在于,小微企业具备良好的信用资质与资金偿还能力。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整个链条的主要着力点为主体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融资方更为看重其信贷资质,可以保证资金流的顺利运转,竞争实力较强。但这也会导致小微企业处于劣势地位,增大了自身与主体企业的差距,降低了信用等级,甚至还会对此后的资金信贷工作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三、供应链金融条件下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明确市场准入标准为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融资机构应深入分析自身的风险因素,明确经营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准入体系。在实际构建期间,首先,应严格审核小微企业的资质,评定星级等级,构建合理的市场准入资格,以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贷等级条件;其次,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应保持密切联系,发挥主体企业功能,形成对其他企业的引导,强化管理力度;最后,主体企业应保持较强的竞争实力与偿债能力,无不良记录。供应链的核心力量便是主体企业,这也是制度的执行与制定者,可以在供应链中承担融资担保的作用。因此,相关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主体企业的资产状况,在连续交易的基础上,有效防范质押物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慎重选择市场需求量小、价格变动大的产品,在货物验收时及时核实小微企业的货物合法所有权,根据质押物特点客观评价其价值。
(二)创新现金流管理方式融资机构内部应加大对现金流的管控力度,与信贷企业签订融资协议,其间除了应严格审查主体企业偿还信贷能力,还应了解小微企业的资信信息,在强化现金流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明确金融机构的资金动态,明确了解放贷的内部资金额度与具体流向;一方面,为了详细了解资金现状,掌握资金的实际动态,融资机构应建立科学可行的档案信息系统,在获取企业授权后,对资金进行动态管理,保证监督效果,确保企业可以如期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融资机构应做好财务预期分析工作,建立财务报表,确保信贷企业的偿还资金与放贷资金保持在预期范围内,整体评价信贷企业的综合资质情况,最大程度降低信用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利用金融科技实现线上业务经营为了保证供应链上主体企业、仓储物流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有效对接,商业银行应有效引入金融科技,保证供、产、销的顺利运营,提高工作效率。商业银行在获取数据资源后还应进行整合处理,在分类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统一管理。为了将供应链金融融入日常风险管理中,企业应进一步简化运作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保证规模效应的实现。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现还应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在供应链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挖掘整合期间引入互联网平台,充分协调买卖双方工作,实现信息功效,在保证供应链风险监控水准的基础上,做到识别预警,整体性提高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
(四)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当前商业银行业务逐渐倾向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其应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外包非核心业务。一是实现资产证券化。为了转移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授信支持资产与金融业务中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保证公开销售发行证券。二是购买衍生产品。为了对冲供应链金融中的商品风险,商业银行应购买商品期权,买入看跌期权,避免因价格变动导致信用风险。三是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为了避免货物在库或在途期间出现意外问题,商业银行应要求企业购买抵押物的保险,且得到转让后的保单赔偿受益权。一旦发生信用风险,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可以充分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四是外包非核心业务。为了保留自身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力度,借助物流公司的运输、仓储以及监督作用,实时监控货物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强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力度,保证网上办理贷款,建立信息高效流通的交流平台,在简化贷款流程的基础上,全面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
(五)强化贷后风险管理融资方应多方面考虑信贷问题,全面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在达成融资协议后,金融机构应积极采用贷后风险管理措施,远程监控信贷企业的经营情况。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做好后续的跟踪工作,包括产品物流、企业质押物有效性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实际运行期间,金融机构应与信贷企业建立合理的合同,并在条约中明确贷后权利情况,促使企业积极向融资机构反映自身的实际经营问题,且融资机构也应及时跟踪调查,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密切关注质押物价格与预警价格的关系,构建完善可行的产品市场与价格信息整理系统,当质押物价格低于预警价格时,信贷企业应适当增加质押物。除此之外,为了实时掌握企业产品动向,融资机构还应积极参与物流监管工作。
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01-02
一、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取得很大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解决国内供应链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境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延伸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根据特定行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贸易自偿性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控制物流及资金流为风险控制手段,对供应链上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企业或上下小游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实现无缝整合,针对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提供的创新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核心企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设计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融资相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表现出以下特性:(1)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运用货物或应收账款等授信支持性资产与融资产品相捆绑风险防范技术。(2)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受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3)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4)从融资还款来源的自偿性、融资操作的封闭性以及授信用途的特定化角度看,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分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融资时分别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汇、出口销售、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为例,假设M公司为供应链中的境外核心企业,且该供应链符合银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入标准。B公司为M公司在境内的供应商,且与M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B公司拥有稳定的出口量,但B公司不能及时从M公司收取货款,从而缺少资金来维持生产。此时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B公司可将向M公司的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K申请资金融通。K银行可以给B公司提供如下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
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电汇,K银行可以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保理融资”组合方案。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则K银行可以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融资”组合方案。这两类组合方案都可以解决B公司从生产备货到出口发货后的融资需求。也可根据企业生产节点的实际资金需求提供单一节点的融资服务,如发货前的订单融资或发货后的出口保理融资等。在M与B公司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订单比较单一,银行为B公司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批量融资的问题。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与企业的节点融资需求,贸易结算方式,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境内外融资的价格密切相关,甚至境外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服务方案。
三、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企业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与银行的高度配合,为银行供应链融资贷前和贷后提供了关键性的信贷决策依据。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2.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比如信用调查阶段银行可能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对供应链的信用评语存在缺陷风险。又如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银行需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保证资产安全等。
唐山开滦德诚洁净能源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在煤炭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资金缺口成为煤炭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煤炭企业在办理融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被银行排除在可融资范围之外,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银行与煤炭企业的合作。为缓解这一矛盾,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运而生,为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构建包括资信、资产、能力等多种要素在内的风险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关键词 :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1 概述
煤炭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以健康的形式持续发展。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市场下行通道,融资缺口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首要问题,银行在为煤炭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煤炭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可抵资产数目、企业的信用评估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后,往往会将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煤炭企业排出可贷款范围内,导致煤炭企业资金短缺而无法发展壮大,无形中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困难和倒闭风险;而对于银行来说,这也极大的限制了银行与煤炭企业的合作,导致银行信贷资源过于集中和配给。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缓解煤炭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还能为银行和煤炭企业的合作双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煤炭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
供应链是在竞争、合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贡献自己的核心力量,以达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物资流动,同时还涉及上下游产业的延伸。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流程生产特性,这就决定了煤炭企业在供应链中居特殊位置,煤炭企业依靠采掘、运输为社会提供一次性能源,是火电厂、钢铁厂、炼焦厂等企业运转及发展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提供者;同时,煤炭企业也需要消耗一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能源的支持,因此,在供应链中也具有用户的身份。而对于运输行业来说,煤炭运输是其主要的运输任务,是运输部门利益的主要来源。
3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形成
煤炭企业在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供货风险、煤炭物流配送过程中风险、信息风险及财务风险等。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则可具体到能源的生产、运输、信息及企业各项管理中存在的可能风险。煤炭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煤炭产量不足、发货延迟、能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均会对供应链中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行,产生阻碍作用,影响企业的信用;煤炭配送环节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引起供应链中断,影响企业的运营;信息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的通畅性、准确性、及时性等都会对企业的生存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商业活动之一,资金的运作及管理,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还可能影响整条供应链的通顺性。
3.2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淤资信。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企业的经济实力、职业道德和企业形象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在经济交易中是否具有良好道德的具体表现为是否按时、按质发送煤炭、是否按时还款、有无欠债等不良行为,这是企业信用度的主要衡量依据。于资本。资本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是煤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资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还款能力及未来发展,是煤炭企业建立信用的物质基础。盂能力。能力是煤炭企业拥有的实力,是煤炭企业稳步发展、不断前进、树立良好信用的保障。煤炭企业的能力可通过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及发展情况表现,对煤炭企业未来的信用贷款具有重要的影响。
3.3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淤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原则。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是一套能衡量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指标群体。根据复杂系统理论,可根据如下原则进行指标确定:首先,指标的覆盖面要广,尽可能完整的反映煤炭企业本身的运作情况,又要反映煤炭企业的信誉、质物抵押等多方面的情况。其次,可操作性强。为保障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应对其进行量化设计,即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可计算性和进行计算时所需要数据的可行性;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对煤炭企业的内涵及本质特性进行客观、科学的反映。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首先,诚信因素。诚信因素指标包括煤炭企业以往合作信用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度两方面,具体可设置煤炭企业历史违约记录、信用额度使用率和授信审批通过率三个指标。其次,资本因素。资本是煤炭企业融资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下主要包括动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保兑仓融资等模式。煤炭企业应注意质押物的货权风险、质押物价格稳定性、变现能力及损坏程度等一切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融资时,期限应限制在应收账款账龄内,部分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可享受灵活多变的融资方式。最后,能力因素。能力因素包括煤炭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其中营运能力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情况及业务开展情况反映,可设立资产产值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评价;盈利能力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益数额的多少,对于一般煤炭企业来说,盈利能力主要指标可设为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项;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这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进行合理性和变化性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率体现,而短期偿债能力可通过资产流动比例获得;发展能力,是面对未来的债务偿还,煤炭企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这需要分析煤炭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自身的发展情况及业务重点,需要设立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三项指标。
4 结语
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活动,为促进煤炭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在煤炭企业中实行包括资信、资产、能力在内的各项可量化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可为银行提供煤炭企业外在及内在的一些潜在数据,同时为煤炭企业赢取更好的融资条件,从而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共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长彬,盛鑫.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79-86.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 激励
一、引言
由于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债券信用评级以及惠誉对中日两国发出的信用评级下调警告,全球实体经济面临着信用风险危机,再者中央银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变差,银行对资金的流动性更加的谨慎,在这个大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应加大力度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二、供应链金融基本概述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将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通过对供应链交易结构的分析以及对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信息的整合,借助相关的动产保护物权(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设计有效灵活的金融产品,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成因
供应链的信用风险是指处于供应链条的中小企业的综合信用风险,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而且还包括供应链的风险因素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如信息传递、财务状况和市场波动因素。信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道德风险是由于银企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通过现存的信用评价系统难以对融资企业进行评估,会出现劣质企业驱逐优质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违约风险是由于链条企业的需求被加倍放大,造成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加大了供应链的库存,占用流动资金,增大了违约风险。
四、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
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实行最优的激励合同,必须把银企之间的不对称信息最小化,商业银行必须在供应链中选择信用良好的企业,在事前设定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风险的核心就是“保险”和“激励”两大问题。
1保险即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对融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划分,以判断是否能够参与供应链的合作。指标体系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展开:经营状况、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金信用、合作历史、发展前景、管理者综合素质。在八个以及风险因子内,每个因子又可细分为几个子风险因子.经营水平(销售额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增长率)企业规模(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存活周转率)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产品销售利润率)资金信用(贷款偿还率、贷款支付率)合作历史(合作年限、合作收益率、合作关系度)发展前景(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开发能力、发展规划与措施)管理者素质(性格、领导能力、团队协作力)。
银行在子因子内进行相应的评级,评级可有A-D四个级别进行判断,并根据综合的评级结果对融资企业进行选择,具体的评级标准对应着对企业的贷款程度及合作年限。等级A选择合作,年限为3-5年;
等级B为合作年限为1-2年;等级C、D不合作。
针对供应融资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全国性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与体系,并加强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查,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定性定量的决策分析,优化贷款方向,改善投资结构,降低贷款风险;同时可以督促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供应链运营绩效,实现银企的双赢。
2基于委托之信心不对称情况下的最有激励合同,委托人(银行)应通过设定激励合同来迫使人(借贷企业)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具体的激励机制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根据以上的信用评级标准对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优惠,对不同级别的企业设立不同的监管机制,根据企业的按期偿还贷款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A级企业:不违约情况下,维持评级,延长下次偿还日企,重点培育企业发展;违约情况,降低企业评级,减少贷款力度,减少合作年限,纳入银行监督体系。B级企业:不违约,提高企业评级为B+,提高贷款额度;违约,降低评级为B-,停止贷款,纳入银行察看期,直至偿还贷款。C、D级不作讨论。
(2)基于目标实现的激励。市场竞争的激烈,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及利润率,银行应和企业在合约期内签订发展目标,贷款企业如在期内完成发展目标,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偿还贷款能力,同时还能与银行加强合作的同时,为银行带来经济效益,所以银行等信贷机构应该设立长期的发展机制鼓励贷款企业的运营,比如减少还款额度,加大大款力度,为其制定专门的金融决策,辅助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让自己受益。
五、结论
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世界各大经济体面临被下调信用评级,中央银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资金的流动性较差,所以银行等机构应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本文从前期的预防和后期的激励两方面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商业银行还应对企业设定更精细的信用评价系统,细分评价指标,制定更有利于双方的激励成长机制,为贷款企业提高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良好运营。
参考文献
[1]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上海金融. 2007.
[2]李志辉,李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及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5)2005.
Abstract: Supply Chain Finance(SCF) provides a way for SEMs to solve their financing problem, but it also comes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credit ris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 based on the pattern of SCF, puts forward a credit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idering the key enterprise credit status, the status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macro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odel, through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s the effective of SCF financing model in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of SME.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logistic模型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credit risk evaluation;Logistic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31-04
0 引言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99%,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且信用级别低,使得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供应链金融服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开始是由国内外的先进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针对供应链的业务结构、交易方式及运作特点而设计的,以供应链中最具有信用实力的大企业为核心,围绕与之在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中开展业务的多家中小企业,将整个供应链链条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连起来,整体考察供应链的信用状况,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价值的增长[1]。供应链金融融资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文案,然而如何选取指标对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就是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供应链金融最初是从供应链管理发展起来的,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TowerGroup咨询公司对其定义如下:供应链金融是以发生在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价值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的为供应商提供流动资本融资和现金流的解决方案[2]。圣加伦大学的Hofmann(2005)通过对供应链的功能和结构的分析,将供应链金融视为一种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的方法[3];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发展是由实践到理论的,深圳发展银行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1999年,开始推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2003年,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相关理念和“1+N”供应链融资模式,再到2006年正式整合推出“供应链金融”[4],贸易融资的客户数量以及相关业务量均取得50%的增长,2006在保持整体不良率低于0.5%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年累计近3000亿的融资额。由此可见,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授信范围,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机会,同时有效的控制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吸引了更多的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信贷业务。理念研究方面王琪(2010)从实践需求出发,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利用决策树的方法建立评估体系[5],黄静、赵庆祯(2009)利用朴素的贝叶斯方法对测量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在此基础上,银行可通过对不同还款能力的企业制定相应融资政策来规避信用风险[6]。孔媛媛等(2010)考虑到新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的评价范围广、不确定性太强,在评价时对难以量化的指标和关系进行模糊化处理[7];胡海青、张琅等(2011)通过实证对比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信用评价体系发现SVM分类模型更为准确、稳定性也更高[8]。
2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供应链金融模式最大的创新是: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授信模式,不再是对融资企业的个体信用进行静态考察(如图1),在此基础上,还重点分析整条供应链信用状况(如图2)。传统信贷业务中,在分析企业的还贷能力时,是以单个的企业作为考察主体,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确定授信与否;在新的融资模式下银行在进行审核时将关注重点由对个体企业财务状况等传统指标的考察,转到对整个供应链信用水平、供应链运作状况、核心企业实力及担保意愿的关注。这种转变要求银行在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指标选择范围的扩大以及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信用风险评估的难度,因此,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成败。
基于上文的分析,传统模式下银行的考察对象是融资企业个体,考察内容是三大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而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银行不再单单评估于单个企业的抵押物或资信水平,更侧重于对整条供应链及其交易的信用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仅考察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以及供应链的运作状况等也列入其中。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①全面性原则(不漏),即选择的指标要全面、综合的反正出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②避免指标相互涵盖(不重),不同指标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解释程度不相同,容易出现相近或者重叠[9];③层次性原则,建立从低到高、从单一到复杂的层次分布结构;④操作性原则,指标数据要便于采集,可以衡量。借鉴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特点,重点关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关系,减弱对财务报表的依赖性,从而设计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融资企业自身状况。即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融资企业的基础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历史信用记录等,反映个体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2)核心企业资信分析。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起一定的担保作用,核心企业的基本状况、盈利能力、及担保状况反映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3)供应链运营状况。包括融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供应链的经营现状、稳定性、发展潜力等。
4)宏观环境因素。包括供应链产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及前景、竞争态势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政策等。
根据这4个一级指标,共选15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9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大于0.6,根据原则②,予以删除,得到包含4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3.1 Logistic模型原理
Logistic回归,是指应变量为二级计分或二类评定的回归分析,其因变量是一个二分类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时,设变量X=(X1,X2,…,Xn)T是一个n维随机变量,即文中所选取的指标,n=21。因变量Yi表示第i个企业的信用风险,Yi∈{0,1}。Yi=1表示融资i企业还款,Yi=0表示融资企业i不还款,融资企业还款的概率是关于X的函数,其值为:P(Y=1|X)=?仔(X)。定义:
logit ?仔(X)=ln■ ?仔(X)∈[0,1]
logit ?仔(X)=?兹0+?兹1X1+?兹2X2+…+?兹nXn
?兹=(?兹0,?兹1,?兹2,…,?兹m)T是解释变量X的logit系数,则相应的logistic方程为:
?仔(X)=■ i=1,2,…,n
二项Logistic模型在拟合时采用最大似然法来估计方程中解释变量,似然函数为:
l(?兹0,?兹1,?兹2,…,?兹n)=■?仔(Xi)■[1-?仔(Xi)]■, i=1,2,…,n
似然函数最大值求法是先对其取自然对数,然后再分别对?兹0,?兹1,?兹2,…,?兹n,求偏导,得n+1个似然方程,并令其为0,即:
■=■[Yi-?仔(Xi)]=0, i=1,2,…,n
■=■[Yi-?仔(Xi)]Xij=0, i,j=1,2,…,n i≠j
解以上n+1个似然方程即可得似然函数取得最大值时解释变量的估计值,用■k(k=0,1,…,n)表示,将其代入logistic方程求出拟合值?仔(X),拟合值代表了指标X=(X1,X2,…,Xn)T为的融资企业还款的概率,?仔(X)值越接近1,则申请人信用越好,?仔(X)值越接近0,则申请人信用越差。
3.2 样本选择及处理
本文选取西安汽车业的15家中小作业作为样本(样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地域相同,可减少采集数据的难度),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君安”等数据库,定性指标如企业规模、员工素质等的数据按照5级量化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用SPSS软件对自变量取对数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证实各变量的跨度与变化幅度较大,表明有较强的解释力度。
3.3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为:
F1=a11ZX1+a21ZX2+…+an1ZXnF2=a12ZX1+a22ZX2+…+an2ZXnFn=a1mZX1+a2mZX2+…+anmZXn
其中a1i,a2i,…,ani(i=1,2,…m)为X的协方差阵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ZX1,ZX2,…,ZXn是标准化的原始变量[10]。主成分析前需通过KMO检验和球形检验来判定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
KMO值为0.683大于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最低值0.6,同时球形检验P值等于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Factor过程对表1中的4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1.41%,符合累积贡献率大于80%的标准,因此选取 F1,F2,…,F21作为最终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出主成分的值。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Factor过程对表1中的4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1.41%,符合累积贡献率大于80%的标准,因此选取F1,F2,…,F21作为最终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出主成分的值。
3.4 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主成分分析得出的21个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著性水平取0.05。选用向前逐步选择引入法(Forward Stepwise)进行迭代,至对数似然比不再变化为止。结果如表3。
共进行了9次逐步迭代,最后一步似然比Chi-square值为150.406,df为9,p值为0.000,可认为模型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是整体显著的。此外,还需对此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4。
表4中数据可见,2Log likelihood结果从162.179逐步减小直至46.179,同时cox&snell及Nagelkerke的所对应的R2逐步增大到0.671和0.893,即方程解释了因变量89.3%以上的变动,即说明模型拟合优度是较高的。经过9次迭代得出结果,第9次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到,选择九步的回归结果,F1、F2、F4、F9、F11、F14、F17、F18和F21主成分及常数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都被保留在模型中,其系数由B列给出。因此F1、F2、F4、F9、F11、F14、F17、F18和F21对于预测中小融资企业的是否违约影响显著,即中小融资企业的基本素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信用记录;供应链中中小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质量、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及中小融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核心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用状况及供应链所处的宏观环境等因素对中小融资企业是否违约都有显著影响。
估计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n■=2.562+1.254F1+2.963F2+3.190F4-1.280F9+3.520F11+1.414F14-1.244F17+2.173F18+1.200F21
因此,中小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为:
?仔(X)=
■
中小融资企业数据代入模型即可计算出?仔(X)值。令?仔(X)=0.5分界值,大于0.5视为融资企业履行还款约定,?仔(X)值越接近1,则融资信用越好;小于0.5则视为融资企业违约,?仔(X)值越接近0,则融资企业信用越差。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总体的判定结果如表6,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1.8%,其中对履约中小融资企业判别的准确率为93.6%,对违约企业判别的准确率为89.1%,第一类错误率(将“违约”判断为“履约”)为10.9%,第二类错误率(“履约”判定为“违约”)为6.4%。
3.5 传统评价体系评估结果及对比分析
利用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时,只对融资企业自身状况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即表1中的前22个指标,按照同样的方法最后得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总体的判定结果如表7,可以看出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履约中小融资企业判别的准确率为60.1%,对违约企业判别的准确率为70.5%,第一类错误率为39.9%,第二类错误率为29.5%。
通过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守约概率89.1%大于传统模式下的守约概率60.1%;并且,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第二类错误6.4%也远远低于传统模式下的29.5%,说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扩大了银行的授信范围,降低用风险。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点,重点考虑了整条供应链及其交易的信用状况。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了核心企业资信状况、供应链运作状况以及宏观环境的因素,建立了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新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并且应用定量的方式,对比分析新旧两种不同风险评估体系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信用风险,证实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扩大了银行的授信范围,降低用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雯靓.基于多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博弈仿真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2]Towergroup. While Supply Chain Finance is a Powerful Concept for Wholesale Banking[J].
[3]Hofmann E.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Logistik Management, 2005.
[4]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供应链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王琪.基于决策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估[J].新金融,2010(4).
[6]黄静,赵庆祯.基于朴素贝叶斯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预测分析[J].物流科技,2009(8).
[7]孔媛媛,王恒山,朱珂,李晟.模糊影像图评价算法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21).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Logistic模型;信用风险
一、logistic模型描述
Logistic模型,又叫作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是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模型。Logistic模型是Luce(1959)根据IIA特性首次导出的,是研究分类观察结果与一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纯属关系。
本文以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为因变量,以基本指标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因果分析模型,由于因变量为二值变量,可以选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用 1 和 0表示,1 表示事件不发生,0表示事件发生。
(一)模型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
由于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不规范而且不容易搜集,因此本文选取的是中小企业上市的公司数据,本文为了更加切合研究,选取的是制造行业,因为制造行业有着清晰且规范的供应链系统,各个节点的企业角色明确,而且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上游,本文选择了10家企业作为样本,其中有7家优秀企业,3家由于证券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停牌调查的不良企业。
本文的财务指标数据选取为证恢星提供的,选取2015年9月30日季度财务报表数据作为基本数据,选取的数据基本是都是比值的形式。
(二)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
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表示:
a.在步骤 1 中输入的变量: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率, 毛利率, 营业利润率, 应收账款周期律率, 存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每股收益, 现金流动负债比,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表2中10个主要指标的变量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10个主成分以及常量的P值都是小于0.05,所以可以看出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获利能力都是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上述公式所求到的P值表示了中小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将中小企业数据带入模型预测信用状况,得出P值。P值越接近于1,则中小企业信用越好,P值越接近于0,则中小企业信用越差。logistic回归模型以0.5为分界值。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新兴的融资方式,该模式的出现,不但稳定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的贸易往来关系,而且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也为银行挖掘潜在客源、提高业务收入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故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中小融资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银行要与核心企业做好沟通,选取在供应链节点上贸易往来关系稳定与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要根据三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不同的侧重点审查。例如在开展应收账款类业务过程中,银行要对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重点审查。对于融通仓和保兑仓来说,银行应该重点考察中小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特征等。
(二)核心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首先,对于核心企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核心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银行要提高信用评价标准,如果核心企业无法满足银行的授信审核,那么核心企业也为中小企业承担词用风险。其次,还要对核心企业的地位进行考察。如果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重要位置,那么久说明核心企业是可以支配上下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最后,银行也要对核心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因为核心企业本身处于整个供应链的重要位置,其运营政策关系着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再加上核心企业处于行业竞争的领先地位,所以更要加大对核心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审查,充分了解核心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营状况。
(三)供应链的选择和管理
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整个供应链基础上的,所以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加大对供应链整体实力的审核,例如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企业的贸易往来关系,供应链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企业的贸易往来直接影响着彼此之间的合作意愿。银行应该要理智选择发展前景较为良好的行业,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对于一些夕阳企业,例如钢铁、煤炭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等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银行要谨慎选择开展业务。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一直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在物流、监管等方面比银行更专业,所以银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和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新型物流企业,因此在整个物流行业中也存在物流企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银行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时,会优先考虑物流企业的基本素质,这一要素,通过对物流行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调查就可以得到。除此之外,银行还要考虑的是物流企业的基本运营能力和专业水平,这一要点,则需要银行对其企业规模、运营状况、信用状况以及对货物的保存、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 2008(11):109-112
[2] 陈李宏,彭芳春.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81-83
[3] 楼栋,钱志新.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分析及其风险防范[J].网络财富――经济纵横,2008(9):103-104
[4] 高珉,余思勤,袁象.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J].航运金融.2009,31(7):33-35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nks in the past study to SMEs credit risk is mainly to a singl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Banks only focus on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SMEs. However, banks meet the risk evaluation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changed to a new point of view i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 The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credit risk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 is studied.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credit risk;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市场发展迅速,映射出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中小企业资产小,质量差、信用级别低、财务制度不完善。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辟了供应链金融。随着这种业务的产生和发展,迫切需要有效的机制来审定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风险。本文就是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上对处在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提炼出基于供应链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1 综 述
在国外,Black(1999)[1]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Jarrow[2]建立了信用风险模型,发现:(运营收入+折旧)/总负债、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权益/总资产、公司年龄、地区虚拟变量的作用比较显著。在国内,自从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首先提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牌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学术界才正式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这一金融创新模式。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信贷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风险性。国内有关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是定性分析,近两年才开始了定量分析。黄静、赵庆祯(2009)利用朴素的贝叶斯方法试图更准确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3]。白少布(2009)根据供应链融资的业务特点以及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供应链要素或绩效,建立指标体系,将多层次AHP法和FCE法相结合,为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建议和策略[4]。孔媛媛等人(2010)采用模糊集和影响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模糊影响关系,确定模糊概率进而进行风险评价[5]。芮婧等人(2010)建立了新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系统,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对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误判率比较低[6]。
综上,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中的一些变量数据在我国不易得到而难以使用。在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的研究中,多数研究都是关于度量模型的比较,实证的成分很少,而且有些国际上流行的模型不能很好地应用在我国中小企业,原因是这些模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和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而这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所欠缺的[7]。鉴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本文将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期望为评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2 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采用二元Logistic概率函数作为模型的方程。对于二分类因变量的分析需要使用非线性函数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PY■=1/X■与X■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常是单调函数,即随着X■的增加单调增加或者单调减少一个自然的选择是值域在0,1之间且具有S形状的曲线,这样在X■趋近于负无穷时有EY■趋近于0,在X■趋近于正无穷时有EY■趋近于1,这种曲线类似于一个随机变量的累积分布曲线,在二分类因变量分析中曾使用多种分布函数,最常用的函数是Logistic分布函数。Logistic模型的函数形式如下:
P■=■ (1)
z■=β■+β■x■+β■x■+…+β■x■=β■+■β■x■ (2)
Z■为诸自变量(这里指财务比率指标)的共同作用,称为第i个融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分;p■为因变量取1时的概率即借款人的违约概率;x■为信用风险评定义中第i个借款人的第k个财务比率指标变量;β■为x■的回归系数。根据违约的定义可以看出p■越大,则说明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越大。
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上文关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及供应链金融典型的三种模式中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点的分析,借鉴以往有关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文献,本文从中小企业综合实力、核心企业综合实力、交易资产特征、供应链本身自带的风险和目前的宏观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建立指标体系。本文一共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本文借鉴了天津大学熊熊教授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信用风险点,采用了以上30个指标,但是有些指标因为数据采集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选择去掉,或者作为辅助评判的依据,只留下了16个指标(如表2所示)。
4 Logistic实证模型的建立
设融资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条件概率为Pz=1/X=πX,z是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其中1代表融资企业还款,0代表融资企业不还款。令X=X■,X■,…,X■■是一个P维随机变量,X是上文选取的16个指标,i是指标数量,β=β■,β■,…,β■■是解释变量X的logit系数,β■是常数项,则相应的logistic方程等于:
πX=■ (3)
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并通过似然函数来估计方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在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似然函数等于:
lβ=■πX■■1-πX■■, i=1,2,3,…,p (4)
为了求解能够使lβ达到最大化的β需要对lβ分别求β■和β■的微分,得到P+1个似然方程式,并令其等于0,即:
■Z■-πX■=0, i=1,2,3,…,p (5)
■X■Z■-πX■=0, i,j=1,2,3,…,p, i≠j (6)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为了规避logistic回归方法中的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logistic模型。由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判别分析法相结合而来的。主成分logistic模型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k个主成分作logistic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来预测融资企业的违约风险,这样做可以克服的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的共线性和原始数据信息丢失等问题,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度量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模型。
5 数据的取得与处理分析
数据取为证券之星和和讯数据库提供的2009年12月31日至2011年9月30日的8个季度财务报表数据作为基本数据来源,其他定量数据从“个股宝典”资料中的报表中获得。定性指标数据采用专家团队百分制打分,并对其进行算术平均而获得。而且选取的16个数据基本上都是采用比值的形式。
根据表2,表3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表5。
然后利用spss19.0将所有的数据做了一个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的分别为6.832、5.59、1.936、1.164,分别解释了原指标变的42.645%、34.94%、12.097%、7.278%的信息,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6.96%,主成分变量较好地反映了原所有指标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结果,计算出主成分得分,线性关系如下:
y■=0.1007sx■+0.3544sx■+…+0.0612sx■+0.0202sx■ (7)
y■=0.1877sx■+0.0583sx■+…+0.1023sx■+0.4186sx■ (8)
y■=0.3161sx■+0.3132sx■+…-0.8563sx■+0.0092sx■ (9)
y■=0.671sx■+0.3132sx■+…-0.8563sx■+0.0092sx■ (10)
其中isxi=1,2,…,16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主成分得分系数(isx前的系数)是由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数值除以相对应的特征根的平方根。通过方程式(7)~(10)及指标变量数据,可以获得主成分变量的标准化观测数据。将上文得到的数据主成分分析之后Y■、Y■、Y■和Y■数值与各个公司的评价指标F数值组合在一起。用SPSS19.0软件对数值进行回归分析,所择的方法是向后Wald,即向后去除Wald,移去检验基于Wald统计量概率。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运行的结果。根据回归的结果,F■、F■被保留在方程中,概率均小于0.05。估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ln■=2.659+0.493F■+0.212F■ (11)
p=■ (12)
P值表示企业的守约概率,来预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预测值小于0.5,表示企业的守约概率小于0.5,属于高风险;若P值大于0.5,表示守约概率大于0.5,属于低风险。本文选取了一个具体的企业作为实证模型,经营范围是物流和货运,X■
=33.165,X■=10.211,X■=8.729,X■=10.011,X■=0.909,X■=1.821,X■=5.749,X■=21.411,X■=3.019,X■=0.609,X■=0.011,X■=1.009,X■=66.839,X■=5.169,X■=1.579,X■=0.528,Y=1.01,带入主成分分析式中,F■=13.88,F■=6.98,F■=4.61,F■
=14.21,F■=4.71。得出该企业的守约概率为94%,属于低风险企业,银行可以考虑给予贷款。
参考文献:
[1] 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cecy of DMU[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429-444.
[2] Jarrow. Data Envelopment Scenario Analysis for setting targets to electricity generating pla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115):413-424.
[3] 黄静,赵庆桢.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预测分析[J]. 物流科技,2009(8):134-137.
[4] 白少布. 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经纬,2009(6):90-9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操作风险
一、引言
近几年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金融业开辟的新概念,它是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来自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金融危机之后,供应链金融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报告提到,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配套措施尚不健全,但发展趋势异常迅猛,截至2009年,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及北京银行等相继开展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等。
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环节,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但其本身也存在潜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将操作风险列为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之一,并对操作风险的度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其他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难以识别、计量、控制和转移等特点,因此国内外银行都忽视了对它的防范和管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金融界,引起了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重视,但是对于量化操作风险来说还是不够的,现在对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对于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却很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准确度量是对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如何合理准确地度量操作风险,进而管理操作风险就成为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本文采用极值理论中对数据要求较少的POT模型对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VaR值进行计算,极值理论是次序统计理论的一个分支,1943年Gnedendo建立了著名的极值理论,Gumbel 于1958年出版的艺术将这一学科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
VaR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风险度量工具,2001年的巴塞尔委员会指定VaR模型作为银行标准的风险度量工具,它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p下,某一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最大损失,或者说是资产组合收益损失分布函数的分位数点,POT模型是一种用于估测VaR的极值方法的一种,POT模型对观察值中所有超过某一较大阈值的数据进行建模。
二、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度量
通过阅读唐凌云的《基于VaR的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度量研究》等相关论文,知道VaR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它不能关注操作损失分布尾部的特征,其中提出应该利用基于极值理论的VaR模型来解决之一问题,本文就尝试使用利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来度量VaR值。
三、结论
本文采用极值理论针对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极端值计算出在一定置信水平区间下的操作风险损失分位数,但是对于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度量,只是提出了一个计算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一般模型,展现的是一种方法,而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实际损失数据分布可能相当复杂,需要历史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另外,POT模型仍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该模型中阈值的确定,是正确估计参数和的前提.但是如果阀值选取的过高则估计出来的参数方差很大;阀值选取的过低则不能保证超量分布的收敛性,使估计产生大的偏差,最后导致整个模型计算出来的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与实际偏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