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四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师语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地,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形式。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在时间较短的课堂上,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读书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学习发展的需求来实施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读书、学习
小学生的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浅显,而且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是由于学生思维的特点,还是对一些句子和词语不能理解,对读懂这些字句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1.引领学生联系词句和具体事物
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书本上有这样一句话:“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挣”是什么意思?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当时的现状,才能真正领会“挣”的含义。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呈现壁虎的尾巴的样子(细长),让学生观察课件呈现的小壁虎“挣”的动画画面,将这一动作进行放大展示,学生在这个镜头里能仔细地观察到这一动作,将词语和事物联系起来,就能想象出“用力往前的挣脱的样子”。
2.引领学生区分近似物
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中,文中用“摇”“摆”“甩”几个词语来描写尾巴的动作,但是对于它们的区别,小学生难以区分开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分别呈现出小鱼、燕子和老牛的尾巴,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分别展示出相应的“摇”“摆”“甩”的动作,之后,再指出它们的不同,通过这些形象地对比,准确而又鲜明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二、学生读不透的地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动脑
学习新课文,小学生不能搞清楚字词句之间的联系,也难以感悟文中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常说的读不透。
1.引导学生弄清词句的含义
在学习《两只小狮子》时,文中出现“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其中“非常刻苦”这个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整天”“滚、扑、撕、咬”和“非常刻苦”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
小学地低年级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抓住文中的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设计好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考时有方向感,抓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时,有具w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事物,逐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
中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面对他们,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为小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条件。
1.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充满活力。对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生动性要求,既符合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与教材的内容特点也不谋而合。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的,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将他们带到作品创造的境界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例以及其中的感人情节,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能让学生如见其人。生动的语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深奥变得浅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的浅显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儿童熟悉的、习惯的方法来教学。比如形象思维、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且语速要慢,尽量使用较短的语句,以及有趣的表达,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能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要进行规范,用普通话教学,对于把握不准的读音或词义,要查询工具书。讲课时候,尽量做到吐词清晰,抑扬顿挫。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将字词和生动的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逐步培养起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讲课期间,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注意正确性、生动性以及浅显性。
参考文献:
[1]周喜来. 浅谈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对教师语言的要求[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3):274-274.
[2]宋文红.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读书学习[J]. 新课程・上旬, 2015(7):126-126.
[3]黄丽娟.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J]. 教育, 2016(2):00221-00221.
一、“情趣”教学法的特点
“情趣”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和根本途径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逐渐发展形成兴趣品质。
“情趣”教学法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创造性等特点,其中兴趣性指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用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宝,是制约学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成功性指的是“情趣”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条件,获得自尊、自信、自强的体验,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产生促使自身进步的强大力量,教师需要走出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局限,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创造性等方面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对学生报以信任和希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性指的是“情趣”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开展“情趣”教学能够使学生以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展现自身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氛围和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二、“情趣”教学法融入小学中年级语文需要借助的途径
第一,借物激趣。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偏于形象、具体,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特点来开展直观化教学,借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物”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借景激趣。创设情境是“情趣”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直观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以音乐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表演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行为体验和思维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以游戏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第三,借情激趣。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材比较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与教材的情感桥梁,向学生传递教材内蕴涵的真挚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抒情性语言来融入个人感情,将教材内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移入,使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并在情感作用下主动参与学习。
三、“情趣”教学法融入小学中年级语文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一,开展“情趣”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情趣化,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注重交流,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听说读写训练的有利条件,珍惜学生对教学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真正将学生视为成长的人和平等的人。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制定目标的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自主收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第三,针对学生各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针对学生应形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有策略性地给予引导和调整、控制,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情趣性的学习中有所创造。
第四,教学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思维方法来参与学习。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重视对学生自我反思的引导,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时引导其增强自信心,在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时引导其坚定信心,主动改进。
第五,针对中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社会生活引入作文。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情感,描述生活阅历,阐述思想观感。教师应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个性的塑造、写作素材的累积,使作文教学跟上生活的步伐和时代的节拍,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体验和被认同的途径。
第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虽然“情趣”教学法能够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情绪,然而也无法避免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自认为有理而又较为荒谬的问题,不仅问题本身没有价值,而且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这时要求教师必须冷静。机智应变,寻找根源,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该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将本身不具备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利用,以避免宝贵教学时间的浪费,而不能直接指责,或制止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但简明科学,而且高度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明和表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就不能看懂或理解不了知识的载体――各种书籍。所以语文是名副其实的基础课,是一切学科的工具,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同时,人们思想学习,认识事物需要语言,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这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表现。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
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简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将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课文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出现“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被选入新课标下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精挑细选,并且结构严密。对文内的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2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素质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如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指出的那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种“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只有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会产生思想共鸣,才会获得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必要性和实用性
所谓语文知识,王荣生博士把它定义为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语文界普遍认同的是语法、修辞、逻辑、文章(文艺)学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王荣生、韩雪屏编著的《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18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比较繁杂,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学期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依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促进我校语文科常规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开创我校语文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转变观念。要潜心研究了解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继续注意转变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目标观等,努力做到从“文本”走向“体验”;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培养“笔杆子”走向育人“打底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目标走向三维整合的目标。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坚持开展每周一研活动。积极开展“随堂听课”、“一人一课”、“每周一课”活动,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成功案例的积累。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组织教师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型校园,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5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们勤于笔耕,能经常写教学反思,从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5、组织各种语文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2、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3、各年级上交教学研究课内容。
4、六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十月:
1、检查学生作业。
2、五、四年级听课评课。
3、学科竞赛活动(三年级:成语乐园,五年级:别字纠错,)
十一月:
1、期中检查及反馈。
2、备课检查。
3、学科竞赛活动(二年级:看图说话,四年级:看图作文)
4、四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十二月:
1、三、二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2、检查备课。
3、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讲故事,六年级:朗读比赛)
一月:
1、一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目前,语文随文练笔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任务,在小学生入学学习语文起,就开始涉及写作,由最基本的看图说话为起点,然后一步步向字数较多的作文进展。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看重考试成绩,从而把考试结果放到第一位,正确的做法是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时,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明确练笔目标,丰富练笔形式,从而完成练笔的指导任务。
二、加强阅读,深入理解
现在在小学生的随文练笔过程中,他们经常没有材料去写,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例子和用语言来充实自己的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过于狭窄,视野过于局限,不能有很好的作文题材。教师应该安排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只有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他们的储存的才会越来越多,练笔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作者是如何对鸟的生存环境进行详细描写的,从而提炼出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文章写作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多加练习
现在在小学生的随文练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来帮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五课《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自己亲眼所见到的猫,也进行练笔;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同步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不同种类的练笔,就会使学生的随文练笔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随文练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练笔水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大量的文章阅读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多加练习,这样,学生才会对随文练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点滴的写作练习中得到提高。
一、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编排体例上的差异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日本的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规定:“培养对国语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当的表现能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感觉,同时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两国都把培养正确地理解语言、表现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首要目标。不同的是我国强调“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日本不把思想、道德教育列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而强调“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通过对国语的尊重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对这一重要性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对国语进一步关心。当然这种态度的培养,是与国语教育、培养一定的表现力、理解力和充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再如“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能转述内容”,“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等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日本的教学大纲主要从“正确地听”和“主体地听”两方面来要求。如“正确地听”,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一年级,“听话时看着说话的对方。”二年级,“听对方把话说完。”三年级,“没听明白的地方反问或复听。”四年级,“一边听一边记下话的要点和中心点。”五年级,“注意细节。”六年级,“考虑话的内容中事实部分和想象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主体地听”:一年级,“话的内容大体能听懂。”二年级,“考虑对方说话的顺序。”三年级,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着总结归纳。”四年级,“抓住话的中心点,总结自己听后的感想。”五年级,“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讲出自己的评价。”六年级,“将话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观点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主体地听”,在听话的程度、方式方法上不仅作了具体要求,而且逐步与“自我”联系起来。使听话这一“客体”行为很强的活动逐步变成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在说话训练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要求上同听的表述形式大体一致。比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当众说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等等。日本在说话训练方面分两部分,即“有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地去说”与“正确的说话方法”。如“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一年级,“被询问的事能回答,并主动寻找话题来说。”二年级,“根据对方说话的内容来继续话题。”三年级,“听取对方话的内容,深入话题来说。”四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考虑说话内容的主次来说。”五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并考虑具体情况来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考虑时间和说话的顺序,有计划地去说。”很明显,强调带有明确目的和注意听说对象,针对不同需要、不同场合、不同目的,选择不同话题,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是日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听说训练要求。也是日本听说训练的重要特点。在“正确的说话方法”方面,日本的教学大纲将听说读写的有关内容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如一年级,“经历过的事,考虑顺序来说。”二年级,“理清事情的条理后再说。”三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要点,考虑一定的段落、层次来说。”四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中心,有主次地去说。”五年级,“有明确的意图和确切的根据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恰当地说。”另外,在说的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从一年级开始讲普通话,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日本,只是从四年级开始,提出“理解共通语和方言的区别,在必要的时候能用共通语来说话。”
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中日两国的教学大纲都比较重视朗读、默读和背诵的基本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强调阅读中要注意“感想、意见”和“有目的地去读”。如三年级要求“读后小结感想,并考虑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去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不要落掉了去读。”四年级,“注意读后个人的不同感受。”“对应不同的读的目的,归纳重要的地方,注意必要的细节。”五年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感受。为了收集必要的知识和情报去读文章。”六年级,“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应不同的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书来读,并下工夫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突出读书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密切联系。在另一方面,日本还比较重视阅读态度的培养。比如,一年级就要求“培养愉快地去阅读浅显读物的态度。”二年级,“提高对浅显读物的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三年级,“培养阅读各种各样读物的读书态度。”四年级,“扩大读书范围。”五年级,“通过读书,加深思考。”六年级,“培养选择适当的读物来阅读的习惯。”显示了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视。在读写结合上,日本强调“依照文章的表达思路来读”,“区分事实和想象(感想、意见)来读”,“想象、鉴赏”以及“读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发表看法”等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有一个转折点。在语文学科中,四年级以前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字词的识记等,都是奠定语言基础,而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学习由字词识记转向阅读理解,逐渐培养阅读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及思路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小学四年级阅读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对阅读教学的展开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做出
启示。
一、带领学生适应多种样式的阅读文章
四年级语文学习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编排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在小学三年级已经初见端倪,到了四年级则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了。新特点包括,实用性文章、描写性文章在增多,学生的眼界逐渐得到了开拓。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大篇幅的描写以及强烈情感的抒发等都体现阅读的新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文体特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逐渐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之余,也要分享给学生一些类似的文章,既能引导学生跳出教材,体味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也要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对不同文体产生独特的体味。
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进入四年级的学习,识字、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跳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首先是要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积累与笔记,例如,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将遇到的生词、字或者好的段落摘抄下来。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哪怕只有一句话都可以。当前市面上,青少年版名著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可以为学生把关。在教师的坚持下,逐渐形成可上可下联动的阅读教学体系。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n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语文学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纯地依赖课堂的学习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在遇到一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等,教师可以同时推荐一些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让他们在对比中寻找乐趣。带领学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学习中反观自己的生活,将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使学生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四、与家长形成互动
与家长形成互动,就是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出努力。在教学过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的环境也限于家庭与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在生活中自觉阅读,能够对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并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的生活环境。家长还要为学生进行书籍的选购与筛选,而教师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毕竟作为语文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并且具备专业教育素养的人,术业有专攻,教师要知道什么样的图书适合学生,并且推荐给家长。
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表现欲望强烈,开始掌握主动性并去发现世界的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展示的平台。在班级开辟阅读角,由教师选择一些书摆放供学生传阅;评选每周阅读之星,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举办演说家、故事家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出来。要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有益、开卷有益以及奇闻共享的意识。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真谛,但参与其中,定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逐渐喜欢上阅读,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所在。
整体而言,进入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局限于课堂,教师要从方方面面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网络。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构建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国成.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寻“阅读梦”:提高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效率及方法[J].赤子,2014,21(9):110-113.
一、了解教材中每组课文的知识结构
1.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学段的课文编写都有很强的系统性,都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每一组课文的知识结构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排。各年级的语文教材,每一组课文的编排和知识结构,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低年级注重字词的学习掌握,中年级注重词句的阅读掌握,开始习作,高年级注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2.各个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组课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组课文教学中要落实标准学段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三、四年级的课文时,我们要结合课文的词语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在教学五、六年级的课文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3.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型,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方式,如人教版教材中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上水》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中,《桂林上水》属精读课文,我们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课时,必须精讲多练,把握课后练习和拓展训练。《七月的天山》属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意,逐步掌握略读技巧,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独立阅读的能力。
4.在语文教材中,根据不同的学段,都编排了诗歌、古诗、文言文等,诗歌突出朗读、背诵。古诗和文言文采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自己读懂。根据学段的不同,各个年级古诗教学在理解和感悟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鹅》一文,重点突出读读背背,识字写字,就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几首古诗要突出读读背背,解词解句,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高年级应突出自主感悟,朗读欣赏,如,六年级语文下册中《七步诗》这首古诗,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自主感悟每句诗的意思。
二、掌握每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分析教材得知,每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一文,教学目标是:(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教学重点是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三、分析教材要仔细体会课后思考练习显示的编写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识字课、阅读课、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都围绕本组主题合理安排,相互联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精炼的训练习题,如,四年级语文下册中《桂林上水》一课,课后的练习是:写得真美,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要把课文背下来;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抄下来。从教材课后思考练习来看,注重从“文体”向“学体”的转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了解每一组课文的知识结构,掌握每一组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弄清每一组课文作者的编写意图,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教材,真正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一、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科技方法相结合
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明显不同。投影设备和电子数据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教学模式。但是,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也存在课堂教学完全依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而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情况。
小学学习阶段是小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奠基阶段,它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认知与积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小学生指明了人生的价值方向,成为他们以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基石。而现代化科技手段,比如幻灯投影、录音视频、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增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知识的容量,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具有时代性。比如,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投影设备或者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讲解授课,从而使学生快捷地接触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蟋蟀生活的巢穴状态。然而这种方便快捷的即时性教育模式也很容易忽视掉小学语文知识所具有的实践性,压缩了书本所传递的知识厚度,一味地增强学生的好奇感而阻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情感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科技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世界,而且要为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情感取向。此外,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模糊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的能力和知识还不够完善,也需要教师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从海潮的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火烧云等,这些宏观的形象都需要教师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行认知,但是这些认知的基础还是要建立在继承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比如字词等。生字词的笔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还需要教师以传统性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在于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更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传统“书本+黑板”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师应突出人文性,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策略
教师的课堂教育价值取向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怎样教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教,都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一位注重知识内在价值的语文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情况进行课堂考核,而且也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层面内部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
在这种知识与价值观念兼顾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制定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区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展现出小学语文所具备的人文性。就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去年的树》《颐和园》及《秦兵马俑》等课文来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普及生字词的基础知识,更要兼顾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比如,《去年的树》的故事情节和其蕴含的感情,不仅需要学生去读,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去复述,用感情去讲述鸟儿与树的故事,教师要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而《颐和园》《秦兵马俑》等课文的教学则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而不是只对课文中文字层面的知识进行串讲。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无法体会这些民族遗产的珍贵价值,而教师将侧重点向历史层面倾斜,不仅可以为学生普及历史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进行了心灵上的指导,同时也是对学生价值情感取向的培养。
同时,小学四年级语文的课本内容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认真解读,如古诗的学习,四年级上册有两篇《古诗两首》,而下册则增至《古诗三首》,可见新课标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进行了能力上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不是跨阶段的,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增长,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引领学生突破自我。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多数忽略了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而是侧重于对古诗词背诵熟记及对古诗主题的理解。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方法虽然便捷了教师的课堂引入和讲解,但是“快餐型”的文化输入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不能提高教师课堂的讲课效率。因此,针对不同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应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将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三、将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
如今,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阅读成为很枯燥的内容,无论是读书笔记还是家庭阅读作业,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型”阅读经验,稍加改动便可成为他们阅读作业的答案。但是,这种阅读行为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相反只会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因此,适当进行课堂知识延伸,是使学生建立阅读习惯的必要前提,而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向学生甚至家长提出一些阅读建议,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下,虽然不少的动漫、影视作品等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但是这种懒惰的学习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勤奋,使他们的文学品位越来越低下。适当进行课堂知识的外延,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养成阅读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律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不仅需要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规划和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抛弃,新式的教学技巧和科技手段也要不断地引入课堂中去,从而完善课堂输入的方法和输出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新的提升,而课堂知识的延伸与阅读习惯的建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莫 莉.提高小W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具体工作要求及措施:
1.聚焦课堂,加强“常规教学”,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能。加强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足学生,作业练习要符合区教育局布置的“学生作业四要四不准”的要求,减少重复机械式的作业,提高语文的练习实效。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要特别重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研组将加强抽查。提倡班内或年级内经常进行优秀作业的评比,以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要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
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内注重学生积累,课外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午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同时加强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青年老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教研组成员,非特殊原因,尽量参加,课后,及时评课。
5.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应变潜力和创新潜力。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6.培养青年教师,促其健康成长。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而教研组、备课组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各语文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力。
三、各年级具体工作安排:
【一年级】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丁欢。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芮秋芳。
2、教研组内共同研讨练字内容与指导要点,重点安排两次写字比赛,发现、培养一批写字特长生。学期末进行写字班级星级评定(分为三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组织新教师上好考核课4、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章梦佳、张黎明、尹文娟、韩冰《四个太阳》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侯娇娇。
2、五认真检查
3、一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 丁欢、张文静《小公鸡和小鸭子》侯娇娇、陈丽《怎么都快乐》
4、完成研讨课总结
5、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方法。
6、期中复习。
五月份:
1、期中考试。
2、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3、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吕雪琴。
4、五认真检查
5、“一课多上”,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陈珊珊、胡媛、陶璐《动物王国开大会》
6、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方法。
六月份:
1、期末复习计划交流。
2、生字和优秀作业验收。
3、期末复习。
4、期末考试。
【二年级】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朱金美。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朱春霞。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新教师上好考核课
4、组织教师参加镇级公开课,同课异构:
朱艳《千人糕》
何文敏《千人糕》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李玲。
2、五认真检查
3、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王之睿、钱沁《枫树上的喜鹊》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孙爱华
2、五认真检查
3、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何珍珠、朱金美《雷雨》
六月:
1、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史颖秀《羿射九日》第一课时
孙爱华《羿射九日》第二课时
2、组织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3、组织教师做好期末复习
4、组织教师做好五认真自查
【三年级】
三月份活动:同课异构 活动主题:同课放光彩,异构显心意
四月份活动:课堂实讲 活动主题:课堂教学展风采,凝心聚力促成长
五月份活动:优秀课例分享 活动主题:优秀课例齐分享,评课议课促成长
六月份活动:读书分享 活动主题:阅读,遇见最好的自己
【四年级】
二月: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汪腊梅。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端义云。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教师开设组内研讨课。
四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孙海霞。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四年级老师参加校级教研活动
4、进行期中考试。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状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五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史娟娟。
2、五认真检查
3、四年级组内研讨课。
4、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六月:
1、教研组工作总结。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及教学心得,并上交论文或案例。
3、复习课展示。进行全面复习。
4、期末复习考试。
【五年级】
三月份 活动主题:忆童年 悟情感 活动内容:走进童年岁月
四月份 活动主题:品味汉字 品味人生 活动内容:遨游汉字王国 读古典名著
五月份 活动主题:扣人物特点 显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字里行间众生相
六月份 活动主题:品味灵动语言 展现景物魅力 活动内容:足下万里 景色纷呈
【六年级】
二月份:
1、确定六年级组集体备课名单,布置具体要求,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主题。做到“真备”“真听”“真分享”。
2、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表,每位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三月份:
1.执行教研活动计划表。
2.集体备课,对每课作业设计进行研讨,提升作业效能。
3.积极推进读书活动,评选优秀的读书笔记。
四月份:
1.继续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
2.进行质量调研检测,撰写质量调研报告。
3.进行试卷命题专栏的集体备课研讨。
五月份:
1.进行有效复习策略的教研活动。
2.进行后进生追踪记录调查,摸清学情,时刻跟踪。
六月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学生75名,其中男同学41人,女同学34人。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主动、思想素质良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良好习惯还有待形成。在今后教学上要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看书、多动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教材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
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工作目标:
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教学措施:
1、多读多记,多积累语言。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3、搞好各项班级竞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增加班级优秀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努力在这学期的各项竞赛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4、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比较懒散,行动比较缓慢,理解力上相对而言弱一些等,同时后进生经常在无形中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因此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一定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意识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要想得到家长的支持,首先应该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在细节方面下功夫,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继而解决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那么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6、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培养习作兴趣,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贯穿我县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这条主线的关键突破点。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我将在新的学期里继续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富有成效地完成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伊始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细致地研究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特点,领会了《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要求,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是我从三年级一手带上来的,现共有20名,男生14名,女生6名。他们大多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所以都成为住校生。这些孩子基本都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但因长期缺乏家长管教,目前还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完成家庭作业,合作探究意识淡薄,课外阅读不够坚持,习作兴趣不浓,背诵积累走马观花,作业字迹不端正,钢笔书写不按规范等,这就导致全班成绩稳定的尖子生不多,学习基础薄弱,有个别学生特别贪玩,懒记知识、怕背书,如薛云龙、薛瑞环等,总是拖欠作业,成绩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它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要求。
三、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落实目标的基本措施
1、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
2、识字写字方面: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按照规范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汉字,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促使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的养成,增强练字意识。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另外,要凭借毛笔字和钢笔字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3、阅读教学方面: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总之,要因文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每课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另外,还要适时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他们把看到的佳词妙句积累到“采蜜本”上,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4、口语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尽量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上出特色,有效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5、习作教学上: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加强书信等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
6、综合性学习上: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7、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课改的成功。课改成效最终要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检验。因此,我将潜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和尝试各种方法,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设计有效的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进行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在工作计划中我本着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教学大纲为标准,重在朗读和阅读,和写作上下功夫,时刻不忘学生的养成习惯的培养。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计划,我首先做到了认真备课,同年级备的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并根据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养成习惯上我重点强调他们的书写习惯,读书习惯等,并且让学生们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让学生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十分钟,课下十天功要根深蒂固地扎在学生们的心中,课堂上我能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的朗读,书写等一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则把它融入到我的语文课堂之中,背诵古诗,好的段落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一点的帮助。
至于阅读,从平时对考试,我都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想通过阅读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经常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单独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在课上我经常给学生们分享阅读所带来得快乐。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能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的养成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善,部分学生有了极大的阅读兴趣,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的上升,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有很高的朗读兴趣等等。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活起来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于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启蒙性语文课堂教学就尤为要注重“活”“实”“趣”。根据本人在大学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探索,以及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有效备课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1、设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各异。这就意味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我上课经常采用谈话式导入、设置情景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简笔画式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及游戏式导入等。
三四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课堂上经常用录音机播放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歌曲、朗诵导入课堂,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孩子们快速进入语文课堂奠定好基础。
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玩乐、快乐中学习,所以在三四级的课堂中我设置的游戏导入比较多。
三年级、四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生词的学习,在课前时利用教学卡片让学生们复习生词,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更注重他们对句子的掌握,课堂导入我常设置与他们生活情景有关的生活情景导入,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表演、语文对话。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重生活、重实用、重参与、重变化多样以及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要求。
语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多听、多说。所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常侧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相关的活动场景。如在三年级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全班的学生名字,我设计了一个交朋友的小游戏,看看班上谁是小小外交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情境性,也让孩子们广泛参与了,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方法设计。
3、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目标,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就必须活化、吃通、吃透教材。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应试目标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准,乱而不细,大而不实,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走进教材和学生,着实提炼,肯下功夫。我认为只要教师吃透了教材,就算在课堂有什么意外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创造性的调整,只要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不偏不离,它就不失为一堂有效的课。
(二)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控是活化课堂教学、焕起课堂生命力保障。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告诉我们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美的语音语调,纯正的口语,是吸引学生的资本,当然还有教师自身的个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会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自然而然也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实践表明年轻的漂亮的性格温和的语文女老师比较受小学生的喜欢。
2、教学组织和活动要以大部分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学组织和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化。在4 0分钟的一节课上,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次接触语文和有足够的实践操作量。为了保证全班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学组织上就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P K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如: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好强的心理特点,也使他们形成团结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氛围,上课前我经常把全班分成A B C D学习小组,进行小组P K性的教学活动。遇到情景性的表演对话就派小组代表进行对话。
3、建立全面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首要要培养的,教师要适时敏锐的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频繁的给以口头表扬:小组P K获胜的作、业完成好的、上课表现好的就奖励小贴纸,并告诉孩子们小贴纸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获得小奖品。将每节课时语文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带读生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课堂P K,课后进行交流,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和升华学生的竞争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们少重视物质,多注重精神奖励,多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自己要和自己比。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小学语文教学探索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的总结深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室内教学 课外辅导
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项目,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明确将新课程改革项目提上日程,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要根据新时代的大环境和发展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教师授课等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教材的改革,还在于新型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因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和后期。顾名思义,前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针对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教育而言,中期则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后期则是四年级到六年级。前期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汉语拼音、语法及基本汉字的认知方面。而对于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则不再局限于灌输性的教育模式。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发展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与理解文化和知识。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
何为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地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学习中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之后就把学习抛在脑后。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课外。教师应当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安排在课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在课外上课,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有效消除上课的厌倦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学习意识正强的时候,将课程内容穿插讲授,并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从课外回归到室内教学。课外教学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教师更关注的是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课外学习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完成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要在室内教学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将这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能充分达到。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项目:轻松谈话小天地,让学生互相交流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比如,观看一部动画片之后的感受,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时的感受,跟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感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课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3]潘凤鸣,程超等.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05).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作文指导;策略
引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既彰显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更彰显学生思想情感表达能力。四年级,作为小学教育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文情怀的养成至关重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字词句上升到具有一定篇幅的文章,从单纯的文字认识上升到文学内涵表述。文学内涵表述是借助文字组合,表露作者内心所思、所想、所感的思想和精神。文学内涵是作文写作中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是形式化与精神化之间的融合。读者能够通过文字表述来感受文章中所富有的情感和思想。
1、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情感等方面并还没有发育成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人文游戏,帮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人文情怀[1]。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让学生尽情地融入拔河比赛中,深切地体验拔河过程的艰辛,帮助学生认识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比赛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写下此次拔河比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规定心得的字数,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应该避免用要求的形式,否则容易使得学生反感。教师也可以通过想象力的比赛,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展开相关想象,用想象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教师可以教室的大门作为依据,让学生对这一个大门发挥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写在纸上。也许,就会有学生将这一扇门当成一扇时空之门,他看到一位被灭国的王子正在大马路上要饭,却被一只恶狗追逐,王子拼命的逃跑却将一个少女撞倒,恶狗突然向少女扑去,小王子看到想跑又想救这位少女.....这个故事不断伸延,也会彰显人生百态,人情冷暖。这种想象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想更加自由,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写作动机。可见,通过适当的游戏方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前所未有的高涨,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2、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写作情境,激发他们作文写作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外貌描写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自己作为实例,让学生自我观察教师的外貌,并组织语言对教师的外貌进行描述,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使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所提升。情境式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了创作,同时又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发挥了自我的想象,使得学生的想象与写作进一步融合。情境式的作文写作,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通过生活实践体验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来源,更是写作反映的主要形式[3]。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好奇好动的特性,导致学生对生活并不是很在意。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素材匮乏,无话可说,产生写作无力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切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相应的记录,这种记录不是要求学生可以的记录生活日常,而是要学生记录能够触动学生的精神、心灵、思想的事物,使学生的生活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富有一定的戏曲性。例如在有关于《我的爸爸》这种类型的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密切关注或者回顾自己爸爸的一言一行,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相关创作。当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相应的生活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此,通过生活实践的体验,学生再来写作,不但能够使用相应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学生的自我个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要带领他们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不仅为学生拓宽了写作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的建立起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4、通过阅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眼界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体现,两者同为一体,不可分割,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剥离了阅读谈写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种脱轨形式,不但影响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也会使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难以提高,更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可在学生中开展求异性作文训练。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挖掘出能引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并且让他们把这些有新意的东西写下来。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进行相应的修改,保证作文质量。
5、结语
四年级,作为识字上升到写作的重要时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游戏调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广泛,让学生明白阅读是写作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写作习惯,及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善,使文章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小学中年级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5: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