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学科辅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校普遍实行平行分班,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常常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业成绩出现分层。这种现象在农村乡镇中学里更为普遍。本文κ学课堂分层辅导实践进行了研究,探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层辅导;数学课堂;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发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出现明显的分层与分化。为此,教师对数学课堂分层辅导的实践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种课堂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
1.农村中学学生学业成绩的现状
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相对而言,农村家庭往往缺少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科学的教养方式和对子女合理的情感关怀,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个体发展。此外,农村中学的校风、学风、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等也与城区学校存在差距,这也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数据显示,农村乡镇中学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平均水平落后于城区学生,后进生率明显高于城区,同一班中学生的分层与分化现象也更为普遍、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法和课堂形式上及时做出调整,以创造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2.分层辅导的可行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辅导,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分层辅导的看法和心理感受,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倾向性,我们设计了一份《数学课堂分层辅导的民意调查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比较喜欢与同学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对于被分到不同层次和不同小组,则表示可以接受,不会产生心理压力,并愿意在学习小组中帮助同学或接受同学的帮助。所以,我们认为,分层辅导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是可以实施的。
二、数学课堂分层辅导的实施与探索
1.学生的分层与分组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层。正态分布的班级,一般分为三层,某些特殊的班级可分为两层或四层。
其次,根据不同的课堂形式把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得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业成绩、性格、性别、人际交往能力等,把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之中,让小组成员融洽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组方式。
第一,按学业成绩分组。把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第二,交叉分组。各个层次的学生混合在一组,四人或六人一组,优秀生担任组长,带领和引导其他组员一起学习,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头示范作用,组员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进步。这种课堂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
第三,“一带一”分组。这种分组方式适合两极分化明显的班级,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中,优秀生辅导后进生完成基础训练。
2.教学内容的分层
首先,结合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削枝减叶,突出主干,并对章节知识点进行分层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应用“快乐学”“神算子”等数学软件,对知识的难易程度、知识的结合度等分类选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梯度合理的练习,把成功教学理念应用到实处。
3.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在数学课堂分层辅导中,根据不同的分组形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用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分组讨论学习。把相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符合其层次水平的训练题,教师随堂检查、批阅和点拨。
第二,小老师辅导小组。交叉分组时,优秀生辅导后进生完成基础训练,随后,后进生进行巩固测试,优秀生进行能力提高训练,教师随堂检查、批阅和点拨。优秀生在辅导后进生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效果比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更好。后进生也能在接受同学辅导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第三,小组竞赛。不管哪种分组方式,都要适当渗透小组竞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乐趣。特别是在“后进生组”和“优秀生组”之间组织竞赛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激情。具体做法是让“后进生组”完成基础题测试,“优秀生组”完成提高题测试,其平均分是有可比性的。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到电脑室登录“神算子”软件进行分层、分组训练。教师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错题,及时推送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长期坚持下来,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三、研究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与反思,数学课堂分层辅导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班集体方面,通过数学课堂分层辅导,实验班的学习氛围有了明显改善,形成了学习团体,学生经常坐在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并把这种学习习惯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风,班级平均分也有明显的进步。
第二,在学生方面,通过数学课堂分层辅导,学生更愿意而且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更自信了,更快乐了。
第三,在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的实践、反思与学习,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专业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设想
第一,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个别后进生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疏导和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
第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班级的班风、学风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正所谓“环境造人”,不同学校、不同环境,教育效果有差异。因此,学校应抓好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
第三,在班级中实施分层辅导,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可尝试年级性分层辅导,利用备课组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走班式教学”,在同一年级、同一时间,开设分层的数学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安排到相应层次的课堂中学习,此种方法已经在某些学校中试行。
第五,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真诚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真诚服务的态度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学兰,何先友.中小学生学习辅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伍新春.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3]林少杰.中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2.
[4]钱在森,等.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网络英语统考辅导;学习支持服务;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85―04
引言
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科性的学习支持服务(Academic Support),又包括非学科性的学习支持服务(Non-Academic Support Services)。前者主要是对学生在具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认知、智力和知识方面的问题或困难提供辅助,它贯穿于教学、辅导及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后者主要是解决远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或困难,贯穿于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偏重于给学生提供管理性和情感性的支持,一些事务性的工作[1]。
目前,远程教育中网络教育英语统考采用机考的形式,所有的考生都要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利用电脑作答,改变了以往所有考生在同一套试卷上作答的考试局面。这种改革,不仅使考生的考试内容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统考试题与教材的紧密度降低。同时由于要在电脑上作答,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面对网络英语统考带来的新局面,为学生提供网络教育英语统考辅导的学习支持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各个网络教育学院也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但是,从以往的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来看,远程教育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设,对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视不足。忽视非学科性学习支持的后果就是远程学习者的高流失率和网络英语统考的低通过率,严重阻碍了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注重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云南地区远程学习者网络英语辅导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结合文献,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构建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一些策略。
一 学习支持对象分析
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分离”的本质,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学习者也具有了不一样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了确保教师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学机构为学习者提供持续的关心和支持服务。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远程教育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非学科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对象是学生。要真正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就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分析“你的学生是谁? ”,再考虑“他们有什么需要?”,最后才考虑“你要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等相关问题。[2]
参加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学生大多为在职的成人,且入学前的学历大多以高中、大专层次为主。在对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特征分析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参加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较现实的学习目标。希望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顺利通过英语统考获得本科学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在工作中能获得更好的待遇,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次,远程学习者中的大部分都承担了多种社会、家庭角色和社会职责,面临着工作、家庭、学习的多重压力,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主要以业余学习为主。工学矛盾是影响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此外,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借助于网络、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学习平台等支持服务来展开,这意味着更开放的环境,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但同时也对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远程学习者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借助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后,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学生和教师“时空分离”,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即依赖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自控力等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利用资源进行学习[3]。
二 高效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
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英语辅导材料的制作和辅导之外的非教学服务,重点解决学习者学习心理方面和学习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4]。远程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困难和信息传递障碍是常见的问题。一方面:学习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向同学和教师求救;另一方面:远程教育机构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没有及时为学习者提供问题解答。虽然远程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渴望获得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经常性的缺少帮助,当面对过多的问题的时候,会使学习者感到孤立无援,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网络教学机构在进行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管理性和情感性的支持服务。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同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下面将试图从辅导前―辅导期间―辅导后这一思路出发,构建高效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
1 辅导前
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建设要从学生开始辅导前就形成。参加辅导的学习者都面临着工作、家庭、学习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严重制约了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机构通过整合各种数字化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报名、辅导、学习技巧、考试、交费等各个环节的咨询服务,及时更新与学生相关的各种网络英语统考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便捷的管理服务。同时,辅导前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为随后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提供依据和指导。(1)要转变学生的观念。以往的网络英语考试是全国考生在同一套试卷上作答,考试题目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可以根据历年试题和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辅导到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试题,就是所谓的“押题”,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辅导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面授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只有真正掌握了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知识,才能通过网络英语统考。现在辅导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为学生通过考试而“押题”,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相关考试题型资源、进行辅导答疑和学习技巧指导训练的引导者,减少学生对辅导教师押题的依赖性;(2)有必要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平台上开设一个“统考问答”模块,网络英语统考的最新资讯,让学生主动上网了解网络英语统考的相关知识,减轻辅导教师的负担。
2 辅导期间
网络英语统考辅导期间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是整个支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重点,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1) 学生的初评
参加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学习者中,在职人员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入学前的学历大多以高中、大专层次为主,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不高。在学生登录到网络英语统考辅导平台以后,先进入到在线测试模块中的入学测试,根据入学测试的结果把学生分成A、B、C、D、E五个层次。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层次,因势利导,灵活设置学习资源,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资源都分为五个等级,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便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个性化学习。同时,辅导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辅导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进行启发式学习和趣味式学习。比如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要为学习者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故事、动画、图片形式的学习资源帮助远程学习者记单词、练习交际用语、作文,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学生的辅导支持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平台上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实现真情实境学习。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交互,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原有认知风格、英语统考的题型创建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资源,在每个专题学习完成后,通过专项题目进行在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可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进度。在这个学习环境中,远程教育机构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提供海量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保障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个性化学习资源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提供有效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焦虑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信息资讯服务、学习策略培训、实时督促服务、心理咨询与帮助、情感性社会交互几个功能模块整合而成。
①信息咨询服务
网络教学机构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供网络英语统考报名、考试、辅导、交费等各个环节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邮件、远程视频、QQ、论坛、网络办公等多种交互方式解答远程学习者的咨询问题以扫除学习者的学习障碍,使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完成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咨询、报名、交费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网络教学机构要及时向学习者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最新教学信息和考试安排,通过各种交互方式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及时获取信息,了解到最新的辅导动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跟上辅导教师的辅导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②学习策略培训
网络英语统考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辅导教师要以网络英语统考的目的为出发点,为学习者开展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组织已经通过网络英语统考的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策略,让参加辅导的学生知道哪些学习方法对网络英语统考比较有效。同时,辅导教师要分析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在日常的自主学习中加以应用、训练和培养,使学习者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网络英语统考学习技能的应用督促,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提供学生应对网络英语统考的学习技巧,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网络英语统考。另一方面,网络英语统考是以机考的形式进行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以往的考试中,许多学生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内容,严重影响了网络英语统考的通过率。所以辅导教师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网络英语统考的模拟训练。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网络英语统考场景,让学生提前进行多次的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技能和打字速度。
③实时督促服务
参加网络英语辅导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使其不能按照辅导教师的辅导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此时辅导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和专项题目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也可以查看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来评价。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辅导教师可以及时通过站点教师与学生沟通,一对一的进行督促辅导,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调整学习计划,尽快跟上辅导教师的辅导进度。辅导教师与站点教师之间通过远程和实时的方式互相配合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和挫败感。
④心理咨询与帮助
承担着多种社会、家庭角色和社会职责的成人学习者,面临着工作、家庭、学习的多重压力,导致情绪紧张、焦虑程度高、学习信心不足,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积极性。网络辅导机构要开辟专门的心理咨询模块,关注学生心理,站点教师及时与远程学习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具体的情况,及时提供咨询和帮助,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以一种轻松的心境投入到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提高辅导的效率。
⑤情感性社会交互
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上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辅导教师要将学生的认知性学习交互与情感性社会交互有机的融合起来,为参加辅导的学生设计一种共同学习、互相协调的共同体学习环境。以站点教师为中心,在不同的地方,让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为了同样的学习目标组成虚拟学习社区。站点教师负责协调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和班级文化,给学习者情感关怀,强化学生的团队归属感[5]。让学习者感觉自己不是在独自学习,而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团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站点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增强共同体学习环境的真实感。鼓励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要互相交流、相互求助和提供帮助,而不只是把问题发给辅导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还能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6]。
3 辅导后
辅导结束后,辅导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统计这期网络英语辅导有多少学生参加,其中有多少人通过了网络英语统考,这就为将来辅导策略层面和辅导资源层面的决策提供了参考数据。另一方面,站点教师要向学生广泛征求收集学生对辅导资源和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有效性的反馈意见,辅导教师根据反馈意见对原有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进行修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下一次网络英语统考辅导提供更完善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
三 结束语
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是偏重于管理性和情感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周全地做好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学机构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还需要相关工作者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学习环境,充分合理地利用辅导平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督促,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对学生提供持续性关注,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设在网络英语统考辅导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网络英语统考辅导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义勤,郝成义.浅谈远程教育中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R].国际远程教育高端论坛,2007:168.
[2] [英]艾伦.泰特(Alan Tait)(2003).开放和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3, (15):15-21.
[3] 阎福安,王蔚菁,王悦,等.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初探――构建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7-117
[4] 陈丽玲,张秀梅.远程教育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现状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2):75-76.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以心理学为基础,吸收了教育学,脑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①。思维导图的功能主要是把抽象的知识图形化、可视化,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深化,数学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思维导图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对于高中数学复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复习阶段时间非常紧,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完成细致的数学教学,只能提高知识讲解的速度,或者只讲解重要的知识,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起来比较吃力。这种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普遍。此外,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英文是MINDMAP,也叫做脑图,心智图。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用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出以中心为主的分支,然后再将展开的分支转化成更为具体的分支,最终形成一种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组织下思维工具②。
三、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电脑绘制,下面将详述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③:
1.明确构图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从中心位置开始绘制,向四周发散展开。
2.在中心位置绘制知识的核心内容,画面适当美观,清晰,思维要有层次性,鼓励学生对核心内容做出一定的联想。
3.尽量使用多种颜色,让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强化思维大图在脑海中的记忆。
4.层次之间连接尽量使用曲线,让画面看起开更加趣味生动。
5.多用关键词,没有支架上只能用一个关键词,突出支架内容的重点。
6.关键词尽量用印刷体书写,便于以后学生复习。
四、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
1.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将提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在黑板上画出来,带领着学生一起梳理复习学过的知识,突出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复习指明方向。例如在复习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时,多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去联想关于函数的所有知识,逐条的深化内容,形成整体的函数知识体系,对于数学做题有很大的帮助。
2.在小组合作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在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复习中,小组成员共同绘制出数学的知识架构,在讨论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进行小组评价,不断完善数学的知识框架,强化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内容联系能力;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完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3.思维导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复习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和联系性,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理解,重点抓住数学知识内在的本质④,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如:已知函数f(x)=2sinx×(sinx +cosx)-3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f(x)怎样由y=sinx变换得到?
先绘制该题目思路的思维导图:
分解公式:sinx×cosx= sin2x
sin2x= ;cos2x=
异名化同名:
asinx+bcosx
= sin(x+φ)(tanφ= )
a= b,φ= ;
a=b,φ= ;
b= a,φ= 。
将其简化:
f(x)= sin(2x- )-2
所以最小正周期为T=π,ymax= -2
再看第二小题,可用平移变换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得出结果。
结束语
教师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灵活多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联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思维导图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注释】
① 杨玫. 探析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42.
② 刘识华.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网络财富,2009(04):179-180.
③ 吴元良.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1):13-14.
大智学校始终专注校外培训,项目涵盖高考辅导、中考辅导、高考复读、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指导等,辅导形式包括1对1个性化辅导、2人制高端辅导、精品小班辅导,全方位帮助学生实现从平凡晋级到优秀、从优秀蜕变至卓越。
大智学校由课外辅导教学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的“大智名师讲师团”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累计帮助15000多人顺利升入全国重点院校,35000多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院校,有10000多人顺利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青岛二中等重点高中,高考复读创造了最牛复读班,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济南大智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22256
找课114-济南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3898
【其他辅导机构也不错哦,可以多咨询几家】
济南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3957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找家教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招数:
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学辅导法
关于教学,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在教学中,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灵活应用学到的方法去获取新知,从而让自己的学习持续下去。但也人并不认可,认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也缺乏独立的学习意识,很难对他们开展教授学法的教学。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情感远远地大于理智,还不能适时克制自己的行为。但另一方面,独立自主地学习更应该是一种学习习惯,而不仅仅是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学是有可能且有必要的,不过,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完全自主的自学行为显然难以推行,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培训学习方法的好时候,所以教师不应该放过这样的机会,应该抓住良好时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此,我们提出自学辅导法的概念,就是要通过教师耐心、有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懂得,学习主要靠自己。现在,在许多地方,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无师课堂”,主要就是让学生自学和互学,教师很少到教室去打扰学生。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无师课堂是学生逐渐习得学习习惯、养成自学精神的结果,是从有师到无师的过程。
无师课堂需要特定的环境,甚至需要当地的大教育环境,也不见得能够成为可以推广的样板。但是,让学生自学的初衷是正确的,是有成效的。在尚未取得建设无师课堂的条件前,我们是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的。在这种背景下,尝试自学辅导法就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二、自学辅导法的实施
所谓的自学辅导法,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引导和科学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以培训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为追求,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学生学习反馈来重新组织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一节课45分钟,让学生用半个小时来自学,并完成练习和自我检测,是可行的,留给教师点拨讲解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合适的课题。未必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使用自学辅导法,该教师讲的时候教师就要讲,而不该用任何理论将自己“绑架”。教学内容要选择中等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要自学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列出提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自学,并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教师可以采取巡视的方式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这些指导和帮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选用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测,一般的方法是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出题,然后小组间互换测试题进行解答,并由出题小组负责阅卷和讲解。
再次,答疑解难。在经过各小组之间的互测和互答后,教师就要上场了。对于各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教师无需再讲,只有比较集中问题拿来讲才有意义。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传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要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要进行及时总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三、一则案例
自学辅导法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更快地发掘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下面举例说明是如何实施的。
例如,在教学比较的意义时,首先为学生出示例题,并把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列出来: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旁边有相关的附表说明。那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比又是多少,这两者之间的比值是多少,它们的关系如何?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要组成比例都需要哪些条件,等等。
下面仅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以思维的积极性克服惰性思维谈谈个人看法。
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1)热爱学生,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内唤起学习兴趣。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能够从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唤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自己的博爱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
(2)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图文并茂的学习气氛里感受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投入到数学中,去感受数学的意义,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江苏科教版数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做一做”、数学实验室、及数学活动,教者要灵活应用好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数学实验室中激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兴趣。《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他们的兴趣与思维,让他们感悟数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才便于他们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启发思维,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实践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服务于生活,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一、以“纲”作导 明确目标
《考试大纲》是中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中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复习到相关内容就要把考试说明拿出来比较,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避免过度拔高难度,特别对我们这种普通中学,抓住基础分,是中考胜出的关键。而且我也注意把相邻两年的考试说明进行比较,看有无区别。
复习时围绕《考试大纲》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对中考的“了解”、“理解”、“应用” “操作” “探究”各种层次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的化学问题可以作何处理,合适设计成什么样的题型?只有搞清楚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从这些实在的基础开始,才可能搞好化学的复习。
二、以“本”为导 抓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以教材为依据,千万不能抛开教材,去买很多这样版那样版的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多了,花钱多不说,教师和学生 无所适从或疲于应对,这就会失去“主心骨”。有一两册经过精心选择的资料在手即可。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抓基础不能就基础而基础,而应着眼于提高能力上,因此应在教材上下功夫,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每一单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善于挖掘出教材的思想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个知识点设计过程探讨。
复习时,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搞“偏、难、怪、高”的内容。注意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要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上。
三、以“真题”为导抓学法
由于中考是省内出题,做题时应着重做广东地区的真题、模拟题。纵观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一个典型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繁、不难、不超纲,命题趋势是:平稳过渡,分步推进,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中考题!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中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学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中考。
要求学生答好中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化学教学特点,试题特点,命题趋势, 答题标准,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
四、以“练”为导抓好讲评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时: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和解题后的总结。因此练习题要精挑细选,做到难易适度,明确练的目的,避免重复劳动。以中档题为重点,着重解决学生审题不够仔细,逻辑不够严密,基础不够扎实,书写不够规范,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等问题。
要设法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将知识与能力体现在笔尖上。
作业、试题,学生做完后仅完成了少部分功能,另外大部分的功能要靠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总结来完成。讲评时要将题目按内容或解法进行归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精讲。不满足对答案,而将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放在题的考点和教材的知识点联系上;放在挖掘试题内容的隐含性、提高试题的创新性上;放在以一道题为突破口,寻找一题多解、多题同解、一法多题及同类题目的联系点上;放在对典型错误及产生原因的剖析上。使学生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能举一反三,灵活掌握。
【关键词】复习学案导学法;高中政治;复习课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高考大纲为教学目标,教师过度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教”向“学”的方式转变。教师不再处于教的位置,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知识进行重新审视,以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将“教案”转化成“学案”。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将教学向导学转化,从而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复习学案导学法的基础
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将外界的知识搬入到学生的大脑里然后形成机械的记忆,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思维的构建将外界的知识与原有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最后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1]。在政治复习课中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尤为突出,复习课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已经形成初步构架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重新理清知识的逻辑,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讲解,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将复习学案导学法应用到复习课中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去吸收和梳理知识,教师再从中予以一定的指导,课堂的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虽然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开始是研究儿童发展的,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教学中,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正在形成的或发展的能力和状态。
二、复习学案导学法的特点
1.“教案”向“学案”转化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反复强调,重点讲解,要求学生重点记忆。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强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复习学案导学法是将教师的“教案”转化成“学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视角设计“学案”,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2.“教学”向“导学”转化
传统教学中,在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以教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吸收知识。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学”向“导学”转化。
三、复习学案导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1.设计教学学案
教师在设计教学学案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基本水平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学案编写。要求学案要做到涵盖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且有相应的拔高和拓展。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向、了解学习的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复习学案导学课堂实践
首先,教师以学案为课程指导,对学案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将这些知识作为复习重点[2]。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为例,首先教师梳理一下主要内容:本课主要从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方面进行讲解。其中市场配置资源中主要分析了市场调节和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加强宏观调控两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给出基本框架后,学生自行在框架上添加具体内容,发现有掌握不牢的知识点马上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学案总结,学生对照复习教学学案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针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属于自己的学案,为以后的学习做指导。
3.复习学案导学法课后总结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复习学案导学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学案的不足处,并及时修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课后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更好的学习方法,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复习学案导学法在高中政治复习课堂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复习学案导学法不但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牢固,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构造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复习学案导学法,并不断的完善,使复习学案导学法更好的为高中政治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099-02
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效课堂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人格品质、知识智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突破。高效课堂辅导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辅导呢?
一、教师魅力是高效辅导的前提
做一名有魅力的数学教师是高效辅导的基本条件。初中数学课的高效从学生认识教师就开始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及语言魅力都是高效辅导的要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高尚的品格、强烈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让学生崇拜,学生才会交出灵魂给他塑造,学生喜欢聆听其教诲,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学识魅力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和独到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具备学识魅力的教师会让学生信服,就会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教学智慧,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推敲细节,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探究、认知、思考、体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挫折享受成功。教师的语言魅力常常是由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洁,还要尽可能形象生动亲切,只有这样才能像磁石般地吸引住学生。
二、实际出发是高效o导的要点
教学辅导的效率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程度决定的,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一切面向学生”绝不能是一个口号。教师正确教学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认识、不断探索。教师教学观念的逐步变革,必然逐步带动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努力消除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苦口婆心累死累活而学生得过且过无动于衷的场景,解决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教学的高效辅导要从教师研究和设计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及课堂作业开始,不能只是想当然,离开学生实际的设计本身就是问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所提的课堂活动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适合学生实际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是高效课堂辅导首要内容。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他们按正确的思路找到正确的解法,取得学习成效(特别时有所创新)时,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赞赏,同时还要指出一些隐藏在成功背后的不足,要他们养成严谨细致的品质;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学习数学如同登山,平淡没有意义,挑战才是真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战胜困难的快乐,在共同探究的活动中学会交往,增进友谊,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对因施策是高效辅导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所谓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指导,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呢?
关键词: 妇产科学 导师制 实践教学
妇产科学是一门内容较为繁多、操作性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涉及面较广,所以对于妇产科教学而言,困难颇多[1]。我国妇产科学的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由于种种原因,仍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妇产科学的临床见习、实习流于形式,许多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真正接触到病人的机会很少。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产科医学人才,激发学生对妇产科这门学科的兴趣,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妇产科教学水平提供启示。
一、导师制教学简介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荣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牛津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七成多毕业于牛津大学。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西方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其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目的是:1.通过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校的感情;2.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生活的定位;3.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提供指导;4.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5.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习教师的专业特长;6.为医学问题提供探索和讨论的机会;7.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挖掘知识的深度[2]。
二、导师制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妇产科教学中,我们在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教学的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了导师制教学。我们将学生分成很多组,每组4-5人,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导师制教学。导师制教学改变了现有的班建制和课堂讲授制的教学方式,缩小了教学单位,重建了师承关系,以“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导师制教学,学生们有更多的接触病人的机会,避免见习时一个老师带很多学生,从而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况。
三、导师制教学模式
建立妇产科学导师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导师遴选:遴选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并且热爱临床实践教学的临床课教师担任专业导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导师站负责教师和实践教学带教教师一旦确定,就应保持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2.专业导师的职责: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系统备课,制定相应章节的实践教学教案;按照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教案要求进行临床技能教学;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教学内容:选择妇产科实践性很强的章节为导师制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产科和妇科检查、计划生育手术、正常和异常分娩观摩、妇科腔镜手术观摩等内容。每个专业导师均按上述内容认真写教案,确保教学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导师制教学的优点包括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导师指导小组,缩小教学单位,分小组学习,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增加讨论的机会,增加个别指导的机会;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和系统分类,以问题和案例为引导,重新组合教学模块,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3]。
四、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尤其强调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临床实践教学,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面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本科妇产科学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导师制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建立导师制的意义在于:1.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天然联系,这种带有感彩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更有利于教育的个体化,因材施教,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3.为学生提供在病人身边和病床边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实践能力;4.增加了问题引导式学习和案例引导式学习的机会,增加了讨论和探索的机会,将原有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导师制教学增加了学生接触病人和临床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同学们对本临床学科的兴趣,加深了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
五、前景展望
在妇产科学实践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妇产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妇产科实践教育的导师制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促进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1.
随着每学期考试日期的临近,作为一位站在高中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结合自己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在高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转贴于
三、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视课本
高三复习往往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相对习题量也较多,所以有些教师在复习中抛开课本,征订大量的复习资料,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的加重师生的负担。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己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共享
一、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复习方式
高中化学复习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学习科学方法有:探究,分类,比较,类比,归纳等。在复习课中结合具体化学内容作优化学习方法的尝试,学习化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1、探究法
《新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列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化。在高中复习阶段,适时运用“探究式学习”这一复习方法,对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宏观把握教材体系,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设计研究性实验方案的方法等都有重要作用。
2、分类法
分类也称之为归类。分类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利用分类法,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1)概念的复习,例如在总复习时对化学键、分子的极性进行分类,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首先要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复习有关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将知识进行分类。(2)复习有机物时,从结构对有机物进行分类,根据官能团对有机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更加情晰,稳定,加强了记忆与理解,从而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3、归纳法
归纳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
4、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电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在复习中应用类比,具有启发性,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做为基础但又不受已有知识的限制,它是获得新知识、新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探索方法。它可以提供线索,启发思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复习由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联想到氮的喷泉实验,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应用类比的方法,常常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
5、比较法
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概念、实验复习,研究改进实验常用比较的方法。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要注重实验的复习比较,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比较。如检测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滴定法,比较可知滴定法最好。
二、驾驭科学方法论,优化复习的过程
在复习中我们要交给学生复习的方法,优化复习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1、在物质的性质、结构、实验等内容复习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论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探究乙醇分子结构时分割成:(1)围绕乙醇分子式C2H6O可能结构的探究,(2)围绕乙醇分子结构推断的原理的探究,(3)围绕实验装置设计的探究,(4)围绕提高氢气产率的探究四个主要方面,相互之间构成了探究的主要环节:a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参与的作用,b是作出预测、形成假设过程,c是实验探究过程,d是解释、推论与反思过程。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到进一步的发展。
2、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使用分类法,会从同类知识中概括出某些有规律性的知识。因此,分类法复习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学完有机化学以后,叫学生把所有的有机物和氢气的反应都写出来,并比较催化剂的异同。学生在完成此项作业以后得知,在中学所学的所有的有机物加氢的反应都用镍做催化剂。学生逐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并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分类法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科学总结。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途径、方法时进行必要的指导,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了解归纳的形式、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归纳的示范,教师为学生创设归纳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归纳,精心设计使用归纳方法的习题。如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化学平衡图像归纳,化学史知识归纳,有机化学反应归纳,高中化学实验知识归纳,化学计算归纳,高考化学热点、难点归纳等。更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中产生的常见错误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关键词]化学;教学;逆反心理
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和行为均有较强的可塑性。好奇、好动、爱探究、精力旺盛,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对化学教学的开展十分有利。对于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应予以热情鼓励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应看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另一面,即在逆反心理驱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行为。这个方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常表现为:明知自己即将进行化学实验违反操作规则,却仍我行我素。在违规操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其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只图“做个痛快,弄个明白”。等后果出现了,方知教师讲解的重要性,可此时后悔已于事无补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这些情况。
一、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逆反心理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总体上,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分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否有利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对化学的学习有阻碍。如果学生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不能一味采取硬管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而要使用深入细致的说服办法进行引导,否则就可能会激发矛盾。要消除和避免消极逆反心理现象,还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二、积极引导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仪器加热,九年级、高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点,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和示范,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就是不信试管外壁沾水加热会破裂。学生的违拗性是不可忽视的,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现象,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实验少,不信任教师而造成的,克服的办法是利用破损的旧试管让学生亲自体验并请有经验的学生现身说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教师讲授的化学反应,没有实验的支持,很难使学生接受,时间一长,化学就变成记忆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的毫无生气的学科。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产生,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要想积极引导学生,就必须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巧用“激将法”,能优化教学效果。这也可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对那些表现欲较强又十分好胜的学生,“激将法”尤其有效。九年级的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方面是一个难点,教师在充分讲清要点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激上一句:“以往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各个环节上出错(如不配平、不把―改=、不写箭头等),老师料定你们班也会有这样的学生!”这时会有不少学生十分激昂地大声接上话:“不!老师,你等着瞧,我们偏偏不让你料准!”
事实正如其言,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因此如愿以偿。
历史学科,反映的是过去的客观事实,它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验去感知。因此,传统的“讲授式”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体现素质教育需要,完成历史教学和教育任务呢?笔者根据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借鉴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认为“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自学辅导式”是对传统“讲授式”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引导――自学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练习巩固、总结升华,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首先,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问题解决”“主体教育”的研究成果。最早对“问题解决”提出理论的是19世纪的教育家威廉・詹姆斯,以后经过各国教育学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而“主体教育”是近代才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布鲁纳将其揭示为“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自学辅导式”是在对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它通过教育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信息来源,使学生通过对历史过程的了解,认识历史规律,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育者引导学生挖掘表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态度;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历史问题的讨论和质疑,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三者的结合。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看。16岁-18岁的青少年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思维也逐渐活跃。他们厌恶教师的“满堂灌”,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学科这部大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其中的问题和规律;甚至参与其中,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思考他们的问题,并且怎样同他们的问题进行苦斗”《爱因斯坦文集》)。
同时,该模式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从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学”“思”“习”“行”四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辽宁优秀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无不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作用。笔者自2006年参加洛阳市级课堂教学研究以来的近三年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反馈调查,均为这一模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该模式旨在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它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导、自学阶段,即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
这―环节的重点在“导”上。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图片、录像、电影、幻灯等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进行;设置一些诱导性较强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阅读具有目标性、指向性。与此同时;“自学”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起始环节。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能力,发展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进一步对教材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与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
但在实施这―环节时应当注意:一是教师事先应当充分研究大纲,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特别是要了解学情,以便控制问题的难易度,防止因问题过易学生没有兴趣或问题过难学生自动放弃等不良倾向;二是引导时间不宜过长,所设问题要简洁、准确、科学、具体,防止因盲目而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三是问题要有一定的延伸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
2.讨论、点拨阶段,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的过程
该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中间环节。具体在课堂上,它可分三个阶段来完成:一是归纳解答阶段,即学生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基本的概括归纳能力;二是讨论交流阶段,即在学生个别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来判定问题正确与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三是深入质疑阶段。即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问”,并且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为深入学习找到切入点,形成规律性、结论性的认识。
而在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设置一个学习“障碍”,驱动学生的“内部诱因”;通过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甚至可通过指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和史实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等。
当然,在实施这―环节时教师应当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调整好师生互动的“度”,既要避免“满堂灌”,也应当防止学生盲目自学的无序状态;二是要指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防止“跑题”。
3.巩固、升华阶段,即学生自测、自结,教师指导深化的过程
这是“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总结环节,“问题解决”的终结环节,也是“主体教育”的检测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对课堂练习或自设问题的归纳解答,培养成就感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历史线索的梳理,构建“知识树”,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思维能力。
而此时教师的指导有更深的含义。一方面教师通过一些发散、变通、逆向等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现实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认知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感悟历史学科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既体现素质教育中“人文主义教育”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一是对学生的解答应及时肯定或者矫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观点;二是在对具体历史知识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三是联系实际应当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教育的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才是积极的、进步的、科学的。
三、“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意义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切入点,以学生自学为核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脑、动口,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目的,旨在激发、促进、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师生互动中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因此,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
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该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因而能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而这一品质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符合目前素质教育提出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原则。
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个条幅广告是“我听见了,就记住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探索中,激起感知新知识、探求真理的欲望;在答疑和自主提问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现代教育过多的强调竞争意识和竞争技能,往往养成学生片面的利己主义,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该模式在操作中,强调学生的讨论交流的重要性,在合作中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这既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需要,也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⑷有利于教师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可通过学生自学式的个别辅导,以及回答问题时暴露出的特殊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个别解决。
⑸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课 导学案 教学功能 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10-02
近年来,学校的高考备考策略执行的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这一复习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科在高三上学期必须完成单元过关、章节过关的一轮复习任务。在时间短、任务重、目标多元的前提下,如果还是按常规法进行复习,那么很难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复习任务。而学案导学法为我们高效完成复习任务提供了可能。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学案导学法来组织学生进行一轮复习,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笔者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一轮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体会。
一、导学案在复习课中的教学功能
学案导学法能否构筑起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能否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一份好的导学案,至少应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与层次
它能够把课程的三维目标依附在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上,使学生把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分化行动,认真落实。
(二)引导学生根据认知发展规律
它按树形结构,梳理知识,纵横联系,搭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有序储存,这是复习课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感觉最难的就是不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迅速地建立起联系,这是知识无序性及不熟练的体现。
(三)学生学习的信息库
它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使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明显,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是老师多年的教学反思与总结。课堂学习当然要帮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这里面应包含有规律的总结,学法的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能力不断地成L。其影响应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师生合力完成的新教材
它是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信息卡,是学生学习的笔记本,是灵感的集散地,是教师在下一轮教学时编写新学案的宝贵参考资料。
(五)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赏作用
学习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学案把学习目标细化为许多有层次性、阶梯性的小目标,设计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解决下一个问题增强动力,并主动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二、复习课导学案的呈现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学案呈现方式是:
体验感悟(一道涉及该单元重要知识与技能的高考真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复习该单元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目标导学(呈现考试说明、考纲解读和命题预测)――知识梳理(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把重要的知识变成目标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提升(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及常考点配以一定数目的练习,通过练习达成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生长)。
三、编写复习课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按知识的逻辑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多视角、多方位地把信息呈现出来,力争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各取所需,用得其所,学有所成。
(二)整合性原则
首先要抢占制高点,站在整个高中化学的角度,按知识点、能力点、发散点、常考点对教材进行改编,对知识重新包装,赋予生产、生活、社会方面的意义,使知识变得有用,符合认知规律,满足认知心理。比如在复习氮氧化物的知识时,要把氮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及环保方面的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实验为平台,适当延伸到特殊仪器气密性的检验,物质检验时关于干扰性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同时以它为核心构建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三)问题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如果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有效问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的最好的资源。因此,要尽可能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探究化。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时,根据考纲要求及常考点、能力点,提炼出以下有层次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堂讨论。
1.就教材知识本身提出问题
(1)镁比铝活泼,而熔点却比铝的低,如何解释?
(2)为什么在常温下 Mg 和 Al 均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如何除去 Mg 和 Al 表面的氧化膜?铝能溶于浓硝酸、浓硫酸吗?
(3)若将 1 mol Mg 分别在 O2 、N2 、CO2 中完全燃烧后,固体质量的增加量最大的是在哪一种之中?
(4)把 Ba(OH)2 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使 SO42- 恰好全部转化为BaSO4 沉淀,此时铝元素以何种微粒的形式存在?
(5)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 AlCl3 溶液和 NaOH 溶液,不用其他的仪器和试剂,仅用胶头滴管和试管能否鉴别它们?能否用图像表示沉淀量与所滴加试剂的体积的关系?用此法还能鉴别哪些溶液?
2.从化学与技术、生活、生产方面提出问题
(1)胃溃疡(胃壁溃烂或穿孔)病人的胃酸过多,医生给病人服用 Al(OH)3 胶乳,既不用苏打也不用小苏打,这是为什么?
(2)泡沫灭火器的钢瓶内盛有饱和NaHCO3 溶液,塑料筒内盛有 Al2(SO4)3溶液,使用时把泡沫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和即喷出大量的泡沫,试分析反应原理。Al2(SO4)3 溶液可否装在钢瓶里?能否用 Na2CO3 溶液代替饱和NaHCO3 溶液?为什么?
(3)明矾可作净水剂,绿矾(FeSO4・7H2O)与氯气结合也能净水,试分析反应原理并比较二者哪个效果更好?
(4)现有 a 吨铝屑及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制得的氢氧化铝最多,而成本又最低?(需联系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环保、可行性、简洁性、经济性)
3.联系其他知识点提出问题
(1)把 Mg 投入 NH4Cl 溶液中,现象及反应原理如何?若足量的 Mg 与饱和 NH4Cl 溶液作用呢?(联系水解原理)
(2)把 Mg 与 Al 用导线连接,一并浸入 NaOH 溶液中,有何现象?哪一种金属作负极?(联系原电池原理)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AlCl3 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工业上用电解 Al2O3 而不是 AlCl3 的方法制取金属 Al;而制备金属 Mg 却是用电解 MgCl2 而不是 MgO,为什么?(联系电解质概念、电离理论、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为何不用湿法制备 Al2S3?把AlCl3 溶液、CuSO4 溶液、NH4Cl 溶液分别加热蒸干,最后得到什么物质?(联系化学平衡理论)
显然,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都依附在以上问题里,学生只有先把基本知识梳理好,建立起知识网络结构,才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建构性原则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立于旧情境,应用于新情境;协作――借助别人的知识、经验,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良好的人际间互助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驳与被反驳,激辩释疑;进行“同化”与“顺应”,实现认知主体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高三学生撑握了^多的知识,收获了较丰富的学习经验,有较强的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做好辅垫,就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四、对学案导学法实施过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案导学法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普遍得到提高,对新信息的加工及迁移应用能力得以增强,消除了学生在高考中对陌生情景试题的恐惧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不足之处
1.导学案的预设性太强。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在推进过程中经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因此教师在编写出学案之后,还需要对学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必要的预测,多想想在课堂中学生还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案编写中遗漏了什么没有?只有做足预测,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应对各种偶发事件。
2.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导学案导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课堂中给予学生交流讨论时间多,归纳总结及巩固提升的时间就明显变少,计划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往往被动推延。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尽管存在着不足,但瑕不掩瑜,学案导学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涵盖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各种教学要素。只要发挥好学案导学的强大功能,必将开创出高效一轮复习课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