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文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

第1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 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以及正确的姿式和变换。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 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自我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 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 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先给流质食物、糊状食物、稀粥,然后再给半流质,如面条、蛋羹、馄钝等,从少量过渡到正常量。如果病人进餐时,抓握餐具较困难,可先训练病人抓握木条、板条块等,继而训练其使用匙、筷子。如病人丧失抓握餐具的能力,协调性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时,将无法使用普通餐具,此时可将食物进行加工改善,制成病人易于进食的形状,并将碗碟固定在桌上,为病为特制长把勺等。在病人进食前还要加强病人起坐、坐稳的训练、用靠背支撑病人坐稳,然后逐渐撤掉靠背,自行坐稳。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第3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折;便秘

便秘是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对病人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舒适护理(comfortcare)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效益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骨折卧床便秘病人265人。其中男126人,女139人。年龄11岁-79岁。平均年龄51岁。

1.2方法针对引起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针对环境及姿势的改变不适应而引起便秘的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大多是在毫无思想准备时突然受到损伤造成的骨折,突然之间一切活动只能有床上进行,特别是床上排便更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心理上的不能接受,加上原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导致便秘。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既来之,则安之。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病魔。日常生活中定时进餐,定时使用便盆排便,病人在排便时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用屏风遮挡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

1.2.2针对伤口疼痛所导致便秘卧床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有的骨折卧床病人因伤口疼痛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或因疼痛不愿活动,甚或抑制大便,造成便秘。护理方法:除适当给予止痛药止痛外,指导病人适当运动,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同时教会病人或其家属顺肠蠕动方向作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先将手放在脐右下右侧腹股沟上往上轻轻按摩,至右肋弓下向左在脐下作环形按摩,至左肋弓下往下作环形按摩,直至左侧腹股沟。并教会病人经常做提肛运动。以增加腹肌和结肠肌肉的收缩力,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肠蠕动加快,促使粪便的排出。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1.2.3针对饮食改变导致卧床病人便秘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摄取的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较多,而摄入的水分和粗纤维类食物相对较少,容易导致便秘。护理方法是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并多饮水。因为水作为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每天饮水2500-3000ml。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蜂蜜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

1.2.4解除思想顾虑要经常给他们讲解骨折及便秘方面的医学知识,解释其病情变化规律,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转归有一定的了解。并让家属配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及家族对他们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2.5如以上方法仍无法缓解便秘,可遵医嘱适量服用缓泻剂如口服麻仁丸,或使用开塞露塞肛等较温和的方式缓解便秘。

2结果

通过以上舒适护理模式对骨折卧床便秘病人的护理,病人及家属反应好,病人便秘有明显改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骨折病人大多是突然骨折住院,易因为突然的身体功能及住院环境的不适应而致便秘,因便秘又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情况。正确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服务于病人,使其“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心血管病;常见症状;预防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83-02

对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护士应该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蝎,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心脏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1.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不可过饱;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注意观察用药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心电监护24h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卧床3-5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置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

1.2心力衰竭心衰病人的护理:限制体力活动:慢性心衰的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一长期卧床,以防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保持大便的通畅;给予吸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定期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反应。

1.3先心病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预防感染;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栓塞;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一旦出现,置患儿半卧位,吸氧,按心衰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药物护理。

1.4心肌疾病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疼痛护理: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衰时低盐饮食;避免激烈运动,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1.5心绞痛病人心绞痛病人的护理: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指导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氧气吸入;减轻心肌耗氧量,增加活动耐力:减少或避免诱因,制定活动原则,给予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三低一高)饮食,戒烟酒。

2常见症状及护理

2.1心悸心悸是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可伴心前区不适感。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心悸)。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如甲亢、严重贫血也可引起心悸。

护理时,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主要是测脉搏、听心率,必要时做心电图;严密观察病情:心功能不全时心悸可伴呼吸困难、发热、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伴晕厥、抽搐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说明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是应做何处理,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增加休息时间:让病人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的次数。不要让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料,以免引起心悸。

2.2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是,组织液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形成肺水肿,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按严重程度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时观察病情: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给是否减轻,血气分析是否正常;休息与:协助病人取合适,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流量为2}4L/min;提高活动耐力:根据心功能制订活动计划,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以减少体力活动,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呼吸困难。

2.3心前区疼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护理时疼痛的观察:注意观察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等;减轻疼痛,防止复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遵医嘱给予镇定剂、镇痛剂以及治疗;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减少的疼痛的恐惧。

2.4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护理时与休息:让病人多休息,下肢抬高,伴胸腔积液或腹水的病人宜采取半坐卧位;病情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定期测体重,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尿量、体重及水肿消长情况,检测血电解质的变化;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5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护理时休息与活动:发作频繁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作时处理: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头高足底位,解开领口,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是立即平卧,以防摔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6其他我们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病人,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病人入院时,要大方亲切地自我介绍,对于病人的称呼要讲究,不可以床号代替姓名:人员要了解病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病人的不同问题都要解决好,让病人感到满意,护理人员除完成好护理工作外,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护理人员要协同病人家属对心脑血管肌体后遗症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肌体被动训练,并向家属详细指导怎样按摩患肢,被动运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通过肌体功能训练和正常训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促进后遗症的康复,通过对大脑进行反馈刺激,使脑内残存的神经恢复功能,扩大支配区,这样才能促使瘫痪的肌体尽快恢复。

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精心绿化的环境,舒适的病房,清新的空气,给病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护理人员亲切的微笑,一让病人感觉到亲人一般的温暖.病房的安排尽力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单设病房,恢复期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允许听音乐,可以看报刊杂志等,以便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感受美好生活的气息,激发病人热爱生命,渴望健康的情操。

参考文献

第5篇

对照组病人执行传统的护理方法操作,在接诊病人后常规完成病人一般信息的采集和病床安排工作,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及完成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手术解释工作,术后将病人保持在合适,常规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做好切口护理、引流护理、疼痛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最后还要帮助病人完成功能性恢复锻炼的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非手术治疗病人,常规检查和病情观察,做好一般性护理工作。以病人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和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判断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做出结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并使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实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坠床例数为零例,对照组病人中发生坠床例数为2例(5.26%),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肺部感染并发症中,实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病例数为1例(2.63%),对照组病人中肺部感染病例数为4例(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压疮并发症出现情况上,实验组病人未见有压疮病例,对照组有6例(15.79%)病人出现压疮,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个别病例的便秘(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血栓(对照组1例)等,均在及时处理后获得良好结果。所以总体来说,实验组并发症共出现2例(5.26%),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4例(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骨科病人一般具有突发、紧急的特点,多为突然事故导致的骨质、创伤等病人,常常伴有巨大疼痛、心理应激障碍等。在完成紧急处理或者手术干预后,骨科病人又常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对疾病认知不足、心理应激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恐惧、无助、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1-2]。另外除日益引起重视的骨科病人住院心理应激障碍外,住院病人常见的如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免疫力低下感染因素增加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因素导致的尿道感染甚至是因为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和疾病恢复进展。对于高龄病人而言,因为患者自身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病人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能力降低,一些常见的不良因素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总体来说,不管是从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或客观可观察到的并发症的发生来说,对病人的护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得到更好执行,提高其有效性[3],而预见性护理的要求恰恰成为适应这种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的可行方案。以本次研究结果来说,预见性护理充分说明了它相对于传统护理的优势,特别是在病人并发症出现方面,预见性护理对于病人健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预见性护理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入院时的前期护理和入院后的日常护理。

预见性护理的前期护理主要内容有:①常规完成对病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判断病人病情及其现状。②如果病人病情被判断为需要较多输液者,应即刻帮助病人打开静脉,建立静脉通道。③完成对病人血常规、药敏实验检查等基本项目的工作。④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者应该及时给氧,甚至进行气管插管。⑤及时完成对病人病情的记录,以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跟踪,为后续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资源。⑥安抚病人及其家属情绪,解除病人过度紧张、焦虑做工作,争取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保证抢救或者后续治疗的顺畅性,为抢救赢取有利因素。另外在前期护理过程中,还要完成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和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评估,并将结果充分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确保病人及其家属理解评估结果。

第6篇

卧床病人的床位设置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的宽度,视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习惯等而定,通常较一般用床宽10~30cm,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镜、手表、收音机、梳子、小镜子、痰杯等)之处。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提高卧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通过反光镜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进居室内的客人,使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度过由卧床带来的困难。

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

的家庭预防护理

(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畸形。

b.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c.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d.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

D.运动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退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ml)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两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量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皮肤护理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附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

第7篇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2-01

随着意外性骨折以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护理意义重大。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在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将病人病情分为重症、急症和普通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护理普通骨折,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最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减轻病人住院不良情绪,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17~77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56例,颈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两组患者在遗传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骨折护理。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住医院后,护士接诊,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性措施:①对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评估,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烦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氧气输送或建立静脉通路,较为严重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②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以便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术前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制定不同术前准备,如有些需术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的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的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向其介绍治疗康复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患者积极参与手术。

1.2.3患者安全隐患评估

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病人如幼小的儿童和年龄大的老人给予特殊看护,在其病床上加床栏,以防止其坠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不能私自将其取下。在患者床头张贴一些警示性标志如防坠床、防跌倒等,给患者讲解一些跌倒、坠床的案例,发一些手册,提供坠床案例以及正确的卧床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加强其警惕性心里。鼓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适当的下床活动,以免发生性低血压,下床勿过快、过猛。

1.2.4并发症护理

术后主要从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静脉血栓这几个方面进行。

皮肤护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造成压疮。①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告知其正确的卧床、适宜的卧床时间,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②术后为患者记录翻身时间、卧床,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③保持好室内环境,室内要整洁、通风透气,患者被褥要经常换洗、杀菌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悬浮床垫,减轻局部压迫,并适当为病人进行按摩;⑤给病人制定合理饮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锻炼、心态良好,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早日康复[2]。

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有烟史的患者要让其禁烟,并指导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运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减少病人引起肺部并发症的概率。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排尿及排便环境有所改变,所以可能会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为预防术后排泄困难,术前三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定时排便,以减少术后置导尿管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增强胃部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预防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看护医师应适时为患者进行腿部肌肉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卧床[1]。

1.2.5术后及出院护理

术后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医师要检测其生命体征,如出现肢体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选择实验的卧床。

出院护理:①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②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话指导;③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术后的康复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饮食方案;④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3]。

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对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天,预见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显著性(P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护理有积极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

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骨折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人们对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生活大多不能自理,加上对疾病知识知之甚少,易产生焦虑、烦躁、抵触等不良情绪。看护医师应耐心的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支持。从而减轻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82-0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本科在临床工作中,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了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8月,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男31例,女49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5年8个月。

1.2 辨证分型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实验室结果、舌脉象等表现,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按疾病的发展进程分早、中、晚期,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分为风寒湿阻型(28例)、痰瘀互结型(15例)、风湿热郁型(17例)、肝肾阴虚型(20例)。

2 辨证施护

2.1 风寒湿阻型 护理措施:本型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阻滞于关节经络,气血为邪所阻,经脉不利所致。寒为阴邪,遇冷则凝,遇热则散,故要注意防寒、保暖。安排病人在病区的南面,阳光可照射之处,此型病人以舒展关节、促进气血运行为主。加强对病人的知识宣教,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早日康复;饮食上宜适当进食辛温发散食物,可用葱姜、胡椒等做佐料,食后盖被取微汗,使风寒湿邪从汗而解,汤药宜温服。急性期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肌肉松驰有轻度的止痛作用,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主动加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伸展运动,每日1~2次,以防止关节废用。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中药薰蒸或全身中药蒸汽浴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同时缓解肌肉痉挛,增强关节的伸展能力。

2.2 痰瘀互结型 护理措施:本型是由于久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停留于关节骨骼,阻闭经络,故以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祛痰散结为治则。病室宜干燥,注意防湿保暖,汤药宜温服,饮食上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局部用针灸、艾灸、TDP灯照射,尤其是采用针灸治疗后活动,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对卧床患者护士应帮助其每日进行1~2次主动加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关节伸展、屈曲活动,保持关节活动的功能。

2.3 风湿热郁型 护理措施:本型为风湿之邪入侵,郁久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经络瘀阻而发生红肿疼痛,由于热为阳邪,其性急迫,故此型病情变化较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室保持空气清新,中药汤剂采用清热祛湿通络,西医采用消炎解热镇痛药,使患者出汗退热,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不宜采用酒精降温,以防毛孔闭塞。饮食上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可服苡仁粥、赤小豆粥;蔬菜可食冬瓜、绿豆牙、丝瓜等清热利湿之品。患者卧床休息,同时注意及姿势,可采用短时间的自动活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

2.4 肝肾阴虚型 护理措施:此型由于久病阴虚,肝肾不足,使筋骨失于濡养所致。一般病情较长,而且活动受限,生活上需要别人照顾,思想负担较重,情绪焦虑悲观,护理上要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生活上给予细致的照顾。中药汤剂宜温服,病室宜温暖忌寒冷潮湿,饮食上忌食寒凉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常服枸杞子粥等。卧位时应保持患肢功能位,以免长期卧床后形成畸形。患者按动静结合的原则,加强治疗性锻炼。基本动作为关节的伸展与屈曲运动,每日进行2~3次。活动前局部应行热敷或理疗增进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活动程度以病人能够忍受为标准,如活动后不适感持续2h以上者,应减少活动量,指导病人逐渐锻炼生活处理能力,鼓励病人参加日常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褥疮;预防;内科护理

1原因

1.1褥疮在外科方面常发生于骨科的病人或者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

1.2在内科方面常发生于下列几种病人:

1.2.1昏迷或者半昏迷的患者,如脑膜炎、脑血管患者等的病人。

1.2.2长期卧床消瘦的慢病患者,或者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如肺结核、贫血、肝硬变、肿瘤、糖尿病、伤寒、脊髓疾患等的病人。

1.2.3水肿的患者,如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肺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变合并腹水,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人。

预防和措施:褥疮的预防在护理工作中是一件经常而重要的工作。一旦发生褥疮,溃疡之处很难愈合,轻则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日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者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褥疮的护理方法是基本常识,然而,在日常护理中,有些护理人员总认为褥疮是不可能避免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未能按照不同情况具体地灵活地运用这些预防方法。

我院对于内科护理组将病人按病情及具体情况分类,然后采取了多种预防处理,因而在最近几年中没有一个病人发生过褥疮。下面介绍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的一些经验和措施。

首先对于第一类病人即昏迷半昏迷和脑血管疾患伴有半身瘫痪的患者。

这类病人的特点是他们睡眠的姿态经常保持一个位置,因而经过2-4小时后,受压的皮肤就会发红。皮肤发红是指局部受压后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反应性充血,如果不及时注意纠正,发红的皮肤变为紫色形成坏死。同时病人又因此昏迷、大小便失禁、尿湿被褥,致使局部皮肤受排泄物的刺激产生褥疮。

预防:①更换卧位,有半身瘫痪的可采用平卧位或者向健侧侧卧。翻身的时间,可能按病人局部皮肤发红的时间和程度而定,约2-4小时一次。②大小便污床后,应及时更换,使床铺平整干燥。一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3次,避免排泄物的刺激。如果皮肤已经发红,应进行热敷,每次约10分钟。热敷后,皮肤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颜色。③床铺可用软床,亦可用硬床,只要平整即可。④这类患者不必强调使用气圈和酒精按摩,因脑血管疾患病人一般都很胖,而用气圈时,接触的地方受压过重,反而容易引起循环障碍。

我们曾有40多例昏迷患者,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褥疮的发生。在患病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营养的配合。根据我们的观察,病情逐渐好转时,虽不常更换卧位,皮肤也无变化。

第二类是指长期卧床消瘦的慢性病人或老年人。

这类患者神志清醒,大小便自主,有时自己尚能活动。但其全身营养较差,同时肌层很薄,只要局部受压2-3小时,皮肤就会发红和有麻木感,稍久不动也会发紫。

预防:根据皮肤压红和局部变麻木的时间来处理换卧位和用热水毛巾按摩局部。热水按摩后,病人就会自觉由麻木变为有知觉,周围皮肤充血发红,再隔10分钟则由红变为正常颜色。必要时也可能用气圈。我们曾有一个脑出血患者病例,连续向一侧躺卧一小时,局部皮肤即发红,甚至感到麻木。后来采取白天隔一小时翻身一次和一天用热水按摩5-6次的措施,在三个月的期间内,没有发生褥疮。

第三类是水肿的患者这类病人常系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肾脏病肾变期、肝硬变合并腹水、多发性浆液膜炎,以及营养不良性的水肿等病例。病人因皮下组织积水而影响充足的血液供给,致使皮肤下组织因缺血而引起坏死。同时,又因心脏代偿机能不全或者腹水压迫心脏而呼吸困难,被迫采用半坐位,从而水肿下垂至臀部和足部,营养更差,而患者又不能活动,因此易于发生褥疮,而且预防比较困难。

具体措施和结果:①白天适当地根据病情更换坐位2-3次。②臀部不采用气圈,因此气圈中间有洞,容易使水肿部垂入洞的中央,宜改用柔软的绒毛枕垫平;床铺亦应无皱折和颗粒碎渣。③患者应穿宽大柔软的布衣裤,避免缝线擦伤皮肤,发展成褥疮;如包扎腹带,也须用质地特殊柔软的。④水肿的脚部先用热水浸泡,再用软毛巾轻擦干,臀部、髂骨脊部和背部都用软毛巾热敷;每天施行3-4次。⑤改善全身营养情况,根据病情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我们曾有三例卧床一年余的全身水肿的患者,由于采取以上预防方法,终于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2讨论

没有分析比较,就没有说服力。通过实践与观察比较,严格采用规范预防和护理措施的较之前没有严格执行规范措施的,褥疮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甚至在近一年半时间内没有一例发生,从这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护理得当,褥疮的发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措施的执行也需要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这一良好效果,也大大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为内科护理中如何杜绝褥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预防方法措施,以供同行们借鉴。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老年; 便秘; 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47-01

随着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便秘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常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烦闷和痛苦,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72小时,且排便困难2大便排出困难,1次排便在20分钟以上3平时需要服用泻药或其他方法协助排便者4大便不能一次排尽,或有堵塞感,或便意不尽感5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25%,住院病人的发生率更高。便秘的发生率约50%。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收治老干部103人,其中男90人,女13人,卧床病人25人,年龄68-93岁,平均年龄为79岁,针对其发病原因,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2010年收治老干部98人,其中男87人,11人,卧床病人17人,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为81岁,将2009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病人作为治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配合中医穴位按摩,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用药物治疗者明显减少。

2 便秘的康复护理

2.1 调整饮食 1)老年人平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2)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不仅有润肠的作用,还可以产生产生产生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3)忌用强烈调味品及饮料,如辣椒,胡椒、浓茶、咖啡等食品。

2.2 适当饮水 每天要有充分的饮水量,至少8-10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晨起饮一杯淡盐水或冷开水或蜂蜜水,能刺激肠蠕动,起到软化的作用。

2.3 养成定时如厕排便的习惯 定时有意识地引导排便,指导患者每日晨起或早餐后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如厕蹲坐10-2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平时有便意时,不要忍耐应立即去排便。

2.4 适当的锻炼 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长期卧床的病人,每日2-3次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10分钟,加强腹壁肌和提肛肌收缩力的练习。

2.5 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或加重便秘 对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取得信任,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强调便秘的可治性,树立信心,告诉其老年性便秘是心身疾病,心理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可进行心理调适[1]。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

2.6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卧床病人在床上排便时,使用屏风,所用便器冬季可加温后使用,以免因便器低温而致会及肌肉紧张,造成排便困难。

3 对照组的中医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便秘分型采用不同的穴位,例如气虚便秘可以每天坚持捶足三里200-300下及按摩点揉太溪、关元。气秘是气机不畅属于实证可按摩阳陵泉和上巨虚。冷秘可按摩点揉肚脐、关元。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顺时针摩揉全腹,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也可由家属帮忙操作。

4 讨论 老年性便秘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便秘的主要病因,还与心理障碍和精神活动有关,调整饮食和适当饮水是大家都熟悉的方法,穴位按摩在缓解便秘的过程中对肠蠕动有间接作用,手法的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增加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穴位按摩法安全,有效,简单易学,避免了药物疗法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第12篇

【关键词】 心肌梗塞;观察;治疗;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5-02

急性心肌梗塞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脂、高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使得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急骤上升,猝死病人增加,发病趋于年轻化。笔者体会到只有早期普及心肌梗塞防病知识,可降低心肌梗塞发病率。良好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因此做好心梗护理尤为重要。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 先兆表现 约半数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1.2 疼痛 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频死感,多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1.3 胃肠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当膈肌受刺激时可表现为脸突下或右上腹剧痛,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2 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治疗

2.1 心电图检查可见病理性的Q波,ST段呈弓背上移,T波倒置。

2.2 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肌肌钙蛋白I或T的出现和增高。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2.3 一般治疗 休息、吸氧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

2.4 解除疼痛 遵医嘱给予吗啡、杜冷丁注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5 再灌注心肌

2.5.1 溶栓疗法 在起病6小时以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冠脉内的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

2.5.2 急诊PTCA或支架植入术。

2.6 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

2.7 其它治疗 抗凝疗法、-受体阻滞剂和极化液疗法。

3 护理措施

3.1 止疼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哌替啶止痛,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严重者可行亚冬眠治疗即哌替啶与异丙嗪合用。烦操不安者可遵医嘱肌肉注射安定10mg,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有无好转,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新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加强监护意识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3.2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下降、氧气供应不足,若加机体的活动量,则更能加重缺血缺氧,使梗塞面积扩大。

3.3 应常规给予间断或持续鼻导管面罩吸氧,每日更换鼻导管或面罩。

3.4 心理护理 允许病人表达出对死亡的恐惧,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1]、易激怒等。尊重、倾听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向病人解释,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给予安慰和情感支持[2]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恐惧。

3.5 改善活动耐力 护理:第一周病人完全卧床,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病人的体力活动。进食不易过饱,可少量多餐,食物以含必须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生者为宜。忌食刺激性食物,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第二周病人可在床上坐四肢活动。第三至四周帮助病人逐步里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但病重者卧床时间宜适当延长。抗凝治疗者,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黑便等。

3.6 防止便秘 每天摄水量为1500ml,多食富含纤维。

3.7 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如喂饭、喂水、喂药、洗漱、更衣;大小便护理等。

3.8 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终身随诊、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随身携带药物和保健卡,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舍下含硝酸甘油。待症状缓解立即来医院就诊。

4 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要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理素质,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运用一系列综合护理手段,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才能提高AMI患者治愈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侧裂区损伤;重型颅脑外伤;对应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eng Q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nursing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hoosed 127 patients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mon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 (P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通常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很易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会急速变化,救治率低,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应当给予广泛重视。为了探讨应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研究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的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的护理资料,详情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 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重型颅脑外伤病例127例,诱导127例颅脑显现重型外伤的起源因素:打击、交通事故以及高空坠伤、跌伤。127例均为外侧裂区损伤,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以及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等。随机将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分组:重型外伤组(64例)和重型受损组(63例)。在重型外伤组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12岁到61岁,平均:39.56±12.27岁。在重型受损组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13岁到62岁,平均:39.66±12.30岁[1-2]。

1.2护理方法

1.2.1重型外伤组 对重型外伤组的64例予以传统护理。

1.2.2重型受损组 对重型受损组予以对应护理(包括传统护理+心理、饮食、康复护理)。1)传统护理。应对血压、呼吸以及脉搏、体温等行严密观察,并对指甲色泽以及口唇色泽、出汗状况、瞳孔、意识状况等行严密观察。此外,还要对液体出入量做好24h的登记。若发现问题,记录并处理。还要对呼吸道加强管理,通过雾化吸入使呼吸道处于湿润状态。另外,还要通过冰敷、冰帽以及冰枕行头颅降温。在输入止血药以及抗生素、利尿剂、脱水剂时,要准确且及时。2)心理护理。此时,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都存在担心以及焦躁、恐惧的心理,护士在解释与劝导的同时,应当耐心并谨慎,多听取主诉、给予最大的支持和疏导、关怀等,稳定病人的情绪,促进顺利治疗。3)饮食护理。食物营养应当充足,饮食应当保证高维生素、低脂以及低盐。对于进食困难者,应当暂且禁食,并通过补液行静脉支持,在肠功能恢复后,可食用普食。对于一直昏迷者,将适宜消化、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通过鼻饲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喂养。4)康复护理。制定训练计划,进而坚持锻炼,规避残疾风险。在早期的卧床期时,病人应当被动运动:做按摩以及转移等。在离床期,病人应当做站立锻炼、垫上锻炼、平衡锻炼以及坐位锻炼等。在做肢体锻炼时,要伴随语言锻炼,让言语困难者可以恢复言语功能。此外,还应当做吃饭训练、活动训练、洗漱训练、穿衣训练以及入厕训练等,使病人可以实现自理[3-4]。

1.3统计学 结果检验为:P检验和t检验。检验软件:SPSS15.0,P

2.结果

在重型外伤组的64例中,5例痊愈,概率:7.81%,27例残疾,概率:42.19%,14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21.88%,18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28.13%。在重型受损组的63例中,14例痊愈,概率:22.22%,37例残疾,概率:58.73%,7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11.11%,5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7.94%。显然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比重型外伤组的好,P

表1 比较重型外伤组和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颅底骨折伤或者重度的脑挫裂伤,具有粉碎性和广泛性,病情复杂,恶性发展较快,可引出多型并发症。当病人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会出现各类恶性、不良病状,例如:脑干损伤、脑疝以及急性颅内血肿等,这将直接有害于生命,因此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受伤、患者遵医嘱或者由于病人角色强化以及家属的心理,患者自然地被安排或自我安排卧床休息[8],临床上患者因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给身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或副作用。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足下垂、肌肉萎缩、压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是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系统化的干预模式,让患者尽早下床,从而减少卧床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卧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9]。但由于卧床休息的传统观念在患者及家属脑海中已根深蒂固,且临床医护人员未完全认识到系统化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系统化干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未得到全面推广。

对应护理是一种预防性护理,能让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生存率、治愈率得得到提高,能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凤仙.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34-35.

[2]常小霞.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52-353.

[3]王国芳,朱青峰.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81-82.

第14篇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概念,循证护理的实践证明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专业。提高了护理学科的权威性,独立性〔1〕。近年来护理人员将循证护理引入护理实践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下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3岁到80岁。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十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例,胃癌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诱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给予禁食,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而循证护理组则接受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

1.2.1循证问题

通过文件检索以及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同的护理问题为:(a)、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b)、活动无耐力。(c)、焦虑。(d)、知识缺乏。

1.2.2循证支持

依据提出的问题,对相关的科研结果和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对相关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寻找出适宜患者各自情况的护理措施。

1.2.3护理措施:(1)、治疗护理:大出血时病人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供。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和误吸,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的实施输液、输血,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避免因输液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病人和心功能不全者尤其应注意,肝病病人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宜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较高,易诱发肝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必要时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2)、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这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应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期应暂禁食,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再次出血。(3)、心理护理:观察病人有无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慢性病或全身疾病,致反复出血者有无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合作,解释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关心安慰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和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4)、生活护理: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期间,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如进食、口腔清洁、皮肤清洁、排泄等。卧床者尤其是老年病人和重症病人,注意预防压疮,呕吐后及时漱口,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和保护。

1.2.4出院指导: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应帮助病人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知识。(1)a、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避免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冷过热或产气的食物和饮料,应戒烟,戒酒。(2)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渡疲劳。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慢性病者应定期随访.

1.2.5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3 讨论:

现在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病人要求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医疗决策的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已被推向社会,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的实施,将会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第15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09-01

腰椎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常弯腰劳作、劳累过度、久坐等是患病主要病因。“腰突症”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等范畴。我科自2008年~2009年一年间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护士精心护理,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35岁8例,35~45岁20例,45岁以上22例。50例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排除二便功能障碍、鞍区麻木、下肢肌力下降。

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治疗方法

均采用推拿放松、关节松动术、中药外敷、拔罐及腰椎牵引治疗,并配合输用消除水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4护理措施

4.1饮食护理 饮食应予高热量、粗纤维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便秘,减轻排便时腹内压,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同时可以食用骨头汤,补充钙质,强健身体。

4.2心理护理 患者因腰痛而行走困难而痛苦、忧虑、烦躁,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患者,告诉其疾病大都能缓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愉快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4.3 卧床护理 卧床时腰椎间盘压力可降低,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急性期患者最好平卧硬板床,床高以患者坐起时脚能着地为佳。一般卧床休息1~2周。帮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4.4中药外敷护理 根据医师临床辨证分型,把对应证型中药粉碎,加蜂蜜混合,用纱布外敷腰部,温度38℃左右,外敷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5推拿、关节松动护理 保持治疗室内环境干净,治疗床舒适,冬季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手法治疗后用腰围固定腰部。辅助病人回房间或者其他治疗处。对于椎间盘脱出,严重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等病人禁用推拿手法。

4.6牵引护理 治疗前认真检验各个部件是否安全,设定参数是否和病人的年龄、体重和病情适应。牵引的时间每次20--30 min,每天1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4~1/2,牵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脉搏,询问患者腰部感觉,症状是否减轻。牵引过程中如有任何新的不适,立即停止,告知医生。牵引后用腰围保护腰部,在牵引期间应注意少做腰部活动等易引起再度扭伤和症状加重的动作。

4.7 预防复发告知患者症状缓减后不宜做弯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咳嗽、打喷嚏时注意保护腰部;防止因剧烈动作引起病情反复。走廊地面不宜有水,以免患者下床时滑倒。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解释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持之以恒,主动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指导患者开始做腰背肌锻炼和直腿抬高以及屈膝、跨腿运动,活动范围和数量应循序渐进,最后可以进行“燕子飞”,倒走等动作。以通过康复功能锻炼达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强腰筋骨的作用。

5治护效果

50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结果痊愈26例,占52%;好转22例,占44%;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6讨论

腰椎盘突出症临床较常见,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往主要是临床医生治疗,护理人员很少参与,本观察通过治疗与护理相结合,以护理方法配合医生共同治疗,注重细节,及时与病人沟通,解除患者心理负担,指导患者逐渐恢复,特别是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坚持日常训练,取得了很好效果。由此可见,治疗与护理相结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