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性健康;知识;初中生;性烦恼;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当遇到性问题而得不到诠释时,就容易产生困惑、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引发性烦恼。对初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爱生命、呵护青春、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了解初中生性健康认知度及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性烦恼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长春市8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每所初中选取三年级各1个班,发放调查问卷共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87%。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2)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及获取途径;(3)性烦恼及程度。学生独立填写问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初中生均为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86名,女生214名,平均年龄15.71岁。调查的女生均有月经来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24岁,最早者11岁,最晚者13岁。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36岁,最早者为12岁,最晚者为15岁,均有遗精体验。女生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现状与获取途径
参加调查的400名初中生性健康知识及格率仅为32.75%,此结果显著低于研究者2010年以高中生为对象所作的调查中性健康知识及格率58.8%,说明初中生的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性健康知识及格率在不同学校之间、男女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多选项目中,由多到少分别为通过书本获取(62%)、通过同伴获取(61%)、通过网络获取(41%)、通过影视获取(27.5%)、通过父母获取(18.5%),而通过学校获取性健康知识的学生仅占13.0%。46.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未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无性健康教材、无性健康主讲教师”。61%的初中生认为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而74.5%的初中生迫切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学习有关性解剖生理、性心理和等方面的知识。
2.3 性烦恼相关因素
性心理项目中,在性别取向上“不喜欢自己性别”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11.82%,而“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24.29%,说明“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P
3 讨论与建议
3.1 初中生青春期性烦恼分析
3.1.1 性别取向异常引起的性烦恼大多数“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因性健康知识认知度低,不清楚“我是谁”、不明白“我将走向何方”等基本的性别属性和自我概念问题,导致其性心理发育出现偏差并滞后于性生理发育。加之社会上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不得当,使其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自认为不公正性别待遇时,感到压抑、忧郁、苦闷等,引发自卑心理或孤僻个性,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或反叛心理,陷入性烦恼泥潭之中而难以自拔。
3.1.2 异往引起的性烦恼随着青春期的发展,初中生不仅在身体发育发生明显生理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对性的好奇、困惑、尝试和对异性向往等性心理活动。但是,既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不足和缺乏,造成初中生对自身的性和异性了解甚少,不清楚性别角色、性别关系,弄不清性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异往过程中因产生困惑而迷茫,当遇到挫折时就不知所措,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超过心理承受力时就会产生压抑、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引发程度不同的性烦恼。
3.1.3 带来的性烦恼近半数初中生由于性健康知识缺乏造成的对问题的无知和不理解,不知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释放性能量的。更不清楚的害处并不是在于本身,而在于对的自责、犯罪感和恐惧心理。再加上家庭、学校没有及时对初中生进行问题的解释和指导,造成初中生对的误解和负罪感,当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程度又得不到正确解决时,就会片面相信“有害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行为,逐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强迫、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而引发性烦恼。
3.2 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对策
3.2.1 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次调查表明初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而且初中生性成熟时间与相关文献相比提早了近一岁,男女初三学生均已有遗精和月经;初中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性健康知识的只占13.5%,大多数是通过书本、同伴、网络以及非正规渠道获取相关性健康知识的,这与研究者曾经以高中生为对象的性健康知识认知度调查结果一致。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对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和缺乏适合初中生性健康教育教材等因素是初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低的主要原因。初中生性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受本能的驱使和好奇心理,将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性信息”,结果造成初中生性健康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许多是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在性心理发育明显滞后于性生理发育的情况下,遇到性问题时难于辨别“是”与“非”,无法判断“对”与“错”而迷茫在“性困惑”当中,感到压抑、焦虑、忧郁甚至苦闷,引起各种性烦恼,影响其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和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早恋、婚前等越轨行为,极少数还引发性犯罪。因此,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是学校、社会及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重要环节。通过性健康教育,不仅要促使初中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初中生诠释性困惑,摆脱性烦恼,形成健康的性意识,提高对不良性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关 键 词】 快乐体育;心理品质;教育方法
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好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在宣布了课的内容之后,学生都在下面小声地说:“让我们自己玩吧!”有一大片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很不情愿的样子,就会有好多女生要求见习。因为通常课上都会安排一系列技术练习,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学生会觉得无聊。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只有自由活动的时候才感到兴致盎然。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而新课标“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基础。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课都能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只有快乐的体育教学、快乐的体育课堂才是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基础。那么,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快乐体育?其次,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具备那些方面?第三就是怎么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使学生快乐呢?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
日本学者解释得很透彻,“所谓快乐体育是重视每一个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的一种体育。是把运动中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而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是针对情感而言的,情感上的快乐不仅需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以苦为乐,持之以恒,进而要使学生产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体育实践中,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的反馈中获得快乐感,增强信心,强化心理素质,达到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对健康心理品质标准的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一)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二)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快乐的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能使学生快乐的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和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之目的。而在体育教学中,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到运动中的乐趣,是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营造学生良好学习心境的前提和保证。首先,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适当定位,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爱戴,情感交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能得到有效发挥。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之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其次,教师一是要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全方位地给予身教的影响,使学生真正体现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用语言激励法,鼓励、表扬学生。看到学生做不好,不能说你真笨,要说你能行,这一次比上一次做得好,你再练一练进步会更大等等。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时,不仅从情感上得到满足,而且会坚定信心,认为“我能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里,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心境,增强了学习欲望,看到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用心、刻苦的练习,并从中体验到身体练习过程的愉悦,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而使体育课真正成了快乐的强身课。
(二)重视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实践证明:游戏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把育心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境。如在游戏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力争上游,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取得成功奠定基础;其次,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享受“快乐”带给身心的情感体验;最后,更多的则是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中体会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身心愉悦。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课的开始一律是立正、稍息,整堂课学生都处于教师严密的监控之下,体育课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呆板、陈旧、气氛紧张,使人压抑,加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控制,既限制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又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课的前一部分,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人编写一个游戏,每节课由一名学生领同学们做游戏。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跃跃欲试,互相比谁的游戏最好玩、最开心。这种做法不仅使课堂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而且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是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效方法。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发展,是学生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这几种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摸索、使用,有不当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吴永胜,刘刚. 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M]. 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迅速兴起。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开始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它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进人们建立生命中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
我校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特别在指导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现分享如下,请大家指正。
一、引入积极心理学,全员实践积极心理教育
(一)在教育教学理念中引入积极心理学
学校教育应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只是心理教师的事,而是所有一线教师的职责。传播积极心理学,让全体教师关注人的积极力量,致力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
(二)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实践
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抵御心理挫折和心理逆境,主动而积极地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二、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一)建立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机制
1.运用积极心理学指引教师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发展中的个体,他们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者,培养自身积极心理,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教师使用积极的、正向的话语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增进学生幸福感。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开办心理讲座,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学校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分两次派教师参加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研讨会。目前,学校的一名心理教师已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2.运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
积极心理品质即拥有积极人格因素,运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旨在进行积极的人格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是积极人格培养的关键期。人格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抗争的力量,这两种力量谁占上风,关键要看个体给哪一股力量注入能量。鉴于此理论,我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为分布在各级年级的寄宿生组织心理活动课,为他们内心注入积极的力量。
(二)建立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预警机制
1.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及时预警
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知情人反映等方式,定期对寄宿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2.培养心理委员,设立心理社团
对从各班选拔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较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心理委员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关心寄宿生心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心理社团的成立协调了班级和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寄宿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多一重的保障。组织心理沙龙,在心理拓展游戏中学生体验成长、交流情感、促进成长。心理社团通过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等途径宣传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
建立同年级互助小组。同年级寄宿生之间对相似心理困惑,如,学习经验、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放下焦虑,产生感悟,提升生活的积极追求;建立高、低年级寄宿生之间的结对帮扶小组。挖掘高年级寄宿生积极心态的潜能,以其榜样示范力量和经历者的经验,如,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帮助低年级同学排除内心困惑。
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建立寄宿生积极社会支持系统,探索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方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正面教育策略之路还很长。但我相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搭建我校寄宿生幸福感桥梁并不遥远,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寄宿生都不是孤独、无助的!
参考文献:
[1]周静薇.双语学校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关键词] 门诊;基础胰岛素;健康教育;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outpatient use of basal insulin therapy patients. Methods Choose 108 cases of patients who Use of basal insulin therapy in Our outpatient from May 2000 to May 2010, they had been six months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108 cases investigated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ituation, Compared many of the differences, such as: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drug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self-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diet control, exercise therapy, disease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on knowledge so on. Results Health education, diabetes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diet control, exercise therapy, the disease status of knowledge of comparison (P
[Keywords] Outpatient; insuli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糖尿病(DM)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更好地坚持执行各种治疗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活模式,达到有效控制疾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108例接受门诊治疗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门诊就诊诊断为糖尿病病人108例,其中78例是口服降糖药已失效的病人,30例是初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男66例,女42例。年龄18岁一86岁,平均52岁。
1.2健康教育方法
均先用一对一的教育,其次是健康讲座与看图对话教育工具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指导
糖尿病病人普遍对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及多次胰岛素注射,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士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用真诚的心去关心和支持病人[2]。基础胰岛素一天只注射一次,根据患者方便的时间注射,患者愿意尝试治疗,当血糖控制比以前口服降糖药效果好,治疗更容易达标时,患者很容易坚持,108例患者中,只三例患者因为药价高而选用混合胰岛素治疗。
1.2.2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病人的一项治疗措施,帮助病人制订均衡饮食计划。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评估病人体重是正常、消瘦、超重及肥胖。根据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出病人每日总能量的摄入量[3],见表1
三餐按1/5、2/5、2/5分配,其中蛋白质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1.2.3运动指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病人的运动负荷要适度,教会病人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运动过量等情况,嘱病人不要空腹及单独进行运动,要随身携带糖类食品,若感觉血糖过低时可立即进食,以防止发生意外。
1.2.4用药指导
向病人介绍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向其讲解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强调剂量的准确性和操作的无菌原则,强调胰岛素注射针头一次一用的重要性及必须性,并指导其正确保存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告知病人在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达标时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好处。
1.2.5自我监测
教会病人正确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告知病人每三个月要到医院校正血糖仪,每三个月要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让病人养成记录血糖监测日记的习惯,便于病人及时发现问题,为治疗提供依据。
1.2.6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常见有皮肤、足部、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尤其对足部的护理要加强教育,早期自我足部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坏死的关键。
1.3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测试,于首诊时发放调查问卷,内容为病情现状、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6个方面,以发现他们知识面缺陷,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为每位病人建立档案资料,以便联系和随访。健康教育6个月后再次向病人发放调查问卷。个别无书写能力及视力不好的病人由护士代为填写,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回收有效率100%。
1.4评价指标
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周的病人建议复诊,2周给予电话咨询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理想控制目标为4.4-6.1mmol/L,如>7.0mmal/L为差;餐后2h血糖理想控制目标为4.4-7.8nmlol/L,如>10mmol/L为差。对提问内容能回答出要点的为“掌握”,否则为“未掌握”。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
2 结果
2 1108例病人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情况比较(表2)
结果显示:本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情况,6项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80%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门诊使用基础胰岛素注射的病人遵义行为提高[4],患者得到了跟住院病人相同的待遇和指导,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
2.2 108例病人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健康教育2周后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P
3 小结
经过健康宣教,调查问卷显示病人认识到饮食重要性的比例从就诊前35%上升到治疗后89%,血糖控制较理想。健康教育后,掌握运动方法的病人比例由37%上升至教育后的90%。掌握足部护理知识的病人比例由22%上升至教育后的85%,本组糖尿病病人没有出现糖尿病足感染而引起病情加重者。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217-218.
[2]孟利平,肖凌风,史晓红.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源管理与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6.
【关键词】曼月乐;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8-01
D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此病不是由器质性的病变所引起子宫出血的,在临床上,可以将其分成排卵型、无排卵型这两类,通常排卵型常见在更年期、青春期,无排卵型则是常见在生育年龄。很多关于曼月乐的研究都表明,其可以明显的减少经血量,但是用其治疗功血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功血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健康教育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22例患者年龄在42到48岁之间,都已生育,痛经的年龄在1到14年之间不等,月经量增多在1到5年间不等。2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放置过其他类的宫内节育器,但是因为经血量增多而取出。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同意在宫内放LNG-IUD,而且都能够按时随访。
1.2 手术方法 在患者月经期的第5到8天内放置曼月乐环。手术之前,常规的消毒患者宫颈、阴道、外阴,使用探针来测定患者宫颈的深度,如果患者宫颈口比较紧,可以适当的扩宫,接着下拉曼月乐环的尾丝[1],把定位器的下缘移到所测长度处,然后根据患者的子宫屈度将环送到宫颈内,同时停留30秒,最后让患者张开双臂,将环置进宫底。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对于功血认识并不全面,对于进行曼月乐治疗的效果、方法、不良反应都不是很了解,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担心术后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先了解清楚患者的病程、月经量、大小便、睡眠等情况,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具体、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向患者讲解功血的治疗方法、基本知识及生活、饮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向患者讲解使用曼月乐治疗的优势和作用,告知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从而让患者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配合手术[2];向患者讲解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如何处理,让患者能正确的认识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消减患者的忧虑、焦虑情绪。
1.3.2 一般护理 对于一些重度贫血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补液、输血,因为反复、长期的阴道出血会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从而引发宫腔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就是嘱咐患者保证卫生,要勤换新内裤,同时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好患者的反应、脉搏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安慰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要保证患者外的卫生,避免出现上行感染问题,同时观察患者阴道流血、腹痛情况。
1.3.3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都会有焦虑、烦躁、不安、紧张、入睡困难、情绪低落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从而进行开导、安慰,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热情、全面进行解答。我们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让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看电视来分散注意力。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护理人员的美感会直接的改变患者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的服饰最好是颜色柔和些,这样可以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亲切感。
1.4 评价标准 在对22例患者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期间观察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供蛋白情况,使用SAS来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较量情况,评分越高,那么患者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2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
2 结 果
在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后发现,患者放置曼月乐环前的月经量是125.6±31.4ml,子宫内膜厚度是14.5±3.4mm,血红蛋白是94.6±15.3g/L,SAS评分是53.7±9.1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后,患者放置6个月后的月经量是31.2±8.3ml,子宫内膜厚度是6.4±1.1mm,血红蛋白是125.9±12.2g/L,SAS评分是35.1±6.4分,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的22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仅有2例患者在放环以后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而难题,全部患者都没有出血出汗、潮热、生殖器萎缩等问题,患者对护理很满意。
3 讨 论
通常在治疗功血的时候都是进行手术或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单独使用雌激素治疗抗让子宫内膜过度的增生,有时还会突破性的出血,因此对于功血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是比较好的方法,平均可以减少90%的经血,这超过了止血环酸、抗炎药、炔诺孕酮片、孕激素等[3]。在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以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效果。通过本次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六个月以后经血量有明显的减少,而且血红蛋白也恢复了正常,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对于采取曼月乐治疗的功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徐静,康丽红.曼月乐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8):41-42.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5-02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1、4]。骨质疏松增多会导致患者骨组织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2、5]。骨质疏松患者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驼背、腰背疼痛、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和身长缩短等,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气短等症状。现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1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8±1.62)岁,最大77岁,最小6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58例、59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11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117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下:(1)由于老年人是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老年人对疾病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有效预防和危害性等,增强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6]。(2)大多数疾病患者由于疼痛、骨折等对身体和正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影响,易产生过于担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必须对患者不同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加强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对疾病控制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接受治疗。(3)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提倡患者多食富含钙的食物。65岁以上的患者每日摄入钙量以1500mg为宜。饮食以低盐、低糖、低动物蛋白为主,禁忌吸烟、喝酒等。提倡患者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多晒太阳,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摔跤。(4)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分为两类,即促进骨性成药和抑制骨吸收药。促进骨性成药如异黄酮、合成类固醇等,抑制骨吸收药如雌激素、钙剂和二磷酸盐等。必须反复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用法用量服用,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4、7]。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半年后,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9个月后,对患者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调查形式选择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对疾病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手段、危害性等。
1.3 疗效标准 满分为40分。差:36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半年后,117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T值为-1.26,趋于正常。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17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为97.44%,其中3例差,占2.56%;34例良,占29.06%;80例优,占68.3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按照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将骨质疏松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5、8]。目前,医学上尚未发现明确的该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时仍以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促使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9]。在本文研究中,对117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包括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药物治疗等,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达97.44%,表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效果较好,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亮,马远征,刘海容,白颖,李大伟,杨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7(14):47-48.
[2]刘建芳,廖筱妹,孙晓芬,俞黎,张东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3,16(19):42-43.
[3]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1(21):75-76.
[4]张洁,孙敏.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44-145.
[5]杨秀琳.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6]陈立英,史丽丽. 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784-1785.
[7]夏凌霞,范井月.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05:19-20.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99
口腔健康教育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服务措施, 对于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防范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2012年10月, 作者对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展开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 并通过对实施前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及牙菌斑指数进行对比与分析, 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及其相关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7~12岁, 平均年龄(8.2±2.5)岁。纳入测试牙齿无缺损、无染色剂过敏体质以及能够配合研究者, 排除患有全身系统疾病、重度牙龈炎及其他口腔疾患儿[1], 所有入组儿童均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且其家属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 2 方法 对80例儿童的龋齿病、牙菌斑指数及口腔卫生习惯等进行详细记录, 以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再给予所有入组儿童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 具体包括:①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由1名具备多年经验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授课, 通过为儿童讲解相关的口腔知识, 诸如乳牙概念、恒牙结构以及牙齿类型和功能等, 加深儿童对口腔基础知识的掌握, 此外, 还需对牙菌斑、龋齿病因及其好发部位等进行着重介绍, 以便儿童在刷牙时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淀粉、糖类等食物能够与牙菌斑发生酸性反应, 损害牙釉质, 并最终导致龋齿病。因此, 教育时应告知儿童不过量食用薯片、糖果等食物, 尤其是临睡前最好不要食用。日常食用这类食物或餐后应注意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 以防淀粉或糖分等残留在牙齿上, 诱发龋齿病。此外, 高纤维食物能够与牙齿相互摩擦, 对于清洁牙齿有一定效果[2]。为此, 教育时还需告知儿童平时多进食蔬菜、瘦肉等富含纤维的食物。③学会正确刷牙。告知儿童正确刷牙对于清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并教会儿童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的小头软毛牙刷, 以便在避免不适感的同时, 对其牙齿及牙周组织等加以清洁, 同时告知儿童应至少刷牙2次/d, 刷牙时尽量选择“竖刷法”, 以便有效的清洁牙齿。④定期口腔体检。告知儿童及其家属定期(6个月左右)到口腔医院体检1次, 以尽早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进一步确保儿童牙齿能够健康发育。
1. 3 观察指标 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检测指南为参考, 对本组80例儿童进行口腔体检, 同时记录好餐后牙菌斑指数以及教育前后各项口腔卫生习惯的合格例数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比较 经教育后, 本组80例学龄儿童各项卫生习惯的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80例学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经口腔健康教育后, 本组80例儿童牙菌斑指数均降至(1.63±0.42)%, 与健康教育前的(3.14±0.53)%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学龄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 此期间儿童的日常饮食又多为软食和甜食, 加之不少儿童有饮食不良习惯存在, 很容易导致其发生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2]。据最新一项数据统计,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中, 有超过76.55的儿童患有龋齿病, 且每1例儿童有接近4.5颗龋齿存在。可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减少龋齿病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其重要意义。彭彩燕[3]研究对100例学龄儿童实行口腔健康教育, 发现教育前后学龄儿童对各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有了很大提高, 且在牙石检出率、龋齿病及牙龈炎发病率等方面, 均有很大改善。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为80例学龄儿童实施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会正确刷牙及定期口腔体检等一系列口腔健康教育, 结果发现, 80例儿童教育后的各项卫生习惯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 在学龄儿童的口腔保健中实施健康教育有确切效果, 能够在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同时, 尽量避免牙菌斑的产生, 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少萍, 张斌, 杨蓉, 等.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7):972-973.
[2] Hofer S, Doering, Rumpold G.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lif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6, 13(3):398-40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患慢性病的病人呈上升趋势,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类人群均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然而正常就医者为数不多,已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也说明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已被大众接受或采纳,健康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转变,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科学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最基本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积极配合参与治疗,有效地控制、减轻或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2008年 1月―2009年12月,我院规划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展了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1 健康教育的实施形式
1.1 健康教育对象
门诊、在院患者、患者家属及本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等。
1.2 健康教育形式
我院开展了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1)口头教育:患者就诊时询问病史,诊断明确后,门诊患者先初步讲解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解答各种疑问。
(2)书面教育:对住院患者每天利用查房时进行健康教育,主管医生还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实施个性化的系统的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书籍、宣传画等,给患者讲解或供患者及家属随时查阅。
(3)群体教育:通过定期在我院学术厅及社区门诊开展讲座、多媒体教育,对各类患者、家属及辖区居民进行集中健康教育指导和示范。并在卫生宣传日时进行大型讲座,门诊、住院患者、辖区居民都会定期来参加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我院预防保健科对各类人群进行健康体检,针对体检发现的影响健康的一些问题,组织医院相关专家到单位为职工进行健康咨询,传授预防疾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仅2009年参加健康体检的人数为12304人次,2010年为60岁以上城镇居民免费体检720人,组织为13个单位进行健康讲座13次。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1)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应的相关知识及解决事宜。
(2)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基本概念、临界值、临床表现及常见症状、体征、心血管及脑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偏高和血压偏低反应的相关知识及解决事宜。
(3)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介绍甲状腺疾病的病因、诱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指导:目的是让患者理解适当饮食意义。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5)眼睛保护、听力保护指导:利用“爱眼日”、“爱耳日”活动,进行义诊,针对对青少年人群视力下降,尤其是学生用眼过度的现状,宣传保护眼睛和听力的一些基本常识。
(6)预防并发症的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专科医生的饮食、运动指导;定期到期医院复检;居家时要经常测量血压、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
(7)心理健康指导:充分理解患者,常与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及悲观情绪,协助患者做好在院期间的饮食管理及药物管理。同时强调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的认识疾病,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指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理解和支持患者,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督促患者及时就医和坚持治疗。
3 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
我院从2008-至今年共开展各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51期:其中《健康长寿大课堂》12期、《糖尿病健康教育》30期、《甲状腺健康教育》12期、《糖尿病大型健康教育》1期、《高血压健康教育》2期,糖尿病患者户外活动(运动治疗)2次,世界糖尿病日、肾病日、爱眼日、爱耳日宣传活动5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处方2000份。
(1)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拉近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各类疾病的基础知识,保持乐观情绪,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2)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也有了足够的认识,能够初步掌握疾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常见的并发症。能够正确对待当前的健康状态和自觉了解疾病的知识。
(3)在家属的协助下患者能够做好饮食控制、掌握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发生不良反应时能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能采取适当方法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大大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9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39-02
我们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0~82岁,男53例,女7例,病史在1年以内的10例,1年以上的50例;城镇患者50例,农村患者1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1例,中专及以下39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单人指导: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对视力尚好的患者,护士为其讲解后可让其自己阅读,提供有关杂志、报刊;对视力不佳、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护士可为其阅读。集体教育:科室设置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介绍相关知识;设置健康教育课堂,请专科医生讲授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并解答患者的问题,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1.2.2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评估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对冠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2健康教育
2.1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
2.1.1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基础知识,让其了解本病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让患者知道有疾病先兆时积极治疗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预防保健。
2.1.2预防保健教育①控制危险因子:血脂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高危因子,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成为二级预防之首要任务[1],教会患者如何调节饮食,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②戒烟:戒烟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占重要位置。对患者进行吸烟有害的宣教,帮助他们戒烟。③控制高血压:其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把血压控制到“理想”或“正常”水平(
2.1.3心理教育老年人情绪急躁、易冲动、多疑、喜静怕孤、自尊心强,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2]: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患者,帮助其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②增加信任度:对易猜疑的患者,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多给予鼓励与安慰,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
2.1.4运动疗法教育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对运动的适应性,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
2.2出院时健康教育
包括:①家庭环境: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齐,并告知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②睡眠指导:老年冠心病夜间发作较多见,睡前宜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养成规律的睡眠;夜间突发不适,及时呼救。③预防便秘:告知便秘对冠心病的危险性,引起患者重视,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必要时备缓泻药,减少便秘。④洗澡:洗澡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5],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由家人陪伴洗澡,携带急救药,时间不超过20 min,如出现心慌、胸闷等立即终止洗澡,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3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基本掌握的例数较教育前高,未掌握的例数较教育前低(P<0.05),详见表1。
4讨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根据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救能力,改变不良的心理及生活方式,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总之,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普及冠心病的基本知识,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也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2]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华新医学,2004,18(5):1725.
[3]毛倩,毕勤奋,何莉云,等.从洗澡诱发冠心病急性发病探讨健康教育方式[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50.
[4]朴福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8-119.
[5]徐承华,王春凤.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80-81.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治疗 意义
Diabetics health education in treatment significance discussion
Wang Yuefeng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diabetics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reatment significance.Methods:Selects 90 example diabetic who this courtyard in January,2009 - in June admits to carry on the system the health education before,is hospitalized in the patient to provide self-made the diabetes and the related knowledge examination table,after passes through 6 month-long health educations,provides the same examination table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around the contrast observation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 diabetes and the correlation state-of-art change condition.Results:Around the health education,this group of case of illness diabetes and the correlation knowledge know the situation to have the distinct improvement,the statistical data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Keywords: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Treatment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24-01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逐渐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在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及医疗水平下,糖尿病尚难以彻底治愈,而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性[1]。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医护人员要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掌握正确的饮食疗法、运动方法,进而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各项治疗,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29-76岁,平均(45.6±1.7)岁。本组病例中,1型糖尿病患者11例,2型糖尿病79例,合并高血脂48例,冠心病33例,高血压71例,肾病40例,脑梗死19例,下肢血管病变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7例,高中或中专31例,初中26例,小学或以下6例。
1.2 方法。本组病例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前发放自制的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发放相同的调查表进行问答,对比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水平的变化状况。本院自制的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中主要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治疗知识两部分。糖尿病基本知识的问题有:糖尿病基本概念、发病机理、血糖监测、临床药物类型、血压控制目标、血糖正常范围、低血糖防治措施、相关并发症、胰岛素应用等9个问题。饮食治疗知识的问题有:每日总热量计算、食物交换法、营养物质分配、水果食用种类及时间等4个问题。
1.3 评分标准。
糖尿病及相关知识调查表的评分标准为:①知晓情况良好:有效回答10-13题;②知晓情况一般:有效回答6-10题;③知晓情况差:有效回答6题以下。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本组病例知晓情况良好19例(21.1%),知晓情况一般34例(37.8%),知晓情况差37例(41.1%)。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本组病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有明显改善,知晓情况良好29例(32.2%),知晓情况一般42例(467%),知晓情况差19例(21.1%)。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前后,本组病例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明显改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日常饮食、起居、工作、学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课题。
3.1 健康教育方式。
近年来,糖尿病的病发病呈现逐年上的趋势,由于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接受、理解能力的差异,健康教育的方式也要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或个体健康教育,并且还可以采取组织患者观看专业教育片、典型病案分析材料、健康知识问答传单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3]。
3.2 健康教育内容。
3.2.1 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于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分型及诊断标准等基本情况,并掌握尿糖,血糖的基本测定方法及控制标准等。
3.2.2 药物疗法教育。在现代临床中,糖尿病尚未难以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和调节。目前,在糖尿病的药物疗法教育中,医护人员要结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剂量、使用方法、时间等对患者展开行之有效的教育[4]。另外,由于糖尿病各类治疗药物作用机理的不同,患者只有在了解药物疗法基础知识的同时,才能合理应用各类药物,进而更好的发挥各类药物的最佳降糖效果,减少副作用。
3.2.3 运动疗法教育。
运动疗法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患者通过开展科学的运动可以达到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等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异常的高脂血症。
4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之一,并且严重影响到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糖尿病患的治疗过程中,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而且对于之疗效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顺,刘亚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和代谢控制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08,3(5):36-37
[2] 王新伟.中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 [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9,4(7):27-28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69-02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院校;学生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的流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1]。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现已转入广泛流行期。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大约三分之一。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正日趋开放,加上正处于性活跃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不安全拒绝能力和预防意识、技能的缺乏,使大学生已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防治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学生为对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了尝试,通过讲座以及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做好艾滋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长春理工大学2005-2007届部分大学生2 335名,年龄为18~23岁。
1.2 方法
1.2.1 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1)教育模式。针对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如下模式,如图1所示。
在管理体系上,建立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委员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以学院为主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小组。在教育模式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将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为一体。
(2)教育内容。结合目前高等院校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针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方面知识的相对缺乏,对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淡薄等特点,在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及管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抵御不安全的能力;禁毒知识;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2]。
1.2.2 调查及评价 以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等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进行调查。健康教育活动前共发放问卷2 335份,收回2 068份;健康教育活动后发放问卷2 335份,收回2 147份。将发放的有效问卷统一收回管理,由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问卷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了解不够。通过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和丰富多采的公众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1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基础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1.94%,教育后平均为99.15%;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传播途径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0.57%,教育后平均为99.66%;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预防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54.30%,教育后平均为9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3.6,638.3,1 160.1,P值均
2.2 行为目标评价 通过书面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杜绝危险行为,有些大学生能劝阻他人杜绝危险行为。99%的大学生能认识到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3 讨论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阻止艾滋病蔓延的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是为学生、教职工、社区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地帮助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可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相关课程领域,也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通过校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营造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培养爱心,尊重他人等;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工的环境,达到强化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的目的;通过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面对性和其他健康问题时能做出有益的选择。
学校是社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行为会直接影响很多社区成员,学生可将在学校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传播给家庭成员和其他社区成员,并积极响应国家和社区倡议,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和亲友,共同参与,接受健康教育,普及“防艾”知识,增强“防艾”意识,是全民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开放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集保健、教学于一体,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民族的未来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于志凯.大学生健康教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20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122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6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中专或高中36例,初中及以下74例。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专或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7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健康教育,护士依照护理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在病房门后悬挂健康教育手册,由管床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时短时间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口头功能训练方法指导等。
1.2.2观察组
(1)实施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负责6~8名病人,负责所管病人的健康教育。(2)制定疾病健康教育流程及具体内容。在术前即开始对病人及陪护,采用图文健康教育卡实施教育,术后每2~3天检查一次,及时纠偏。培训内容:①术前1天,指导病人床上正确使用便盆,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踝关节的背屈背伸运动。②术后第2天主动或被动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从40@开始,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③术后第7天行五点式腰部锻炼,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逐渐增加。④术后2周根据情况,指导病人下床活动。⑤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避免腰部负重、劳累,坚持行腰部功能锻炼半年以上。(3)要求护士携带健康教育卡,向病人讲解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组长检查效果,并将健康教育卡片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回家练习。责任护士每1~2周电话回访及时了解病人情况。
1.3评价内容
(1)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及遵医行为。(2)患者功能恢复情况:a疼痛:根据疼痛评估量表,无疼痛0分,有一点疼痛为1~3分,轻微疼痛4~6分,疼痛明显7~9分,疼痛严重10分。b直腿抬高程度:直腿抬高70度及以上为0分,直腿抬高50~60度为2分,直腿抬高40~50度为4分,直腿抬高20~40度为6分,20度以下为8分。c腰部活动度:腰部活动无受限为0分,腰部活动稍受限为2分,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为4分,腰部活动严重受限为6分,腰部活动完全受限为8分。(3)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前后进行分析,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讨论
2.1图文式健康教育简单,直观
解决了病人因文化差异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弊端。
2.2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新护士及实习护士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的积极性,并提供了运用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对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药物指导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规范了护理行为
通过统一的护理健康教育,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了因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同,年资低,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等造成的重复性及低效性指导,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2.4提高满意度,提示护理服务内涵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分泌科;护理;效果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同时,它也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一般的糖尿病常常伴有视网膜病变、肾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对人的心脏、肾脏、血管等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笔者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疾患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4月――9月收治了68名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糖尿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29――71岁之间,平均50±7.5岁,已婚21例,未婚13例,对照组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31――82岁之间,平均(56±7.5)岁,已婚26例,未婚8例。患者的病史均在3个月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也就是饮食、锻炼、用药、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除了要实行以上的常规护理,还要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危害性,临床症状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帮助糖尿病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克服不良情绪,这样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在医院或者病房的附近张贴一些预防、宣传糖尿病的海报,并且给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另外,可以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对患者提出的糖尿病问题进行一一的回答。在护理期间还要不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随时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治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设计一套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病原因、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治疗方法等等。整个问卷的最高分数为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说明患者已经完全了解和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分数在75――89分,说明患者基本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分数在75分以下,患者没有掌握糖尿病知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水准=0.05,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掌握率为91.1%。对照组患者的总掌握率为38.2%。实验组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3.5%,实验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的了解了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因此,通过一对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但帮助患者掌握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非常复杂,同时也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完全的治愈,绝大部分患者都只能终身服药。患者如果按照服药,并且科学的治疗,那么便可享受和健康人的一样正常生活。但是,如果患者的治疗不及时,或者不科学,就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甚至引发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要长期和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并且还要积极的向患者宣传糖尿病基础知识,让患者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自觉控制饮食,进行合理的锻炼。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不定时的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与主治医生商讨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措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甚至能够促进糖尿病的治疗。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掌握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内分泌科疾患护理当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预防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霞.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372-372.
[2]姚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376-377.
【关键词】糖尿病;医患沟通;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80-01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包括眼、肾、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肌肉等。目前大部分病人可以控制病情,但还不能治愈,因此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适度运动、持续正确的治疗。正确合理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展糖尿病健康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获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是其他的一切治疗基础。本文探讨医患沟通对糖尿病病人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系统化健康教育过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糖尿病患者60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2个月到6年,患者大多数没受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1)院内健康教育,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接受的健康教育a.通过医护人员床边宣教、发放教育手册、组织讲座、患患沟通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控的重要性、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是预防和发作时的自救措施等。b.出院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阅读健康手册、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按时随访,进一步强化住院教育内容,指导患者正确应对突发状况,促进病情稳定。(2)院外健康教育:指患者出院在家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主要对定期邀请患者参加社区和医院组织的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讲座,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2.2.评价方法(1)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方法:a.问卷评估80分以上为合格。(2)遵医行为评价方法:遵医行为指患者服药行为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1]。利用重复演示法评价患者自我监控行为与技巧。能重复训练内容为合格。(3)糖尿病患者主要生化指标的评价:记录入院当天,出院前一天和出院满一年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重要的生化指标。
2评价和分析
2.1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患者住院后期及出院一年后,对糖尿病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76.2%和77.5%。
2.2患者遵医行为显示,完全遵从医嘱,定期用药,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者67%
2.3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患者空腹血糖由入院时的11.8―17.9mmol/L下降到出院时的7.1―7.3mmol/L,出院3个月为7.7 ――8.2mmol/L,出院6个月为6.7---7.2mmol/L,缩短了时间,降低了重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
3讨论
3.1实施全程系统化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认为,江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减少再住院次数,降低费用,是控制糖尿病最理想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患者除了需要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还需要掌握出院后惊醒自我监测的技巧,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本组患者大部分不是首次就诊或住院,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在自我监控方面有88%的患者不能完全遵从医嘱正确应用药物和实施饮食控制、运动控制等,对胰岛素注射、血糖仪的使用监测等操作不会使用或不熟练。对此我们详细做了讲解和反复演示,在本次住院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干预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能限于一、两次,而应贯穿于患者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2]。
3.2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如个别指导、床边宣教,患患互学、阅读宣教手册等。要根据病人的文化差异、性格特点等因人施教,重视出院后的随访和继续教育。从患者出院1年后的评价结果来看。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很大,患者因糖尿病再次住院率降低,说明全程健康教育的成效显著。
4结论
患者住院初期比较重视糖尿病的预后及并发症,分析原因,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也易于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在其他方面住院期间了解甚少。鉴于此,我们将糖尿病防治中的几个综合因素同时列入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意识,促进患者康复,争取让患者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参考文献
方法:对文献社区的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档案,举办学习班、召开座谈会等措施,讲解DM基础知识、DM的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并选定对照组为东路社区的糖尿病患者28例,比较两组病人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1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知识掌握度有显著性提高,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正常者也明显增加(P
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48-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1]。由于糖尿病求医过程短,治疗康复过程长,多需在医院外进行,因此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在目前的社区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教育效果欠佳。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做好DM患者的教育,2007年7月对文献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系统教育组(实验组)文献社区糖尿病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8岁,大专以上文化15例,中专以下14例,文盲3例;对照组为东路社区的28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0岁,大专以上文化12例,中专以下14例,文盲2例,时间为1个月左右。
1.2方法。
1.2.1建立档案。详细记录与病情相关的所有信息,为每位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以便随时咨询或有问题时及时联系。
1.2.2举办学习班和座谈会。对实验的3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为DM基础知识、DM的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自我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等知识,每周四下午进行小讲课讲述上述内容,时间1h,1个月讲完全部内容。
1.2.3开展社区咨询服务和针对性教育。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居民小区宣传糖尿病有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现场接受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取得社会和家庭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并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技术,面对面的进行示范教育,如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尿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注射等,指导他们定期做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教育患者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
1.2.4问卷调查。完成所有健康教育计划后,对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DM基础知识、DM心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知识,共10个问题,每题正确得10分,错误零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得分情况。
1.2.5血糖监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比较其空腹血糖控制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结果
对照组大于60分的有11例,小于60分的有17例,实验组大于60分的有21例,小于60分的有1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目标健康教育后,患者的DM知识掌握程度较未进行教育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
对照组血糖正常8例,血糖增高者20例,实验组血糖正常者18例,血糖增高者14例,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DM在我国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此病尚缺根治的方法,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患者通过长期对糖尿病的了解,凭借良好的自我控制,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因此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受医疗条件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在疾病状态下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很低。另有一部分患者在知与做之间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DM并发症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系统扎实的健康教育。
3.1社区健康教育适应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护理要求。由于糖尿病患者隐匿性及慢性病种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成为解决糖尿病患者病种中诸多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引导患者走出糖尿病治疗的误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而全面的。增强了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正规治疗,正确对待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防止低血糖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2DM患者的心理教育。糖尿病的发展,同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2],在社区健康教育中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心理负担重、悲观,而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者在饮食、药物、运动等方面治疗的依从性,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知识,密切护患关系,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再着手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是利用护理和公共卫生中的诸多概念和技术,通过广泛的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科学及艺术[3],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可使病人对疾病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自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坚持遵医服药,从而提高糖尿病控制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保持了医院与家庭的连续性干预,随时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本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情绪控制六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了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实践证明,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将患者组织起来,能使患者之间互相督促、鼓励、支持,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建立健康行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