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基础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医基础知识点

第1篇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是基石,对临床类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其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其中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3]。“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三者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都是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别针对人体的宏观形态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讲解,“生理学”侧重于功能活动和规律的讲解。结构与功能是有机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在讲解结构的时候不能避免功能,在讲解功能的时候要回顾结构。因此,这三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交叉性知识,即某一知识点同时出现在其中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中。目前在职业院校中,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组织胚胎内容合二为一,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同时教学人体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将生理内容单设为一门课程。第二种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生理内容融合成“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同时教学结构和功能,将组织胚胎内容单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一门课程。第三种设三门课程,各自内容分开教学。这三种课程设置各有利弊。将相关性大的课程相融合,有利于学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理解,也避免了交叉性知识点的出现。但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加,若想在有限的教学周数内完成教学,只能增加课时,这样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感。而将课程分开,教学时间长,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但是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容易出现学后忘前的情况,且会出现交叉性知识点。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采取第三种课程设置方式。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内容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大体结构及功能;“组织胚胎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生理学”讲解各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机制及激素的功能。三门课程都介绍了激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故此部分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详细讲解。3.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内容无论在哪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中都是难点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有部分内容相似。脊髓的传导功能、小脑的功能、大脑的皮质功能区和自主神经功能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内容也大体相似。对于以上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

第2篇

1编写试题常见的方法

1.1以教材中典型的例、习题为背景进行命题

“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已成为全国及各地中考命题的一项准则.在平时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等命题中坚持以课本题为源命制测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学会看数学书.源于课本的改编题,选题背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例1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 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P42.)

图1改编题1.若此知识点在《四边形》的单元中考查,可编写为:如图2,菱形ABCD中, ∠BAD=60°,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长为.

2.若此知识点在平移的综合中考查,可编写为:如图3,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a =.

图2图3编拟意图:以上两小题是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基本图形来解决问题,不但考查了学生类比与迁移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2以学生作业中的错题为背景进行命题

例2 1.关于x的方程(a -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

A.a≥1B.a>1且a≠5

C.a≥1且a≠5D.a≠5

2.有以下三个命题,判断这三个命题的正确性

①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

②四边形中只有平行四边形才是中心对称图形( )

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

编拟意图:第1小题是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时,学生容易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与方程的实数根混淆.第2小题是在教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关系时,学生表面上好像懂了,其实做了这一题后会发现,不懂的学生很多,尤其是第②个,学生认为是错的,理由是还有矩形、菱形.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从错题中提炼出错误原因,提取共性,编拟成试题,能培养学生思考错题、分析错题、研究错题,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错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以中考题为背景进行命题

最激烈的竞争是中考,最优秀的命题是中考题.以中考题为参照命制试题,作为中考复习的模拟题是明智之举.

例3(山东东营)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A2,A3,…和B1,B2,B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OA1B1,B1A2B2,B2A3B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A1(1,1),A2 712,312,…,那么点An的纵坐标是.

图4改编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1 B1 C1O、A2 B2 C2 B1、A3 B3 C3 B2,…,按图5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B1,B2,B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已知C1(1,-1),C2712,-312,则点A3的坐标是,点An的坐标是.

图5编拟意图:改编题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考查正方形的轴对称性,由C1、C2的坐标可求A1、A2的坐标,将新问题转化为原题,确定出A3的坐标,依此类推寻找规律,即可求出An的坐标.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会将学过的问题(做过的作业)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1.4以数学竞赛中一些内容和方法为背景进行命题

竞赛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照搬照套;但它的视角,它的立意,它的方法,它的情景却是值得我们平时命题时借鉴和模仿的,改编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阅读题:

例4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借鉴其中一种方法,解答后面给出的试题:

问题: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鹅蛋共用去了925元;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共用去了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共需多少元.

分析:设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分别需x、y、z元,则需要求x+y+z的值.由题意,知

13x+5y+9z=9.25(1)

2x+4y+3z=3.20(2);

若视x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y、z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从而获解.

解法1:视x为常数,依题意得

5y+9z=9.25-13x(3)

4y+3z=3.20-2x(4)

解这个关于y、z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y=0.05+x

z=1-2x

于是 x+y+z=x+0.05+x+1-2x=1.05.

评注:也可以视z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方法同上.

若视x+y+z为整体,由(1)、(2)恒等变形得

5(x+y+z)+4(2x+z)=9.25,

4(x+y+z)-(2x+z)=3.20.

解法2:设x+y+z=a,2x+z=b,代入(1)、(2)可以得到如下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5a+4b=9.25(5)

4a-b=3.20(6)

由⑤+4×⑥,得21a=22.05,a=1.05.

评注:运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视x+y+z,2x+z为整体,令a=x+y+z,b=2x+z,代人①、②将原方程组转化为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获解.

请你运用以上介绍的任意一种方法,解答下列试题:

购买五种教学用具A1、A2、A3、A4、A5的件数和用钱总数列成下表:

品名

次数 1A11A21A31A41A51总钱数第一次购买件数111314151611992第二次购买件数1115171911112984

那么,购买每种教学用具各一件共需多少元?

编拟意图:本题若设购买每种教学用具各一件各需a,b,c,d,e元,则有a+3b+4c+5d+6e=(a+b+c+d+e)+(2b+3c+4d+5e)=1992;以及a+5b+7c+9d+11e=(a+b+c+d+e)+(4b+6c+8d+10e)=2984,可假设(a+b+c+d+e)=x,2b+3c+4d+5e=y,构建新的方程组解决问题.

此类题是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得出规律.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探索技巧,在考查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1.5以古典数学名题作为问题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古典数学名题作为问题的背景的主要有杨辉三角、蝴蝶定理、七桥问题、色环问题等,以这些问题为背景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5 如图6,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a、b、c、d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如图6所示).那么当a=8时,c=,d=.

图6编拟意图:本题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每一行中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和行与行间数据的相互联系,然后对数据间的这种联系用数学式子将它表达出来.本题是以我国古代的杨辉三角为背景的规律探索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概括和处理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类比方法的运用,体现“数学文化”,展现数学文化价值,寓教育于考试之中.

1.6以课题学习为背景进行命题

作为考查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不适宜用未学的“高一级”知识,而是用“同级”的但不是太熟悉的知识;以课题为背景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例6某课题小组对课本的习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逐步思考并解答:

(1)如图7,两个大小一样传送轮连接着一条传送带,两个传动轮中心距离是10m,求这条传送带的长.

(2)改变图形的数量

如图8,将传动轮增加到3个,每个传动轮的直径是3m,每两个传动轮中心的距离是10m,求这条传送带的长.

图7图8(3)改变动态关系,将静态问题转化为动态问题

如图9,一个半径为1 cm的P沿边长为2π 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沿作无滑动滚动一周,求圆心P经过的路径长?P自转了多少周?

(4)拓展与应用

如图10,一个半径为1 cm的P沿半径为3 cm的O外沿作无滑动滚动一周,则P自转了多少周?

图9图10编拟意图:本题从课本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通过改变图形的数量,改变图形的动态关系,将理论性思维与动作性思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7以与高中内容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为背景

以高中数学知识为命题背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同时既能开阔数学视野,有利于完成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和谐接轨,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

例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y=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偶函数.

例如f(x)=x3+x,当x取任意实数时,f(-x)=(-x)3+(-x)=-x3-x=-(x3+x),即,f(-x)=-f(x),所以f(x)=x3+x奇函数.

又如f(x)=|x|,当x取任意实数时,f(-x)=|-x|=x,即,f(-x)=f(x)所以f(x)=|x|是偶函数.

问题:(1)下列函数中:①y=x6;②y=x2+2;③y=31x;④y=x+1;⑤y=x+11x;奇函数是,偶函数是.

(2)请你再分别写出一个奇函数、一个偶函数.

编拟意图:以高中函数知识为背景,是初中函数知识的延伸.由于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函数知识,故只需对照题中两例,完成对概念的探究,获取新知识,进而应用新知识,就可以解答问题.(1)中 ①②是偶函数,③⑤是奇函数;(2)如y=x是奇函数,y=2x2-1是偶函数.

1.8以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经验作为问题的背景

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从实际材料出发,通过抽象、概括的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8为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计划拿出不超过3200元的资金购买一批篮球和排球,已知篮球和排球的单价比为3∶2,单价和为160元.

(1)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若要求购买的篮球和排球的总数量是36个,且购买的排球数少于11个,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编拟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转换的方法(即转化为某种类似的数量关系模型),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19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图形作为问题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对较为熟悉的图形的观察,找出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图形本身的特征,然后加以归纳和猜想.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例9如图11,平面内4条直线l1、l2、l3、l4是一组平行线,相邻2条平行线的距离都是1个单位长度,正方形ABCD的4个顶点A、B、C、D都在这图11些平行线上,其中点A、C分别在直线l1、l4上,该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单位.

改编题如图12,若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恰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设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

(1)求证:h1=h3;

(2)如图13,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四条直线l1、l2、l3、x轴,且l1∥l2∥l3∥x轴,若相邻两直线间的距离为1,2,1,点A(4,4)在l1,能否在l2、l3、x轴上各找一点B、C、D,使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能,请直接写出B、C、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2图13编拟意图: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觉猜想、归纳能力.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解决问题,关键是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既保留了原习题的特点,又有创新,结合考查的目的、要求进行取舍、组合,编制出有坡度、信度高、区分度适中的不同层次的试题.

1.10以陈题为背景进行命题

有一些很平常、很常见的题,学生通常习以为常,解题往往已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但可以改编成一道全新的题,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图14例10如图14,D在直线BE上,BE交AC于F,ABC∽ADE,求证:ABD∽ACE.

改编题:如图14,D在直线BE上,BE交AC于F,ABC∽ADE,请找出其他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

本题还能找到2对: AEF∽BCF,ABF∽CEF.

编拟意图:对于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在某个旧知识的背景下,给出一个新的问题,要求能在新问题下,联系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创新,既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命制试题的注意点

(1)命制的新题目要保证背景的公平性,同时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防止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歧义,并注意条件的相容性.

(2)命制新题要立意明确,不是作些廉价的转化,机械的组合.现在不少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见过没有?做过没有?讲过没有?而不是针对题面信息本身的,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有何联系?选择什么知识与方法?所以,从平时单元检测起,适当引进新题、改编题,可以更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

(3)命制的新题不仅包含有“亮点”的精彩题目,还应该包含似曾相识的常规题,新题目常常有两类:一类是新而不难,一类是新而难.第一类题目往往由于新面孔而吓倒一批学生,难在题意的理解上,就数学的知识或方法而言却并不难,学生只要多看几遍题,弄清题意,努力一把,往往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时是选择努力还是放弃,实际上就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对学生个性意志品质的考查”;第二类题目往往是真正的难题,是拔尖用的.所以一份好的试卷里也不能出现太多的新题难题,更多的还应该是改编后的常规题(不是陈题).

第3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由同一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实时、互动的教与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从有趣的实践或问题着手,真实而且实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动机。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转化的现象称为迁移。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中职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宝贵的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紧缺、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时间紧迫的中等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体化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节约了教学课时,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材编写。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点”整合,将近似或同类的“知识点”集中编排,密切“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少上实训课。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3.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间应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仿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4.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法、行为引导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

5.教学质量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模块化,即每进行完一个模块,就对实训和理论分别考核一次,并将每次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其中理论、实训成绩各占总评分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总评分的20%。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第4篇

【关键词】触摸控制;电容式;灵敏度;隔离保护介质

A metho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TENG Li,PANG Xiao-dong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Beijing 102200)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research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briefly and designs a touch button basing on the principle.In addition,the overall design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is presented,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rules about the circuit and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is design is feasible.Th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is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touch control;capacitive;sensitivity;isolation protective mediums

触摸控制作为高端的电子控制方式,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触摸显示屏、触摸路灯开关、仪器仪表控制面板等。对使用者来说,触摸控制器具有美观、操作方便、易清洁的优点,又因为采用非接触式按键技术,理论上使用寿命可以无限长,不像普通按键只有几十万次的机械寿命,并且可靠性不会随时间增加而降低[1]。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触摸控制可分成以下几类:电波式(如表面声波)、电阻式、光学式(如红外线)、电容式、电感式、电磁式等。每一类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2]。其中,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已经成为触摸感应技术的主流,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感应技术以其无机械损耗、寿命长、灵敏度高、节省空间和触摸动作丰富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半导体厂商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技术的IC以简化硬件设计人员的开发。本文所设计的触摸按键就是基于Atmel QTouch技术实现的。

1.电容式触摸感应原理

电容式触摸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它将人作为假想的接地物(零电势体),感应电极与地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值固定为微小值Cp,具有固定的充放电时间;当触摸隔离保护介质(面板)时,由于人体电场,人的手指(隔着隔离保护介质)和感应电极形成一个耦合电容Cf,这样就会改变固有的充放电时间。通过测量充放电时间的改变即可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3]。根据电容定义:

(1)

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隔离保护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按键区域面积,一般为直径小于10mm的圆形,T为隔离保护介质的厚度,通常为几个mm,由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pF级的Cf值。

世界知名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推出了众多的专业芯片,在本设计中选用Atmel公司基于QTouch技术的控制芯片。Atmel QTouch的电容感应工作是基于电荷-传输(charge-transfer)原理,它通过开关电容的方式来判断在触摸过程中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可以实现一个能够测量电容量毫皮法级(千分之一pF)变化的高分辨率的测量系统[4],因此Atmel QTouch控制器完全能够精确测量pF级的耦合电容Cf。QTouch IC和简单按键电极之间单连接来检测触摸,器件对未知电容的感测电极充电到已知电位。电极通常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块铜区域。在1个或多个电荷-传输周期后测量电荷,就可以确定感测板的电容[5]。

2.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总体设计

触摸按键由感测部分(PCB板)、隔离保护介质(绝缘层)和光线扩散介质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触摸按键结构示意图

感测部分的核心是ATMEL的QProx QT113A控制器。ATMEL QTouch控制器允许自耦电容型和互耦电容型两类感应器,本方案采用自耦电容型感应器。感应器从感应方向分类又可以分为3种:无方向感应器、单方向感应器和双方向感应器。本文设计的开关按键只感应一个点的动作,属于无方向类型。当讨论一个感应器设计的时候,用户需要在感应类型和方向分类所构成的6种可能中进行合理组合[4]。本触摸控制根据上述确定的感应器类型故选用QProx QT113A芯片作为控制器。

隔离保护介质即面板,通常选用玻璃、有机玻璃(PMMA)、聚丙烯树脂等。由公式(1)可以明确得到,更薄的隔离保护介质和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可以提高电容及响应的充电电荷保有量,从而带来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信噪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外观要求选择介质。本方案选用4mm厚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背面镂空喷漆,形成功能图标,图标均有背景灯光透过,这样可使功能按键更显著。

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之间采用ABS板作为光线扩散介质,实现对图标的背景灯光扩散。如果将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直接装配,则背景灯光不能完全覆盖整个图标,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光斑,这是因为点光源所发出光线没有转变成面光源。故采用在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间加ABS板,来达到将点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目的,去除光斑,使得外观更加美化,同时还能降低光源亮度,减少刺眼程度。

2.2 关键技术

触摸式按键设计在电路板上元器件位置、布线,以及结构、选材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在任一方面设计的偏差都会影响其灵敏度,以下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进行详细论述。

2.2.1 PCB设计与布局

触摸控制IC元器件布局和走线设计十分关键。所有无源元件在物理空间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靠近控制芯片。如果触摸控制IC及其它无源器件置于顶层,则在底层设计感应电极,并应尽可能多的将传感信号线布置到顶层,底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线。由图2可以看到本方案电路板布有感应电极的一侧没有其他元器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保证控制IC对应的底层没有布设任何感应电极,同样,一个通道的信号线对应的底层也不能布设其他传感通道的感应电极 [6]。图3是电路板顶层设计,圆形虚线代表感应电极在底层的位置,矩形实线代表控制IC在顶层的位置,按照上述原则控制芯片与电极不同层且位置错开。此外,自耦类型的感应器到控制器的连线在不影响RC时间常数的前提下应该越细越好,该连线应小于150mm,连线也是对触摸敏感的,它就是感应器的一部分,更长的连线会引入噪声并降低感应灵敏度[4]。电容式触摸IC电路的设计还要求电子元器件与芯片间的走线远离电源和地线,以及铺铜部分,如电极。

图2 感应电极设计

感应电极的设计是决定触摸控制灵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极的形状和大小应紧密配合被感应物体的大小。按照电极最外边缘应大出触摸边缘2-3mm的设计原则,以手指触碰为例,建议设计电极大小为8到10mm的方块或圆片。增大感应电极建议不要超过15×15mm2,因为过大的电极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6]。电极形状可设计成各种几何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以便具有不同功能和应用。本触摸按键感应电极设计如图2所示。

图3 控制芯片与感应电极位置设计

2.2.2 结构设计

触摸按键的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如上述所列,按键正上方1mm以内不能有金属,50mm以内的金属必须接地,否则会影响到灵敏度。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涂料[7]。

当采用如本设计一样将三种(FR4板、ABS板和有机玻璃板)甚至更多种材质叠放在一起时,要确保相邻两层之间无缝隙,否则将容易导致内部空间的湿度变化或空气介质发生变化,造成漂移,进而影响按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如果所应用的环境恶劣建议使用透明胶将各层压紧。此外,各个结构件间良好的结合也是保证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触摸时,电极、ABS板、有机玻璃板间有相对滑动,即使是100微米很小的移动,也会带来灵敏度不稳定。发生位移后需要再次上电进行校准。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粘合剂、螺丝钉紧固等方法将其固定。

触摸式按键背光照明设计,通常在按键的中间挖空,使PCB上的LED能照射到面板上镂空的图标或字符。图2电极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央位置处的LED。注意小孔要尽量小,孔越大损失的敏感度就越多。最大孔径可依据按键直径来设计,如表1所列。

表1 照明LED安装孔径尺寸

面板的外观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喷涂修饰时,要事先了解这种装饰原料的导电性能,否则即便是外观设计也会对按键性能产生影响。作者选择了两种物质做了实验对比。一种是采用在有机玻璃材料背面进行丝网印刷,介质是油墨,虽然遮光效果佳,但灵敏度急剧下降,甚至为零,这与油墨中含有金属离子,从而具有金属属性有关,所以油墨会严重影响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对于本设计不宜采用。另一种选用喷黑漆作为底色,不仅遮光效果好,灵敏度也比较理想。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喷涂材料对灵敏度影响极大,原因是不合理的介质会导致电场传导的连续性被破坏。本设计中承载感应电极的基材电路板FR4,其介电常数为4.2,作为隔离保护介质的有机玻璃其介电常数为4,油漆的介电常数为3.5,ABS板的介电常数为3.04,因此电场就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3.测试实验

在设计之初由于缺乏对介质导电性能的了解,使用了油墨对外观进行喷涂装饰,破坏了组成触摸按键结构的各个部件间电场的连续性,导致无输出,经过调整所选材料,使用黑漆喷涂,测试输出正常。对于灵敏度的调节一方面可以从控制芯片的GAIN引脚的输入电平调整,若灵敏度过高可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这种调整可以明显改变灵敏度;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调节收集电容Cs和Cx的值来微调灵敏度,Cs值越大Cx值越小则灵敏度越高,但注意Cs在10nF~500nF,Cx在0~100pF[8],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无输出。对触摸按键单板测试无误后,放于某仪器设备上用于控制照明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有时会出现上电瞬间灯闪一下的现象,捕捉到的图形如图4,触摸按键受到干扰时间约为200ms。在应用环境中干扰无处不在,有来自仪器内部的也有环境中存在的,对于已经设计完成的触摸式按键电路板,可以通过磁环有效地屏蔽一部分干扰。本应用选用TDK的ZCAT 2132-1130磁环固定在数据线缆上问题得到解决。

图4 触摸控制受干扰波形图

4.结论

基于Atmel QTouch技术设计的一种触摸开关控制方案,电路与结构上依据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和规范,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地实现开关控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灵敏度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求。触摸式控制设计重点在于电路元器件、走线和电极的布局,以及结构件的选材,要了解每个部件的电性能,只有做好每个细节,组装后的触摸按键才能在灵敏度和抗干扰上得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俊,戎蒙恬.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控制设计[J].信息技术2006,8:42-45.

[2]周志永,胡建人.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J].机电工程2011,28(3):365-368.

[3]MARIN R E,SIMONSON R K.Capacitive keyswitch sensor and method,US,3931610[P].1976.

[4]Touch Sensors Design Guide.Atmel Corporation 2009.

[5]鲁冰.电容式触摸屏系统解决方案[J].电子产品世界2008,15(12).

[6]黄梓佑,崔景诚等.S-Touch电容式触摸控制器PCB布局指南[J].电子产品世界,2009,16(8):12-16.

[7]陈斌.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与专用芯片应用[J].电子世界,2014(16).

[8]Datasheet-QPro QT113/113A CHARGE-TRANSFER TOUCH 2001.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分布式网络 云计算 近场通信 对等网

0 引言

2009年初,我国国家电网启动了“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等项目的研究。4月15日华北电网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规划。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宣布将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至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步入了正式的发展时期。[1-3]

本文将把重点放置在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和通信部分,这一部分是智能电网和核心和灵魂所在,也是与其他电网系统的重要区别之处。

1 现有的智能电网方案和网络技术

1.1 SmartMeter系统

SmartMeter系统是世界领先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供者SmartSynch公司的核心产品。这个系统基于IP协议接入和处理电网计量仪器信息,对电网进行控制,向企业和用户提供电网监控服务。

目前许多智能电网的技术方案都涉及到对电网的物理结构做出较大改变,这些过于理想化的模型很难应用于实际的大规模部署中,因此,尽量保持现有电网的物理结构对于设计智能电网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4]。

1.2 分布式网络技术

所谓分布式网络,顾名思义,即网络中各个节点并非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网络各处。这里的节点可以是物理上的节点,即主机,传感器和具有联网功能的各类终端设备,当然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概念,即应用程序或者协议驱动等。在分布式网络中,对等节点可以直接相互通信,并不需要服务器进行中转,这种对等也可以是硬件上的或者逻辑上的。

1.3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集群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概念。其核心是使用集中在一起的廉价计算设备和存储设备提供可伸缩的,按需分配的通用或专用的计算和存储服务的形式。

目前云计算技术按照其架设的层次可分为: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其中SaaS主要用于专业应用,在电网中可用于计量统计,决策等电网专业应用。PaaS和IaaS可以自由地装入各种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企业进行更为通用的应用[5]。

1.4 近场通信技术

所谓近场通信,是指一种有效距离10cm左右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这种通信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信息交换方式,非接触和内置芯片的实现方式使得其应用范围比较传统磁卡和接触式芯片设备更加广泛。同时,近场通信的实现方案价格十分低廉,将其搭载在移动设备上还能够和移动设备进行交互,实现更加高级和定制化的服务。

近场通信可用于身份识别、金融支付、票务等消费应用,通过结合手机也可以实现智能钱包等综合性应用。

2 基于雪片结构的分布式智能电网网络

智能电网是传统电网的升级产物,它是对传统电网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改造,因此在大胆使用新技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老线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将探讨一种架构方式,充分将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到电网中,取长补短,以较小成本来升级智能电网。

本文中提到的雪片结构是一种网络的逻辑结构,它不同于典型的分布式网络,这种结构顾名思义就像雪片一样:具有区域性的中心节点;非中心相邻节点间具有链路;区域性中心节点也符合上述条件;具有一个根节点[6]。一言以概之,这个网络是分布式和传统网络的结合体。

2.1 P2P和C/S模式结合的通信网组网方式

P2P网络,即对等网,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逻辑网络的形式,信息在网络中直接交换。在雪片结构中,P2P网络组成整个结构的同级节点对等通信部分。

雪片结构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类型,即区域中心节点。这个概念继承于传统的中心网络。因为完全的分布式结构并不适宜进行通用的网络应用,实际上很多具有逻辑中心应用在中心网络中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敏捷的部署,同时中心节点还可以像网络中提供富裕的资源,分担瘦节点终端的压力。因此,作为一个实用网络,应该部署一些中心节点。

在对等网中基于不破坏对等网的基本特性的前提,我们设置一种称为区域中心节点的节点类型,与它直接相连的次级节点被认为在同一个区域中。同时,区域节点的设置造成了客观上的网络分级(分层),同级的区域中心节点又构成了一级并与上级相连。最后整个网络收敛于一个根节点处。在网络中的高一级的节点一般地要比低级的节点拥有更加富裕的资源,这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服务的形式向下级提供或者供运行一些特定的管控应用。

2.2 通信网与电力网的融合方式

现在已有的电力网络是采用典型的总线结构。但是总线结构的网络中,支线并不是集中在一个节点处连接到干线上的,实际上,支线都似乎分散地连接在干线各处的,这种连接方式和一般的通信网络并不一致。这种传输方式较传统的通信网络而言,无疑是比较昂贵的,但是,其好处是节约了基础网络线路的建设成本。

除了电力调制以外,还可以比照电力网络线路的部署,在沿线建立纯数据线路网络。这种传输方式在保证线路主要节点可以相互重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成熟的电信技术,减小了电力调制大规模部署的风险性和电力调制复用路数的限制问题,当然重新部署通信线路将耗费较大的成本[7]。

综上我们在实际建设者中应当采用折衷的方案,譬如在骨干网上建立电力专用数据线路,同时支持公共电信网络的接入,这种接入可以通过服务的方式实现,另外在偏远地区,可以采用电力调制方式,避免向偏远地区二次架设网络的昂贵支出。

2.3 网络应用的部署和应用前景

智能电网其智能来源于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存储能力和无处不在的终端和传感器,因此云计算和近场通信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这种智能电网还能够很好地支持目前方兴未艾的微电网架构[8],微电网和主干电网的层级关系与雪片模型相当吻合,只需在微电网中设立区域中心节点并与其他区域中心节点和上级节点连接,微电网的监控、计量和管理便可以很好地和主电网相容。

智能电网的终端设备由于其可具有计量,物理位置确定等特性,因此无疑会是所有网络基础设施中分布最广,覆盖最全的设备,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设备的先天优势。通过在设备中搭载或者存储地理信息记录,整个网络就能形成一个覆盖所有通电地区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向网络和云服务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而帮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定位,或者帮助无线智能设备的持有用户定位当前位置并根据服务提供者的获得相应社会服务信息。

参考文献:

[1]郭东亮,张铁军,戴宪华.智能电网:电信服务新领域[J].中国新通信,2009(12):50~53

[2]曾祥滏.智能电网建设框架及主要建设内容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0(02):37~39

[3]潘睿,刘俊勇,郭晓鸣.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云计算[J].四川电力技术,2009(12):6~10,37

[4]SmartSynch官方网站.省略

[5]林,孙雁,干静.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负载平衡原理及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2003(11):97~100

[6]S.Deering,Cisco,R.Hiden,Nokia.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IPv6)Specification(RFC2460)[S].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1998.1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提高实效 成功做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同步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

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

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五、优化考试方法,提高学生迎考的主动性

第7篇

关键词: 中职电类专业 电工基础 一体化教学 学习评价

电工基础是中职电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中职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的今天,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建立电压、电流等电学基本概念,掌握电学基本测量仪器仪表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学会一般性电路的搭建、测试与排故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与热情有重大影响。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果仍按以前以理论试卷考核为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就十分不科学,达不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效果,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在评价中只有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握住以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是否提高为核心的原则才能较为科学、准确,即学习评价应关注一体化“教、学、做”全过程,弱化期末考试,突出阶段性考核,以电工基础课程模块、任务或项目为考核载体,以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考核。在评价考核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能力、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可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将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强调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学习质量评价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考核。

一、评价考核基本原则

1.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考核并重。

以企业需求和规范为引导,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考核,突出专业素养,为学校和企业“零接轨”奠定基础。

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以课程模块、任务或项目等为单元,以过程自评、互评、抽查考核为主要形式,改变原来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方式。

3.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

改革原来只进行笔试考核的方法,实现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不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考核时,根据操作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中笔试、操作考试各占一定比例。

二、电工基础课程评价考核模块划分

评价考核模块的划分以学生认知规律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开展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可以打破传统教材按章节形成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基本概念、基本元器件、简单电路(认识、搭建、测试、排故)、复杂电路(认识、测试、排故)为主线,结合企业岗位要求,穿插安全用电规范、仪器仪表使用等知识和技能。举例如下:

模块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

(1)能说出电路的基本组成、各部分作用;

(2)会判断电路各工作状态并叙述其特点;

(3)会画常用电气元件符号;

(4)会使用电压、电流、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电位等基本物理量;

(5)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概念、作用;

(6)会识别常用各类电阻、电容、电感并识读其参数;

(7)能准确识读电度表,会正确计算电能、电费;

……

模块二 电路的基本定律

(1)能叙述欧姆定律并运用其进行电路简单计算;

(2)会判断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3)会测量电压、电流并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会测量线性二端网络等效参数并画出等效后电路;

……

模块三 简单直流电路

(1)能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和2个网孔双电源电路;

(2)能准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阻值;

(3)能根据电路测量数据分析电路性能,排除简单故障;

(4)能对简单电路实际电压源、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

(5)会判断电路是否阻抗匹配,知道阻抗匹配的应用;

……

模块四 简单交流电路

……

三、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构成

课程学习评价考核构成主要包含学习态度(如出勤、作业、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等)、操作规范、模块考核、基础理论、综合考核等几部分,每一部分均占一定权重,最后形成该课程的综合成绩。

四、评价模式改革的效果

通过一体化教学和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变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教师明白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学生们对于实用技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勇于探索精神,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过程性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五、结语

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可以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从而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第8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难点;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007-01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当下人们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使其真正体现出园林绿化效果,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其整体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结合相关图纸设计要求,及时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具体施工技术难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为其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分析

1.1 施工准备阶段难点分析

施工准备阶段是保证园林绿化效果的基础性条件,首先,在施工前期,工程设计单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图纸要求,全面检测现场施工环境,看其是否符合施工需求,一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作出调整。其次,施工单位在建设初期,要编制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施工计划,并按照施工预算方案,将工程各环节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资金成本等准备充足。同时,还要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从而为保障园林绿化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施工工序控制难点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于各施工环节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某一工序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每一施工工序的管理,尤其是那些重难点施工工序,应按照工程质量规范制度,对其采取实时的监督和管控,杜绝一切违法操作施工行为的发生。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使每一工序都能达到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最大化保证施工质量,使园林工程绿化效果发挥到极致。此外,还要针对难点工序,提出有效的控制建议,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相关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等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且还要做好相应的检测报告,以便于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1.3 施工方案的优化和完善

施工方案市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各施工工序的有效开展,而且对于工程成本控制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联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共同进行分析和评判,直到符合施工要求,才可进行投入使用。同时,优质的施工方案,可以减少工序变更情况,降低工程造价费用,间接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难点控制措施

2.1 人员控制

2.1.1 提升工程参建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人员是园林绿化工程中主体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和施工意识对于工程施工质量而言,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其质量控制意识的管理,使其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展,从而保证每一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另外,还要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可以将质量控制意识作为核心工作理念,进而更好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将每一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到最好[2]。

2.1.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园林绿化施工阶段,任何工序环节,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的科学操作,只有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才能最大化保证施工质量,提升园林绿化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培养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责任意R和质量控制意识。

2.2 材料控制

2.2.1 土壤控制

优质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绿化植物的健康成长,提高园林绿化效果。因此,在进行绿化植物种植时,应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对所种植的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看其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种植标准。另外,还要控制土方摆放的形状,避免对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景观设计要求,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确保地形整理的规范性和鉴赏性,使其在满足植物良好生长的同时,也可促进植物绿化效果的提升。

2.2.2 苗木控制

园林苗木的好坏,对于整体园林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苗木采购工作,确保其规格、外形、根系质量、健康情况等符合相关工程绿化需求,这样才能确保苗木成活,使其尽快达到预期绿化效果。

其一,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时,应先对苗木树冠、根系进行适当的修剪,再拆除土球外包装。另外,采取分层填土的栽种方式,使苗木土层密实度得到良好的提升,并在栽种24小时后进行浇水,这样才能提高植物成活率,保证工程绿化质量。

其二,苗木移植阶段,要结合实际气候环境、树苗生长习性及运输路线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起苗方式,如处于体眠时期的乔灌木植物和藤本植物,要选择裸根起苗方式、乔灌木幼苗则要选择带宿土起苗方式、而成活率低的常绿树则要选择带土球起苗方式。另外,为了确保苗目成活,应在起苗工序开始前,对苗木进行适当的短截,避免残枝、病枝混入其中,影响工程绿化质量。同时,还要在上车前,对苗木土球进行包扎,并喷洒适宜的水量,从而为促进苗木成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其三,对于已成活的绿化植物,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其养护管理工作,结合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制定完善的苗木养护方案,明确苗木浇水时间、施肥用量。并根据园林植物养护标准,定期对其进行修剪,避免自然伤害的发生,严格控制农药喷洒比例,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全面保证苗木质量,提高园林的鉴赏价值和环保价值。

2.3 环境控制

2.3.1 气候特征

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当地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绿化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气候特征,选择适宜种植的绿化植物,并掌握好不同植物的移植季节,从而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最佳时间内进行苗木种植,这样才能保证苗木成活,增强整体园林绿化效果。

2.3.2 施工环境

园林绿化工程中,会涉及多种专业技术和工艺手法,为了避免出现技术交叉,应在实际施工时,严格控制好施工环境,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防止施工污染给绿化植物带来的损害,从根本上保证苗木成活,使其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结束语

园林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施工环节质量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运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还要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绿化施工工序,从而对绿化苗木科学合理的进行养护和管理,最大化保证苗木成活,提高园林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直是企业的管理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压供电在电能中需求是越来越大。因为作为高压输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质量的高低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如何打造出高品质的工程师设计们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就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1、高压输电工程工程的概述

高压输变电工程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使得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难度不断提高。其施工方案、组织和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艺和方法让管理更加准确有效,对成本与时间的整体控制更加的合理,这对于提高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效益、降低施工投入成本和加强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电力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模式,因此施工管理的主要难点就在于资源密集、专业众多、技术专业、施工复杂、资金密集等,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与不足,需要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行良好全面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能够满足要求。

2、高压输电线路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的严格规范。而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一项多工种、多专业、多环节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基础工程、测量工程、土方施工成、架线工程、搭杆工程等多种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严格有效的确保这几部分的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进而保证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针对目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应当结合现有的规章和制度进行全面控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做到责任到人,明确规范各方面的管理原则和要求,使得具体管理规范和措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施工规范和管理意识有着良好的提高。

2.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原则和要求

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等管理人员的责任,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保证能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尽可能的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不安全施工。

2.2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方法措施

根据此前确定的施工管理原则,企业可根据以下几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

(1)各施工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建设总体目标,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期确立明确的安全施工目标,并根据所制定的目标进行层层细化,使得各级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标准,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

(2)依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有关规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根据此前制定好的安全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微步骤中,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专门人员进行填写,以便监察人员抽查调研,保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选举出来的各级相应责任人,必须认真仔细落实其对应的安全施工责任,在源头上做到“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3、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所谓的基础,是指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地下部分的总体。它能够承受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的荷重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地基,起到稳固高压输电线路的目的。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般采用板式基础,阶梯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基础、斜插基础及桩基础等多种基础形式。为了有效控制基础施工的质量,应针对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具有的不同技术要求及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3.1.1高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施工

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在掏挖成型的土坯中,即可形成掏挖基础。掏挖基础的特点是其承载充分利用了原状土的机剪强度。因此,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尺寸进行开挖,尽量避免对基坑周边原状土的扰动。在基坑施工完成后,为避免基坑时间太长而造成坍塌,需要立即进行}昆凝土浇灌。此外,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一旦发现孔壁有坍塌迹象,应立即停止施工。

3.1.2高压输电线路阶梯基础施工

阶梯基础具有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等特点。要注意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以防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应尽量避免扰动到基底原状。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穿越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常会遇到如较塑状态的粉质粘土等容易塌方的较差土质。此时,应根据现场具体的土质情况,合理放坡,并采用基坑土堆放在离基坑较远处、做好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制过程的排水施工、基坑附近严禁堆土、校核L(基础中心至坡边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能按要求降基等基坑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2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施工一般可分为整体组立施工和分解组立施工。其中,整体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分解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o。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在杆塔的起吊设备、绳索规格、起吊方案的选择及起吊现场的布置等方面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起吊技术标准要求。此外,为防止车位不合理造成起吊困难,起吊杆塔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选择吊车车位。(2)为防止钢管杆在起吊过程中脱节,在钢管杆整体起吊前,应检查其每段之间的插接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插接部位预先做好保护措施。(3)在杆塔起吊过程中,要缓慢转杆,防止杆塔突然倾倒。为防止杆塔一侧受力后有些部件会变形损坏,在必要时要采用双吊点同时起吊。起吊的吊点位置应与设计图纸上所标注的位置一致,不能擅自更改。(4)在组立杆塔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如组立角钢塔时发现杆件加工尺寸误差太大,无法正常安装,就必须与铁塔加工单位联系更换。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护控制

工程移交后,按合同要求做好工程的保修工作,如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前,项目部派专人对线路进行防护。防护重点:山体滑坡、基面回填土沉降、塔位地面变化(结构变形);耐张、转角塔超偏、塔材失盗、螺栓松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完好情况、接地体埋设状况及通道内树木生长与新建房屋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理。同时开展优质服务并通过质量回访和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前言

静力压桩施工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开始研究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压桩机械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进一步得到推广,到到20世纪90年代,压桩机实现了系列化,既可施压预制方桩,也可施压预应力管桩,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某工程简介

某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52.2m,建筑面积为16400m2,建筑结构类型:一类高层建筑,现浇框剪、框架结构。

本工程地质情况:①人工填土层平均厚4.4m;②冲积土层平均厚11m;③残积土层均厚6.5m;④基岩均厚23.1m,顶面埋深16.1-26.95m。

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其采用静压PHCΦ500mm预应力C80管桩,管壁厚125mm,单桩设计承载力: 抗拨1000KN,抗压2000KN。桩端持力层为基岩的全风化岩层,桩长为18至25m。桩顶设计标高为-6.5m,局部达-7.5m,工程桩总数213根。

二、静压桩施工过程

(一)施工准备

1、对施工场地要求:场地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2,坡度不宜大于1%。当桩机在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左右,上坡时卸掉桩机配置。桩机最小工作半径:桩位中心距周边建筑物应大于1/2压桩机宽度+1.0m,且对建筑物应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

2、管桩堆放和管桩进场前应有出厂合格证以及管桩的检验报告。堆放时应选择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措施。

3、桩位测量定位根据基准点进行放样,将轴线控制点引出6至8m,做好测量控制网。

(二)压桩技术

1、桩机的就位: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2、管桩的就位: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管桩对中方法:将钢筋制成的Φ500mm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对桩位中心,而管桩周边与模具的周边对齐。

3、压桩

A、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定位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 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压桩速度不得大于2M/min。

B、合理的调节管节的长度,尽量避免在接桩过程中桩尖处于或临近硬持力层,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三个。

C、因为全风化岩面起伏的变化大,所以容易造成管桩终压后桩长不一,有砍桩与超送,露出地面的管桩应及时截桩,截至地面以下300至500mm,以免桩机行走时损坏管桩。

D、要求现场测量工作者对压桩过程进行全程测点测量。

E、在压桩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突况,如遇以下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监理、设计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①桩身混凝土出现破碎及剥落现象;②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现象;③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现象;④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现象;⑤按设计图上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⑥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4、接桩

本工程的桩接头采用CO2体保护焊,依靠焊比和焊件之间产生电弧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以CO2气体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保护层,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A、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B、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C、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焊丝。

D、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每道焊接接头必须超前引弧以免产生缺陷,根部必须焊透。

E、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5、送桩

本工程送桩长度为0.5~4.5m, 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 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器的中心与管桩中心线应吻合一致。

6、终压

正式压桩前,分别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 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当有效桩长小于20m时的终压值取18Mpa,当有效长小于15m时,取终压值19Mpa,满压不再贯入后复压3次,间隔5min,每次持荷10s,总沉降量不超过 10mm。

7、截桩

桩头截除采用锯桩器截断,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cm。电动切割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抱箍上,通过手柄,进行割桩工作,割桩时需加水,操作时需要换几个方向。

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对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管桩的吊运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进场的管桩应分类堆放整齐,垫木不可体用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应该用耐压的枕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堆放管桩的高度不超过两层时,可以拖拽取桩,但拖地端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废轮胎等弹性材料进行保护。当管桩堆放高度超过两层时,应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2、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以及围墙进行变形监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在对群桩承台压桩过程中,应考虑挤土效应的影响。一般静压桩的桩位复核在土方开挖后进行的,在土方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桩的成品保护,此时就应该考虑土体反弹,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的两周后进行,应采取分层均匀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应视土质情况确定,粘土质土一般控制开挖深度为1.5~2.5m,淤泥质土的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0.5~1.5m,土方开挖时采取了由四周分层均匀开挖,桩间较密的土方采用小型反铲开挖,则土层中的挤土应力被均匀地释放。

4、根据地质报告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地质中孤石较多,所以应对有孤石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孤石的位置、大小,因本工程孤石埋藏较浅,对小孤石可采取用送桩器进行排挤引孔,体积大的先用挖土机清除。

5、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配桩计划,并考虑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

6、当第一节桩入土垂直度偏差范围应控制在0.5%内,桩身垂直度偏差范围小于1%。

7、终压值由设计根据现场试桩情况及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确定,一般磨擦桩以桩长为控制条件:①大于20m的端承磨擦桩以桩长为主,终压对照;②对于15~20m长的桩,密实砂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达2.0~2.5倍的设计荷载为终压控制条件,稳压不少于3次;③对于长度小15m桩,粘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为终压控制条件。

第11篇

关键词:击球点;平抛运动

作者简介:吴益飞(1980-),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

题目一个排球场总长18m,设网高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一值,那么无论水平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这个高度?(g取10m/s2).

解析

如图1所示,设当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上方h高度时水平击球,球恰好越过拦网并且落在对方的边界线上.

从抛出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t1,则:

h-2=12gt21(1)

从抛出点到对方的边界线上所用时间t2,则:

h=12gt22(2)

因为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排球从抛出点到边界线的水平距离是12m,可以得出t2=4t1,由(1)和(2)式得:

h-2h=116

解得h=3215m此时对应的平抛初速度v0=1526m/s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了既恰好越网又刚好能打在对方的边界线上的临界击球点的高度,即h=3215m,那么击球点的高度低于这个值,为什么排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呢?笔者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方法一:

在击球点的高度h降低后,如果不增大击球的水平速度v0,那么排球就一定会触网,所以要使排球在击球点位置降低后不触网就必然要增大排球的水平初速度.

在增大了水平速度这一条件下,再来看竖直方向,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降低了击球的高度,使得排球到达球网上边界时的竖直分速度vy0变小,而从球网的上边界到地面的竖直高度h并没有改变,对这个过程的Q直方向可以列出:

h2=vy0t+12gt2

h2不变,vy0变小,得出排球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所用时间变大,根据水平位移x=v0t,在v0和t都变大的情况下,水平位移x必然变大,即排球出界.

方法二: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地面所用时间t1,从击球点球网上边界所用时间t2,如图1所示得:

h=12gt21(1)

12=v0t1(2)

h-h2=12gt22(3)

3=v0t2(4)

由于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与击球点到对方边界线地面的水平距离之比是4∶1,所以时间t1∶t2=4∶1,联立(1)、(2)、(3)、(4)各式,解出h=1615h2

要让排球不触网的条件是:h2>2m,则排球击球点的高度h>3215m.

若击球点低于这个高度,同时想让排球不触网那就必须增大排球的初速度,接下来用vy-t图象对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为t1,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所用时间为t2,由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水平距离与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则排球通过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恒为1∶3,即vy-t图象中t1∶t2=1∶3.(如图2所示)

由vy-t图象可知排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当击球点的高度下降后,则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时间t1必然会减少,设减少量为t,因为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不变,即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的边界线所用时间也会减少t.

由图象可以看出,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代表击球点下降的高度,这个过程当中的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的过程排球向下运动的位移比原来下降的高度要减少,减少量为图象中右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这就证明了当排球到达对方边界线的正上方时,排球还在空中并没有落地,所以得出,当把排球击球点的高度降低后,加大了击球时的水平速度,使得排球能越网但同时排球也一定越过了对方的边界线.

小结:

1.抓住平抛运动的特点,即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提高实效 成功做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同步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 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

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五、优化考试方法,提高学生迎考的主动性

第1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废旧物资 集中处置 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60-01

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集中处置实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1.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网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大批的陈旧输变电设备进入“退役”期,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废旧物资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杜绝废旧物资管理上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只有全面提升废旧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对废旧物资管理实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机制,才能确保对废旧物资集中处置流程全面管控,最终确保供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范围。适用于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的全过程管理,涵盖废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审批、价值评估、查验入库、在库保管、处置计划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合同签订、处置资金回收、实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资料归档等诸多环节的管理,确保废旧物资处置流程可控。

(2)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目标。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目标是采取精益化管理的模式,遵循“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实行废旧物资处置全流程管控,全闭环管理、全方位监督,实现废旧物资管理规范化、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最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①管理规范化。根据多年来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现状,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管理标准体系,从制度上对废旧物资管理加以全面规范,实现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内容的模板化、表单化,使废旧物资管理更加规范化。

②效率最优化。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从审批卡的报废手续审批、出入库管理、处置资金回收要全面实现工作内容的模板化、表单化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实行废旧物资的处置计划网上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ERP流程操作等也可极大地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效益最大化。供电企业废旧物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集中竞价处置,可打破以往属地回收商参与的界限,实现回收商跨区域自由准入机制,同时实行回收商之间的多轮次竞争报价,可实现废旧物资处置效益最大化。

2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进行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流程

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管理流程,涵盖废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审批、价值评估、查验入库、在库保管、处置计划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合同签订、处置资金回收、实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资料归档等各个环节。

2.2 供电企业加强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重点工作

(1)理顺管理流程、以制度约束行为。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细化废旧物资从回收、分类、建档、入库、招标竞拍等诸多流程,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为加强废旧物资的精益化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2)对废旧物资回收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公安机关备案证明等相关资料,使那些具备回收资质、信誉度高的回收商参与到废旧物资的竞价销售中来,保证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了不正当交易。

(3)为了杜绝废旧物资出售存在的资金风险,公布竞标结果后,所有竞标回收商必须先全额预付货款方可进入回收现场进行装货。

(4)废旧物资现场发货人员必须在废旧物资装车前第一个进入废旧物资存放现场,需过磅物资要全过程监磅,废旧物资装车完毕后,最后一个离开废旧物资存放现场,防范废旧物资流失风险。

(5)由于电力废旧物资是一种特殊物资,为防止废旧物资回流进入电网,应强行规定重大设备在变卖前进行拆解处理;为了防止废旧电力物资再次流入社会,危害社会用电安全,规定淘汰电表必须进行铭牌拆除和碾压处理方可处置,在提高废旧物资剩余价值的同时,也应履行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2.3 确保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各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为加强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必须专门成立公司及部门两级废旧物资管理组织机构,以便于加强各工作环节的沟通和协作。

(2)物资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废旧物资处置计划及方案的汇总、上报,废旧物资销售合同的签订、ERP系统废旧物资流程的操作、废旧物资的资金回收等工作。

(3)为了防范廉政风险,废旧物资的入库和出库等现场清点工作规定必须经两人签字确认,确保废旧物资交接数量的准确,使账物相符率达100%。

3 当前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废旧物资管理处在资产管理的末端环节,部分废旧物资的管理台账记录不全,物资的采购计划与报废物资的处置计划缺乏联动。

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项目实施单位不能及时编制拆旧物资清册,项目应退运物资数量和实际退库数量不相符,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

缺少专门的废旧物资存放仓库和称重计量装置,在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

4 供电企业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需改进的方向和对策

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台账管理,建立物资采购计划与报废物资处置计划联动机制。

应加强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剩余物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与监督考核等内容。在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和下达退运物资拆除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拆旧计划编制拆旧物资清册,在项目施工中,项目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实施监督职能;物资管理部门依据计划和清册做好接收工作,核实物资退库情况;在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对拆除计划等资料进行审核,资料不全的不予审计结算。

应规划建设废旧物资专用库房,设置专门的废旧物资仓库存储区域,集中分类存放并配备废旧物资专用计量称重电子地磅以便于物资部门对废旧物资的统一管理。

5 结语

供电企业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后,通过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精益化管理,在同样的废旧物资、同样的管理人员状况下,只需通过管理机制的变革,就可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第15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中职电工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1

1 电工基础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对于中职学校电气专业来讲,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理论性非常强,所涉及到的内容也较为抽象。此门课程的教师往往都比较苦恼,课程枯燥,又难于理解,学生的普遍成绩较差,枯燥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解决这些困扰。

电工基础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教师通过实际的操作,更加直观,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极大提高,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巩固了理论知识,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的应用。

此教学模式的实施,推进了学校中的课本改革,满足了教改的需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材是无法满足课程的要求,这就需要根据此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改革,提高教材的实用效果。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将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与明确,让教学有根有据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2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2.1 制定可行性强的教学计划

良好的教学模式要有良好的教学计划做铺垫。首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注重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务部门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进行。其次,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课时要进行灵活的应用,适当地减少理论课时数,以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的认知。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如,在教学复杂直流电路时,这一章节涉及到两种复杂的定理,对于这一内容可以省略不讲,只做了解,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老师可以单独分析。这种复杂的定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没有帮助,可以用简单的交流电路或者是直流电路实验代替,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2 加强硬件设施的创建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在不断的变化,电工设备也在逐渐的更新,中职学校中的原有实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改进,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教学道具。

2.3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

首先,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中的实验设备有限,这便阻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此时便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来替代真实的实验。传统模式下的演示实验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制作,学生观看。要想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演示实验课程时,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上台进行动手操作。然后,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演示实验课程时,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此门课程中的概念较多,内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弥补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声效与图片效果,使得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对电容器的充电以及放电课程进行讲解时,因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手动实验是根本无法收到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模拟,以灯泡的亮、暗程度来表示充、放电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感受到充、放电效果。

其次,进行分组实验。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教材中的概念多数都是来源与实际,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地渗入教学方式。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对实验设备没有过多的接触,起初应该将学习起点降低,根据课程的计划要求,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兴趣,能够自主进行学习。

重视实验后的总结工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分小组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全班的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结论进行评价与纠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分析问题。

最后,加强课外实验的制作。课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小制作,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分组进行,不断地扩展课外知识,巩固课内理论知识。在进行课外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在进行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自己所想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实践,通过制作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对于一些疑惑问题,教师应该全力配合,共同分析解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在不影响中职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到单位的相关岗位中,切实了解到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解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川.改革实验教学,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7,(4).

[2]刘海刚.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