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第1篇

[摘 要]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具有众多的共同性,并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可将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如此一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执着地深入探索数学。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探索数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更加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学科整合 语文资源 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62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以此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一学科整合理念说明,教师要有效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合理地尝试把相关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融合到数学学科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园内巧种“数”

古诗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朗朗上口的平仄韵律和短小精悍的篇幅彰显诗人偌大情怀与内涵的特点,备受学生喜爱。其实,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古诗的内容都涉及数学的相关知识。如果从知识迁移和有效建构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数学教材编排的特点,适度、巧妙地运用语文中相关古诗的架构和内容展开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一种古诗园里巧种“数”的效果。

1.在新课导入时借用古诗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借用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一古诗资源作为导入请学生背诵,不明真意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很快地背诵下来。然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所讲述的道理,学生会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给出这样的答案:“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因角度不同而不尽相同。”……

又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用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诗句导入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换“数”游戏:将用汉字表示的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并进行趣味朗读。富有语文气息的情境创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2.在数学练习中运用古诗

练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的提高,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我国的很多诗词都含有数字或与数字有关,如果教师把这些诗词引入数学练习中,能使学生在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成语土中活种“数”

1.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成语

例如,“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以“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激趣导入:“喜欢成语吗?”生:“喜欢。”张老师继续问道:“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意思吧。大家想说些什么呢?”然后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3+4=4+3,并提问:“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加数的位置相交换,它们的和不变。”……就这样,张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精巧别致且极富语文韵味的学习情境,不仅使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而且成就了一堂脍炙人口、余音绕梁的好课。

2.在数学练习中活用成语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我们常说‘一石二鸟’,那么,假如有a块石头,可以打下_______只鸟。俗语说‘一目十行’,那么看n次,能看_____行。”

又如,在教学“可能与一定”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可能会发生的是( ),一定会发生的是( )。”

A.水中捞月 B.拔苗助长

C.守株待兔 D.瓮中捉鳖

这两道练习题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为素材,巧妙地将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各个成语的意思,而且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它们与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儿歌地里妙植“数”

如何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在教学“四舍五入法”时,教师可以将其编成数学儿歌:“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白。”……从上述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唱数学儿歌的同时,很快地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在平日的数学课堂上,针对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儿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阅读素养;图书资源;小学语文;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089-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钱理群教授曾说:“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学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的底子。”作为华夏儿女,必须学好母语。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最有文学价值、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品味和能力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播撒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大阅读活动,综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其中走进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空间,利用社会公益图书馆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是既方便又快捷的阅读途径。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教学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

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学方法、阅读兴趣、学习任务等因素的制约,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工作,在增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在使学生都获得必需的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加学生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只依靠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指导学生科学阅读,唤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使他们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所以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学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把一些知识的获取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古诗时,笔者课前会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合学生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深厚的情况,笔者组织了读名著谈感悟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社会实践。万事开头难,笔者首先确定了“真善美”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通过广泛阅读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由结组,自主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图书阅读、写心得活动进行了一个多月,期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共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2本图书,找出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分享的乐趣。笔者还听说有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

两个月后上了阅读成果展示课。展示课上,学生让笔者大开眼界:一场以“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己,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展示了现代小学生的风采,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积淀阅读素养

小学生喜欢开展活动,喜欢在活动中接受新知。因此,笔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读书心得交流会,促进学生主动阅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笔者推荐系列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小故事大道理》《感恩生活回味一生》《英才是这样造就的》,以及《图说天下》系列丛书等。学生通过阅读后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收获颇丰。学生这样评价:“从书里获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让我们更爱看书,更了解了东西方文化。老师的这次活动设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体验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的快乐。”这次阅读活动很成功,得益于有益的图书资源和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自主去搜寻知识,他们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淀。

4 利用电子图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各种电子资源随手可得。小学生喜欢新生事物,尤其是对电子读物更是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电子图书资源优势,让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在家庭里,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阅读,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读;在外出时,指导学生留意公共场所的电子屏,上边有很多的知识可供学习,尤其是社会常识,那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和《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笔者提前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有机会可以游览黄山和人民大会堂,也可以在网上查阅有关黄山奇石的美景和人民大会堂的有关图片信息或者文本资料,把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视频下载下来,把那些精美的文字摘抄下来,上课时展示给全体同学。学生通过自己搜索、查阅、整理资料,课上展示、讲解,有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综合提高了实践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为把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为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丰富学生的阅读信息量,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通过广泛阅读,能自我提炼出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3篇

源于选题的问题及对策

“选择问题并为资源型学习策略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是资源型学习方案设计的第一步,基于资源型学习模式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在“选题”阶段有多种启动方式: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地自由选取主题;教师确定主题布置给学生;教师确立大主题,规定选题范围,学生基于大主题,在选题范围内选择子选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前两种选题方式都存在如下的问题:①教师选题的局限性:课堂中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的主题多与本学科知识相关,与其他学科或社会焦点、热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联不多,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②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地自由选取主题造成的问题:a.意义不明确,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b.选择的题目过大,实施过程半途而废;c.题目涉及的内容抽象、空泛,具体实施无从下手。d.凭主观臆断“选题”,不考虑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由教师确立主题,规定选题范围,学生在选题范围内选择子选题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因为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离开教师的有力指导和监控,或是任由学生“定制”课题,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目标完成。选题的对策:①给学生确立一个主题,是为了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盲目性。同时,教师确立的主题也必须注意到人文性与技术性相结合,避免将主题局限于本专业之内。②自主选题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行选择子选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教师应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③知识与技术的系统化。主题与问题的选择不仅要切合实际,也要充分考虑该选题对于本学科的知识、技术、技能等教学内容的覆盖程度、先后次序,兼顾各层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探究过程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工作中。

1.课前资源的筛选与准备。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对于特定内容的课与特定程度的学生而言,许多网络上的有用信息由于其无序性而变得不可信或不适用,盲目地浏览大量的网络信息,不但不能使学生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果不加考证、不认真研读,就拿来使用,其危害不仅在于使主题内容失去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缺少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因此,作为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前针对主题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资源的筛选与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2.学习过程步骤梳理。如果采用资源型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其整个过程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能牢牢把握住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同时也要让每位学生明确,在资源型学习过程中都包括哪些步骤、各步骤之间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教师应允许学生走弯路、犯错误;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适当的阶段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在展示最终成果的同时也应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学习过程,这也是其他学生得到启示的最好途径。

3.创设开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在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这些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尽量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4.加强双基教学,提供必要帮助。成功开展资源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对利用丰富学习资源探索学习持积极态度,这意味着学生的知识储备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教师所要求的各项活动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资源型学习模式之前,对学生实施接受学习是必要的。

5.注重学习过程,运用赏识评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计算机等相关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即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师生关系问题及策略

1.学习方式改变引发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能够掌握媒体资源,成为使用媒体资源的主人,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

第4篇

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对于数字化应用到教学实践的探索,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完成积累的,帮助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学中,教师还是课件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组织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近年来,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良好教学的效果。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途径。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写作激情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便利地设计作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形象生动的情境背后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尝试写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实时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优势和潜力。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已很难离开多媒体,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很便利的辅助作用,把它运用在作文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优化教学的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作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可以随时把作品中的情境还原到过去某一时空的环境中,可以很方便及时看到激情饮酒挥毫泼墨的李白,也可以随时与忧国忧民生活潦倒的杜甫接近,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作文教学情境,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三、科学指导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往往只强调多读、多写、多观察,从语言运用的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在长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宏观的教学指导,而忽略了微观的写作技巧的传授,其实这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建立真正意义及教学上的心灵沟通,说到底,阅读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克服阅读的盲目性、片面性。虽然指导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是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有益的升华和充实,尤其小学生读书,教师必须作好关于课外阅读的指导。阅读首先要选择好书读。作文课堂教学必须把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性和经验性东西讲清楚,尽量把提高写作能力的功夫放在课外阅读和观察思考上,强化平时每天写日记的锻炼。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选择最佳优秀读物,并且选择最佳时间实时指导阅读,尽量不把应该在课外下功夫的事放在有限的课堂中完成,也不要把课堂上应该讲解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不能让课外阅读成为辅料,应该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课文阅读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实时关注,勤于指导,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不可丢弃的习惯,同时能够收到有助于写作能力提高的良好效果。与课外阅读相比,课堂教学要起到引导和释疑的关键作用,是教师集中解决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一切问题的最佳时间。选择课外书籍主要依据应是:思想内容健康,艺术结构独特,描写语言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内容尽量与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范围内的作品,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好书的同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否则是不会收到理想效果的。

四、数字化时代要使教学资源更具时代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模式等新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越来越被广大的师生认识和接受。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课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工作等已很难离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数字化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五、结束语

第5篇

一、承载渐进性: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发展特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要认识到其作为载体的渐进性过程。数字化学习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是新事物,在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先抵触、再彷徨、最后逐渐接受三个阶段。而在每一阶段,教师的态度决定了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进程。

数字化学习初露端倪时,传统语文教学设施条件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一资金不足,基本设施跟不上,网络信息技术难与其整合,数字化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一线教师对其理解与认识处于朦胧状态,甚至懒于学习新的技能,不知如何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所有问题都改变不了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而各地蜂拥而起的探索性研究也加快了其整合的进程,促使语文教学的变革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接受二者整合的必然性,熟练地将数字化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承载双向性: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交互特性

数字化学习之于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性与灵活性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语文教材加粉笔、黑板,凭教师一张嘴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现在,数字化学习为语文教学变革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它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引入视听教学,有文、有图、有声、有表、有像,通过打开、关闭、拆散、组合、链接等方式,给人一种审美的立体感、形象感和色彩分明感。

同时,数字化学习下的语文课堂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网络兼容了更多的知识,课堂互动,师生随机交流对话,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知识的仓库”与灵活自由展示的平台。例如,在进行苏教版课文《祝福》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其创作背景、图片资料以及关于主题的一些看法,以“网络阅读”的形式,图文并茂,阅读感悟,发散思维,立体化展现出《祝福》的细节;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筛选网络上的有效资源,自由探讨封建礼教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带来的压迫和毒害。

在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进程中,教师还可以考虑如何使语文学习更加方便快捷而又全面。网络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生成或兼容“网络图书馆”或“网络知识库”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及时查找时文阅读,或查找一些相关资料,玩转数字化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时效。同时,数字化学习平台双向交互的特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反馈和评价,教师可借助网络虚拟空间的评价机制,及时有效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又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自主、自觉。

另外,在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师生应该避免其交互性产生的消极作用。一是要避免语文学习的网络知识“海量化”带来的主次不分,杂乱无章,以致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二是要避免数字化学习平台所呈现的直观形象,带给学生感性认识的片面性。三是要避免网络上不健康内容误导学生走入歧途。

三、载体共生性: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存在特性

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标志,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互动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全新的平台,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数字化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二者具有一定的共生性。数字化学习必须为师生所接受,促进语文学习的简约高效化,才能让数字化学习在语文教学的阵地上一展身手;而且,数字化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能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营造生动、形象、直观、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更展现出新课程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魅力。

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课堂教学中,在飘缈轻柔的音乐和文情并茂的朗诵中,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素淡、如诗如画的美景:“曲曲折折”的荷塘、“蓊蓊郁郁”的树、“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轻雾……让学生在对课文感知的基础上,与教师一起细细品味作者那在淡淡的喜悦中夹有淡淡的忧愁的复杂心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可以让他们在画与音的感染中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的复杂心情。

但课堂若仅停留在这一步,即便一般的多媒体也能将它呈现出来,这还没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学习的强大魅力。在本节课中,令人惊喜的场面出现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出了“在淡淡的喜悦中夹有淡淡的忧愁的复杂心情”的质疑点:“淡淡的喜悦”可以理解,但怎样能体现出那种“淡淡的忧愁”呢?其实,就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一系列背景材料供学生筛选,以辅助他们理解这一问题。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搜索自己需要的材料,并在线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字化平台的因人而异、参差共生的特点,弥补了一般课堂不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之处。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型特征要求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视野,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移动重点的普及和推动,使初中语文课程教改中的知识获取、传播、创造、存在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为社会语文生活的全新改变,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人为因素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初中语文的课程功能在以人为本为原则后,可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转型,此过程是个漫长而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新教改的推动显然是不能瞬时完成的。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大都从课本知识和大纲层面入手,关注初中语文语言技能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会人为的割裂初中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点的训练、分析、讲解为前提时,在以成绩作为评价方式的当前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更为支离破碎。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内容和体验均为碎片化的,故而很难整体提升语文素养。2、基于教学方式单一的核心素养难以成型。语文学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从整合视角来考察语文课程时,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脱离了语文文本核心价值,过度重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重视应用手法而忽视人文及学生真实语言体验的需求,在此两种情况的影响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及时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惯性引入辅助下,由于教学方式以练习、问答、分析、传授等为主,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生活割裂,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学习负担加剧。

二、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据构建学习者中心环境。初中语文教学为丰富教材内容,可通过构建符合课程需求的数字环境,来为学生提供教师所期望的数字资料。考虑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数字环境构建时,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无线网络能全部覆盖,每个学生均可使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搜集并获取资源,应用、思考、反馈、共享的智能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丰富课堂所需的影像、图像、文字等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大都为支持教师而设立的,教学内容基本围绕课程大纲来运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推广,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如借助“互联网+学科”的战略思维,完成初中语文学科与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设计、应用。这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以技术打通语文学习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辅助条件。2、明确教学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辅助自己沟通与交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力,建议在数字化环境下,关注学生语文核心价值和素养的融合要求,努力体现语文综合型和实践性特征,融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时,可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语文教材等的共同点作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说单元可结合课外阅读小说的内容,构建评小说、读小说、演小说以及写小说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可打破课堂空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下,建立基于全球链接的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基于社会结构来推动实践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完成生活和学习的无痕连接。比如组织学生使用“维基百科”,创建学校百科词条等,将生活与作文融合,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模式的辅助下,灵活运用电子词典和思维导图等,辅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进行互联网技术辅助下的语文自主交互学习。综上所述,文中以整合视野为前提,构建初中语文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学中心环境,在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主线下,探索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设立系统性的语文整合教学体系。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而言,可从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征和表现、水平等入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需求作为主线,以一定学习阶段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借此来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艳萍.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光的折射》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0):118-119.

[2]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110-114.

第7篇

一、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加阅读量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信息收集,发展语文思维和深化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兴趣、情感态度等,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他们必须扩展语文阅读量才能够深化语文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由于受到观念以及教学条件的制约,从而忽视了这一内容,学生也有机会能够自主选择语文阅读资料。在语文阅读当中有大量优秀篇章供学生阅读和借鉴,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学生阅读学习以及语文素养提升的优秀美文,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那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网络上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并且突破了语文课本的局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选择性阅读训练,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积累和审美能力。

当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广泛阅读的过程中,须要提高对语文篇章的品鉴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阅读和有利于提升语文素质的阅读材料,有效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形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学生能够不断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在良好的阅读体验当中,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营造学习情境突破重难点

就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而言,选文具有内涵丰富、文质兼美、时代和人文气息浓厚等特点,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借助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动画的内容,自然地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而提高语文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语文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尤其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能够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再现古诗描绘的画卷,将原本简短的语言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融入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诗,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情境,展示能够准确描绘这首诗的视频、图片,为学生营造出这样的情景: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夕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另外,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说明性质的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在深入地了解当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原有机械训练的方式改进成学生自主参与和积极探究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了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督促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自主收集和加工,在不断地重复训练过程中,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数字资源 小学语文 有效利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6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已介入到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农村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数字资源,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巧用数字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农村小学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同时,这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堂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利用数字资源,不仅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且,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此外,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去观察、思维、表达、畅想。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资助项目(即指配发的电脑和电视)引入教学,可使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活起来。这是因为多媒体资源数字具有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表现形式,可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上课之前,我利用电视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得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2.变静为动,让抽象形象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将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和一些学生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制成课件、视频等,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并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我们还可以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作为主旋律,从而可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二、活用数字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图文、音像并茂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但数字资源库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先感受美丽的秋天,并在教学中播放了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录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想象。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唤起了学生美好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大自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恰当适时播放: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丽的秋天。在音乐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品悟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一说、写一写,使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大自然。又如,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课文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带他们去看一场焰火表演,同时动画显示放焰火的场面。学生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焰火,都兴致盎然。我及时问他们焰火好看吗?那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都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朵朵花;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条飞龙……此时此刻,我揭示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我又通过投影显示其他焰火的样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焰火像什么?通过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不但课文描绘的内容在媒体里得到了直观呈现,而且利用媒体我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的想象也在媒体中得到直观显现。学生透过媒体,感悟到了语言的形象美。整堂课中,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

三、勤用数字资源,有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相应的语文知识基础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但是由于受地域、教育经费、体制、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工作环境差,经费紧张,人员十分紧缺,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随着国家对西部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这就需要每位农村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利用休息和闲暇时间通过勤奋学习,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数字资源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能力和研究课标、解读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以及有效利用多媒体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库不仅向农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让广大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从数字资源库中上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参照优秀课时教案、课例等备课、上课,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库学习全国一线教育专家的培训讲座及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从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自己进行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从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给他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它不仅调动了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调动了当地教师,给当地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边远地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 e学习 语文 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10-01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全新环境。教育同样也在数字化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改革。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学习素材及学习平台等进入校园,为数字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数字化及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

一、e学习简介

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个人电子终端,系统平台是数字化的学与教。它借助电子书包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进行优化。

二、e学习的优势

1. 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字化的语文学习环境,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本和教师的口中了解到知识体系,但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个人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一课时,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的江南冬景的图片、自己冬季游览江南的照片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的好奇心。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规划,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赖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计划性的养成。

2. e学习的延伸性

首先,e学习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其次,e学习为学生的重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对课程知识难点和重点的一次性教学;再次,数字化的教学能够随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回放。

3. e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交流的对象和方式,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也可以与教师合作,还可以与计算机进行合作,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了传统课堂上的羞涩与顾虑。学生在与同学、教师进行合作的同时还可以与社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学生的社会学习。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将全球的各个国家连成了一体,形成了知识的共享,因此,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手段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运用e学习进行语文教学的措施

1.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教师和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从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正确的知识。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加工处理。其次,要对这些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估,接受其中的有效信息,摒弃无效的、不准确的信息。

2.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旧的教学和学习思想,充分运用e学习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还在课堂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太多的分析将优美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虽然应试教育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数字化学习与教学却被淡化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理解新课改,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训练。

学生也要改变以前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学会自我计划与管理。e学习使学生不再被学习的空间所局限,除了课堂以外,学生可以运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还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另外,学生不能像传统的学习方式那样被动式的接受,自己要多研究,多探索。

3. 整合e学习资源

第一,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整合成一个e学习系统。这些教材必须在保持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体现出信息化的特点。这些是给学生提供的素材,而不是限制学生视野的提纲。第二,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专题学习网站是其中之一。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网上学习。另外,在整合e学习资源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视频、图片等形式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能直接将教师的想象结果展现出来,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e学习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运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还对语文课堂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将e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建勇.数字化学习之路漫步——信息化教育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2] 谭可冶.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第10篇

一、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具有内容广泛、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各科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其优势,通过其自身的优势与人机交互的作用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前景。

1.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查阅教科书与教辅书备课,课堂上对于课文的讲授局限于文章的相关内容,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中心思想这几个方面,因此学生学到的是有限的教学内容,视野是比较狭窄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则可以使教学内容大为扩充,不仅可以教学本课内容,还可以扩展到相关的文章与著作,通过本课的教学点连成线,线构成面,最终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更多的内容。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遍插茱萸少一人”所体现的思念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将王维的一些诗展示出来与此做纵向对比,或者搜集展示一些同样聊表思念的诗词做横向对比,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的学习空间。

2.激发了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有其内在的优势,但仅凭一本书、一张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难度很大。而信息技术则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图片、音频、视频等动态信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枯燥的不足。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创设仿真情景,使用语言很难描述或无法表述的问题形象、生动、直观、简单,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加以展示,截取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桥段放映给学生看,学生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学习《草船借箭》时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的情景,从而有利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学习。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特殊标记,多做一些相关的课件,添加相关的声像图文资源,重点讲述,予以强调。学生通过直观的课件与资源和重复、强调的突出展示,可以加深印象,更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

由上文可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十分必要,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为此,笔者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的几点体会与同仁共享,希望可以对诸位同仁有所帮助。

1.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人们的要求很高,要求人们要具有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去渗透对学生信息文化的培养,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与数字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消化与吸收。比如,学习人教版语文《猴王出世》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讲述一下《西游记》的情节,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课下通过上网来搜集西游记的人物、情节,搜集并观看一些卡通或者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以及《西游记》的读后感,并写下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如此一来,一个简单的《猴王出世》牵扯出了《西游记》,又牵扯出了读后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发语文数字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拓展学生课外交流空间

语文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学科,不仅仅限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学习,即便是在课外,也是处处具有语文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与交流,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沟通,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互动。比如,在写作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将文章发表在“人人通.云教育门户网站”班级互动学习网络空间上,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学生的作文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点评,还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激发了写作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老师与同学的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3.突破其缺陷,扬长避短

信息技术是时展的趋势,是具有很多优势的教学辅助手段,然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毫无缺陷的,比如,课内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师与机器的互动大于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容易变得花哨(华而不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动摇,学生学习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缺陷虽然客观存在,但都是可以避免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同时关注课堂上的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其缺陷与不足,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我们不能把做课件当成是备课,因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而做课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为一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容易忽略与学生的互动,会导致无法更好地获得教学反馈。总之,语文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免其不足。

四、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教学效率 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切实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前提。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如图书资源、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二、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符合需要的资源库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 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同“有车无货”。学校资源库建设必须采用开放的、相对统一而又反映学校特色的标准,以整合知识化内容为核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离散信息,尽量做到素材的标准化,适用于不同软件的使用。各类素材应该具备体积小、可移植性强的特点,以利于网上传播,注重交互性与可操作性,适合开展实时的互动教学。素材库应方便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的数字环境下使用。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可以与各地的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

(一)利用数字化资源库进行情景探究学习。

如:利用互联网搜集积累知识信息资源。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了,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在教学中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

(二)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究性的学习。

对于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提供具有交互式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这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用得比较多。

(三)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区,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如到论坛参加讨论,现在,很多网站都开设了面向学生的讨论区。学生登录到这些网站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文章。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视野更开阔了,习作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学生站在大屏幕前配说解说词,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第12篇

数学化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应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希望由此可以改变小学语文灌输式教育的格局。

关键词:

数字化资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数字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应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的必要性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相当于将小学语文课堂放置到更加大的数据资源库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小学生知识框架结构,继而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迎来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格局。详细来讲,数字化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而言,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素材,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利用,这对于课堂内容的优化设计而言,是相当有价值的;其二,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方式而言,数字化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融入到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由此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其三,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符合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课堂在更加理想的情境中开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而言,是本有帮助意义的;其四,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可以使得小学生接触到更加多的内容,无论是当前前沿的科技,还是经典名著,乃至是社会热点,都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中去,而这对于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从上述几个角度来看,实现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并非是简单的相加的问题,其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由此明确实际课堂创新的方案,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高效性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小组学习采取“一、二、三、”的操作模式进行管理。“一”指一张任务单,它需要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出发,学生依据任务单单上的内容,依次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二”是指知识双向的交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看法给予意见或建议,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三”是指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步骤。有了前面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个阶段的基本形式为:将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汇报预习情况,进行展示交流。多开展一些互动的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从互动学习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达成新的目标。反馈这一个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前期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测试。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组低19课程《乌鸦喝水》课程教学为例,此课程可以以多媒体的辅助,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手法,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身穿黑袍子,长了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去猜测,这个动物是什么动物,由此引入到此次课程;带领不同小组进行此次课程生字的学习,熟悉其读音,要求小组成员跟着朗读声音来学习和模仿,接着在PPT上展示下列的图片,要求各个小组找出图片里面的汉字,并且能够准确读出来,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最多的汉字,并且读出最多的词汇。接着,以动漫视频展示的方式,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整个故事,看看哪个小组的演绎最好。最后对于每个环节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归纳,找到缺陷和不足,去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2.分层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操作策略,根据学生的类型和接受能力来分类,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要求也不一样,以及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这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小学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合理地将语文知识结合到生活中。第三层次为提高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前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由于每个班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以人教二年级第七组34课程《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不同,此时就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在给予学生布置在线测试任务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其题目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类型,以熟悉此次课程内容和文章中的生僻词汇为主导的题目;发展类型,主要以文章中新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应用为主导的题目;开放类型,给予学生布置想象类型的题目:以小蝌蚪长大了为题,进行小故事编写等。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好不同学生的分流,保证其拿到的题目是符合其学习特点的,由此才能够展现出信息技术服务于分层教学的效益。

3.自主学习探究法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依托一个平台,激活两个作用,,提升三种能力。围绕一个中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一个平台是指,学校开发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考虑到各个关键因素,依托这个平台来有效结合。激活两个作用是动力,这两个作用分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能够相互关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使教学模式得到改革。提升三种能力是目标定位,这三种能力分别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这三种能力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得到提高,是达到模式的基本标准。以人教版语文课程《丑小鸭》教学为例,其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去看待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此次课程教学可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开展:利用信息资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阐述丑小鸭的苦恼,并且丑小鸭可以向小学生们求救:请问,我为什么是这样子?你觉得我丑吗?我的兄弟姐妹们为什么都不一样?在这样第一人称的故事情境中,小学生的同情心会被激发,进而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跟随着问题不断去探究的时候,课文的内容也渐渐被学生所掌握,由此就可以保证实际课程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变,教学效益更加理想,教学互动效果也更加明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的价值,积极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去,实现自身教学技巧的不断总结和归纳,而这些对于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会得以不断展现,由此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赛.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98.

[3]宋盈盈.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2014.

[4]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No.62719:61-62.

第13篇

初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1.有效丰富学生眼界,加强记忆。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问,还是一门知识汲取的教材,内容涉猎范围极其广泛,单纯依靠简单的课本讲解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或疑问,信息技术正好弥补了语文教学这一缺陷,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而且大大丰富课堂内容,教学画面立体而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应用,它能把抽象的事物通过仿真、模拟的手段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都得到有效刺激,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轻学习负担。这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大大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难度,使得老师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很好的把握重点,抽丝剥茧,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现手段

1.搭建校园网络平台。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许多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些资源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还能把校园相关内部资源加以输入,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素材。网络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版块,内容涵盖课本难点、课本重点、复习要点以及预习目标等,通过此平台,学生可搜索到诸多内容,丰富的资源成功的构架了一副立体交叉式的网络学习途径,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能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效果显著。老师应对网络平台进行适时的关注,及时了解平台的动向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实际合理对平台做出改进。

2.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新的规定,规定指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0万字,而实际上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此水平。学生无论是在兴趣还是在意识上,都有待提高。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班级电子图书馆,在进行新内容教学之前,事先布置预习任务,此任务可在电子图书馆中设置,学生利用账号进行登录查看,海量的资料能瞬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的内容,同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对电子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积极评价和发言,在探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电子图书馆不仅能带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还能有效扩展老师的教学资源,意义重大。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题专项讨论。初中语文课本涵盖信息量颇大,对于老师的讲解,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利用这一话题,建立相关网络平台,专门用于课题讨论。对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探讨形成专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各抒己见,或从自身观点出发,或从课本内容出发,或从语文某一基调出发,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分析,经过这样一轮分析,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语文学习的技巧。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从大局把握整体态势,尽力保证学生最终达成统一看法,这样即可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还能提高共同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4.对课程实施有效的导入。初中语文教材日益丰富,很多环节适合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的合理应用能帮助课堂建立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能看到更为生动、更为形象的语文内容,对学生的理解以及朗读至关重要。举例《最后一课》教学,老师可运用多媒体对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进行播放,视觉的冲击能很好地展现北京申奥成功后国人的激动以及奥运会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立体式的画面让学生很快能找到意境,走进去,然后深深体会这一课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学生探讨爱国主义,甚至可以以爱国主义为题材,让学生提出多方面的案例或感想。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解,对课文进行系统划分,着眼于内容与脉络,合理清晰地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背景、中心思想等。立体的感受能更大地触动学生的思维,带着感觉学习已成为眼下必须考虑的教学模式。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注意的要点

1.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信息技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中心主旨,因此不可对其过度依赖。老师为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的思维和教学习惯对学生接收信息的效率有着很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保证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利用多媒体、电脑等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使他们形成个体化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牢记实用性原则。信息技术除了具有立体化的教学效果之外,还具有分散人心的特点,课堂上的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应用应以实用性为前提,老师在制作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时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分追求音效以及排班的重要性,往往导致避重就轻,这样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课件的制作应以新颖和逻辑性为要点,以老师为主导,教学中,老师适当引领学生对课件进行穿插交互式理解,单纯依靠多媒体或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容易出现学生学习方向分散以及教学不集中的结果。因此实用性原则在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不可或缺。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日渐完善会不断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人性化,初中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时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在实际的运用中,学校和老师应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准,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策略,力争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数字校园,2011,(12).

[2]李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教学科学,2012(1).

第1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谈一些思考。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以生动直观的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g,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教师大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重大的意义。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逐渐完善

1.校园网硬件设施的改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农村学校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不断改善。教育局域网、校校通、校园网、班班通的建设,“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等,为学校教师大胆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技术保障。

2.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表,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偏远的教学点都用上了数字资源全覆盖。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的方法,更学会了如何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近年来,不少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纷纷走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行列,他们的到来给学校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老教师带来了很大帮助,老教师乐于学,青年教师也乐于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老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加之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计算机,他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掌握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使用数字录音、录像设备进行创作,使用flash制作动画等;或者将已有资源进行二次改造,还能使用photoshop、premiere等各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对资源进行改造。有的学校还将资源批量入库,整理成可供检索的系统,构建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化开放平台,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是妙不可言。综上所述,整合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是解决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借助于科技手段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是将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演变成“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一块屏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不能老挂在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在课堂上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过度频繁的操作教学软件,则会把原本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交流”,这样不仅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而且学生也无法静心去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那就适得其反了。

第15篇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大学语文教师。他们也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进度,是开展教学计划的重要实施者。教师教学经验的多少、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大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学来讲,师资人员水平如何是非常重要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大大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档案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关联到很多的文档资料,例如:(1)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教委传达的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计划、语文教学课程安排、语文教学规范以及语文指导要求等等内容;(2)语文课堂上的相关档案资料,包括课程计划表、考试安排计划、教学任务工作量、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等等相关内容;(3)大学语文教研方面资料,包括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总结与安排、课堂考核结果总结、教学成果总结等等内容;(4)大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相关资料,包括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学生完成的文学作品、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记录等等内容。这种学生档案的建立能够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地位,在这个体系中,教师、学生以及外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自我记录和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正、如何取长补短。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学生的成长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缓慢的积累过程。学生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如何取长补短,如何避免错误,怎样才能保持永远向上的学习态度,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这才是建立学生档案评价的最终目的。

二、建立语文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

作为大学教学档案的重要构成元素,语文教学档案不仅能够将大学真实的教学质量客观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大学的教学管理质量以及语文教学科研情况、语文师资力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是对大学语文和大学教学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考核资料。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化技术走向了各个领域,教学领域也毫无例外地与信息技术融合,这给教学档案的管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大学教学改革进程的加速和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档案资料的数据量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要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抛开传统的人工记录和人工检索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地对大学语文教学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检索和查询工作,极大地提高大学语文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彻底的革新和模式方面的创新,从而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当前教学工作者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举例说明:对大学语文教学档案中的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学习成绩记录等数据分多次、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结果保证客观性、综合性以及多主体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发展需求,区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激发不同个体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激情,并且研究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得大学语文教学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多次和多层次的评价模式?这是因为学生应该有修正的机会,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尊严和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错误要养成及时修正的习惯,不能凭借一次的结果就下最终定论,否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多次的以及多层次的评价能够真正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如果是课堂的即兴问答、课堂作业抽查以及课堂小活动等等资料,可以使用即时评价的方法;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时间较长,需要花费精力去收集资料、去社会体验的作业则可以采用延时评价。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充足的时间内让学生作出符合自己要求以及满足教学要求的作业,并将其记录在教学档案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长久耐心,而且还提升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还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解决问题。这是检测学生能否真正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有效手段。这些评价方式是不固定的,可以是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几句话的形式,所有这些都可以放到评价教学档案中去。

三、语文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议

现在很多大学的语文教学档案建设都面临着信息化问题,这也是档案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档案大都是以纸质版本的资料建设为主,语文教师在查找、比对、交流等环节工作量大,细节数据更新困难,在查找时劳动强度较大,想要查询某一细节资料难度也很大。此外,纸质教学档案随着日积月累占有的空间也是巨大的。随着数字化信息的融入,档案建设的难点有所改善,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困难。例如,信息化的融入使得信息录入、查询、更新等过程都简便了许多,而且不会再占用巨大的空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大学语文教学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就是当前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大学档案建设由纸质档案转变为无纸化档案,也就是转变为数字化档案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一些具体建议。第一,语文档案建议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档案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提供给用户相关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无线网络或者范围更广的网络对全校的师生进行档案资源的和共享,同时也可以针对校外的学生或者其他大学的用户教学档案提供信息服务。例如:通过专项网页的设立,教师之间、教师同学生之间可以以此为媒介进行沟通,也可以将资源上传到网页上进行资源共享,这样逐渐建立起适合大学教学实际情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必要途径之一。第二,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档案建设能够帮助学生的语文档案实行多主体评价,保证实现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公正化与全面化。课堂学生学习档案的多主体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家长同子女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型的循环系统。大家都能够互相监督、互相批评、自我批评,并积极地参加互动。信息数字化恰恰给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由于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这些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良好的帮助。语文教学档案中学生学习档案的多主体评价按照评价内容与标准,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的评价指标不同。例如大学语文教师的评价是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加强参考学习和自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开放互动的语文教学档案,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也是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个体的尊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信息化档案建设能够将语文学习资源实现大范围的共享。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大学教学也是毫无例外的。新大纲的规定,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都使得信息化的教学档案建设成为必然,并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和教学提供保障。语文教师的教学档案共享的实现,使得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不再是个人的经验。教学团队之间、教学资源之间都可以实现快速便利的共享,甚至可以构建一个电子形式的教学档案资料库,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语文教学档案网络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师生通过分享,达到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借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之间学习经验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课下交流空间,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