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发展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北京;上海;总部经济;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044-04

北京是当前中国最具总部经济发展实力的城市,其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上海也是当前中国最具总部经济发展实力的城市之一。本文将对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进行比较,找出与上海相比,北京在发展总部经济上的不足,并提出推进北京总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一)北京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

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创纪录的43家,在全球各国中排名第三。其中26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占我国拥有的500强企业数量的6成。此外,北京还集中了全国1/4的央企总部,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36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有104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由于北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北京不仅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沃土,也是全球大企业最向往的城市之一。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达到165家,占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总数的40%。近年来,北京总部经济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2008年度,北京吸引总部的数量增加为597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2%。2008―2009年度,北京吸引总部的数量增加为694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6%,比2005―2006年度增长了178%。2009―2010年度,北京吸引总部的数量增加为712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总部经济增长幅度小于往年,仅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9%。可见,北京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

(二)北京总部经济主要集中在通讯和IT产业

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大多是通讯类和IT产业类的跨国公司。通讯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之所以设在北京,是因为拓展通讯领域的业务与政府打交道比较多;而IT业的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选在北京,是因为北京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因此,北京总部经济呈现出鲜明的高科技特点。

(三)外资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投资主体中所占比例较高

北京总部经济投资主体由外国总部或国内公司地区总部构成。尽管北京集中了国内大企业总部的大多数,但是外资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自2005―2006年度以来,外资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一直高于70%。2008―2009年度,外国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为77%。2009―2010年度,外国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为78%。

(四)北京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北京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几大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其中,朝阳(CBI)定位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聚集地;金融街是金融总部聚集区;海淀园是以IT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聚集区。这些总部经济聚集区定位明确、特色突出,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在北京的各总部经济聚集区中,朝阳区的CBD聚集的各类总部最多。2009年,北京朝阳区区域范围内共有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地区总部17家,占全市的85%;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27家,占全市的75%;朝阳区累计设立投资性公司已达到128家,占全市的77%。其中,2008年北京市共新设5家投资性公司全部落户朝阳区;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朝阳区的投资项目共226项,占全市的46.5%。

二、北京与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比较

(一)北京与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1.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和上海均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比较优势。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同时,北京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明显,能够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上海具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拥有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3大金融市场)。因此,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由表1可见,北京近年来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一直居于首位,上海一直居于第二位。《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用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为中国城市判定其总部经济发展阶段及提出今后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6大指标,表1。在2009―2010年度,北京和上海这6大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2.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均很明显。北京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初步形成了朝阳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几大总部经济聚集区,各个总部经济聚集区均有自己的特色。上海以信息、商务、研发环境有类似要求的总部企业通常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总部经济相对集聚的区域,包括陆家嘴、徐家汇、静安区、浦东新区等总部经济聚集区。其中,陆家嘴是专门的金融总部区,徐家汇是上海起步较早的总部楼宇区,静安区以南京西路跨国公司总部区蜚声国内,浦东新区则以民营企业上海总部的聚集为特色。可见,两市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均很明显。

(二)北京与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不同点

1.上海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大于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北京。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处于前列,但是上海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大于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北京。由表2可见,近年来北京和上海吸引经济总部的数量都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2007年度,北京吸引经济总部的数量为295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8%。同年,上海经济总部的数量为339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4%;2007―2008年度,北京吸引经济总部的数量增加为597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2%。同年,上海吸引经济总部数量增加为638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88%;2008―2009年度,北京吸引经济总部的数量增加为694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6%,比2005―2006年度增长了178%。同年,上海吸引经济总部数量增加为835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1%,比2005―2006年度增长了231%。2009―2010年度,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两市总部经济增长幅度均小于

往年。北京吸引经济总部的数量增加为712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9%。同年,上海吸引经济总部数量增加为889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6.47%。可见,近年来上海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大于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北京。

2.北京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略优于上海。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但北京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略优于上海。由表1可见,北京近年来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一直居于首位,上海一直居于第二位。《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用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为中国城市判定其总部经济发展阶段及提出今后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6大指标。由表2可见,在2009―2010年度,北京和上海这6大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在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方面,北京优于上海;在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方面,上海优于北京。

3.外国总部在两市总部经济投资主体中所占比例较高,且上海外国总部的比例高于北京。由表2可见,北京和上海总部经济投资主体均由外国总部或国内公司地区总部构成。外国总部在两市总部经济中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且上海的外国总部在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高于北京。自2005―2006年度以来,外国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一直高于70%,在上海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一直高于80%。2008―2009年度,外国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为77%,上海为87%,比北京高10个百分点。2009―2010年度,外国总部在北京总部经济中所占比例为78%,上海为85%,比北京高7个百分点。

4.落户北京和上海的跨国公司类别不同。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大多是通讯类和IT产业类的跨国公司。通讯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之所以设在北京,是因为拓展通讯领域的业务与政府打交道比较多;而IT业的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选在北京,是因为北京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明显。但是,北京周边各省、市经济不如上海周边发达,其主要发展的产业也并没有同北京的总部经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能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对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来讲,缺乏必须具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其周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企业群极其密集。一些制造类的跨国公司就将生产厂建在长江三角洲,将采购中心、营运中心先设在上海,再渐渐升格为地区总部。正因为如此,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有四成以上是制造业。除制造业外,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是金融业和商业等社会服务业和批零贸易餐饮业,这与上海准许开放外国金融机构较早有关。

三、推进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文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推进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扩大总部经济的总体规模

由上文的比较分析可见,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上海,总体规模也低于上海。与世界其他总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如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相比,差距就更大。2008年,新加坡云集着约7 000家跨国公司和10万个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超过4 000家在新加坡建立了企业总部。2008―2009年度,北京外国总部和国内公司地区总部只有694家。因此,北京应进一步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009―2010年度,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总部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往年。为适应跨国公司投资需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北京对1999年出台的《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地区总部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了政府资助与奖励的政策条款,还增加了对地区总部在人才引进、出入境等便利化方面的政策条款。今后,北京应进一步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不适应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时进行技术性调整。

(二)明确北京重点吸引的总部类型,对北京的总部进行合理布局

首先,依据北京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应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中国区总部;积极吸引北京具有产业优势的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外埠大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或吸引其在北京设立独立的技术开发机构;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北京设立独立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其次,要对北京的总部进行合理布局,加强空间规划,引导不同功能、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在不同区域聚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同时,以企业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为依据,合理规划总部聚集区,重点建设CBD、金融街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同时加强总部聚集区与顺义、亦庄、通州等区县以及环渤海区域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合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依托。

(三)完善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在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创造好环境、做好服务,通过完善的商务环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来促进企业发展。首先,进一步完善北京的通信、交通、生活、卫生、教育、娱乐等设施,完善北京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科研资源的培育,构建人才高地,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再次,注重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与总部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努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以实现总部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四)处理好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总部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即首先创造条件,吸引、集聚经济资源,然后通过集聚的经济资源吸引更多的资源参与其中运作,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并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心城市突破资源“瓶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又使周边地区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能源、普通劳动力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常规资源,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北京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北京发展总部经济要按照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乃至全国其他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北京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在这些地区发展既与总部经济相适应,又能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制造业。充分发挥周边地区的作用,与周围各省市区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将北京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FDI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7JC790052)、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与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081D0500200119)、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和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M200910009005)和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PHR201008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数据来源:赵弘,历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②数据来源:赵弘,历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③北京CBD开打跨国公司争夺战,中华工商时报[N],2009―08―13,

参考文献:

[1]邵泽慧,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蝉联全国第一[N],北京晚报,2008-10-17(6)

[2]北京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三[N],北京日报,2009―10―27

[3]赵弘主编,2005―2010年历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卢超,陈震,由纽约、香港看上海总部经济布局[J],经济论坛,2008,(18):9―11

[5][8]梅松,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观察,2006,(04):76-79

[6]邱敏,王希怡新加坡总部经济的成功之路[N],广州日报,2008―02―27(2)

[7]张荣齐,李宇红,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商业时代,2006,(18):83-84

[9]王瀛,赵鹏大,总部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经营玉管理,2009,(05):19―20

[10]赵弘发展总部经济需解决三大问题[J],投资北京,2008,(08):12―15

第2篇

关键词:蒙自市;旅游经济;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蒙自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蒙自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致力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打造旅游品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先后开发了蒙自万亩石榴园、南湖公园、缘狮洞古建筑群、长桥海、哥胪式洋行、查尼皮等极具文化色彩的景区。此外还结合了“蒙自县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蒙自县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等十多项规划,打造长桥海―碧色寨旅游度假区、小东山森林度假公园、法式风情小镇、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及尼苏民族风情旅游小镇等旅游景区。另外,还加大对一些原有旅游景区的改造,例如南湖公园、新安所旅游小镇等。

二、蒙自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

1.气候优势

蒙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蒙自甜石榴、枇杷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造就了蒙自甜石榴果实大、果皮薄、果粒满、果核软、汁多味甜;以及枇杷的果实大,味道鲜甜,在同类产品中属于佼佼者。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

蒙自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极富特色,城内不仅有享有“小西湖”美称的南湖,风景优美,园林建筑风格别致,被称为红河之魂魄;还有位于承恩街口东侧的古建筑――玉皇阁,占地1000平米的庙宇,始建于明万历六年,极具清代建筑风格,是蒙自县城里最为古老的建筑。城郊位于鸣鹫镇的缘狮洞被称为“滇南第一洞天”,山奇水秀,依山傍水的缘狮洞在霞光的辉映下,更显气势非凡。龙宝坡天然溶洞鬼斧神工造型迥异,长桥海安静辽阔,法租界旧址引人回首。还有万余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以及碑刻等极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可供游客参观游览。同时蒙自特有的风味小吃过桥米线、年糕、烤豆腐等更是风靡全国。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万亩石榴园和著名的人帅葡萄园艺场,这里的石榴和葡萄品种优良,赏之使人赏心悦目,食之使人意犹未尽。

三、蒙自市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目前蒙自旅游经济的发展中,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还不够,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也不够健全;同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总体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现有的旅游开发中过于偏重天然风景区的建设,而对于人文景区的开发保护力度明显不够,一些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由于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甚至被完全荒废了。此外,休闲度假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兴的旅游方式较为缺乏。旅游商品开发太过滞后,大多属于低档次商品,没法适应旅游市场以及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2.旅游重点项目推进不理想

虽然目前蒙自很多的旅游重点项目在省内外被炒得比较热,但其实项目建设工程的推进却很不理想。如长桥海湿地公园旅游度假区已连续三年被列入省政府旅游重大项目,但至今还未完全完工;碧色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查尼皮省一大会址改造提升等项目的推进速度均较为缓慢,这些也会影响蒙自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对游客的吸引力。因为很多游客通过各种方式知道这些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来该市旅游观光,却因项目建设的迟缓,盛兴而来败兴而归。

四、蒙自市旅游经济现有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

一是推进旅游业与历史文化的融合,重点推进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法式小镇及查尼皮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积极与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相融合。二是推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建设万亩石榴园精品农庄、蒙自周边村寨特色农家乐和人帅葡萄园参观娱乐美食一条龙服务。三是推进旅游业与林业融合,积极建设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和小东山森林度假公园,发展绿色旅游。

2.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激发游客购买欲望

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尽可能多的开发独具蒙自特色的旅游商品,使外来游客在购买旅游商品的时候,有更多重的选择。同时还应对石榴、大枇杷、年糕、方便过桥米线等现有旅游商品升级包装,并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网络销售、开展旅游商品展销会等多重营销模式,将蒙自市的特产向外推广,让更多人知晓这些特色商品,从而激发游客对蒙自旅游商品的购买欲。

第3篇

经济;科技馆;运行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61-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历来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各项事业都已经处在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对于科技的需求还是在不断的增大。因为科技的发展进步对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营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知识,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我国人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科技馆的运营以及建设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完善,所以在我国各项事业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去创设一个好的科技发展的环境,尽量通过科技馆的良好运行提高人民的科普知识,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

1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以及重要价值

1.1我国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从本质上来讲,科技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它的建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普知识水平,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当然科技馆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展览科技作品,进行培训教育以及实验性的教育,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就社会职能上来讲,科技馆主要是科学普及教育,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用多样性的科学传播手段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不断的培养大众的科学思想、方法以及科学精神。

1.2我国科技馆运行的重要价值:科技馆作为一种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的科技产品的展示窗口。进行科技馆的运行与建设一方面不仅可以让科技展示的舞台变得更加的阔大,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宣传中让我国国民的科学技术知识得到更大的普及,让他们在科技的引领下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2经济发展下科技馆运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技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行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科技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

2.1科技馆的总量相对来说不足: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的提升,也关系着国民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科技素质的提高。而在我国的科技馆的建设中却存在着科技馆的总体数量相对不足这样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更是显得严重的不足。就像是在美国,全国拥有560多座科技馆,也就是每41万人就拥有一座科技馆;在日本,科技馆的人均拥有量是每38万人拥有一座科技馆;而在我国,则是每312万人才可以拥有一座科技馆。由此看来我国在科技馆的总量上面还是有所欠缺,人均保有量严重的不足,也就是说我国的科技馆的提升空间很大,所以在科技馆的运营中这就是一个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2体制陈旧,机构太过于臃肿:我国的科技馆作为一种公益性非盈利的机构,其体制的完善与科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科技馆的运行状态。而在我国现经济形式下科技馆中存在着体制陈旧并且机构臃肿的现象,对于机构中的人员也是存在着岗位设置不合理并且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体制中在人员的设置方面存在着二线的行政人员居多,但是专门的科技馆运营人员的缺乏,所以就导致在每年科技馆在人员很多的基础上行还要进行人员的招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人员的随意流动,并且也增加了科技馆运营的费用,对于科技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负担。所以,在现今的经济条件下,对科技馆进行体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也是促进科技馆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2.3在展品的维护方面更新不及时:科技馆内的产品跟别的产品不同,由于它在不断的展示,所以就需要对它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并且也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科技产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够不断地吸引民众的注意力。可是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中,一方面由于科技展示品本来就对维护的要求高,一般对展示品的维护完好率要达到90%以上,在另一方在进行科技馆的管理中对于一些展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这都给科技馆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让科技馆在现实的运作中并不能够发挥自己该有的作用。

2.4自身造血不足市场竞争力低下:我国的科技馆一般都是属于事业编制的,所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的是财政饭。这个财政饭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好吃,但是在吃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像是在科技馆的营业中,他们的收入一般只是来源于门票,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的改制,门票这个收入总有一天也会被剥离,所以对于我国科技馆的经济来源也就会出现问题。并且我国现在正处于改制的阶段,科技馆这个对于政府依赖性特别强的机构,总有一天也不能够被政府一直养着。所以科技馆的运营必须要自己寻找出路,应该提高自己的造血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做到独立的经营。

3经济发展下科技馆运行的对策探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馆的科学以及优良运行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改革以及尝试,也离不开对于问题的不断解决。所以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对我国的科技馆的运行方式以及体制方面进行完善,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馆的社会价值,也有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

3.1各方筹措基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生存能力科技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在我国科技馆的建设都是政府出资建立,这对政府来说在财政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科技馆自身的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在我国的科技馆的建设中,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融资,引进企业、个人以及其它的社会群体的商业资本,从而让科技馆的建设以及发展市场化,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提高其生存的能力。其次,在科技馆的建设中还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科技馆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各科技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力的完善基础设施,让科技馆真正的做到完善,然后提高给大众更好的科技产品的展览以及科普知识的普及。

3.2进行体制改革,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科技馆发展与完善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也是科技馆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科技馆体制改革上,要注重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对于人才的引进方面要注意专业性以及技能性,而不是让很多的人都集中于行政的工作方面,出现冗员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馆内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管理方面应该科学的设置人员岗位,按照岗位的设置招聘人员,让整个科技馆的运行都在一个科学以及可控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