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七年级语文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宗旨,踏实敬业。以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理念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贯彻实践相关思想理念。以学科说明为导向,把握语文教学动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证方向性的正确。以语文课本为主要参考,精讲课内经典文章,以课外阅读为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大语文的理念,体现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况
1、学生分析。
成绩状况。根据六年级招生考试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较小,差生所占比例较大。分析其原因,语文能力水平较低。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状况。据了解,学生对中学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期待有一个美好的中学生活,也希望在中学学到更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但也不乏少数学生成绩极差,抱着随大流混天过的思想。
能力状况。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尤其贫乏,知识面窄。但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课堂学习能力,能够认真听讲,自觉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小学语文的相关字词和语文知识,承启忠学语文的相关内容。七年级语文还需继续抓字词的扩大巩固学习,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读,同时作为中学课程,还设置了表达生活的写作和综合活动、口语实践。七年级语文的教材设置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所选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思维或想象。
本册书共设置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想象世界;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第三单元,亲人间的真挚浓郁的情感;第四单元,风格各异的四季风景;第五单元;经典名家的赏读;第六单元,不甘平凡,乐于向上。
课文学习之后还设有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每单元之后的两首诗词诵读,还有写作实践: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留在记忆里的童年;家有许多温暖的感觉;关爱家园;我和书的故事;小诗抒我心中情。拓展链接:童话世界的新成员——哈利波特;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走进高尔基和他的《童年》;搜集农谚;争当故事大王;怀念冰心。
教材课文设置容纳语文知识,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各单元呈相连和递进的状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符合学习规律。单元课文后的相关设置,紧紧围绕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课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如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赏析课文的整体感知。写作实践专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侧重继续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拓展链接开阔学生视野,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及文学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及现代诗歌。
3、学习教材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6、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7、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培养文学兴趣。
8、培养学生书写充满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的能力。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四、教学措施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每一课时教学都要体现三维目标,根据实际要有机整合,不能机械地堆砌。
第二、体现大语文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教课文,更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一言堂,不能再是老式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讨论探究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收获。
第四、继续推广小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教学,课堂全程跟踪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其效率。
第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继续推广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这样对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用心交流,把学生当成朋友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步入中学,所以对中学的环境还很难适应,对新的授课教师和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过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对于适应环境比较快的优等生,教师要适时地表扬,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接受能力差的中等生,要积极引导,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差等生,要给予他们信任,培养他们的上进心。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下简单地剖析,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地交流,以便使每个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于课堂之外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下摸索,然后进行朋友式的对话,或者和他们进行一些互动。把学生当作朋友,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能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角色。
二、让学生作为课堂主角
课堂进度的安排要考虑学生接收能力的强弱,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教学设计也要围绕学生进行。在导读提纲的指引下,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听得懂、学得会,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归纳,也要学生参与进行,主动解答一下问题,也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一下学生授课。课堂作业的布置,也要参考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科学设计,难易适中,必要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作业的修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让学生在批判和自我批判中成长。
三、实践中成长,实践中完善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而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许多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刚刚形成,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成果最大化。
四、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增加一些趣味性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7级3班和4班,共有58名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行为习惯差,表现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兴趣不是很浓,语文综合素养不强。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鄂教版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积极倡导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七、优等生的提高、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高于班级平均要求
2、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能够更加精进。
3、优等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课堂中能够帮助学困生,以使大家能够共同进步。
4、努力寻找优等生各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加强训练强度,以求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针对本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请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7级3班和4班,共有58名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行为习惯差,表现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兴趣不是很浓,语文综合素养不强。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鄂教版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积极倡导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为了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学期初始本人认真分析教材,积极了解学情,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宗旨,踏实敬业。以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理念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贯彻实践相关思想理念。以学科说明为导向,把握语文教学动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证方向性的正确。以语文课本为主要参考,精讲课内经典文章,以课外阅读为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大语文的理念,体现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况
1、学生分析。
成绩状况。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较小,差生所占比例较大。分析其原因,语文能力水平较低。考试中,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状况。据了解,学生对中学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期待有一个美好的中学生活,也希望在中学学到更多的知识。一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极差,抱着随大流混天过的思想。
能力状况。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尤其贫乏,知识面窄。
2、教材分析及目标。
(1)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小学语文的相关字词和语文知识,承启中学语文的相关内容。七年级下册语文还需继续抓字词的扩大巩固学习,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读,同时作为中学课程,还设置了表达生活的写作和综合活动、口语实践。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材设置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所选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思维或想象。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如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赏析课文的整体感知。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侧重继续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拓展链接开阔学生视野,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及文学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能力。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和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做好开学初的扭转工作,继续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2、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4、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8、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9、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0、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1、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4、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四、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做好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以目前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看,七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直接进入到了中学语文层次,而小学六年级语文对中学语文的引入基本是没有的,如此一来,导致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出现断层。而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基础教学,很多教学内容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写作,几乎是简单的记叙文写作,是对生活的表达,小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都比较容易。比如阅读,也是简单的文章阅读,不需要深刻的理解。但是中学语文则更多的侧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包括阅读和鉴赏能力,也包括固定类型的文章写作能力等,此外,一些文言文的学习,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非常少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和小学语文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足够的过渡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在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
本文认为,做好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做好学生的基础摸底工作,可以通过课堂问答或者开学初的小测试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而在后期的语文教学中明确侧重点;第二,做好难度系数高的教学内容的循序推进,比如就文言文教学而言,初中语文会遇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对于特殊句式,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因此可以先适当地安排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内容,可以暂时搁置,不要在最开始就塞给学生大量的内容,使学生无法消化,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推进,也容易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反感。第三,适当融入小学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可以联系小学教学的内容,要适当引入,比如同一作者的文章等,这样学生会产生认同感。总之,做好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开展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合理安排学生作业
学生的课后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课后作业也是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的重要方式,所以不管在学生学习的哪个阶段,也不管是哪个学科,课后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合理安排学生作业。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作业的作用,而学生自身对语文作业的重视也不够,所以大量的课后时间,学生都放在了数学、英语等学科上。所以说,七年级语文教师更需要适当改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作业不重视的思想,通过测评或者是课上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作业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之后,再逐步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共2页,当前第1页12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下面就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探讨一下品析词句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对不同类型的句子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品析。
一、抓住精彩的用词对句子进行品析
写文章时,如某个词语使用精当,会使句子点石成金。本文中用词巧妙、精当的句子也有不少。品析这类句子时,可用以下方法。
1.先引导学生对词语含义进行了解,进而结合语境体会其作用及巧妙之处
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此句中,“迸溅”“”二词用得极好。“迸溅”指向四处溅,形象地写出了花朵色彩的浓烈、灵动,如有生命一般尽情彰显着那一份美丽。勃发的生命力不可遏止,向四处泛滥而出,尽显花的生机与活力。而“”一词用得更为巧妙。“”本指逗引、招惹,似含贬义,本处贬义词褒用,把紫藤萝花写得极为顽皮、可爱,仿佛一个挤眉弄眼的孩子,对着阳光尽情地表演,使静态之物变为动态,盛赞紫藤萝花的繁盛、充满生机。作者对花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用换词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用词的精妙
如在品析“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一句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本句中“”一词可否换为“嬉戏”?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嬉戏”一词虽然同样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繁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却没有充分展示紫藤萝花活泼、顽皮的情态,失去了很多趣味。比较之后我们就品味出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这样的例子也随处可见。如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内容,就应多从词语方面进行赏析。这个单元均为写景的文章,语言更能表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形象地表现出小草活泼可爱的情态,充分展示了小草迎春的喜悦之情。一个“钻”字,一个“满”字,用得极为精妙。用词精妙的句子在课本中可谓比比皆是,我们要准确捕捉到这些句子,引导学生去品读,掌握品读词语的方法。只有领会了这些精彩的语句,才能深入文章,体会文章之美。
二、抓住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句子品析语言美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使语句能更恰当、准确的表情达意。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便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这些句子时,要先确定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下面以三个句子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品析修辞手法的妙用。
1.比喻句的妙用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品析这种句子时要结合定义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
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本句来自文章开头,写出了作者初见紫藤萝花时的情形。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放的紫藤萝比作了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借瀑布水势盛大来表现紫藤萝花的多与艳,众多的花朵汇成了花的海洋,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借“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来暗示生命的绵延无尽,展现了花的生机与活力。从本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初见花瀑时的惊讶,沉浸花海中的赞叹、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无限赞美。
2.拟人句的妙用
“拟人”也是常用修辞方法之一,在本文中大量出现。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如“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朵竞相绽放的盛况,显得活泼、调皮,富有灵性。在赋予紫藤萝花以生命之时,也赋予了它童稚般的快乐、活泼、烂漫。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将紫藤萝花视为孩子,满含怜爱与欣赏,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
修辞方法在中学语文的课文中运用极为广泛,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通过修辞去品读文章,感受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抓住富含哲理的句子品味文章的深刻内涵
品读富含哲理的句子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先对句子的表层含义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文章的背景、主题进行品味,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
本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本句以花喻人,指出花的境遇与人生是一样的,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在生命的历程中都会遇到不幸和挫折,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并不能阻挡生命的前进。作者从紫藤萝花由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的经历,想到了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紫藤萝启示作者由个体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索。解读到这里,我们就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深入的理解。文章不仅写花,更是对生命的礼赞,并激励人们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只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些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好的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要求教师把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老师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们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 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 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致于茫然失措。
3.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 讨论会(《风筝》 ),朗诵比赛( 《理想》<《 天上的街市》<《 静夜》, 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 <《妈妈的唠叨》 ) ,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1 24. 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 <《优秀作业展》<《文学阁》等栏 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5. 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 个别班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袋。
在尝试性的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到一些存在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笔者不揣谫陋,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学期的目标
(1)就自身而言,做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利用一切的课余时间,尽最大的努力的热情去锻造自己,从课堂教材、教育参考资料、生活原生态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2)就学生方面,学到有用的语文知识,每个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文学素养方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从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引导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与兴趣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能力。(文章收集:)
(4)从课余上,在确保睡眠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既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又能弥补学生在教材中知识的不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识。
二、具体措施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字字珠矶,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6)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语文兴趣小组,自觉收集、整理语文课外知识。
三、应注意问题
(1)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2)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3)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4)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文章收集:)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四、本学期个人计划阅读书目
(1)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三个火枪shou》、《海明威全集》、《飘》、《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诗选》、《复活》、《苦儿流浪记》
(2)中国名著:巴金系列——《家》、《春》、《秋》、《雾》、《雨》、《电》
《四世同堂》、《唐宋家精品散文》、《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名言录》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课后反馈和复习以外,课前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其次,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本,课堂上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做好自身体验和知识的记录。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阅读实践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读书的效果也就达成了。
三、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班主任工作方面也有以下不足:
1、相关管理细节做得不够。有少部分学生爱钻空子,如趁机逃跑不搞劳动卫生;趁老师不在,在班级干一些类似扒别人裤子的低级粗俗的事,我后来严厉批评了这种行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屡禁不止。最近可能是天气寒冷的缘故,类似现象没有再发生,希望明年开春后,不用再出现这类现象。
关键词:情感;教学;语文;七年级;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64-01
情感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可以督促学生成长,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大多数的教育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提高人的活动量,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教师若能够在教学中通过自身对字词篇章的熟知,加上深层意义挖掘来表达情感,准确表达深意,就能够帮助学生牢牢把握文章的命脉,领会真谛。
1.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和关注,也是当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课改的意义所在。当前,在语文这一学科的考核中,情感虽然尚未被明确纳入评价范畴。但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情感目标的实现已经渐渐重视起来。情感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融入到情感教育这一细节中去,顺应时代的要求,将传统的教学思维加以完善,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情感体验,让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完成完美的小升初的过度,让学生从小学的氛围中脱身出来,融入到初中和谐的、自由的课堂中感悟和体验情感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实施情感教学的体会
2.1 设置角色,提高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表演式"教学模式,通过形象化的表现,以一种轻松愉快的角色设置模式买来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提高。倘若可以恰当运用角色设置这一方式来提高情感体验,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效果。角色设置可以将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因其新颖和独特的模式被引导着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深入文章,体验真实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碰撞出火花,并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理解来扮演橘色,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最后再表达自己的扮演心得,抒发自身所感悟到的情感。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打破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在课堂这一大"舞台"随机表演,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2.2 设定目标,摸清情感脉络。每一部教材都凝聚了教育人的所有智慧和心血,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中获取"美"的感悟,树立正确的观念,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将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加工,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情感的渲染,让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感受并认识到真正的"真善美"。可以尝试根据笔者自身的表达意图、思想情感去设立情感目标,如: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中,笔者以"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为目标;《在山的那边》一文中,以"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发掘作者深层意思"为目标等等。学生从目标出发,感受全文,摸清作者的情感脉络,从目标到目标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领悟。
3.优化情境,丰富情感感悟
情境――已然成为现在教师教学中炙手可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如能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情境,营造课本气氛,以情施教,便能促进学生情绪反应,把文字和画面联系起来,互助互补、相辅相成。
而在此基础之上的教学,事实证明学生更容易和乐于去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笔者曾尝试过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或者是音乐来烘托和营造氛围,这种多种感官相互合作带来的刺激,将受众带入设定好的情景,反映出文章作者的真实意图。 这些具体性的直接表现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促进学生理解、体会。
总结:情感就像是一块宽广的沃土,我们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智慧的种子,学生就可以收获丰富的情感。将课堂教学变为情感传递的信号塔,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撞击出美丽的情感之花。用自身真挚的情感去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育人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孟宾.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浅析[J]. 新课程(中学). 2014(07)
[2] 刘艾丽.丰富语文情感,打造高效课堂--新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2)
[3] 唐星亮.探析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情感场[J]. 新课程学习(下). 2013(11)
[4] 邢帮开.浅谈我的情感教学[J]. 新课程(中) 2015年0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
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
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
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
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
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
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提高文字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与答辩的习惯。
2、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3、德育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四季如歌”。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有利于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第二单元“呵护亲情”。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讴歌了母爱的博大深沉。《散步》表现了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金色花》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荷叶·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爱恋之情。《世说新语》两则是文言文。
第三单元“趣味童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鲁迅选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名篇。
第四单元“感悟人生”。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思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走进动物”。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单元“瑰丽想象”。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8班的语文教学,由于他们刚步入初中,需要接触到一些新的知识,所以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导学框架”为课堂训练模式,推动学生跳出“被学习”状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入学教育
1
2
《春》
3
3
《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4
4
《古代诗歌四首》、写作
4
5
国庆假日
6
《秋天的怀念》、《散步》
4
7
《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
6
8
写作、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6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
6
10
《窃读记》《论语》十二章
6
11
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
6
12
期中考试
13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
走一步》
6
14
《诫子书》写作、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6
15
《猫》《鸟》《动物笑谈》
6
16
《狼》、写作、《皇帝的新装》
6
17
《女娲造人》《诗二首》、《寓言四则》
6
18
写作、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