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学的经济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转型目标 横向的制度安排 纵向的制度安排 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4―0066―06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研究在逻辑上应该包括转型路径研究和转型目标研究两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研究的主体集中于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这一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明显而巨大的:一方面,学术界在某种意义上放弃了探索可以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类型并列的中国型市场经济的可能性,其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没有得到全面的论证,中国实践的理论意义被矮化;另一方面,忽视对转型目标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屏蔽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的潜在方案。
一、转型目标:被忽视的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热烈关注,而近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一热潮继续升温。在这些研究之中,外国观察家关于“北京共识”的研究由于将中国的经验赋予与“华盛顿共识”对立的地位而备受重视。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关于中国改革的新一轮研究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我国经济改革的主流论述在实际内容上并没有本质差别。首先,两者都将渐进主义和试验主义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两者都将转型路径而不是转型目标作为研究的重点。所谓转型路径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途径和方法,而转型目标则指过渡完成之后出现的经济模式的形态和性质。很明显,转型路径和转型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两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一方面,路径依赖导致转型路径影响转型经济的形态和性质;另一方面,对转型目标的设计也必然影响对转型路径的选择。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尽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明显存在不同的模式,在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献之中却基本不存在对转型目标问题的深入讨论。
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把握有关。第一,传统的表述主要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等方面来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这样的界定是从市场机制的地位和企业制度的形态;以及国有经济的强弱和宏观调控的有无等两组因素来突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内涵。从市场机制和企业制度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主流,有意或无意地将美国型市场经济和美国型企业制度等同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唯一形式。因此,我们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基本是在以美国型市场经济为唯一参照物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这样的认识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市场经济的部分基本没有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研究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只能体现在国有经济和宏观调控之中。但是,宏观调控和国有经济广泛地存在于先进工业国,其地位和强弱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进一步地,在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中,国有经济更多地作为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存在,并没有明显地对国民经济的其他所有制成分的制度建设发挥示范作用,这些因素能在多大程度上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的特色也仍有疑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社会主义部分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有下降的危险。第二,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是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混合经济体制论的痕迹。但是,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表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活动才是区分主要市场经济类型的基础。第三,这样的界定在破除计划和市场不能共存的认识的同时,也间接地否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经济计划和国有经济之外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以及这种因素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体现“市场经济”因素的性质和形态的可能性。
以上原因导致我国的学术界无意亦无力分析转型目标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转型路径研究。客观地说,在经济转型的初期,与走向何种市场经济即本文所说的转型目标问题相比,选择何种转型路径以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更为紧迫的课题。但是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地位已经确立、调整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要性上升、制度经济学的进展和世界经济的演变表明,美国型市场经济并非唯一有效且完美无缺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对转型目标,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正在上升。长期忽视对转型目标的研究,这不但有使中国的实践成为对美国型市场经济的无声复制的危险,而且限制了我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思路。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存在显在的和潜在的两个侧面。在现阶段,宏观调控和国有经济无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主要载体。但是,这样的含义更多的是显在的,并没有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全部内容。
二、交易形态与创新活动:市场经济的类型学分析基础
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取得的进展,集中地体现在比较制度分析学派关于美日经济体系和美日企业行为的比较研究之中。相对而言,典型的美国企业(A企业)在劳动市场、制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更多的是短期的、交易对象往往是流动的;而典型的日本企业(J企业)在上述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更多的是长期的、交易对象往往是相对固定的。青木昌彦指出企业在上述三种市场中形成的交易惯例之间具有互补性,并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对这些“风格化事实”进行整理。他认为A企业的信息结构更多的是垂直型的,而J企业的信息结构更多的是水平型的。青木昌彦证明两种信息结构都可能达到最优。图1所示的这一分析视角为市场经济的类型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之后,管理学家持续地对典型的美国和日本的企业行为进行比较。以基于产品建构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为依据,通过将产品建构的概念一产品结构(或工序)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引入组织理论,这些学者认为,在产品建构具 有模块型特征的产业(IT、软件、生物制药、金融等)之中,模块型的组织原则更易于促进竞争力的形成,而在产品建构具有集成型特征的产业(汽车、摩托、高级家电等)之中,集成型的组织原则有助于竞争力的形成。换言之,如表1所示,产品建构和组织建构之间的匹配关系是企业竞争力和创新活动的源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集成型和模块型的组织原则高度接近比较制度分析学派所说的理念型意义上的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组织形态。至此,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分析获得了具有实证基础的支持。必须提及的是,尽管理念型意义上的美日企业的实践更接近模块型和集成型的组织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日企业所形成的组织形态已经达到极致而无法赶超。
欧美学者从制度互补性角度所进行的分析也值得关注。豪尔和索斯吉斯认为,市场经济可以分为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型市场经济两种,英美是前者的代表,而德日是后者的典型。习前者的特点是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协调,而后者的特点是由制度对经济进行协调。类似地,阿玛布从产品市场的竞争形态、劳资关系、金融体系、社会保障和教育等五个制度领域出发,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将市场经济区分为市场基础型、亚洲型、欧陆型、社会民主主义型和地中海型五类,其中的市场基础型和亚洲型的代表分别是美国和日本。在研究方法方面,豪尔和索斯吉斯的研究尽管属于政治学领域,但是其研究团队将企业作为分析的焦点。他们在其著作的日文版序言中指出,德日的区别在于德国经济中的协调机制主要以产业为中心而存在,而日本经济中的协调机制主要以企业为中心而存在。如果用更为通用的术语来表述,那么可以认为德国是法团主义,而日本则是企业层面的法团主义。类似地,阿玛布在其著作的日文版序言中不但直接承认青木昌彦的研究对其有重要影响而且将科技与产业特征这一与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变量作为分析的主要因变量。因此,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领域的这两项最新的重要研究不但在主要研究工具(制度互补性)和主要分析方向(企业)方面与比较制度分析学派具有明显的共同点,而且其对市场经济所进行的类型化也基本上是对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美日比较的扩充和细化,没有明显超出前者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说,在现阶段,以比较制度分析和基于产品建构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类型学仍然是我们思考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时最有理论价值的参考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经济的类型学最终指向是企业层面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就是说,创新的形态和性质正在成为区分市场经济类型的核心变量。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可以表述如下:从制度经济学的传统出发,以创新活动为中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进行体系化的整理。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和现实选择
在第二节的语境之下,分析作为转型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时,我们将遇到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市场经济的部分是否可能在逻辑上不同于美国型和日本型市场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社会主义的部分,是否可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市场经济的部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出一种和第二节所讨论的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的主流研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相容的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第二节提及的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的主流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没有将所有的交易形式统一到一个分析框架之内。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包括比较制度分析在内的广义的制度经济学均将交易视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这一思路明显来自旧制度经济学。但这些研究涉及的金融、制品和劳动力市场中的交易不是旧制度经济学家所列举的交易形态的全部。如表2所示,康芒斯认为交易可以分为交涉型交易、管理型交易和配给型交易。交涉型交易的典型是产品市场中的买卖行为,管理型交易的典型是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而配给型交易的典型则是判决和政策。另外,新旧制度派学都没有把自然资源和土地市场纳入分析框架。第二,与上一个问题相关,这些研究者将交易形态的形成视为自发的,忽视了政策和法律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从康芒斯对交易的定义出发,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发现配给型交易必然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型交易和企业之间的交涉型交易的形态和性质产生影响。
将康芒斯提示的交易类型和资源、土地市场中的交易统合进第二讨论的主流分析框架之后,我们可以获得如图3所示的新的分析框架。
从图3所示的分析框架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转型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在以下方面获得清晰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第一,在资本主义国家之中,交易形态主要是市场进化的结果。而在我国,交易形态的形成可能是市场进化和政府介入双重影响的结果。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可能存在于资源和土地市场的交易之中。在我国,由于资源和土地为国家所有,所以政府可以主导这一市场之中的交易形态并影响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分配。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对金融、制品和劳动力市场中的交易施加影响来获得对宏观经济的控制或实现对所得分配的调整。第四,依据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在具有不同技术特征的产业群之中,更有助于竞争优势的形成的组织原则和交易形态各有不同。不同的先进工业国中往往存在处于主导地位的组织原则和交易形态,其结果是这些国家往往只在同一类产业中发展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地域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有可能分别在集成型产业和模块型产业中都发展出与之匹配的组织惯例和交易形态并在这两类产业中都形成竞争力。第五,不同的产业群要求不同的组织原则和交易形态与该产业的技术特征相匹配,而我国有可能形成国有经济致力于发展更需要长期稳定的交易环境的集成型产业,而民营经济在模块型产业占据优势的格局。随着民营经济向集成型产业扩展,有可能出现民营企业在研发人员的雇佣形态和某些关键性企业间关系方面引进国有企业的比较长期而稳定的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的可能。换言之,在长期内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在特定领域向民营经济输出组织原则和制度安排的可能。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我们可以从生产和分配、横向制度安排和纵向制度安排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进行分类。本文对横向的和纵向的制度安排的定义借鉴了康芒斯对交易形态的区分。所谓纵向制度安排指与配给型交易有关的制度安排,其典型是政府通过法律或政策自上而下的主导的制度安排,而横向制度安排指与交涉型交易和管理型交易有关的制度安排。
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经济学 术语 翻译策略 教科书
一、引言
1.经济学术语的概念界定。随着世界不断向前发展,关于经济学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就当前来看,大多数国家普遍对经济学的理解主要是基于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48年在《经济学》一书中所给的定义,即经济学是一种用来研究人和社会选择的科学,并在将来把商品分配给各类成员的一种科学。根据该定义,我们发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进行利用,同时研究分配和消费的科学。
2. 经济学术语的主要特点。 经济学术语除有专业性、单义性这些术语通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专名命名。经济学首先是源自于西方,然后从西方引入我国的,所以大多数经济学的教科书采用的仍然是西方经济学教材汉译本。而中国的大多数译本仍然是以西方作品中国化为根本的发展途径,所以作品大多数是改编而成的。考虑到很多经济学概念都是通过西方学者提出的,所以相关术语在进行翻译时,很可能就是直接使用提出者的名字进行命名。
(2)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主要是指词语的意义的互相矛盾、互相对立,也就是在词语的表达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在经济学中,经常会使用一组矛盾、对立的事物或对立的行为来表达相应的经济关系,所以术语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比如:law of demand(需求定理)与law of supply(供给定理)、explicit cost(显性成本)与implicit cost(隐性成本)、loses of exporting countries(出口国损失)与loses of importing countries(进口国损失),这些术语意思都相反或相对。
(3)系列性。一个新词进入经济学术语之后,发生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些列与该中心词相关的词。如marginal(边际)一产生,带出了一系列经济学术语,Marginal benefit(边际利益)、marginal changes(边际变动)、marginal cost curve(边际成本曲线)、marginal product(边际产量)。
二、不规范现象归类分析
1.字面翻译。经济学术语不同于普通的词语的翻译,它们总是经济学领域中的许多概念的称谓。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考虑到词语的真正含义,而是根据词典的表面意思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就会出现错译。如lump-sum tax,曼昆中译本译为“定额税”,萨缪尔斯中译本译为“一次性总付税收”。 income distribution,曼昆中译本译为“收入分配”、而萨缪尔斯中译本译为“收入分布”。而具体地,可以根据文本来定,例如下面的实例:
Suppose the government imposes a tax of $4,000 on everyone. That is, everyone owes the same amount, regardless of earnings or any actions that a person might take. Such a tax is called a lump-sum tax.
可以翻译成:假如政府向每个人征收4 000美元税。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收入多少,也无论每个人将要采取怎样的行为,每个人都要交纳等量的税。所以把这种税称为定额税(lump-sum tax)。
2.选词不严谨。术语和概念唇齿相依,在科学研究中很多术语都是由概念而来,反过来术语又用在传播科学。有时,译者理解原文意思,但在选择译词时,没有斟酌词语的细微差别,从而导致译名不准确。如:rent control, 分别翻译成“租金控制”与“租金管制”;medicaid分别翻译成“医疗援助”与“医疗补助”。
3.语言欠简练。翻译科学术语,不仅要从科学概念体系出发,又要采用精炼的语言来描述,达到简单明了的目的。术语翻译时,要对语言进行锤炼,从而保证术语译名简洁。然而在经典教科书汉译本中还是会出现不简洁现象。
三、经济学术语汉译名不规范的原因
1.译者缺乏术语意识。术语意识是以对术语的性质与功能的认识而形成的严谨、科学地对待本专业术语,小心慎重地对待其他专业术语的自觉性。如果术语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不够了解,就很难可能会对术语产生一种严谨甚至敬畏的科学态度,而取而代之的是草率、随意。具备术语意识,才有可能去遵守术语翻译的相关规范,再依据术语定名规则翻译。
2.译者缺乏经济学知识。每一次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要定义一个新术语来表达这一概念,经济学是一门有较强的专业性的学科,如果只是知道语言知识,而缺乏经济学知识,往往很难准确地进行翻译。例如:business cycle有些经济学教科书译成“商业循环”,这是根据普通词语字面意思来翻译的,在微观经济学著作中显然是不准确的。在经济学中,business cycle应该译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指商业活动的循环进行,要准确翻译该词,就要全面了解经济学的概念。
3.译者缺乏严谨态度。经济学家考虑到教科书的特殊性,通常会通过例子、定义、图标等各种方式来说明术语的含义。译者翻译时,结合上下文通常可以理解术语含义,但在选择词义时,没有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而造成选词不当的问题。
四、经济学术语的汉译有效性策略
1.专名命名法。经济学中很多术语的译名直接以概念创造者的名字命名。在翻译时,笔者也直接使用经济学家姓名作为术语译名的一部分。举例如下:
Pigouvian subsidy 庇古补贴
1a. A Pigouvian subsidy is a payment designed to encourage activities that yield external benefits. (Krugman 2010)
1b. 庇古补贴是用来鼓励产出外部效益行为的支付补偿。
分析:庇古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词典中收录的以庇古命名的术语分别有“庇古税”、“庇古均衡”、“庇古效应”。在翻译此新术语时,也以该经济学家名字命名,翻译成“庇古行为”。
2.习惯表达法。术语翻译过程中,词语表达尽量选择符合交际语言习惯的词。举例如下:
depository bank 储蓄银行
2a. The Glass-Steagall Act of 1933 separated banks into two categories, commercial banks, depository banks that accepted deposits and were covered by deposit insurance. (Krugman 2010)
2b.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分成两类: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储蓄银行接收存款,并购买储蓄保险。
分析:翻译成“存款银行”,意思也清楚,但不符合日常语言表达习惯,所以译成储蓄银行。
3.逆序翻译法。中文与英文尽管在语序上有所不同,中文通常将修饰语置于中心词前面。而英文,当修饰语较长时,就会把一部分修饰语变成介词短语、不定式置于中心词后面。就算英语修饰语全部前置,有时还要对其进行重新排列,符合中文的习惯。
4.类比借用法。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新概念通常使用日常词语表达,且部分词语在其它的领域还有类似的意义。这时,可以采用类比借用的方法来命名,由此得出的术语易于传播,且不失专业性的特点。
5.信息补偿法。“翻译是指在接受语再现原语信息并实现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所以翻译主要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实现源语功能。术语翻译的信息补偿是指术语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识的运用某些译语手段或符合译语规范或规约的其他语言手段补偿损失信息,将信息的损失最小化。在简短的术语中,尽量地把术语的含义表达出来。举例如下:
the arc method 弧段正切法
3a. The Arc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Slope An arc of a curve is some piece or segment of that curve. For example, panel (a) of Figure 2A-4 shows an arc consisting of the segment of the curve between points A and B. To calculate the slope along a nonlinear curve using the arc method, you draw a straight line between the two end-points of the arc. The slope of that straight line is a measure of the average slope of the curve between those two end-points.
3b. 弧段正切法测斜率 弧段就是曲线上一部分或一段。比如:图2A-4中(a)板块显示的弧段是由曲线A点与B点之间的部分组成。沿着曲线使用弧段正切法测量斜率,可以在弧段的端点画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是就是两端点之间曲线的平均斜率。
五、结束语
关于经济类术语的翻译,我们仅仅要掌握好翻译的通用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对储备大量的经济学术语和尽可能地学习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只有了解了经济学知识以后,我们才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的英文知识,翻译出更加精准的译文,从而达到不仅准确,而且流畅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少爽.翻译专业学生术语能力培养:经验、现状与建议[J]. 外语界.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