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分析

一、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命脉,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前提之所在,因此,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内的各单位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虽然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环境的复杂、项目的多样性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有待完善等多方面因素,仍然需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完善。而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这一安全管理的关键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助力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能够顺利的展开。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事故避免和预防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务必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主动分析,超前预防。安全风险分析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人身不安全因素,按照风险大小进行辨识分析,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进行风险分析。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要根据检查标准或规范和易于发生事故原因,结合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特点、管理现状和技术要求等,强化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并深入查找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做出详细记录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要可靠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的准确度进行客观的把控,从而为提前预防和控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供必要的数据。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

(1)安全风险识别的概述

所谓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相关的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相关资料和调研结果之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还没有发生的潜在风险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的主要对象为危险源,其是建筑安全管理的重点所在。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是需要基于一定的系统化的程序进行的,该程序不仅复杂而且细致,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依靠对客观的统计、资料的积累和风险的纪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和手段。

(2)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笔者根据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的主要特点,按照施工人员从事的专业类别,对主要的危险源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四、关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概述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同样是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有效地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或者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判定。只有通过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才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作业。同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务必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或者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科学的方法,判定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等级值,同时基于该种等级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以确保安全施工作业的展开,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2)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主要特征,当前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三种主要的类型,其中后两类方法的应用最为普遍。直接判定评价法、安全检查列表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其中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对于直接判定评价法来说,存在着如类比法、对照经验法以及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而填写工地级、公司级以及班组岗位对电气设备、吊装以及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查表则是安全检查列表法的内容。故障树分析法,英文简称为FTA其是以事件、事故以及故障作为方法的起始,在逻辑关系的分析下,对其可能产生的失效状态、后果原因等进行研判。

(3)LEC法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中的应用

LEC法即是上文所描述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其是根据D=LX-EXC公式,对工程项目的作业风险D进行判定,D越大说明风险值越大,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而针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主要是:

首先,对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打分”的策略,将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分数进行罗列,并计算出总分,通过总分的大小还对危险性进行判定。而判定危险性的主要公式为:危险性=LEC。在该公式中,L代表安全事故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E则是代表员工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率,C是危险的严重程度。

然后,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根据相应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

最后,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运用中,不能仅仅要目光局限在建筑施工企业本身,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综合的安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使建筑施工项目可以顺利的实施,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和谐、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琼,周基.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79-82.

[2]赵艳莉.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评价及管理方法分析[J]. 建筑,2014,11:63-64.

[3]李晓刚. 安全风险评价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分析[J]. 山西建筑,2014,24:273-274.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管理;施工

Abstract: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but also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workers as well as the user'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thus much community concer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 analyzes and discuss the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Keywords: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 safety risk; evalu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所需,建筑业务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可行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水平。

一、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交叉作业繁多,各式各样的危险源、危险要素交织在一起,是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为建筑安装工程定义,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主要是受人为、机械、环境以及管理四方面的深刻影响。因此,务必应该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并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的角度,根据人、机、环境、管理各个要素对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二、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要素

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要求,并紧密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原理,谨慎考虑工程性质、施工工序、施工设施、机械设备、等各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等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相关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的识别方法如下:

(一)加大和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或者具备操作经验的人员的交流,他们常常能准确地指出施工的危险源,这样一来就能够初步分许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

(二)通过对工程施工现场的仔细观察,能够发现一定的危险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务必要保证进行现场观察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能够全面地熟悉并掌握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查看企业的安全事故、职业病等记录,从中获取施工危险源信息。

(四)工作人员可以从类似企业、类似工程、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各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讨论,以便更为准确、更为快速地识别出安装工程施工的相关危险源。

(五)利用已经编制完成的施工检查表,加大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从中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处于核心地位,其目的是达到风险的定量分析。而风险评价指的就是评价已识别出来的风险的危险程度,明确工程不可承担的危险,对所有风险进行顺序排列。尤其是对于那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而言,风险评价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利用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手段,整理、分析所有的危险源,评估它们的风险大小,明确工程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大小,进而从所有风险中筛选出工程优先控制的危险源。对建筑安装工程来说,施工现场的风险分析以及评价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决策的关键。

(一)划分危险源的等级

危险源是安全风险的根源,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了安全风险的程度大小。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就相当于对危险源进行初步评价,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来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对危险源的严重度与概率水平进行分级、评分作业。

(二)选用适宜的定性风险分析法

当前,建筑工程往往使用安全检查标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事故树等定性风险分析法,对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分析而言,安全检查表法应用得最为广泛。此方法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事先分解所要检查的对象,将大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通过提问或者打分的形式,对检查项目列表进行逐项、无遗漏的检查,以此来找到工程中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操作管理、组织措施等危险源。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安全检查表的时候,如果存在有类比工程经验的工程,应该参照相关的成功经验,若是没有类比工程经验的工程,评价人员就应该充分地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编制安全检查表。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易识别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和管理工作是建筑业当前所面临的技术核心难题之一,所以,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强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即建立健全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要素,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评价,以此希望建筑安装工程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风险,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解涛.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1.

[2] 谢加青.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总裁,2009,(5):171-172.

第3篇

[关键词]海洋石油平台定量风险评估模糊评价法

一、海洋平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海洋平台风险诱因

通过对海洋平台事故的统计发现,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是引起平台失效的主要诱因,由它们导致的事故占95%以上,鉴于此本文将海上平台的作业风险因素分为这五大类,选取了21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2 确立评价因素巢

因素集合:u=(u1,u2,u3,u4,u5),再对因素集u作划分,得到第二级因素集:

U1={拖航风险,钻井船就位风险,验船风险,联接风险,检查风险}=u11,u12,u13,u14,u1

U2={钻井风险,井口安装风险,射孔风险)={u21,u22,u23

U3={洗井、压井风险,下套管、固井风险,开滑套风险、拆生产管柱风险,采油树风险,装注水管柱、防喷器风险}={U31,u32,u33,u34u,u35)}

u4={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外部力量,系统、设备自身因素}={u41,U42,U43,u44}

u5={海水冲刷,海生物腐蚀,风暴、地震,船舶、海冰等撞击}:{u51U52,u53,u54}

1.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例中提到的五大类因素与21个内部因素之间的层析关系如上表所示,构成了平台安全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二、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实例分析

本文将对渤海八号海上平台进行实例分析。渤海八号海上平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近海石油钻井平台。平台建于1977年,设计服役期为15年,属于导管架钻井贮油生产平台,位于渤海内东经119。41,32'"北纬39。9’36"。通过实例数据分析,详细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评价实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2、1 计算因素隶属度

本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指标权重数,其结果如上表标示:

2、2 建立评价集

本文把评价集V具体分为五个等级,即V={很小,较小,一般,较大,很大}:并设有相应的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C1,C2,C3,4,C5}C={100,80,60,40,20}

2、3单因素模糊评价

(1)根据表,可以得出对平台安全影响的个因素的模糊矩阵R1、R2、R3、R4、R6和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

(2)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Bi=Ai*Ri可以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i:

①“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1为:

B1=A1*R1=(0.2390,0.2345,0.3285。0.1870,0.011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②“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A2*R2=(0.2415,0.3290,0.2415,0.1880,0.000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钻井、完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③“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A3*R3=(0.1555,0.3135,0.0990,0.2000,0.032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④“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134为:

B4=A4*R4=(0.1820,0.2820,0.2740,0.2050,0.057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⑤“自然环境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s为:

B5=A5*R5=(0.2250,0.2655,0.3270,0.1745,0.008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自然环境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3)该平台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B为

B=A*R=(0.1950,0.2826,0.3034,0.1925,0.025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该平台的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2、4综合模糊评价

综合评分:W=B*CT=0.1950*100+0.2826*80+0.3034*60+0.1925*40+0.0250*20=68.512

该海洋平台的安全风险评分为68.512,该平台的“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较小,而“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一般,从而导致了整个平台的安全风险评分较低,所以对该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降低“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

第4篇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外各种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的课程已经逐步在走进大学课堂。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企业经营领域的风险管理专著开始面世,在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已开始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风险管理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企业中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对相关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生产活动中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各生产环节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成功实现企业目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 (1)

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的可能性;

(2)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

(1)高可能性,轻微后果;

(2)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图中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的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四、总结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寿命的动态过程,与管理的四个阶段,即启动、规划、实施和结束阶段密切结合,渗透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之中。在企业有效开展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各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大胆创新、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符志明:航天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第5篇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安全生产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外各种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的课程已经逐步在走进大学课堂。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企业经营领域的风险管理专著开始面世,在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已开始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风险管理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企业中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对相关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生产活动中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各生产环节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成功实现企业目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P,C)(1)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的可能性;

(2)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

(1)高可能性,轻微后果;

(2)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图中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的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第6篇

一、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人民银行对风险进行识别,主要是由各部门依据自身业务特点,按照是否可能产生资金、财产损失,由于失密、泄密造成重大危害,影响央行政策目标实现和工作效率下降等各个方面,界定风险的种类、起因和性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有关内容,当前人民银行的基本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资金安全风险隐患

一是在处理核算业务中,由于个别岗位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个人上机操作密码缺乏保密措施,甚至有的岗位人员为便于其他人员为自己临时业务操作,将个人上机密码告知部门内其他人员,在自己脱岗时,由其代办业务,导致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二是在涉及资金核算业务岗位的人员配置方面,不相融岗位相互兼岗现象仍有发生。三是个人印章保管不严格,不能做到人走进柜落锁。四是在办理大宗物品采购过程中,存在提前支付货款、付款人与原签订合同的供货人不一致等现象,甚至出现付款时忘记扣回预付款现象。五是资金支出中存在越权现象。六是办理国库退库业务时对退库资料审核不严格,甚至发生预算退库收款单位与预算收入缴入单位不一致现象。以上问题均易导致资金风险的产生。

(二)法律风险隐患

一是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未能对申请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形成一些过期无效材料存在于提交的申请材料之中。二是行政许可未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收到申请时未向申请单位开具“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办结后未及时开具“行政许可决定书”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等有效文书。三是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底稿不规范,有的缺少检查人员签字,事实确认书上被检查单位未签字,或签字人不符合规定要求越权签字,还有的处罚决定书要素不全,决定书未明确被处罚人的权利,有的处罚决定依据不准确或不清楚。四是经济合同不规范,合同要素不全,标的物质量等未作明确规定。以上问题均易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

(三)操作风险隐患

一是大宗物品采购不规范。仍有部分单位未将应纳入大宗物品采购管理的事项纳入大宗物品采购管理。二是在业务操作中漏签字、签章,导致发生问题后责任认定难。三是安全教育、监督不到位。有的单位驾驶员连续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单位未引起重视。以上问题均易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

(四)声誉风险隐患

在对外宣传或开展调研中,部分人民银行员工未对拟定的稿件充分论证,也未将其交宣传管理部门审核,擅自多家媒体投稿,导致一些失真、错误信息外传,易造成声誉风险。

二、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风险管理文化尚未真正建立

目前,部分基层央行工作人员仍把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没有真正认识到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等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没有积极主动地对常规业务和管理活动定期进行风险分析,缺乏对非常规性业务和管理活动及突发性事件及时进行分析的风险管理意识。

(二)风险评估标准不够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虽然指出了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并确定应对策略,但没有明确具体统一的评估标准,不同的评估对象有不同的标准,相同的对象也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以内部控制五个要素作为评价标准,也有的以内控的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为标准。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价标准,就不能对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

(三)风险评估信息交流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估双方信息不对称:一是尽管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日益增多,但报送的风险信息资料单一,仅限于各业务部门的内控制度汇编等资料,不能动态反映风险管理现状。二是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较差,存在信息滞后现象。三是渠道不够畅通,平时交流很少,仅仅依靠评估前期准备阶段收集信息资料或进行临时流。

(四)员工综合素质与风险管理要求仍有差距

一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无论是人民银行内审人员还是业务部门人员,多数只具备会计财务、货币信贷、调查统计、外汇管理等专业知识,缺乏风险管理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二是专业知识更新慢,对新业务风险识别分析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套用老文件、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新情况,缺乏对新风险点的了解和掌控能力。

(五)风险评估长效机制有待强化

风险评估工作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有的单位和职能部门将风险评估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来抓,时紧时松,时断时续,对于已经识别的风险点未及时防控,对于隐匿的新风险点未能认真排查;在风险应对评价方面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再分析、再评价,已经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未能随着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更新,使风险控制方案所起的作用逐渐弱化。

三、强化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成立专业风险评估小组

基层人民银行要成立由单位内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担任的专业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整体风险状况进行仔细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级以上风险点,进行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管理。评估组应组织日常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和风险分析,负责建立各业务条线的风险评估模型,收集整理风险评估资料,及时评估分析风险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行长和分管行领导要充分支持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保证风险评估工作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及时了解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要各司其职,既要明确分工,又要通力协作,积极发挥作用。

(二)优化风险评估流程

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种类的划分,操作风险在整个风险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操作风险的特点和风险性质,风险评估程序应采用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的方式,依据操作业务流程分析,从基础岗位做起,从已知的风险延伸到未知的风险,风险评估流程图如图1。

(三)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风险控制能够起实际指导作用。

1. 风险水平计量。风险水平的计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效果。实际风险水平与固有风险成正比,与控制效果高低成反比。

实际风险水平是实施内部控制后存在于业务岗位的剩余风险,应该是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如果计算出的风险水平与设定的目标值有差距,就需要重新采取控制措施,然后再次进行风险评估,直至确认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风险等级划分。对于固有风险可按风险程度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级,按照风险程度和风险级别赋予固有风险不同的分值,如高风险值为1-0.9,较高风险值为0.9-0.8,中风险值为0.8-0.7,较低风险为0.7-0.6,低风险为0.6以下;控制效果评价等级(控制评价值)划分为优良、满意、有待改进、较差和失效五种状况,根据内控评价结论划分为优良90-100,满意为80-90,有待改进为70-80,较差为60-70,失效为50-60。

3. 风险评估方法。采取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办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业务流程分析,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要素,按照支配关系和影响程序度分组形成有序的阶梯式层次结构,可以将风险因素进一步细分,便于识别对风险点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风险因素。运用德尔菲法充分收集专家意见,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不断的修正,以提高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岗位人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流程分析法,识别细分风险,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价。(2)部门自我评估小组:采取定量分析方法,赋予评估分值。(3)风险评估部门:采取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汇总整理风险。(4)专业风险评估小组:采取德尔菲法进行评估,确定最终风险结果,提交定性风险评估报告。

4. 风险评估标准。人民银行总、分行在充分调查、认证、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确定具体业务领域的标准风险水平或安全指标,作为基层人民银行衡量和比较的标准。基层央行通过与安全指标和风险标准对比,确定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层次,然后根据风险比较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何种程度。

第7篇

关键词: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盾构法逐渐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该施工方法进行的过程中却存在沉降风险、不可预测的地质风险、障碍物风险以及其他作业风险等,都可能会给盾构法的施工造成影响,对此,必须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对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常见风险分析

1.1 沉降风险

在使用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会引起施工位置周围土体的沉陷、松动,直观的表现出了地表沉降的现象[1]。然而,盾构法施工时周围土体的沉降,将会对附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建筑物倾斜、裂缝、地下管线开裂、坍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沉降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土地造成剪力破坏,从而产生沉降风险。

1.2 不可预测的地质及障碍物风险

众所周知,地铁盾构法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一方面要了解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而另一方面则是要了解地下存在哪些障碍物,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规避这些风险[2]。但是,在实际地质勘测的过程中,由于地质勘测的困难,不能完全保证地质勘探的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很难预测穿越地层的地质情况以及障碍物,从而为地铁盾构法施工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地质及障碍物的风险,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3 其他作业风险

在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常见风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业风险,例如,换刀作业风险、盾构机压气作业风险、隧道内运输作业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风险的存在,都将会对盾构法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等,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地铁盾构法的施工位置是在地下,一旦发生故障造成的影响极大。

2 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2.1 积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通过以上对地铁盾构法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分析了解到,当前地铁盾构法施工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任何一项风险因素都将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进而有效的避免或降低风险对施工带来的影响[3]。首先,应加强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评估,打破传统风险评估的单一方式,要以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式对盾构法施工的风险进行联合评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评估过程中发现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全面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要准确的识别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采用经验数据分析、实验论证、专家咨询等方式来识别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盾构法施工中涉及到的地下水状况、沿线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穿越的地下管线等,这些具有特殊性的因素,在盾构法实施时也应制定具备特殊性的如辅助加固法、施工方法、盾构选型、施工管理等条件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做好风险的规避及应对方案。另外,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盾构选型、隧道施工过程、水文条件、重难点施工环节、施工技术等,并将其综合起来,并列出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确保清单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2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

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管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当然,也有一些风险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这类风险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征,而在风险发生时,为了避免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风险应急预案,才能有效的做好风险的处理工作,因此,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当然,应急预案的建立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如图1所示)[4]。首先,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以往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于在类似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敏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察觉到风险,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带来的损失。

2.3 加强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管理

通过以上对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可预测因素以及不可预测因素等,同时,对应的风险也存在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等两大部分,为了避免风险对施工带来的损失,必须做好地铁盾构施工的风险管理工作[5]。首先,应对地铁盾构施工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施工周边环境、地质因素、施工目的、施工技术要求等,通过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完善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地铁盾构法施工的有效性,有效的规避了一些可预知的风险。其次,应对可能引发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例如,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施工成本、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规避或减少风险对地铁盾构法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应用地铁盾构法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不仅包括大量的施工材料,还有多元化的施工技术以及多岗位的技术人员,任何一项因素都有可能给盾构法施工带来影响。另外,地铁盾构法施工环境,如地质地貌、周围环境、建筑设施、地下管线等,都可能会引发地铁盾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地铁盾构法施工的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以上几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对控制和规避风险有着极大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风险带来的损失。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城市带来更便利的交通。然而,在应用地铁盾构法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却由于我国地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的现象,使得出现一些风险对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将施工风险管理有效的应用到地铁盾构法施工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地铁盾构法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对推动地铁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晶,谭跃虎,王鹏飞,江巍.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与控制[J].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2] 周红波,何锡兴,蒋建军,蔡来炳.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应对[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03)

[3] 陈自海,陈建军,杨建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06)

[4] 龚彦峰,胡威东,梅江兵.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法区间隧道技术总结[J]. 铁道标准设计. 2013(11)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037-01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现代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初是在美国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上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项目管理对计划、采购、合同、进度、质量、风险等诸多方面都有充分重视,并形成有机的管理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后,项目管理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需求和实施人性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基础,以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为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种施工管理制度。它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仅包括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包括技术性、管理性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是根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包括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及评估方法及模式

2.1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

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2.2 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措施

3.1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H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锌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第9篇

关键词:检验检疫 监管 风险管理

近年来,检验检疫工作中遇到的质量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使得检验检疫工作风险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认识、避免以及化解检验检疫各类风险已经成为检验检疫机构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标准、技术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异同性;产品本质特性及环境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方的质量控制及变化;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情况;境外通报信息、疫情疫病信息、退货信息、媒体信息及其通过外部合作和行政互助获取的信息等。内部风险包括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模式、运行及通关机制;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建立情况;发生的重大工作质量事故或业务风险事件的情况以及执法者素质等。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追求卓越绩效的客观要求

境内外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管理相对人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而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能力,从而确保检验检疫实施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到通关快速、风险可控、监管有效、资源节约、质量提升。

(二)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严密监管和快速通关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对国外通报、退货调查、工作质量督察等风险信息和进出口业务数据的分析,及时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督促各业务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避免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发生,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实施风险布控。如对出入境货物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包括口岸布控核查、暂停或禁止存在重大风险的货物出入境等,有效防范不合格货物传入传出的风险,实现严密监管。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风险分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收集的各方面信息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简化检验检疫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三、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一)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确定出口产品的品质检验、数(重)量鉴定。安全卫生检疫、病虫危害检疫等风险,并将这种风险减至最低的检验检疫管理过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思想,充分认识出口产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出口产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理,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重点集中到对高风险产品出口的管理上,极力降低出口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1、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

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是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风险因素没有确定,就不可能找出风险的源头,更不可能找出减少该风险的措施。根据对出口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口销售全过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出口产品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产品特性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检验检疫机构内部风险等几类,其核心风险是产品特性风险和企业风险。

2、出口产品风险分析

出口产品风险分析是评估风险识别步骤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里面包括了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针对出口产品不同的风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出口产品根据其产品特性、生产企业及销售市场来进行风险分析。

3、出口产品风险控制

出口产品风险控制是在对出口产品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出口产品风险的有效防控。对于不同风险类别产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利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出口产品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使检验检疫把关和服务相结合。

(二)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批次与金额日益增加,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的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外贸发展和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的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模式中,一方面没有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导致了检验监管工作无法确定工作重点,检验检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外贸易节奏正迅速的加快,而依然采用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则会降低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减慢通关速度。

同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制度一样,进口机电产品也有风险影响因素,结合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实际操作,在确定了风险影响因素之后,同样是要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进口机电产品的风险分析是对进口机电产品实施风险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由于机电产品种类繁多,单纯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很难对各种机电产品的风险作出评估,故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为在对进口机电产品各种风险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后,根据机电产品具有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等通用作业等特点,对每种类型机电产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所需采取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为总的原则,最根本的目的是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降低长期风险成本,使潜在长期收益尽可能最大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立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把关与服务的平衡,以及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检验检疫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当前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2011年以来,各直属局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处,首次明确了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但目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的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全国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着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

风险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都处在执法把关的风口浪尖,更加关注的是对具体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检验检疫货物风险分析,而对体系化的全过程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思考的较少,掌握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的专家则更少。因此,应在全系统尽快开展风险管理理论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让风险管理嵌入检验检疫的各项活动和过程中。

随着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进出口贸易的日益频繁,检验检疫工作的逐渐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生命,风险管理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加快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先进管理理念,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重点的问题,也将检验检疫人员合理的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使得检验检疫工作真正的做到“寓服务于把关之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吴穹,张金钟.机电产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4):69―70

[2]高岳峰,王远,方敏,周后贵.进口机电产品风险分析及风险影响因素识别[J].检验检疫科学,2007,17(3):79―80

[3]袁长祥.关于出口机电产品实施分类检验监管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1.11(5):7―9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项目风险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深化。环境风险管理作为现代项目风险管理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其研究方法遵循风险管理的普遍理论,在当代全球环境风险危机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其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全球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运行时,干扰建设工程项目的因素时有出现,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和质量低下,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所以规避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促成项目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研究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项目风险相关概念

1.风险的含义。风险的概念可以从经济学、保险学、风险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二是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三是风险的影响(后果);四是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P,C)公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如下图)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高可能性,轻微后果;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作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二、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项目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风险。,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地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或横躺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化突出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项目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实施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决策的风险水平。项目管理利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项目风险,有利于该项目的项目组织减少或消除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这对项目科学决策、正常经营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风险管理能为项目组织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项目风险管理为处置项目风险提供了各种措施,从而消除了项目组织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项目活动中去,保证了项目的稳定发展。

3.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保障项目组织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项目组织面临的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在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提供补偿,从而能够使项目组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并获得稳定的、不断增长的盈利,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4.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它将有关处置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合理地分摊到产品、过程之中,减少了费用支出。同时,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推广不仅对单个组织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李存斌.建设项目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J].技术经济,1983.

[3]李正.投资的经济效果及其风险分析[J].北京水利电力经济学报,1987.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5]崔介何.企业工程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6]闫培善,王成.企业内控精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茅亮.面向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风险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第11篇

文章编号:1672-9498(2016)04002007

摘要:为加强油港作业安全管理,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进行风险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确定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应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安全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l,ISM).分析各因素间的层级关系,明确风险产生机理,并提出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对比现有研究,该方法得到结果更科学合理,可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油船; 靠港; 装卸作业; 解释结构模型(ISM);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98.5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油船进出码头作业越来越频繁,油港生产作业环境日益复杂,安全隐患也在增加.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外籍油船在卸油作业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输油管道爆炸,导致1 500 t原油泄漏,造成约430 km2海面污染;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导致63人遇难、156人受伤.可见,油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油船靠港装卸作业是油港生产作业中的重要环节,识别该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理清风险因素间的关系,抓住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对保障油船安全靠泊和装卸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港口船舶通航安全和油港作业安全的研究:PAK等[1]依据船长的操船经验确定影响港口通航安全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韩国各港口的通航安全等级进行评价;曹久华等[2]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由人、船、环境和管理子系统构成的港口船舶通航风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类型;白响恩等[3]建立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ISM),以识别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ARSLAN[4]从靠泊、甲板设备、装卸设备、装卸作业、人员和紧急情况等方面着手构建了液体化学品船注意事项的层次结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注意事项进行优先级排序;VALDOR等[5]以西班牙的塔拉戈纳港为例,评估了港口石油装卸设备溢油在不同情境下带来的环境风险;HVOLD[6]从安全管理态度、安全知识、宿命论、工作内容和压力等4个方面对油船上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进行分析;MARTINS等[7]采用贝叶斯信念网络分析了油船作业中人因可靠性对碰撞事故的影响,研究表明技能、管理和组织因素更有利于减少碰撞风险;SHEBEKO等[8]对大型石油出口码头造成火灾和爆炸的潜在风险、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LI等[9]构建油罐区溢油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石油港口的溢油风险进行研究;范厚明等[10]以船舶靠港装卸作业为视角,利用贝叶斯网络法对大连新港、青岛港、天津港和宁波港这4个港口的船舶溢油风险进行评价;谢书杉等[11]基于事故树对油码头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王晓丽等[12]将石化码头装卸过程的安全影响因素归结为工艺设备设施、作业安全、人员因素、辅助设施安全性、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应急管理等7个方面,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石化码头装卸过程的安全水平进行评价.

综上,现有关于油港和油船的风险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港口运营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大多笼统地以港口船舶通航安全为视角研究船舶靠港安全性,较少对某类型船舶进行研究,而油船由于装载易燃、易爆货物具有特殊性,靠港作业具有更大的安全隐患,

故有待进一步研究

油船靠港装卸作业风险.(2)现有对油港运营安全风险方面的研究大多仅对装卸作业环节进行安全性研究,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油船靠港及在港装卸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3)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作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一部分而存在的,但文献[4]和[10]都未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真正探明油船靠港和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着手,建立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分析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展开研究.

1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

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指通过风险管理将油船靠港作业、装卸油作业及辅助生产作业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控制在能接受水平以下,降低碰撞、断缆、泄漏、污染、静电、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受人、机、环境和管理等4类风险因素共同影响,且这些风险因素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关联,使得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具有复杂性,单个或几个因素无法全面地反映其安全状况.本文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实地调研和访谈,从船舶、环境、作业安全、设备、人和管理等6方面初步筛选出57个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基于此设计调查问卷,请被调查对象对各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打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该因素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影响程度越大.问卷调查对象由30位油港作业人员、20位油港部门经理、20位船公司海务主管以及10位从事港口与航运管理研究的教授组成.此次共发出80份调查问卷,收回72份,其中67份为有效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出各项风险因素平均得分,通过再次向从事港口与航运管理研究的教授进行咨询,剔除风险因素的边界值,并将部分相互交叉的风险因素进行合并.本文采用所有风险因素得分平均值作为边界值,最终确定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存在的25个主要风险因素,见表1.

2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的建立

ISM是美国Warfield 教授在1973 年开发的,用来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相关问题.ISM利用有向图、矩阵、计算机技术以及人们的经验知识分析复杂系统的结构,首先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然后分解可达矩阵,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级阶梯的结构形式.ISM能够从众多风险因素中寻找出直接风险因素和间接风险因素, 从而帮助决策者将精力集

中于最重要的关键点, 提高决策效率.[13]

2.1建立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是表示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的矩阵.[14]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调研访谈,确定25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WTHX]A[WTBX],该矩阵的元素aij表示因素Fi与Fj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即

aij=1, 当Fi对Fj有直接影响时

0, 当Fi对Fj没有直接影响时

(1)

3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

根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可以明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

第1层

为4个风险因素,描述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的安全性,它们是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各类风险导致的最终结果,任意一个环节作业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可见,在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保障靠泊、装卸、管道输送和泄空等4个环节的作业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第2层分析如下.

油船技术状态、导助航设施、船舶交通流量和引航员船舶操纵水平直接影响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经常性地维护和保养油船可以减少船体的腐蚀速度和设备故障率,防止油船技术性能下降过快.完备的导助航设施和引航员良好的船舶操纵水平可以提高油船靠泊作业安全性.针对船舶交通流量,可以通过适当的交通管制减少船舶会遇的机会,降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设备安全性和应急管理直接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的安全性,可通过加强设备巡检、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并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应急救援设备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中的各类突发状况.

对第3层分析如下.油船要素体现在船龄、吨位和结构强度等方面,如:船龄越长,船上设备磨损情

况会越严重,技术状态越差;双壳船抗破坏能力强于单壳船,技术状态较优.航道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油港选址、海事主管部门监管水平会影响船舶交通流量.在大风、大雾和雷雨等恶劣条件下,油港会停止生产作业,影响港口水域通过的船舶数量.良好的航道条件可以允许更多类型的船舶通航,进而影响船舶交通流量.油港与船舶之间的通信状况对油船的

调度和监控非常重要,尤其在紧急状况下,通信状况越好,越有利于应急措施的及时有效实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通过给员工派发安全知识手册和开展安全管理教育活动增加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生产中严格施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减少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

第4层中的心理素质、技能和经验以及安全管理直接影响违章指挥.心理素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事故责任感和安全态度等方面,技能和经验不足以及心理素质差会直接导致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增加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及时制止和纠正作业人员的违章和冒险行为,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从而降低违章指挥率和违章操作率.

第5层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处于底层,是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的最基本因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影响油港的选址,对油港的安全管理和海事部门的执法起监管作用.油港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完善对指导油港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根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为提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以对策建议:

(1)加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各环节安全管理.针对油船靠泊作业,靠泊前检查相关设备设施,加强t望,靠泊时用拖船协助控制油船速度,保障油船安全靠泊.装卸油操作前确保围油栏铺设合格、消防设备配备充足和静电接地设备可靠,并对输油臂或软管进行气密性试验;装卸油作业中记录油温、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针对管道输送作业,因为管道材料缺陷隐患、管道腐蚀、阀门和法兰密封不严会导致油泄漏,应认真检查管道、阀门和法兰等有关设备.在泄空作业中,利用氮气进行吹扫,将装卸设施泄空,该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混入.

(2)加强船舶和油港设施设备的检修和审查.油船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油船靠泊作业的安全性,应通过安全检查手段对油船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完善老旧船舶的管理,减少船舶自身因素对油船靠泊作业安全的影响.输油臂、输油管道和防静电装置等设备的安全性是油船装卸作业安全的前提保障,油港应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审查,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状态.

(3)完善油港船舶应急管理体系.油港应该设置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有效的分级管理制度,针对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编制船舶靠离泊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并依据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利于进行风险防范,并且能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程度.

(4)提高船员和油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对于油船靠泊作业中可能发生的搁浅、触礁或碰撞事故,人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船公司应注重船员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船员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评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靠泊作业安全的影响.油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是油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油港应切实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保障安全生产.

5结论

采用现场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船舶、环境、作业安全、设备、人和管理等6方面识别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油船靠港装卸作业系统中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解释结构模型(ISM).通过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ISM,确定各风险因素两两之间的层级关系,明确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产生机理,为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文献 [4]和[10] 缺乏系统分析风险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以及没有真正探明安全风险产生机理的不足,丰富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的相关研究.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因素ISM直观展现了油船靠港装卸作业过程中各安全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助于管理者从多个安全风险因素中找出影响油船靠港装卸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提升油港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PAK J Y, YEO G T, OH S W, et al. Port safety evaluation from a captain’s perspective: the Korean exper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5, 72: 172181. DOI: 10.1016/j.ssci.2014.09.007.

[2]曹久华, 席永涛, 胡甚平, 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船舶通航风险成因耦合模型[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 15(3): 6571. DO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5.03.014.

[3]白响恩, 肖英杰, 郑剑, 等.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分析[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3, 34(4): 812. DOI: 10.3969/j.issn.16729498.2013.04.002.

[4]ARSLAN 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recautions on chemical tanker operations[J]. Process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9, 87(2): 113120. DOI: 10.1016/j.psep.2008.06.006.

[5]VALDOR P F, GóMEZ A G, PUENTE A.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of oil handling facilities in port areas, application to Tarragona harbor (NE Spai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 90: 7887. DOI: 10.1016/j.marpolbul.2014.11.018.

[6]HVOLD J I.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aboard tanker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0, 95(5): 511519. DOI: 10.1016/j.ress.2010.01.002.

[7]MARTINS M R, MATURANA M C.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to the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n oil tanker operation focusing on collision accident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3, 110(2): 89109. DOI: 10.1016/j.ress.2012.09.008.

[8]SHEBEKO Y N, BOLODIAN I A, MOLCHANOV V P, et al. Fire and explosion risk assessment for largescale oil export terminal[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7, 20: 651658. DOI: 10.1016/j.jlp.2007.04.008.

[9]LI Ying, WANG Wei, LIU Bingxin, et al. Research on oil spill risk of port tank zone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Aquatic Procedia, 2015, 3: 216223. DOI: 10.1016/j.aqpro.2015.02.214.

[10]范厚明, 崔文罡, 温文华, 等.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靠港装卸作业溢油风险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45(18): 5161.

[11]谢书杉, 周宝勇, 张志超. 油码头装卸作业风险管理[J]. 中国水运, 2011(6): 1415. DOI: 10.3969/j.issn.10067973B.2011.06.006.

[12]王晓丽, 魏志兵, 彭士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石化码头装卸过程安全评价[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4, 40(8): 14. DOI: 10.3969/j.issn.1001425X.2014.08.001.

[13]杨军敏, 李翠娟, 徐波. 影响企业技术并购绩效的风险因素分析――基于解释结构模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1, 45(12): 17371746.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一、风险管理系统模式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指在意外损害发生后,能够使企业财务稳定、经营上正常的有效利用方法;是对威胁项目目标实现的一切因素予以确认、评价和经济控制的方法。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施工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施工中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风险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己所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第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首要步骤,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风险识别的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风险调查法。

第二,风险评估。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控制、管理。要想进行管理,风险评估分析是必不可缺的工作。通过风险评估分析,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并分析任一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工程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或损失严重程度。

第三,风险分析。为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I级风险,必需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管理者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第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对于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避免事故发生,最终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或者说是对风险的回应或分配。

二、我国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一)煤炭工程项目的特征

煤矿是一个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属采掘业,以天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煤炭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有如下基本特征:

1、煤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一般的煤矿建设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投资额巨大,要求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2、煤炭工程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在: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后造成的后果怎样都是不确定的。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生产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多。地下赋存的岩层和煤层是复杂的,因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两翼、向深部移动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复杂情况,诸如岩层、煤层、顶底板、水、火、有害气体、煤尘、地压和地温的变化,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大。但人们可以根据历史的记录和经验,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预测。

3、煤炭生产一般在地下进行作业,工作地点狭窄,准备与生产同时进行,且煤炭企业的生产是大量重物的转移,运输起来比较复杂,生产所需的资源消耗很大。

4、煤炭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资材料的消耗不构成产品。煤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如木材、水泥、钢材等,只是一种耗费,不构成产品(煤炭)的实体,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管理。

(二)煤炭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

1、煤炭工程项目不可预见因素多。煤炭项目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更新快、参与人员多以及受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如项目在建过程中施工图纸修改频繁、周边环境、社会环境、气候因素等,都对项目能否按计划施工带来影响。

煤炭工程项目具有的复杂多变、安全环保问题突出和可预测难度较大的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煤炭项目从筹建到竣工开采使用普遍具有涉及面广、项目规模大、周期长、资金占用多、内容复杂等特点。一项煤炭工程在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建设实施及移交运行各个阶段均可能遭受风险。

由于煤炭属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炭资源所有权属国家。国家除对煤炭资源有严格的立法外,全面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设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对矿产资源税进行调整、建立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并实施资源勘探和开采许可证制度,管理体系较为严格。因此煤炭项目风险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2、煤炭企业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工程风险与工程项目的投资施工和使用是相伴而生的。生产量越大,工艺越复杂,施工风险就越多。煤矿生产从投产到枯竭需要几十年,工程可能涉及建井、开拓、回采、通防、机电等多个工种以及不同专业的接口衔接,因而工程施工过程出现操作失误、工程缺陷、人员伤亡、设备材料坏损等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在煤炭项目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受地质状况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存在着发生水、火、瓦斯、顶板、煤尘和冲击地压等多种自然灾害和违规作业的可能性,并由此形成安全风险。

瓦斯浓度达到5%-15%时就会引起瓦斯爆炸,因此采掘空间内瓦斯浓度不允许超限(很多煤矿规定不超过1%)。引起瓦斯爆炸的原因很多,其中瓦斯突出是一个重要原因。瓦斯突出是指井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煤层所含瓦斯气体在瞬间涌出,甚至可以在1分钟内涌出上万吨煤或岩石,上百万立方米瓦斯,高浓度的瓦斯气体遇上高温热源时,就会形成瓦斯爆炸。

只要是在井巷掘进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接近或沟通含水层、含水断裂带、地表水体、溶洞、被淹巷道、陷落柱而突然产生的突水事故称矿井突水。

冲击地压是指受采煤活动的影响,矿井及周边地壳发生变化、移动的现象。造成煤矿冲击地压的种类主要有顶板断裂冲击地压、断层冲击地压、煤体冲击地压等。矿工不按安全操作规程违规作业也容易造成煤矿事故的发生。

3、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煤炭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管理体系,具有规范性、程序性、技术性和连续性的特质。煤炭企业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更新。由于受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煤炭企业内的一些干部职工想问题、干工作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发展意识。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创新性。我国的煤炭企业由于长期处于国家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煤炭企业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致使创新意识弱化,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战略策略不能很好的把国家政策法规与企业现有的发展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一直实行粗放的管理模式,虽然近几年来对信息化的重视有所提高,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产品基本上仍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销售,因而煤炭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生存危机意识。

4、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在项目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经营者的行为疏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经营管理风险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管理人员平均受教育程度、设备更新水平、固定资产增长率、产品集中程度等等。

(1)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而稀缺的资源,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员工的能力、工作意识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水平。

(2)煤炭公司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以电厂为主,主要客户销售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市场的变化,重要客户的流失或需求变动将对未来销售产生较大影响,形成对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受价格利益的趋动,部分煤炭企业急功近利,盲目提升产量。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开发,煤炭的需求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是今后煤炭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一个的问题。

(3)煤炭工程项目收入来源于煤炭销售收入,若煤炭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或由于替代能源研发导致煤炭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或产品升级,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状况。煤炭售价主要受煤质、市场供求、外部运输条件和服务态度影响。煤质不稳定,市场供过于求、运力不足、服务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售价下降。

(4)煤炭工程项目机械化程度较高,机电设备门类繁多,设备维护、更新对煤炭安全开采有着重要影响。

三、煤炭企业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避免产量风险。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首先成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聘请有资质的地质勘察队对煤层的走向、倾角、厚度、层数以及煤田范围内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查,探明煤的地质储量,并精确计算其可采储量,以避免资源储量不足风险。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设计几个可行的煤田开拓和工艺布置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出最优方案,并结合煤田可采储量、外部运输条件和市场供求情况确定矿井的设计年产量,以避免产量风险。

第二,防微杜渐,预防工程安全风险。在项目的投产运行阶段,首先,保证环保、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派专人负责维修管理环保、安全设备。定期检测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发现超标,及时治理,切实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应符合环境总量控制要求。尽可能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对地表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注重场区周围的绿化,预防环保、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强井下瓦斯浓度的检测,当矿井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开采有煤或瓦斯突出危险煤层时,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再次,加强科研,对常见的矿难事故机理进行研究,找出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防范措施,并及时应用于实践。最后,加强安全培训,矿工每次下井前,要温习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意识。此外,通过购买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程保险等转移风险。

四、结论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福兮祸所倚”。这句话辩证地揭示出“福与祸”,或“机遇与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煤炭工程项目中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可能给施工项目带来时间,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潜在损失,在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制度滞后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对施工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施工项目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

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高平,陈远祥,周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3).

2、任宇,任伟民.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04(4).

3、蒋晓静,黄金枝.层次分析法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5(2).

4、方俊.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分析与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5、马喜君,常志华,程建龙,陆兆华.阜新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分析[J].中国矿业,2006(8).

第13篇

内容摘要:企业组织结构需要创新,系统思考的方法在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及其风险的识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从定性的角度对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进行风险识别研究。

关键词:组织结构创新 风险识别 系统思考法 定性 反馈环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分析

(一)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职能式、事业部式、混合式和矩阵式,这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和适用性,已经不太适合当前企业高速发展而不确定性加大的现状,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在合适的时候创新组织结构。Deborah Ancona,Thomas A kochan指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是新组织模式的五个特征。

(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

企业组织机构创新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风险:首先,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会受到很多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企业原有文化、组织运行惯性、员工素质不够、技术设备低劣、市场竞争激烈等,从而有可能会使组织结构变革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由此产生风险。其次,在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大氛围下,企业价值会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影响企业对组织结构创新的评价。

在企业组织变革这个创新的过程中,总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制约,由一个平衡达到另一个平衡,产生新的企业价值以及人为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好有坏,便对企业产生了影响。由于以上方面的影响,产生了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风险。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识别方法

(一)系统思考法的引入

企业风险的识别一般有分解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表上作业法等10种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局限性,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待创新。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中的系统思考法。

系统思考来源于系统动力学,它是将事物当作一个整体,以系统、联动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注重事物各部分间的联系,通过相互协调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的一项技术,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二)系统思考法的运用

运用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果链,通常使用系统循环图来捕获这种因果链。当“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上升时,就产生一个“+”型连接;当“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下降时,就产生一个“-”型连接。一系列连续、闭合的因果链组成系统循环架构图,这些因果闭合链被称作反馈环,它是所有事物抽象出的基本结构。反馈环有正负之分,其区别就是整个闭合环路上的“-”型连接数的奇偶性,正则为偶,负则为奇。

正负反馈环各有其用,首先,正反馈环在系统闭合环路中不断地通过运行而放大最初的效果,因此也叫增强回路;其次,负反馈环在系统架构中,则主要是寻求稳定或试图达到一个稳态,所以也称作调节回路。现实中任何系统都是由众多的正负环来构成的。运用系统思考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三样基本元件,它们分别是正反馈环、负反馈环和时间延迟。其中,一个变量在发生作用之后,一段时间才能有其相应的成果,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延迟”。

基于系统思考法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一)组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系统循环架构的原则

组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系统循环架构,是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和探寻风险的首要内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作为动因触发了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实质是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在达到这个状态的过程中,会有创新带来的收益为其提供动力,同时也有因创新而产生的成本成为创新的阻力。由于动力与阻力的相互作用,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活动不可能无限进行,当动力=阻力时,即创新收益-创新成本=0时,即达到平衡点,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就会停止。

(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系统循环架构的形成过程

为了避免组织结构运行的低效率,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受益,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创新时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创新趋势设定创新的目标组织结构。目标组织结构与原有组织结构的差异、原有结构的惯性再加之市场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对组织结构创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目前,组织结构创新的目标是扁平化和分权化,实现少层次、宽幅度、跨越性管理,以客户和流程为中心等。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可以达到管理幅度扩大、跨层次和跨部门团队数量增加的作用,同时提高协调的效率。管理层次的减少、管理幅度扩大又势必会增加横向关系的协调工作,从而影响管理效率。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另一个不利结果是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员工的安全感、满意度等有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反映能力和企业收益。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这些投入可用于改善信息技术条件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创新能力。然而,创新的各种投入也增加了创新成本,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作为创新风险的一种,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系统性等方面,因此对其识别更需要结合以上循环关系,做出循环架构图,从系统的角度来整体思考,如图1所示。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风险的系统思考和定性识别

(一)反馈环的正负之分

图1显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系统循环架构是由一系列被称之为反馈环的闭合链组成的,其中包括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共有18个。

例如:由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层次、协调关系数量、协调成本、协调效率、员工工作效率、市场反应能力、客户满意度、企业收益、创新投入所组成的反馈环中的“-”型连接数的偶,起到强化作用,是一个正反馈环,记为A1(见图2)。

第14篇

[关键词]节点分级 检维修作业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38-01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工艺、介质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和剧毒的特点,易发生伤亡事故,特别是在其装置及设备的检修过程。由于装置布置密集、检修空间不足够大,往往是纵横交错,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这就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从以往发生的事故数据分析,在检维修过程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达80%以上。如何规范检修的安全管理,是摆在企业经营者和安全工作者面前的一上重要课题。风险管理是 HSE 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采用一定的安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根据企业及同类装置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对检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价,制订风险削减措施及预防处理对策,在检修项目施工中对照相应的风险评价内容及措施进行检查和监督。2012年起,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在装置开停工过程、检(维)修作业中实施风险管理,推行节点分级控制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现了“零事故”管理目标。

一、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过程

1、危害辨识过程

制定《石油化工总厂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准则》,采用经验判断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相结合的辨识方法,在全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检修、开停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共计识别出共辨识出663项危险源。并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结果通过网站公告全厂职工,同时各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强化职工HSE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发动基层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石油化工总厂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准则》中方法准则,对照《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识别,并填写《石油化工总厂危险源辨识表》、《石油化工总厂环境因素识别表》。

2、风险评价过程

风险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对象产生危害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对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利用工程技术和方法,以对未来环境条件进行假设分析为前提,对作业活动、工艺过程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各单位对辨识后的危险源进行汇总、分类、初步评估后形成车间级重大风险项目清单,并提交总厂HSE风险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车间级重大风险项目清单进一步分析、评估,形成总厂级重大风险项目清单,并提交总厂HSE委员会审核,审核后各责任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重大风险项目HSE管理方案,并组织评审,评审后方案报分管领导批准,由安全环保科备案。

二、抓好重点风险项目分级监控,责任到人

HSE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检维修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危险性,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18项厂级重点风险项目由总厂监控,83项车间级重点风险项目由基层单位监控。针对18项厂级重点风险项目,建立了车间工序负责人、设备部门项目负责人、车间负责人,并由设备部门和安全部门负责人总负责的“五位一体”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于83项车间级重点风险项目,各单位按确定的控制措施纳入运行控制,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努力降低风险。

三、节点风险控制措施

为保证检修的优质、高效、安全与稳定,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秉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监督原则,建立了“二二一”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体系,即两级管理、两级监督和一项监护:由机动设备部门和检修所在基层单位实行项目两级管理,由安全环保部门和所在基层单位实行两级监督,每一处作业都要落实好监护人。

1、成立检修安全监管领导小组

胜利石油化工总厂专门成立了检修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厂停、开工及停工消缺过程中的HSE管理。在检修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检修安全管理网络,从厂领导到机关科室长分区域承包检修车间,并结合开展的下基层督查活动,深入检修现场督查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环保科负责全厂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工作,车间和施工单位分设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2、严把“五关”强化承包商管理,打造标准化施工现场

在承包商管理中,坚持全过程控制原则,要求各职能科室、单位必须对承包商从“资质准入”、“HSE教育”到“工程结算”各个环节,由进到出实施全过程管理。一严把承包商准入关。二严把程序管理关。 三严把设备质量关。所有的专业生产设备,都需施工单位备齐合格证、年检报告等相关资料,经机动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入厂。在施工用电管理中,全面推行“合格证制度”,施工中使用的配电箱,须经安全部门和电气车间按规范联合检查合格后,发给合格证并登记备案,方可办理电票。四严把过程监控关。重大检修项目均要求严格制定HSE施工方案,并报相关科室共同审核后备案。对现场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事故多发环节,加强现场监控和过程许可。 五严把监督考核关。

3、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

检修期间的用火、破土、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射线等直接作业环节是高风险作业环节,针对这些环节把好“三关”,即安全措施落实关、作业票证审批关和安全监护关。首先,在停工期间,由车间负责组织落实好设备与管线内部的吹扫和安全隔离工作,污水井、下水道及地漏等必须全部封闭。停工吹扫实行操作工--班长--车间技术员或领导“三级确认”,装置吹扫完毕后由安全环保科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现场安全确认,经验收合格后装置移交给检修指挥部,为检修期间的动火等检修作业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安全基础。其次,各专业小组及车间在检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八到现场”。第三,检修作业实施节点控制,责任到人。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每项重点风险项目施工进行节点控制,一是检修人员佩戴齐全劳保用品,作业前车间专人检查。二是搭设的脚手架由施工单位、车间、安全环保科、机动设备科专人验收,并挂合格证才能使用。三是动火作业等严格按照要求办理作业许可,施工单位、车间、安全环保科、机动设备科、消防队现场落实安全措施,监护人到位方可动火。四是临时用电按规定办理电票,由经过审核的具有作业资质的电工进行操作,配电箱经过安全环保科、电气车间检验合格发给合格证才能使用。五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前必须按照规定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办理作业许可,并落实好监护人方可作业。六是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双钩五点式安全带,由车间专人监督。七是起重作业指挥、司索人员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安全环保科检查备案,对起重作业使用的吊车由使用单位、主管单位、安全环保科联合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进厂作业。起重指挥人员配齐马甲、旗、哨,作业前划定警戒区域,作业中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八是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施工单位除执行一般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外,还须与总厂签订《射线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射线作业要办理《射线作业许可证》。射线作业一般安排在职工和施工人员下班后的晚上进行,四周设置警戒旗封闭路口,放置安全警示灯,并通知周边单位人员不得进入射线作业现场。

第15篇

【关键词】风险;工程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决策与控制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对于规模大、周期长、产品具有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的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一般的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可以说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风险事业,工程建设各方都面临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损失,一般来说,风险与盈利的机会同时存在,且经济活动的风险越大,盈利机会就越大,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善于进行风险管理。正是因为如此,国际上把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视为项目管理的两大要点。然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在我国建设领域依然是薄弱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加强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结构和步骤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工程建设各方的风险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所涉及的不确定的因素繁多,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无论工程项目投资商(业主),咨询商(监理),承包商,还是建筑设计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而且风险具有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不同的风险类型。就建筑工程来说,可以从工程的建设各方来划分工程当中的风险。

三、工程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工程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预防和控制的工程。建设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工程中存在管理体制、建设单位、建筑企业和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等诸多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的客观条件,是的建筑施工企业除承担上述必然风险外,还要承担我国特殊环境和工程建设企业被动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各种人为风险,承受着逐渐大于建筑企业的风险压力,因此,加强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降低企业工程风险势在必行。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建筑企业具体实施风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而能以最小成本将工程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工程风险管理能促进建筑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工程风险管理能为建筑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工程风险管理能够保障建筑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工程风险管理能促进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并且,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仅对建筑企业等经济实体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流程

(一)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所谓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国外,如美国,在土木建设项目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引入了风险管理技术,强调对建设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以对项目实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和干扰因素起预防作用,从而减少损失。按照建设项目风险的内在要求,可以将风险管理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分析、风险决策与控制和风险监控。

(二)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流程

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针对工程项目而言,它是指对该项目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对风险的辨识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但更重要的是依据各种客观的统计、以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及其规律性。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流程图法(WBS法)、敏感性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报告中应明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 风险估计。在进行工程风险估计时,要先科学的选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面对各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评价体系应能综合反映承包商能力、业主状况等因素。指标体系的构选应遵守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可行性和层次性,以准确反映工程风险和指标体系相配的原则,构造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风险评估。工程风险的大小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把风险的大小界定成小、一般、较大和很大四个等级,各等级的界定没有明显的标准,分类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评价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4.风险决策与控制。根据以上分析所得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来做出风险决策,如果综合评价结果V超过限值,则表示该建筑工程风险度较高,应该放弃。如果没有超过风险限值,则应该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所辨识的风险,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将有风险而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工程的最大安全保障。根据风险防范的基本途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分为两类: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风险财务处理手段和措施。

5.风险监控。即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风险减轻的效果。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项目风险应对审计;定期项目评估;挣值分析;技术因素度量;附加风险应对计划;独立风险分析。风险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风险监控;风险管理有效性监控;设备安全可靠性监控;行为风险监控;作业环境监控;项目融资风险监控。风险监控的成果:随机应变措施;纠偏措施;变更请求;修改风险应对计划;风险数据库;更新风险判别核查表。

五、工程风险管理总结

工程风险是项目实施工程中不可避免而必须面对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它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如何把握机遇,分析、判断、化解、利用风险,使之产生利润,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艰苦细致的分析。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者应不断监督检查风险管理各阶段,协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本周期的风险管理过程,为以后的风险管理提供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