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农业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证券市场 农业现代化 中原经济区
2011年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资金大量投入的过程,资本短缺是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而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证券市场引导资源流向农业,使社会资源向农业和农村优先配置。充分发挥证券市场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增强证券市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①因此,研究如何利用证券市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回顾与综述
国内外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如何利用证券市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一课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戴宪生提出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即通过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股份化—农业股份公司证券化的途径利用股票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利用债券市场;通过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基金市场。罗宜成、郭丽华指出证券市场可以从资本、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和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将社会稀缺性经济资源优先向农业和农村进行配置。
目前,有关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推进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方面,定量分析方面还比较欠缺。本文拟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并结合证券市场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支持现状,就如何利用证券市场推动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推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样本选取。本文选取近几年各区域中农业总产值较大的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8个省份作为样本,研究这些地区农业发展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文中“农业上市公司”指中国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界定的农林牧副渔板块和食品加工及饮料板块的A股上市公司。
指标选取。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土地、环境、人力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直接体现为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其主要源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以农业总产值最具代表性。笔者选取农业总产值这一指标反映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以2005~2009年作为分析期),选取各地上市公司融资总额(指首发融资额)作为证券市场资金投入的代表,并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通过这两个指标分析说明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
分析方法与结论。为测定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需要证明各地上市公司融资总额额与平均农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方法是:首先画出如下散点图做初步分析,然后计算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判定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各地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测算,得出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r=0.798766≈0.8,在小样本情况下,采用t检验方法对样本相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并通过。这说明融资总额与农业总产值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因此,证券市场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农业较为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证券市场的利用程度较高,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和支持较大。这与当前学术界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界定是一致的。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证券市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些龙头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经营把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市场化、工业化活动框架,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科技研发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也较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证券市场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支持现状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存在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较大等天然弱质性,其发展一直存在资金瓶颈,进而制约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财政投入有限、信贷扶持不足、农户自身投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必须摆脱单纯依靠现有资金来源的局面,拓宽融资渠道,广泛调动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而农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基础主要是企业化经营,可以说,农业企业化是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重点关注农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农业企业充分利用证券市场。据统计,2011年,河南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3000多个,龙头企业600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近500家。但是,在A股市场,河南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只有2家,即雏鹰农牧和华英农业,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有4家,即双汇发展、好想你、莲花味精、三全食品。在利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方面,除了上述几家农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外,在其他直接融资方面几乎都是空白。这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水平较低,要实现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证券市场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增强证券市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对策与建议
鼓励农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有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培育和规范证券公司、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积极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区域特色、有优势、有前景、有基础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达不到主板上市要求的中小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这类企业如果能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将会推进农业高新科技革命,加快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企业上市融资不仅能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较好的平台。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根据区域农业特点,借助证券市场,扶持、发展和壮大一批像双汇、三全、思念这样的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科研为龙头、产业为依托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实现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为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借助债券市场,建立资产支撑证券化融资方式。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重视和加强债券市场的作用,运用债券工具融资。当前地方债债务率较高,企业债、可转换公司债券应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综合这些因素,农业现代化在债券市场上可采用新型融资方式,可借鉴国际新型融资方式—资产支撑证券化。该种融资方式适用于规模大、期限长的项目建设,是将较稳定的项目收入权利转让给SPC(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以此将项目风险与原始收益人自身风险隔断。SPC通过专业化的信用担保进行信用升级,直接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或者同其他机构组织债券发行,并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大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采用这种融资方式。
建立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基金。建立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体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基金可以采用地方政府控股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由相关金融机构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按市场规则共同发起设立,委托或成立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管理。面向社会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进入产业投资市场。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的目标主要是大型农机具生产、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科技研发推广等领域的优质农业企业,重点培育和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金的具体存续期和募集规模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关键词 高效节水喷灌技术;应用;适应性;苍山农场
中图分类号 S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26-02
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满足灌溉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灌溉用水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高效节水喷灌技术的应用
1.1 苍山农场节水喷灌的实施时期
苍山农场自国家级小麦良种基地建成后,全年种植模式基本上是小麦—大豆轮作。为了解决大豆连作带来的根腐病造成的危害,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地块改种夏玉米,由于夏秋季自然降雨基本能满足夏作物的生长需要,喷灌的实施一般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秋、冬、春3个季节和夏季大豆、玉米播种后遇旱不能出苗时。一般规律是小麦播种后浇出苗水,越冬前浇越冬水,春节后浇返青水,拔节前视降雨情况酌情浇起身水、拔节水。
1.2 苍山农场节水喷灌的具体操作
节水喷灌的田间操作一般由各分场进行具体实施。半固定式喷灌,在管网首部修建加压泵站,主管采用Φ200 PVC硬塑管,主管垂直等高线布置,设置若干泵站系统,每个系统布设有1组固定支管,埋置在冻土层以下,长度1 000~2 000 m,在支管位置留有快速接头,共设置32个接头。每个系统装置16条移动支管,支管间距23 m,支管长度80~120 m。每个系统分设2个轮灌组,控制8条支管,48个喷头。每个轮灌组灌溉面积2.00~2.67 hm2,每移动1次为1个作业区。在作业区喷灌时严格控制作业方向和顺序,从作业区的一端开始,先左后右,依次向另一端进行,以后各次喷灌仍按顺序喷洒,不得随意变更[1-2]。在所覆盖的地块上,喷水量为7.5 mm/h,若要喷洒相当于30 mm的降雨量,一次移动需连续喷灌4 h。田间操作可全天候24 h连续作业,每组设备每班需劳动力5~10人。
1.3 节水效果
喷灌采用管道输水,输水损失很小,目前的喷灌工程多用硬质PVC管材作为地埋管,用薄壁铝合金管材作为地面移动管,输水效率可达0.95~0.98[3]。管理良好的土渠的渠系水利用率在井灌条件下可以达到0.6。若考虑渠系渗漏的补给水量,土渠输水的水资源损耗率估算值为0.28左右,而喷灌仅为0.02~0.05。
喷灌虽存在飘移蒸发损失,在极端情况下这部分损失可占喷洒水量的7%~28%,大多数情况下在10%~20%[4]。另外,喷灌时一个作业点的喷洒时间长达4~5 h。因此,在比较典型的条件下,喷灌的水资源损耗率比传统地面灌溉低15%~20%。
田间灌水均匀度高,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30%~50%。苍山农场的农田地块由于长期机械作业造成的凹凸不平和砂礓渗水,节约水量应该在理论节水上限以上[5]。
1.4 增产效果
一般认为喷灌比传统地面灌增产10%~20%。喷灌可以有效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危害,可以有效利用化肥,有较高的灌溉保证率,可以在冬小麦返青时保持较高的地温及保持土壤团粒结构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农田水分的生产效率与单产水平呈正相关[6]。例如冬小麦产量为3 000 kg/hm2时,农田水分生产效率仅为0.737 kg/m3,而产量为7 500 kg/hm2时,农田水分生产效率达到1.420 kg/m3。
2 节水喷灌的适应性分析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和不同的种植结构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
2.1 喷灌适宜性
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主要有喷灌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节水型地面灌溉3种节水型灌水方法。喷灌适宜于各种作物,可用于地形复杂、土壤透水性大等进行地面灌溉有困难的地方。喷灌投资弹性大,要求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和动力,技术也较复杂[7]。
2.2 种植结构适宜性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适宜性分析。为了降低种植业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喷灌工程应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劳力资源紧张、已具有多年种植优质高效旱作物经验基础的地方发展。同时,每个喷灌系统的控制面积应适中,一般以6.67~8.00 hm2为宜[8]。
2.3 苍山农场生产条件适应性
苍山农场原有耕地666.67 hm2,现有400 hm2以上,生产管理模式以全场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灌排、统一产品经营为主。全场分为3个分场,1个科研试验中心。逾400 hm2土地按区域分布划分为近12个耕作区(条田),逾50个地块,每个地块逾6.67 hm2,可独立形成二级耕作、排灌区,也可以根据田间路网形成一级耕作区。
全场从事大田生产的人员不足70人,人均耕作粮田面积6.67 hm2,劳动力相对不足;各类科技人才40名以上,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经过近几年的财产积累固定资产已达2 000万元以上,经济实力较强。依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以产业经营为手段”的原则,大力发展良种产业,相继被确定为“山东省农科院良种繁育基地”、“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示范基地”、“临沂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部、财政部农业科技跨越项目优质小麦示范基地”。自基地确立10余年来,苍山农场的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良种繁育为主,经济效益与单一的粮食生产相比效益高,收益好,工人们的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科技投入及基础建设投入的群众认可度较高。这些都是实行全场节水喷灌的良好基础。
3 参考文献
[1] 祁春吉.隆化县喷灌技术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53.
[2] 王爱丽,钱万元,李丽敏.浅析喷灌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61.
[3] 董美芳.浅析喷灌技术应用的优点[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5):89-90.
[4] 苑文杰.浅谈农田喷灌技术的应用[J].山西科技,2011(4):141-142.
[5] 王凤民,张丽媛.微喷灌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9, 31(6):115-116.
[6] 任志敏.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种业导刊,2008(8):35.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办公厅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加强农业市场信息系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决定举办2014年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规模1000人,涉及全国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市场信息业务工作人员。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亲临2014年4月第一期培训班,并作题为“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入细致解析了如何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判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形势、把握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改革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体系制度等关乎现代农业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此外,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两位司领导围绕当前市场化与信息化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各处处长全面介绍业务发展情况,多名专家学者、地方和企业代表围绕电子商务、监测预警、农产品期货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良好效果。
在第一期培训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2期培训班于6月4日全面启动。张合成司长在开班式上,阐述此次培训的目标,即各级市场信息工作人员要通过此次培训形成三个概念:一是学市场分析之法。通过分析农产品供求情况、价格高低、农民盈利与否等,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决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农民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二是寻求解决卖难之路。思考实现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的一整套思路和方法;三是悟农业信息化之道。深入理解农业信息化是什么,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如何加快推进。他在题为“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的主题报告中,着重从农产品市场形势、市场化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信息化等4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现代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边讲解边与学员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为实现以培训促工作的目标,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全司“总动员”,各处处长轮流走上讲台,针对授课对象就多个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晚上继续与学员分组进行深度互动研讨,听取各地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据了解,本期培训还安排了多位知名专家、企业家进行现场授课,设置了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演示方面的现场教学活动。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余名农业信息业务人员参加了本期培训。通过紧张的培训和交流研讨,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案例生动鲜活、业务精深细透,对农业市场信息工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为今后干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次培训开市场信息业务培训之先河,务实之处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覆盖面广。此次培训对象包括全国省、市、县三级千余名农业部门市场信息业务工作人员,重点为省级农业部门市场信息工作人员,各级农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人员,农业监测统计(物价、成本调查)基点市、县业务员及农村经纪人。二是形式多样。此次培训共8期4万学时,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其中,第1-5期培训,学员在北京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进行集中学习,第6-8期将赴福建省南安市、江苏省宜兴市和辽宁省东港市进行现场学习。三是聚焦准确。此次培训围绕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工作展开,主要包括农业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农业信息采集基础理论及业务要求,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理论和市场分析案例,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农业信息服务实践等多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