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底蕴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产品文化;传统文化;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和韵味,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异彩纷呈的产品。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通过产品潜移默化的显现在世人面前,逐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若某种产品视觉形态中蕴含一定的文化特质,在社会中推广企业价值观及产品应用则占取很大优势,现今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对产品的价值和审美观产生了新看法,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产品不仅要满足实用功能性,还重视存在于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及寓意。这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
一、产品设计及文化概念
产品设计是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它将人抽象的设计想法实施并创造出产品实体的过程。将产品形象符号化通过不同材质、技术工具等载体予以具体化。产品设计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文化价值观。
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服务于企业并体现出企业文化理念。产品文化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要求。产品文化属性是人通过设计物对自身和他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改造行为。产品文化含量,则取决于设计者的文化素养和设计消费者的文化习惯的共同作用。
二、传统文化概念及元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共有的文化性格和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经演化汇集成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各种历史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反应。它反映出民族本质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一定传承价值,并体现出中华民族某个特定时空的社会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沉淀下来的瑰宝。从远古的石器,历数陶彩、青铜、漆器、陶瓷和金银器具、红木家具、文房四宝乃至民间的皮影、剪纸、泥塑,蜡染、木雕等各种富有情趣的艺术品,另外古文、诗词、音乐戏剧、国画书法、文化思想、吉祥图案等都是让设计师不断汲取灵感的巨大宝库。提炼并借鉴这些元素的材料、造型、色彩、思想观点等,产品会更具稳重性和民族艺术特色。
三、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具有鲜明文化特色众所周知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蕴含着传统吉祥文化内涵。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以汉代的“漆红色”色彩产生视觉冲击力。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现代工艺设计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艺术魅力,体现出别样的人文情感。
200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受瞩目的红点设计概念至尊奖授予了源自德国制造而又蕴涵着“八卦”理念的“阴阳”椅。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与家具设计相融合,完美体现出产品设计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良好默契感。
另外在产品包装、广告设计方面应用同样广泛,例“国窖1573”原浆酒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从造型、材质、色彩、寓意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层次。每个产品的色彩与内外包装造型相呼应,传统表现形式上加入新创意、赋于新内容,给人以古朴、真挚情感,恰到好处体现了产品价值。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系列海报,整幅海报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表现手法,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及水墨画的随意笔触和虚实关系,构成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水墨元素与主题映照的画面中,表现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气韵之感。
四、如何塑造产品传统文化内涵
国际设计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要融合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相加或对文化生搬硬抄和模仿,而是要真正深刻了解文化寓意,结合产品风格合理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特质,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做到产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塑造好产品形象并提升传统文化价值,使其具有强烈的民族感的同时也能体现产品现代感。
(一)从思维方面寻取传统文化
中国的意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一个好的无形创意思维,运用到产品设计上,有形表达出人类心灵需求。我们倡导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传统文化精髓以现代设计形式来表达,把其象征寓意融入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产品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二)合理借鉴、运用传统元素形式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各有秋色,这些文化元素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利用产品设计来诠释与重现这种美。
第一,在对形的处理上“删繁就简”、“以简代繁”。在产品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手法是对文化图形的整体或局部,进行高度概括、艺术提炼和抽象简化。另外,传统装饰艺术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处理“形”的手法各具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二,将传统纹样予以抽象化、分解或变形,使之成为具有现代设计形式并内涵寓意。它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产品设计形式。
第三,传统艺术注重形式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并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视觉美感,这对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三)设计“人”为核心
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以服务人为先的重要性。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人为上”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和人性的善良来创造的。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
五、总结
产品设计,它不只是一件存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真正意义是指引人们在生活中的审美趋向和情感归属。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财富,它始终延续、一脉相承。我们应不断传承它的造物精神和文明精髓。在现代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着力于对民族审美意识和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高度进行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综合创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流露出自然东方文化气韵,也是我们民族产品设计更好发展的立身之本,安身之策。
参考文献:
[1]张骏.《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杭间.“六书”与中国视觉设计思维.2005.1.
然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内容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但细观之下便可发现,其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和相关课文却是少之又少。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呢,有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一、体会语言魅力,教师引领认知
有学者曾说:“语言是中心文化浓缩下来的精华。”而传统文化更是充分运用了语言这一门学科,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思想文化。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生涩难懂的字字句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出现,且不说学生们会不会有兴趣,即使有了兴趣,如何让这些懵懵懂懂、刚上小学的孩子们理解并体会呢?
所以,我不提倡关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依然秉承着教师一味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这样起到的作用只是让学生记住了文章的字句和表面,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如何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并体会其中的奥妙,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讲解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课文内容,优化教学形式
首先,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将出自传统文化经典的段落以白话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添加一个该课文的原文,然后让学生在家自行翻阅。读不懂甚至不认识其中的字句是必然的,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有关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迈向传统文化大门的第一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由教师以最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意思,而单纯的解说还不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添加一些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并深入理解的趣味环节。如,可从相关网站上找出有关该课文的图片、音频或视频,以最直观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解字句意思、故事梗概,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一场由学生表演、教师指导的历史小话剧,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讲解完字面意思之后,并不需要马上说出它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而是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展开讨论。小学时期的孩子思想往往是千奇百怪、天马行空的,不应妄自给他们设定一个圈圈,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在此范围内活动。讨论之后,由学生提问老师解答,老师逐个分析讲解每个学生所说、所想出自该课文的看法,最后再将该篇课文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简单易懂地表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三,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展开一些小活动,如“传统文化在身边”、“每天一个传统文化小故事”。讲述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的小故事,或是身边的人由于传统文化所影响有什么不一样的改变。《孔融让梨》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尊老爱幼,谦让懂礼。《司马光砸缸》又让我们懂得遇事要知道灵活变通、随机应变,莫要墨守成规。
三、优化阅读能力,扩展阅读资料
仅仅靠课堂上传授传统文化是万万不够的,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应充分利用起来。在大多数人眼中,传统文化的代表一般集中在国学经典上,尤其以孔孟最为有名。但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原版著作过于难懂,定期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解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却不宜作为课外读物每天诵读,但我们可以选取那些编排以白话文形式,并携带汉语拼音和图画的书籍,作为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启蒙读物。用白话文和汉语拼音方式帮助学生阅读,图文并茂地使文章更容易理解。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此作为一个充实自己的小活动,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书籍又快又准确,识字越来越多,断句也更加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使学生不仅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灌输,还会对其它方面的书籍产生兴趣,相比较于同龄人,经常阅读的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而不是排斥。
四、让学生学会积累,教师注重升华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得万里路”,学生的课后积累也同样重要。在锻炼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文化更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使学生慢慢了解到它带给我们行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升华。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