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车辆管理的风险范文

车辆管理的风险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车辆管理的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车辆管理的风险

第1篇

关键词:高风险车辆 风险管理 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

所谓的高风险车辆主要是指很容易出现风险,而且索赔数量相对较大的车辆,这些车辆的赔付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但是,高风险车辆的赔付情况对机动车保险的经营业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都会对这一问题加强关注。因此,只有加强高风险车辆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机动车的赔付率。

一、高风险车辆的特征

对于高风险车辆来说,具体的特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运营不规范,出险率高

从这一方面上看,一些搞运输的大货车或者是出租车往往会出现这一问题。这些车辆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出现超载或者是超长的现象。因此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另外,这种车辆都是跑长途,司机多数都是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而且还是昼夜运营,因此,车辆的情况比较差,出现的几率也相对较大。

(二)销赃容易,盗窃率高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车辆来说,其盗窃程度也不同,其中本田或者是桑塔纳等车辆由于价格处于适中的状态,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销赃比较容易。另外,有些车辆的防盗装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车主的看管意识比较淡薄,很容易出现随意停放的现象。因此,这种量类型的车辆会成为盗窃者的“碗中肉”。

(三)零配件难配,维修困难

由于一些车辆的零配件的生产厂家较少,主要是由于这种类型的车辆不仅年代比较久远,而且车辆的类型也比较稀少。因此,在维修的过程难度较大。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劳斯莱斯,要想换车辆的标志就需要到香港才能够完成。可见,零件结构难配置也是高风险车辆的主要特征。即使能够维修,但是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车辆也属于高风险的车辆类型。因此,高风险的车险就成为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

二、高风险车辆的风险管理

从高风险车辆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降低车险的赔付率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内容。对于高风险车辆来说,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效益。因此,将工作的重点放置到风险管理工作中是提升保险工资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从另一个层面上看,高风险车辆往往险种会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因此,对保险的需求量更大。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应该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给车主提供更加安全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

(一)风险规避

风险性越高,车主的投保意识就越强,这种现状人们将其称为“逆选择”,在保险公司看来需要谨慎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已经超出了承包能力范围的车辆。如果车辆的风险较大,保险公司应该积极地拒保。这样可以做到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还应该对利润水平进行关注。将投标的标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保险公司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客户的利益,造成严重的公平缺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行为除了严重地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之外,还会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和谐性。

从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规避风险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采用科学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可以将风险降到最大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对于车辆保险来说,风险程度的高低和风险识别,风险衡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出现严重的偏差,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保险程度。第二,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对高风险车辆拒绝保险,很可能会造成客户的不满。但是,保险公司不能让自身的利益受到严重地损失。第三,拒保行为会造成社会效益的低下,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形象。保险公司在对高风险车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二)风险转移

所谓的风险转移就是对于已经承保的车辆来说,保险公司可以将其中的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的个人和组织,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赔付的程度,从实际的风险转移方式上可以看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提升表现的效率,将分线转移给投保人

现如今,保险公司主要是按照车辆的风险承担能力来进行分类,进而控制车辆的保险费用,实现车辆保险的个性化。在这一过程中,将高风险车辆的风险程度转嫁给投保人。对高风险车辆提高收费还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这也是对正常风险客户利益的维护,因为只有剔除那些劣质业务,保险公司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拥有稳定的容源。

2.合理安排再保险

考虑到拒保高风险车辆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承保此类车辆在偿付能力方面面临的挑战,合理的再保险安排成为解决这一两难局面的绝佳方案。保险公司通过制定周密的再保险计划,可以将巨额赔付风险转移给专业再保险公司,这既有利于扩大自身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业务量,又能分散风险,控制责任,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在具体策略上,宜采取超额赔款再保险的安排,科学设立自负责任额,自负责任额以下的赔款由保险公司负责,超过自负责任额的赔款转移给再保险分入公司。

第2篇

一、人工神经元模型、结构及工作方法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神经元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1)一组连接(对应于生物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强度由各连接上的权值表示,权值为正表示激活,为负表示抑制;

(2)一个求和单元,用于求取各输入信号的加权和(线性组合);

(3)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起非线性映射作用并将神经元输出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限制在(0,1)或(-1,+1)之间)。此外还有一个阈值(或偏置)。

以上作用可分别以数学式表达出来:

(1)

式中为输入信号,为神经元k之权值,uk为线性组合结果,为阈值,为激活函数,yk为神经元k的输出。

除单元特性外,网络的拓扑结构也是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从连接方式看,神经网络主要有两种:

(1)前馈型网络

前馈型网络有输入层、输出层和若干隐含层构成,各神经元接受前一层的输入,并输入给下一层,信息的传播是逐层进行的,没有反馈,且经过每一次都要有相应的特征函数进行变换[1]。

(2)反馈型网络

反馈型网络的所有节点都是计算单元,同时可接受输入,并向外界输出,可画成一个无向图3所示。反馈型网络的每个连接弧都是双向的。若总单元数为n,则每一个节点有n-1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从作用效果来看,前馈网络主要是函数映射,可用于模式识别和函数逼近。反馈网络按对能量函数的极小点的利用来分类有两种:第一类是能量函数的所有极小点都起作用,这一类主要用作各种联想存储器,第二类只利用全局最小点,它主要用于求解制约优化问题。

二、网络的选取

由于BP网络模型和RBF网络模型这两种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的缺点,在解决样本量少且噪声较多的问题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不适合对车辆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率上较BP网络和RBF网络有着较强的优势,网络最后收敛于样本量急剧较多的优化回归面,并且在样本数据缺乏时,评估效果也比较好,此外,网络还可以处理不稳定的数据。因此,本文利用GRNN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车辆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GRNN的结构及其原理参见文献[2],网络的第一层为径向基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于训练样本数,该层的权值函数为欧氏距离函数(用表示),其作用为计算网络输入与第一层的权值IW1,1之间的距离,b1为隐含层的阈值。符号“・”表示的输出与阈值b1之间的关系。隐含层的传递函数为径向基函数,通常采用高斯函数作为网络的传递函数:

(2)

其中,决定了第i个隐含层位置中基函数的形状,越大,基函数越平滑,所以又称为光滑因子。

网络的第二层为线性输出层,其权函数为规范化点积权函数(用nprod表示),计算网络的向量n2,它的每个元素是由向量aI和权值矩阵每行元素的点积再除以向量aI的各元素之和得到的,并将结果n2提供给线性传递函数a2=purelin(n2),计算网络输出。

GRNN连接权值的学习修正仍然使用BP算法。由于网络隐含层节点中的作用函数(基函数)采用高斯函数,高斯函数作为一种局部分布对中心径向对称衰减的非负非线性函数,对输入型号将在局部产生相应,即当输入信号靠近基函数的中央范围时,隐含层结点将产生较大的输出。由此看出这种网络具有局部逼近能力,这也是该网络学习速度更快的原因。此外,GRNN中认为调节的参数少,只有一个阈值,网络的学习全部依赖数据样本,这个特点决定了网络得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主观假定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三、基于GRNN的车辆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对车辆运行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网络输入分别取指标体系内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等二十个二级指标,以车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风险度为输出因子,即网络的输出。利用某车辆运输公司1998~2006年的历史统计数据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2007~2008年的历史统计数据作为网络的外推测试样本。输入样本及目标样本如表1所示。

图1 网络的逼近误差

图2 网络的评估误差

首先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建立GRNN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与测试。由于光滑因子对网络的性能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不断尝试才可以获得最佳值。本文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其进行分析求解,将光滑因子分别设为0.1、0.2、…、0.5,经过对输出结果的检查发现,光滑因子越小,网络对样本的逼近能力就越强;光滑因子越大,网络对样本数据的逼近过程就越平滑。网络对训练样本的逼近误差如图1所示(单位×10-4),网络的风险评估误差如图2所示(单位×10-4)。由图可见,当光滑因子为0.1时,无论逼近性能还是评估性能,误差都比较小,随着光滑因子的增加,误差也在不断增大。

从误差的角度考虑,本文光滑因子取0.1,此时网络的测试输出(07、08年风险度)为:

y=0.0069 0.0072

由此可见,该运输公司2007年、2008年的车辆重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的误差分别为2.5%、2.7%,这可能是由于训练样本容量比较小导致的,所以评估精度不是很高。考虑到各种随机因素,本文的风险评估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轨道交通;风险管理;RBS;WBS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50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迅猛发展,并开始实施轨道交通制造的项目,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制造项目复杂、制造周期长、外部采购件多、国外供应商较多、横跨领域众多、技术要求高、标准各个国家不统一等情况。因此,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面对风险很大。如果风险管理,出现范围蔓延、采购拖期、非一致性质量成本较高等情况,都会阻碍制造进度,使成本超支。脆弱的风险管理将是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失败的致命原因。本文将主要介绍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1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构建风险管理环境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管理需要从风险管理出发,但目前很多大型企业仅将风险管理停留于表面,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作为一个大型复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首先应在项目管理部门创设风险管理环境,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项目相关干系人对风险的认知态度是创设风险管理环境的基础。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是在一定环境下运行的整体系统,风险管理也基于这个环境运行。风险管理的环境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氛围,其影响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组织结构。外部环境是为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利益干系人的认知、法律要求、政府要求、环保环境要求和风险管理过程具体细节等。因此不论是企业组织制定战略目标,还是计划的编制,风险的管理,都需要风险管理者先对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视,并努力构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风险管理环境。

一个项目管理者要构建风险管理环境,第一,应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关键干系人进行风险方面的相关培训,在培训中多引用实际发生的风险案例,培养项目关键干系人的风险意识,使项目团队成员风险管理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这样降低了干系人对风险的抵触,获得干系人对风险管理的支持。第二,企业应设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项目部内部应设置专职风险管理者。第三,企业要制定风险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使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第四,对于风险外部环境,管理者要认真调查研究国际国内的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环保、技术、自然环境与竞争环境等,要利用企业的影响改变外部环境,使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降低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影响。

2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规划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要注重环节管控,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启动前或刚开始启动时,进行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规划要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全局、多角度进行管理,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链相结合,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依据,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合同、业主需求、干系人信息,项目管理计划中范围、进度及成本,项目章程中的制约因素、假设条件。

(2)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外部风险来源,当项目团队无法控制外部风险时,将对项目产生限制,这些限制对项目的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3)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组织的风险偏好、风险临界值、风险承受力,组织及项目能够接受风险的程度。

(4)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风险数据库。如果没有风险数据库,需要企业构建信息化风险数据库;如果已构建风险数据库,需要结合过去发生的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来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在执行项目的风险,并从风险数据库总结规律、经验教训,为在执行项目提供预测、风险管理经验等。

(5)明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根据规划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

(6)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全生命周期或阶段进行整体规划,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规划风险管理范围,确认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工作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

(7)重点管理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进度风险、范围风险、成本风险、质量风险、结构风险、重量风险、协调风险与业主变更风险。

(8)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管理模型,主要采用改进的CRM(持续风险管理)模型,内容包括:风险环境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风险有效性跟踪、风险控制与风险再评估。

(9)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知识库,规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的角色与职责、风险模版、风险描述格式、风险术语及决策者所需级别,总结已发生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总结风险发生的规律,建立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型,汇总风险触发条件及风险应对措施。

3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识别方法

(1)利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知识库,结合信息化系统,使原来发生过的风险自动关联新项目工作任务分解中的工作包,便于风险管理者对照过去发生的风险来预测新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2)构建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业务流程图,识别关键环节产生的风险。

(3)结合项目管理计划,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使项目干系人全部参与,整理干系人的风险意见,形成风险清单,以获得干系人对项目风险的全面了解。

(4)利用德尔菲法三大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让专家对风险清单进行判断,防止个人对风险偏激,并采取合理的初步风险应对措施。

4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分析方法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识别之后,利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明确风险清单上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度,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如下。

(1)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风险分类的不同,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别进行评估分析。

(2)对同一类别的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产生的影响(利用风险评价基准)。

(3)将各个类别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将高优先级的风险告知项目团队及关键干系人。

(4)项目风险管理者对高风险进行定量建模分析(可利用龙卷风图法、层析分析法等)。

(5)项目风险管理者组织关键干系人召开会议,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5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应对、跟踪、控制

(1)根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2)风险应对策略的主要原则: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产生的影响,认清车辆制造中风险发生的主体,获得干系人对风险管理的持续支持和参与。

(3)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高优先级风险尽量规避掉,如果规避不掉,就要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对于低优先级风险进行委外、分包、分担。对于未知的风险进行保险、时间预留和预算缓冲。

(4)利用风险跟踪矩阵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风险发生时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5)建立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风险管控体系,确定各个项目风险发生事件,实现风险管控专人负责,对风险监控信息进行反馈,风险管理者有能力判断风险是否已经解除并重新识别新风险。

6 结 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中的应用必要性和具体应用层面,通过分析可知,风险管理才是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整个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这有利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项目的快速发展并与世界接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国芳,邓冰.安全软件的持续风险管理模型(CRM)[J].计算机时代,2004(11).

第4篇

Abstract: It is the fully func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oilfield vehicles' safety production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making full use of "3S" technology and conduct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the safety and expenses of oilfield production vehicles.

关键词:GIS;GPS;监控车辆;车辆管理

Key words: GIS;GPS;vehicle monitor;vehic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65-01

1问题的提出

在油田生产区域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各类车辆在油田安全生产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有涉及原油生产的生产生活资料、生产指挥、工作人员、生产救援设备、部分原油及成品油的运输等都要依赖于各类通用车辆和特种车辆,可以说车辆是油田安全生产的“命脉”之一[3]。一般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采油厂所使用的车辆有近2000部,每年用车费用可达亿元之巨,车辆费用管理也为当前油田现代化管理所急需。本文所介绍的油田生产车辆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地学3S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油田管理系统,集成了车辆安全监控、车辆档案、驾驶员档案、道路档案、车辆调派和完整的费用结算等功能于一体,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的一套功能完善且实用性强的油田车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

2技术构建

系统的实现技术总体采用了基于网络的B/S模式架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遥感影像技术(RS)即3S技术,构建了陇东油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来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和道路风险源可视化功能,其中遥感影像基于高分辨率的SPOT5卫星数据,覆盖范围达2.4万Km2,超大的数据量将近6个Gb;WebGIS系统采用了先进的Ajax技术,基于(C#语言实现)实现了车辆、驾驶员等的档案管理、车辆调派和费用结算功能;系统操作系统实用的是Windows2000 Server,网络服务器采用了IIS,数据库采用了SQL Server2005来管理应用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图1)。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是通过在MIS系统中嵌入WebGIS平台,实现了车辆从可视化的实时监控安全管理、车辆等的重要档案的信息管理、到车辆调派及费用结算的流程的完善的车辆信息管理。

3实现功能

3.1 可视化的实测油区道路与风险源信息为了满足系统对油田油区道路的需要,系统首先在满足基本精度需要的基础上对油区道路和道路所涉及的风险地段(即风险源)进行了GPS野外现场实测。实测了公路主路至站库、井区基地、井场的道路和路途中的弯道、三岔路口、陡坡、事故多发点等。共计实测道路4000余公里,风险源点2500多个。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编绘出,1:5万的油区电子地图,覆盖油区的七县一区(包括卫星数字影像处理)。道路、风险源组合标注:这也是本系统结合3S技术的特色,在现场野外测绘的基础上,在系统中建立了具有特色和实用价值的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的道路、风险源档案。并在陇东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可视化。在道路地图标注方面,实现了丰富、实用的沿线综合标注方式,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示不同的道路等级(主干线、干线、支线),同一条道路的不同的颜色用来区分不同的路段。如在道路的实线上方用诸如“ZG45(291m/20)A”标注,其中:ZG45表示该路段是标号第45号的主干线、291m表示道路长度,20表示道路宽度为20米,A表示该段公路为等级柏油路。这样系统对于车辆调度、安全管理以及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3.2 基于3S技术的多指标车辆监控系统以WebGIS为平台,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地图背景可以直观反映地形起伏,实时接收车载GPS发送的定位、车速等信息。除了常规车辆GPS监控具有的超速报警、紧急报警等报警功能外,根据油田车辆管理需求实现了比一般的车辆监控更多、更实用的多种安全报警功能和轨迹回放功能,为车辆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实用、高效的高科技手段:①越区行驶。系统根据空间运算确认车辆行驶范围超越派车单的行驶监控区域或者驶入不应该进入的区域,并产生报警。如根据派车单采油二区的车应某车规定当前只能在二区范围行驶,如果驶出该区系统就会产生报警。技术上实现是系统根据接收到的GPS位置信息,进行空间运算,判断该车当前是否属于规定的多边形范围内,从而判断出车辆是否处于越区行驶状态。②无路单行驶。车辆在没有派车单的情形下行驶,技术上实现是系统判断当天该车辆有无派车单。另外,系统还具有超维护期提示,超运行时段提示等功能。

3.3 可进行GPS距离校验的车辆调派与费用结算功能系统特殊之处在于费用结算的GPS距离校验:系统可以在对车辆费用结算时,根据车辆任务单派出时间和完成时间,自动计算出改段时间内车辆的运行距离,该距离虽然由于GPS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和GPS本身误差,行驶距离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作为车辆费用结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由于行驶距离的随意性而导致的费用管理的不确定性。

4结束语

该系统是在对典型的油田车辆安全与生产管理需求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3S技术设计实现。系统的设计实现加强和提高了油田企业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管理手段和生产效率,在油田生产车辆管理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孙光明,吴青,严新平,徐.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中多通信模式的研究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3).

[2]徐鸿儒,吴成明.基于B/S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12):25-27.

第5篇

现对照年初工作计划、任务和要求以及企管科的主要绩效指标,结合一年来的具体工作实绩,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德

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章记录。爱岗敬业,尊重同事,团结员工,注重个人形象,维护企业形象。工作中始终以公司利益为第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廉洁。自觉参加公司或单位举办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发扬传统中华美德,尊老爱幼,家庭关系和谐美满。

二、能

在组织管理上,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对反馈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在沟通协调上,能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关系,建立友好协助的工作环境。全局意识、观念较强。在落实制度上,能严格按各项规范要求,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对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有效地抑制了不良情况的发生。修订完善《车辆管理制度》、《车辆调配管理办法》、《gps车载终端门禁卡系统管理规定》,制定各种激励驾驶员的措施,促进车辆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三、勤

每天能深入到现场,掌握分管范围内的车辆动态信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自发自动地出满勤、出全勤;恪尽职守,吃苦耐劳,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任劳任怨,从不避重就轻,无论分内分外都能及时完成;热心帮助同事,出现问题后从不推脱责任,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每月分析车辆各类耗用,通过对比,找出问题,制定措施;能按照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和贯彻。

四、绩

在工作上,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部门工作计划,对照本部门职责和关键绩效指标,严以律己,不折不扣的完成,本年度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综合管理

1、从今年开始试行车辆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先驾驶员吃“大锅饭”的现状,驾驶员工资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来结算,同时把车辆的油耗、维修费用与驾驶员工资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车辆使用成本。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实践,车辆运输成本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车辆维修吨钢耗用比去年下降近0.18元,吨钢油耗同比下降了0.47元。按年产420万吨钢计算,共节约成本近273万元。

2、对全公司的工程车进行单车油耗测定,这样在制定考核措施更科学、合理。

3、对厂区车辆的车容车貌、文明行车、规范停放明确了要求。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车辆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加大车辆超速超载的整治力度,通过信息中心和综治办的协作,车辆超速超载现象大大减少。

(二)、制度管理

1、调整一些车辆在生产过程的控制,如炼钢厂污泥板块压滤、炼铁2#、3#高炉的水渣运输、石灰厂的粉灰运输等,把分时段运输改为集中运输,这样能减少部分车辆工作等待时间长,运输量少的现状,也能使该部分车辆投入到其他相关单位的生产中去,提高驾驶员多劳多得的积极性。

2、针对车辆修理质量不稳定,备品备件时而不到位的情况,选择一些专业的品牌公司到我公司来开设备件库,满足车辆维修的需求,也实现了备品备件零库存的模式。如正大富通公司已到我公司来开设备件库,目前此项工作在进行中,年底前可以试运行。

3、邀请了山东临工、中国重汽、沃尔沃挖机、合力叉车等单位对公司生产性驾驶员进行了车辆操作保养及故障排除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了驾驶员的日常操作水平和保养意识。另外,山东临工、中国重汽、沃尔沃挖机先后派技术人员进驻我公司汽修厂,现场指导我们机修人员的维修保养等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汽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4、为全面提高驾驶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误解操作和人为设备事故,确保车辆健康高效运行,三季度我们对全厂554名驾驶员先后进行了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测试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8.7%和97.6%。

(三)、监督管理

1、对在工作中,部分驾驶员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操作技能差等现象,经征得分厂同意后调离原先驾驶员岗位,净化了驾驶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2、联合信息中心把恒泰物流的gps系统安装到我们的系统中,便于我们能够在线跟踪公司及恒泰物流车辆运行的状况。

3、对于炼铁、炼钢的牵引车气管由于作业环境影响,漏气现象严重,导致油耗居高不下,对此,我们联合中国重汽公司对气管结构进行了技术改造,用铜质气管代替橡胶气管,经7#高炉车辆试运行,情况良好,油耗由原先700升/百公里下降到目前550升/百公里。

(四)、沟通协调

1、配合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对一些车辆调配采取分级制度,如对正常生产带来影响的车辆调配实行无条件服从调度;对于一般生产状况的车辆调配实行提前一天书面申请;其余生产状况的由分厂内部自行调配。

2、针对驾驶员流动性较大,外来驾驶员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避免不合格驾驶员蒙蔽过关,对此我们与人事处、机修厂等单位协商,建议驾驶员面试一律由汽修厂进行把关,面试主要考核驾驶员的操作及日常维护技能,从执行的情况看,近有50%的驾驶员在面试中遭到淘汰,有效的提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 【1】 以下内容与本文企管科行政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3、在车辆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闲置车辆,减少使用成本。如球团厂先前三辆工程车使用年限较长且故障率较高,分厂准备申请报废重新购置新车,对此我们及时与设备处、汽修厂联系,利用废钢库闲置车辆,对车辆进行适当改造修理后调拨到球团厂使用,目前车辆运行情况较好,满足了生产需要,也提高闲置车辆的利用率。

(五)、安全管理

1、生产车辆在出现故障、检修时无警告标志。对此申报了车辆警示三角牌,制作了检修操作牌等,并对一些单位车辆检修场所重新进行确认,确保在安全区域进行车辆维护、检修,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活动,邀请交通科人员进行交通案例剖析,使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明年的工作改进

一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基本完成了本职及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但仍有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领导的工作意图、思路理解不透,虽能及时把领导的意图融会于工作中,但还缺乏开拓精神。如在实行车辆大调度中,车辆在保养状态下进行交接迟迟没有有效的开展,目前仅是炼铁在试行,没有全面铺开。

2、工作上缺少创新,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自身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逐步显露,需要在管理上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如对轮胎的管理制度上还没有拿出一套有效的考核措施和制度,只是停留在轮胎前后交换使用来延长轮胎的使用期限。

3、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在具体的工作上对自身要求不高,如对部分车辆运输量、车次偏低的没有跟踪到位,不能合理的进行工作调度来稳定驾驶员的工资水平。

4、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由于平时工作知识、经验的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不够,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处理问题时还不能直接处理好,缺少工作方法。

5、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调度的职责权限和部分工作量不能量化的车辆考核措施还空缺,给生产活动管理、工资结算的合理性带来不便。

针对2010年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在明年的工作中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加强车辆制度建设

⑴对各分厂的综合运输量要进行深入跟踪,对部分车辆运输量、车次偏低的情况要合理的进行工作调度,从而稳定驾驶员的工资水平。对一些特种车辆无法通过量来核算工资的,要加强考核、制定工作标准,从驾驶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和主观能动性来作为核算工资的依据。

⑵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强车辆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求。

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车辆管理办法》,管好每个环节,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使车辆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争取09年车辆运输成本在10年度基础上再下降10%。

2、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⑴落实车辆保养状态下交接的管理制度。按照目前各单位车辆运行情况,结合部分车辆运输特点,完善生产车辆内部调度制度,形成车辆的资源共享。

⑵除完善修理质量的管理规定和修理异议的处理办法外,我们将加快车辆备件零库存建设的步伐,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满足车辆维修的需求,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⑶对出现车辆事故因积极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我们将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完善《车辆事故控制管理办法》,具体为:一是在各单位、各负责人和职能部门间明确了车辆安全责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到各生产单位;二是把预防事故作为车辆管理的主要任务,把不出事故,少出事故作为控制损失的根本;三是处置要有方案,整改要有方向,操作要有制度。同时健全车辆安全专管制度、责任倒查制度等。

3、树立风险观念强化安全培训

⑴制定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办法,成立驾驶员安全保障基金,通过筹集或工资中提取一部份资金来作为安全风险防范保障,凡交缴了安全风险防范保障金的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可以获得风险保障资助。安全风险保障制度以群体互助,风险共担为宗旨,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预防事故、规避风险为目的。

⑵将落实车辆承包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车辆安全责任书,强化其安全意识。

⑶定期进行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以下四点

第6篇

关键词:车辆管理安全风险

Abstract: the monsoon is safe driving risk,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vehicle safety management. Six squadron by conducting identification directly under "risk source", the vein of "security" of the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rainy seas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nit safety production cycle continuously extended.

Key words: vehicl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雨季天气状况复杂,持续高温、降雨频繁并且大雨、暴雨较多,安全行车潜在风险隐患大,直属六中队不断强化职工安全行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患意识,坚持在安全教育“稳”字上下功夫、风险识别“准”字上做文章、落实制度“狠”上求实效,为雨季中队安全生产运行设置好“防火墙”,有效推动了单位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

一安全教育“稳”中求胜

1 强化日常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中队将提升“人”的安全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强化职工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充分运用行车风险案例模板演示等形式,让驾驶员亲自讲解恶劣天气、不同时段、突发状况下行车风险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演示发生事故和安全行车存在的差异对比,让大家深刻认识和切身体会到在行车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事项。为进一步加深职工对良好安全行车习惯的理解和认同,他们充分利用职工参加周一安全生产例会、审批路单、报销差旅费等时机,在中队安全教育室、生产调度室等循环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教育系列片,通过一起起触目惊心的道路交通事故情景再现给职工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警示,职工上车先系安全带、减速会车、文明超车等良好安全行车习惯日益养成。

2关心职工动态,创建和谐工作氛围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驾驶员常年服务于用车单位,个人主观能动性强,操作行为不良、生理调节失当、心理控制失衡均可能导致事故隐患产生。分析历年交通事故原因可以发现,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将提升“人”的安全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强化职工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加深职工对良好安全行车习惯的理解和认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职工参加周一安全生产例会、审批路单、报销差旅费等时机,在安全教育室、生产调度室等循环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教育系列片,通过一起起触目惊心的道路交通事故情景再现给职工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警示,职工上车先系安全带、开车不接打电话、不抽烟、不乱闯红灯、减速会车、文明超车等良好安全行车习惯日益养成。我们还有密切关注职工八小时工作之外的动态,积极通过电话、短信等平台,温馨提示职工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有效避免疲劳驾驶、“带病”行车。在此基础之上,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观察职工的心理状况,发现情绪低落、心气浮躁等职工,及时进行心理教育疏导,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为职工积极营造愉悦、轻松的工作氛围。

二风险隐患找“准”症结

1 坚持例行检查制度,确保设备不“带病”

单位车辆每天奔波在油田内外、服务于生产一线、穿梭在闹市街区,车辆的本质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工安全行车,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

中队现有运行车辆71台,车辆的本质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工安全行车。中队坚持每周车辆例行检查制度,对轮胎气压、制动系统、灯光系统、机油、刹车油和冷却水逐一进行检查,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部分运行10年以上车辆,在每次外出执行长途任务前,组织分管设备副队长、调度员对车辆油电路、灯光系统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设备不“带病”上路,力争做到每台车辆都安全平稳运行。

2 落实风险隐患查找制度,细化管理

为及时掌握全国道路交通状况,我们规定每周二上午为管理人员集体学习时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组织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广泛收集道路交通信息,并及时整理形成文字材料,通过周一安全生产例会、在公开栏张贴告示等形式,将目前在修、危险或是阶段时间拥堵的路段告知驾驶员,让他们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速慢行或绕路平安通行。总结整理由小路进入大路前,要等十秒钟左右,左右各看两次,响响喇叭等安全行车注意事项26条,为有效消除安全行车风险隐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方面每周组织管理人员集体学习道路交通信息,通过安全生产例会、在公开栏张贴告示等形式,将目前在修、危险或是阶段时间拥堵的路段告知驾驶员,让他们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速慢行或绕路平安通行。另一方面总结以往经验、通过座谈交流、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行车风险隐患制度、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制度,强化落实,细化管理,为中队有效消除安全行车风险隐患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规章制度“狠”抓执行

1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考核执行情况

将严格执行长途车审批和“三交待”制度作为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重点,坚持“严查不落实的事、深究不落实的人”的原则,建立长途车信息台账,重点加车辆运行情况,对执行完长途任务的车辆及时督促归队停放,并要求班车每周五执行完任务后定点停放到中心车棚,未按规定停放的,及时电话告知并强制停放。

2 制定奖惩制度,促使职工自觉主动执行

为不断提升职工履行安全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首先从中队管理人员抓起,要求每名管理人员自觉担负起班组安全监督员,做好班组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凡是出现班组成员违反中心及中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首先在周一安全生产例会上自我检讨,并对职工进行通报批评,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变“要我执行制度”为“我要执行制度”。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职工“三交一封一定”落实率、周三车辆检查率、安全例会到会率与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月初在中队厂务公开栏上墙公示,严考核、硬兑现,奖优罚劣,对表现好的职工适当进行物资奖励,进一步调动了职工严格职工安全管理规定、参与中队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精细管理,强化运行,构建实施识别“风险源”,把准“安全脉”等一系列车辆管理措施,雨季期间直属六中队无一起车辆事故,保障了雨季安全运行,有效推动单位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

第7篇

【关键词】 铁路 客车 安全管理

1 加强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铁路客车车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高,对铁路客车安全保障的要求也逐步加大,然而铁路客车车辆安全控制手段方面、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以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目前的安全管理多在教育、宣传和定期检查上徘徊,大多数的控制手段只能靠发生事故后的分析或者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弥补,这样的管理方式和当代的社会要求是相背离的,此外,检修作业质量控制不严格,客车装备保养不到位等引发的设备故障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因此,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客车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有利于推进铁路安全管理能力。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作用的发挥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铁路企业应当注重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管理,强化铁路客车车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为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发展做铺垫。

2 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要点

2.1 贯彻落实安全风险管理

客车车辆安全风险管理,要从加强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推动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提升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水平。要把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作为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抓手,安全管理规范化是指导现场作业标准化的方法,具体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的管理标准,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以各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管理人员的行为,健全完善管理岗位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强化安全过程管控,严肃干部履职考评,努力实现安全管理职责明晰、制度健全、决策严谨、指导有力、方法科学、考核到位的规范化管理格局,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紧密围绕管理这一铁路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估、研判、控制等一系列工作,为确保铁路客车安全持续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2.2 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机构应着眼对原铁道部相关安全管理标准、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对之前一些好的管理方式予以借鉴,并更好的运用近年来推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制度尽快的予以出台和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优化和实施,将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和结果评价管理有机联系协调起来,使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适应铁路新形势下的要求。

2.3 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制约铁路安全管理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因科技手段的缺失,导致客车速度在提高,管理行为和手段并没有显著的改善,极大地阻碍了铁路客车尤其是客车运用安全管理。首先,客车安全管理的主体单位要利用可操作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铁路客车发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车辆运用的历史数据进行登记、累计和研判,包括车辆设备信息、故障信息、检修痕迹等,使信息管理系统对待车辆信息能够像医院的“诊断病历”一样清晰,借鉴和研判车辆故障的发生、变化规律,管理层利用信息系统研判的结果对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控制和管理铁路客车车辆的安全。

2.4 强化安全设备的保障

(1)改善铁路客车车辆的基础设备条件,加强硬件投入,这也应是铁路系统对硬件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安全结果的基础条件。在每种技术装备的强度、可靠性上予以提升,不断完善设备故障的自动检测、远程控制、自动控制、防护报警甚至自动诊断修复等先进方式。(2)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和能力,严格控制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及时对铁路客车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3)对于铁路客车运行车中出现的故障,应该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的运行办法执行。对列车运行途中的品质、行车安全装备故障等情况,应同时由信息手段和车辆乘务员分别将发生故障的时间、地点、现象进行记录。当车辆终到后,分别由车辆乘务员和信息设备能及时向检修人员反映故障情况。

2.5 做好日常检修

客车的日常检修工作包括客整所(库检)、客列检(站检)和客车乘务(乘检)三部分组成,客车技术整备所(库检)是对到达入库的旅客列车彻底进行技术检查、修理、试验及整备工作,使其达到出库质量标准后交给车辆乘务组。旅客列车列检所(站检)是利用旅客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对客车进行技术检查和不摘车修理,并协助车辆乘务组应急处理客车故障,保证由该车站发出的列车技术状态良好。车辆乘务组(乘检)是旅客列车运行途中,按作业要求对客车进行技术检查和维修,保持客车的技术状态良好。

近年来,随着从业人员年轻化带来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现象是制约铁路客车安全的严重问题,铁路部门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并要力戒形式主义,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奖惩机制调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努力适应客车高新技术需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在铁路客车车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现在铁路部门要求转变干部作风,用务实的作风来对待工作,这正是抓安全管理的具体体现。加强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必须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着手,加强对列车运输的设备设施的科技投入,加强客车车辆设备检修,用现代化技术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仁.铁路客车走行部故障判断与处理[J].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1).

[2]郑州铁路局.客车:车辆[M].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14.

第8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化工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化学原料的运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运输作为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内危化品运输企业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扩张企业的规模,但在发展的同时,过高的事故发生率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2012年1月30日,湖北孝感107国道上,因运输硫酸二甲酯的大型半挂槽车发生泄漏,造成101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重症中毒2人,中度中毒4人[1]。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受到运来越多的重视,沈小燕等(2012)对2004~2011年866起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8%的事故由交通事故引发,其中车辆单独事故占44.1%,车辆碰撞事故占38.7%;9.1%的事故由罐体及附件泄漏和阀门失效引起;就事故形态而言,67%的事故因人员因素导致[2];王海燕(2009)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运输预防性的管理手段[3]。

为降低运输事故率,企业在逐渐重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摸索着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化。

1 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映射出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企业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管理的“不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根据对多起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是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行业中人员从业门槛过低,部分从业人员并未获得国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即存在着无证上岗现象,且危险液体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培训不足,致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频繁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为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

(2)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车辆不合格。车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但是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许多运输企业至今未建立车辆管理信息档案,从事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车况不良,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未达到国家的一级车况要求,出现“病车”上路现象;车上安全设施不齐全,车辆内部GPS监控设备损坏,不能正常使用且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为扩大装载量对车辆、罐体违法改装,罐体清洗与维护不当,危险货物混装、超载等现象频现。

(3)运输过程管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中众多企业缺乏对于运输中车辆的安全行驶记录,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性分析;运输过程中对驾驶员、押运员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除此之外,多数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对于运输过程监控手段不足,导致对在途运输车辆的状况不清,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差。

(4)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由于企业平时的事故应急演练不充分,导致了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救援能力的不足,加之企业普遍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以及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处置现场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容易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 改善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核心。危化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由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以及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所共同决定的。而在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当中,既包括企业为了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了企业根据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还包括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在危化品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做到投入的平衡,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4]。

危化品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人、车、物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框架见图1)。

2.1 严把人员管理关

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把好人员管理这道关,据统计我国危化品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5]。人员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人员招聘。危化品运输企业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从资格审查、理论考试、道路考试、场地考试、评定到最终的录取层层把关,不可放宽招聘门槛,对于人员素质水平的硬性资质如驾驶员准驾范围、相关车辆的驾驶经验、驾驶员危险品道路运输资格证、身体状况等必须经过认真审查,务必在招聘这一环节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2)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对相关从业知识和从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要进行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为了使从业人员与行业发展同步,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货物知识培训、货物品种更换培训一次以上。企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进行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书面考试检查,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进行补充培训,保证每次培训率均达到100%。

(3)人员培养。为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危化品运输企业应与当地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2.2 完善车辆管理流程

对于危化品运输企业来说,车辆无疑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车辆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购买车辆。在车辆购置方面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生产商,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桥、挂车罐箱、后桥与轮胎等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载能力与安全性能。

(2)车辆检查。合理的车辆检查是车辆保持优越性能的前提条件。应当注重车辆的日常检查,严格遵守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制度,确保所有车辆达到一级技术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像车辆顶盖密封、紧固螺栓、各阀门关闭度等影响车辆密闭性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的保养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的里程以及车辆使用年限按照保养标准及保养内容进行保养和维修(如表1所示),尤其要做好具有使用生命周期的车辆部件如轮胎等的使用及更换记录。

2.3 运输过程管理科学化

运输途中由于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输前的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路线规划以及车辆监控方面。

(1)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在运输之前,公司安全部门应当有专业人员根据车辆、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路线、具体作业活动等具体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

(2)路线规划。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严把线路风险的评估关。由于线路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在途的安全,因此对于每一条新开发线路的规划企业都应当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实地的勘察,将高风险路段和事故敏感点进行拍照,并汇编至企业线路图中,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驾驶员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3)车辆监控。由于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险性大,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对整个车辆在外运输的全程进行监控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强制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GPS全球定位系统,确保车辆的运行情况能够被控制。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使用视频监控技术来提高车辆监控能力,危化品运输车辆中有4个部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随车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驾驶室、油箱、装卸料口和前方道路的实施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企业监控室,使监控人员能够密切掌握车辆情况,并能够强化驾驶员的自律能力,确保驾驶行为和车载货物的安全。

2.4 全面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犹如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张底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故危害的程度。为尽量的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详细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1)建立企业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在企业内部需建立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一旦事故发生,每个成员都能迅速的到达自己的位置,领导员工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工作规划,应急预案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依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营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不断的完善。对于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制定工作预案。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还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3 结束语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都必须凝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才能真正的达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不断受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需要逐步的规范危化品运输标准,提高危化品运输的精细化,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危化品运输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全昌.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须警钟长鸣[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11):36-37.

[2] 沈小燕,李小楠,谢培,等. 886起危险品罐式车辆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43-48.

[3] 王海燕. 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74.

第9篇

[关键词]车队安全 交通安全 预控管理体系

0前言

车辆作为油田重要生产设备,车辆管理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讨建立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水平、增强车辆服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应对当前形势、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前车辆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对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单位来说,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防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防范机制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使驾驶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与当前形势相适应。

1.2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实现生产优化运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探索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把风险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故真正发生时,如何从容应对,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车辆运行实际特点,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2.1车辆交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个别驾驶员技术素质不够高,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对车辆检查不到位,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油区道路一般路况较差,交通安全设施少,超会车辆、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时都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发生事故。

2.2结合风险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预控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预控系统。

安全管理全员化。将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分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扁平化组织,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形成产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全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领导牵头总揽,安全协调落实,部门各司其职,基层责任承包,驾驶员广泛参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协调落实的职责,利用既成体系和工作经验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和基层队之间配合一致,协作统一。

监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侥幸性和随意性,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下,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养成正确安全的驾驶行为。

车辆管理分级化。按车辆等级分类,把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的车辆列为一类,进行正常维修、保养;把技术状况一般的车辆和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列为二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维修,保养;营运车辆单独一类,进行强制性的维修、保养,实行超常管理;私家车进行入档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同时,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项基本台账;一是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档案;其二是车辆检维修基本台帐;三是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台帐。

在车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教育关,车队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车前的安全叮嘱;严把日常检查关,强化车辆设备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在班车管理上,做到重点检查,重点保养;严把检修质量关,要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主管设备的车队干部和车辆承包责任人必须在现场配合检修,对照标准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报备案。

信息查控网络化。建立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查控网络,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内外部环境对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产运行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驾驶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搜集周边经常行驶区域内的道路、天气、突发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台、告示栏、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告知驾驶员,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不利影响,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2.3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防控能力。

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天气、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对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极为复杂,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到在驾驶中能够正确合理操作,杜绝违章行为和不当操作,造成事故发生,要引导驾驶员展开案例分析,讨论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消除风险的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动态化。

实施考核兑现,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保证。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检查考评标准,采取基层考核岗位、机关考核基层、分管领导考核业务部门的形式,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承包、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油田 社区管理 医疗合同 法律风险

一、社区物业管理和医疗管理涉及的合同类型

(一)按收入、支出分类

收入类合同:物业收入合同:社区下属物业公司给油田主业单位提供办公区域内树木、草坪的栽植、日常管护;垃圾清运等服务。

支出类合同:物业公司购买苗木、绿化设备等;医院购买药品、医疗设备等。

(二)按服务机构、职能分类

物业合同类型。物业管理既包括对物的管理、经营和维护,还包括对人和环境的秩序的管理,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大致分为下面四种类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管理合同;维护合同。

医疗合同类型。在医疗管理工作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诊疗目的和诊疗内容把医疗合同分成下面四种类型。一般医疗合同;买卖合同;健康检查合同。

这些合同只是在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较低或者注意义务可能较高等问题上有一些不同而已。这些也是医疗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同类型在社区医疗服务上都有涉及。

二、社区物业管理、医疗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

物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管理与服务不尽职产生的矛盾。在社区各个管理与服务岗位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尽职、不尽责、工作失误、运行不规范引起服务对象不满而投诉、上访的现象,这些都潜藏着很大的法律补偿风险。物业服务收费风险。随着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在深度和广度都产生了变化。物业管理已不再只是清洁工扫扫地、保安员巡巡楼、管理员收收费那么简单,现在部分居民心目中已经走向了一个误区。治安风险。所谓治安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第三人的过错和违法行为,给社区的居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侵权损害而导致的社区责任风险。车辆管理风险。车辆管理损毁风险,是指在社区管理的辖区范围内,在收取车辆服务费的前提下,因车辆发生损坏、灭失等给社区带来的风险。公共设施和设备风险。社区对公共设备和设施的管理不善可能造成居民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此项管理是社区的基本义务。社区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房屋本体及属于社区管理服务范围的房屋建筑物的附着物、坠落物和悬挂物;公共设施和设备包括安全报警系统、排水和排污系统、配套的娱乐活动设施等。

医疗管理中法律风险。医疗风险是指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那些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害或伤残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其它的一些隐患。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多的医疗安全隐患。有时候,院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常常会忽略患者的一些正当要求,还有药品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因为院方没有达到他们的期许而引发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情。对于医疗风险,患者、医生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厂家都要尽量进行防范。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要正确认知一切有可能造成医疗风险的因素,采取一切比较可行的措施管理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三、社区物业和医疗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1)严把合同签订源头,全面细致考虑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油田合同管理、内控制度规定,签订合同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规范合同管理内控节点。订立合同前,对签约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凡资质不合格,不具备行为能力及信誉较差者,一律不予进行合同立项;合同签订时,严谨措词,规范合同文本;合同签订后,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将关键环节、风险防范作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做到准备周密、签订严谨、履行扎实、严格把关,由点及面掌控合同全过程,确保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范、检查有考核。

(2)在合同中明确合同约定性和违约责任,加强合同执行力。在合同中对质量标准、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甲乙双方的权力义务;违约责任等应进行明确的书面约定。以苗木采购为例,在合同文本中应对苗木存活率、苗木管理期明确进行约定,管理期应自苗木栽植之日起计算,管理期内出卖人对苗木的质量负责,管理期结束存活率不达标由出卖人负责免费补苗。违约责任方面,要求如出卖人未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苗木的供货及栽植工作,出卖人不仅要支付逾期违约金,还要承担给买受人由此造成的损失。

医疗合同并不属于结果约定,因此在制定医疗合同中,还需要合同的订立者更倾向于医疗过程上的约定,在判定合同执行者是否履行约定时,并不能以治疗是否达到其目的来进行判定,而应该以相关医生在治疗和服务的过程中是否尽到了该尽的义务作为判定的标准。

(3)通过保险机制分散合同责任承担者所承担的高风险性。使合同双方特别是患者的利益得到保证才是设立医疗合同的目的,因此如果医方因为怕承担违约责任,在治疗时对于一些比较有风险性的治疗方法不敢实施,这明显不符合立法的本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医方就要学会通过相应的保险机制,分散医方要承担的一些风险,从而保证患者在受到损害以后可以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也使医方能够在医学工作上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第11篇

运输业是社会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客运行业,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客运行业市场化经营的环境,客观决定了其既具有公益性质,又以赢利为最终目的。政府管理部门及客运企业对自身公共性质的根本属性认识相对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在政策制定、体制设置、日常管理等方面较多倾向企业经营者效益,是造成客运车辆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社会定位方面

过分强调市场化经营,政府职能缺位,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客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客运市场经营不规范,人民群众坐车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利益调配,具有明显滞后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突出自身在客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更加注重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和群众利益的客运市场运营机制,统一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运用行政管理这只“有形的手”,将客运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大事抓好。

(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法人主体资格不明确,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1.由于客运车辆的所有权、运营权由经营者自行负责,经营者购车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大多数安全意识淡薄,在缴纳一定数量的管理费用后,一方面尽量压缩车辆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多拉快跑,提高经营效益,进而直接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2.现行管理体制使得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客运企业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对客运车辆及驾驶员不愿管、不想管,甚至管不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浮于表面,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三)源头管理方面

市场准入资格较低,日常管理措施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交通运管部门作为客运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客运线路、车辆、驾驶员以及乘务员的资格审批、客运企业监督管理、客运市场调节等职责,对从源头上提高驾驶员及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根椐客源需求及时调整运力、规范车辆运营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督导力度明显不够。

(四)应急处置方面

机制不够健全,动作迟缓,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客运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况较多,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置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处置要求较高,实际工作中许多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间接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或损失的增大。

二、加强客运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认真策划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以及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以及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二)夯实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实施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地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可能消除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

1.关注文件化管理。

把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以及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

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

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以及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重型车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油田生产中繁多混杂的车辆,指挥车辆和油田专用重型车辆由于生产中跨距长、点多、面广,交通条件差、环境复杂等不利状况,使得重型车辆的安全管理日益成为油田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油田重型车辆的安全管理中文化教育宣传和制度措施保障两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 油田重型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油田生产扩大化

国家对能源战略的加快部署,带动了油田的发展建设,随之而来的就是扩大了的油田生产中重型车辆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亟需解决。油气生产、生产经营及勘探开发和油田企业制度化建设任务成功完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油田重型车辆的安全管理。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国之一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石油”这个经济实体的安全生产,因此遏制重型车辆事故,为油田的持续壮大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是石油生产行业乃至中国经济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2 安全事故的消极影响

安全事故一般是人为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相关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中止的意外事故。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的显著特征是灾难性。一般发生的重型车辆安全生产事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于较高的单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大约有13万人死于油田各类安全事故中),经济严重损失,油田重型车辆安全事故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还间接损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调查原因;社会影响深远,由于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更快、更广、更不可控,灾难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消息的传播扩散会对人们的精神领域造成严重的冲击,造成社会成员的恐慌,对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油田生产中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必须予以重视和严格控制。

2 油田重型车辆安全管理

2.1 安全文化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安全文化入手才能改善人的思想,从而改善人的行为。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知识的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安全技能的掌握。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宣传等手段达到安全文化普及的目的。从人的思想意识上加强对车辆安全的重视,从意识上根治油田车辆违章行为的根源,杜绝安全生产中的麻痹大意、侥幸和偷懒心理。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应急预案、逃生知识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学习过程中做到安全知识教育是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同步、不脱节,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促使每一个生产者都参与到安全防范、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行动中来。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即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为员工能够在车辆管理系统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营造利于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就是通过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给予生产者充足的思考空间,令员工自发的真诚的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中积累的各种经验。车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只有注重启发人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合作性,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安全生产的潜意识,从而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使得石油车辆安全生产迈入一个新台阶。

2.2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建立油田车辆安全长效机制是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首先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是建立生产全过程的动态控制,HSE管理体系的注重建立并实施,处理好普遍与特殊,安全要求与经济能力的同时,做好油田重型车辆安全生产中的风险辨识和评价,在生产前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定位,并为之制定可靠地控制措施,形成具有先进行、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从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降低或控制风险,保证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次科学管理模式就是用制度规范、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得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各个要素渗透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工作标准和要求之中,鼓励和表彰正确和规范的行为,控制和处罚错误和违章的行为,安全文化在制度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能让员工充分的感受到。通过把安全生产管理更多地落实到制度、机制中,把制度变成员工的行动指南,使正确、规范的行为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再次科学管理模式就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对于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油田重型车辆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石油行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油田勘探开发区域不断扩大,不断向大型发展着的炼油装置、化工装置、油品运输装置,人口密集地区和交通要道中的油品销售站点连续增多,油田重型车辆运输安全管理在石油行业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要。油田车辆安全文化的普及以及油田车辆安全管理模式正在为油田生产和社会生活建立一个和谐稳定有保障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13篇

营运车辆抵押权的设定

营运车辆抵押权的设定是指,抵押人同债权人通过订立合同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行为在抵押人所有的车辆或抵押人依法享有处分权的国有车辆上设立抵押担保这种负担。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营运车辆设定抵押权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抵押人应当真各在营运车辆上设定抵押权的主体资格

抵押人车辆设定抵押权首先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资格,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抵押人除对拟抵押车辆应挡享有相应的处分权外,还应当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抵押人只有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才有资格同金融机构签订抵押合同。

拟抵押车辆必须属于可抵押财产《担保法》第34条规定下列车辆可抵押:(1)抵押人所有的车辆:(2)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车辆。根据该条之规定公民个人和非国有实体所有的车辆及国有单位经营管理的国有车辆一般都可以用于抵押。但根据该法之第37条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以下车辆不能用于抵押:(1)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用于公益事业的车辆;(2)所有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车辆;(3)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的车辆;(4)国家机关所有的车辆;(5)报废的车辆;(6)走私的车辆。以上车辆或因所有权受到限制或因用于公益目的或因被限制流通而不得在其上设定抵押权。

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担保法》第38条规定,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不订立书面抵押合同虽然不会导致抵押合同无效,但不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在将来主张抵押权时不利于举证和解决纠纷。抵押合同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抵押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即车辆抵押担保主债务是借款、承兑协议还是信用证,其金额是多少,借款还应注明借款的种类;(2)主债务的偿还期限;(3)抵押车辆的名称、数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4)抵押担保的范围;(5)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对抵押车辆进行评估  抵押需要确定抵押车辆的价值,然后根据车辆的价值的抵押率确定主债务的金额。抵押车辆在抵押时应当聘请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抵押车辆进行评估。评估机构的选定最好由银行来做,以防人为抬高车辆的价值。

办理车辆抵押登记  车辆本属于动产,动产物权的变化一般不需要经过登记手续。但由于车辆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大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车辆物权的变动(如车辆的过户、抵押、报废等)需要到车辆的主管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担保法》规定车辆抵押必须到车辆的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且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车辆抵押的风险点及法律防范

车辆抵押要注意审查抵押人是否对拟抵押车辆享有所有权或依法享有处分权。

根据我国有关车辆管理的法律规定,抵押人对拟抵押车辆享有合法权利的法律凭证是车辆行驶证和购车发票,目前车辆行驶证既是车辆所有权的证明也是车辆上路行驶的合法凭证。但据我国将要的新的车辆管理办法,以后车辆所有权的证明将不再是行驶证,车辆管理机关将为车主颁发车辆所有权证。银行在接收借款人的车辆抵押时必须注意审查抵押人是否能够提供拟抵押车辆的购车发票和车辆行驶证。将来车辆管理机关为车主颁发车辆所有权证时要审查其所有权证书。

要注意审查拟抵押车辆已行驶的里程和已使用的年限  由于车辆的行驶关系到人的安全,因而各国法律均规定了车辆的报废标准。我国1997年的《汽车报废标准》规定了我国民用汽车报废的7个条件,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汽车均强制报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关于使用年限和行驶里程的规定。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汽车强制报废。所以,银行在接收汽车作抵押时一定要审查拟抵押车辆已行驶的里程和已使用的年限,要避免贷款还未到期汽车却己经被报废的情况发生。

共有车辆的抵押要注意取得共有人同意以车辆抵押的书面证明,共有车辆抵押是指以一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所有的车辆做抵押。银行在做车辆抵押贷款时应弄清车辆是否为多人共同所有,若为共有车辆,抵押是否己经全部共有人一致同意。

车辆抵押贷款在转贷或借新还旧时需要重新办理抵押手续。《担保法》第52条规定:抵押权与其担保的主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转贷或借新还旧的结果是一笔新权的产生和旧权的消灭,因而除了当时是设定的最高额抵押外,原设在车辆上的抵押权己经随旧权的消灭而消灭。新权必须重新设定抵押权即重新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

第14篇

虽然许多外租车驾驶员的驾驶恶习得到了控制,但与公司安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习惯性违章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对车辆的管理,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不够了解。外租车驾驶员的收入主要与工作量挂钩,因此驾驶员不情愿主动修车,能凑合跑就继续运行。途中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十五点”,一旦在运行中遇到刹车、转向等故障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驾驶技术和安全知识欠缺。现在驾驶员的培养流程极为简单,基本上在驾校交过学费后都能拿到驾照,驾驶员的水平基本都是在日常运行中摸索学习的,有较多的驾驶坏习惯,却无人管理,安全知识从未培训过。识别风险、规避风险以及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处置能力都不足,这些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3)驾驶员安全环境保护意识差。驾驶员都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不顾环境污染的后果。

(4)车辆技术状况差,维修保养跟不上,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2运输承包商安全隐患分析

2.1车主安全方面不足的主要体现

(1)追求利益最大化。外租车到特车公司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益,全部心思都在追求尽可能高的利益,对利益无关的几乎不关心,更是不愿意出钱给驾驶员培训,购买劳保护具等。

(2)安全意识差。车主在生产工作中对驾驶员交代的往往是工作情况、车辆损耗、油料消耗等,未做到安全提示。

2.2驾驶员自身方面不足的主要体现

(1)驾驶技术和对车辆技术状况方面了解不足。首先如大家所知,驾校里面所学的东西远不能满足驾驶需要,但只要交够学费就能拿到驾照,之后就直接上车工作,逐渐养成较多的不良驾驶习惯,只能从遇到的事故和工作经验中获得相关知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

(2)生产中只想到任务和酬劳,其他想的不多。驾驶员工作中往往想的都是尽快完成任务,拿到更多的酬劳,但是往往忽视了驾驶员是一个危险的职业,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

(3)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外租车驾驶员都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经验和自身的教训,安全知识不足直接导致驾驶员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规避,在应对突况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2.3客观原因

(1)多拉快跑的风气影响。外租车都是从社会上租来的车辆,进入特车公司后,虽然好多恶习得到了纠正,但是在车辆运行途中仍和社会上的车辆共同运行,外部车辆这种松散管理以及投机获得的高额利润仍不断影响诱惑着外租车的车主和驾驶员。

(2)社会车辆不规范操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大多数路段处于交警和电子警察的监控盲区。部分社会驾驶员常常会出现强超抢会、开“英雄车”、“赌气车”、不让道等情况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

(3)社会车辆不安全行为。有时候,由于社会车辆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也影响公司外租车的安全。如逆向行驶、紧急刹车、盲区超车等,甚至有些驾驶员因疲劳驾驶直接冲向迎面而来的车辆。

(4)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部分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欠佳,加上车主和驾驶员对车辆的维修保养重视不够,在途中易发生抛锚、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运输承包商安全管理措施

3.1车辆的措施

(1)严格控制外租车车辆的车况。在租用外租车时要严格把关,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好、车容车貌好,并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要立即叫停。

(2)定期对车辆进行回场检查。按照公司车辆管理办法,要求车主每月进行回场检查。

3.2车主的措施

(1)执行严格的处罚措施。外租车进入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要提高车主对安全方面的关注,就必须执行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纪律和违章要进行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引起车主们的注意,才能有效约束他们按照要求做好安全工作。

(2)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认识。要改变车主对安全的认识,必须培训相关的安全知识。因此公司生产科、安全科组织车主进行安全方面的学习,使其认识到事故是最大的损失,安全就是效益,不断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车主才能主动的想安全,要安全,尽力做到安全。

3.3驾驶员的措施

(1)执行严格的处罚措施。驾驶员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高的酬劳,因此对违章、违反纪律的驾驶员要执行重奖重罚措施,让驾驶员明白遵章守纪才能拿到相应的酬劳,严厉的处罚制度威慑其不敢违反规定。

(2)加大违章查处力度。要有效监督驾驶员是否遵章守纪,必须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不定时、不定点的安全检查,通过GPS监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让驾驶员明白事故带来的危害,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驾驶员才能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同时要对驾驶员的风险识别、应急能力进行反复培训,提高驾驶员识别并规避风险的能力,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驾驶员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有能力做好安全。

3.4公司的措施

(1)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公司的管理要不断的完善,尽可能的完善运输承包商管理制度,以减少安全管理的盲区和漏洞。

(2)有效利用科技手段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车辆管理手段,公司目前已有的GPS技术已日趋完善,能有效的监控车辆的运行地点、车速、连续运行时间和历史运行记录等,这些能有效的弥补现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第15篇

关键词: 新时期;车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02-02

0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思想意识的松懈和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石油等一类危险品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事故频发、危险不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开采和运输这种高危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需要客观而准确地找出影响车辆运输安全的因素和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然后经过仔细分析,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和具体的防范措施,再加以落实。

1 影响石油车辆道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分析

大体上讲,影响石油车辆道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种,其中可控因素又可以分为来自于人员方面的因素、来自于车辆状况的因素及管理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当。不可控因素则指的是环境方面对于车辆运输安全的影响。在这所有的因素中,车辆状况、人员方面和管理措施三者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其中,车辆管理人员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在了解车况和理解运输环境的基础上发出操作指令,对车辆进行调动;管理举措则是车辆管理人与车辆管理人之间、车辆管理人与车辆之间信息传递或交换的桥梁和媒介;所有的车辆和管理措施只有通过人的协调和指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要想保证运输安全和避免事故,必须把各个要素协调起来,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防止管理上的漏洞和盲点。

2 预防和减少石油车辆道路运输安全的方法与对策

2.1 首先,加强车辆负责人员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大量的事故资料证明,导致车辆运输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中,人员的因素是最主要原因。由于驾驶员思想疏忽和驾驶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的事故多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现在很多新驾驶员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考试培训和严格考核,就直接上路,所以造成交通肇事或违章。针对这种情况,在特种车驾驶员招聘时要严格把关,一方面仔细审查驾驶员是否有健康的身体和齐全的驾驶证件;另一方面要考察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是否熟练和安全意识是否到位。特种车的驾驶员要求至少有五年以上货物公路运输的驾龄和驾驶经验,而且年龄最大不超过45周岁。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的一方面原因就是驾驶员驾龄短、缺乏驾驶经验、安全意识差、驾驶技术不过关。只有在一开始就强调安全意识并且选拔到优秀的驾驶人才,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所以,选好特种车辆驾驶员之后,首要任务是对新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具体做法有:①开办安全驾驶教育强化班,组织驾驶人员系统规范地学习交通法规和文明行车规则,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文明行车的素质;②可以定期召开驾驶员驾驶经验交流会,号召大家分享安全行车的经验,形成良好的行车和运输管理氛围;③可以展开“评先进、促安全”的驾驶员大练兵活动,在广大的驾驶员队伍内树立安全行车无事故的典型,通过大会表彰和媒体进行宣传,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自觉性,防止事故发生。④通过反面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方式把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通报,通过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血的教训给予驾驶员安全警示,防止悲剧发生在自己身边。

2.2 其次,加强车辆的安全控制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近些年来,由于车辆维修管理不善和出入控制不严导致的运输事故也时有发生,常见的有:车辆缺乏定期的保养维护和检查,车况明明已经很差但仍带“病”上路;对车辆私自改造、违章超载和违规驾驶;此外,驾驶员明明身体已经很累还在夜间连续疲劳驾驶,最终导致失去控制、车毁人亡。要想进行特种车辆的运输安全管理,具体做法是:①建立健全完备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对车辆设备管理规范化。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车辆管理档案,完善企业的运输车辆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以及车辆管理人员的责任分配。②定期进行特种车辆的检查、维修和保养,使每辆车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特种车辆要做到车况的“一日三检”:即出车前检验、行车中检查和行车后检查,对车辆勤检查、勤维护、勤保养,使车辆状况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特种车辆的运营标准。③建立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监察机制,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出车前要检查车辆的营运证件和行驶证件是否齐备;车辆是否参加了二维检测和年审是否合格;车辆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有设备操作证和车辆押运证;车辆所载危险物品是否有相应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车辆的安全检验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后认真填写车况记录和安全检查确认表;出车前还要考虑到天气情况对于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做好安全防范应急措施,如有情况及时和后勤人员取得联系以便救援。

2.3 最后,把车辆的安全管理责任包干到户,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分工 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发生,最好是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把车辆的安全管理责任包干到户,落实到人,实行问责机制。具体做法是:①建立正规的车辆安全管理机构,健全车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通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对于车辆管理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完善公司安全运输车辆管理制度,调动各部门负责人和驾驶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层层落实安全指标,形成全方位的车辆运输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安全车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把车辆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并通过安全奖惩和问责机制对责任承担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按时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就大力表彰;未能完成任务或造成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并加以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②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并成立安全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运输安全管理的投入包括安全设施的建设和车辆安全驾驶教育培训的投入两项内容。除了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外,在车辆的安全管理上也要加大力度:一方面要定期召开车辆安全管理会议,及时总结并讨论车辆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成立安全应急救援小分队,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测、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安全预想、预防、预演,培养驾驶员和管理者在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发生时果断而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力,临危而不慌、处事而不惊。

3 结语

石油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绝对不是一项可以掉以轻心的工作,在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稍有思想上的不慎和管理人员稍有麻痹大意,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要结合新时期车辆运输的特点和安全管理的要点,努力探寻车辆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石油运输车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浩水.贯彻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J].劳动保护,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