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计数法易错点范文

科学计数法易错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学计数法易错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学计数法易错点

第1篇

一. 试卷结构和分值基本稳定

五年中,试卷均是6道选择题,9道填空题,8道解答题,结构和分值均未变化,其中选择填空每题3分,第16题8分,第17~20题各7分,第21和22题各10分,第23题11分。试题涉及初中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知识点覆盖在75℅以上,其中数与代数47~51分,空间图形51~54分,统计与概率15~21分。

二.试卷难易题布局保持不变

选择、填空、解答三大块均是按易、中、难排列,选择题前两题较易,第6题难;填空题前三道易,后两道难;解答题前三道易,压轴题最难;每道解答题的几个小题也是由易到难排列。

三.考查内容具有继承性

近五年中招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趋于稳定,只是考查顺序和结合点不同。研究这些考查点对猜测2012年试题动向意义重大,以下我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逐点解析。

(一)客观题

1. 实数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2007~20011年第1题分别是幂的运算、绝对值、相反数、相反数、绝对值;第7题依次是相反数、有理数运算、平方根、有理数运算、立方根。这两题是最基础的题目,属实数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预计2012年的第1、7两题,学生读完题目基本上就可以写答案了。

08年和10年第2题都是科学计数法,按此隔年考查规律,2012年第2题你该猜到是什么了吧。

2.整式的运算或分式、二次根式的意义

整式的运算07年第2题考查分式的意义,第8题整式运算;09年第9题是整式运算求值;11年的第3题加入了有理数运算和二次分式的选项。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明显有些弱化,而且只在奇数年考查,恰与科学计数法构成互补。

3.一次不等式(组)和数轴

07年的第12题和10年的地8题只在二次根式的估值中提到不等式,但在题目或解题中出现数轴;08年的第3题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09年的2题和11年的第4题分别是解不等式和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数轴应该是2012年的必考内容吧,想必还会和解不等式(组)结合考查,虽不难,但易错。考生对那些易错知识点应加强记忆。

4.方程和函数

07年的第6题是二次函数的图像问题,有一定难度,余下四年至少有两道方程或函数问题,都不难。11年第11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08年的第8题和10年的第9题都是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09年第4题和10年的第5题均是易错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反比例函数的的考查在08、09、11这三年中皆有一题;一次方程的应用只在08年有,第13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客观题中从未出现过,如有变化就是它了。我想在2012年备考复习中应侧重那些易错方程的求解和简单应用,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题等。

5.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主要考查对顶角、余角、补角及平行线、垂线的相关概念及性质的应用。07年的第15题结合了三个考点,属中上等难度,余下四年各有一道求角度的题,还会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不过都很简单。

6.三角形、四边形

考查内容涉及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条重要线段、中位线定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行四边形(特别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性质等。该部分知识点多,结合考查时还会把圆扯进来,而且考查形式多样,如折叠、求阴影部分面积等,至少两道,会有一定难度。

7.圆

每年都有一道填空题求圆周角的度数,利用到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和切线的性质定理,多则三步思维即可求解,属中等难度。考查圆的有关计算的那道题目就不容乐观,无论是求扇形面积还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所需要的量是要花一番功夫才能求到的,如07、10年的第14题,09年的第15题,都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结合考查,11年的第14题是把圆锥的半径和高隐藏在视图中。预计12年圆的有关计算仍然会与特殊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结合考查。

8.视图

2007~2010年这四年中对视图的考查分别出现在第5、4、6、13题,题目背景都是由若干小正方体搭建的几何体,主要考查三种视图的基本辨析能力,同时考查到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1年的第14题是圆锥的三视图。无论是选择填空位置都较靠后,可见对学生的图形认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是要求提高,预计2012年仍然是这种趋势,考生平时应多观察、想象和体验,注意发展空间概念和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9.图形变换

07年第3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08、09年的第5题和10、11年的第6题都是在图形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下求点的坐标,主要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预计2012年仍然延续此方式,如果是在平移变换下求点的坐标,会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考查。

10.统计和概率

09年考查调查方式,另四年考查内容为数据代表的计算或分析,12年会沿袭该内容继续考查。概率在前两年没有客观题,后三年都有一道填空题是二次概率的计算。概率计算不是难点,但在放回与否的问题中易错,考生应仔细审题,切莫在2012年错失3分。

以上是对客观题考点的分析。考查内容的继承性在解答题中体现尤为明显,以下逐一叙述。

(二)解答题

07年的第16题是分式方程,近四年均为分式化简求值。考生要注意选择使分式有意义的数带入求值。

近五年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应用的考查基本稳定在第17题(08年是第18题)。尽管近两年增加一问,仍属送分题。

统计基本稳定在18题(08年是第17题),设有三问,考查统计图的认识、分析与应用。纵观近五年统计试题,都有两个统计图表,突出统计的思想方法,或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判断和预测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08年之后,概率在解答题中不再独立,从近两年看,它被列入统计的第三问,而且是一次概率计算。

二次概率计算的解答题撤销后,取而代之的是函数,不过没有固定在19题。近两年重点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结合考查,也设三问:(1)求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2)利用图像解不等式;(3)结合几何图形进行有关计算。

解直角三角形是近几年河南中招的必考点,考查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题目背景材料贴近生活实际,也教给考生另外一些知识(如09年的第20题和11年的第19题),更是体现试题的应用性和教育性。试题还会在实际图片的一侧重新画出规范的图形,难度系数降低,但计算量较大,要求精确结果,考生易失分。

方案设计也是必考点。前三年稳定在第22题,近两年位置前提,分值基本不变,难度逐渐降低。重点考查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有关计算基本为开放探究型题目,在这五年中分别是第20、21、21、22(还有第19题)、22题,从题号可以看出难度逐渐增加。近三年都为动态问题,综合考查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2篇

然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有相当多教师试卷讲评课的备课不规范,主要是过于简单化,试卷讲评课视同“答案讲解课”的现象有一定普遍性,从而使得试卷讲评课的功能被大大弱化。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应有功能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师德与情怀,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工作:

一、做好有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

统计是为了分析,分析是为了比较,比较是为了改进,改进是为了提高。

教师对每一次考试,都需要作一些必要的数据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才能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形成对考试情况的总体认识与评价,进而为反思和改进自己一定时期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就思想政治课来说,需要静态分析的数据如:试卷的难度系数、选择题各题错误率、主观题各题得分率、考生的合格率与优秀率等等。需要动态分析的数据如:部分考生的进步与退步情况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绘制示意图。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亮点、问题与缺陷

一方面,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亮点,从而为肯定和鼓励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与依据。

另一方面,教师要细心做好考生错误的记录、归类、归因工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查找错误根源,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避免再次出现同样或类似错误,“吃一堑长一智”。

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考生答题出现的各种错误,建议可用类似于下例表格的格式进行记录分析:

学生答题错误记录与分析表:

三、围绕三大任务,精心讲解试卷

试卷讲解,是试卷讲评课的核心和主要部分,要结合试卷讲解,努力完成以下三大任务:

任务一:促进知识的温故与推新

试卷讲解,要有取有舍做到“精讲”。

就思想政治课来说,一般是提倡“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热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审题、答题方法技巧;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对于试题所要测试的重要知识点,必须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进行温故、推新,狠抓“双基”的落实。

对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不能就题论题,要适当地拓展与启发。要耐心引导学生将设问变换条件、变换角度、变换模块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体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考后落实工作:收集整理《易错题集》;收集有关考查主干、重点知识的代表性试题、创新题型等,整理答案,建立《经典题库》。

任务二:指导学科学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习方法方面,各个学科应该说既有共同性又有学科特殊性,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学科思维、学科逻辑、学科知识结构等特点,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事半功倍高效率地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记忆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扎实落实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训练培养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要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答题方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收集整理“选择题常见命题技巧、特点与答题指要”,结合试卷讲评,系统地指导学生注意审题、学会解题,“选之有据、弃之有理”,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要收集整理“主观题常见失误与纠错对策”,结合试卷讲评,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和运用知识规范答题,克服偏离题意以偏概全、脱离材料罗列原理、知识混乱错用术语、层次不分条理不清等常见错误,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但是,千方法,万方法,勤学苦练第一法。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青少年都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各科教师都要不断强化学生勤奋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奋发上进意识,从而激活学生追求卓越的内动力。

任务三:培养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某校对高中学生学科短腿现象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的212份有效问卷中,关于“短腿学科成绩拐脚的主要原因”,四个选项的统计数据是:

上述数据,从反面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俗话,再次启示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亲其师,信其道”(战国时期《学记》)。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增强学科教学的吸引力;要以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师生互动、生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乐于听、易于记、善于用。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试卷讲评课,教师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评卷过程中发现和收集的学生的进步与亮点,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取得的哪怕很小的进步。在课堂内外千方百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消除学生学科学习的畏惧心理,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切忌有意或无意地打击伤害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四、诊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考试的目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考试是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情况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试金石”。

试卷讲评课要利用好考试的把脉、诊断功能,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重点突出足不足?难点消化透不透?应用训练够不够?易混、易错知识是否掌握?知识理解误区是否消除?有哪些薄弱点、易忽视点需要补缺补漏?等等。

第3篇

1.精选作业,科学指导。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内容,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从新、近、活、精等方面入手。

3.布置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般在新授课后,采用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深化教材―查找资料―动手操作―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图略)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图略)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循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把小组内的结果进行交流,在墙报上张贴。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情境性和合作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具体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完成。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形式的比赛。一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向背而行,看哪组的两名同学能接上头。二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同向而行,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到达原位。之后找出两种比赛形式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新场所、一个试验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题目,可以有优秀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交互命题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同时,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数学作业。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都能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观点和结果,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受到交互性教育和发展。

课后,老师不留统一的作业,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就当天的学习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并附答案。第二天再和学生分别交流。

5.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归还学生的主动权。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