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专题研讨开展情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抓好校本研究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全镇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校本教研:
具体做法: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读书自悟、集中学习与教学沙龙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随堂听课、专题研讨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各种活动都收到很好的教研效果。中心校每月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开课日活动,供全镇教师学习研讨,并于11月份请青口中心小学的六位优秀教师为全镇教师开课。
(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利用双周日下午的时间,把课标解读、教材疏通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培训,基本使45岁以下的教师初步达到“五能”要求(即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进行课件制作、能搞好课题研究)。使老年教师初步达到“四能”要求(即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搞好课题研究)。
二、坚持课改科研结合,探索教学改革新路
学期初,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做了具体布置,要求各课题组要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努力提高科研与教学的互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通过开展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改进教法,使课堂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从教学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束。各课题组都能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讨活动,围绕问题各抒己见,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认真地探讨和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教科室注重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检查,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对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组,督促他们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指导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认真做好结题工作。
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深化课题研究的关键,我校学期初有10个县级课尚未结题,XX年是“十五”课题研究的最后一年,这10个课题能否在“十五”期间顺利结题,管理过程则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在本学期初,学校进一步要求:课题研究管理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好课题结题最后阶段的工作。为及时总结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于9月10日,召开了“十五”课题研究汇报总结会和尚未结题10位课题主持人的专题会议,会上,每位课题主持人分别汇报了本课题组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打算。最后,教科室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作了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新课改的实施,激活了沉闷的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局面,达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反观我镇小学的现状: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式的接受教学为主,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高成绩,至于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就更谈不了。针对这种现状及有效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学期,我镇小学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立足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学生观,确立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观,确立加强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论。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与学。 四、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听说教学有效模式;课题研究效应
一、课题研究简介
1.文献综述
(1)有效教学
在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此外,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在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中,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以及教育哲学家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等,都体现了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其后该理论在众多国外学者研究和运用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王蔷(2002)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列举了行动研究的十种定义(略)后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倡导在教学中开展研究的方式(Hopkins,1985),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探究方式(Kemmis,1982),它的结果是‘改进实践’(Lewin,1946)。我们从行动研究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五个重要的关键词,即:变革(change)、反思(reflection)、合作(collaboration)、专业化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和改进实践(improving practice)。”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在行动研究方面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为我们开展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研究内容
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课型存在的问题,本课题设置了五个子课题进行具体的探索和研究。这五个子课题构成了课题研究的一个完整体系,其研究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围绕五个子课题的研究,举办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以下以笔者在广东北江中学组织的一次听说教学有效模式研讨课为例,介绍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
这是子课题主持人王锦霞老师于2012年5月10日为全市高二年级英语教师展示的一节听说教学有效模式研讨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第八册第二单元Cloning中的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了达到有效研讨的目的,笔者对这次研讨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内容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整个活动过程的程序如下:
1.课前
(1)问题聚焦:为了达到通过课例研讨使听说教学的有效模式得到充分的展示,为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供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和示范性,笔者让承担上课任务的教师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①如何设计听说教学流程?
②如何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内容进行听说教学?
③如何呈现任务型听说教学过程?
④如何结合广东省的高考听说考试题型进行有效的听说考试训练?
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2)自我备课和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在深入思考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自我备课,然后在教研组进行说课、广泛征求意见,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2.课中
(1)问题聚焦:开始听课前,笔者同样给听课教师下发了五个让他们边听课边观察和边思考的问题。
①你认为本节课的听说教学流程设计如何?
②本节课是否充分挖掘和使用了教材内容进行听说教学?
③任务型听说教学过程是否得到充分呈现?
④结合广东省的高考听说考试题型所进行听说考试训练效果如何?
⑤本节课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效果如何?
(2)课例呈现
教学流程
3.课后研讨
(1)执教者的教学反思。执教者的教学反思类似于研讨开始前的一个lead-in活动,可以为随后进行的研讨及点评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执教者的反思必须体现三方面的内容:一要说明自己如何围绕组织者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二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三要在分析得失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悟和努力方向。只有如此,教师的反思才是深刻的和有意义的。
(2)研讨及点评。研讨及点评是课后研讨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师之间产生教学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由于带着有针对性的问题听课,教师们自然聚精会神地既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和学习过程,还能够引发对自己日常教学的反思。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后研讨也自然会使听课教师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并产生教学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达到促进教师共同反思、共同成长的目的。一位听课教师在评课时说:“平时我觉得听说课非常难上,主要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听说素材,也很难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因此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这节课的听说教学流程设计非常清晰,对课文中听说素材的挖掘和使用充分,任务型教学特征突出,恰当地将活动任务的设计与广东省高考听说考试题型有机结合,达到了既紧密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又有效开展高考听说考试题型训练的目的。此外,本节课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针对性强,既易于操作,又能有效评价教学效果,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通过课后研讨发现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是课后研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因此,评课活动也必须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坚决摒弃“只讲成功之处、不谈存在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教研”行为和现象。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教师,都应该关注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在研讨中,有的教师认为,本节课的任务型教学特征突出,但似乎对教学中任务和活动的界定不够清晰,在教学设计中既有具有交际意义、体现让学生用英语做事的真实任务,但也存在将某些以操练某种语言形式为目的的练习或活动作为任务的情况。
3.组织者的小结。组织者的小结至少也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回应课前给执教者提出的问题以及课中给听课教师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执教者在教学中是否有效处理以及听课教师在研讨中是否有效涉及;二是从教研员的角度对执教者的课提出评价意见,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和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对听课教师的评课情况进行适当的小结,主要是分析教师的评课重点是否突出、评价是否中肯全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合理和具有针对性,回答或说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困惑,等等,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听课和评课的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产生的效应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在全市高中学校产生了极大的效应,在其引领和示范下,许多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结合自身的实际,踊跃开展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例如:北江中学英语教研组开展了“高中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教学行为研究”的课题;浈江区曲仁中学开展了“以案例研究促进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韶关市第一中学开展了“新课程下三个教学环节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 的课题;乳源高级中学开展了“民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低效或无效的归因与对策”的课题;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开展了“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中英语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 的课题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均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以子课题研究之一的一次听说教学有效模式探索研讨课为例,介绍了“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实施情况。目前该课题已经完成了中期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中期研究成果。在后期研究中,我们将发挥课题组通力合作的整体优势,继续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注重总结和反思、提高研究水平,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和如期结题。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皮连生译,L.W.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7).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会影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影响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
1.1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2015年最新报告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虽然提升率接近90%,但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龄差异,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21世纪国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中发挥奠基作用,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初步的科学概念,更关键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否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和发挥应有作用,关键还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纠正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把教育的视野转移到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有利于作为公众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前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不断地处在好奇、好问和好探索中。随着人们对科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当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而转变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反观实践会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的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资源的认识还受到传统常识教育的影响,存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认识窄化、方法运用单一、教师主导控制强、对科学核心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通过“科学”这一领域获得身体、认知、生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来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亟待加强。
1.3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也是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在于科学知识的夯实,更重要的在于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和锻炼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看法,这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前提。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核心支柱,如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能力、选用科学探究材料的能力、指导幼儿进行记录的能力等。总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直接提高幼儿教师驾驭科学活动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进行多领域整合教学的能力,还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和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培养、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2.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
学历是教师素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必须以科学知识的夯实、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职前教育的培训中,应注重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应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开设必修课程,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外,还要开设自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等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加强文理渗透。另外,还需要改革师范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方法,在接触科学课程时就能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指导大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科研计划、运用研究方法收集事实资料等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在职后教育中,主要针对在职幼儿教师开展培训。首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监控评价,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其次,幼儿园自身应承担起教师培训的重任。如,以教师个人兴趣和承担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建立科学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分别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现代科学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学术沙龙,鼓励教师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借鉴情境教学的形式,围绕生活中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积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还可以开展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研讨和实践,加强教师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师发现幼儿探究的兴趣点,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技制作的活动,如,运用废旧材料制作降落伞、风车、陀螺、不倒翁等,深化教师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总之,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自我反思和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
2.2通过专家引领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是整个科学素养中亟待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提升,而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以专家为引领,在探究性的教育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首先,幼儿园和高校应形成教研共同体。高校相关专家或研究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和案例研讨,帮助幼儿教师从活动设计到活动开展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鼓励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澄清教育困惑,提高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技巧。还可以邀请专家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专项专题报告,依托教学案例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改变原有错误的科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开展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基于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的反思与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检验教师是否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该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活动,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事实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得出结论与记录等,这个过程可以加深教师对幼儿探究性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幼儿更好地实践科学探究活动。
2.3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夯实科学知识和能力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知识不均衡、科学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补上科学素养,这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自身什么也做不了。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科学简史》的引论中说到:“我们需要本生灯和解剖针去完成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可是普通人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欣赏科学、欣赏科学的思维产生的奇迹和科学观点的发展历史。科学是神奇而美妙的,更充满诗意。”当幼儿教师学会欣赏科学时,就一定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幼儿教师应积极进行自主科学阅读。阅读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科学阅读是指教师花费个人时间学习有关科学领域的文本或材料,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科普读物、科学故事、科学文章、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等。科学领域包含的知识浩瀚如烟,幼儿教师的科学阅读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可以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可以围绕自然科学现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人体等方面的科学材料进行阅读,也可以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了解幼儿学习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总之,通过科学阅读能够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习能力。网络等现代媒体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具备收集资料、加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类信息素材,并运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
2.4社会应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加强与社区中的科学工作者合作。”这也是有效开展科学活动,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一,地方或社区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大学院校中的理科大学生、幼儿教师共同商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托幼儿园课程内容,开发生成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尤其应注重地方资源或社区资源的呈现。如,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为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其二,教师应积极参与地方或社区的各类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其三,教师应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科普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总之,幼儿教师可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开阔视野,提升对科学教育的理解。
作者:王月莲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