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哲学思维导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使用思维导图学习政治,加强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辅助教学方面效果惊人,令教育界称誉已久。它亦称心智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之一。思维导图表达发散性思维,简而有效,专家称此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具有革命性、突破性,这种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加强记忆,增进分析,强化比较,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清思路有条不紊。思维导图将思考过程可视化,它构建的知识网络品质优良、脉络清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无论知识储备有多么庞大,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知识再现的过程中都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准确定位。因此,学生的成就感随着学习方法的改善逐步增强,彼此增益。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它的思考模式由点及面,回旋简易,收放自如,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快速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它的联想富于创意,解决问题明了,管理知识储存井然,效果惊人;思维导图在挖掘人的潜能方面效果喜人,能够将人的思考技巧大幅度提高,让人的记忆力突飞猛进,让人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明显改善,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的自性,其学习模式是互动增益,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生而有之的学习特性,它是多种感官共同活动的学习互动模式,因而具有放射性的思考能力和其他的优越性。
二、政治教学,弘扬
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促进人们道德素养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认识层次,净化精神境界。作为真正的科学,哲学为人类提供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也只有在哲学的指导下,才能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快地顺利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前进;才能够对整个社会进行伦理教化;才能够勇敢地地面对自然;才能够正确解决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祛除落后的思想,克服缺点,减少瑕疵,解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从而能够升华自己,实现人生的最高的价值。哲学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了解宇宙的真理;让他们用博大的胸怀,运筹帷幄、高瞻远瞩,要让他们对“情之最可宝贵者,无如真诚;爱之极被称扬者,莫过无私”有深刻的认识;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教师要教给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有正确的判断力,有详尽的分析,有完整的认识,从而对哲学能够深信不疑。
三、开展德育“比赛”,选出优秀个人与团队
慧人慧语中说:“成绩似水,水成无边才叫海;团队如山,山有顶尖方为峰。”也就是说,成绩积少成多,浩瀚,团队积极努力,努力有成,政治思想教育更是如此。优秀者能够影响一个团队,优秀的团队既能影响带动一批人,又能影响无数团队。鉴于此,我们定期评选优秀个人与团队,鼓励优秀,勉励落后,借此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定期召开大会,统合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指出当前德育教育的迫切任务,促进交流,加快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扩大影响,为了取得长足发展、完善组织构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风气而奉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一、必须走出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几个误区
在思想政治备考中要做到研究教材和考纲,把握要求;关注重大时事,把握课本与时事的有机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走出复习的几个误区进行模拟训练,以此提高应试能力,从而赢得考试。(1)思想政治高考重点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要求。记忆是思想政治高考重点考查能力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2)不要以为思想政治考题考的大多是死知识,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即可,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不要以为高三教学与复习的进度越快越好。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与复习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潜心研究教材,透彻地把握教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需要进度,但教学进度必须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结合起来。
要实实在在地训练主观题解题的三个环节,在知识的运用过程
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有的思想政治高考题都可以转化为主观题,而解好主观题的关键又在于对三个环节的把握。(1)角度:角度把握正确,答题成功了一半。角度把握错误,答题彻底失败。所以解题前首先必须明确答题角度,是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是哲学,哲学的什么角度,辩证唯物论?唯心辩证法?辩证唯心史观物主义的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唯心史唯物主义?(2)思维点:题目要求分析哪几个层次?有设问,再在材料背景中审视设问,最后宏观把握,找出全部的思维点。(3)组织:政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念的完整短文,答题时必须有概括、有说明。思想政治高考题常常是选择一段材料来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再根据问题情景设
置问题。这类材料来源广泛,无法推测。应使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这个学科自有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使用思维导图,发展互动学习,画思维导图,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创造天赋会随之产生,这样,学生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只有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够绘制出个性鲜明的思维导图,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的快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的意义。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充分在正面给予引导,协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师生之间就思维导图能够进行及时交流,感受思维导图带来的便利,体会绘制思维导图的兴奋,达到教学相长。
另外,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张扬个性、挖掘潜能,也益于因材施教。在展示思维导图时,学生的知识构建方式、对课程的理解、认识的深浅、分析的正误、个人的喜恶、对问题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在教师的眼中一目了然。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升学习的速度,关注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扬长避短,去粗取精。
一、情境切入式导入法
教师从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可以是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准备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内容时,正赶上学校宣传郭明义事迹,我就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郭明义的具体事迹吗?”学生们纷纷抢着说。我又问:“为什么郭明义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开始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要找准契合点,马上利用新的情境继续进行教学,比提前准备的导课效果可能更好,更有适时性、针对性,这种导语形式反映了它具有很强的应变魅力。
二、提问吸引式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哲学”概念时,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哲学思想人人都有吗?”“世界观是哲学吗?”“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吗?”“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吗?”……以这样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的导语开头,引发了学生追问问题结果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求知状态,也就是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政治课产生认知魅力,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用典故式导入法
中外文化都有很多典故,这些典故含义深刻、意味深长,是有很高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作品。在政治课中,适当地引用典故,使抽象理论形象生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既可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轻松地接受和形象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我讲述了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面红耳赤,再也得意不起来了。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热烈地议论着,积极性很明显表现出来,我很快就可以进入到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中。这样运用典故来进行导课,可以使枯燥的政治课富有文学魅力,强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音乐导入法
关键词:MindManager 思维导图 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36-02
1 优秀的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
ger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同时开启左右脑,能够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展示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们进行可视化的知识管理。
随着思维导图的普及,一系列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应运而生。其中,尤以美国Mindjet公司开发的MindManager软件而备受欢迎。MindManager软件的最早版本是由Mindjet公司在1994年的,目前最新的版本MindManager 15.0.160是在2014年9月9日的。它能够支持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和汉语五种语言,并支持Windows、Mac、Web、Mobile(iPhone /iPad /Android)和On-premise等多个平台。因为有着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这些优势使得MindManager软件在众多软件中脱颖而出。MindManager极大地简化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使用户很方便地对他们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保存、复制等操作,还能够更方便地与他人实现共享。随着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掌握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的使用技能,充分发挥该软件的优点,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必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2 MindManager应用于“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可行性分析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三门必修课程相比,“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方案的改革后,“基本原理概论”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整合而成。需要指出的是,“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的。其中,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结合在一起,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只有让大学生深刻理解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清楚“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各概念之间、各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让大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的理论架构,深刻理解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特征,才能充分彰显理论的巨大说服力量。因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基本原理的彻底性,就突出地体现在它的逻辑性之中。
在“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采用了PowerPoint这个专门用于教学演示的幻灯片制作系统,但PowerPoint软件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知识结构以及各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缺乏交互性。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幻灯片是按照线性的顺序播放的,尽管有插入超链法、动作设置法、动作按钮法三种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但交互能力仍然太弱。二是不能凸显教学内容的知识架构。由于PowerPoint采用分页显示的演绎方式,容易形成零散知识点的堆积,不利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修改不便。PowerPoint软件一般在一张或几张幻灯片上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讲解。如果修改幻灯片,则需要对幻灯片上的大段文字进行处理,修改不便。
与PowerPoint软件相比,MindManager软件具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交互性良好。MindManager软件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能从中心主题出发,向外发射依次递进形成各级子主题。利用MindManager软件的演示功能非常利于呈现逻辑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的内容,能够使听讲者很快就抓住所要学习的问题的提纲。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何时有新的观点,教师就能及时增减思维导图的内容并及时调整各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这样的交互性弥补了PowerPoint上下文联系不强,逻辑结构不突出的问题。二是与Microsoft Office无缝集成。MindManager软件能够快速将数据导入或导出到Microsoft Word,PowerPoint, Excel,Outlook,Project等各种格式,适应各种需要。由于MindManager软件能够直接导出PowerPoint,所以我们可以通过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生成PowerPoint。这样一举两得,既获得了思维导图,也获得了幻灯片。三是修改便利。MindManag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时,已经提供了各种模板,教师可根据自己需求方向选择所需模板,同时还能进行个性化的模板设计。另外,由于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只使用关键字,所以,当教师需要修改教学内容时,只需修改关键字和联系就可以快速变更思维导图内容。
3 Mindmanager在“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MindManager软件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优点使得它很好地向学生展现“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众多概念、命题、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善加利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教师而言,MindManager软件的应用可以贯穿于“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始终。在备课阶段,教师可运用IE 浏览器工具栏搜索所需要的优质备课资源,如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等教学资源网站,将他们收集到MindManager 中,自动生成RSS,帮助教师进行备课资料的管理。[2]同时,由于MindManager软件输出方式的多样性,在备课阶段只需运用它来进行教学准备,之后却能随时转换成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Excel,Outlook,Project等多种形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3]在课堂教学阶段,如果能够MindManager软件对“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关键概念组织成思维导图,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将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讲到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可借助于MindManager软件制作形象的图表,来展现“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运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形象的思维导图来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技能的运用等方面逐一进行教学反思,以分析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及时巩固,缺点及时修正,以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在“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学习过程中,MindManager 软件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也具有重大的帮助。首先,MindManager软件帮助学生高效地记录和整理课程笔记,提高学习效率。[4]“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且信息量过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逻辑推演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很难腾出时间来记录详细的笔记。而MindManager软件却能以知识要点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极大地便利学生记录学习要点,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质量,也为课后学生复习带来方便。其次,MindManager软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比如,在进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教学过程中,使用MindManager软件将总的教学任务拆分为各子任务。可以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内容分解为“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方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将各部分内容作为子任务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任务,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MindManager软件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绘制出思维导图呈现出本小组的观点。
4 结语
该文提出了MindManager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运用优势。MindManager软件与PowerPoint相比,具有交互性良好、与Microsoft Office无缝集成和修改便利的特点。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MindManager软件,有利于教师在备课阶段管理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中的各层级概念、命题、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课后有利于进行教学评价。同时,MindManager软件还能帮助学生高效记录笔记和进行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刘广.MindManager在教育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7-79,82.
一、问题导学的一般程序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有选择地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选取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创造性地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主动引导。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它是教师知识经验与学生认知结构、教材知识体系相结合的创新过程,其创新体现在“死”教材和“活”生活的结合,体现在注重师生互动来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上;这一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同化教材观点的过程,还是学生增强对现实生活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问题导学一般有五个程序:1.准备教学:(1)分析教材,找出待授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2)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潜力;(3)找出这两者的结合点。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是问题导学的关键。教师把已知与待知之间的知识过渡分成若干个逻辑中介,从而产生若干教学小目标,然后精选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已知与最近待知点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3.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在分析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或把各个片断知识加以系统化,逐步形成明确的概念。(4)验证假设。教师提供具体材料供学生分析辨认,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若干事实证明所得的知识。(5)总结提高。让学生以简练的语言表述分析思维的过程。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学的关键。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是否层次分明,是否符合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直接影响着问题导学的教学效果。
1.变抽象为具体的直观性
皮亚杰明确指出,学习是主体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达到对新事物的理解,从而改造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的过程。任何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原有图式为基础,沟通学生原有图式和教学内容的联系。就中学生来看,其原有图式以直观性、感性形式为特征;就政治理论来讲,它以间接性、抽象性为特征,所以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精心筛选学生身边的事例,层层设问。如货币流通规律如果仅仅让学生记住结论,学生因不理解而不会用,所以历来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把这一难点设计为以下几个问题:(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家工厂,每天生产1万件商品且全部卖出去,每件10元,则市场中需要多少元的纸币来媒介完成?(2)假设该厂按原产量生产,第一天卖出产品后得到的纸币从最终用途上看,是留在厂家还是回到市场中?你能从这一事例总结描述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吗?(3)这样,一个月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是多少?它需要用多少纸币才能媒介完成交换?这一数值与商品的价值量、纸币流通速度有什么关系?(4)如何理解纸币的贬值和升值?在纸币贬值或升值时,商品的价值量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这四问层层递进,既有效地解决了难点,又增强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科学性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变深奥为生动的精确性
作为人类文明硕果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如果仅从学生出发必将降低这些课程的理论高度,如果完全按照这些课程的理论标准进行教学,则学生如听天书。其实这些课程既是科学教育,又是信仰教育。科学教育决定政治课不能仅仅以举例来代替或冲淡,信仰教育决定了政治课教学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问题导学一方面把渗透在这些课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取出来,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原有图式出发,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并转化成逻辑鲜明的问题,因而实现了变深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又没有降低理论要求,因而具有精确性。如价值规律历来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从学生生活出发,以下面六个问题层层引导,则难点迎刃而解:(1)在市场上,当某一商品供给增加或减少,其他条件不变,其价格会怎样变化?这一变化用函数图像怎样表示?(2)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某一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或减少,这时的价格变化用函数图像又该怎样表示?(3)把这两个图像组合在一个坐标中二者的交点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此时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4)如果从宏观角度看,高于交点或低于交点的交换都有一个向交点趋近的趋势,这一趋势为什么产生?(5)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一次次的具体交换都是等价的即价格和价值相符合的吗?它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6)你能总结一下上述问题的探讨结论吗?
3.多向思维的创造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惠特海默认为,最根本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基本特性,使学生知道怎样解决问题和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住问题的规则和事实。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创造性处理不仅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范例,而且会培养其自觉创造的习惯。因而问题导学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的思维,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如实践的概念为“人们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如果仅仅以举例或分层释义法来讲,很难体现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也很难真正领会这一概念在认识论中的基石作用。如果另辟蹊径,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即根据下图来设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则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1)世界划分为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否存在联系?(2)这种联系是怎样产生的?图中的两种作用力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3)这种联系物质和意识的桥梁在哲学上叫实践,你能从上述分析中总结出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吗?(4)连接物质和意识的桥梁除了实践外,还有其他东西吗?离开了实践,人能否改造客观世界,能否认识物质世界,能否认识意识世界?
4.从细微入手的科学性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对政治课教学来讲,这种方法同样适用。就教学内容来看,有的看似简单明了,微不足道,但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导学注意从细微出发,形象地说就是注意发掘“微言大义”。如关于静止,教材上有一句是“运动的特殊形式,一定条件下的运动”。对此,如果教师只是罗列大量例子加以说明,学生依然糊里糊涂,并未搞懂“运动的特殊形式”和“运动的形式”的区别,也没有搞懂“一定条件”的含义,因而就难以真正搞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果以力的分析为例,向学生指出静止实质上是合力为零条件下的运动状态,效果就十分理想了。(1)水中的潜艇为什么不会下沉也不会上浮?(2)人体内的压强和体外的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时人体才会存在?如果改变这一关系,会发生什么结果?(3)可见静止是有条件的,从上述例子你能总结出这一条件是什么?(4)运动有哪些形式?静止是其中的一种吗?“静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哲学含义是什么?再如讲唯心主义时,有许多教师总是用“我闭上眼睛,天下就太平了”来比喻,尽管这一比喻抓住了唯心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但易给学生留下“唯心主义很简单、很错误,唯心主义就是梦呓”的印象。其实唯心主义不是任何时候都错,也不是毫无用处,更不是像闭上眼睛瞎想那么简单。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以颜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眼前有一张桔黄色的桌子,唯物主义者说这书桌是黄色的,唯心主义者说这张书桌是黑色的,这两个判断哪一个为真?(2)物理学告诉我们物体的颜色是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反射到人眼的结果。如果反射光线的波长在黄色光波长的范围内,则在人眼看来物体表面是黄色的,反之则是黑色的。那么同一反射光线在动物眼中又呈现什么颜色呢?如果没有光线照射到桌子表面,桌子又是什么颜色呢?第一个问题学生迅速作出了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则使学生沉默片刻后立即热烈讨论起来,而且越讨论越迷惘、越莫衷一是。此时再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便有了崭新的体会和认识,这时再让学生探讨第三个问题;(3)为什么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总之,问题导学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科学性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理结合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意境呢?
一、导入妙趣横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人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人。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分,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人法,直观导人法,引用名言导人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讲授生动形象
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人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注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赅,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会。
三、结尾引人深思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73—0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学生的内心需求,着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哲学生活》一课矛盾对立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时,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在一只卧着的母鸡旁睡觉,母鸡身上写有失败二字。画面上的人面带笑容,他正在做着美梦——这只母鸡下了很多蛋,鸡蛋上都写有成功二字。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幅漫画能说明这一道理吗?学生则七嘴八舌地进行了讨论。最后,让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由失败向成功转化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总结教训,发奋努力。坐等失败向成功转化既是可笑的,又是有害的。这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有部分学生还爱上了哲理漫画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在我校学习园地进行了集中展示,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二、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编写好每一单元的导学案。笔者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包括教材梳理、疑难解答、热点透析、综合探究、练习巩固,以此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交流、探究释疑、感悟提高。导学案一般是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导学案设计的流程预习单元内容,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则通过小组成员相互提问环节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包括书面展示和口头展示)环节展示本课学习所得,通过我有问题问老师环节解决自身的疑点,最后由各组组长指定组员讲解练习。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身不同的观点,以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或许显得非常幼稚,但教师不应吝啬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针对社会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点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房价走势、居民存款余额变化、东部中小企业招工难的原因是什么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由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辩论。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而且培养了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挖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其创新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如,在讲授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设计两套十万元投资理财方案,以供小康型和富裕型家庭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不仅运用了课本知识,而且拓展了课本知识,其所设计的方案考虑之全面、依据之充分是我事先根本无法想到的。
【关键词】提高 政治课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7-01
课堂效益,是教学的生命之所在。但中学政治学科的课堂效益的提高,却似乎总是比其他学科来的困难,尽管政治老师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尽管新的教材更具有可读性。症结在哪里呢?前阶段,我对本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政治课”问卷调查,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学生普遍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我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贵情深 情中施教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学生的桥梁和剂。教师要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感情投入,把自己真挚的、炙热的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怕出错,敢于求异,敢于发言的良好学习心理。
二、事理交融 授业解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相对见长于“理”的学科。“理”,不仅指论理、哲理,还包括事理、道理等。所以,政治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析理,力求做到“言之有物,信之有据,学之有益”。对理念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一定要讲清、讲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创造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什么”引发学生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动机,进行有关记忆、认识等方面的思维活动;“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事物的原理,进行发散、分析等方面的思维活动;“怎么样”引发学生的创造动力,进行想像、分析、推理等综合性的创造思维活动。
三、教中求趣 寓学于乐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若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就是要让学生兴味盎然,时刻保持主动求知的欲望,“乐学”、“好学”、“会学”,最后达到学的好又学的轻松。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因,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情绪性的意向活动,是学生在追求知识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那么,如何刺激学生的兴趣呢?长期的教学给我的体会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场所”,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分析哲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时,一上课我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有三种消费方案:⑴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收支平衡);⑵把鸡杀了吃掉(透支);⑶ 坚持在一段时间内少吃鸡蛋,省出12个鸡蛋,孵成小鸡,如果成活10只,有5只母鸡5只公鸡,过了一段时间,一天可以吃5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就会越来越高,积累也会越来越多。此例子提出后,整个课堂活跃了。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这个例子反应了哲学的什么道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接着教师又问反映了经济学的什么道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可见,政治课本不枯燥,也不应该枯燥,只要我们的老师做有心人,政治课同样有情、有趣、有味。
四、教之以导 导之以行
[关键词]:政治课堂;师生互动;设计与探索
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处于一种相互交流信息的状态,即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动关系。所谓师生互动关系,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特定联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觉悟的过程。政治课教学必须把焦点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决定》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新型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开展“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课题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政治课堂师生设计与探索的运作规律及策略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促进政治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就是要在政治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在政治课的教学情景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进而生成新的政治知识、观念、原理、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操作过程和运作机制。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教师主导领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教学”。在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中,教师要学会倾听,然后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时而提供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时而进行点拨,设疑解惑。时而参与其中,以平等的一员开展讨论,时而提出学习目标,并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恰当的评价与肯定,使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例如,笔者在进行认识的根本任务的教学时,就是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规划,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神,本人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作了如下的教学方案设计: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申办奥运会的宣传短片,让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适当了解,并且说说一些民族节日和我国的文化遗产等,以达到他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3、师生互动和谐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摆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平等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点拨,最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此时,教师也在互动中丰富了教学经验,增强了能力,生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在上述事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我在课堂上着力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以及态度等等,通过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也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摸索、提炼、生成和强化了一些教学策略,增强了搞好政治课教学的信心。
二、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情感的培养与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生成同等重要原则
这是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目标要求。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支撑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源,没有情感的支撑,学习活动就不会持久,没有情感的支撑,任何任务都无法完成,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构建,首先必须以培养学生情感为基础。知识的生成则是感情培养的前提,没有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可能生成情感。因此,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必须把学生情感的生成与知识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中,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
2、“形似”与“神似”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让学生单一的动起来,而是既要有“形动”,还要有“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如果一堂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当你仔细品味一下的时候,总觉得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那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总之,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真正起到激活思维,主动探究,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情感、生成觉悟的作用。
3、预设与随机相协调的原则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政治教师需要备课,需要预设教学效果,重要的是预设与生成不能统一时,如何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 从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出发,达到教学目的。这就是说,师生互动生成机制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完全照预设的教案、课件上课,而是应当随着师生互动的情景,问题的展开,疑点的暴露,而随机应变地进行。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在运用预设与随机相协调原则时,应该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情绪的波澜,生成新的动态课程资源,以自己的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让课堂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三、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基本操作程序
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基本程序是:
情景诱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引导----反思生成。
1、情景诱导----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起搏点
所谓情景诱导,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提高教学实效。创设生活情境,是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起始环节。创设学习情境,一般应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创设情感情境。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送给学生。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用情绪感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使其进入“愤”、“悱”(《论语》语)的最佳学习状态。第二步,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习情境的种类有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教学中可能需要几次创设学习情境,这应视学生学习的状态来决定。第三步,提供引导性材料。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等。教师要从自己的素质、风格和教学条件出发,这就是说,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到了“坟”、“悱”的程度,接着加以设问引导,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开启了师生互动的情感闸门和思维闸门。
2、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立足点
师生互动学习生成机制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的。通过情景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此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课文内容和参考资料,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未知,在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诱发疑问,在“不愤不已,不悱不发”的境界中进一步增强其探究心理和尝试探究行为的过程。首先,留足探究时间。留足课前自学时间。少布置书面作业,多留点自主查找资料进行课前准备的自学时间。二是课堂自学时间,感知教材内容,领悟所学知识,探寻重点、疑点、盲点,激发探究热情。其次,引领探究方向。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导在所当导,放在所当放”。再次,提供探究素材。探究素材应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课前查找的材料,二是教师补充的材料,三是高中政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所涉及的内容和以上三部分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节课应学的知识内容,发现认知上的或思想上的疑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政热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本质。一方面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领悟了有关知识,在与老师的个别互动中解决了某些疑点,获得了求知欲的满足,另一方面,又在新旧知识经验的整合中产生新的疑惑,具有对未知领域的困惑感,激发了新的探究心理。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新的疑惑呢?这就要依赖于合作学习了。
3、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关键点
合作交流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交流不仅有老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和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个别交流。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应灵活把握,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教师再精讲示范。例如,我在讲解哲学前言部分时,首先引入材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现介绍如下:首先,请同学们拿出词典,查“哲,哲理,哲学”的涵义。同学查出后回答:“哲”有二层含义,一是有智慧,二是有智慧的人。然后,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说出哲理----包含智慧的原理,哲学----有智慧的学问。那么,哲学到底是否是一门使人有智慧的学问呢?一,哲学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因此要想有智慧,就要学好哲学;二,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都是一些有哲学头脑和智慧的人,因此,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要学好哲学;三,哲学的崇高地位决定了哲学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无论西方社会,还是我们国家,都对哲学有很高的认同,尤其是、钱学森等,成了学习运用哲学的典范。通过情境导入和议论,激发了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既然学习哲学如此重要,那么,哲学是怎么形成的?哲学的本质涵义是什么?哲学的含义及其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意义和根本原则是什么?在同学自学课文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合作交流就是在留白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争议、认识模糊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争论中得出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交流阶段,需要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使师生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才会充分体验到快乐,在思维的相互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4、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支撑点
在合作交流阶段,教师要适时点拨,把握好“导”的尺度。让学生互相讨论,决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因时而导。对思想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的学生,要及时引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该活则活,活而不乱;宜静则静,静而不寂。此时,课堂气氛的理想境界便出现了。如在交流上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等问题时,学生在激烈的互动交流中会产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世界观就是哲学”等错误认识,老师的适时适度点拨,能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层次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时,我便发挥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主导作用,指出,哲学有许多流派,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或部分科学、部分非科学的,只有哲学才是科学的。因此,只能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而不能说“科学”;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不说“世界观就是哲学”。教学相长的主客观条件,内、外部环境至此业已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教学效果便在欢愉、轻松、和谐、恬静的气氛中得以完成和实现。
5、反思生成----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落脚点
学习过程是 学生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只有走完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即直观----思维----实践,才能把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而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完全实现这种转化的。自主学习属于建构知识的基础阶段,合作交流是攻克疑难,解决新知和旧知识的矛盾阶段,反思生成则是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的阶段,也就是把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新得的知识进一步归纳、强化、迁移,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素质的阶段。这里所提倡的反思生成阶段就是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学、交流过程中的“空白点”进行思考、再思考,并能将之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反思阶段是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升华。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可分为课内反思和课外反思两个方面。课内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再现、再思考,并能提出有价值、创新的问题以及独到的见解。课外反思是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付诸实践,从亲身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和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真正落实到学生思想觉悟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育人为本”的根本目的。课外反思有多种形式,其中的一种形式就是结合实际撰写小论文。几年来,在结合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知识、技能、情感和觉悟。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生成。本课题侧重于师生互动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觉悟生成的影响的探索,而较少涉及师生互动对教师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的探索。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如何进一步发挥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对促进学生知识、情感等生成的实效性,应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需要同行一起研究。第二,在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的运作过程中,对教师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生成有哪些积极的影响,作为我们老师应当如何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把师生互动的设计与探索为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必将会取得更多的共识,实现更大的进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一如既往的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才是我们承担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
[参考资料]:
1、文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赵江华《情景留白交流反思》
3、余文森《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师范教育》
一、“三自一导”,学会创新
“三自一导”即通过学生的“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三自一导”,读书是基础,自读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三自一”导重在“质疑”,要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创新。自求索,是在自学、设疑的基础上求得“疑问”“目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书本知识,让学生用多种疑问句式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学生超越课本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答题,可以补充书本知识的答案,可以得出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结论,允许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政治具有学科化的特点
高一、高二、高三,每一年级的政治学科都会相对增加一些难度,但如果肯下工夫,且方法得当的话,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首先是要处理好两种的关系,一种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一种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地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对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
三、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明天两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会立大功的。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而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结合实际来看,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论述题往往是同学们回答的难点。
四、要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问题设置的角度,对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要求
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地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包括漫画)表述的题型,首先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再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最后,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五、政治开放性试题采取的措施
可以说是最容易得分又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这里笼统地说,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如果从一个问题出发,可以组织答案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可以是从经济学上看、从哲学上看、从政治学上看;如果从材料涉及的角度出发,可以是政府和国家、企业和农村、消费者或劳动者个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组织答案的思路,包括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正面与反面等等。
一、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
1.政治哲学是对社会政治的理性之思政治哲学通过反思、批判社会政治而求真,具有一种追求普遍性理想社会之原型的形而上学冲动,并以此改铸现存社会政治。这种理论探索可以是传统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宏大叙事,也可以是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微观分析,即旨在通过对政治诸范畴如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正义、政治合法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论证,追寻政治真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哲学与政治学是不同的,它有很高的抽象思辨性,可以称之为政治“形而上学”或政治“形而中学”。政治哲学探讨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为现存的社会政治寻找理性,让政治本身产生一种说理的力量。黑格尔在政治哲学论着《法哲学原理》中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抛开这个论断保守性的一面,我们既可以说它是政治哲学为社会政治寻找理性的一个典范,又可以说它是政治哲学在为自身寻求合法性。进而可以说,规范的政治哲学研究应是在书写政治“形而上学”。在古希腊哲学到近代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哲学家们对理性原则在政治思考中的地位的认识可谓一波三折。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所处的“轴心时代”,是理性原则在政治思考中居于最高峰的时期。他们遵循理性原则,在各自心中构想着理想的国家、城邦政体及其运转规则。
这一点在柏拉图哲学的坚决批判者、非理性主义者尼采的作品中也得到佐证:“柏拉图的国家是超希腊的和不可能的。作为一种按形而上学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的创设者的哲学在此达到了顶点。”中世纪时期,安瑟伦和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们抬高信仰而贬斥理性,理性只在于加强信仰。这是理性原则在政治思考中居于最低谷的时期。经院哲学家们政治思考的实质是,信仰上帝第一,人的理性第二,并以全知的“神性”代替人的理性,以虚幻的上帝之城来范导封建的世俗王国,旨在为教皇统治和封建君主统治服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发展与思想启蒙运动使人的主体性觉醒,信仰的权威让位于理性的权威,理性原则在政治思考中再一次进入高峰时期。一方面,近代西方启蒙理性为现当代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决定了现当代西方所谓普适性自由民主制度的运作逻辑和模式,深刻影响着当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近代西方启蒙理性的过度张扬也导致了对理性的误解与片面使用,使理性成了片面的科技理性的代名词,“技术知识似乎是唯一满足理性主义者选择的确定性标准的那种知识”由此导致了实证主义政治哲学的困境,实证的科技的政治理性把政治简单化地视为书本政治、政治技术与功利政治。对政治问题的探究,除依靠人的理性外,还要依靠感性经验与直观。对政治的形而上学分析,借用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话说:“不单纯依据概念,同时也根据直观。”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也说:“哲学不仅需要哲学的理解,即通过概念进行理解,也需要非哲学的理解,即通过感知和情感进行理解。”“在哲学上,文体向这三个极伸张:概念或新的思维方式,感知或新的视听方式,情感或新的体验方式。这是哲学的三位一体,哲学犹如歌剧,需要这三者‘产生运动’。”深入探究发现,思考政治问题很难精确区分理性与非理性这一属人的二重性。
近代英国政治学家沃拉斯曾说,在政治中,人往往在感情和本能的刺激下行事。因此,政治哲学不是纯粹的理性思辨,不排斥感觉经验与直观。在研究方法上,政治哲学除了主要依靠理性演绎和经验归纳的逻辑外,还要依靠意志、直觉、直观、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因素。进一步说,怎样平衡好政治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适当地把对政治原则的理性分析同对政治过程的经验性认识结合起来,这也可以说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政治哲学的理性,既是一种理论理性,又是一种实践理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法,政治哲学属于实践性科学,是目的论和实践性品格的统一。今天,我们把政治哲学视为实践哲学。按照哲学的理解范式,实践哲学的理论旨趣是要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要解释世界(像以往的哲学家们那样),还要积极变革世界,使理论不仅在“阿门塞斯冥国”自恰(借喻理论内部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在定在即现实政治中发亮(借喻理论外部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现时代的社会政治发展迫切需要这种实践的政治哲学,而那种单纯追求理论内部的理论与实践自恰的政治哲学,大有可能走充满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理论危机、精神危机的道路。
2.政治哲学是对社会政治的价值之思
关键词:政治;教育结构;素质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行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要。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至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一,优化课堂环节,重视问题探究
传统课程以“传授性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为主导,“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培养”,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仅仅是直接、被动、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这种思维定势,向创新式教学转变,重视教学的“过程探究”。
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课教学模式是五段式,即:导课诱趣、导学明理、导用深化、梳理归纳、运用反馈。在教学中,以这五段式为脉络,我渗透了自主探究的原则。其中,导课诱趣:应该简化、生动,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导学明理:注意思路清晰,语言简练,引导到位,使学生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导用深化:引用与知识点相关的时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梳理归纳:通过学生回顾知识点,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反馈:大量运用时事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五个环节中,突出“导用深化”,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环节的优化,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实施框架式教学,构建整体的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既不像历史课那样注重时间、事件等纵向线索的联系,也不像地理那样注重区域间的联系,它注重的是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体系的逻辑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完整、有序地记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就必须引导他们学会理清各知识点的脉络,构筑起整体的知识结构。
第三,旁征博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材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不是课程的全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要结合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灵活的思维方式,绝不能停留在传统教育闭门造车的局面上。
我国汉语中的古诗、成语典故语言简练,含义精辟,容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漫画直观、生动、诙谐,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适当地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提高其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时事供学生分析,以弥补教材某些内容的滞后性。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动态,深化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也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究中对当今世界有了更科学的理性认识,为日后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学实践证明,时事介入课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也深得学生的喜爱。
第四,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政治课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最能剖析、破解教学重点、难点的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物、基本事实、趣闻和例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道德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从而较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授哲学常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在讲到物质和运动关系时展示两组动画:第一组是由四幅图片组成的《刻舟求剑》;第二组是由三幅图片组成的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与弟子关于风、幡、心谁动的对话。通过让学生分析动画观点的错误,学生很容易理解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效果非常好。
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挑战,政治课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毫不犹豫地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尽力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竞争与挑战的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5.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法 阅读教学
以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来看的话,高职学生还是比较薄弱的,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思想政治抽象的思维方式,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质量带来了更大的困惑,这是很难提高的。从使用的材料按顺序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以发展一个刚起步的思维能力的能力,提高主题提炼材料和材料概括能力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类。它有可能使教授阅读技巧,阅读说明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生涯,学生的专业就能实现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知识转移,能力建设启蒙”的目标,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参与学生政治类的,生活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发挥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的教训,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如下。通过阅读,学生阅读的指导课程目标和政治解读能力完善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深刻理解。
一、指导课内阅读,用好教材
(一)教师示范,选择阅读。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能力来选择适合的教材。适合学生的教材才能让学生读的明白,才能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要读好的教材,能够理解教材中的故事和人物关系,熟悉掌握片段中的每一个要点,真正的读懂文章的全部意思。在教师的辅导下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文,教师要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
(二)提出纲要,释疑诱导。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中职学生普遍低下。这样的问题老师要重视起来,在日常教学中的教材选择上要适当的降低难度,抓住学生的基本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材,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材的阅读当中来。这样才能不断树立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在上课以前要对教材实行整理,重点内容加以标注,在上课以前要对学生进行一个重点阅读的引导。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去学习提高。最后要找一些有创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际去讨论,由简单问题逐步过渡到较深刻的问题的解决。
(三)提炼要点,培养思维。教材的内容一般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在与现实相比较的话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总之和现实的变化是存在差距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平时的研究和学习对教材要不断的加以补充和理解。现在的教材相对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很容易看懂,但是不能就像浑沦吞枣式的阅读,这样学生很难有进步。老师从中要起到辅导和带动的作用。
“建立社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例子方块标题的内容的教科书,,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多数自然资源的感觉,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学生,资源怎样的危机感,从而形成社会共识,为了便于学生在使用环境的代价?由学生能够了解过去,家里的困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境污染的现实相比。通过一些实际例子的列举对比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和重视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指导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也要与学习相联系。一是能有效防止学生漫无目的的滥读,浪费时间;二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学习的动力,拓展知识视野,开阔思维。
(一)热点阅读,关注社会。社会的热点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既能创设现实情境,也能通过具体事实理解教材,形成哲学就在身边、政治就在身边的意识,也容易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阅读,把学习知识的目标导向真实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二)时事阅读,了解细节。同学们阅读材料和案件的细节,提高分析能力的能力,形成一个全面的概述。要教“法律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学生所思所想,为了提供一个全面的分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案例研究,一些抽象使用新闻文章,以了解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正确的正确的训练方法,你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升级读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哲学阅读,感悟价值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是生搬硬套的,老师要严格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教师要教学生一些东西,但是学生他们也是有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体会的。新课改中对学生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名人名言虽然精短,但是意义深远。言语之间渗透着的是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和教育的意义。教科书中描述的过去和现在的名人有很多引用,有助于材料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充分利用。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受教育,医疗服务,老有所养”。这些著名的易于理解的短语,学生深刻理解,读思结合,并能记住。
四、趣味阅读,培养兴趣
关键词:教育教学沙盘;持续式发展;思维创新
Analysi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Constant Development on Thought innovation
Li Xianghe,Wang Xuemei
(Gaochengshan Primary School,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116600)
Abstract: Based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theory, we conduct a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major facto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m buildinghing, teaching ecology. Thereby a constant development on thought innovation emerges, which will gui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Constant development; Thought innovation
一、研究绪论
目前,运用思维导图、swot分析方法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较为广泛,但对于某一事物如何能持续发展的思维导图却不曾发现。而把中国经典哲学思想、swot分析方法和工作要素三者有机结合所创新出的持续发展思维导图――教育教学沙盘,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研究所采用的原理
教育教学沙盘原理:首先,我们把教育教学要素物化为一种具象符号。依据《易经》“不易、简易和变易”的哲学思维,布局具象符号。再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教育教学生态系统中动态要素进行客观认知。使复杂的教育教学信息符号化、清晰化、条理化。通过易经哲学分析,开悟思维,启迪思路。
第二,针对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要素没有进行归类研究,往往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见招拆招;不能系统的对教育教学各要素内部联系进行深入性、条理性分析,不能很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的这种现状,我们通过教育教学沙盘对教育教学各要素做动态分析研究,便能找出教育教学的优势、劣势,提前抓住机会,分析、制定进一步发展策略,使教育教学工作能持续、稳步、高效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沙盘原理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效性动态研究、队伍建设动态研究以及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研究价值
关于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的研究,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课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研究的空白。目前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有关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的理论和著作甚少,本课题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课堂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生态三大方面中各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的整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改善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家校联动,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项优势与劣势,更好地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实现教育教学各级目标、高效状态。本课题巧妙地将《易经》的哲学理论精髓与swot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借助沙盘的直观呈现模式表现出来,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们能更好地分析现状、预知未来,同时又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有效的策略应对各种情况、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空间大,应用范围广,研究出的理论成果可以促进其他很多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层级的稳步、持续提升。
创新之处
通过经典哲学《易经》与swot分析方法及教育教学各具体要素相结合的动态式实践研究,我们将研究所得理论物化为实物,可以一目了然、直观有效地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借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轻易掌握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明确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源,找出相对应的策略。团队建设方面,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都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明确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管理团队、管理自我,整个团队会始终呈现向上发展的积极态势。教育生态形成方面,家长、教师、学生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家长、教师、学生会明确自身的机会与潜在的威胁,并有效将教育纲要与教育法规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创新、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总之,我们可以形成一套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体系,且将这套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体系拓展到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指导,牵动其他相关的项目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首先,通过资料文献法寻找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接着,通过行动研究法,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反思,提炼经验。然后,运用实践研究法总结与讨论对教学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团队建设过程中管理艺术、政治观点、组织协调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运用合作探究法对教育生态形成中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1、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法、教法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师生生命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方法、途径、和评价,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具针对性、系统性。
2、团队建设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法,对团队建设过程中管理艺术、政治观点、组织协调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寻找、归纳团队管理和班子管理的具体可行性方法和措施,探讨椭圆式管理方式,提高团队建设水平,使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更具科学性,更具发展的领导力。
3、教育生态形成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合作探究法,对教育生态形成中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促进教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使教育生态的持续发展更具系统性、和谐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运用“教育教学沙盘”对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后,我们明确了不同研究对象所包含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模式。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应用,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效应。通过“教育教学沙盘”来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加速了工作中问题和困难的查找与解决。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不仅仅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创新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其它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只要找到影响研究对象或领域的要素,就可利用沙盘、swot分析法和易经的哲学精髓对影响本研究对象或领域的要素进行整合和归纳,便能一目了然地看清研究对象或领域的优势和劣势、问题和策略,促进其可持续性地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1、提升教师教学视野的前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法、教法等各大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规律,使得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习方法偏差、教学方法偏差、教学环境偏差以及教学目标偏差等背离新课程标准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视野的前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2、提升学校团队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的必然发展。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只有团队建设搞好了,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会提高,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可以将团队建设分为团队管理和班子管理两个方面,从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队伍的整体建设出发,充分考虑团队建设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明确管理艺术、品德修养、政治观点、组织协调、教育理念、制度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规律。使团队建设更科学、更高效、更有的放矢。从而提升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全校师生整体的情感态度与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成为最终受益者。因此,提升学校团队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的必然发展。
3、教学生态形成的高效和实效是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全民素质的时代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是全民重视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子女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将教学生态形成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探讨其中的有机关系和发展方向,明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明确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方向、各个情境中的教育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真正把家长、社会的力量引导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正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梳理通畅,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最终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全民素质内涵得到提升。
复习准备――熟记框架
现如今政治考试的出题方式已不再是“运用某知识点进行分析”,而是变为“运用某课(某单元、某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要想准确回答问题,就必须熟记课本框架,了解设问内容。我们可以记忆目录,把每一课的题目都记下来,达到把书本合上也能“脑补”出课本整体框架的程度,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作答时自动联想相关知识点,精准作答。
基础通关――整理知识点
有了整体的框架,就需要对框架进行补充完善。政治科目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对课本内容进行记忆,就算是分析能力再强的学生,也离不开对课本内容的熟练运用。在我看来,整理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以《生活与哲学》为例,全书从第二单元开始向我们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通识内容,我们的考试内容就紧紧围绕着原理和方法论展开设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论都进行整理,对于重要的推理过程,比如“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可以进行归纳。个人认为自己整理过一遍后就会对知识点有一定的印象和理解,这也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
中级进阶――形象记忆
在备考后期,我的老师教了一种记忆方法,即把文字内容转换为图像内容。以《经济生活》为例,我们可以想象自己面前放有一个钱包,钱包里装有纸币、银行卡等物品,由此引申出纸币与货币、货币与商品、商品与价值、价值规律、消费与生产等一连串知识链,在我们已经对课本框架和知识内容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这样的记忆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串通知识点,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达到熟记知识的目的。
除了脑内的想象,我们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的联系具象化。我们在复习之前可以将复习内容列成提纲,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联系起来。依旧以《经济生活》为例,我们可以由货币联想到商品、价值规律等内容,再发散出去可以由价格变动、市场建设联想到政府职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等,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点与知识点、单元与单元的贯通,更能发展为课本之间的贯通。
高阶突破――试题训练
高三意味着做不完的题,我们要挑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专攻。
有了专攻目标还要有方法。我们的班长分享了一个笨拙但有效的方法――抄答案。比如《经济生活》模块的大题,我们可以去找近几年的大题,把答案抄上去,抄几套题目就能发现很多的答题模式、术语、时政热词以及新提法是可以套用在其他题目作答的,即使答题时没有思路也能够按照套路作答。
其他的内容同样也可以从参考答案中得到作答思路和技巧,只要我们在抄完答案后多进行总结反思,就能充分利用好题目和答案,让练习的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