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

第1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 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高速的发展着。衡量一个城市质量,不单单只注意城市中高楼林立,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虽然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园林绿化的效果仍然不如人意。

一、如今园林绿化存在问题

1、施工者常忽视园林绿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 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已由一般的文化休闲、卫生防护、游览观赏作用向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不少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高标准的绿化景观相对较少,城市园林绿化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绿化面积,为了节约成本大面积铺上草坪,随便种上了几棵树,忽视了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有很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如设计、材料、土壤、气候、水质、地形、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而且绿化工程项目位置固定,施工面积大,季节性强,不同项目地点不同。施工过程中涉及技术门类多,同一项目除绿化外,可能还有亭台楼阁、假山瀑布等园林小品,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另外,工程项目完工后,若发现质量问题,如果是苗木问题,将会造成成活率不高或者死亡等,其损失难以弥补;园林小品也不可能拆卸、解体、更换配件。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在施工过程中园林绿化设计的不适宜。毋庸置疑,每个城市公民都更加愿意生活在园林绿化景色优美的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然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一个主要载体。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对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能够做到专业功底扎实,有创新意识,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靓丽的风景。根据现有的园林绿化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园林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性;草木种植的合理搭配;栽种植物的造型等等方面。

3、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种植和养护的不科学。因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的市园林绿化无法达到高质量的施工,以及拥有高质量的园林看护,再加上园林植物是在城镇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镇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与各种生活垃圾混杂,与野生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种植和养护管理工作。

二、对策和建议

1、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因为园林绿化建设的公司有很多,其投资已经出现多种趋势,就比如一些地产商为了降低成本,随随便便完成园林绿化建设,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无法可循,更加加大了控制和规范绿化实施的难度,所以我们应该提高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城市整体的绿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要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就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优秀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以及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优秀监理企业进行施工监理。

优秀的施工企业的绿化施工队伍在人员配置上有着专业的技术人员,如园林、水电工程师、经济师等有职称的技术人员,以及绿化、植保、花卉、假山、水景等技术工人。而优秀的监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熟悉设计图纸,控制因工程变更而引起工程造价的调整;做好市场调查,把握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关;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预测工程风险及可能发生的索赔时间,制定防范对策。

2、增强艺术性

城市园林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立城市自然生态新秩序,使之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调节生态系统平衡作用上的转变,达到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要求,做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构成园林的主要素材是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芳香等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构成绮丽的景观。

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多种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对服务对象、地形、地貌、土壤、水源及其周围环境等进行周密地调查研究,做到自然与和谐。并且注重乔木、灌木、草坪的合理搭配,注重花草与树木的合理搭配,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突出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错落有致。

三、提高种植成功率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种植知识不足,无法认识到有些花卉之间,由于种类不同,习性各异,在其生长过程中,为了争夺营养空间,从叶面或根系分泌出对其他植物有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致使其与邻近的他种植物存活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下面本人举例几种相克的苗木植物:

能够友好相处的花卉种类有:百合与玫瑰种养或瓶插在一起,比他们单独放置会开得更好,花期仅1天的旱金莲如与柏树放在一起,花期可延长3天;山茶花、茶梅、红花油茶等;与山苍子摆放一起,可明显减少煤污病。

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问题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on the-a city quality,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a tall building,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ity's landscape. Although a lot of city landscape development level is rising, but the effect is still not satisfied.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在园林绿化存在问题

⑴忽视了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现在城市园林绿化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已由一般的文化休闲、卫生防护作用向防止污染、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不少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高标准的绿化景观相对较少,城市园林绿化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绿化面积,为了节约成本大面积铺上草坪.随便种上了几棵树,忽视了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如设计、材料、土壤、气候、水质、地形、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而且绿化工程项目位置固定.施工面积尢季节性强,不同项目地点不同。施工过程中涉及技术门类多,同一项目除绿化外,可能还有亭台楼阁、假山瀑布等同林小品,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另外,工程项目完工后,若发现质量问题,如果是苗木问题,将会造成成活率不高或者死亡等,其损失难以弥补;园林小品也不可能拆卸、解体、更换配件。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⑵施工过程中园林绿化设计的不适宜。毋庸置疑,每个城市公民都更加愿意生活在园林绿化景色优美的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然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个主要载体。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对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能够做到专业功底扎实.有创新意识,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靓丽的风景。根据现有的同林绿化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园林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性;草木种植的合理搭配;栽种植物的造型等等方面。

⑶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种植和养护的不科学。因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的市园林绿化无法达到高质量的施工,以及拥有高质量的园林看护,再加上园林植物是在城镇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镇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与各种生活垃圾混杂,与野生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T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冈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种植和养护管理工作。

二园林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⑴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因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投资已经出现多种趋势。就比如一些地产商为了降低成本.随随便便完成园林绿化建设,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无法可循,更加加大了控制和规范绿化实施的难度,所以我们应该提高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城市整体的绿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要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就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优秀施工企业进行施上以及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优秀监理企业进行施工监理。优秀的施工企业的绿化施工队伍在人员配置上有着专业的技术人员,如园林、水电工程师、经济师等有职称的技术人员,以及绿化,植保、花卉、假山冰景等技术工人。而优秀的监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熟悉设计图纸,控制因工程变更而引起工程造价的调整;做好市场调查。把握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关;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预测工程风险及可能发生的索赔时间。制定防范对策。

⑵增强园林绿化施工的艺术性。城市园林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口城市自然生态新秩序,使之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巾发挥调节生态系统平衡作用上的转变,达到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要求。做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构成园林的主要素材是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芳香等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构成绮丽的景观。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多种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对服务对象、地形、地貌、土壤、水源及其周围环境等进行周密地调查研究,做到自然与和谐。并且注重乔爪、灌木、草坪的合理搭配,注重花草与树木的合理搭配,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突出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错落有致。

⑶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种植成功率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种植知识不足。无法认识到有些花卉之间,由于种类不同,习性各异。在其生长过程中,为了争夺营养空间,从叶面或根系分泌出对其他植物有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致使其与邻近的他种植物存活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下面本人举例几种相克的苗木植物:能够友好相处的花卉种类有:百合与玫瑰种养或瓶插在一起,比他们单独放置会开得更好,花期仅l天的旱金莲如吲柏树放在一起,花期可延长3天;山茶花、茶梅、红花油茶等;与山苍子摆放一起,可明显减少煤污病。

三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力度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向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

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园林管护中应对工人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将园林绿地管理推向市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养护管理资质、资信优良、经验丰富、报价合理的绿化养护单位为中标单位。要提高养护效果.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树立养护树林花革光荣、破坏树林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同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养护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工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整体面貌维护、植物保护、绑扎修剪、浇水施肥、花坛花境的花卉种植、环境保洁、日常管理等内容。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

一、影响当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的因素。

1.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招投标时期都把免费养护一年,甚至两年作为一种优惠条件承诺与建设单位,所以造成很多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没有收入,只有投入,而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不直接体现为货币价值,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很多施工单位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持续性、长效性工作。虽然现在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园林绿化施工单位本身都普遍特别重视绿化工作,但往往只是重建设而轻管理,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不到位,养护质量较差,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占绿毁绿现象严重。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园林执法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权限又受到限制,占绿毁绿现象在城市很多地方表现严重,很多居民破墙毁坏市政道路绿化开店,小区内居民擅自在树上栓绳子凉衣服,私自开辟一块绿地种蔬菜,古树名木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乱砍乱伐大树,向绿地内乱扔垃圾,乱折花草树木,这些恶劣的现象都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3.经营管理制度自身的矛盾。当前社会园林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机关对园林绿化养护企业实行费用包干,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着政府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很多国有、集体甚至部分民营园林绿化养护企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管理过于混乱、松散,职工工作责任心普遍不够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很好的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很难提升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1.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是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水平的关键。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思路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成败。

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应该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不是不符合实际使用功用,就是出现部分品种苗木购买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设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没有事先和建设单位沟通,了解建设单位的理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苗木市场调查分析,造成方案一改再改,甚至推倒重来,费时费力。

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从而达到较高施工质量和效果,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园林绿化施工工作是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只有高质量的施工工艺才能把设计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设计意图、理念、思路充分体现出来。施工时必须对绿地的土壤进行改良、粗平整、细平整、选苗、起苗、包装、运输,以及放线定位、打坑、栽植、填土、浇水、打桩等一系列施工步骤都要精心组织实施,对盐碱地做到合理改良土壤,平整场地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标高到位,地形平顺饱满,放线放样线条流畅富有艺术性,苗木粗壮、健康、形态优美、树形完美,种植技术娴熟、科学、合理,后续技术措施到位,如此方能做到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活一片,只有花木成活生长旺盛,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才能充分体现。

2.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园林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作为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具体工作,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械化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使用简单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起苗机、挖坑机、绿篱修剪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省时省力,效率高。因此要大力推广使用园林机械,实现养护机械化管理。

4.推行目标管理,实行班组承包或个人岗位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奖惩分明,提高职工积极性。我司根据下属各养护组负责养护管理的绿地,统一进行养护管理,制定不同的养护管理考核评分制度,严格实行三定即(定人、定岗、定任务),三查(周查、月查、季查),一评比(年终总评)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养护质量水平,实现园林绿化养护的长效管理。

5.重视园林科学研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我司很重视对各养护组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与兄弟单位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职工掌握更多的养护知识和经验,为更好地进行养护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6.加强宣传力度,依法制绿,提高全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国家颁发了《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规,使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三、结语

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花园小区”、“生态小区”、“城市广场”等各种名词也频繁出现,高绿化率、多重园林系统也成立日常用语,与此同时,小区绿化荒芜,水系变成了臭水河也屡屡见诸报端,这就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养护承担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不仅对社区、对居民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城市的形象、生态、文明发展也至关重要。

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意义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企图转化为详细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的绿化效果,就必须深刻理解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种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那么种植好的树木、花卉不久就可能因缺水、生病等缘由会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会白做和浪费,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实践上要想取得园林绿化最好的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种植的全过程中一直注重和监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 只要在全方位全过程中注重了养护和管理工作,园林植物造景效果才干真正表现,景观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居民才能在小区享用绿色自然舒适快乐的生活。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的先天不足

有些设计机构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风,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后养护中的问题,讲究大草坪,大水面,从而为以后埋下隐患。

2.2管理体制不顺

有些居住小区是业主委员会亲自管理,有些时物业公司管理,有些是没人管理,从而造成管理不顺,责权利不明确。

2.3对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管理者对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花花草草无碍大局,看重的是小区的卫生,采暖,停车位等问题。

其次是居民的认识不足,很多居民随意破坏花草树木,甚至直接把汽车停到草坪上,造成园林绿化成果的破坏。

2.4资金短缺

现在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物业公司收费困难,居民对物业服务不满意,从而造成收费困难,运转艰难,也造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经费的紧张,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2.5人员素质较低

在园林绿化养护的从业者中,整体素质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少,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又不足,从而造成很难胜任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建议

3.1科学规划,规范施工

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思路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成败。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应该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不是不符合实际使用功用,就是出现部分品种苗木购买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设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没有事先和建设单位沟通,了解建设单位的理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苗木市场调查分析,造成方案一改再改,甚至推倒重来,费时费力。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从而达到较高施工质量和效果,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园林绿化施工工作是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只有高质量的施工工艺才能把设计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设计意图、理念、思路充分体现出来。施工时必须对绿地的土壤进行改良、粗平整、细平整、选苗、起苗、包装、运输,以及放线定位、打坑、栽植、填土、浇水、打桩等一系列施工步骤都要精心组织实施,对盐碱地做到合理改良土壤,平整场地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标高到位,地形平顺饱满,放线放样线条流畅富有艺术性,苗木粗壮、健康、形态优美、树形完美,种植技术娴熟、科学、合理,后续技术措施到位,如此方能做到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活一片,只有花木成活生长旺盛,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才能充分体现。

3.2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护绿化意识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同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需要工作操作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周围居民具有较高的保绿意识,避免园林绿化工程得到破坏和损坏。因此,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的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意识,为居住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创造良好家园打下基础。

可应用各种宣传手腕,如社区能够经过报纸、播送、物业管理站与居委会展开的“小区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劳动竞赛、与就进学校展开“手拉手’承包树木绿地等多渠道的护绿宣传教育互动等活动,以此来进步居民爱绿护绿的思想认识。让全体居民都行动起来,人人都保护树木、保护花草,维护环境,争当社区环境维护的维护人、监视人。同时,与居委会各区域居的楼片长结合看护绿地,宣传维护绿地,检查绿地、树木的状况,劝止损绿毁绿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处置。

3.3 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管理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作为园林绿化养护单位,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具体工作,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3.4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工作,这对养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管理单位要定期对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养护管理的职业素养;要帮助养护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园林的苗木进行管理;积极鼓励对养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提出更为先进和更为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方法;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不断调养护管理效率,有效的解决在养护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 要做好养护资金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就要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在进行养护工作开始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保证管理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可以采用分段、分片的养护和管理方法,要保证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最后养护管理费用核算过程中,要保证独立性,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水平。

结 语

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要素,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居民。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第5篇

关键词: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苗木培育;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苗圃作为长春市南部新城的一个天然“大氧吧”,维持了氧气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质量,可以说它的存在像一片“肺叶”,在城市运转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城市的绿化作用、生态作用,同时在各种评比所需的硬性指标中也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作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国有苗圃,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许多优质苗木,在苗圃苗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促进苗圃更长远的发展。

1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的现状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始建于1933年,位于南环城路西段,蔚山路与前进大街交汇处,苗圃地处中温带气候带,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7月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风速为4m/s,年大风日数31.2d,最大风速17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全年无霜期为159d。

现有圃地面积约90hm2,总储苗木量为80万株,正常出圃的针叶、阔叶、花灌木、藤本苗木70多个品种,年出圃20万株以上。是国内规模较大,品种较多的绿化苗木基地。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苗圃土壤肥力退化严重

由于圃地多年生产、种植、移植等,导致土壤板结,致使表土大量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逐年下降,营养成分流失,再加上苗木连续耕作,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缺乏,降低苗木抵御能力,导致苗木质量下降,易染病虫害。改良方法:施用大量有机肥,在育苗过程中用地、养地和护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土壤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的供肥、供水能力均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施入一定量有机肥后,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分解和生化作用,形成腐殖质、果胶和土壤复合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追施有机肥主要以腐熟的粪便和尿为主,追肥应分散施用,可采用条状挖沟施肥,也可与中耕结合进行,育大苗可采用在苗根周围挖穴或圆形、辐射状挖沟施用,追施有机肥应及时浇水。

2.2 做好苗木规划,充分利用土地

做好苗木近、远期规划,用最短的时间把苗木结构趋于合理,做好市场调查,由于苗圃的苗木总量大,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存在着苗木断档,梯次不够,进一步调整苗木结构,使针、阔叶乔木和花灌木达到合理的比例,并按一定龄阶呈正态分布,保持苗木可持续发展,加大小苗种植力度,丰富花灌木品种,增加种植数量,同时加大对阔叶树修剪,提高苗木质量。引进苗圃空缺树种,如秋色树种、整形树种、彩叶树种等,做到“春景秋色”的效果,丰富了苗圃的苗木品种。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街路、广场的绿化品种不能局限于杨、柳、榆等十几个品种,所以需引进大量苗木品种。加大移植力度,苗木过大时,单株营养面积小,枝叶互相遮荫,光照不足,土壤养分和水分不足。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使苗木质量下降,表现为苗木细高而叶量少,木质化程度低,根系不发达,苗木大小分化严重,合格苗数量减少,栽植成活率低。

2.3 更新设备,完善设施

苗木种植离不开水源,苗圃苗木灌溉是用水车扯管浇灌,时间长,效率低,希望把每个区号都能铺设管道,随时可以进行浇灌,提高苗木成活率。苗圃生产主要以人力、马力为主,更新设备,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圃区作业道进行铺设,以便不影响苗木销售和正常作业。

2.4 更新观念,改变经营模式

经营作为苗圃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作用,很多人了解了苗圃,要想更好地站稳市场,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苗圃自己的网站和短信平台,将苗圃全面推销出去。同时,扩大信息贮备,科学的做好市场预测,充分发挥苗圃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瞄准市场,组织好苗木生产,为城市绿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木。还有利用好苗圃地处市区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开展好科学教育和生态休闲活动,提高苗圃的社会效益。

2.5 引进人才

由于苗圃职工逐年退休,一些技术强,经营丰富的老职工都已退休,呈现出后继乏人的状态。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如精品树的培育,新品种稳定性的试验等,特别是苗木的科研试验,不仅是科研院所的事情,更需要有经验的苗圃职工的参与,要实现苗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新的苗圃人,提高苗圃职工的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学习,同时更多的学习借鉴园林技术,出去走访各地成功的苗圃,把好的方法、技术带回来。

3 加强苗圃管理

3.1 加大对苗圃周边区域围栏的圈建

更进一步保护苗圃土地,防止苗圃土地的流失和侵占。近几年,由于苗圃周围已逐步进行开发建设,苗圃土地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保护苗圃土地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加强苗圃各个区号的管理

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及多年滞销树种,引进一些大规格树木,以便供应绿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丰富苗圃苗木品种。及时对一些阔叶树进行修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提高抗逆能力,确保树木有质有量。苗圃树木繁多,但质量上却有待提高,提高移植力度,扩大苗木生长空间,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苗木才会有丰满树冠,挺拔树干。

3.3 人员安排方面

合理安排人员,定员定岗,重要岗位选择有责任心、上进心的同志担任,而且有考察期,如果考察期间,有人反应其不称职,可以调离其他岗位,共同工作,互相监督。

城市园林苗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园林和城市环境建设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步伐。城市园林苗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稳步发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方针。同时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适应市场需要,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苗木,走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园林树种应多样化,以便迅速改变当今应用乔灌木种类稀少、品种单调的缺点。要栽植多种多样的树种,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群落,做到叶绿花红、丰富多彩。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育苗,突出快速育苗、加速成苗,加大科技含量,有所创新,见诸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洁,刘祖伦.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园林,2000,16(05):84-86.

[2] 宋自力,廖登文.国有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2):47-48.

[3] 何永进.我国苗木市场需求趋势[J].湖南农业,2003(11):16-17.

[4] 俞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88.

[5] 刘爱霞,雷振东.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2):126-128.

第6篇

据悉,矿化垃圾资源利用研讨在全国尚属首次,对于全国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地治理和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垃圾资源化利用成重点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吴文伟告诉记者,北京市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1011座,垃圾总量达到了8000万吨,占地面积达到2万亩。由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和垃圾填埋量还在增长,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地下大气、水、土壤造成污染,也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据介绍,从2006年起,北京市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开始研究非正规填埋场治理技术。2006年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研究》,摸清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形成的原因、数量、状态等基本情况;完成了国内外相关治理技术的调研工作;提出了对北京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风险等级评价的构思和治理思路,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悉,尽管北京已完成了20多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但相对于千余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而言,全面治理还相距甚远。

近年来,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垃圾卫生填埋场地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对已治理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追踪调查勘察,开展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市场调查;资源化利用试验、设备集成研究;治理工程规范的编写;编写陈腐垃圾资源利用实施方案。目前该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

吴文伟说,北京市对非正规填埋场治理研究,主要进行开挖筛分处理,最大限度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筛分得到20mm以下腐殖土约占垃圾总量的60%。这些腐殖土的资源化利用,是非正规填埋场治理的重点之一。

矿化垃圾可用于绿化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地污染治理及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小平说,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解决了非正规填埋场地污染治理问题,还为正规垃圾填埋场提供了宝贵的填埋场所,实现了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填埋场土地的可持续填埋。

据郭教授介绍,矿化垃圾腐殖土,不仅含有大量的N、P、K等营养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植物生长有利。尽管筛分所得到的矿化垃圾腐殖土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但经过他们对林地重金属危害的安全性评价和施用方法研究证明,矿化垃圾腐殖土完全符合林用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荒山造林以及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

郭教授说,这种矿化垃圾腐殖土还可进一步研究,将其作为基材用于喷播,研制植被毯、植生袋等绿化产品。

为全国提供技术与示范

据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苏昭辉教授透露,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及循环利用研究成果,将为北京市占地2万余亩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可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工作真正做到消除污染,保护北京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效益突出。

第7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资金;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90-02

一、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意义

当前,园林绿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更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企业要想扩大市场,必须首先抓住施工现场,只有搞好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住市场,进而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首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成本的降低,表明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材料消耗率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的最主要途径,是施工企业盈利的关键。再者,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推行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动力,做到控制投入,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控制,这样既实现了成本控制,又带动了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园林绿化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既创造效益,又被甲方接受,必须推行有效管理,控制和降低成本。

二、当前中国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不强、责任不明确、工作不到位。很多企业还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成本控制就是控制园林绿化产品的施工成本,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施工耗费的活动,一般从施工材料采购开始,工程完成之前结束;忽视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设计人员一味追求园林景观的优美,而不考虑成本效益。传统的园林绿化成本控制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结合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情况进行成本控制。认为成本控制是会计人员和工程预算人员的事情,其他人员不注重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不注重质量,偷工减料,虽然降低了施工成本,但增加了事后维护成本。

2.成本控制主体不明确。长期以来,大家简单地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分管的事,与技术部门关系不大,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报验等。表面上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实际上忽略了成本控制责任,如施工现场负责人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地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施工员现场安排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窝工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不经济的技术措施,更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项目部才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真正主体。

3.施工成本制定不到位。很多施工企业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都过于敷衍、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按照以往的经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成本目标,没有考虑该工程的现场情况、施工条件等,不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另外,很多企业的项目经理不知道所负责工程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不进行阶段性、分部、分项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4.项目成本监管不力,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和项目管理实践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对施工项目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项目成本已成了项目管理决策、项目业绩评价的依据。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现,为人们提供了计算成本和控制成本必要的技术手段,项目成本监管的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没有执行授权批准制度或授权不明确,使权利过于集中,而缺乏监督。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在项目经理的聘用方面,没有建立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而是采用按照领导意志,指派项目经理的做法。也没有对项目经理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出现了项目经理权利过大,无人进行监督的现象,给项目管理带来了风险。

三、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策

1.科学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1)园林绿化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是因为按单位工程确定实际成本,便于与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成本相比较,以检查园林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大型园林工程(如主题公园施工)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4)一个单位园林工程会由几家施工企业共同施工时,各个园林施工企业应都以此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本企业完成部分的成本。(5)喷泉、大树移植等若干较小的单位工程,可以将竣工时间相近,属于同一园林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这样也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

2.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施组中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合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计算分析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地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3.加强设备和材料的品质与价格管理。完善的设备、材料管理体系是打造精品工程的必要条件,通常操作方式有:(1)业主单位自行采购:自行采购既能起到成本控制作用,又避免双方结算时产生分歧。如外立面装饰材料、地面铺装材料等一些对项目品质影响较直接,同时价格较高又易发挥规模采购优势的材料要自行集中采购;园林景观工程所用的部分材料,也可通过竞标自行采购。此部分材料要注意收取保管费。(2)施工单位采购;业主单位对一些建筑常用的地材、通用材在限定品质、性能的前提下,让施工单位采购,这样可发挥施工单位比业主单位更熟悉市场的优势,从而调动其积极性。(3)业主单位定价施工单位采购:主要材料价格可通过发、承包方共同到市场寻价,结算时按寻定价格结算。寻定价格的材料应明确品牌、出厂价格时限。上述三种材料采购方式都应建立样板、样品封存认证制度、进场验收确认制度,确保材料品质达标。

4.加强资金计划执行的监控。资金计划是建立在项目的各项合同已确定,且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已确认合理的基础上,因此要求成本控制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在前期相互协调,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1)施工阶段工程款支付是以资金计划为基础的,它应同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在这样一个总框架下监控项目,可使工程管理更加清晰。当月实际发生额的增减超过资金计划一定比例时,成本控制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阐明原因,严重时,提出成本预警和工程进度预警。(2)资金计划与成本动态控制相结合,可使公司更好地掌控项目运行,使企业的收入与工程支出处于良性循环。

5.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或其分公司)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标准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项目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一开始,应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根据投标报价中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该目标成本是预测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为了更加切合项目实际,项目部要在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结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确定其目标责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不能突破投标报价中成本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

6.加强绩效考核。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经理部,因为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不管施工企业的规模、管理层次如何,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对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关系,这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第8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乔木栽植;乔木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1 栽植与管理密不可分

园林绿化中需要栽植的植物类型数不胜数,在这么多的植被中乔木的种植是极为关键的一个,而不同类型的乔木具有不尽相同的生存环境,所以为了保证乔木的正常生长并发挥其绿化作用,必须要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乔木栽植与养护计划。毕竟外在环境是制约乔木生长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对其养护和管理是必不可缺的。而养护和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的特征,实际的养护管理过程也是较为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正确的栽植管理下最终为提高园林绿化效果贡献一份力量。

2 施工前的技术管理

2.1 对人员的合理分配

园林绿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与绿化效果关系最为密切的要素,也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要素,因此只有提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进行园林建设,除此之外,国外某些发达国家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已经自成一套体系,其植物栽植技术较为先进和科学,因此,我国园林技术和管理人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国外学习,依他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国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2 植物材料的准备

乔木苗木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其长大后的形态和情况,因此在选择乔木苗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和仔细,选择的乔木苗木应该具有粗壮的根系和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优美的外观,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应该对于树木开展一定的断根处理,这是保证其顺利长大的需要,可以选取一部分苗木试栽,如果这些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如人意,这个时候再将其种植到真正需要绿化建设的区域,此外,要重视枝叶的修剪,使其外观优美,促进其顺利的生长并发挥绿化作用和价值。

2.3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要认真编制施工的工序和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必须做好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程,保证其在正常状态;严格材料采购的制度,严把质量关,对植物材料要按照国家的的标准和规范出圃,还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所需植物和材料进行市场调查,重点了解植物的质量和价格以及供应情况,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 园林绿化乔木栽植前准备工作

3.1 选择合理的乔苗

乔苗的选择决定着其实际的生长效果,因此,要仔细的选择合理的乔苗,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立足于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的实际就是指乔苗的栽植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举例来说,栽种乔木之前,首先应该选择种植生长周期在半年到两年之间的移植苗或容器苗。对于乔苗的具体要求是:枝干要笔直,树叉要均匀的分布而不是较为集中,树冠要完整而不是残缺,主干不具备较大的误差,枝干不能受到任何程度的损伤,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乔木的生产会更加顺利。之所以强调选择合理的乔苗,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促进后期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3.2 在适宜的季节对乔木进行栽植和养护管理

任何植被的种植首要需要考虑的要素就是季节,只有在正确的季节栽植,植被才能生长下去,而乔木也不例外,其对于季节的要求也是极为明显的,适宜的季节已经成为影响乔木生长与养护的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要素。而具体在什么季节进行乔木的栽种应该视乔木的类型、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等各种要素而定。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类型的乔木,其栽植养护管理季节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拥有6个树干茎的苗圃,阔叶树,可以在春天到来之前裸根挖苗种植,而超过6个树干茎的阔叶乔木,应选择在早春土地冰冻中没有完全解冻的时候去掘苗,来进行栽植。在乔木生长的根茎健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夏天的时候进行掘根种植。这样选择适合的季节分类对乔木进行栽植养护,促进了园林绿化水平的提升。

3.3 园林绿化乔木栽植地质条件的考察

很多人认为地质环境不会影响到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看法,乔木的种植就是十分明显的例子,在栽植乔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考量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减少乔木的种植时间。之所以强调地质环境的考察,是因为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种植区域的土壤成分和排水情况以及灌溉条件,而一旦在地质考察中发现土壤的成分不适合乔木的种植,这个时候就要改变种植地点或者采用必要的物理、化学手段改变土壤的成分,便于乔木的生长,进一步促进乔木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场地处理

(1)场地规划要注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机结合的区域设计,建设特色鲜明和有文化底蕴的文化设计,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科学艺术设计以及垂直绿化、生物墙、绿色建筑等立体设计。

(2)场地整理施工前应将现场内的生活垃圾、杂草、砖瓦石块、违章建筑、建筑废墟等妨碍施工的东西清理干净,原有树木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要尽量保留。场地粗整平时坡度要满足灌溉和排水的基本要求。

(3)土壤改良为创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对土质不好的绿地要进行深度达到80cm~100cm(含表层土)的改良。改良前以抽样试验统计土壤的PH值,其值在7~8.5为种植土理想值。土壤改良主要采用平整地面、客土抬高地面、深耕晒垡、微区改土、有机施肥、土壤拌后重填、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等方法,以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注重暗渠排水以保证土壤透气。

3.5 乔木栽植前对树苗的修剪工作

对于树苗适当修剪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其种植的深度与地上地下相平衡。这是保证乔木正常生长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并使其生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防止间断性生长情况的出现和发生。修剪树苗的时候要对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如果乔木的枝干较为明显,那么我们大不不必进行修剪,适当的对树枝进行疏散就可以;而如果乔木的枝干不是十分明显,则需要支茎10cm以上进行疏散;但是如果乔木的树种较为稀有,也不宜修剪。在使用正确和恰当的修剪方式的基础上,乔木会更加顺利的成长。

4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的措施

前期的种植固然重要,后期对乔木的养护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养护管理虽然处在整个绿化建设的后期阶段,但是其重要性却是不能用其所处的位置来衡量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乔木的绿化管理工作:

4.1 完善排水系统,防止缺水带来的危害

乔木的生长离不开水源,只有为乔木及时的补水才能防止其因为干旱而死亡。为了提供乔木生长必要的水分,可以选择修建排水灌溉设施,在乔木种植区域的修建水渠,将水流恰当的引入到根茎处,以便于更好的吸收水分,但是同时应该保证乔木不能受到积水的影响,一旦积水过多,要利用排水设施予以排出。

4.2 对乔木栽植地区的土壤成分进行适当的补给

乔木生长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的成分会消耗殆尽,而这样则会影响乔木的继续生长,这个时候进行土壤成分的补给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最简单的营养补给方式就是众所周知的施肥,但是施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大的施肥量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严重者造成乔木的死亡,所以施肥要定量。

4.3 在乔木栽植养护过程中及时为乔木本身修剪

只有对乔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观赏价值,让人们看到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般对于乔木的修剪大都在春季进行,在春天修剪能够减轻对乔木的损伤,并为其保持优美的造型。修剪时的原则就是不要对乔木本身造成损害,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恰当合理的修剪方式与技巧。

4.4 提高乔木栽植养护中的防寒防虫效率

冬季的气候是较为寒冷的,大部分植物都不适合在冬季生长,一部分类型的乔木同样如此,所以必须做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在冬季对树干进行严严实实的包裹,这是避免寒冷天气侵袭的主要举措,保证其能够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此外,很大一部分乔木的生长是受到虫害的干扰,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认为驱虫的方式,或者利用喷洒防虫农药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和管理。

结语

笔者在文中对于如何对于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乔木进行栽植和养护管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因为能否开展良好的栽植与养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乔木的正常生长和整个园林绿化建设的效果。但是园林的管理与养护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到其他诸多的要素,以上是笔者的浅要见解,希望为做好城市园林建设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园林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其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故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与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它包括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

(一)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

对设计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关系认识浅薄,由于设计走向市场化,设计费向业主收取,设计要尽可能服从业主的要求,在旧的制度被打破而新的制度又不完善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现象,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往往重视技术,忽视经济。

(二)设计主题缺乏主动性

因园林工程具有一定的技术特征,表现方式多元化,衡量的标准尺度不一,更多注重于美学需求。

(三)设计队伍不够健全

相对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建设投资金额性相对较少,有限的市场份额使得建设队伍建设进退两难。

(四)项目决定立项重要性和设计方案评审视觉局限性

目建设的最初阶段,也是最要和最容易忽视的阶段。项目投资决策时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必性进行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五)设计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

(1)自然环境调查不够详细。城市园林工程多为城市配套工程或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区块(山峦、崖壁、滩涂、滨水区等)进行建设,其城市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成本。

(2)人文环境调查不够深入。园林是一门艺术,不仅具有感官休憩功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以种精神境界,需要表达的是一种文化韵味、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所以设计前必须认真地对当地的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

(六)设计费取费方式不合理

园林项目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和建设面积的大小,致使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和提高单位面积建造成本。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拟建项目经过项目决策立项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期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质量、投资回报和工程效益,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师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决定性环节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方法:(1)采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促进设计单位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2)对扩初设计的总图方案及单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 、比较分析,选取最合理的方案。(3)推行限额设计,在整个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

工程设计应实行方案招投标

招投标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的采购和竞争手段,已在园林建设管理中广泛采用。

园林工程设计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将会促进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概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在设计招标过程中,必须是实行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三个阶段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来完成优化设计的目的。

实行设计方案的公开审评、论证、公示

设计信息并收到设计方案后,建设单位首先应组织专家、相关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评审,开始第一轮淘汰不符合要求或设计水平不高的设计方案。第二轮对入选呢完善后的方案再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精心论证。力求选择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使用功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同时对入选方案和中标方案进行公示,听取社会意见。

推行工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度

推行工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采用矩形组织管理模式,是工程设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有之路,也是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得以很好实现的有效保证。

限额设计应作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

限额设计的意义

在园林工程中对于剂量标准的工程量投资额设计控制相对稳定,但对于特殊工艺、特殊材料要求的设计其投资额控制存在较大浮动,所以合理的限额计显得尤为重要。

限额设计进行造价控制的基本措施

1重视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再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前提下,审核设计方案是否依据设计任务书和投资限额要求来完成,特别应重视方案的经济技术设计。

2施工图预算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材料的使用和工艺要求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使用那一种材料、采用那一种工艺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应以限额设计来控制施工图预算,让设计师承担起优化方案的责任,从而有效地进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设计阶段进行变更,修改图纸即可。若在施工中进行变更,必将造成投资方重要的损失。该情况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

6.合理配置与优化专业人员,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师一项综合性工作。目前园林设计队伍中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概算定额、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设计单位应该首当其中,合理配置与优化专业人员,加强设计人员对行业市场信息的了解,并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7、试行设计一建工程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

园林工程建设史一项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时工程建设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园林建设评价标准缺少量化依据,其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审美角度不一,往往产生设计方案与竣工现状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

8、试行设计阶段咨询的形式

应把局限于施工招标阶段的咨询形式延伸到设计阶段,通过委托咨询机构进行(初步设计的优化意见、核查设计文件是否满足和贯彻有关要求,审核概算合理性,核查设计文件的设计深度以及其他市场调查、信息收集、组织研讨、协助配合等工作)来完成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生态园林;人性化;绿化

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并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俱疲。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城市园林绿化的趋势

1.1 “人性化” 的思想成为趋势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的环境。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 “人性化 ” 思想作为基础,以人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都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1.2 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 “ 把追求GDP 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 ” ,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1.3 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12 年,某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 你最想拥有什么? ” 被调查者中有 70% 以上的人选择了 “ 健康 ” 。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尤其近两年雾霾天气越来越多,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的健康造成更为严重影响,引发出各种疾病。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居住区环境。

2 居住小区绿化的空间问题

2.1 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终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对于居民用户的汽车,必须建设车库。在设计中可以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转向立体停车场,这样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噪音,二是增加交通安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小区中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更符合现代小区设计的要求。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2.2 小区原始状态的改造

现在有些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有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后将地推平,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查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时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2.3 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 人居 ” 与 “ 人聚 ” 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

3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3.1 尊重居民喜好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小区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样子。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墓地的感觉,被居民所排斥,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这里不是说人们对松柏就没有认同感,小区绿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们由于厌恶一些事物而会对与之相近的事物产生厌恶的感觉。松柏在小区绿化中进行孤植,作为焦点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园林表达效果的。

3.2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在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1-2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 2-3 种主体树种,选 3-4 种辅助树种。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户,在南面窗户外 6m 不得种植乔木。

3.3 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等乔灌木及草花。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溲疏、喷雪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4 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4.1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6为宜,草皮面积(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不高于绿地面积的 30% ,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但是色块的处理手法仍然在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4.2 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 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4.3 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4 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关系到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大量投资金额的回报率,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所以,改善工程质量、关注工程质量非常重要。个人认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了解引起工程质量的因素所在,这样才能在公路质量管理中不断进步。

一、公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质量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随着工程项目的不对推进,尤其是快到收尾工作时,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有所松懈,致使不能有效落实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障。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影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开展,与此同时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近些年频繁出现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引起人民的高度重视。

(二)项目工程监理形同虚设,监理工作问题突出。虽然有的工程项目监理公司出台了相应的安全监理计划及详细的监理方案,配备了相应的监理人员,落实了旁站监理安全的责任,但是却没有落实到位。部分项目阶段安排的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有限,对存在质量隐患的地方不能及时发现或视而不见,致使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隐患不能整改,没有严格执行监理指令。

(三)招标、投标制度不完善,项目投招标不规范。工程项目的投招标制度在我国已实行多年,但是建筑市场在我国的发育不够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项目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漏洞。第一,工程项目的业主行为不够规范。存在有规避招标、明招暗定、串通超标等行为以及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拖欠工程款等情况。其次,业主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项目招标企业的违规情况出现。使用不正当手段和弄虚作假中标;行业内企业的自律性极差,陪标、串标及商业贿赂等行为时有发生;竞争手段低劣,低价中标,项目中标后在以高价索赔,或在项目施工中采用低劣原料或偷工减料等以降低工程投资,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再其次,先天不足的制度,为腐败等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机会。由于制度缺乏市场基础,因此从指定初期就脱离是实际,在加上招标机构的人员大多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致使项目招标机构不能严格的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会造成招标机构和不规范的业主及投标企业进行暗中操作招标行为,给公平竞争的招标行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病态的行为已被人民所深恶痛疾。

(四)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根据我国颁布的《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地方的各级政府的相关部要加强对建设的工程项目有执法检察的权力,但实际施工中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执法工作都不到位。首先,市场中存在很多不合格工程主体,这是各级政府部门本身应加强执法的一个问题。其次,有些地方的公务人员在公路工程管理公司中担任一定职位,这样就给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损害了工程施工的环境,导致了工程质量下降。

二、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规范管理。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套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公路工程的项目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新材料,更加复杂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我国不断深入改革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工程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公路工程项目在我国也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建设建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以前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制度并没有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许多地方存在着和现在科学管理理论相违背的地方,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工作。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工作。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培育和管理好公路建设市场,并加强对公路建设市场从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依照法律规章在市场准入和各级地方市场准入方面有所作为。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公路建设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市场准入制制度必须严格执行,避免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及关系户企业,杜绝了政府错位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工程项目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把控市场准入关。招投标工作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交通部令[2000]6号)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6号)的规定,招投标的资格审查必须严格执行,审查手段可以是专家审定、业主审查或者是市场调查及面对面咨询等方式,选择那些信誉度高、施工能力强的施工单位,决绝那些没有施工能力企业、亏损企业、信誉不良企业以及因质量、安全等原因受到省级以上通报的企业进入公路建设市场,各项目业主及项目管理单位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主人公的身份为公路事业的建设发展把好质量关。同时严厉打击转包、非法分包等行为的出现。

(四)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抓好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建立完善各种责任制度,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把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落实到每个施工小组,每个施工成员身上,并制定出明确的责任制,特别是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人员所担的职责,例如,工人、采购人员等,项目施工的各级施工小组必须明确自己的具体的分工及职责范围。例如,对施工人员实施“一定四包”的责任制度,即是确定项目,施工人员应对确定的施工项目段包质量、包安全、包效益、包工期,另外,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也要制定出详细的规定,比如,对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不论是办成品材料,还是原材料的购进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拒绝一些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对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分层压实,避免因出现质量问题弯沉值这一关键指标,也要控制好灰剂量在灰土底层的含量,二灰碎石基层为了不必要的浪费需控制好标高横坡度,公路工程施工的各项工序要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委派专门人员对施工路段进行检测,实施经济效益和责任相结合的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

(五)加强公路工程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是应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并且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分工,责任落实。依据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明细分工,尤其是关系到工程要害的关键部位,例如,桥涵构造物、路基土石方等。明确分工,做到每个关键部位都能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管理和控制。避免了因分工不明,施工混乱,发生事故职责不清等情况发生。(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是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的控制。公路工程质量的根源就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测、检验,这就要求要不间断的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如果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等,拒绝其进入现场和施工使用,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结论

公路工程质量关系到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大量投资金额的回报率,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因此必须做好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贯穿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只有对每一道工序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创造出优质、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姚伟国. 浅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10, (25)

[2] 马育文. 浅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 山西建筑, 2010, (28)

[3] 李艳, 丰培洁.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2)

[4] 刘立君,郭金玲. 论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及监理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 (03)

[5] 刘翔. 浅议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项目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 (07)

[6] 张桂芹, 贾顺尧, 陈继光. 公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的模糊管理[J]. 四川建筑, 2010, (03)

前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变得愈为重要。因此,强化和规范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与管理,提高质量、提升进度、降低成本、做好养护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该抓好的几项重要工作。

1.园林施工中的土建工程管理

同林施_L巾的上建工程是周林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丁同林绿化工程的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如亭、廊、园路、铺装等)需使用钢筋、水泥、术料、砂、石子等建筑材料,所以常说园林绿化工程巾包含着土建部分。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采用含花架、休闲步道、功能性建筑等设施。然园林T程是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愉为首要目的,同时满足其它功能要求的作品,它对土建工程功能要求更高。在同林土建工程中,有许多需特别注意的施工细节。

2. 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

2.1 质量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关键

工程质量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绿化T程部分的质量具体体现在绿化栽植前后的每一道工序上。加强施工程序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例如从酸碱度、孔隙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施基肥、培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2)定点放线的处理。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需要作适当调整。(3)种植穴、槽的挖掘。种植穴、槽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挖掘,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4)把好苗木质量关。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5)苗木栽植。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而裸根的乔木,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6)固定支撑。胸径较大的乔木都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养观。

2.2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保障

鉴于园林绿化工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工程的特定要求,所以园林绿化T程管理人员,需深刻领会设计意图,不能仅停留于一般的熟悉图纸,按图施工,还必须根据工程情况,了解与掌握在某些设计领域难以深化的部位,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制订详细的施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认真监督把好艺术关,力求达到最好的环境艺术效果。因此培养一支事业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是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坚实保障。

(1)坚持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公司要制订一整套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员工的管理行为,如工作守则、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对于统一思想认识、监督管理成效、增强凝聚力将起到推动作用。(2)坚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有否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大标志。(3)坚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需开展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相互交流管理实践经验。(4)坚持发扬团队精神。坚持在工程第一线,时刻掌握工程动态,要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每一项施工管理任务。

2.3 绿化施工细节是园林绿化工程精度的体现

在绿化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细节的处理,会给整个工程的景观效果辅以圆满的修饰,这将是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精度的体现。

(1)绿化工程的辅助工作,如树坛、支柱的树干支撑固定等 这些工作往往由于我们平常的不在意或忽视,不细心施工,进而给整个工程的感官和品质大打折扣,并使工程质量在细节上受影响。在施工中,支撑选料应统一,毛竹或木棍粗细均匀.长度一致,还可以将支撑物抛光上漆;绑扎时做到支撑物横平竖直,横杆与地面保持一样高度,竖杆与地面相垂直,斜置杆与地面角度相同,在树干处加上垫层来保护树皮免受损伤。(2)行道树施工中,符合规格要求的行道树中,夹杂有的树干略弯,有的分叉点略低。栽种时可将树干弯曲一侧与树木的排列走向统一 按树干分叉点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排列,使得行道树不规则的个性特点在规则布局上得到统一。也从细节上弥补了树木个性特点的差异。简单精致的细节处理让人耳目一新。与整个园林绿化作品相匹配。

3. 园林绿化工程的进度和工期管理

园林施工都有一定的工期要求,园林的施工进度和工期进行管理是保证园林工程按时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关键。为此笔者着重阐述园林施工进度的编制和进度控制的措施。

3.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和依据

(1)园林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园林施工综合性强,须制定详细清晰可行的作业计划。① 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工序施工的原则。工程施工应抓重点工序,特别是在大型项目施工中更要集中主要力量搞好重点项目的施工。②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施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力量、装备水平、劳力情况及施工条件,做到制定的指标切合实际。③ 确定技术措施的原则。编制计划时除确定作业量、用工用料、进度外,还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技术措施。2)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依据。①施工合同中规定的工程竣工时间及施工的阶段性目标。②多年施工管理的经验.尤其是资源调配及进度控制的成功经验。③前阶段企业内部计划完成情况。④各种先进合理的计划定额指标,如劳动定额、物资材料消耗定额及设备利用定额等。

3.2 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的措施

(1)组织措施。为保证园林施工进度管理,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施工实施进度控制组织系统和控制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项目管理者要经常检查园林建设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对照比较和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工期目标顺利实现。(2)合同与经济措施。应保持总进度控制目标与合同总工期相一致,分包合同的工期与总包合同的工期相一致,并明确违约责任。经济措施,一方面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保证资金供应,使施工不致因资金不足而停工误工;另一方面是指用经济手段保证施工按期进行。(3)技术措施。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以保证工程如期或提前完工。

第12篇

关键字:居住小区 生态园林 绿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并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趋势

1、“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2、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 “ 把追求 gdp 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 ” ,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1972 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2002 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 你最想拥有什么? ” 被调查者中有 70% 以上的人选择了 “ 健康 ” .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二、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1、尊重居民喜好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小区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样子。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墓地的感觉,被居民所排斥,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这里不是说人们对松柏就没有认同感,小区绿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们由于厌恶一些事物而会对与之相近的事物产生厌恶的感觉。松柏在小区绿化中进行孤植,作为焦点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园林表达效果的。

2、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在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 1 : 1—2 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 2—3 种主体树种,选 3—4 种辅助树种。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户,在南面窗户外 6m 不得种植乔木。

3、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等乔灌木及草花。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溲疏、喷雪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三、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但是色块的处理手法仍然在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 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结语

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一部分,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有园林设计师尊重生态学的观点,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这篇文章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居住区植物造景提出了一些自己及他人的看法,以供园林设计者、爱好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晓华.园林生态住区—21世纪的住区新理念[J].安徽建筑.2003,(1)

第13篇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 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 (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 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 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 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 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 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表1

特 性

社会性 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 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性 交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 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 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 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 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 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 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2.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2.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2.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2.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2.6购物旅游: 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2.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2.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2.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文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 2000,(2)31-32

4、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6、Lv,Mingwei, Landscape Planning Of Metropolis Tourist Orchard ,(Key Note speec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rban Agriculture、Agro_tourism and City Region Development. Beijing.China.

第14篇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表1

特性含义

社会性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2.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2.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2.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2.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2.6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2.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2.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2.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文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2000,(2)31-32

4、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6、Lv,Mingwei,LandscapePlanningOfMetropolisTouristOrchard,(KeyNotespeech),InternationalWorkshoponUrbanAgriculture、Agro_tourismandCityRegionDevelopment.Beijing.China.

第15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 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